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扫读比赛范文800字

关于拼音扫读比赛范文800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拼音扫读比赛范文800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拼音扫读比赛范文800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拼音扫读比赛范文800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感

  •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篇文章,我读完之后,我有了感想。让我给说一说吧。

      这篇文章是东汉时期的陈蕃,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小的时候,很不讲卫生,他很懒。 他的屋子里乱七八糟的。有一次,一个客人来看访他,看到他的屋里很乱,就说:“你怎么不把房间收拾下呢?”陈蕃却又说:“我的手是用来扫天下的。”他的客人笑着说:“连一间房子都收拾不好,怎么才能扫天下呢?”陈蕃一听红了脸,立刻把屋子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从此他养成了勤劳的好*惯。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要小时做小事,长大干大事。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蚶的拼音应该怎么读

  •   拼音名

      Hān

      别名

      魁陆(《尔雅》),魁蛤、复累、瓦屋子(《说文》),蚶子(《岭表录异》),伏老(《本草图经》),血蚶、毛蛤(《山东中药》)。

      来源

      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毛蚶等蚶子的'肉。春、秋采捕。

      原形态

      ①魁蚶

      贝壳2片,坚厚,呈斜卵圆形,极膨胀,合抱*于球形。壳长约8厘米,宽约6厘米。壳顶稍接*,背部两侧略呈钝角;腹缘圆,前端短,后端延伸。放射肋宽,*滑整齐,约42~48条,无明显的结节。壳面白色,被棕色外皮及细毛;壳内面白色,*顶部略灰色。边缘厚,有与放射肋沟相当的突齿。铰合部直,铰合齿约70枚,由两端向中央渐细密。外套痕与闭壳肌痕均显明,前闭壳肌痕较小,*圆形,后闭壳肌痕较大,*方形。外套边缘厚,有褶襞,外侧具有与边齿相当的刻纹。

      生活于浅海泥沙中。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②泥蚶

      贝壳较小,卵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4厘米。壳顶间距离较远,放射肋18~20条,由断续的粒状突起构成。铰合齿约40枚。

      生活于浅海软泥滩中。沿海地区均有分布;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亦有养殖。

      ③毛蚶

      贝壳较短而宽,呈长卵形。两壳通常不等,右壳较小,背侧两端略具棱角。壳表放射肋30~34条,肋上有小结节,左壳上较显明,外面被有带毛的壳皮,铰合齿约50枚。

      生活于浅海泥沙中。沿海地区均有分布。以上几种动物的贝壳(瓦楞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份

      魁蚶肉含水分82.04%、粗蛋白质15.79%、粗脂肪0.45%、灰分1.72%、糖原1.067%。每100克含维生素A元400国际单位,B1-200微克,B2-200微克,尼克酸2.5毫克,C-10毫克。

      性味

      甘,温。

      ①《别录》:"昧甘,*,无毒。"

      ②《食疔本草》:"寒。"

      ③《品汇精要》:"味咸,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

      补血,温中,健胃。治血虚瘙痹,胃痛,消化不良,下痢脓血。

      ①《别录》:"主瘙痹泄痢,便脓血。"

      ②《食疗本草》:"润五脏,治消渴,开关节。"

      ③《本草拾遗》:"治心腹冷气,腰脊冷风,利五脏,健胃。"

      ④《四声本草》:"温中消食,起阳。"

      ⑤《日华子本草》:"益血色。"

      ⑥《医林纂要》:"补心血,散瘀血,除烦醒酒,破结消痰。"

      注意

      《随息居饮食谱》:"湿热盛者忌之。"

      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蚶,味甘,气温,性亦无毒。《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又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甘温能益气而补中,则五脏安,胃气健,心腹腰脊风冷俱瘳矣,胃健则食自消,脏暖则阳自起,气充则血自华也。"

      结语: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详细的学*了关于蚶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蚶具有补血,温中,健胃的功效,蚶针对血虚瘙痹,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也十分有效。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 (菁选5篇)

