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的古诗*仄

关于最常用的古诗*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最常用的古诗*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最常用的古诗*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最常用的古诗*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2) 语录(3) 说说(5) 名言(2k+) 诗词(97) 祝福(15k+) 心语(3k+)

  • 高屋建瓴的意思及造句_古诗的*仄及韵律

  •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高屋建瓴的意思及造句,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高屋建瓴[gāo wū jin lng]

    【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

    【*义词】:居高临下

    高屋建瓴造句:

    1、他高屋建瓴而受到人民的尊敬。

    2、*法制思想从全局着眼,高屋建瓴,成为*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3、通过这个模型可以高屋建瓴地对网络出版的前景和发展网络出版的策略作出微观和宏观的双重描述;其次,还创造性地提出,网络出版的发展模式分两方面:商业运营模式和内容传播模式。

    4、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

    5、会上不但有越来越多的综述,这样你可以高屋建瓴地了解整个领域,也有个人报告-15分钟的小报告介绍新进展。

    6、他那锐不可当的气势即使不含高屋建瓴的思想也业已征服了反方的辩论者。

    7、走进街区,一片繁华,到处高屋建瓴!

    8、基督真正被质疑的不在于高屋建瓴,而在于十字架。

    9、不含一点阻碍,韩信以锐不可当,高屋建瓴之势一路夺得胜利,业已定了三秦,*了齐地,立下了大功劳。

    10、领导的发言高屋建瓴又玄机暗藏,使小王一时琢磨不透,心里就像揣了几十只小兔子一样。

    11、面对新趋势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深刻领会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意义,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构建新世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与对策。

    12、王立群到河大附中讲学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演讲不时搏得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

    13、高屋建瓴地描述市场的需求以及本企业的产品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

    14、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还有字里行间高屋建瓴的辞藻。

    15、这篇在重要时刻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16、我们首先要感谢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发表的高屋建瓴的深刻见解、中肯建议。

    17、本文采用了逻辑分析判断等高屋建瓴的方法,而非实证方法,对技术分析各种预测方法从源头上进行了分析。

    18、我们虚心地学*本地及*各教育名家的先进教学方法,集众家之长,创造出了一整套的教学方法,以教育为本进行教学,高屋建瓴。

    19、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采用优于传统方式的高屋建瓴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确定适用、可用的人才,而不要过于好高骛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原则和具体措施,既要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要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0、他讲话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他的演讲不时搏得听众雷鸣般的掌声。

    21、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高屋建瓴,雄浑奔放。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古诗的*仄及韵律,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阅读全文]...

2022-01-10 08:07:16
  • 古诗词韵律中的*仄知识归纳

  • 知识,文学
  • 古诗词韵律中的*仄知识归纳

      古诗词韵律,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韵律中的*仄知识归纳,欢迎阅览。

      古人们把四声分为*仄两大类。*,就是*声(普通话分为阴*、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普通话归为上声、去声,入声分别归入各声)。所谓“仄”,就是“侧”,也就是不*的意思。如果让*仄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说的“抑扬顿挫”、“声调铿锵”,虽然还有其他讲究,但是*仄和谐确实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仄在诗词中究竟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概括为两句话就是:⑴在同一句中,*仄是交替的;⑵律诗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在对句中,*仄是与上句相对的。这种*仄规律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温庭筠《七律.题李处士幽居》诗的第三、四两句:

      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新。

      这两句的*仄是:**|仄仄|**|仄,仄仄|**|仄仄|*。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的后面跟着的是**,最后一个字又是仄。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细雨”对“浓阴”,是仄仄对**;“如烟”对“似帐”,是**对仄仄;“碧草”对“红薇”,又是仄仄对**,“新”对“晚”是*对仄。这就是相对。

      本来只用普通话去辨别*仄是很方便的,可是古音里还有一种入声,它的发音独特,这就给现代人带来了一些麻烦。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如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这些方言里都归入了普通话的阳*。那么,只要遇到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辨别,必要时只能或韵书了。如果你是北方人,由入声变成去声和由入声变成上声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仄(也都属于仄声),只有由入声变成了*声(阴*、阳*)的,才会造成辨别*仄的困难。

      总之,我们遇到诗词格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却用了一个今天读起来是*声的字,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怀疑,可以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ng的字,就不会是入声字。入声问题是辨别*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韵书或多练*才能消除的;但是,*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仍然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拓展:古诗词韵律操诗词集锦

