描写国家统一的古诗词

关于描写国家统一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国家统一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国家统一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国家统一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15) 说说(163) 名言(15) 诗词(9k+) 祝福(62) 心语(1)

  • 2021国家统一取暖费收取标准

  • 2021国家统一取暖费收取标准

      冬季是供暖旺季,进入2021年取暖费用也随之改变,不同地区的取暖费收费标准是不相同的,那么2021年取暖费多少钱一*?2021年全国各地取暖费收费标准是什么?取暖费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日常开销,不过有些地区会发放取暖补贴,缓解居民的生活压力,下面信用家小编带来2021国家统一取暖费收费标准介绍。

      2021年取暖费多少钱一*?

      居民:按照建筑面积收费,价格5.8元/月/㎡;非居民:按照建筑面积收费,价格7.5元/月/㎡。

      2021国家统一取暖费收费标准

      不同地区的暖气费征收标准是不一样的。但总体按以下两种方式收费:

      1、按取暖面积收费

      按建筑面积计算取暖费的方法,即用户取暖费=建筑面积*单位面积。其中建筑面积与取暖面积的核定,以本地*解释文件为准。居住面积越大收费就越高,均价各地方不一样,不过每个地方都会有相应的标准。

      比如:物价局核定取暖费为:每*方米20/年。用它乘以取暖面积,就是每年应交的取暖费金额。

      2、按热量计收费

      有些地方改进了计费办法,为每个热用户安装热量表,按累计热量计费。

      比如:某地居民用热价格44元/吉焦,查得用户热量表上的用热量再乘上热价就是应交的取暖费了。

      2021年全国各地取暖费收费标准

      1、北京

      北京市新增3000余万*方米居民住宅热计量收费,包括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两部分。其中,基本热价仍根据市热力集团城市热网供应,燃煤锅炉供应和天然气、液化气、油、电供应不同,分别按采暖季每建筑*方米12元、7元、18元的价格收取。而计量热价则统一按每千瓦时0.16元收取。

      2、天津

      从天津市物价局获悉,由于*年来煤炭、水、电等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供热成本上升。为缓解供热生产经营企业的困难,保证冬季正常供热,促进供热事业良性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履行价格听证程序,天津市决定从今年采暖季起调整集中供热价格。每采暖季居民住宅供热价格由供热建筑面积每*方米15。40元调整为20元;机关事业单位、工商业、宾馆饭店及三资企业等供热价格分别由建筑面积每*方米18.5元、21元、24元统一调整为26元。

      3、西安

      集中供热价格分居民用热和非居民用热两类价格。其中,幼儿园、学校、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等用热按照居民用热价格执行。集中供热的出厂价格居民用户为每月5.3元/㎡,非居民用户为每月7元/㎡。到居民用户家中的价格也就是销售价格为每月不高于5.8元/㎡,非居民用户每月不高于7.5元/㎡,低保户用热为每月4元/㎡。非采暖期集中供热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石家庄

      按石价【2013】135号文执行,对居民采暖按建筑面积(不含地下室)扣减10%(高层15%)的公摊面积计费,每采暖期每*米22元;非居民采暖按建筑面积计费,每采暖期每*米31元(如遇价格调整,按物价局新文件执行)。

      5、太原

      居民热价按建筑面积每月3.6元/*方米、按使用面积每月4.8元/*方米(相当于每*方米24元)。

      6、青岛

      据青岛市供热办以及青岛市能源集团消息,今冬取暖费价格与往年持*,居民类用户采暖用热价格仍为每*方米使用面积30.4元,其他类用户市内三区为每*方米建筑面积33.06元,崂山区为每*方米建筑面积34.79元。

      此外:房产证上载明使用面积的,按房产证载明的使用面积计费;房产证没有载明使用面积的',统一按建筑面积的75%折算。

      7、沈阳

      2018年度的采暖费收费标准和采暖期限没变。沈阳居民供热价格为26元/*方米(建筑面积),其中没有单位报销采暖费的居民用户按23。3元/*方米交费,差额2。7元/*方米由*给予补贴。

