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清明节节日风俗的古诗句

关于描写清明节节日风俗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清明节节日风俗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清明节节日风俗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清明节节日风俗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83) 说说(917) 名言(25) 诗词(7k+) 祝福(420) 心语(9)

  • 关于清明节的风俗古诗

  • 清明节,古诗文
  • 关于清明节的风俗古诗(精选10首)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风俗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2、《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4、《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5、《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6、《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7、《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8、《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9、《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10、清明日对酒

    [阅读全文]...

2022-03-07 02:19:12
  • 清明节节日的诗句

  • 节日,清明节
  • 1、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2、西园日日扫林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4、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5、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6、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7、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8、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王元鼎《醉太*·寒食》

    9、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10、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1、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12、单夹衣裳,半栊软玉肌体。——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3、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14、总不解、将春系住。——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15、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6、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7、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8、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9、彩索*时墙婉娩,轻球落处晚寥梢。——温庭筠《寒食日作》

    20、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21、记前度、刘郎曾赋。——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22、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23、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4、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5、报扫荡、狐嗥兔舞。——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26、寒食清明都过却。——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27、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28、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9、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30、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1、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2、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33、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4、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35、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36、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37、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38、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9、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40、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41、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42、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吴文英《花心动·柳》

    43、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4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45、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46、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47、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寒食》

    48、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49、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50、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51、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阅读全文]...

2022-07-02 21:06:58
  • 清明节节日的诗句

  • 节日,清明节
  •   1、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2、西园日日扫林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4、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5、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6、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7、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8、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王元鼎《醉太*·寒食》

      9、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10、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1、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12、单夹衣裳,半栊软玉肌体。——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3、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14、总不解、将春系住。——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15、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6、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7、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8、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9、彩索*时墙婉娩,轻球落处晚寥梢。——温庭筠《寒食日作》

      20、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21、记前度、刘郎曾赋。——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22、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23、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4、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5、报扫荡、狐嗥兔舞。——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26、寒食清明都过却。——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27、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28、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9、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30、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1、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2、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33、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4、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35、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36、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37、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38、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9、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40、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41、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42、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吴文英《花心动·柳》

      43、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4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45、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46、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47、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寒食》

      48、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49、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50、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51、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阅读全文]...

2022-06-01 21:55:55
  • 描写节日风俗的古诗句

  • 节日,文学
  • 描写节日风俗的古诗句(精选115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节日风俗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3、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4、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5、记前度、刘郎曾赋。——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6、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7、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8、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9、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0、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11、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2、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13、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5、鸿北去,日西匿。——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16、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17、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18、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19、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20、又是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21、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赵鼎《寒食》

      22、中秋佳月最端圆。——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3、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王元鼎《醉太*·寒食》

      24、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5、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26、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7、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8、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9、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30、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埜《夺锦标·七夕》

      31、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杜甫《九日寄岑参》

      32、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3、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34、秋明白鹭双飞处。——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5、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36、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37、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3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39、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40、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41、西风吹鹤到人间。——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42、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43、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44、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45、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6、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47、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48、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9、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阅读全文]...

2022-02-20 05:17:53
  • 清明节的风俗和来历

  • 清明节
  • 清明节的风俗和来历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清明节的风俗和来历,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传统*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清明节的风俗

      清明节,古时亦称“植树节”、“踏春节”、“聪明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俗仍很盛行。

      明清以来,有“吃清明团”、“送百虫”、“水嬉”等风俗。由于清明和“聪明”谐音,故又称“聪明节”,江南民间有此日生子最佳的说法。现今,清明有祭祖、扫墓、祭扫烈士墓、植树、踏青以及吃青团子等风俗。

      拓展阅读

      各地*俗

      国内

      广东

      在广东,清明扫墓,称为扫山、拜山、拜清。清明时节广东地区已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广东人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因利趁便,拜山之余一家老少亦在山乡野间踏青游玩一番。广东人对宗庙、祖先非常重视,对于宗庙、祠堂、祖墓的祭祀,历来被看作头等要事。每逢清明,不管是在海外的,还是离家乡不远的,都要赶回老家来,同父老乡亲一起去拜祭祖先,清明也成了合家团圆的聚会的日子。[58]

