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一篇名叫雨后的现代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一篇名叫雨后的现代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一篇名叫雨后的现代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写一篇名叫雨后的现代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雨后的现代诗歌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后的现代诗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后
雨后的黄昏的天空,
静穆如祈祷女肩上的披巾;
树叶的碧意是一个流动的.海,
烦热的躯体在那儿沐浴。
我们避雨到槐树底下,
坐着看雨后的云霞,
看黄昏退落,看黑夜行进,
看林梢闪出第一颗星星。
有什么在时间里沉睡,
带着假想的悲哀?
从岁月里常常有什么飞去,
又有什么悄悄地飞来?
我们手握着手、心靠着心,
溪水默默地向我们倾听;
当一只青蛙在草丛间跳跃,
我仿佛看见大地在眨着眼睛。
静雨
这是一个安静的下午,
天空泛了阴,布满朵朵乌云,
伴着微微的细雨,
我的歌声时而骤停时而响起,
细雨只打湿了大地,
溅起的水花未凉湿我的鞋衣,
雨水打落了好些黄透的树叶,
他们说这树是法国梧桐,
它像一座经历风霜的百年雕像,
满身荆棘,
用一块块的皮肤把自己拼起,
一起落下的还有一些微黄小球,
我撑着小伞,一步一步往前走,
低下头猛踢一个小球一片树叶。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没有人知道我居住的小城,
或者小城的名字像迷雾一般,
没有人听了见了我能留恋。
在我的心里能否住个姑娘,
在快乐的时候想起我,
在孤独的时候想起我,
在悲伤的时候想起我,
在惆怅的时候想起我,
奥~姑娘,你是否还记得,
在家的北边有座大山,
你可以边歌唱边游玩,
你穿着碎花裙,风吹起一角,
你说那裙边载着你的欢声笑语,
我不知为何。
奥~姑娘,你能否还记得,
漫漫的岁月让你变得洒脱,
雨后现代诗歌(精选6首)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后现代诗歌,欢迎阅读与收藏。
《雨后的季节》
我喜欢这雨后的季节
再热的天经过雨水的调节
总会清爽很多
白云在天空中穿梭
却也不忘摆几个Pose
像一位穿着婚纱的舞者
又像似格林童话里的动物
等待魔杖的点拨化身成公主的水晶鞋
怀抱在山腰的树与溪
一个不走,一个不留
只有树上的那对鸟儿,想走就走想留就留
可惜我这双脚,只有踩在地上才踏实
没有那玲珑般的翅膀,飘渺般的飞行
老天给了双劳动者的手
却也加了一堆伤感的情怀
让一个人在空闲时莫名地惆怅
喜悦像夜空里的萤火虫,时亮时暗
让希望与失望并存
我想如果我会吹竹笛多好
至少可以吹走心坎上尘埃一片
让前行者的意识多一份清醒
不愿意在寂莫的石块上沉思
喜欢这雨后的季节写首诗
至少可以补充精神上缺失!
《雨后书怀》
我要做这雨后温软的泥土
微抿嘴唇呼吸新鲜的空气
把天空,把云朵仰望
我要做泥土中你轻轻踩着的一块
我会留下你的脚印在我浅浅的心窝
我要做这雨后摇曳的香樟树
舒展叶片,舒缓枝条
让风,让六月的风扶挽我
我要做那最先被你看到的一片叶
当我仍保留最后一滴清凉的雨水
我要做这雨后婉转的鸟儿
歌唱日子,歌唱一夜雨水孕育的日子
把爱,把祝福,倾注在歌喉里
我是你无意间瞥见的一只
只为你,我不畏千山万水,在雨后遇见
我要做,这雨后的,你开心的舒怀
我愿你忘记昨夜一宿的轻愁
让鸟儿,让葱绿的叶子,让温软的泥土
告诉你,生活多么美好,爱从没离弃
只要你守住自己,并永怀希冀……
《雨后的念想》
这是一个安静的下午,
天空泛了阴,布满朵朵乌云,
雨后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诗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雨后的清晨
空气里混合着草木幽香
昨夜的三干情丝己了无痕迹
城市风干了记忆的潮湿
天空又见朵朵浮云
风儿呢喃着和着鸟儿的婉鸣
那浮云藏着几许淡淡的哀愁
轻轻的轻轻的在天际游走
森林原野绽放着新绿
生命如初生的婴儿,在摇篮里微笑
七月的浓情蜜意,山河在沉醉
那一望无际的玉米在风中摇曳
仿佛正在迎接即将到来的成熟
所有的忧伤和哀愁在风中淡去
正如你轻轻的来又匆匆地去一样
风清云淡,一种喜悦占据生命
生命在喜悦里绽放新的柔情
记忆的伤痕终于被如火的七月抚*
太阳终于出来了,不晚不早正好
我走在阳光明媚里,感受着
一草一木的深情,一个灵魂的孤单
独享着岁月的慈悲,那些草木
在风中浅吟低唱,空气中流动着
一首首动人的诗,而我幸福地被那些诗
包裹着,可否邮寄到你的城堡
可否在你迷茫的日子,为你点亮前程
假若你的离去不那么匆匆,我会为你
披一件寒衣,太多的来不及想不通
从此那断了线的风筝,会飘向何方
牵挂在一天天的等待里,我的雨季
才刚刚开始,但愿这七月的火热
将一切灰暗晒干,我的梦想终是要
起航的,走过风,走过雨,走出
没有你的雨季,就只当是一场梦
只当是我只是你生命里的过客
如此甚好,天高云淡,踏上生命的
旅程吧,那片花海正为我盛开
雨后书怀
我要做这雨后温软的泥土
微抿嘴唇呼吸新鲜的空气
把天空,把云朵仰望
我要做泥土中你轻轻踩着的一块
我会留下你的脚印在我浅浅的心窝
我要做这雨后摇曳的香樟树
舒展叶片,舒缓枝条
让风,让六月的风扶挽我
我要做那最先被你看到的一片叶
当我仍保留最后一滴清凉的雨水
我要做这雨后婉转的鸟儿
世界后现代诗人有哪些
现代诗人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现代诗人和当代诗人,一般的分法是将20世纪上半叶的诗人定义为现代诗人;20世纪下半叶及以后的诗人定义为当代诗人;这种分类法在*已经被普遍接受。世界后现代诗人有哪些呢?你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界后现代诗人有哪些,供大家参考。
1、庄凌
庄凌,女,90后,曾用笔名夏小风,在《人民文学》《诗刊》《钟山》《星星》《*诗歌》等发表组诗,参加《人民文学》第三届“新浪潮”诗会,获第五届“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征文诗歌一等奖,“一马香泉海杯”咸宁诗赛二等奖,《时代文学》2014年度诗人,《西北军事文学》第二届优秀诗人等奖项。
2、余*
