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流的长江畔的古诗

关于关于东流的长江畔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东流的长江畔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东流的长江畔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东流的长江畔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79) 语录(15) 说说(18) 名言(1) 诗词(1k+) 祝福(1) 心语(104)

  •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

  •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赏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阅读全文]...

2021-11-29 02:50:07
  •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

  •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在成都锦江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意;一连成诗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下面是关于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简介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阅读全文]...

2022-03-21 14:58:00
  •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组诗作于定居成都草堂之后,表达了杜甫对生活的热爱。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畏 一作:裹)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译文

      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倩只好到处乱走。

      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不过眼下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桨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华筵?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注释

      1.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边的浣花溪。独步:独自散步。

      2.彻:已,尽。

      3.颠狂:*不羁。颠,即“癫”。

      4.南邻:指斛斯融。诗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5.旬:十日为一旬。

      6.稠:密。畏(wēi):通“隈”,山水弯曲处。一作“里”。

      7.行步:脚步。欹(qī):歪斜。实:一作“独”。

      8.在:语助词,相当于“得”。一说“在”相当于“时”。

      9.料理:安排、帮助。白头人:老人。诗中是作者自指。

      10.多事:这里有撩人之意。

      11.送:打发。生涯:生活。

      12.少城:小城。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小城在大城西面。《元和郡县志》载,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

      13.可怜:可爱。

      14.盏:一作“锁”。

      15.佳人:指官妓。秀筵:丰盛的筵*。

      16.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老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

      17.懒困:疲倦困怠。

    [阅读全文]...

2022-01-19 01:47:56
  •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课件

  •   春暖花开的时节,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在成都锦江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意;一连成诗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

      目标:

      1、读懂,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

      2、背诵古诗。

      重点: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万物苏醒,充满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你们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二、初读古诗

      1、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情况。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点评:读得声音响亮。 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舌音。

      3、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 做记号。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一起试着读一读。

      4、光把字音读谁,断对,还远远不够,要想把诗读出它的韵味来,必须要理解古诗。回忆学*古诗有哪些方法。

      (板书: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查注释,补省略,换词序,了解背景,联系上下文)

      三、自学理解古诗

      1、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四人小组之间利用这些方法,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懂的?

      (评: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去理解,)

      预设:东:向东。 倚:靠,拂面而来。  懒困:懒洋洋的。

      换词序:倚春风:怎样靠春风呢?能靠住吗?我们知道古人为了押韵,常常颠倒词序,我们只要交换一下两个词的位置就行了,春风倚。春风拂面而来。

      补省略:春光懒困:明媚的春光里,人懒洋洋的。

      一簇:一丛,形容花开得茂盛。

      可:究竟,到底。

      2、研读“可爱深红爱浅红?

      师:可是究竟的意思。 这是一个问句,作者在问谁?联系上下文(课题)问自己,他是怎样问的?爱,就是喜欢人,喜爱。这一句用自己的话说:究竟是喜欢深红的还是喜欢……

      师:让我们看看图,用补省略的方法,想象一下诗人眼中的桃花?

      这深红的桃花像 ―――――――――。这 浅红的像――――――――。

      请生填。指名读。

      3、指导读“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师:如果你是诗人,当你在春风中困意来时,全身懒洋洋,看到这大片鲜艳美丽的桃花,你会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

      指导读出一种惊喜。

      (2)走*些,看看深红的桃花如火,多艳丽,很美,再看这粉红的像天上的朝霞,粉嫩嫩的,也很美丽,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呢?作者这时问自己:指导读:可爱深红爱浅红?读出疑问的语气。

      (指名问:你能说清楚吗?),是啊,作者也说不清,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它们在诗人的眼里都很美丽。用一个肯定的说法就是

      (3)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感受一下桃花的美丽。

      四、说诗意

      1、古诗学到这,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呢?

      2、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那么诗中有哪些景物呢?

      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后两句又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读读这首诗。

      4、今天我们跟随杜甫一起看到了春天桃花盛开的美景,其实还有很多描写桃花的诗,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找一找,做一下积累。

      5、完成课堂作业。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

      朝代:唐代

      原文: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畏 一作:裹)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阅读全文]...

2022-04-05 02:17:50
  • 《滚滚长江东逝水》古诗词

  • 《滚滚长江东逝水》古诗词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古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简介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通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下阕写词人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了词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全词基调慷慨悲壮,读来只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添万千感慨在心头。

      鉴赏

      《滚滚长江东逝水》原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谷建芬选此词为之谱曲,贴切地点明了《三国演义》悲壮慨叹的主题。

      作者简介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创作背景

      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正任翰林院修撰的杨慎,因“大礼议”受廷杖,削夺官爵,定罪为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杨慎到达云南以后,并没有因为被谪戍而消沉,而是经常四处游历,观察民风民情,还时常咏诗作文,以抒其怀。杨慎在云南度过了三十几年,经常来往于博南兰津、苍洱金碧、临阿迷、澄江嵩明之间,足迹几乎遍布云南。杨慎每到一地都要与当地的读书人谈诗论道,留下了大量描写云南的诗篇。此词也即其中一篇。同时也是作为《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而作。

    [阅读全文]...

2022-02-17 14:33:27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原文赏析

  • 杜甫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原文赏析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原文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文解释】

      1、黄四娘家的花儿拥满了小径,一团团一簇簇压弯了枝条。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在的黄莺不时发出婉转的鸣叫。

      2、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嬉戏彩蝶在花间恋恋不舍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发出恰恰的啼叫声。

      【词语解释】

      蹊:小路。

      恰恰:频频,不断。

      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蹊(xī):小路。

      娇:可爱的。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名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①黄四娘:唐代尊称妇女为娘子。 ②蹊:小路。

      这两句是说,去黄四娘家的路上,满是鲜花;花色秾丽,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历历在目,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诗文赏析】

      春意盎然,风光无限,流连在花丛中的诗人被眼前的繁花与彩蝶深深陶醉了。诗人在饱受离乱之苦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安居之所,又恰逢这春光美景,怎能不为之心旷神怡呢?

      全诗色彩绚丽,描绘刻画细腻生动。声韵及用字遣词不拘常法,尤其是双声叠韵词的运用更为巧妙,充分表达了看花人陶醉于美景中的惊喜之情。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浑然天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

    [阅读全文]...

2022-05-10 02:33:00
  • 长江的古诗2017

  • 长江
  •   长江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明·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魏晋·阮籍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唐·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唐·窦巩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唐·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

      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

      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阅读全文]...

2022-03-28 10:55:30
关于东流的长江畔的古诗 - 句子
关于东流的长江畔的古诗 - 语录
关于东流的长江畔的古诗 - 说说
关于东流的长江畔的古诗 - 名言
关于东流的长江畔的古诗 - 诗词
关于东流的长江畔的古诗 - 祝福
关于东流的长江畔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