      8、包头

      居民供热价格我3.68元/*方米·月,非居民供热价格为5.03元/*方米·月。

      9、烟台

      依据烟价【2015】94号文规定,居民住宅供热价格为每*方米建筑面积23.00元。

      10、哈尔滨

      哈尔滨市供暖期为当年10月20日至次年4月20日,居民供热费为使用面积40.35元/*方米。如果供热费调整,将由物价部门在价格监审基础上,通过听证会方式进行价格调整,请广大网民、市民切勿以讹传讹。

      11、郑州

      据了解,2017年郑州取暖费收取标准不变,居民用热为每天每*方米0.19元,其他用热为每天每*方米0.28元。如果您想申请用热或者解除用热,可在9月30日前办理报增报减相关手续。

      12、大连

      居民住宅收费标准由现行每*方米建筑面积18元调整为23元。

      非居民住宅收费标准由现行每*方米建筑面积20元调整为25元。以室内净高4。0米为限,每超过0.3米加价10%,不足0.3米不加价,超高的加价累计不得高于30%(学校、幼儿园、福利院、敬老院除外)。

      中小学(不含职业技术学校及私立学校)、幼儿园、福利院、敬老院按居民住宅收费标准执行。

      13、西宁

      根据规定,居民天然气集中供暖价格为每月每*方米4.93元,居民集中供暖价格按套内建筑面积计收。

      以上就是2021年取暖费多少钱一*及2021国家统一取暖费收费标准介绍,目前取暖费可以分为居民和非居民两种,其收费标准是不一样的,价格5.8元—7.5元/*左右。不过因为每个地区的取暖费收费情况不同,所以有些地方的取暖费低,有些则比较高,这个主要是由经济水*决定的。现在大多数地区都会发放取暖补贴,大家不必担心会用不起暖气。

    [阅读全文]...

2021-12-21 22:57:36
  • 关于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

  • 历史,国家,教育
  • 关于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

      上学期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意义。(识图:秦朝行政系统简表、秦统一文字表、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2.陈胜吴广起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识图:张骞出使西域图)

      4.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识图:丝绸之路示意图)

      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5.汉武帝大一统措施:采纳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

      结论: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

      (1)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考图)

      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

      1、地点:大泽乡(安徽)

      2、意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

      1、西汉

      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

      2、东汉:时间:25-----220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

      三、秦始皇,汉武帝

      (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

      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

      过 :统治残暴: 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措施:

      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结果:出现大一统局面。

      四、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

    [阅读全文]...

2022-04-30 02:12:45
  • 清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过程

  • 国家,过程
  • 清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过程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清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过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初,康熙帝两次亲征,*定了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的叛乱;在西北,乾隆帝*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又接纳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在西部,明朝在*设立了都司卫所,建立僧官制度,清朝确立*和*的册封制度,建立金瓶掣签制度,还设置驻藏大臣,明清两朝都加强了*对*的管辖;在西南,明沿袭元朝土司制度统治当地的少数民族,后来在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清朝在*定“三藩之乱”后,雍正帝又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在东南,清军入台,设置台湾府,巩固了东海海防。

      到清初,清朝疆域辽阔,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生活着五十多个民族。

      清朝同蒙古、新疆、*、台湾的关系:

      1.反对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的斗争。

      第一,准噶尔势力的发展。

      明末清初,蒙古族分成了漠南(今内蒙古)、漠北(今蒙古国,也叫喀尔喀)、漠西(厄鲁特)三大部。

      清采取“联蒙制汉”的方针,入关前,漠南蒙古已归附清朝;漠北、漠西蒙古也向清朝称臣纳贡。

      后来,漠西蒙古分为互不统属的四部,即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

      四部中以准噶尔部最强。

      噶尔丹夺得准噶尔部汗位以后,合并了和硕特、杜尔伯特部并控制了南疆*尔族地区,成为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

      第二,清*的斗争。

      康熙帝率军于1690年和1696年分别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败噶尔丹。

      昭莫多一战,消灭了噶尔丹的主力,这是*定噶尔丹分裂活动的决定性战役。

      此后,清军继续对噶尔丹的后继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757年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粉碎。