90后诗人。曾用名:零落香。现居于四川,*90后百强作家风云榜第6名,荣获2009年度诗选刊“*年度先锋诗歌奖”。2010年度90后十大先锋诗人排行榜第一名。作品入选《2010最佳诗歌》、《新世纪诗典》、《诗选刊》、《诗刊》、《诗歌月刊》、《诗林》等几十个刊物及选本,连载随笔《幼女要革命》。
3、许立志
1990年生,广东揭阳人。喜爱文学,尤爱诗歌。作品见于《打工诗人》《打工文学》《特区文学》《深圳特区报》《天津诗人》《新世纪诗典》等,生前在深圳打工。
许立志最初写的几首诗发表在《打工诗人》上。在《车间,我的青春在此搁浅》里,许立志如此描述当时的生存状态,“流水线旁,万千打工者一字排开/快,再快/站立其中,我听到线长急切的催促”,他感到“既已来到车间/选择的只能是服从”,更感到青春无情的流逝,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在你怀里/**夜打磨,冲压,抛光……”。对于许立志去世的原因,作家韩庆成在其微博发文悼念并透露,许立志因工作、生存等原因,曾有消极情绪。去世前发表过的'一首诗只有两句:本命年真的是一道槛我怕自己过不去。曾被誉为打工文学接班人的90后深圳诗人许立志,于2014年10月1日坠楼身亡,**疑为自杀。生前留下最后一首诗《我弥留之际》写道:我来时很好,去时也很好。
4、王尧
5月3日15时,90后诗人王尧在*人民大学跳楼自杀离世,生前为该校环境学院大二在读学生,课余时间写诗。
王尧:男,1994年10月20日出生于山东临沂。他说:“三点是一个隐喻的时刻。三点不到,一切尚早。”
他说:“二十年不长,回来——路太短。”
他说:“每天不停的接受观念的暴力和语言的暴力,社会从来不是温和的。”
他说:“我不再相信那些所谓人类的救赎。”
5、程川
程川,1993年出生于陕西汉中,祖籍四川遂宁。文字散见于《星星》《花城》《诗刊》《青年文学》等。曾获第三届复旦光华诗歌奖,第三届红高粱诗歌奖。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6、砂丁
砂丁,1990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同济诗社第20任社长。曾获第八届“未名诗歌奖”、第三届“光华诗歌奖”。辑有短篇小说自选集《开始时我们都是新的》、诗集《我知道不如你知道》。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诗建设》《诗江南》《当代诗坛观察》《同济十年诗选》《天津诗人90后专号》《同济诗歌年选2013》《*大学生诗歌年鉴2013》等。现于同济大学攻读文艺学专业硕士学位。
7、蔌弦
蔌弦,1993年生于福建,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2012级本科生,曾获“未名诗歌奖”、“光华诗歌奖”,辑有诗歌手册《夙愿的外观》
8、莱明
莱明,本名蒋来明,1991年生于黔俯贵阳。四川大学材料科学系博士研究生在读。曾获第五届复旦大学“光华诗歌奖”、第二届“元诗歌奖”等。参加第八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第五届“《*诗歌》新发现夏令营”。主编诗歌刊物《途中》。
9、古昊鑫
古昊鑫,长安人氏,生于九十年代末,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作品见于《成都晚报》《星星诗刊》,台湾《好烫诗刊》,以及网易、新浪等网站。曾获晚风文学奖、源泉之歌诗歌奖、2016年星星诗刊诗歌夏令营成员。
10、秦三澍
秦三澍,1991年生。青年诗人,译者,兼事批评。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巴黎高师人文硕士班”比较文学硕士在读。曾获柔刚诗歌奖、诗东西—DJS诗歌奖、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奖、重唱诗歌奖等。辑有诗歌集册《孔雀与人间诗》。
詹姆逊后现代文化理论论文
从语言哲学视角分析詹姆逊的文化批判理论,既可阐明语言与文化在现代社会丰富生动的关系实质,亦可揭示文化理论产生的语言哲学理据,从而证明语言与文化的双向通道,人类文化精神的语言依归与实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当代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的理论既具有很强的马克思主义特色,又具有很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色彩,詹姆逊凭借其从权力和意识形态角度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经济和政治问题进行深刻分析闻名于国际思想界。因此,通过对*几年研究詹姆逊后现代文化的成果进行述评,不仅可以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有一个比较全面细致的掌握,而且对*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建设具有一定启示,可以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詹姆逊;后现代文化理论;*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几年国内外学者关于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立场,从当今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出发,探析詹姆逊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理论与当今我国大众文化现状的相关性,这种研究的立场和角度为我国大众文化和*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宏观上提供了指导作用。
一、*几年詹姆逊后现代文化理论国内研究述评