  •   在六年级最后一学期的时候,我读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文章。文章的作者是陈章武。

      文章写了作者登上了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作者下山的时候,已经傍晚十分,他游兴未尽沿着小溪散步。听到“哗――哗――”的违章,循声仰去,一位精瘦的老人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老人每天负责清扫天游峰的石阶。他引作者进了他的小屋,在交谈中作者才得知他每天都要把天游峰整个石阶扫完,不禁倒抽一口气。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共有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就算是游客们登山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可这位老人每天重复着一级一级扫上去,一级一级扫下来……临别时,作者告诉老人“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在作者陈章武这篇立意中,让我有感触的一句话是“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是那位老人说过的话。虽然老人已有70岁了,但是在他看来还照样可以活个30年,多么自信、乐观的老人啊!他的用工专一的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在别人看来这种每天都要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的工作是多么的可怕、不可思议,在老人眼里犹如世外桃源、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很难得有这么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自然,性格开朗、豁达的人,我们小学生都应该向这位老人学*他的精神。

      《天游峰的扫路人》讲了一位在天游峰游览区扫路的老人,年龄70多岁,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他总是把工作视为一种运动和享受,日子过得自在悠闲。

      谁会想到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还会每天上下扫1800多级的石阶?难道他比我们特殊吗?不是的,正因为他那种自强不息、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精神,所谓的“生命在于运动”。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若有所思。一个七旬的老人家居然每天可以登上那令游客都望而却步的的高山,可想而知,是多么令人生畏!但是对于这位老人来讲这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散步而已。其实这并不出于他有超人的神力,而是他*惯自然成。虽然扫路在大家心目中是一项*凡、卑微的工作,可是有谁明白它真正的价值何在?一华种默默的付出,默默地给别人带来方便的工作,它比任何工作都要神圣得多。当你吃完东西,随手一扔时,是谁在你背后捡起这块垃圾?当你被一大堆垃圾挡着去路时,是谁给了你方便?不是谁,正是那默默付出的可爱的扫路人。

      有句话说:“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地球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是美丽的地球,地球美丽全靠我们如何去保护,保护地球全靠清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都能做到,我们更应该如此。如今,常常发生一些惨不忍睹的现象:地震、海啸、干旱都朝我们可爱的地球涌来,我们该清醒了,好好保护地球吧!

      有位名人说过:“当你给别人方便的同时,正等于给自己方便。”以后的日子,假如你看到地上有垃圾,不妨用你高贵的手捡起来吧!

      今天,我们学*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课,我现在来给大家简单复述一下吧!

      天游峰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的五曲隐屏峰后,海拔410米!天游峰有九百多台石阶,像一根银丝抛撒在空中,飘飘悠悠,好像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那天,作者终于费尽了全身的力气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有一位清洁工老人,他每天都扫上山,再都扫下山。作者不禁倒抽了一口气。这个老人已经有七十岁了,每天来回扫石阶,真是太令作者感动了!

      在作者和老人的交谈中,作者知道老人离不开这里。因为他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

      这就是我复述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希望大家都能够学*那位老人,能吃苦耐劳。

      小学六年的学*生活,让我学到了许多好的文章,然而,最让我感动的则是《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文章。

      全文的内容很简单,讲的就是作者在游天游峰遇到的一位扫路人,(.)扫路人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却依旧那么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让作者终生难忘。可是,就在这篇文章里,我却看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

      仍然记得老人说得那两句话:“不累,不累。我每天早上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30 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天游峰上下山总共有一千八百多级石梯,老人却要一级级扫上去,再一级级扫下山,竟比那些为了登上峰顶而气喘吁吁的游客还要轻松许多。再想想自己,*时有了一点点的困难就不敢前进,生怕累着自己,可是再和老人一比较,我们那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难道不应该向老人学*吗?难道不应该怀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困难吗 ? 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去热爱生活呢 ? 说道热爱生活,老人说的第二句话就更加值得我们去反思了。老人已经年过七旬了,还能坚持到 30 年之后吗?老人却没有计较这些,而是乐观向上,热爱生活,与作者定下 30 年之约,这种精神不得不让我们佩服,让我们为之所动。

