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重点文言文古诗

关于小学的重点文言文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小学的重点文言文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小学的重点文言文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小学的重点文言文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391) 说说(116) 名言(215) 诗词(5k+) 祝福(92) 心语(9)

  • 解密成都小升初文言文考试重点

  • 考试,成都,古诗文
  • 解密成都小升初文言文考试重点

      根据最*几年成都小升初真题的出题形式来看,文言文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一般会占到10分左右。对于很多成都小升初的孩子来说文言文是个死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解密成都小升初文言文考试重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必考的题型有以下三种:

      1、解释加点的字词。

      2、翻译某句话或者某两句话。

      3、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回答一些与中心相关的问题。如:?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本文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有时还会掺杂一些其他的题,不过只要你能把上面三个问题正确地解答了,基本上能得到68分了。

      读文言文时,用上以下几个蘑法棒,你就会事半功倍:

      蘑法棒一:必读文中给出的注释。结合这些注释,再用上意译法,就可以了解本文的'大意。

      蘑法棒二:直译法翻译句子。直译法也即一一对应地翻译每个字,然后把它们组成一句通顺的话。特别是遇到一些重难点的字词或者一些常用字词时一定要准确地翻译,否则就得不到分数的。这些重难点词包括:古今异义词、常见的虚词、通假字、易错的字词等等。这些重难点的字词有时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猜出其意思。

      *五年真题中常见的一些实词:

      1、遂居于此(于是)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于是)

      2、又尝同*读书(曾经)解缙尝从游内苑(曾经)

      3、窃见管神色(偷偷地)

      4、枭逢鸠(碰到)

      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

      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阅读全文]...

2022-06-28 08:18:34
  • 文言文《离骚》重点字词汇总

  • 离骚,阅读
  • 文言文《离骚》重点字词汇总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知识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言文《离骚》重点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n)郁邑余侘(ch)傺(ch)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

      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1、理解课文中诗人的“衷”、“怨”、“悔”的思想感情:

      课文首章开篇就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句中的“太息”意为“叹息”;“掩涕”意为“掩面擦泪”;“哀”属形容词的为动用法,意为“为……哀伤”,全句意为“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啊,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诗人开篇就抒发自己的哀伤,着一“哀”字,与前句中的“长太息”、“掩涕”相呼应,把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结合起来,有形有声,有因有果,引人深思。这里抒发的哀伤之情,尽管包含着诗人被疏废弃的伤痛,但又丝毫不夹杂个人的荣辱得失,这是诗人热爱祖国、关心民生、革新政治、救亡图存的远大理想难实现时自然而然的情绪反映,其核心是诗人的爱国爱民的精神。在简述了自己被疏废弃的经历后,诗人接着抒发自己的怨恨之情。从诗中看,诗人怨的是“灵修之浩荡”、“终不察民心”,恨的是奸佞小人的嫉妒谣诼以及“工巧”的时俗。这里诗人用简洁的笔墨,为我们描绘当时楚国君王昏庸,奸佞当道,群邪蔽贤,忠臣被逐,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社会现实。正是这种现状导致诗人被疏废弃,壮志难酬。在揭露了楚国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抒发自己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志向后,诗人在第八章写自己的悔:“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这句意谓“后悔自己当初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这里的“相道”显然指诗人选择实现自己远大政治理想的道路。在经历了被疏废弃的痛苦遭遇后,诗人终于认清了形势,明白了自己理想难实现的原因,于是他决定固守节操,特立独行。节选部分所抒发的这三种感情,连贯而一致,对民生多艰的哀,对君王荒唐的怨,对楚国善于投机逢迎的时俗的恨,对自己相道的悔,其实都源于自己理想的难以实现。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灵修”喻指君心,表现了他对君王的依托之恨。这反映了诗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只把实现远大的理想的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这就使诗人的“哀”、“怨”、“悔”不免显得孤独和清高,也注定了他悲剧性的必然命运。

      2、体味《离骚》的比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阅读全文]...