1.1目前,国内翻译过来的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著作主要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文化转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政治无意识》《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与形式》和《快感:文化与政治》。从发表的论文来看,国内关于詹姆逊后现代文化理论的研究是*几年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集中于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评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对我国大众文化的影响、后现代文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等方面研究。*几年,国内关于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内容和特点的研究。詹姆逊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提出关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论断使之成为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开创者;其归纳概括出后现代主义文化特点———深度消失,历史意识消失,主体消失,距离感消失,对理论界的影响十分广泛。
1.2同时,他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化已成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主导,后现代社会中文化大众化、文化视像化和文化商品化等文化问题日渐突出,文化与资本相互渗透,从而揭示出后现代社会文化转向的本质。詹姆逊研究文化问题角度与传统的从经济和政治视角不同,他注重从历史的深层逻辑对文化进行探析,尤其注重从社会生产方式与文化生产之间的联系来探析文化问题。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必须透过“文化主导”的概念来掌握。关于这一观点,国内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刘永杰认为,詹姆逊提出的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对于后现代理论建构贡献最大,并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1.3这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也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1]。刘梅指出,詹姆逊提出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核心词语:文化扩张、文化历史分期、文化超空间、文化意识形态、文化“他者”视域等,这些范畴构成了詹姆逊后现代文化理论的总体轮廓,这不仅对“后现代主义文化是什么”做出回答,而且也一般性解答了“文化是什么”的问题[2]。国内其他学者通过对詹姆逊后现代文化理论的研究也指出,詹姆逊通过分析文化发展的资本逻辑与文化经济内容,考察文化形式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演变与辩证关系,判定文化表现的现实境遇与时空特征,关注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与乌托邦诉求及文化政治使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态度。与此同时,詹姆逊以“空间逻辑”来建构后现代文化理论体系,从“空间”维度思考后现代的历史分期问题。在对一系列后现代征象的认识上,他认为影像文化的流行是后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并从主体、历史等角度分别展开论述。
1.4在对零散、破碎的后现代文化景观分析之后,他为试图解决后现代社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而提出“认知绘图美学”的方案,在以解构、颠覆为主要精神指向的后现代语境中,表现出独特的“乌托邦”守望精神。总之,詹姆逊的思想方法包括“从整体上把握对象”,他也擅长将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用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和把握,“历史”在其著作中是一个关键词汇。在《政治无意识》这一本书中,他就以“永远历史化”这个口号作为开端。詹姆逊在其力作《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中明确指出:“我在本文所勾勒的后现代主义,乃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而非把它纯粹作为一种风格潮流来描述”[3]。
1.5二是从詹姆逊的观点看*大众文化的研究。詹姆逊解读大众文化的方式既有宏观的一面,也有细致的一面,既作为一种讨论社会普遍问题的特殊方式,也存在深刻的分析性和有效的解释力。他的这种研究方法对我国的大众文化研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詹姆逊认为,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后现代同样会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因此,他着重强调后现代主义文化问题应在世界范围去研究,同时提出发达国家的文化与发展*家的文化之间保持一种张力是世界文化发展所必需的论断。不过我们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詹姆逊分析后现代文化现象是站在以美国为主导地位的西方社会立场,他所指的后现代是西方文明危机的一种产物,他的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批评理论是基于西方大众文化传统进行的,而我国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社会背景和独特的文化语境。
