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至塞上古诗的作者是谁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使至塞上古诗的作者是谁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使至塞上古诗的作者是谁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使至塞上古诗的作者是谁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使至塞上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使至塞上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及注释】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2、使:出使。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4、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5、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6、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7、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8、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安火。”
10、长河:黄河。
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2、侯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3、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14、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15、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赏析】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后徒家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曾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并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诗意: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获得了自由。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主旨: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排挤而孤独、寂寞感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
名句赏析: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春晓古诗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春晓便是他的佳作之一。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导语: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使至塞上经典诗句赏析
这两句诗充实表现了诗中有画的特征,非常讲求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涯的斜阳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处的烽烟到远处的斜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求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斜阳,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根本形状,概括性极强,好像笼统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辽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赤色的斜阳收敛了灿烂,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涛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地面,雄浑寥廓的边塞风景如在现在。开元二十五年(*七)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克服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斜阳圆”赏析
《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她虽然不克不及够清楚地说出这两个字究竟幸亏哪里,但是凭直觉感触它们描写孤烟与斜阳非常笼统,不行替代。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真黑白常适当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斜阳圆。使至塞上诗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七)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克服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本身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任务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心田的激怒和烦闷。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悄悄带过。使至塞上诗句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东南,远在东南边塞。
唐代著名山水诗人王维,不仅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山水诗,他还是唐代边塞诗人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只是由于他在山水田园诗的成就极高,让人忽视了他在边塞诗上的成就。王维现存边塞诗四十首,这一数量在唐代边塞诗人中是非常可观的。不同于其他通过想象写出边塞诗的诗人,王维是一位真正拥有边塞经历的诗人。王维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和天宝四载(745)两次出使边塞。著名的《使至塞上》就是王维在第一次出使边塞时所作。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监察御史周子谅因弹劾牛仙客失败被廷杖,后在被流放的途中死于蓝田。周子谅是当初张九龄做宰相时推荐的官员,张九龄受到牵连被贬荆州长史,这让奸相李林甫心中大快。
在此之前,张九龄罢相之时王维就心生隐退之意。王维作为张九龄提拔的后辈,张九龄对他关爱有加,劝告王维不要就此辞职,这样会落得口实,而且又会引起玄宗的不满。王维当时是右拾遗,是给皇帝提出建议的谏官。张九龄还说如果王维辞去官职,朝廷里又缺少一个好官,而李林甫就会招揽一个同党进入朝廷。王维听从了张九龄的劝告,放弃了辞官的想法。
李林甫心里非常清楚张九龄和王维之间的关系,但他又忌惮王维名声太大,另一方面,王维深受玄宗喜爱,不明不白地把王维赶出朝廷,容易引起玄宗盛怒。李林甫假意提拔王维,让他接替周子谅监察御史的官职,表面上王维的官职由从八品上提升至正八品下,升了官职。但事实上却被体面地从中书省赶出去,而到了御史台上班。
这一年,大唐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与吐蕃的战争中大获全胜。秋天,王维接到敕令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去凉州(河西重镇,今甘肃省武威市)慰问戍边将士。王维领旨后带上随行官员乘坐一辆轻便的马车从长安出发,赶往西北方向的凉州。西行经过一些城市之后,到达了广袤的荒漠,正遇上夕阳西下,圆如轮盘的太阳如同被火烧透了一样,散发着红艳的光芒,四下黄沙漫漫,这样色彩艳丽的景观,王维从前从未见过,到达萧关的驿馆之后,王维写下了这首《使至塞上》。
西汉设立的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使至塞上》赏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指的就是王维和随行官员乘坐的那辆轻快的马车,行走在茫茫荒漠之中,前去边塞慰问将士。属国,代指使臣,就是王维本人。“居延”在甘肃省张掖市西北。王维从长安出发,凉州在长安西北,居延在凉州西北,他不能过了居延再到凉州,所以在这首诗里“居延”指的就是边塞地区,而不是具体的地点。这两句诗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和过程。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蓬草是一种在秋天变得干枯,可随秋风四处滚动的植物。王维把自己比喻成“征蓬”,即将出使边塞。正值秋天,北雁南飞,长安在西北边塞的南面,就像要回到南面的家乡。诗人却要向北前往边塞,他把自己又比喻成“归雁”,奉朝廷的旨意来到边疆慰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结合当时的情况,也有一些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感伤。这一联是整饬的对仗,在律诗中第二联和第三联往往使用对仗。
古代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这首诗中最为人熟知的两句,从刚刚有些忧伤的情感中,一下跳脱出来,在人眼前展现出一幅气势恢宏的壮美画卷,这也是西北地区独有的景观。
“大漠孤烟直”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在考古研究中,发现居延遗址有一种特别的发烟装置——“烟罩”。在烽火台壁上挖出沟槽当作烟囱,这个烟囱可以高达十几米,灶膛内点燃柴草和动物粪便之类的燃料。由于高大的烟囱对烟火有很强的抽吸作用,使得烽火直冲到十几米的烟囱之上。大漠之中晴朗无风时,烟火就会一直聚拢不散,竖直向上。这种烟火叫做“孤烟”,孤烟往往是*安的象征。
“长河”指的是通往凉州的路上遇到的一条黄河支流,在大漠之中蜿蜒北上,最后汇入黄河。
这两句诗又是非常工整的对仗。“大漠”,“长河”让读者眼前顿时出现了画面感,在辽阔的边疆才能看到的壮观景象。“直”和“圆”就像画家在画面上使用简单的线条轻易地勾勒出所绘的内容一样,王维画家的身份总是能渗透到他的诗文之中而得以表现。所以,读王维的诗有种练达却又直击内心的感受。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据考证是现在宁夏灵武,位于凉州东面。诗人在这一带遇见了在边塞执行巡逻任务的骑兵,表明身份之后,巡逻骑兵禀告王维,此时都护崔将军并不在萧关,而是正在燕然(今蒙古国杭爱山)巡视。于是,巡逻的骑兵将王维一行人迎接至萧关驿馆安顿下来。
王维自出使凉州后,与河西节度副史崔希逸将军相处非常融洽,并加入了崔希逸的幕府,为监察御史兼河西节度判官。开元二十六年(738)自河西返回长安。
使至塞上古诗的作者是谁
爱上古诗的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古诗的续写
塞上吹笛的古诗作者
使至塞上古诗的大题
使至塞上古诗的内容
使至塞上古诗有拼音的
使至塞上古诗的景象
与使至塞上古诗有关的画
使至塞上古诗的注音版
王维作诗的使至塞上古诗和拼音
使至塞上古诗的理解性默写
古诗使至塞上的塞读
使至塞上的古诗画
古诗使至塞上的题
使至塞上的诗句
使至塞上诗句
使至塞上名句
使至塞上的古诗配画
使至塞上的名句
使至塞上的古诗词
使至塞上的古诗及诗意
古诗使至塞上的主旨
使至塞上的古诗大意
使至塞上的视频古诗
背诵使至塞上古诗的收获和感想
古诗使至塞上的视频
使至塞上的缩写古诗
古诗使至塞上的场景
使至塞上中的名句
奋斗的长句子
人生不开心句子
优美图片带字爱情句子
青春奋斗的优美句子
写迪丽热巴的句子
形容脚踩两只船的句子
关于爱屋及乌的句子
兄弟情越来越淡的句子
家庭责任与担当的句子
形容朋友不讲究的句子
爱得有尊严的句子
杨唯美句子
心不在只剩下躯壳句子
经历挫折的句子
人物的表情动作写句子
幸福来的晚一些的句子
同学之情的句子
生日秀恩爱的句子
子女不孝的句子
描写春天的好句子摘抄
心里难受睡不着的句子
关于不主动的句子
正能量的句子加图片
早上风景说说的句子
亲人要离开的句子
充满艺术气息的句子
赞美敬业的唯美句子
形容花草的唯美句子
对自己生病难受的句子
关于尽力而为的句子
家人的爱短一点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