      第三,对蒙古统治的加强。

      反对准噶尔分裂势力斗争的胜利,使清朝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了天山南北。

      清朝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

      2.*定回部*贵族的叛乱。

      清朝*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后,*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又发动了叛乱。

      乾隆帝派兵征讨,*尔族人民支持*叛战争,纷纷归附清军。

      大小和卓兵败被杀。

      清**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重新统一新疆。

      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于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此后,天山南北两路通称为新疆。

      3.土尔扈特部归国。

      土尔扈特部归国生动地证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血肉相连,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任何力量也割不断的。

      土尔扈特万里归国,是一曲民族团结的凯歌。

      4.清朝对*统治的加强。

      第一、确立册封制度。

      清朝初年,五世*来京朝贺请封,顺治帝隆重接待并正式赐予他“**”的封号。

      后来,康熙帝又册封五世*为“*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赐以册印。

      从此,“**”和“*额尔德尼”的称号正式固定下来。

      以后历世*和*都必须经过*册封成为定制。

      第二,设驻藏大臣。

      1727年,清*在*设驻藏大臣,办理*事务。

      驻藏大臣代表*,与*和*共同管理*。

      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着*对*管辖的加强。

      第三,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加强了清朝*对*、*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册封制度、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是清朝加强对*管辖的三大有力举措。

      5.清朝大规模改土归流及其意义。

      1726年雍正帝采纳大臣鄂尔泰的建议,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改土归流后,清*在这些地区清查户口,设立保甲,屯兵,推行统一税制,建立学校,兴科学,修道路,使清朝统治深入到边偏僻地区。

      改土归流是我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不仅加强了清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而且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6.清军进入台湾。

      郑成功死后,其子孙继续统治台湾。

      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

      郑氏*归附,台湾重新统一于清朝*的管辖之下。

      其意义在于: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阅读全文]...

2021-11-28 04:08:04
  • 爱国的古诗词

  • 爱国,文学
  • 爱国的古诗词

      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国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1.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3.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4.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5.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6.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7.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8.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9.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0. 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刘向 编《六亲五法》

      11.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12.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13.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14.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15.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16. 生*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17. 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18.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杜甫《夏夜叹》

      19. 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20.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1.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3. *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4.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5. 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6.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7.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8. 若顺*意,即无臣子心。——栖蟾《送迁客》

      9.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10. 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11. 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12. 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13.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14.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15.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郑思肖《二砺》

      梅岭三章

      *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

      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阅读全文]...

2022-07-14 15:07:46
  • 诗名含有统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统字的诗词

  • 统汉峰下(一作过降户至统漠烽)

    李益〔唐代〕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元统乙亥余录囚至沧州坐清风楼

    萨都剌〔元代〕

    晋代繁华地,如今有此楼。暮云连海溆,明月满沧州。

    归鸟如云过,飞星拂瓦流。城南秋水尽,寂寞采莲舟。

    游灵伽寺(以下见《统签》)

    李商隐〔唐代〕

    碧烟秋寺泛湖来,水打城根古堞摧。

    尽日伤心人不见,石榴花满旧琴台。

    和仲长统诗二首

    郭印〔宋代〕

    造化一机,乾坤一壳。死生虫臂,胜负蜗角。达人於道,混混殊俗。瞽非丧明,刖非卞足。贼生户牖,祸徵帷幄。聚蚁贪膻,飞蛾赴烛。弹雀以珠,抵鹊以玉。丧精失灵,皆由多欲。命也天齐。愚夫自促。

    元统乙亥

    萨都剌〔元代〕

    春到人间才十日,东风先过玉川家。紫薇书寄斜封印,黄阁香分上赐茶。

    秋露有声浮薤叶,夜窗无梦到梅花。清风两腋归何处?直上三山看海霞。

    时人为江统语

    佚名〔魏晋〕

    嶷然稀言。江应元。

    统汉烽下

    李益〔唐代〕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和张统贯之同年

    范纯仁〔宋代〕

    同榜同僚是别缘,所存相*复相便。性情疏懒忘官检,襟抱*夷学古贤。

    仁者才谋当济物,吾曹名利久推天。须知白首相逢日,不失初心始自全。

    和仲长统诗二首

    郭印〔宋代〕

    致虚守静,其术至寡。有相皆虚,无物不可。包藏寥廓,该摄细琐。出入隐显,妙用由我。九天匪高,九地匪下。驾鹤周游,鱼鱼雅雅。焚荡三彭,性空真火。大道甚夷,学孝僻左。发车推辕,舍舟摇柁。五金八石,残生炉冶。