1.6因此,我国学者们普遍认为,詹姆逊的大众文化理论不仅适用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对*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实践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我们应该用辩证眼光看待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观,并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相结合,批判性的借鉴和吸收其理论,从而对我国的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实践进行丰富和发展。对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不应该照搬,也绝不能照搬,我们可以进行借鉴。
1.7国内学者认为,詹姆逊对文化乌托邦特性的阐释非常符合*大众文化现状和特征。比如影像文化以及网络文化所组成的部分占我国文化相当大的比重,而詹姆逊指出的“乌托邦”特性是这些文化的一个根本特点。现代化的新媒体逐渐成为大众文化的主要载体,这都可以让观众群体暂时忘记现实而沉浸其中,这就是*大众文化的乌托邦特性的种种现象。不过事情都是既有利也有弊,大众文化的乌托邦特性的消极影响体现在它正在消解着人们的主体性,而积极的作用是大众文化的乌托邦特性为人们向上精神的树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秀的大众文化作品的乌托邦特性为人们提供了对理想生活追求的精神动力,出色的励志类文化作品也增添了人们追求“正能量”的思想精神动力。三是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启示研究。
1.8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两面性,金无足赤,詹姆逊的理论也存在令人难以完全同意的部分,例如*许多学者对他的“西方中心论”观点进行批判,学者们认为詹姆逊后现代文化理论中仍然存在着发达国家的自身优越感,这就必然影响到詹姆逊的理论观点,所以,我们在研究他的后现代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影响时,一定注意他的基本立场。但是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的研究方法对于我们思考*大众文化的发展与内在矛盾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当今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与西方文化进行交流时要进行良性的互动发展,吸收其精华,理性地交流,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渊博的文化精品。在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冲击下,我们如果仍然固守*传统文化,试图重返我国经典文化时代,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只是单纯为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需要,任其大众文化自由发展,最终只能使我国文化精神空虚、主体沦丧,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应该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1.9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认为:“所谓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一种追求人生意义或价值的理性态度,即关怀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由、人与人的*等、社会的和谐进步、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等。”[4]另外,陈思和教授说过,人文精神就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一种对于人类发展前景的真诚和关怀,一种作为知识分子对自身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专业岗位如何结合的总体思考。”[5]所以,我们应该在保留大众文化积极成果的同时,借鉴后现代主义中对现状的反省以及对“神性”的追求。
二、*几年詹姆逊后现代文化理论国外研究述评
2.120世纪90年代以后,詹姆逊开始转向文化问题,起初这一研究方向的转向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随着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出现,詹姆逊后现代理论才被学术界逐渐重视起来。和*学者对詹姆逊后现代文化理论研究相比,西方学者则更早开始对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关注,并且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国外的理论研究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和挖掘詹姆逊后现代理论的深刻意义,使得以前文学界没有及时被发现的重要问题浮出水面。比如将詹姆逊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进行对比问题的研究以及对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探讨等等。国外学者普遍认为,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奠定了他在现当代文化理论界不可动摇的地位,是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理论思想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后现代语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2.2詹姆逊文学生涯正式开始的标志是《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的问世。