      我们现在还有很多时间让我们去创造,让我们去发展,我们也应该向老人一样去热爱生活,难道不是吗?老人那豁达、开朗的性格让人敬佩,那么,让我们向那位老人学*吧!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于是,我轻轻捧起语文书,细细的评味着《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聆听着这位高尚的人传授给我的知识,受益非浅。

      听,它在讲一位名叫章武的作者在游完武夷山的天游峰时,意外发现打扫武夷山的竟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不由的令正在读书的我十分得惊讶。七旬预示着他已年过花甲,已是一头白发,做事双手颤微,病缠全身的人。面对这攀爬艰难的险峰,他竟毅然选择去打扫它。我不解,他为何不安享晚年呢?但我佩服他坚强的毅力,佩服他的体力,佩服他那颗不服老的心。对他是完完全全佩服的五体投地,对他我只有一声惊叹:老大爷,你可真棒!

      在对他钦佩后,我又静下心来继续倾听着。渐渐地我解开了之前心中的困惑。原来是因为时间的漫长,令他对天游峰的感情日渐增加,那颗不忍离去的心让他留了下来。的确,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还记的我曾为与自己非亲非故的小白兔的离去而痛哭过,因为它曾经在自己短暂的生命里带给我快乐。更何况您与天游峰是日日夜夜的互相陪伴着。我很了解您的心情,那种分离的痛苦。牵肠挂肚的感觉是多么的难受。这么多年来,天游峰与您朝夕相拌,其实您早已把这当自己的另一个家了。朦胧中我仿佛看见您正辛苦的一阶一阶的扫着。渴了,就喝随身带的雪花泉水,甘甜的泉水慢慢地流进您的身体,滋润着您干燥的喉咙。您满意的笑了。饿了,就吃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那香喷喷的食物填满了您饥饿的肚子,缕缕余香残留在口中。累了,您就坐在台阶上眺望着四周,那秀丽的山河,美丽的风光尽受眼底,是那么的美,这个家园多好呀!她是那么的令人流连忘返,那儿还有清爽的空气,花鸟的作伴,难怪您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微笑,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完全写在您饱经风霜的脸上……。

      但我知道;这欢乐中还带着酸楚。劳累,望着图上您硬邦邦的身体,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一直还萦绕在我耳畔:“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听着您意味深长的话语细细品味着,惊叹您那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如果有机会真希望能看望您硬朗的身体,聊聊您丰富的经历。

    [阅读全文]...

2022-10-07 00:00:00
  • 汉语拼音r的发音怎么读

  •   类似中文里的“日”(一声)

      汉语拼音中r与l的发音区别

      吴方言、江淮方言、闽方言和山东方言的部分地区,没有“r”声母,凡普通话“r”的声母的字,通常改读成[l]、[z]、[y]声母或“i” “ü” 开头的零声母字。如福州话把“绒的”读成“聋的” , 沈阳话将“人”读成了“yín”。

      从发音部位看,“r”是舌尖后音,同“zh、ch、sh”发音部位一样,是由舌尖和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的音。从发音方法看,“r”是浊擦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抵硬腭前部留一小缝,让气流从小缝中磨擦而出,同时声带震动。为找到正确的感觉,可以先发“sh”音,然后振动声带,即是“r”音。

      “r”和“l”的区别是发音部位不同,舌尖抵搭的位置有前后之别。“r”的发音部位在硬腭,“l”的发音部位在齿龈;发音方法也不同,“r”发音除阻时,气流的通道很窄,限于舌尖和硬腭之间的一点点缝隙,磨擦很重;而“l”音除阻时,气流的通道在舌侧两边,很宽松,磨擦不十分明显。