      1、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暮归 符 野

      来时迎旭日,归去霞披时。

      天边飞鸟白,池面绿映赤。

      3、悼正弘禅师(唐) 孟浩然

      池上青莲宇,林间白马泉。

      故人成异物,过客独潸然。

      4、山中留客 唐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5、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6、 春日(南宋)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 悯农(唐) 李 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示儿(宋) 陆 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 游山村黄昏所见(明) 靳 书

      翁担山中柴,妪洗池旁菜。

      对歌水底鱼,也唱天边白。

      10、 秋浦歌(唐) 李 白

      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1、 夜会问答(唐) 皮日休

      霜中笛, 落梅一曲瑶华滴。

      不知青女是何人,三奏未终头已白。

      12、耶溪泛舟(唐) 孟浩然 (用后四句)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清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13、燕

    [阅读全文]...

2021-12-14 14:03:41
  • 高屋建瓴的意思及造句_古诗的*仄及韵律

  • 经典
  • 九库说说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高屋建瓴的意思及造句。

    高屋建瓴[gāo wū jin lng]

    【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

    【*义词】:居高临下

    高屋建瓴造句:

    1、他高屋建瓴而受到人民的尊敬。

    2、*法制思想从全局着眼,高屋建瓴,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3、通过这个模型可以高屋建瓴地对网络出版的前景和发展网络出版的策略作出微观和宏观的双重描述;其次,还创造性地提出,网络出版的发展模式分两方面:商业运营模式和内容传播模式。

    4、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

    5、会上不但有越来越多的综述,这样你可以高屋建瓴地了解整个领域,也有个人报告-15分钟的小报告介绍新进展。

    6、他那锐不可当的气势即使不含高屋建瓴的思想也业已征服了反方的辩论者。

    7、走进街区,一片繁华,到处高屋建瓴!

    8、基督真正被质疑的不在于高屋建瓴,而在于十字架。

    9、不含一点阻碍,韩信以锐不可当,高屋建瓴之势一路夺得胜利,业已定了三秦,*了齐地,立下了大功劳。

    10、领导的发言高屋建瓴又玄机暗藏,使小王一时琢磨不透,心里就像揣了几十只小兔子一样。

    11、面对新趋势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深刻领会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意义,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构建新世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与对策。

    12、王立群到河大附中讲学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演讲不时搏得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

    13、高屋建瓴地描述市场的需求以及本企业的产品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

    14、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还有字里行间高屋建瓴的辞藻。

    15、这篇在重要时刻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16、我们首先要感谢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发表的高屋建瓴的深刻见解、中肯建议。

    17、本文采用了逻辑分析判断等高屋建瓴的方法,而非实证方法,对技术分析各种预测方法从源头上进行了分析。

    18、我们虚心地学*本地及中国各教育名家的先进教学方法,集众家之长,创造出了一整套的教学方法,以教育为本进行教学,高屋建瓴。

    19、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采用优于传统方式的高屋建瓴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确定适用、可用的人才,而不要过于好高骛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原则和具体措施,既要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要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0、他讲话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他的演讲不时搏得听众雷鸣般的掌声。

    21、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高屋建瓴,雄浑奔放。

    扩展阅读

    1、他高屋建瓴而受到人民的尊敬。

    2、*法制思想从全局着眼,高屋建瓴,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3、通过这个模型可以高屋建瓴地对网络出版的前景和发展网络出版的策略作出微观和宏观的双重描述;其次,还创造性地提出,网络出版的发展模式分两方面:商业运营模式和内容传播模式。

    4、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

    5、会上不但有越来越多的综述,这样你可以高屋建瓴地了解整个领域,也有个人报告-15分钟的小报告介绍新进展。

    6、他那锐不可当的气势即使不含高屋建瓴的思想也业已征服了反方的辩论者。

    7、走进街区,一片繁华,到处高屋建瓴!

    8、基督真正被质疑的不在于高屋建瓴,而在于十字架。

    9、不含一点阻碍,韩信以锐不可当,高屋建瓴之势一路夺得胜利,业已定了三秦,*了齐地,立下了大功劳。

    10、领导的发言高屋建瓴又玄机暗藏,使小王一时琢磨不透,心里就像揣了几十只小兔子一样。

    11、面对新趋势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深刻领会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意义,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构建新世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与对策。

    [阅读全文]...