20世纪50年代,詹姆逊认为当时盛行的现代主义视野太狭隘,并且指出当时现象学侧重于主体表象投射的研究方法是说明不了文学与当下社会的内在联系,这些观点表明詹姆逊与当时盛行的现代主义已经开始出现分歧。同许多后现代的学者相比较,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问题的研究也更加有理论的深度与现实意义。国外许多学者给予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极高的评价与肯定。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思想家和活动家佩里安德森对詹姆逊后现代的文化、社会—经济和地域—政治层面的理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詹姆逊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安德森认为自己的重要著作《后现代主义起源》也是从詹姆逊理论中获得的灵感。英国著名学者肖恩霍默在自己的著作《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导言里详细地介绍了作为理论批判家的詹姆逊的文学作品、对詹姆逊的理论和政治方案定了位。他高度评价了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并提出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在当代世界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2).
[2]刘梅.詹姆逊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倾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6).
[3]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500.
[4]王一川.从启蒙到沟通———90年代审美文化与人文精神转化论纲[J].文艺争鸣,1994(5).
[5]陈思和.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两封信———致坂井洋史.人文精神寻思录[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148.
拓展:
试析詹姆逊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批论文
关键词:詹姆逊 现代性 后现代性 文化批判 马克思主义辫证法
摘要:
自詹姆逊2002年在华进行了两次关于现代性的演讲后,一直被不少国人视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大师的他似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现代性的鼓吹者,人们对于其文化立场及批判指向的转变顿时陷入茫然与困惑。为此,本文试图在分别解析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的基础上,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在其文化批判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从而在理论本源方面对其前后论断客观存在的某些矛盾性加以总体性阐释。
作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左派文论的领袖,詹姆逊不仅为自己赢得了世界声誉,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而著称的“三大思想家之一”,而且同时也是一位对发展中的*理论界影响尤其巨大的当今最重要的文化批评家。上个世纪80年代他曾应邀到北大讲学,专门讲授文化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及其意义作用的问题,其讲稿后由唐小兵整理翻译为《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于1986年在*出版了。客观地讲,该书应属*后现代理论的`启蒙读物,此后引介、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蔚然成风,短短的十几年间,国内竟然兴起了“后现代热”,詹姆逊也因此被某些学人称为*后现代主义的开山鼻祖。
毋庸置疑,詹氏对后现代主义还是有一些中肯、甚至是积极的评论—尤其是对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精神,并以其对后现代主义的独特且充满个性的研究而扬名学术界。但事实上,他既非后现代主义者,也非后现代主义的拥护者,而自始至终只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误认的根源在于尽管他确实是怀着强烈的批判态度介人后现代主义研究的,并最终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后现代文化现象迟早要随着晚期资本主义一起消亡,而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取而代之。然而这种批判是与他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总体批判一起进行的,而且整体来看,批判得又过于微妙,加之,他本人确实对解构主义颇为青睐,所以有时他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显得不清不楚,招致许多误解。其实要澄清这一点亦非难事,最好的理论工具就是马克思主义,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它也是破解其现代性理论的密码,以下即分而论之。
(一)
