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三首浪淘沙的学情分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三首浪淘沙的学情分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三首浪淘沙的学情分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三首浪淘沙的学情分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浪淘沙古诗
《浪淘沙》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诗句的意思。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
⑤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⑥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⑦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
⑧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赏析】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
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己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
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有关变法的人,有关变法的事,层出不穷。
但是要论影响深远,为广大群众所知,只有两次,一次是商鞅变法,还有一次就是王安石变法。
但是王安石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著名于世,同时又力主变法,这在历史上,独一无二。
这一首浪淘沙令,恐怕也只有他能够写出来,因为其余的诗词大师,没有他这样的经历。
这一首词,我认为有两重含义,表面的和潜在的。
首先是表面的,词中表达的非常清楚,机遇对人的重要性。世界上不缺人才,缺的是人才能够发挥才华的地方,缺的是能够发现人才的君主。
同样的道理,那些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也在四处寻找人才,找到了,就争霸天下,找不到,或许就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故事。
这就是这一首词表面的意思,感概机遇对君主和臣子都同样重要。
那潜在的意思是什么?我认为,是讲知音。叹千古,知音难觅。伊吕两衰翁,对应汤武两个君主,表面上是君臣 ,实际上可以称为知音。
王安石和宋神宗,也可以说是知音。一个有变法的想法,一个恰好有变法的能力,二者一相遇,那真的是兴王只在谈笑中。
通读全词,能够深深的感受到王安石迎难而上的豪迈气概,以及报答宋神宗知遇之恩的情怀。
1、《浪淘沙》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
1、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后也用为词牌名。
2、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淘、漉:过滤。
译文: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低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2、《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
*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译文:
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
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
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3、《浪淘沙·北戴河》
*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
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注释:
1、浪淘沙:词牌名。
2、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着名夏季休养地。
3、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4、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
5、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
6、汪:指水势大,深且阔。
7、谁边:何处,哪里。
8、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
9、越:越过。
10、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
11、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曹*后,他儿子曹丕当上皇帝追封他为魏武帝。
12、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
13、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现今何处,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河北乐亭说、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等。本词应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昌黎碣石山位于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与北戴河毗邻,面积28.8*方公里,形成历史久远,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渊源,地理位置优越,是五岳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仙山、观海胜地、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
14、遗篇:遗留下来的诗篇,指《观沧海》一诗。
15、萧瑟秋风:曹操《步出夏门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6、人间:社会制度。
刘禹锡《浪淘沙》古诗
《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浪淘沙》古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鉴赏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渲染出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
黄河自古以来以裹挟流沙著称,所以组诗开篇先写黄河,也暗合了这个《浪淘沙》的本意。“九曲黄河万里沙”,一条曲折蜿蜒、流沙莽莽的大河。“九曲黄河”,见于旧典《河图》的记载,说黄河自昆仑山发源,一路东来,“河水九曲,九九千里”。后世的诗人也因此将之作为咏黄河最有名的典故之一,说它“千里一曲”。“万里沙”,古人造字纪数,起于一,极于九,“九”这个数字本来就有究极的意思,至于“万”字,一般我们说山高万仞、流芳万古,那都是有数之不尽、极言其多的'含义的。“九曲”“万里”,两个表示极致的数字连用在一起,将黄河裹挟万千泥沙一路东来、源远流长、浊浪滔滔的声势渲染得淋漓尽致。此外,“沙”这个字也能使人联想起黄河所在的北地的茫茫风沙,这一句可以说是非常雄浑的起笔。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投向这条大河的源头——“浪淘风簸自天涯”。“淘”是水流冲刷,淘洗,“簸”是颠动摇荡,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天涯”,本是指极遥远的地方,黄河自天涯风浪颠簸而来,也衬托出它曲折东去的艰难。如果说“浪淘风簸”的节奏十分紧凑,“自天涯”就带着几分绵延不绝的悠远了。河水奔腾东去,就被这三个字忽然逆挽一笔,带着读者的视线和心神一并溯流而上,投向天涯,投向遥远的黄河源头——那隐喻昆仑云中,如在天上的地方。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寓情于景,寄托着刘禹锡的抱负和情怀。
紧接着下句“如今直上银河去”,直截了当将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沟通,从而一窥天上之景,前面写九曲黄河,写大浪淘沙之势,奔腾万里而来,那已经是波浪壮阔的大手笔了,到这里却又忽然回宕一笔,气势不减,但是转折横生,瞬息之间,先前用力渲染的万里征程、风浪颠簸,仿佛都消隐而去,只要乘船逆流而上,到达黄河的源头就可以驶入垂地的银河,直上天际。本来沉凝宏大的气象,因为这么飞扬的一笔,*添了几分飘逸,这才是刘禹锡写黄河的独到之处。
而全诗最后一句,“同到牵牛织女家”的含义,也就一目了然了。有道是,诗为心声,不尽之意在于言外。这首《浪淘沙》也不仅是一幅波浪壮阔的画卷,一次遨游天宇的畅想,更寓情于景,寄托着刘禹锡的抱负和情怀。
鉴赏二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
⑤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⑥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⑦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音xiǎng)
⑧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⑨凭栏:靠着栏杆。
⑩江山:指南唐河山。
赏析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着的例子。
创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九《西清诗话》:“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整理:zhl201608
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
二、自主学*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方法。【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 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 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欧阳修 浪淘沙》,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注释:
1、把酒:端着酒杯。
翻译:
端起酒杯向东方祈祷,
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
赏析:
此词为春日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同游,有感而作。上片叙事,回忆昔日洛城游春赏花之欢聚。把酒二句从游宴起笔,特别提出词人的祝愿:祝愿春风长在,春光明媚,春花娇艳,让朋友且共从容,即一道悠闲地游赏春色,尽兴地聚宴欢畅,显示出洛阳春色之美妙、游宴之难遇、聚会之难得。垂杨三句补充交待了朋友聚宴的地点、环境,方始揭明此次从容乃是洛城之聚宴、赏花,游遍芳丛。今日游赏后朋友又将分手,谁能预料明年今日又将如何?遂生发出下片的抒发感慨。聚散二句以苦、恨二字概括了宦海中人总是无穷无尽的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苦恨交加、聚散无常的人生感受。最后,更以今年花胜去年,预期明年花更好,映衬明年朋友聚散之难卜,不知与谁一道重来洛城游芳,更进一层地深化了这种人生聚散无常之感。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而别情之重,亦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浪唯美句子。
【注释】
①谗言:毁谤的话。
②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③漉:水慢慢地渗下。
【参考译文】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现在看着思维导图,跟着多读几遍吧!