2022-03-11 19:06:17
  • 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

      在日常的学*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莲说》

      01、借莲的形象来写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 的句子是(或:赞美莲花品质的名句):出淤泥于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02、借莲形象写君子心胸豁达,通晓事理,行为方正,德名远播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03、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04、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05、感慨真的隐士少,而趋炎附势、追逐富贵多的两句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论语十则》

      01、阐述学*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02、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03、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04、阐述关于学*态度的语句是: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05、阐述关于学*方法的语句是:

      (1)学而时*之;

      (2)温故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默而识之。

      06、表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07、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08、论述学*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09、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桃花源记》

      0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02、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03、点明桃源人祖先定居桃源原因的是:避秦时乱。

      04、展现桃源人精神面貌的语句(或:突出桃源人和*相处、幸福生活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05、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文中的原句是:南阳刘子冀,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06、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07、突出桃源社会生活*静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08、文中四个成语是: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09、表现"村中人"热情待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0、表现"村中人"都来关心渔人的语句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

      《记承天寺夜游》

      01、描写夜游看到的景色的语句是(或:为读者勾画出一幅动人的夜景图的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02、最能突出庭院景色的语句是:积水空明。

      《小石潭记》

      01、写潭边茂盛的植物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 披拂。

      02、写潭中游鱼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03、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04、借景生情,寄寓自己孤寂凄清的失意心情的语句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05、中形容溪身形状的语句是:斗折蛇行。

      06、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语句是:犬牙差互。

      《马说》

      01、点明千里马被埋没(或: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或:点明"相马者"的弊病的语句)的原因的语句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02、作者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材比作"千里马";而以伯乐自喻指的是:能识别人材的封建统治者。

      03、点明千里马终生命运的语句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阅读全文]...

2022-02-21 17:46:39
  • 文言文《爱莲说》重点字词整理

  • 古诗文
  • 文言文《爱莲说》重点字词整理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爱莲说》重点字词整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可:值得蕃(fán):

      多。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涟:水清而有微波。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

      直: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wàn),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亵(xiè)玩焉:玩弄。亵:亲*而不庄重。

      焉:助词。

      隐逸(yi):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宜是应当的意思,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众:多。

      【拓展】《爱莲说》赏析

      《爱莲说》的作者是学术界公认的北宋鼻祖------周敦颐,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举了两个例子:“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菊,这种花一般是开在百花凋零之后的秋季,迎霜斗寒。菊花的这种品格写出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特点,还有不与世俗交往的隐士情怀,第二个例子是围绕牡丹写的,白居易有一首诗叫《买花》,这个花就指牡丹,这首诗中写到的牡丹是富贵和奢靡的象征。接下来作者一转,写出了这首诗的主角莲,前面的两个例子是为自己独爱莲做铺垫。

      接下来就开始了对莲的描写,“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生长在淤泥中,但并没有受到污染,虽然过了清水的洗濯,但并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写出了莲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的品格,“不蔓不枝”写的是它不依附任何的势力,不攀附于达官贵人,“香远益清”写出了香气可以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有美好的名声,莲具有一种独立的品格,这里与前面的两个例子形成了一种对比。

      莲和菊、牡丹有什么区别呢?作者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而莲是花中的君子,在现实中,许多人都追求荣华富贵的生活,所以三种花分别代表了三种人生的价值追求。君子和隐士相比,他不避世,勇于敢当,知其不可而为之,和追求富贵的人相比,他不追求荣华富贵,而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作者把自己内心的情感不表达出来,而是寄托在某一个事物上。现在,我们通常叫做咏物作品。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之:的。可爱:值得怜爱。者:花。甚:很,非常。蕃:多。自:自从。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长出。淤(yū)泥:污泥。染:沾染(污秽)。濯(zhuó):洗涤。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通:贯通;通透。直:挺立的样子。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益:更加。清:清芬。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可:只能。亵玩:玩弄。亵(xiè):亲*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盛:广。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鲜(xiǎn):少。闻:听说。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宜乎:当然(应该)。宜:当。众:众多。

      逐句翻译

      ⒈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水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⒉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十分喜爱牡丹。⒋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我(却)[1]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却不受(淤泥)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是却不显得妖媚。⒌中通外直,(它的枝干)中间贯通,外表笔直,⒍不蔓(màn)不枝,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或:不长藤蔓,不生枝节,⒎香远益清,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显得清幽,⒏亭亭净植,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亲*而不庄重地玩弄它。(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呀”等语义虚词。)⒑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⒒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⒓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⒔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喜爱菊花的(人),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听闻了。⒕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喜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谁?⒖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当然)有很多人了!(宜:当然)

    [阅读全文]...