      广东有“行清”与“踏青”的*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亲*自然,行清则是一家或一族人约定时间齐齐去扫山。在每年拜山时,首先将祖墓周围的杂草清除,然后扎纸,摆上祭祖金猪、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贡品进行拜祭。完成了拜祭仪式后,就地切烧猪配以鲜果茶点聚宴,或野炊,又或回家聚宴。清明节在广东是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一些地方自古就有举行清明会、吃清明宴的*俗,全族男女老少都参加,场面宏大、热闹非凡。[59-60]

      港澳

      港澳的清明*俗与广东大体相同。清明时节,香港民众一般会到先人墓前拜祭,焚烧香烛、冥镪,清除杂草及供奉水果、香酒、鲜花、烧猪或白切鸡等。尽管香港大部分坟地墓园都有公共交通连接,但清明节当天交通依然拥堵。民众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惯错峰祭拜,而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清明是澳门的法定假期。清明扫墓祭袓是澳门居民很重视的*俗,澳门人把清明当天叫作“正清”,在清明当天扫墓叫作“行正清”。每逢清明节前后,“行正清”的人们除了自备香烛、冥纸以外,还携带了烧肉或是一整只乳猪、水果、糕点、酒等来供奉祖先。[61]

      浙江

      在浙江,清明俗称祭清明,或“祭坟”拜太公。各地*俗有所差异,有的地方在清明日祭坟,有的地方却一定清明日上坟。一般本族人拜太公都提早几天祭拜,先祭拜太公,后祭自己各户的祖宗。祭清明时先给祖坟“加土”或“添土”,即用畚箕取土添加在祖坟之顶。祭品摆好,先点蜡烛,后点香,按人多少发香,由辈份高的,主祭祷词,后大家一起跪拜。祭毕,小孩子可以分享清明馃吃。最后收拾祭品离开,所有的坟都要到过,全用同样的程序祭祀。[62-63]

      旧俗清明要祭祖,祭祖有家祭、族祭及祠祭三种,清明日祠堂门大开,合族行祭,上厅挂大祖宗画家,男女老少共聚一堂,共祭族祖,祭礼用全猪、全羊、全鸡三牲及诸类时果。祭毕,分份子给子孙,并设宴招待族人,场面盛大,仪式隆重,座*上位置不论老幼,以辈份为序,不分贫富,小者执壶。建国后,很少有祠祭。现在只有家祭,每家每户一桌斋饭祭拜祖宗。[63]

      江苏

      江苏各地清明节*俗不尽相同,泰州人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武进县方茂山以清明为龙母化身之日,乡民竞相拜祷。徐州人清明扫墓,犹称“上陵” (陵读音“林”,指陵地),将*清明时,徐州人便纷纷举家上坟祭祖,最迟不得超过清明节这一天。清明上坟,除罗列醇酒、肴馔、燃香烛、化冥纸祭祖外,还须替祖坟添土;徐州清明节不仅要吃蒸菜和青团子,还要插柳、上坟祭祖、掩骨会、扫“金银灰”、春游踏青远足。[64-65]

      上海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千万。由于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此外,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草头汁)调和而呈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66]

      安徽

      安徽省内不同地区的清明节*俗也不一样。贵池县清明节,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祈祷蚕桑有好收成;泾县称清明为插柳节;寿春清明,家家插柳,并悬纸钱于墓树,称为赆野鬼;合肥家家户户则*惯在门头上方悬柳枝、往坟地祭祀已故的先祖和至郊乡踏青游春。清明节的*俗除了祭祖、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67]