现在看着空白的思维导图,尝试背诵出来吧!
我们一起帮助孩子学好语文吧!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文大意:弯弯曲曲的黄河卷着万里泥沙而来,在风的推动下,翻着巨浪,好像来自天涯。现在我要迎风破浪,沿着黄河上溯到天上的银河,也许就能找到牛郎和织女的家。
赏析:这是一首抒怀诗。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黄河的壮丽图景。后两句展开奇特的想象,写诗人要溯黄河而上,去拜访牛郎织女,表达了诗人为追求理想准备迎难而上的豪迈气概。这首诗总体格调是沉郁的,但是全诗很有气势,想象丰富,借用神话传说,更使得全诗有幽默、浪漫之感。
《浪淘沙·北戴河》
作者:*
原文: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释:
1、浪淘沙:词牌名。
2、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着名夏季休养地。
3、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4、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
5、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
6、汪:指水势大,深且阔。
7、谁边:何处,哪里。
8、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
9、越:越过。
10、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
11、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曹*后,他儿子曹丕当上皇帝追封他为魏武帝。
12、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
13、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现今何处,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河北乐亭说、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等。本词应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昌黎碣石山位于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与北戴河毗邻,面积28.8*方公里,形成历史久远,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渊源,地理位置优越,是五岳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仙山、观海胜地、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
14、遗篇:遗留下来的诗篇,指《观沧海》一诗。
15、萧瑟秋风:曹操《步出夏门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6、人间:社会制度。
翻译:
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赏析: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诗人伫立在北戴河海滨线由*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或也取轧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陆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东汉末年,豪强群起割据,“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曹操《蒿里行》)。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曹操雄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几十年的征战,终于扫荡了分割的世族军阀与豪强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历史上举一反三一定的进步作用。他同时又是一位着名的文学家,其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清刘熙载《艺概。诗概》),(m.ju.51tietu.net)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同时也反应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让人感觉十分壮丽。“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点明主旨的句子,升华了诗词的主题。
古诗三首浪淘沙的学情分析
浪淘沙古诗的解析
浪淘沙的古诗其三
浪淘沙名句赏析
浪淘浪淘沙的古诗
小学古诗浪淘沙的题
叫浪淘沙的古诗
浪淘沙之八的古诗
浪淘沙的三首古诗词
收浪淘沙的古诗.
浪淘沙的诗句
浪淘沙诗句
爱学*古诗的浪淘沙
浪淘沙其十的古诗
有关浪淘沙的古诗
带有浪淘沙的古诗
还古诗关于浪淘沙的
浪淘沙古诗的意情感
浪淘沙令的古诗解析视频
浪淘沙的古诗仿写
浪淘沙的古诗句
浪淘沙古诗中的情感
浪淘沙名句
浪淘沙古诗的七首
浪淘沙是谁写的古诗
所有浪淘沙的古诗
60字的古诗浪淘沙
17古诗三首浪淘沙的背景
刘属锡的古诗浪淘沙
浪淘沙古诗的故事
劝人立志的格言警句
善良的格言警句
有关问的格言警句
母爱的格言警句
最喜欢的一句教育格言
写一句有关生命的格言
关于母爱的格言名句
有关读书的格言和诗句
写一句关于读书的格言
关于文明的格言警句
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600
关于读书的诗句或格言
感恩的格言警句
珍惜时间的格言和诗句
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
好的格言警句
关于时间的格言警句
励志的格言名句大全
一句话的人生格言
工作上的格言一句话
无私奉献的诗句或格言
老师的格言警句
关于廉洁的格言警句
用于教室的格言名句
赞美父爱的诗句或格言
写一句描写尊重的格言
赞美父亲的诗句或格言
我喜欢的一句格言
友情的格言名句大全
关于大树的诗句或格言
关于读书的格言和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