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山水的诗词佳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山水的诗词佳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山水的诗词佳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山水的诗词佳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唐代大诗人王维爱写山水田园诗,他有一首著名的五律,名叫《汉江临泛》。描写自己泛舟汉江,观三湘之水汇通荆州,再与长江“九派”合流的*。
*代学者吴山民点评:起笔有《水经注》笔意。元代方回认为这首诗:中间两联皆言景,前联尤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
意思就是说,方回认为:王维诗里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描写雄壮,足以匹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以及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汉江临泛》——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作意译:
楚国的边界与三湘连接,汹涌的汉江之水,穿过莽莽古楚原,在荆门山下与长江的九条支流汇合。江水滔滔流逝,好像一直涌到了天外。*的青山重重,若隐若现,似有还无。
城郭仿佛浮在水面上,远处的天空,也随着波涛汹涌起伏。襄阳好山、好水、好风光,真想留在此地,邀晋代留守将军山简共醉一场。
王维这一首诗气韵生动中带着历史的沧桑感。首联从地理的角度描写出了荆楚大地所处的位置,恰好在三湘之水注入长江支流的中途。
在江河环抱之中,而汉江的汹涌波涛,就是随着时间逝去的历史功业。而江流滚滚,不尽不绝。最后穿过了凡人视觉的极限,流向天外看不到的地方。
于是王维又把目光转回到眼前,*青山隐隐,山色似有还无,这是突出了江面的宽阔。因为江面阔、远,所以山才会呈现出若隐若现的样貌。
颈联中又说“郡邑浮前浦”,城池倒映水中,就浮动在眼前。而远方的天空,则随着波滔摇荡起来。
最后一句中的“山翁”是指晋人山简,他是西晋山涛的第五个儿子。史书上介绍他是一个性格温厚文雅的人。
山简所处的时代,社稷倾覆,流寇四起。王族和*们都感到很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城池会被人攻破,唯独山简镇守襄阳,还整天过得逍遥自在。
传说山简每一次出游,都要到“*氏园林”的池上办酒宴,当地人称之为“高阳池”。有人把他醉酒的事情编成歌来唱,说他每天喝得酩酊大醉,日暮倒骑着白马回家。看到爱将葛强,还举着手问他,自己比并州游侠如何?
事实上,山简是一个温和敦厚的君子,而他的“醉酒”与刘伶一样,是为了避世解忧。王维所处的时代,表面上看还是春秋鼎盛,政治清明。
不过,忧患已经暗中埋下。他来到襄阳这座历史名城,爱上了这里的山川风物,才想到了山简这样一个和自己脾性相投的古人。于是说想约他出来,共醉一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几日已经做了详细的赏析,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我前几日的文章。下面,直接进入主题。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信佛,王维这一首诗虽然表面上大气,但是始终感觉欠了一点气势 。就连他欣赏的山简,也是一位性情温润,品格高尚的“假酒鬼”。
王维这一首五律,对仗比较工整,开头两句的确也有点《水经注》的意思。最为*称道的是颔联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这是王维以画入诗的典型手法。
王世贞评价这首诗,说它首联“密不间发”,到了颔联,则是“开阔空白”,疏密相间,符合绘画理论。当然,也符合文学审美,的确是诗家俊笔。
不过,“俊笔”归“俊笔”,但是它几乎没有写出江水奔腾时那种壮阔、雄浑的气势。而他诗中真正突出气势的,是“颈联”中的两句。
第一句“郡邑浮前浦”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中的“波撼岳阳城”意思一样,不过前者的“浮”字不如后者的“撼”字来得好。而第二句的“波澜动远空”,也逊于孟浩然的“涵虚混太清”的空灵。
至于王维的颔联的“江流天地外”和孟浩然的颔联的“气蒸云梦泽”相比,也显得气势不足。江流天地外,写长江奔流之远。虽然小有突破,但是并不能给人雄浑大气、波澜壮阔的感觉。
王维虽然通过“山色有无中”,来描写出了汉江上的迷蒙景色。有一种水墨浸染的调子,但是却和“雄浑”的风格背道而驰。
而孟浩然“气蒸云梦泽”却把洞庭湖上雾气蒸腾的景象,描写得十分盛大。水气是“上向”袅袅升起来的。只一个“蒸”字,就凸显出孟浩然在写景方面,非凡的想象力。
稍晚于他们的杜甫,在描写洞庭湖水势盛大的时候,别开蹊径。他不再写“江水*”了,也不写“江水流”了,而是写“吴楚东南坼”。
通过一个“坼”字,让大家看到了洞庭湖是怎样把吴、楚两个古国一分为二的,以此来表现湖面的宽阔。
然后,杜甫也想写天水相接的景象。可是孟浩然、王维都写过了,孟浩然让“涵虚”之水连接上了“太清”,而王维则让天空随着波滔摇动。
“太清”一词出自《庄子》,本义指的是天道,在这里代指广大的天空。两者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只是在炼字上,“太清”强于“天空”。
于是,杜甫不能再直接写“天空”了,他要怎么写呢?他写“乾坤日夜浮”。“乾坤”这个意象就远比“太清”来得阔大,它既是天地,又是日月,也是阴阳。
浩瀚的洞庭湖,水势之盛,足以搅动天地、日月、山河、阴阳。让它们夜以继日,不断地在湖面上交替沉浮。所以要论写水势之盛大、雄浑,还有比这个更加波澜壮阔的吗?
孟浩然最拿手的就是写风景诗,他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头两联,得到后世诸多诗评家的肯定。宋代蔡绦认为,描写洞庭湖水壮观景象的诗没有一首能超过它,看起来是有道理的。
尽管我认为气势最强的还是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的句子,不过单说描写水势的话,还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毕竟杜甫比孟浩然少写了 两句。
单以“气势”论高下,王维的《汉江临泛》和孟、杜一比,还是稍微有一点逊色了。这一点与他本人的性格和审美有关。
山 水 诗
山水诗就是描写山水和田园诗歌。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上,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生活的向往。
写山水诗词有哪些?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写山水诗词有哪些?欢迎大家参考!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李白《行路难三首》
3、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牛殳《琵琶行》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8、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曹操《苦寒行》
9、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二》
10、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13、草绿裙腰山染黛,闲恨闲愁侬不解。——文廷式《天仙子·草绿裙腰山染黛》
14、一江烟水照晴岚,*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15、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16、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山堂用东坡韵》
17、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18、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20、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1、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22、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23、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
