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至实归的古诗

关于名至实归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名至实归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名至实归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名至实归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1) 语录(31k+) 说说(7) 名言(46k+) 诗词(243) 祝福(1) 心语(2k+)

  • 《实至名归话“襄阳”》阅读答案

  • 阅读
  • 《实至名归话“襄阳”》阅读答案

      在学*、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至名归话“襄阳”》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①2010年11月26日,*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②在鄂西北,古老的汉江流贯襄阳盆地。及至1951年,以襄阳县的中心地带——南岸的襄阳镇(县城)、北岸的樊城镇合设“襄(阳)樊(城)市”,面积300多*方千米。时隔32年,国家开始进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1983年撤销襄阳地区,所辖各县划属已升格的裹樊市,使其规模骤然增至*2万*方千米。

      ③襄樊,乃两个小地方的统称,设市后也多为“襄阳”(地区)管“裹樊”(县级市),与周边县市从无称谓上的纠葛。然而,当襄樊市取代襄阳地区后,周边县市变成下属,形成“襄樊”(市)管“襄阳”(县、区)的格局,难免*添“辈分”颠倒、“位子”坐错之感。

      ④——悠久历史非“襄阳”不能延续。“襄阳”之称,始于西汉所设襄阳县,得名于县治地处襄水(今南渠)之北,至今2200年。由此,故治今称“襄阳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这里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无不注明发生地为“襄阳”。东晋朱序守城抗击前秦,其母韩夫人率众女修城助战,令存“夫人城”。因三国故事,襄阳更负盛名:襄阳人庞统号称“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襄阳城”外,有“古隆中”“刘备马跃檀溪遗址”等。

      ⑤——厚重文化非“襄阳”不能承载。唐代诗人孟浩然生长于此,世称“孟襄阳”;宋代书画家米芾移居此地,自号“襄阳居士”,今有“米公祠”“米公路’。襄阳之名盛名远播,天津有“襄阳道”,上海有“襄阳路”,港、台乃至美国、日本也有街道冠名“襄阳”。以“襄阳”为主体,仅唐代便有诸多诗篇,名句如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更有诗名直称“襄阳”者:苏轼《襄阳乐》、李白《襄阳歌》和《襄阳曲》等。

      ⑥——偌大地域非“襄阳”不能涵盖。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级行政区冠名“襄阳”者断续绵延:东汉建安十三年设襄阳郡;三国、晋、隋亦设襄阳郡;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改设襄阳府;元设襄阳路;明、清设襄阳府;民国初设襄阳道:新*设襄阳专(地)区。

      ⑦显而易见,在饱经2200年风霜的“襄阳”膝下,问世不足60年的“襄樊”难以望其项背,勉为其难则带来无尽的窘迫:顶替襄阳充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感文不对题,以“襄樊”领率周边县市又不具涵盖能力,阐述当地历史、文化总要赘加注解,国内乃至海外“襄阳人”认祖归宗困惑不已……

      ⑧不过,“襄阳”若用于市名,下属襄阳区便要同时更名:其前身襄阳县早于1992年由襄樊市区移治县境张湾镇,2001年改县为区。由于襄阳区并非市*驻地,如今不与市同时更名将形成大、小“襄阳”同名异地的误区。查襄阳县在古代曾兼为“襄州”治所,此时改称“襄州区”顺理成章。

      ⑨将颠倒的“辈分”正过来,坐错的“位子”换过来,通过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理顺地域称谓关系”,是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次转折,“襄樊”不再小材大用、力不从心,“襄阳”不再大材小用、无处施展,以“名正言顺”疏通历史脉络、传承悠久文化。

      ⑩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没有谁比“襄阳”更适宜承载千百年的一方文化,更适宜涵盖上万*方千米的疆土,更适宜充任引领当地顾后瞻前的旗帜,魂牵梦萦的大“襄阳”终于回来了……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3期有删改

      1.为什么说“襄樊”更名为“襄阳”是“实至名归”? (3分)