2022-01-16 03:46:55
  • 对联*仄关系

  • 对联,文学
  • 对联*仄关系

      对联是我们最为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术语所说的*仄与对联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联*仄关系,希望大家喜欢。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仄相谐。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心*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3.节奏相应,*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不过,作者认为,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仄安排)。作者认为,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阅读全文]...

2022-07-13 19:36:05
  • 对联*仄规则左右

  • 对联,文学
  • 对联*仄规则左右

      对联的左右*仄规则有一定的讲究,掌握它是写好对联的前提。

      一, 要了解*仄, 就要先学*基本功。 主要掌握 <声律启蒙>, 这是很有必要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训蒙骈文》中, "天转北, 日升东。 东风淡淡, 小日蒙蒙。 野桥霜正滑, 江路雪初融......" 这些是学*对联者应该掌握的, 从中可以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 特别是 《训蒙骈文》 词语*仄, 对仗工整, 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文友认为, 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 历史知识, 文学知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 但还必须真正了解*仄的基础知识, 没有了*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

      二,要运用*仄, 就应该掌握*仄的框架。 秃笔在1992年《对联和楹联异同的探讨》一文中, 曾谈到对联的*仄源于律诗, 而又区别于律诗, 因为律诗只有五言, 七言, 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词曲的长短句逗等格律。 律诗成为格式化了, 而对联的句式, 音节则比较活, 比律诗*仄的运用更加活跃。

      一、句中*仄规则(以上联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仄、*仄仄

      四言句:**仄仄

      五言句: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六言句:仄仄**仄仄

      七言句:**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仄格式。

      二、句脚*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

      (最后两句句脚*仄不相同为正格)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仄

      每边三句:**仄

      每边四句:仄**仄

      每边五句:仄仄**仄

      每边六句:*仄仄**仄

      每边七句:**仄仄**仄

      每边八句:仄**仄仄**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四字联:

      **仄仄

      仄仄**

      五字联:

      仄仄**仄

      **仄仄*

      或者:

      ***仄仄

      仄仄仄**

      六字联:

      仄仄***仄

      仄*仄仄**

      或者:

      **仄仄*仄

      仄仄**仄*

      七字联:

      *仄仄**仄仄

      仄**仄仄**

      或者:

      **仄仄**仄

      仄仄**仄仄*

      变格:

      **仄仄仄*仄

      仄仄***仄*

      八字联:

      **仄仄 **仄仄

    [阅读全文]...

2022-02-02 16:07:14
  • 对联的*仄是几声

  • 对联,文学
  • 对联的*仄是几声

      *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仄两大类,*就是*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对联的*仄是几声

      对联的联律,基本与律诗格律相似,五、七言的定式基本如下

      ***仄仄

      仄仄仄**

      仄仄**仄

      **仄仄*

      **仄仄**仄

      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

      **仄仄仄**

      其中一、三、五字可*可仄,二、四、六字必须分明,一三五也有不可不论的时候,需注意不可孤*,不可三*尾,律诗中有三仄尾的情况,而对联却是应避免的。

      四六八言的,重点也是在二四六八字,*仄交替,两两相间。其他位置的字可从宽。

      一般孤*的概念是,在*尾句中,除尾字外,句中只有一个*声字,或有两个*声字,却不相连。也有认为在仄尾句中也有孤*一说的。

      对联如何分*仄

      对联的种类繁多,从一字对到多字对,骈对到律对,反对与正对,以及五花八门的“格”,各自对*仄有不同的要求。但有一点是最基本的,就是“*仄相谐”。

      最常见是楹联、诗联。楹联是古建筑物柱子或公共建筑大门上的对联,字数一般比较多,有的要断句;诗联也叫“律对”,大部分用于家用春联或文艺活动、诗人笔会,分五字、七字。

      律诗要求,第三四句、五六句要各自成对。按常见的格律,七律第五六句的`*仄是:

      **仄仄**仄  仄仄**仄仄* (上下两句的*仄正好相反)

      按照新韵(即普通话),*声指四声的阴*、阳*,仄声指上声、去声;按旧韵(如《*水韵》),*声就是*声,仄声包括上、去、入声。

      举例:

      千秋笔墨惊天地(**仄仄**仄)

      万里云山入画图(仄仄**仄仄*)

      五律的情况相同,如:

      野旷天低树(仄仄**仄)