首先还是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詹氏的后现代性理论上吧,确切地说,詹氏的后现代性思想是在对当时几种有影响力的后现代性理论的反思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我们先来解读一下吉登斯的后现代性理论,在他眼里,后现代性不过是现代性的翻版,因此后现代性话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夸大其词甚至显得矫揉造作,他认为目前的要务是把现代性的后果“激进化”;而利奥塔的观点却与之迥然不同,不但相信后现代性确已存在,并对各种领域中出现的后现代性变化表示欢欣鼓舞;至于哈贝马斯,则在处理后现代性问题时表现出鲜明的“现代中心论”倾向。
与以上诸位后学家最大的不同是,詹氏并不急于表现出自己对后现代性的价值立场,而是首先揭示后现代性与晚期资本主义的关联。他把晚期资本主义看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的阶段”以,并认为只有在晚期资本主义这种框架中,后现代性所表现出来的样态才能得到辩证的理解,他将后现代主义置于与晚期资本主义体系相连的总体性的文化变革中进行评价。正如他本人所述,“我要试图探索的是:‘后现代’到底如何以晚期资本主义整体逻辑里的主导文化形式呈现于社会生活中”。
为了避免对后现代主义进行简单的、道德主义式的批判,而“尝试在‘历史’中探索当前的时代意识,企图以真正的辩证法来正视问题”。因而一方面,基于解构主义精神,他承认就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文化的*甚至决裂的角度来看,后现代主义具有某种“原创性”,是值得一定程度的肯定和认真对待的,特别是其中的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女权主义、反精英主义、第三世界主义等等,就此方面的言说来看,他是把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关于正在出现的世界的新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的文化来正视的;但另一方面,因为发展至今的后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沦为了一种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的哲学,他也对其种种浮出水面的负面性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如后现代主义将导致的真理消失、原型退场、叙事瓦解、主体死亡、意义缺省、历史断裂等严重后果,原则已变得不再重要,一切都可以拼贴,一切都只是幻象。
“我们的世界,起码从文化上来说是没有任何现实感的,因为我们无法确定现实是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混沌中的人们,意识只能为消费时尚所左右。他把这种景观概括为“经济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经济化”,并敏锐地指出“在文化领域中后现代性的典型特征就是伴随形象生产,吸收所有高雅或低俗的艺术形式,抛弃一切外在于商业文化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后现代,一切都成了商品,甚而包括形象和理论。
由于坚信没有社会总体性的概念,就没有未来社会主义政治的可能,他明确宣称:“应该抵制后现代社会的某些特征,其实也就是晚期、但同样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文化体系之逻辑的一部分;这些特征从内容到形式完全融人到商品生产和消费中。事实上,后现代主义一定程度上再造甚至强化了晚期资本主义的逻辑,它表面上倡导解构、去中心、差异、多元、异质、共生,实际上却造成了全球文化趋同,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阻碍对社会进行变革的文化。詹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批判方法,最早发现了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发展的逻辑,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意识中的经济、权力和政治与生产方式的关系,其后现代性理论有着过度的整体性及总体化倾向。
另外,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正因为他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总体论思想,因而能透过纷繁的社会现象,洞悉到了当代西方社会文化的内在矛盾,是同资本主义的逻辑和商品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真相,其反思和批判后现代性的力度自然比其他形形色色的后学家及以往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都要深刻得多。
(二)
20世纪90年代以前,詹氏对于现代性问题的关注及研究总的来说是零零星星、忽隐忽现的,可是*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蔓延与扩张,及相关的“文化转向”问题促使现代性话语再度“复兴”。一直专注于进行“当下本体论”工作的詹氏不可能对当前世界形势的变化视若无睹,2002年其最新的专著《现代性的神话》的出版,可以说就是他关注现实并逐步深化了对现代性的认识后在理论上所作出的呼应。
在该书中,其对现代性问题思考后的四点提纲如下:
1、我们必须把现代性概念历史化、阶段化。
2、现代性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叙事范畴。
3、一种拒绝叙事的手段就是坚持从主体性的角度看问题,只有现代性的历史境遇才能够获得叙事形式。
4、任何有说服力的现代性‘理论’都必须认真对待后现代性和现代性的断裂这个假设。”
因为首先“‘现代性”一词在詹氏看来,根本就是一个无内在统一性的指称,它实质上是由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所改造、所塑造的延异和痕迹。它是对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现代性”内涵的不断的、多种多样的“重写”,是在历史本义基础上的不断生成的“转义”,因而如果要研究它就有必要先把这一概念历史化、阶段化。同时由于它本身既不包含历史性,也不包含未来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不是一个概念,纯然成了一个超乎历史之外的叙事范畴,于是“现代性”一词借助詹氏这一新的界定摆脱了现有的历史尴尬,最终还是回到了现代性的根本意义上来了。