2022-05-25 11:41:17
  •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整理

  • 阅读
  •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整理

      在现实学*生活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要一起来学*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整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整理

      1、心:天性,天良

      2、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于:比。

      6、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7、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8、患:祸患,灾难。

      9、辟:通“避”,躲避。下同。

      10、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1、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12、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13、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1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按照这种方法就可以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5、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

      16、是:这。

      17、勿丧:不丢掉。丧:丧失,丢失。

      1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竹篮”

      19、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20、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而,连词表修饰。

      21、蹴(cù):用脚踢 与:给。

      22、不屑:因为轻视而不肯接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屑,认为值得,长于“不”连用。

      2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厚禄。万钟,这里指*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假设。“辩”通“辨”,辨别。

      24、 何加:有什么益处。 加:好处。

      25、为:为了。下文“向为”“今为”的“为”都念“wei(四声)”。

      26、奉:侍奉。

      27、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原先,从前。

      29、 已:停止,放弃。

      30、 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思想,即指“义”。

      31、是故:因此。

      32、能:能够。

      33、行道之人:路上饥饿的行人。

      34、已:停止,放弃。

      扩展: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简析鉴赏

      一、译文及注释

      1、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2、注释

      1、 选自《孟子·告子上》。

      2、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 患:祸患,灾难。

    [阅读全文]...

2022-02-08 18:00:12
  • 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

  • 小学,古诗文
  • 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通用10篇)

      导语:文言文在*些年的小升初考试中也越来越受重视,因为时代距离现在久远,很多字词等现代孩子理解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必背文言文和意思,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mèi)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1.托:假装。

      2.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3.以:用来,连词,表目的。

      4.值:正好。

      5.寝:睡觉。

      6.因:趁机。

      7.时:当时。

      8.而:连词,表承接。

      9.而:连词,表转折,译为却、但是。

      10.既而:过了一会儿。

      11.何以:为什么。

      12.觉:醒。

      13.值:当......时。

      14.且:尚且,姑且。

      15.且托寐以观之:姑且装睡看看他们怎么样。

      16.既而问毓何以拜: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17.共:一同。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的时候,趁机一起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当时已发觉,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

      ①为:给。

      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

      ③伏:趴着。

      ④故:从前。

      ⑤耳:耳朵听。

      ⑥鸣:鸣叫声,作名词。

      ⑦掉:摇摆。

      ⑧奋:竖直。

      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

      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⑤使:让。引:拉。

      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

    [阅读全文]...

2022-02-19 12:58:35
  • 无锡重点小学有哪些

  • 小学
  • 无锡重点小学有哪些

      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无锡重点小学有哪些的相关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锡重点小学名单如下:

      1、无锡稻香实验小学分部

      2、无锡双河新村小学

      3、长安镇石村小学

      4、无锡新区红光小学

      5、宜兴邮堂小学

      6、无锡碧波小学

      7、无锡曹庄小学

      8、无锡要塞实验小学

      9、无锡静慧小学

      10、无锡绿塔路小学

      11、无锡周东小学

      12、无锡长圩小学

      13、无锡新区实验小学梅村实验小学

      14、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15、无锡公益小学

      16、无锡黄泥洚小学

      17、无锡塔西小学

      18、无锡七房桥小学

      19、无锡西湖小学

      20、无锡悲鸿实验小学

      21、无锡城中实验小学

      22、无锡花园弄中心小学

      23、东绛镇石塘小学

      24、安镇镇兴塘小学

      25、无锡风雷小学

      26、无锡江阴市月城中心小学

      27、无锡长山中心小学

      28、江阴新桥中心小学

      29、无锡万丰小学

      30、无锡进溪桥小学

      31、无锡夏港普惠小学

      32、闸口中心小学

      33、无锡周寨村小学

      34、无锡小古堡小学

      35、宜兴桃溪实验小学

      36、无锡市查桥中心小学

      37、无锡广新小学

      38、无锡荷村小学

      39、扬市镇张华小学

      40、无锡五爱路小学

      41、江苏省无锡广益实验小学

      42、无锡民丰小学

      43、和桥实验小学

      44、无锡刘潭小学

      45、无锡市旺庄中心小学

      46、无锡大庙上小学

      47、无锡归径小学

      48、无锡竹园小学

    [阅读全文]...

