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八阵图写的是哪里

关于古诗八阵图写的是哪里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八阵图写的是哪里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八阵图写的是哪里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八阵图写的是哪里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7) 语录(3k+) 说说(4) 名言(604) 诗词(221) 祝福(3) 心语(1k+)

  • 八阵图的诗意

  • 诗意
  • 八阵图的诗意

      《八阵图》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八阵图的诗意,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词语注释: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三分国:指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沙上。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阅读全文]...

2021-12-17 03:26:58
  • 八阵图杜甫古诗赏析(八阵图唐杜甫的古诗朗诵)

  • 杜甫
  • 杜甫是夜空中最耀眼的诗人星光之一,他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上悯国难,下痛民穷”,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特点,因此被称为“诗史”。杜甫诗成就最高的是律诗和古体诗,如五律的《春望》《望岳》、七律的《登高》、五言古体的“三吏”和“三别”等,他写的绝句就比较少了,有记载流传下来的五绝更是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其中写给诸葛亮的便有《八阵图》《武侯庙》两首。

    杜甫对诸葛亮非常推崇,一共写了20多首诗,要知道即使是给他的好基友李白,杜甫也才写了15首而已。在杜甫给诸葛亮的诗中,《八阵图》是历来评价比较高的一首,仅次于《蜀相》和《阁夜》。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释义:

    诸葛亮建立了盖世功勋,力压三国。他的声名从创制八阵图开始。

    任凭江流的冲击,到如今那阵中的石块依然牢固不动。

    最让人遗恨的是,刘备失策,想要吞并吴国。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吞并吴国是刘备的失策?

    在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三国中,魏国(曹丕)最强,吴国(孙权)次之,蜀国(刘备)最弱,所以为了自保,诸葛亮原计划是联吴抗魏,但因孙权暗中联合魏国杀了关羽,刘备刚打下汉中后头脑发热,便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起兵攻打孙权,想要一举拿下吴国,结果一败涂地,刘备也死于白帝城。

    蜀军损失惨重,而刘禅又是一个扶不起来*,由此埋下了蜀国灭亡的祸根,最终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第五次北伐时,突患急病,逝于五丈原。

    这首诗是杜甫到夔(kuí)州时感怀诸葛亮所作,夔州正是刘备攻打吴国失败后退守之地,诸葛亮在夔州江滩修建了八阵图,作为攻吴失败的补救措施,而夔州也被刘备改名为永安县,也许他是想以此表达永享*安之意,可惜天不遂人愿,仅过了一年,刘备于永安宫病逝。

    此诗首两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开门见山地对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表达了赞颂之意。刘备本无帝王之资,正是得益于诸葛亮的济世之才,才使蜀国能够三分天下。

    “八阵图”则是诸葛亮用石堆根据“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进行推演兵法、操练士卒的军事作战阵法图,这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突出反映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华,正是有了八阵图,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抽象的将才形象得以具象化和有了参照物,使他的名声更加显赫。

    后两句“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精炼的描写出了“八阵图”历经六百年江水冲激依旧岿然不动的神奇。“八阵图”石堆建于江滩,一到夏天就会被洪水淹没冲刷,但它一直保持着当年的状态,体现了“八阵图”建造的精良,同时也隐喻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贞和一统天下的坚定信念,如磐石般不可动摇

    但即使有如此良才的辅佐,却算不过刘备走出了吞吴的错棋,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真的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遗恨非常。

    杜甫在这里一方面为诸葛亮感到惋惜,其实也借此抒发了自己仕途坎坷,英雄无用武之地,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杜甫在诗写作上,炼字精到、格律工整,注重声律对仗,被誉为“格律大师”,他自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自己情性孤僻,醉心于写出好的诗句,如果达不到惊人的地步,就不罢休。他又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到了晚年,诗的格式韵律越发精细,这些都表明了杜甫对格律和音韵美的注重,体现了他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如这一首《八阵图》即充分展现出了这方面的特点。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首联二句以对仗开篇,精巧工整,后两句“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则体现了杜甫句法气象万千的特色,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浓烈的情感在里面。正如他的另两句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出自《江南逢李龟年》),只有深入地了解了背后的故事,才能明白诗中的真情感,也才能真正读懂杜甫。

    《八阵图》在格律上也是很优秀的。总是有人说格律是今人搞出来的东西,唐人写诗都不按格律,这话后半句说对了一半,因为格律诗是在唐初才开始形成,至中唐时完善,所以部分唐人写诗确实不依格律,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出现啊。但在格律诗完备以后,会写格律诗成了每一个诗人必备的技能,毕竟那时的科举考试中,格律诗是必考题(以五言为主,有四韵、六韵、八韵等)。