而就当今的现实而言,他在文中一针见血地指明了,不管现在有多少种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现代性,但终究这所有的现代性都附属于“全世界范围里的资本主义本身”,即所谓现在时态的现代性,就是资本主义性,‘。现代性”几乎以无中心的延异为一个确定的核心,这就是资本的全球化和殖民化。而“我们真正要做的是用那个叫做乌托邦的社会欲望全面取代现代性主题。其对以现代性面目出现的资本主义进行的批判是一以贯之的。 不可否认詹氏在此表现出明显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现代性”的意义中心与去中心、差异与同一的矛盾。但他研究现代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揭露这种似乎已过时的现代性—其资本主义统治性的实质,戳穿现代性的神话。因此,他为自己所批判的现代性赋予了确切的含义,从而在解构之后又重新确立了意义中心,这也可谓是“现代性”主体立场的体现吧。
因而,本着一切从现实出发、从事实出发的詹氏号召我们:“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进行‘当下的本体论’工作,而抛弃种种空洞乏味的重建一个现代性话语的努力。”真正的本体论不仅要在此刻中把握过去和未来的力量,而且要诊断这些力量在目前时代里的贫弱化和视觉遮蔽”。他通过自身的理论实践明确表明了:“现代性只有在其处身的历史境遇中才能够获得叙事形式”。
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关系,詹氏基于自己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辩证法思想,一方面认同了哈贝马斯对现代性是“一项尚未完成的工程”的判断,肯定了二者之间不容忽视的内在联系,断言道:“如果我们以为利奥塔或任何人的后现代性是对过去的否定和全盘抹杀就错了”实际上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是一个延续体,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位移,是现代性调节、缓和自身矛盾的策略性选择,那么,相对而言,后现代性就是“一种在更为完整的现代化条件下获得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求大家不要忽略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对立甚至是可能断裂的这一层面,因为毕竟作为现代性中的自反性力量—后现代主义一直就是批判和反思现代性的重要意识形态,其自身的理论运思、逻辑推演、话语表述都是建立在对现代性的批判上的,这也是他在其文中要求认真对待后现代性和现代性的断裂这个假设的原因所在了。
(三)
前两节的论述和分析表明,要对詹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进行总体上的把握,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一个绝对视域,在他那里,马克思主义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地*线”,“已充分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内部,在各个领域存在着、活动着,早已不是一种专门化的知识或思想分工了”。也就是说,在现实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已不是一种狭隘的教条和理论体系,而变得无处不在了。但同时,作为超越了现代与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单一的、静止不变的,它“就像所有其他的文化现象,随其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见詹氏是将其看作为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南和解剖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的方法论了。
描写雨后的现代诗
人生无坦途,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在生命探寻的旅程中,我们难免经历坎坷、挫折和悲酸,但我们要敢于迎接暴风雨的洗礼,要有承受挫折的勇气,只有这样,“心灵”才会更为“洁净”!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描写雨后的现代诗,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生命 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
如果你能让我慢慢前行
静静盼望 搜寻
怀带着逐渐加深的暮色
经过不可知的泥淖
在暗黑的云层里
终于流下了泪 为所有
错过或者并没有错过的相遇
生命 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
在滂沱的雨后
我的心灵将更加洁净
如果你肯等待
所有漂浮不定的云彩
到了最后 终于都会汇成河流
雨后的黄昏的天空,
静穆如祈祷女肩上的披巾;
树叶的碧意是一个流动的'海,
烦热的躯体在那儿沐浴。
我们避雨到槐树底下,
坐着看雨后的云霞,
看黄昏退落,看黑夜行进,
看林梢闪出第一颗星星。
有什么在时间里沉睡,
带着假想的悲哀?
从岁月里常常有什么飞去,
又有什么悄悄地飞来?
我们手握着手、心靠着心,
溪水默默地向我们倾听;
当一只青蛙在草丛间跳跃,
我仿佛看见大地在眨着眼睛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他喊:“妹,小心,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下文是小编准备的几篇爱国的古诗句现代,欢迎大家阅读!