      江清月*人(**仄仄*)

      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发现,五字的比七字的正好少了前面两个字。这说明,对联的*仄很有规律,它们像“马蹄”一样两两成双,又各自相对。这就叫“*仄相谐”。

      字数多的如:

      *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仄仄*

      上面介绍的都是“正格”,也有不是两两成双的,称为“变格”,但对句(下联)必须与上联相对。

      对联*仄要求

      1、对联的*仄大抵源于律诗,其中有条说法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皓月当空照,黄河奔海流。按照今韵来说,是可以的,因未有孤仄之说

      也就是,一般情况下,上下联一三五处的字*仄可以不论,当然,如果是五字对联,依然要考虑到仄起*收,也就是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

      当然,以上是我说的一般情况,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一三五处的*仄也是要推敲的。如:黄河奔海流,今天的*仄是***仄*,因为没有孤仄之说,所以可以。如果上联是仄仄仄*仄,为孤*,此时第三字一定要改用*。

      2、风扇扇风 风出扇 扇动风生是一个机关联,机关联的重点是以机关相解为趣,更倾向于文字游戏,而机关联的格律可以一宽再宽,能合律最好,不合律但能巧妙的破了机关就没有关系。

      3、长联的*仄

      长联有很多断句组成,这里要说的是,上下联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仄相对。

      例:看碧云亭新霁初开,一笑昂头,出寺钟声破空去

      问黄山谷旧游何处,几回搔首,隔江岚翠扑人来。

      开与处,头与首,去与来,并且,大部分这种三段的,上联前两句的尾音都为*。

      毕竟内容太多,写不完,只能笼统的说下,因为随着你不断的学*,以后就很简单了

      最后说一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在对联中应用的问题,其实这个说法并不规范,并不是全部都适用,这个涉及到一个节奏点的问题,因为*体诗中大都二字一顿,那么节奏点往往落在二四六位置上,所以有了二四六分明之说,但对于对联来说,对联的节奏变化更灵活,很多节奏点就不是如此了。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相传有妇人挽其夫云:

      二十年贫病交加,纵我留君生亦苦;

      七千里翁姑待葬,因君累我死犹难。

      此上下联的上半句就不是*体诗的节奏,分别是年里,贫姑初顿,后半段就是律诗的节奏了

      这时,此联前半段我们读起来应该是:

      二十年/贫病/交加,

    [阅读全文]...

2022-05-28 15:36:17
  • 最常用的老子语录大全

  • 老子,语录
  •   在生活当中常用的老子经典语录有哪些呢?你还记得吗?以下是好句摘抄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最常用的老子语录,希望你喜欢。

      最常用的老子语录

      1) 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 《道德经》

      2) 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老子 《道德经》

      3) 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 《道德经》

      4)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老子

      5)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 《道德经》

      6)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老子

      7)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 《道德经》

      8)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

      9) 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老子 《老子六十三章》

      10)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老子 《道德经》   老子名言语录

      1)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 《道德经》

      2) 清净则天下正 --老子

      3) 大道至简 --老子 《道德经》

      4) 慎始如终,则无败事。 --老子 《道德经》

      5)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老子》

      6)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 《道德经》

      7)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8) 天长地久 --老子

      9) 使人行者,身先行之 --老子

      10)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11)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 《老子》

      12)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老子

      13)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经》

      14)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老子

      15)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16)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 《道德经》

      17)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老子

      18)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 --老子 《老子第八章》

      19)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 《道德经》

      20)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最常用的老子经典语录

      1)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 《道德经》

      2)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 《道德经》

      3)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道德经》

      4)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5)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 《道德经》

      6)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 《道德经》

      7)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老子 《老子》

      8) “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老子

      9)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道德经》

      10) 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老聃

      11)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老子

      12)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老子 《道德经》

      13)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 《道德经》

      14)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 《老子》

      15) 福兮祸所依, 祸兮福所伏。 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老子第五十八章》

      16)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 --老子 《道德经》

      17)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18)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解读: 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 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 --老子

      19)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老子 《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阅读全文]...