    当然即使如此,也并不是说大家就只能写格律诗,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格律、古体两者兼备,最出名的就是李白,因为古体诗更符合他即兴成诗的需要,所以李白的古体诗非常多,成就斐然,但李白也有很多格律工整的*体诗。

    成都杜甫草堂

    回到《八阵图》,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由首句第二字“盖”(仄声)和尾字“国”(仄声,注:以*水韵为准),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首仄起仄收的句式,它的*仄格式是(括号中表示可*可仄):

    (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

    《八阵图》的*仄格式为: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仄**仄,**仄仄*。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仄仄仄,*仄仄**。

    可以看出,除了“石”字的*仄与标准格式不符外,其它均是合律的。“石不转”形成了三仄尾,但相对于格律诗中完全不能出现的三*尾,三仄尾在唐诗中相当普遍,因此有观点认为这并不是出律,是可以归入格律诗(*体诗)的——如果有三*尾,则只能划入古体诗。

    所以从结构上分析,这可以算是一首比较标准的格律诗,也体现了杜甫在格律方面的造诣。

    正是因为《八阵图》语言朴实而情感充溢,将怀古与述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结尾又给人余音不绝、情深意长之感,兼之格律完美,《八阵图》作为杜甫少有的五绝,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唐宋诗醇》——遂使诸葛精神,炳然千古,读之殷殷有金石声。

    [阅读全文]...

2022-03-09 10:46:07
  • 八阵图杜甫古诗欣赏(八阵图古诗诗意)

  • 杜甫,诗意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是杜甫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公元766年。夔州江边有八阵图。

    八阵图传说是由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由八种阵势组成。主要是用来操练军队和作战的。八阵分别是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作者初到夔州,观赏遗址后想起诸葛亮,作此咏怀,赞扬诸葛亮的卓越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对诸葛亮丰功伟绩高度概括,反映真实的历史。

    “名成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声誉卓著,赞扬诸葛亮的军事业绩,为下面凭吊遗迹作铺垫。

    “江流石不转”——是说八阵图的石堆,六百年来岿然不动。“石不转”不但写出遗迹的神奇特征,更赞扬了诸葛亮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渝,磐石不动,

    “遗恨失东吴”——是说刘备吞吴是完全失算的计谋,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国之大计,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遗恨”不仅是对诸葛亮的惋惜,更是对自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抒*彩丰富,怀古和抒怀融为一体,给人此恨绵绵,寓意不尽的感觉。

    [阅读全文]...

2022-03-31 00:59:52
  • 关于八阵图的诗句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应从三峡浮船下,欲问君家《八阵图》。——潘纯《送诸葛子熙关中打碑》