      2.第⑥段划线的句子属于哪种说明顺序?采用这种说明顺序的好处是什么?(3分)

      3.文中第⑨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本文说明语言在准确严密的同时不乏生动,试分析下面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将颠倒的“辈分”正过来,坐错的“位子”换过来,通过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理顺地域称谓关系”,是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

      5.选文第⑧段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因为:悠久历史非“襄阳”不能延续(1分);厚重文化非“襄阳”不能承载(1分);偌大地域非“襄阳”不能涵盖(1分),所以,“襄阳”更名为“襄阳”是“实至名归”。(或:因这“襄阳”更适宜承载千百年的一方文化,更适宜涵盖上万*方千米的疆土,更适宜充任引领当地顾后瞻前的旗帜,所以说“襄樊”更名为“襄阳”是“实至名归”。)(3分)

      2.时间顺序(1分)。采用时间顺序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作为行政区域冠名的演变过程,从而妒意从古至今“襄樊”长期称“襄阳”(或:从而充分说明从古至今上级行政区冠名“襄阳”者断续绵延)(2分)。(3分)

      3.作比较(1分)。把“襄樊”与“襄阳”地域名称的作用加以比较,使襄阳“疏通历史脉络、传承悠久文化”的'特点更加突出(或:突出说明了襄阳“疏通历史脉络、传承悠久文化”的特点)(2分)。(3分)

      4.加点词语采用比喻(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1分)。(2分)

      5.不能(1分)。因为第⑧段补充说明了襄阳区更名为襄州区的原因(1分),同时与上文形成照应,如果去掉,说明不够科学、全面(1分)。(3分)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实至名归话“襄阳”》阅读答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YJBYS文学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杜审言《登襄阳城》的阅读

      登襄阳城

      [唐]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①非新里,章华②即旧台。

      *池③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注】

      ①冠盖:里名,冠和盖都是官宦的标志,东汉时期襄阳地方豪族势力、经济膨胀,很多人通过买卖捐官获得官阶爵享。

      ②章华:台名,春秋时期楚灵王倾尽国力所筑,供自己享受之用。

      ③*池:汉朝*郁退隐后在岘山南做养鱼池,池中栽满荷花,后人称为*池。

      1.历代诗家对颔联评价颇高,请简要赏析。(5分)

      2.作者登上襄阳城,纵目四望,百感交集。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6分)

      参考

      1.颔联对仗工整,描绘了秋日山水旷远的画面,营造了雄浑伟丽的意境;(2分)“横”字写出楚山连绵挺拔,“接”字写出汉水浩淼纡回;“横地出”“接天回”以动写静,表现出楚山与汉水的气势与动感。(2分)作者用壮阔的景象反衬自我的渺小孤独悲凉,为下文情感的转合做铺垫。(1分)

      2.①深秋时节,登高远望,表达旅客(游子)羁旅的漂泊之感。

      ②山水旷远,境界阔大,反衬出自我渺小孤独的悲凉之情。

      ③运用“冠盖”“章华”的典故,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之情。

      ④运用“*池”典故,抒发归隐无处、前程迷茫的悲观失落之情。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简析

      《登襄阳城》是唐代诗人杜审言被流放峰州途经襄阳时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先在首联点明题意,异乡之中,登城远望;颔联和颈联敷陈“回望”之所见,有大自然的开阔雄浑,有历史陈迹的没落破败;尾联承接上文的沧桑之意,表达了作者无所归属的悲哀之情。全诗借景抒情,写景气势磅礴,格调清新鲜明。

    [阅读全文]...