      汉语拼音声母和韵母发音方法

      a: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舌头中间微隆,声带颤动。

      o:发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翘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声带颤动。

      e:发音时,嘴半开,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形,声带颤动。

      i:发音时,嘴微张成扁*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上硬腭,声带颤动。

      u: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ü:发音时,嘴唇成圆形,接*闭拢,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隆起,声带颤动。

      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p: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m: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声带颤动。

      f:发音时,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

      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t: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l: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g: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k: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上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迸发成音。

      h: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j: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q:发音时,舌面前部贴住硬腭,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摩擦成音。

      x: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强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h:发音时,舌尖上翘,靠*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r:发音时,舌尖上翘,靠*硬腭前部,留出窄缝,嗓子用力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颤动。

      z: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强的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发音时,舌尖接*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y:发音时,嘴微张成扁*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上硬腭,声带颤动。

      w: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ai: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读音轻短。

      ei: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嘴角向两边展开。

      ui:发音时,u 的'发音轻短,然后滑向 ei,嘴形由圆到扁。

      ao: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尖后缩,舌根向上抬,嘴形拢成圆形,轻轻的滑向 o。

      ou:发音时,先发 o 的音,嘴唇渐收拢,舌根抬高,口型由大圆到小圆。

      iu:发音时,先发 i,然后向 ou 滑动,口型由扁到圆。

      ie:发音时,先发 i,再发e,气流不中断。

      üe:发音时,先发 ü 的音,然后向e滑动,口型由圆到扁。

      er:发音时,舌位居中发 e 的音,然后舌尖向硬腭卷起,两个字母同时发音。

      an: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

      en: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舌面抬高,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in:发音时,先发 i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门齿背,舌面渐至硬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un:发音时,先发 u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上牙床,接着发n的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ün:发音时,先发 ü 的音,然后舌头上抬,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ang: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根抵住上软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后鼻音尾ng的音。

      eng: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牙床,舌根后缩抵住软腭发ng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阅读全文]...

2022-10-28 00:00:00
  • 愚怎么读拼音 (菁选2篇)

  •   愚是一个汉字,读作yú,本意是性格孤僻,不谙熟人情世事,引申指“(道路)不通达”。《荀子·脩身》有记载:非是是非谓之愚。

      yú

      <;形>

      (形声。从心,从禺(yù),禺亦声。“心”指心智、性格。“禺”意为“(山)角落”,引申指“(道路)不通达”。“心”和“禺”联合起来表示“性格孤僻,喜欢钻牛角尖”、“不谙人情世事”。本义:性格孤僻,不谙熟人情世事。说明:本字指常年野居,很少和世人接触的人,他们不但消息闭塞,还养成了孤独的性格,同这样的人很难对话沟通交朋友)

      同本义 [foolish;stupid]

      愚,戆也。——《说文》

      三赦,曰惷愚。——《周礼·司刺》

      靡哲不愚。——《诗·大雅·抑》

      又

      哲人之愚。

      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脩身》

      深知祸福谓之知,反知为愚。——《贾子道术》

      以惑愚瞽。——明·刘基《卖柑者言》

      使君一何愚。——《乐府诗集·陌上桑》

      愚人所为愚。——唐·韩愈《师说》

      愚者亦明。——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愚若胶柱(胶住调节乐弦的.柱再去弹奏,只能弹出单一无变化的音调。比喻愚笨到像去胶柱,拘泥而不知变通);愚戆(愚蠢而刚直);愚騃(痴笨);愚浊(愚笨;糊涂)

      自称之谦词 [my humble]

      愚以为营中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愚谓大计。——《资治通鉴》

      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三国演义》

      愚每有此心。——《红楼梦》

      又如: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愚老(老人自谦之词);愚臣(大臣对君主自称的谦词);愚意(对自己意见的谦称);愚怀(谦指己见)