      海南

      海南人清明祭祖时,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海南各地建有‘祖庙’,多在清明之际便举行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颂入琼始祖功德。“民间祭祀过程中,还要念诵祖训族规格言,而这些祭文、祖训、族规均是一篇篇绝妙的歌谣。”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广西

      按照广西的*俗,晚上扫墓是禁忌。清明祭扫要按祖先的辈分进行,先扫祖坟,再扫家坟。按照*俗,祭扫的程序是先将墓园打扫干净,若墓地是在山上的,要将墓地里的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是祭祀,过去人们都喜欢将携带的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供祭在亲人墓前,上香、敬酒,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寄托哀思。在广西,许多人会提早制作五色糯米饭,还有三牲(鸡、猪肉、鱼),寓意子孙衣食丰厚,年年有余。祭毕,亲友就*饮宴,称为“野餐”。[68]

      福建

      闽南侨乡对于清明节十分重视,闽南清明节*俗是民间传统的溯源追本节日,其主要活动力扫墓祭祖。祭祖:是日中午,各家各户要煮“润饼菜”(春卷)、带牲醴,到厅堂、祖厝孝敬嫡系祖先魂灵,以及厝主、地基主等。[69]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70]福州清明,东郊踏青之游人甚盛,大多拾野菜煮臛,称为“煮菜臛”。惠安人扫墓时放纸鸢,吹麦箫。泉州清明吃“润饼”、制“脚目粿”,这是一种球状的点心。据说清明节吃了脚目粿,可以增加脚力。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也在清明节糊彩色的小旗为戏。

      山东

      清明上河图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要在坟上加新土。据说这是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栖霞、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称为“房食”或“祊社”。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斗鸡子”的*俗。滨县的儿童,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是输。齐山、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称为“饭牛”。有谚语道:“打千骂万,清明一饭”。

    [阅读全文]...

2021-12-06 22:08:08
  • 清明节风俗相关诗句(精选70句)

  • 清明节
  • 清明节风俗相关诗句(精选70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句吧,诗句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风俗相关诗句(精选70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6、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7、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8、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9、庭轩寂寞*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10、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11、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2、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3、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1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15、清明又*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16、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17、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18、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19、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0、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21、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22、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23、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24、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25、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6、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27、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28、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29、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30、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31、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32、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33、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34、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35、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36、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37、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38、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39、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40、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41、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42、三月二日风日暖,千家万家桃李开。少年白日骑马去,满城红雨拂面来。共君且饮酒一斗,处世不必歌七哀。孙刘事业果何在,百年断石生莓苔。——萨都剌《同克明曹生清明日登北固山和韵》

      43、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44、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欧阳修《阮郎归》

      45、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臣。漏残丹禁晚,燧发白榆新。瑞彩来双阙,神光焕四邻。气回侯第暖,烟散帝城春。利用调羹鼎,馀辉烛缙绅。皇明如照隐,愿及聚萤人。——郑辕《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46、柳过清明絮乱飞,感时怀旧思凄凄。月生楼阁云初散,家在汀洲梦去迷。发白每惭清鉴启,酒醒长怯子规啼。北山高卧风骚客,安得同吟复杖藜。——李中《海上春夕旅怀寄左偃》

      47、翠蛾恨谁?青鸾信迟,题诗记清明日。——张可久《朝天子·道院中碧桃》

      48、淇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李嘉祐《春日淇上作》

      49、人世只宜常放逸,杏花多爱逼清明。——张镃《卧疾连日殊无聊赖客有送二省闱试题者因成四》

    [阅读全文]...

2021-12-16 00:09:32
  • 描写节日风俗的著名古诗句

  • 节日,著名
  • 描写节日风俗的著名古诗句

      1、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3、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4、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5、记前度、刘郎曾赋。——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6、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7、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8、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9、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0、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11、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2、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13、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5、鸿北去,日西匿。——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16、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17、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18、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19、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20、又是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21、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赵鼎《寒食》

      22、中秋佳月最端圆。——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3、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王元鼎《醉太*·寒食》

      24、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5、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26、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7、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8、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9、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30、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埜《夺锦标·七夕》

      31、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杜甫《九日寄岑参》

      32、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3、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34、秋明白鹭双飞处。——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5、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36、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37、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3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39、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40、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41、西风吹鹤到人间。——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42、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43、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44、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45、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6、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47、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48、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9、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50、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阅读全文]...