24、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2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26、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2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28、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29、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30、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3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3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汉江临眺》
33、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34、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35、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卢纶《长安春望》
36、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二首》
37、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8、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39、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40、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4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2、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4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4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45、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46、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7、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蒲松龄《地震》
48、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鲍溶《襄阳怀古》
4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苏轼写的山水诗词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写的山水诗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赏析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 。以上五句新颖别致 ,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今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 ,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 ,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 。在作者看来 ,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 。其实 ,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在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客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在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满江红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赏析
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词中既景中寓情,关照友我双方,又开怀倾诉 ,谈古论今 。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达意,既表现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又在发自肺腑的议论中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词中寓情于景 ,寓情于事,言直意纡,表达出苍凉悲慨、郁勃难*的激情。
上片由景及情。开篇大笔勾勒,突兀而起,描绘出大江千回万转 、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雄伟气势。江汉 ,即长江、汉水。长江、汉水自西方奔流直下,汇合于武汉 ,著名的黄鹤楼在武昌黄鹄山岿然屹立,俯瞰浩瀚的大江。此二句以高远的气势,抓住了当地最有特色的胜景伟观,写出了鄂州的地理特点 。“蒲萄深碧 ”,化用李白的诗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形容流经黄鹤楼前的长江呈现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 。以下“犹自带”三字振起,继续以彩笔为江水染色。李白又有“江带峨眉雪”之句(《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 》);杜甫《登楼》诗云:“锦水江春然来天地”。苏轼在此不仅化用前人诗句 ,不着痕迹,自然精妙 ,而且用“匍萄”、“雪浪”、“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江流,笔饱墨浓,引人入胜。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色联系起来,不但极富文采飞扬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充满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向往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江锦水,引动思归之情;又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触发怀友之思。
“对此间 、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既总束上片,又领起下片,由风景人物引发思归怀古之情。换头两句 ,劝友人休读三国江左史乘《江表传》。该书多记三国吴事迹 ,原书今已不传 ,散见于裴松之《三国志》注中。以愤激语调唤起,恰说明感触很深,话题正要转向三国人物 。“狂处士”四句,紧承上文,对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的祢衡,表示悼惜。祢衡因忠于汉室,曾不受折辱,大骂曹操,曹操不愿承担*之名,故意把他遣送给荆州剌史刘表,刘表又把他转送到江夏太守黄祖手下,后被黄祖所杀,葬于汉阳西南沙洲上,因为祢衡曾撰《鹦鹉赋 》,有声名,故*称此洲为鹦鹉洲。“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以萧索之景 ,寓惋惜之情,意在言外。接着笔锋一转,把讥刺的锋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 、黄祖。“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争底事”,即争何事,意谓书生何苦与此辈纠缠,以惹祸招灾。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虽能称雄一时,不也归于泯灭了吗 !