2022-04-20 16:51:59
  • 苏州的重点小学有哪些

  • 小学,苏州
  • 苏州的重点小学有哪些

      在*时的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州的重点小学有哪些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苏州市金阊区实验小学

      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校的前身为1949年2月阊门宝莲寺主持松万等在寺内办的“私立青光义务小学”。1958年,定名为苏州市金阊区实验小学。2012年,苏州市实行三区合并,学校改名为金阊实验小学。学校设有多媒体阅览室、多媒体网络教室、阅览室、音乐室、舞蹈房、自然实验室、美术室、劳技室及多功能教室等10多个专用室场。目前有教学班45个,学生1800多人,教职工108名。

      二、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

      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它位于市内著名宝塔--北寺塔附*,前身为"吴县公立第二半日制学堂",创办于清光绪卅三年(公元1907年),堂址在西北街天后宫内。**后,人民*接管学校,名为苏州市北街中心小学,1970年迁至皮市街原289号敬文小学地址,1973年改名为苏州市北塔中心小学。

      三、苏州市实验小学

      苏州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05年,前身是清光绪三十一年建成的江苏两级师范学堂附属两等小学,1950年更名为苏州市实验小学校。市实小是**代建立最早的实施现代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示范实验小学。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质量深受社会推崇,在全国范围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被国家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专家誉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范例”。百余年来,学校孕育出了俞子夷、嵇同耀、黄寰清、庄杏珍等一批又一批全国知名的教师,向社会输送了两万多名合格毕业生。世界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大琨等知名人士,均为该校校友。

      四、苏州新区新升小学

      苏州新区新升小学,位于苏州乐园西侧,四周小桥流水、绿草如茵,宛如一块碧玉,镶嵌在新升新苑内。

      学校于1996年秋季开始如生,目前已有22个教学班,*900名学生50名教职工。全校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57%,大专以上学历达91.8%,本科学历达20.4%。七年来,在新区文教局和街道*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为受教育的学生创设了极佳的学*环境,建立了以校园网络系统为中心的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班班通的红领巾电视台、语音教室、实验室、美术室、书画室,还有200米国际标准胶跑道的运动场,又新建了具有综合功能的艺体楼,内设音乐排练厅、学术报告厅、球场、舞蹈房等,展示了新区各级*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的战略眼光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概念。学生不仅学科成绩优良,小足球队、铜管乐队、书法、美术等艺体教育也成绩显著。学校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致力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理念,锁定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瞄准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在管理上向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的目标迈进。目前在顺利通过苏州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验收和先后被评为市女职工先进集体和德育先进学校和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争创省级实验小学的目标。

      五、苏州市*直中心小学

      江苏省苏州市*直中心小学初创于1909年,地处古城文化中心。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所进百年的老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特色体育项目学校”,“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05年,学校成功申报为江苏省实验小学

      六、苏州市草桥实验小学

      苏州市草桥实验小学创办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办人为当时的教育界名人王同愈。建校之初,草桥创办人王同愈提出了“宣礼、尚德、发悟、肃志”的八字校训,随后进一步将其丰富至18个字,即“勤信忠、智仁勇、*、庄敬诚、和*义、文明礼”。用这18个字来为班级命名,一度成为草桥小学的一大特色。如一年级一班为“勤”班,一年级二班则为“信”班,以此类推,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班名复古,而是对草桥百年文化底蕴的传承,也是老校优秀教育传统融入现代教育的一个基石。

      百年来从该校走出了一批在*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等众多领域有影响的人物,如叶圣陶、顾颉刚、颜文梁、陈艳青等。而如今的草桥实小,也充分利用了学校名人辈出的优势,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将名人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研发出了自己的`校本课程,与之相应的校本教材也在素材积累中编写。

      七、苏州市八一小学

      苏州市八一小学创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一所具有队光荣传统的公办学校。它坐落在永津桥北堍,毗邻历史名园西园、留园,交通便捷,环境幽雅,校园具有园林化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学校、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市语言文字先进学校、市体育运动特色学校、市无线电运动协会团体会员。学校食堂被评为市A级食堂。学校还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区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区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区巾帼示范岗,学校党支部获得典型培育红旗单位。学校始终把“关注与促进每位孩子的需要、发展”作为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永远是学校努力的目标。