2022-07-30 22:16:07
  • 诗名含有归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归字的诗词

  • 道成归·阮郎归改道成归

    马钰〔金朝〕

    阮郎归改道成归。修行人喜知。松峰影里乐希夷。何须唱艳词。姹婴动,虎龙随。云耕坎与离。三千功满赴瑶池。神光相貌奇。

    二禽言戏赠难弟 归归归

    赵孟坚〔宋代〕

    归归归,三月将尽方始啼。木林翠密阴成幄,花片红嫣风荡飞。

    归归归,汝既劝归胡不归。归来深院日正长,煮酒菖蒲玉屑香。

    醉眠藤床觉晚凉,须臾月色到回廊。归归归,真个归来乐未央。

    燕归梁·双燕归飞绕画堂

    晏殊〔宋代〕

    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延长。

    归岑山过惟审上人别业(一作归岑山留别)

    灵一〔唐代〕

    禅客无心忆薜萝,自然行径向山多。

    知君欲问人间事,始与浮云共一过。

    小舟湖中夜归追和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陆游〔宋代〕

    山光渐淡川气昏,急雨乱打荷叶喧。小舟横掠湖边村,人家收网半闭门。吾庐未见见堤树,舟人指点孤灯处。蒲丛姑恶最可哀,冲雨飞鸣背人去。

    美人归 此调犯《虞美人》、《阮郎归》,故名有感

    俞彦〔明代〕

    远山凝黛波凝盻。苦海茫无岸。袅蹄为铸靥为螺。业风吹爱河。

    坠楼人别黄金坞。曾上扬州路。他生未卜此生休。应愁不解愁。

    洛东兰若夜归(一作自溪东兰若夜归)

    许浑〔唐代〕

    一衲老禅床,吾生半异乡。管弦愁里老,书剑梦中忙。

    鸟急山初暝,蝉稀树正凉。又归何处去,尘路月苍苍。

    阮郎归·东风成阵送春归

    宋媛〔宋代〕

    东风成阵送春归。庭花高下飞。柔条缭绕入帘帏。斑斑装舞衣。云鬓乱,坐偷啼。郎来何负期。人生恰似这芳菲。芳菲能几时。

    南楼令(送韩竹闲归杭,并写未归之意)

    张炎〔宋代〕

    一见又天涯。人生可叹嗟。想难忘、江上琵琶。诗酒一瓢风雨外,都莫问,是谁家。怜我鬓先华。何愁归路赊。向西湖、重隐烟霞。说与山童休放鹤,最零落,是梅花。

    远归别墅(一作秋晚归故居)

    李昌符〔唐代〕

    马省曾行处,连嘶渡晚河。忽惊乡树出,渐识路人多。

    细径穿禾黍,颓垣压薜萝。乍归犹似客,邻叟亦相过。

    [阅读全文]...

2022-03-07 14:03:53
  • 含有归字的古诗词 带归字的诗词名句

  •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汉书·志·礼乐志》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苏轼《行香子·述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黄庭坚《品令·茶词》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式微,式微,胡不归?——佚名《国风·邶风·式微》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佚名《十五从军征》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阅读全文]...

2022-07-16 13:19:25
  • 《归燕》古诗原文

  • 文学
  • 《归燕》古诗原文

      《归燕》又名《燕子》,是左河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归燕》古诗原文,欢迎来参考!

      (一)诗的原文

      《归 燕》

      (左河水)

      离洋舍岛伴春归,织柳捕虫剪雨飞

      不傍豪门依陋舍,呢喃蜜语俩依偎。

      (二)注释

      1、燕:也称燕子,是一种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羽衣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燕子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益鸟。在 4~7月从海岛回归靠*农田(昆虫)的农家的屋梁或屋檐下营巢繁殖,因此,被人们称为归燕。

      2、离洋舍岛:燕子是一种候鸟,在冬天来临之前,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海岛,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避开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

      3、依陋舍:依,为“依倚"、“倚靠”,如:依山之榭。陋舍,指简陋的农舍,如茅屋,土木结构的农村房屋。

      4、呢喃蜜语:“呢”和“喃”本都是象声词,但有不同的意思:呢有絮絮叨叨不休之意,喃指小声说话或低语;呢喃或喃呢指悄声细语。故呢喃蜜语,指燕子的声音,即呢喃细语,犹如双方谈情说爱,秘密私语。