1、《身边的祖国》
看得见你的笑脸
听得见你的声音
真切感受得到你的脉搏和心跳
身边的祖国
可是你清晰又朦胧的形象
不要问秋天的蔚蓝明净
与时俱进的路频频刷新一线起点
不要问层林尽染的含义
春秋华章续写没有硝烟的流血与牺牲
不要问万里山川走过的路
瞻望未来的走势依然高远,逶迤绵延
不要问锦绣河山飘荡的丝帛
那里可有激情澎湃的心潮涌动的光彩
夜里我头枕神州卷册,白天我依仗清风水墨
燕子啊,你的呢喃说出百姓保障住房乔迁的新居
秋虫渐弱的**息尘世为名利所累的皮毛琐屑
星光一闪,亮起你珍藏的无数明眸
月亮升起,翩跹你羽化的银色翅翼
那匹千里马日夜贲张共和的奇八经脉
争分夺秒的滴答合着国泰民安的节拍……
无为以天为纸太轻,
无语以情为字太浅
五千年灿烂辉煌的画卷深得看不见
身边的祖国
金秋十月渲染的色彩
可为你披上节日珠光宝气的华衣
2012年9月12日星期三于温馨阁
2、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3、《写给祖*亲的歌》
金秋的风
送袅袅暗香而来
霜中的菊
献片片芳菲一季
吻夕阳余辉
爱溢出温柔的眼眸
望四野安详
激情飞上诗句
听黄河汩汩
载无数苦难历史
观河沙沉沉
积淀多少回忆
满目疮痍
是你旧时的容颜
雪梅
卢梅坡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古诗简介
雪梅,指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两首《雪梅》诗,其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成为千古名句。
光有梅花没有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但是,有了雪陪伴梅花,而观雪赏梅的人不会作诗来批判它们,那他也还是个俗人。天已晚了,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雪又下下来了,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
翻译/译文
其一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其二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注释
1、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2、降(xiáng),服输。
3、骚人:诗人。
4、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赏析/鉴赏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春天来了,燕子和大雁也准备北归了。
作者: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顾太清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回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输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作者: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者: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曾狂放的欢笑过
也汹涌的流过泪
流过泪
才懂得爱的珍贵
黄河最美
虽然你的外表不是华丽
你把蓝天白云担成了姐妹
你把风霜雪雨看成是兄弟
我只是你身边的一颗小米
是你的乳液把我喂养成颗粒不论我去到哪里
都不可以否认我们的关系
虽然你的容颜跨越了世纪
你把百舸船舶抱在怀里
你把衣襟长袖紧系*的心
流过泪
才懂得情的真谛
黄河最美
在我心里
永远都不会是过去
黄河,
壮美的黄河;
从天而来向天而去。
黄河,
英雄的黄河;
缔造人间无数奇迹。
黄河,
中华的黄河;
流淌着那中华文明。
黄河,
如诗的黄河;
成就无数精美篇章。
黄河,
古老的黄河;
闪着那中华的魂魄。
黄河,
春天的黄河;
想着那迎春花盛开。
黄河,
夏天的黄河;
宛如那苍天的绿树。
黄河,
秋天的黄河;
描绘了多彩的世界。
黄河,
冬天的黄河;
孕育了那新的生命。
黄河,
美丽的黄河;
你的明天更加夺目。
多少个日日夜夜
写一篇名叫雨后的现代古诗
雨后的现代古诗
写一首雨后天的现代古诗
雨后天晴的景色现代古诗
现代古诗写雨后天晴的景象
名叫谷雨的古诗
雨后的春天现代古诗四个小节
雨后天晴的景色现代古诗小学
雨后鸟叫的古诗
午后的雨现代古诗
一首名叫草的古诗
名叫云的古诗
一个名叫山行的古诗
名叫蛩的古诗
名叫雪的古诗
名叫曦的古诗
雨后出现的古诗
名叫春的古诗
雨后青蛙叫的诗句
名叫重阳的古诗
名叫日出的古诗
名叫芭蕉的古诗
名叫菊花的古诗
诗名叫句的古诗
名叫议论的古诗
古诗名叫月的诗
名叫桂花的古诗
姓名叫草的古诗
搜一首名叫除州西潋的古诗
现代人写的诗可以叫古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