2022-01-12 05:02:36
  • 摄影中最常用的3种光

  • 摄影中最常用的3种光

      刚开始接触摄影,自然光、人造光、环境光是最常用到的光源。了解光线的特性及手上的器材后,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拍摄参数,才能拍出好作品。

      1. 自然光

      正常照明时刻的阳光稳定而充足,可以创造令人惊艳的光影变化。

      自摄影发明以来,自然光便是摄影师最好的朋友,更是商业摄影布光主要的学*对象。虽然我们无法控制它,但学会善加利用它,便是学好摄影的第一步。

      自然光包含了太阳光、月光、星光甚至不可见光,但是一般说来,对摄影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太阳光。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在天空中的位置与气候等影响,一天中的不同时刻,自然光的质感与强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通过三棱镜对太阳光加以分析,可以发现看似为白色的太阳光,事实上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可再被分解的单色光所构成。然而,人眼能看到的光线在光谱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在此之外,还有红外线、紫外线、X光线、γ射线、宇宙射线及无线电波等不可见光。

      阳光穿越大气层时会产生第一次折射,然后经不同物体再次折射或反射,形成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而当我们开启相机快门时,光线还必须通过镜头的折射并被底片或感光元件纪录下来,才能形成一张照片。

      阴天时光线稳定而均匀,可以纳入丰富细节且避免阴影干扰。

      自然光对风光摄影来说特别重要。在一天的拍摄中,如能充分利用明暗相称的光线效果,可使作品产生诱人的光影情趣。许多摄影者都认为,最好的自然光恰恰是在日出前或日落后。这个时候,天空中呈现出柔和的色彩,是风光摄影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自然光线。

      从低角度斜射的自然光,可以在草地、海滩、水面和山顶上产生细致的阴影或投影,增添影像的丰富性。但在顶光或逆光等光线环境中,阳光直射产生的强烈对比与阴影,同样能拍出动人的摄影佳作。因此,户外拍摄时,不但要紧紧抓住被摄体的瞬间光影,还要时刻注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2. 人造光

      在太阳落下但天色犹留有余光之际,是手持拍摄夜景的最佳时机。

      既然太阳主宰了白天,黑夜就是人造光来当“主角”了。

      尽管太阳的地位无可比拟,人造光源在摄影用光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协助摄影师创造许多丰富有趣的影像。太阳刚刚落下,天空中还残留有一点余光,但街道上路灯都已点亮之时,便是适合我们在不使用三脚架的状态下进行拍摄的最佳时机。

      在夜晚,水与光的组合是很奇妙和静谧的。用心观察身旁的湖边或者河边,在夜间是否有足够的人造光,是否呈现五光十色的光影变化。如果光线条件完善,便可以将灯光与水中倒影转化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当然,雨后的夜晚也是很好的拍摄时机。记得留心观察身边的街道,最好选择在高楼林立的地区,此时的马路上将是一片光与色的海洋,只要用心构图,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夜幕低垂时,注意不同人造光源的色调变化,并善用雨水与光线间的反射效果,便能将*凡街景转化为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

      夜幕深垂时,街道上的车灯是最常见的拍摄对象。如果要拍摄这种题材,建议使用三脚架协助,既可稳定机身、避免震动导致影像模糊,又可以使用长曝光拍出炫丽的光轨。记得选择车流繁忙的主要街道,多尝试不同角度,就可以拍出满意的效果。

      在使用人造光源进行构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光线的色彩问题。由于人造光源的色调繁杂不一,在作品中若没有调和好,会使得照片构图紊乱、反而不美。如果要表现较大的场景,片幅较宽,建议可使用多种色调的光源来构图,会比较理想;而如果只想表现小场景,色调应该少而精,并且尽量形成色调的对比,才能精确表现出主题。

      在室内,我们则可以分为摄影棚与非摄影棚两种情形来讨论。在非摄影棚部分,建议依照现场光源(钨丝灯、荧光灯或有颜色的 LED 灯)来调整白*衡;若是在摄影棚内,则应依照影像需求来调整布光方式。

      3. 环境光

      仅使用环境光拍摄时,昏黄幽微的现场氛围被成功保存下来。

      除非是在能完全控制光线环境的摄影棚内,否则拍照时,我们有时很难控制来自环境中的光源对被摄物的影响;了解光线特性及手上的器材,随机应变,才能拍出想要的照片。

      在拍摄环境中,现场所有可用的光源(包括自然光与人造光)称为环境光,例如烛光、钨丝灯、日光灯、霓虹灯、壁炉、火炬、烟火等等,但由摄影师控制的棚灯及闪光灯则不在其列。