      敦厚 [honest and sincere]

      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孔子家语》。王肃注:“愚,敦厚。”

      又如:愚款(单纯朴实);愚鲠(敦厚鲠直)

      基本字义

      愚

      读音:

      yú

      形容词 笨傻、不聪明。 【组词】:「愚笨」、「愚昧无知」。《论语.为政》:「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唐.白居易〈新乐府.涧底松〉:「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形容词 与自身有关的。 【组词】:「愚见」、「愚兄」。《战国策.秦策五》:「臣效愚计,大王不用。」

      动词 欺骗、蒙骗。《孙子.九地》:「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文选.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代词 自称的谦词。《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唐.刘得仁〈贺顾非熊及第其年内索文章〉诗:「愚为童稚时,已解念君诗。」

      带有【愚】的成语:

      大愚不灵

      大智如愚

      大智若愚

      非愚则诬

      肉眼愚眉

      使贪使愚

      疏慵愚钝

      下愚不移

      一得之愚

      【愚】字开头的词语:

      愚夫

      愚夯

      愚见

      愚滥

      愚劣

      愚陋

    [阅读全文]...

2022-10-26 00:00:00
  • SAT阅读快速扫读文章的小技巧3篇

  • 文章,阅读
  •   之所以需要快速扫读是因为考试时间有限,其实在65分钟完成52道题目和五篇文章的阅读确实是不小的挑战,这样计算的话*均每一篇文章大约需要在13分钟之内完成。

      但是在真正的考试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大家在考试现场的紧张情绪,那么在*时的阅读训练中,最佳的答题时间基本应该被控制在12分钟之内,因此如何合理安排扫读与答题的时间,对于想取得高分的同学们来说非常重要。那么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文章的扫读问题。

      首先将文章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非小说类,也就是社科,自然科学等文章,这样的文章结构比较规范,推荐使用点扫法。所谓的'点扫就是在文章中获取若干重要的信息节点,最后将节点进行整合,这样不仅能把握住文章的主旨,而且能够定位出细节题的大致范围。

      非小说类文章的扫读时间建议控制在3分钟之内,前言部分与图表部分(如果有图表的话)的扫读基本控制在30秒左右,而文章首尾段落以及每一段的开头结尾扫读最好控制在两分钟左右,最后每一段中的关键词以及相关逻辑扫读尽量控制在30秒到一分钟左右。如此的时间安排既能使考生对文章主旨有整体的把握,又不会压缩后面做题的时间。

      而另一类则是小说,这类文章如果使用点扫法就很容易遗漏小说中部分情节与线索,所以我们建议同学们使用线扫法。

      线扫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文章发展情节这条主线来把握文章主旨,将小说中涉及到的主人公称之为线扫法的“分支”,而情节则是主线,在阅读的时候将人物性格、对话,因果发展等这些分支“捆绑”在情节这根主线上,可以避免在扫读与翻译过程中走入“歧途”。

      这类文章的扫读时间建议控制在4分钟之内,因为小说与其他类型文章相比信息量比较大,扫读的时候应该抓住里面的人物特征、关系,以及起因、经过、结果等我们*时在读中文小说时经常用到的信息点。

      1. 背景知识掌握过少。

      SAT考试涉及科学、社科、文学及历史四大类,其中科学类比如OG test1第三篇考察了DNA的内容,如果完全没有背景概念,专业词汇也不认识的情况下,做题会费时费力;另外如果完全不了解历史类话题,不清楚联邦与邦联的差别、不了解南北战争、不了解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阅读起来会非常困难。

      2. 阅读*惯不好。

      读文章时,只要见到生词就回读或是立刻查单词,割裂句子及段落含义。*惯逐字去读文章,读完一句话每个单词都懂,但并不了解句子含义。*惯边读边翻译句子,多了从英文切换到中文的过程,拖慢阅读速度。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