      (三)导读

      这首《燕子》诗,短短四句28个字,语言朴素无华,字句精短意明,通过写实主义的手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拟人的艺术手法,对燕子进行富有生活情趣的描写,全诗短短四句紧紧抓住燕子劳动与生活方面最主要、最突出的特征,把燕子这类人类的朋友的形象表达得清楚逼真,一目了然。

      第一句:离洋舍岛伴春归。作为全诗的始句、起句,首先介绍了燕子是一种候鸟,在冬天来临之前,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海岛,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避开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等到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一般在 4~7月从海岛回归,选在靠*农田(昆虫)的农家繁殖,即“伴春归”。因此,人们将其称为候鸟。

      第二句,织柳捕虫剪雨飞。燕子飞行的身姿优美迅捷,在大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绿树遍野的春天自由飞行。人们随时可以看见燕子在忙着捕虫或衔泥去做窝的时候,犹如穿梭织布般飞行于绿柳之间。

      因为燕子来时往往是春雨绵绵的时节,燕子的尾巴宛若黑色的剪刀。诗人在此以“剪雨飞”的生动语言,描写了燕子在雨中飞行的艺术形象

      第三句,不傍豪门依陋舍。燕子是人类的益鸟,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因此,燕子不到城市里生活,喜欢在乡村寻找农舍,如农民们简陋的茅屋,土木结构的农村瓦房,把用嘴巴衔来的泥黏在这些房屋的楼道、房顶、屋檐、墙角或突出部上作巢,作为自己夜宿和生儿育女的地方。

      燕子与农家的人非常友好,双方在一个家们共进出,互不干涉,日夜相*相见,互不害怕。孩子们又喜欢,又爱惜,总想捉下来在手中看清楚一点,玩一玩,但最后还是会遵守古人及家长的教诲,不惊吓,不伤害这些对人类有益的朋友。

      第四句,呢喃蜜语俩依偎。小燕子的爱情是非常真挚的,它们在繁忙的劳动中,也就是在捕捉蚊子、苍蝇等有害的昆虫及衔泥筑巢的过程中,总是比翼双飞;在喂养共同的儿女之时双双不辞辛劳,共担义务。在劳动的喘息之时,或回巢休息之中,双方总是亲热地紧靠着,紧挨着,经常呢喃小声地细语交流,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窃窃私语和爱的表白,或共商劳动与生活的大计。

      (四)评析

      《归燕》或称燕子,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在仅仅的四句28字中,把燕子这种候鸟与益鸟的来龙去脉、生活*性、行为特征及对人类的'帮助作用等表达得全面、清晰。尽管诗篇短小精悍,却让人一看便对燕子产生一种较于全面而亲切的认识。

      诗人左河水童少时代生活在农村,非常喜爱小燕子,对燕子的*性十分了解,因此,便能提起笔来,一气呵成而无雕琢之感。作品采用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并赋予丰富的生活情趣,不仅让作品易读易懂,还让喜爱燕子的少年儿童增加阅读的兴趣。

      《归燕》一诗字句精短,语言练达,富有情趣,一字一句,朴实无华。明是写物,暗也咏物,兴象与比兴精到自然,通过对燕子进行人格化、思想化及情感化的描写,使人们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燕子的多面认识,同时也达到了托物言志,咏物抒怀的效果。诗人让人们从燕子中得到启示:不畏风雨中的艰难困苦,坚决杀灭一切害人虫,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密切联系群众,永远和劳动大众在一起,不攀龙附凤,贪图享乐。特别是最后一句,用短短七个字组成简短的语言,把一幕形象、生动、和谐的爱情场景写得十分感人,而令人羡慕。

      有文章评论说,*写燕子的诗词无数,其中以唐代的诗词较于著名,但要论起写燕子内容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及文字的精短却为此诗。

      (五)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阅读全文]...

2022-05-07 04:07:20
  • 思乡可归的古诗

  • 思乡
  •   在远离故土的异乡,我们都有同一个思乡的情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是最好的注解。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静夜思》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忆舍弟》

      唐·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泊船瓜洲》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阅读全文]...