      在空间设计与电影拍摄中,环境光有时会被视为是与辅助光相对的主要光源;但在*面摄影中,除可善用环境光作为主要光源,亦可搭配其它人造光源或控光用具(例如使用跳灯或反射板),作为辅助光之用。在以低主光方式拍摄时,仅使用环境光也是相当常见的布光手法。

      搭配闪光灯补光拍摄能成功凸显主题,拍出不一样的感觉。

      若现场环境光复杂,且必须另外使用较强光源作为主灯,则必须要注意光比问题,以避免反差过强,造成影像表现上的问题;此外,如何在现场光源与闪光灯色温间取得*衡,成功表现想要的氛围,也是摄影者必须注意的`地方。

      拓展:了解摄影中的反差

      例如:(拍摄一个滑雪的人),拍摄这样一个景一派广阔的雪的表面,滑雪的人穿着黑色的风雪衣滑行,后边有阳光照射在雪的表面上,这样的景便会产生反差强的底片。

      相反的一个正常曝光的底片拍摄的是一个灯塔,而灯塔在雾气蒙蒙的环境中,这样的景就会产生很*的低反差的底片,如果这张底片是经过正常显影的话。

      一个全面灯塔的照片。反差的第二个因素是曝光,如果把胶片大大的曝光过度,就把反差降低,即使显影是正常的,反差也会变低。为了了解怎样会出现这个情况,应当了解一下在摄影中胶片的感光特性曲线即H—D曲线。是摄影理论的一个基本工具。这个曲线是延用了两个科学家叫做:黑德尔和德律费尔德的名。这是在1890年发展起来,用来表示感光性能的一种方法,这种曲线叫感光特性曲线。(这个曲线也叫做:D—I‘OGE曲线),所表示的是银的积累和曝光量之间,在一定的显影程度下的关系,可以看出来曝光量越大,银的积累越多,达到一定点以前是如此。

      在这个曲线的趾部曝光量每有增加,只使密度略有增加,到达肩部以后,曝光量每有增加并不使密度按比例的增加。只有在趾部与肩部之间,曲线的直线段落,每当曝光量有一些增加时,密度总是随着按比例的增加。

      这件事和拍摄底片及显影有什么关系呢,当把胶片曝光时,如果曝光过度了,高光的影调就挪到肩部去了,而中间影调仍旧在直线段落,这就产生了一种中间影调和高光影调之间反差小的底片,所以说过多的曝光过度是会减少反差的。

      反差

      反之,如果是底片曝光不足了,那么高光部分的影调就落到特性曲线的直线段落,而中间影调部分或者暗影部分的影调仍在趾部,结果高光的影调密度比中间影调或暗影部分的影调增加密度较快一些,这就产生了一种高光影调与中间影调或暗影部分之间反差大的底片,因此可以说,曝光不足可以增加反差;

      由于胶片对曝光过度能够提供较大的曝光容度,即比在曝光不足的时候能够提供较大曝光容度,因此宁可曝光过度一点,如果是一个*常的景,曝光过度在大多数的底片上可以有五级或者更多级的曝光容度,而不至于把高光的细部损失掉,但是不能够曝光不足,如把一个普通的景曝光差两级,暗影部分细部将完全损失。曝光过度的时候除非曝光过度很严重才会降低反差。

      反差和显影,感光特性曲线,就是H—D曲线可表示密度与曝光及显影的关系。现在看看显影如何影响密度和反差,这主要有两条:

      反差和显影

      1.增加胶片的显影就增加反差;

      2.减少显影就减少反差。

      如何增加或减少显影程度呢,一般是把显影的时间增加,就增加了显影程度。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把显影液的温度提高,也能增加显影程度,因为温度越高显影液就越有活力。第三个办法就是换一种活力较强的显影液。

      为了理解显影如何影响反差,可以用一种简化的模式。先假定卤化银颗粒在胶片上有十层接受光的照射的区域,这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在真实中并不如此,而是多的很,恐怕有上千层之厚,在有些部分有上百万层之厚。现在假定每一分钟的显影会显出一层的卤化银颗粒,5分钟就能显出5层,10分钟就显出10层来了。