      八、苏州市南环中心小学

      苏州市南环中心小学始建于1981年,原有教学楼1幢、教师5名、学生两个班,经过二十多年的变化,发展为当前有4幢教学楼、四轨制、一千多名学生的现代化中心小学。历年来,学校多次赢得市、区表彰,先后被授予“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文化特色学校”、“苏州市信息技术先进学校”、“苏州市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学校”、“苏州市双语实验学校”、“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红旗大队”、“苏州市少先队特色大队”、“苏州市青年文明号”、“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助残先进集体”、“苏州市先进工会”、“苏州市退休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标准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合格”、“沧浪区德育先进学校”“苏州棋院沧浪少儿培训中心”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教育科研为课改的载体,以“棋、琴、书、画”教育、双语实验教育、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以“自主合作,在探究中培养素质//学*实践,在创新中寻求发展”为办学精神,以探究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为课程改革的切入口,营造人与人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交往互助的氛围,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学校和教师学生得到共同发展。

      九、苏州新区枫桥实验小学

      苏州新区枫桥实验小学创办于1999年,地处姑苏城外、寒山寺西侧的古镇枫桥,师生聆听着古刹钟声、吴侬软语、昆曲评弹,吟唱着《枫桥夜泊》,承袭耕读传家,形成了“依托枫桥地域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办学特色。学校始终坚持“以特色奠底蕴,以创新促发展”的思路,将学校办学特色点亮生辉、彰显个性。评弹、科技、劳技、体育四大特色项目更是成绩喜人,已在省、市内享有一定声誉。逐步形成“校园环境优、教育质量高、办学特色明、师生素质高、学校发展快”的特点,走内涵发展之路。

      十、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

      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系由苏州市天赐庄小学和苏州市振华小学于1958年2月合并而成。学校的另一前身振华小学是1906年由爱国人士王谢长达、王季玉母女创办、主持的振华女子中学的附属小学。王氏母女创办学校,旨在培养有用人才,振兴中华。

      拓展资料  

      普通小学和重点小学最大的区别

      在于老师和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学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这里最重要的是人,而其他的各种设施都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在这里最大的差距就是人的差距。

      重点的小学老师都是最为优质的,这里的老师往往都是名校毕业,通过学校组织的一场又一场残酷的面试,刷掉了无数的人最终选出来的精英。他们的知识储备量非常丰厚,在教书育人方面也有着相当好的能力,素质也比较高。

      所以他们能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基本都是非常优秀的,所谓名师出高徒。像他们这些优秀的人,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也都能够做到言传身教,能够让孩子们在学*的过程中勇猛冲锋。并且还换着法子改变自己的思维适应孩子们的学*,让他们能够跟得上自己的脚步。

      而对于那些普通小学的老师而言,他们很多业务水*都堪忧,往往都是大专或者普通本科毕业的。他们很多人在教学方面根本没有多大的意愿,只不过是因为在外面找不到好的工作了,于是就回到了家乡小学或者这种普通小学来教书。

      此时他们对于孩子也没有多大的热忱之心,并不是希望着必须要教出一群优秀的孩子来,而往往只是为了能够混口饭吃,有一份工作仅此而已。于是像这种普通小学往往难以教出优秀的孩子,孩子们甚至可以在课堂上做各种小动作开小差,纪律很难管理,老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另外重点小学的孩子基本家里都是比较富裕的,他们的家长在教育方面特别重视,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专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了,不断的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兴趣班,所以这时候这群孩子也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往往比普通小学的孩子有更大的创新能力和更好的思维能力,更能适应课堂吸收新的知识。

    [阅读全文]...

2022-05-27 00:46:10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强调*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有志者事竟成”。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5)我知道的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俗话说:“当局者迷”。说明这个道理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形容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唐李白与友人送别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9)唐王维与友人送别时,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王士缜)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关于诚信、友爱、尊老爱幼的名句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农业谚语: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有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风雨到。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阅读全文]...

2022-04-16 02:32:25
  • 初中必背重点古诗文

  • 初中,古诗文
  • 初中必背重点古诗文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跟,只缘身在最高层。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梦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阅读全文]...

2022-04-04 00:25:45
小学的重点文言文古诗 - 句子
小学的重点文言文古诗 - 语录
小学的重点文言文古诗 - 说说
小学的重点文言文古诗 - 名言
小学的重点文言文古诗 - 诗词
小学的重点文言文古诗 - 祝福
小学的重点文言文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