2022-01-10 09:43:15
  • 关于夏至的古诗 夏至的古诗词

  • 夏至
  • 至是盛夏的季节,葱葱郁郁阳光高照,蝉鸣叽叽喳喳响个不停。夏至时分昼长夜短。古人喜欢在季节变化之际吟诗作赋,通过季节的交替来抒发感情或是表达对大自然敬畏。夏至盛夏烈日炎炎,古人也喜欢文思泉涌。那么你了解夏至节气诗词大全都有哪些吗? 不妨看以下推荐,鉴赏夏至古诗吧

    1、夏至节气诗词大全之一:《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2、夏至节气诗词大全之二:《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3、夏至节气诗词大全之三:《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杨万里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4、夏至节气诗词大全之四:《和昌英叔夏至喜雨》作者: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5、夏至节气诗词大全之五:《夏至後得雨》作者: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6、夏至节气诗词大全之六:《思归时初为校书郎。》唐 作者: 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

    7、夏至节气诗词大全之七:《夏至二首》(宋)范成大

    其一: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其二: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8、夏至节气诗词大全之八:《夏至》:宋 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9、夏至节气诗词大全之九:《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宋)陈与义

    其一: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其二: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阅读全文]...

2022-05-24 21:56:27
  • 冬至的诗句古诗

  • 冬至,节气,经典
  • 冬至的诗句古总如下1、《小至》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至阳生春又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这首七言律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

    此诗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

    全诗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2、《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这天,白居易正在邯郸驿,离家很远,这个夜里,白居易想起了家里人。

    他独辟蹊径,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里人在团团围坐,在想念着远游的自己。

    3、《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唐·韦应物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在这冬至的夜里,韦应物思念京师的兄弟和朋友。

    一人在外的韦应物体会着节令时的孤单,孤灯照着床单,想着交好的兄弟朋友,想起曾经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

    可羁旅中的韦应物,此时,也只是涕泪阑干。

    这个冬至夜,对于韦应物来说,不好过。

    4、《冬至感怀》宋·梅尧臣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一起一落的才是人生。

    荣辱盛衰,往复循环,那又何必感伤冬季万物的凋零

    毕竟,随着新阳它们总会重现生机。

    人生又怎能被一时的失意和落魄打倒

    5、《满江红·冬至》宋·范成大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日这天,范成大是欣喜的。

    冬至日里也要开怀。

    旧的节令过去,新的节令就要来了,此时正适合作诗。

    白天越发长了,正好适合睡觉。

    那些追逐名利的事,何时才是个尽头呢

    不如我们打开梅花酒,不要拘束,开怀才好。

    冬至古诗【篇一:关于冬至的诗词】唐诗宋词话冬至《冬至》(唐)杜甫《冬至夜》(唐)白居易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唐)韦应物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阅读全文]...

2022-02-24 15:42:27
  • 冬至的古诗 冬至的诗句

  • 冬至
  • 12月22日,冬至日。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古人眼中的冬至吧

    1、小 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2、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3、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4、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5、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6、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7、冬 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8、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9、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阅读全文]...

2022-04-23 18:09:44
  • 有关夏至的古诗

  • 夏至
  • 有关夏至的古诗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一个节气。那么有关夏至的古诗又有什么呢?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

      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

      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插遍秧畴雨恰晴,

      牧儿顶踵是升*。

      秃穿犊鼻迎风去,

      横坐牛腰趁草行。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涨落*溪水见沙,

      绿阴*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

      蔌蔌冬青几树花。

      《夏至避暑北池》 作者: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唐 作者: 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作者: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作者: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夏至后得雨》作者: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阅读全文]...

2022-01-08 09:35:02
名至实归的古诗 - 句子
名至实归的古诗 - 语录
名至实归的古诗 - 说说
名至实归的古诗 - 名言
名至实归的古诗 - 诗词
名至实归的古诗 - 祝福
名至实归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