    吴。陆统

    孙元晏〔唐代〕

    将军身殁有儿孤,虎子为名教读书。

    更向宫中教骑马,感君恩重合何如。

    [阅读全文]...

2022-05-16 13:28:36
  •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词赏析)

  • 传统节日
  •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记忆。勤劳勇敢、祀祖敬长、和睦邻里、热爱生活……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深入到生活中,直到今天,这些节日文化依然在沿续。

    正月初一,就是元日。元日,还有元旦、岁日、岁旦、朔旦、正旦、正日、新年等多种称呼。

    元日不仅是新年的第一天,还是新月的第一天,还是新日的第一天,此称为“三元之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每读到这句,总能感受到蕴藏在诗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对新的朝阳。

    《元日》

    南宋·辛弃疾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的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热闹繁华的景象。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游春的少年们骑着马,在渡口排成了行,可见出来游春的人真的很多。

    《二月二日即事》

    宋·方岳

    春潮昨夜没*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春雨过后,花儿半开。元宵远去,社日新来,花树新开,燕子归来,何必要不开心呢。从此只好好报答天地赐予的美景,和儿女承欢膝下,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寒食,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旧时在清明节前的一两日。

    民间认为,寒食节来源于对介子推的纪念,其淡泊名利、宁死不屈、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受到推崇。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阅读全文]...

2021-12-14 11:03:09
  • 爱国古诗词大全

  • 爱国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爱国古诗词大全》,愿对您有所启发。

    作者: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马上作

    作者: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3、蒿里行

    作者:汉乐府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4、二砺

    作者:郑思肖

    愁里高歌梁公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

    5、读书

    作者: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古诗词网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8、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金错刀行

    作者: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阅读全文]...

2021-12-03 22:57:38
  •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 传统节日,节日
  • 1、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2、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3、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4、庭轩寂寞*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5、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6、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7、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8、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9、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0、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11、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2、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3、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4、**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5、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16、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17、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8、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19、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0、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21、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22、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4、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25、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26、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殷尧藩《端午日》

    27、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28、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2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0、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31、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32、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王建《七夕曲》

    33、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3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35、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36、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37、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38、洞庭青草,*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39、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40、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41、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4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43、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44、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柳恽《七夕穿针》

    45、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46、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47、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8、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张镃《寒食》

    49、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50、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51、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阅读全文]...

2022-03-12 08:40:42
  • 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词_古诗词

  • 经典
  • 1、一箫一剑*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2、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古风》

    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4、出不入兮往不反,*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5、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6、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9、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10、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13、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4、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15、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6、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17、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18、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19、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20、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2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22、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23、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24、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25、梅似雪,柳如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26、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27、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8、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29、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30、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31、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32、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4、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35、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36、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7、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38、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39、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40、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41、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曹植《怨歌行》

    42、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温庭筠《过五丈原》

    43、歌钟旋可望,衽*岂难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4、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45、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46、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8、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49、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

    50、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5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阅读全文]...

2022-05-22 19:32:04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 传统节日
  •   1、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2、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3、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4、庭轩寂寞*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5、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6、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7、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8、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9、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0、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11、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2、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3、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4、**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5、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16、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17、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8、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19、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0、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21、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22、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4、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25、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26、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殷尧藩《端午日》

    [阅读全文]...

2022-06-29 21:35:37
描写国家统一的古诗词 - 句子
描写国家统一的古诗词 - 语录
描写国家统一的古诗词 - 说说
描写国家统一的古诗词 - 名言
描写国家统一的古诗词 - 诗词
描写国家统一的古诗词 - 祝福
描写国家统一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