此句流露出苏轼超然物外 、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收尾三句,就眼前指点,转出正意,希望友人超然于风高浪急的政治漩涡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出色的作品来追蹑前贤。李白当年游览黄鹤楼,读到崔颢著名的《黄鹤楼》诗,曾有搁笔之叹 ,后来他写了《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等诗,据说都是有意同崔颢竞胜比美的。苏轼借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写出赶上《黄鹤楼》诗的名作。这既是勉人,又表露出作者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这首词由景及情,思乡怀古,由豪入旷,超旷中不失赋诗追黄鹤的豪情壮采,不失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词的上片,由江汉西来、楼前深碧联想到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引出思归之情,又由“葡萄深碧”之江色连接着黄鹤楼和赤壁矶,从而自然地触发怀友之思;下片由思乡转入怀古,就祢衡被害事发抒议论与感慨,最后又归到使君与黄鹤 。全词形散而神不散,大开大合,境界豪放,议论纵横,显示出豪迈雄放的风格和严密的章法结构的统一 。一则,它即景怀古,借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 ,能使眼中景 、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则,它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怀 ,藏情于事 ,耐人寻味;三则,笔端饱和感情,有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的激情,在字里行间涌流。
描写山水的优美诗句
1、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2、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3、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4、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
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6、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7、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陈与义《登岳阳楼》
8、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9、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0、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碣石篇》
1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短歌行》
13、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1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5、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白居易《长恨歌》
16、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17、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18、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19、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0、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21、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22、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4、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25、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6、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27、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卓文君《白头吟》
28、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
2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0、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31、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郑谷《莲叶》
32、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佚名《上邪》
3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34、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5、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3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37、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38、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听雨》
3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4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41、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42、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43、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4、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45、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46、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佚名《西洲曲》
4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48、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49、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0、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描写山水的诗词佳句
山水诗词名句
山水的古诗佳句
描写山水的佳句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佳句
永宁山水的古诗词佳句
描祖国山水的古诗词佳句
山水诗句
描写山水的古诗佳句
古诗词的山水诗句
贵州山水诗句
水墨山水诗句
山水诗句大全
关于山水诗句
描写山水的佳句短一点
描写山水的成语和佳句
描写山水诗
山水诗句古诗
描写山水诗句
秦岭山水诗句
桂林山水诗句
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
收集描写山水的古诗佳句
古诗里的山水诗句
漓江山水诗句
秋天山水诗句
江南山水诗句
古诗中的山水诗
描写山水诗大全
王维的古诗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