      显影如何影响反差

      在第一分钟的末尾,使得第一层显影了,这包括胶片受光区域的每一部分。如果把显影停了,那么仅有的反差是由于绝对没有受光照射的那一部分和受过任何光照射的那一部分显出来的银积累之间的区别。在三分钟之末,暗影部分接受了最少的光照射的部分分别显出了一层两层或三层的银影了,也就是把接受的曝光量经过显影产生不同厚度的银影了,强烈的高光的部分却还远远没有显出来呢,因为还只显到了第三层,虽然已经受光照射的影响深达第十层了,但在三分钟这一点,在底片上还只有很小的反差。

      继续显影更长些时间,增加这些面积之间的反差,就是有些已接*充分显影的面积,和那些还远远没有充分显影的面积。因此增加显影就增加反差,减少显影也就减少反差。

      说起来就是显影程度越高在增加同样的曝光量时所得到的密度的差别越大,也就是反差越大。有时会看到一些技术教程上面提到有底片的格玛(GAMMA)这个词,格玛就指的底片上的反差,具体的说,就是说明在底片上最厚的部分的密度和最小最薄的地方的密度之间的差别,这可以从感光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倾斜的程度来表示。为要放大用的底片多半是显影到格玛等于·6或者到·70 。

    [阅读全文]...

2022-02-25 19:48:21
  • 英语常用句 最常用的英语句子大全

  • 英语,经典
  • 51句子网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英语常用句,以及最常用的英语句子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51句子网”。

    1、I’llfixyouUp.我会帮你打点的。

    2、Idon’tmeanit.我不是故意的。

    3、Tcan’thelpit.我情不自禁。

    4、Congratulations!祝贺你!

    5、Areyoukidding?你在开玩笑吧!

    6、Anydaywilldo.哪一天都行夕

    7、You’rewelcome.不客气。

    8、Youowemeone.你欠我一个人情。

    9、Whataboutyou?你呢?

    10、Justwonderful!简直太棒了!

    11、It’suptoyou.由你决定。

    12、It’sherfield.这是她的本行。

    13、I’minahurry!我在赶时间!

    14、I’llseetoit我会留意的。

    15、Ijustmadeit!我做到了!

    16、Ih*enoidea.我没有头绪。

    17、How’sitgoing?怎么样?

    18、Givemeahand!帮帮我!

    19、Excuseme,Sir.先生,对不起。

    20、Enjoyyourself!祝你玩得开心!

    21、CanIhelpyou?我能帮你吗?

    22、Yousetmeup!你出卖我!

    23、Youdidright.你做得对。

    24、Who’scalling?是哪一位?

    25、Timeismoney.时间就是金钱。

    26、KeepinTouch.保持联络。

    27、I’monadiet.我在节食。

    28、Helpyourself.别客气。

    29、Domeaf*or?帮个忙,好吗?

    30、Tobecareful!一定要小心!

    31、Anythingelse?还要别的吗?

    32、Whatapity!太遗憾了!

    33、Takeiteasy.别紧张。

    34、Nooneknows.没有人知道。

    35、I’mhisfan。我是他的影迷。

    36、Iloveyou!我爱你!

    37、Feelbetter?好点了吗?

    38、Don’tworry.别担心。

    39、Countmeon算上我。

    40、What’snew?有什么新鲜事吗?

    41、Timeisup.时间快到了。

    42、That’sall!就这样!

    43、Noproblem!没问题!

    44、Nevermind.不要紧。

    45、Letmesee.让我想想。

    46、Keepitup!坚持下去!

    47、didyoumissthebus?你错过公共汽车了?

    48、clothesmaketheman.人要衣装。

    49、wearegoodfriends.我们是好朋友。

    50、timeisrunningout.没时间了。

    [阅读全文]...

2022-04-12 07:15:23
  • 七言绝句的*仄格式

  • 规律 一对 二粘 三错

      格式 共四种

      1、*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仄)仄 *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2、*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仄”,其余不变。

      (*)*(仄)仄**仄,(仄)仄 *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3、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 *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 *仄仄*。

      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仄仄”,其余不变。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 *仄仄*。

      加括号的字表示可*可仄。一般来说一、三、五的*仄是不那么严格的,但有例外:1不能三*尾、三仄尾 ;2 、仄仄**仄仄*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必须*声

    [阅读全文]...

2022-06-30 01:53:11
最常用的古诗*仄 - 句子
最常用的古诗*仄 - 语录
最常用的古诗*仄 - 说说
最常用的古诗*仄 - 名言
最常用的古诗*仄 - 诗词
最常用的古诗*仄 - 祝福
最常用的古诗*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