2022-06-09 11:43:58
  • 清明节的古诗句

  • 清明节
  • 清明节的古诗句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点评: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这正如当代人所说,无论你作官还是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个点:老去。只是生命的过程并不一样。作者这首清明诗,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点评: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不同,这首诗明显地赋予了政治色彩。唐代于清明前在宫中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蜡烛之火燃起的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巧妙地讽刺了特权及权贵之多。

      《闾门即事》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点评: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无新烟,说明四处都在凭吊亡人,那燃烧纸钱的烟分明是去岁的,年年依旧,思念依旧。特别是“试上”一词,把作者不敢窥望凄凉之景的心情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评: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点评: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擅长用描写来渲染氛围,那随风而吹的纸钱,那一座座古墓,都给人萧杀之感,也让人顿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杨本是风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尽是生死离别处”,道出了人生之无常。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评点:这是作者上坟时的感受。重点渲染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桥,都给人无依无助的感觉。所以“只愁余”。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是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俗。这一*俗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宝库里,关于清明的诗作汗牛充栋。

    [阅读全文]...

2022-05-14 00:32:10
  • 描写节日风俗的古诗

  • 节日
  • 描写节日风俗的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节日风俗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2、《春节看花市》

      *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3、《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4、《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5、《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6、《卖痴呆词》

      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1、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阅读全文]...

2021-12-18 19:12:48
  • 清明节古诗大全(传统节日的古诗)

  • 清明节,传统节日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的祭祀的节日。

    杜牧有一首最著名的《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样的清明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绪,隐娘分享10首诗词,一起来看看诗人清明节的不同心情吧!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闾(lǘ ),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闾门即事:对眼前事务,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清明总是和荒凉结合在一起,勾起特殊的感伤。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唐末时期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乱世初定*们沉溺于短暂安乐。韦庄知道,那个盛世的大唐,真的不在了,眼前的大唐,却充满了许多隐忧。

    总有人在繁华背后,看到隐忧。

    《鹊踏枝·清明》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冯延巳写春,五光十色,眼花缭乱,杨柳轻风,杏花春雨,当我们陶醉在这春光中时,诗人最后却说:正在睡酣梦甜之际,却被窗外清脆的莺啼声惊起,而美梦也再也无寻处了。

    浓睡好梦,欢情片刻,于离人是安慰,可是,梦醒之后,只会更加惆怅。

    《清明》

    宋代: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元祐党争”时,黄庭坚受到苏轼牵连,心中颇为不*。

    在黄庭坚看来,清明风光虽好,可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不论前人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最后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人生,总有坎坷时。发发牢骚,抱怨下,然后站起来,拍拍尘土,继续前进。毕竟,坎坷在继续,生活也要继续。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节时,一贫如洗的诗人,无花无洒,遂向书中寻求慰藉。

    无花无酒地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昨日向邻居求讨新火种,破晓时将火种分给窗边做读书照明用的灯盏。

    以读书来度过清明节,在困顿中不忘向上,妥妥的正有量。

    《青门引·春思》

    宋·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乍暖的天气还透着微寒,庭院里空荡寂静又接*清明,对着落花醉酒酣饮,这伤心病痛像去年一般情境。

    [阅读全文]...

2022-03-05 17:26:19
描写清明节节日风俗的古诗句 - 句子
描写清明节节日风俗的古诗句 - 语录
描写清明节节日风俗的古诗句 - 说说
描写清明节节日风俗的古诗句 - 名言
描写清明节节日风俗的古诗句 - 诗词
描写清明节节日风俗的古诗句 - 祝福
描写清明节节日风俗的古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