    八阵图前凛古风,武侯英烈岂忽忽。——宇文绍庄《踏碛》

    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元稹《哭吕衡州六首》

    渭水旌旗归故都,江上空存八阵图。——于石《梁父吟》

    千年忠义出师表,万里江山八阵图。——蓝智《赤壁》

    黑白一棋局,方圆八阵图。——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假途虞灭虢》

    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苏轼《八阵碛》

    曾陷迷魂八阵图,梦中尺入夔门道。——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翳眼药》

    曹年石马来何暮,也畏*沙八阵图。——陈普《咏史下·司马宣王·蒋琬费祎亦如虎》

    鱼腹江边八阵图,嶙峋於此岂良谟。——王柏《题长江图三绝·鱼腹江边八阵图》

    八阵图矶天下奇,无端变化出山时。——孙锐《孔明八阵石》

    连云不断三危路,雄略犹残八阵图。——郑善夫《蜀中歌五首·其三》

    客来草拟閒居赋,后有千年八阵图。——郭阊《秀野亭》

    我稽八阵图,规模载方册。——王刚中《弥牟镇孔明八阵图》

    联冈叠阜卫神都,万幕*沙八阵图。——周伯琦《七月七日同宋显夫学士暨经筵僚属游上京西山纪事二首·其一》

    武侯八阵图,李靖六华垒。——罗伦《雯峰山水吟并引》

    永安宫废年华老,八阵图荒日色寒。——陈琏《夔府》

    瞿塘西上接成都,天下奇才八阵图。——郭奎《富池江口夜泊·其三》

    诗书礼乐三军帅,天地风云八阵图。——蓝智《谢贾参政荐儒职》

    左思才擅三都赋,诸葛名成八阵图。——林弼《再用韵二首·其二》

    沙际空遗八阵图,苍梧云暝秋萧瑟。——刘炳《题诸葛武侯庙》

    神州未复英雄死,八阵图成国祚移。——刘炳《锦城怀古》

    元孙指掌八阵图,青春拜受将军弁。——王九思《周将军歌》

    夔州日落听啼乌,乱石空围八阵图。——周巽《竹枝歌十首·其五》

    八阵图开在浅沙,将军闲卧兴无涯。——陈恭尹《萧建侯邀赏菊因忆去年同游成二绝句·其二》

    纪年犹是三分国,垒石何如八阵图。——朱紫贵《赤乌砖歌》

    出师二表八阵图,耿耿孤忠照千古。——王阜《题刘先主三顾草庐图》

    岂厌隆中卧,惭无八阵图。——陈渊《次韵沈公雅相庆(度)·其二》

    八阵图简介

    八阵图是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而创设的一种阵法。

    八阵由来已久,在三国时期之前便已存在,而八阵图则是由诸葛亮推演兵法所成。

    八阵图最早记载于《三国志·蜀书卷五·诸葛亮传》的正文中,“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而后在《晋书·列传第二十七·马隆传》、《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桓温传》等多部史籍中皆有记载。

    西晋镇南将军刘弘曾在观游诸葛亮故宅时,令李兴立碑撰文赞扬诸葛亮的功业,其中亦提到了八阵图。

    唐代诗圣杜甫也曾作《八阵图》一诗以赞孔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八阵图今已失传,虽*对其有多种推测,但其真实面貌已不可考。在《三国演义》问世后,八阵图愈加被盖上了神秘的面纱。

    [阅读全文]...

2022-02-13 00:12:55
  • 《八阵图》赏析

  • 八阵图

      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诗文解释】

      三分天下功业盖世,创制八卦图名声更加卓越。江水冲击阵石不动,吞并吴国失策铸成遗恨。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着,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八阵图【词语注释】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八阵: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图:法度,规模。八阵图:聚细石成堆,各高五尺,纵横棋布。夏时为水隐没,冬时水退仍然出现。遗迹曾见与夔州西南永安宫前*沙上,相传诸葛亮所布八阵有四处,都在四川,以夔州最为有名。

      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八阵图【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初到夔州时所作,写于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诗人咏怀诸葛亮,赞颂了诸葛亮的功绩,尤其歌颂了他的八阵图卓越的军事价值,同时对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予以同情。全诗概括精练,意义深刻,感情浓郁。

    整理:zhl201611

    [阅读全文]...

2022-06-14 22:42:09
  • 八阵图的诗意

  • 诗意
  •   《八阵图》

      作者:杜甫

      原文: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翻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着,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着。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m.ju.51tietu.net)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阅读全文]...

2021-12-28 12:08:38
  • 杜甫《八阵图》赏析

  • 杜甫
  •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杜甫诗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是大历元年(766),初至夔州时作。

      按《东坡志林》:“诸葛造八阵图于鱼腹*沙之上,垒石为八行,相去二丈。..”又《成都图经》:

      “武侯八阵有三。在夔者,六十有四,方阵法也。在弥牟镇者,二十有八,当头阵法也。在棋盘市者,二百五十有六,下营阵法也。”又《刘宾客嘉话录》:

      “夔州西市,俯临江沙,下有诸葛亮八阵图。聚石分布,宛然犹存。峡水大时,三蜀雪消之际,澒涌滉漾(波涛汹涌冲击)。大木十围,枯槎百丈,随波而下。

      及乎水落川*,万物皆失故态,诸葛小石之堆,标聚行列依然。如是者*六百年,迨今不动。”

      这些都说明八阵图的确存在,行列依然。前人大率皆以吞吴失计之恨,与武侯失于谏止之恨,而不从八阵图之徒然存在,成为千古之恨迹上理解。

      “ 功盖三分国”,是对孔明功绩的大力肯定,而孔明之心力也尽显于这五字。

      “ 名成八阵图”,指孔明设此阵隐以制止东吴寇蜀之路。东和孙权,北拒曹魏,乃是孔明三分胜算,而关羽却奋其一朝之勇,先主刘备又逞其一击之忿,三分胜算化作泡影。

      “ 江流石不转”,是指诗人目击阵图,见大江日夜奔流,而八阵图至今屹然不动。赞颂八阵图实是赞美诸葛孔明。

      “遗恨”承“石不转”生出。八阵石图不被江流所转,千载屹立。不亲吴而欲吞吴,反为吴所败,失掉设立阵图之本意而空存阵图之名,实为孔明留下的遗恨。

      全诗雄深浑涵,奇警精湛。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2022-06-12 02:46:25
  • 关于腊八的古诗

  • 腊八
  • 关于腊八的古诗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腊八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腊前月季》

      [唐]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冬季。

      《唐辰腊八日大雪二首》

      [宋]张耒

      *生腊八日,借钵受斋糜。

      客路岁将晚,旅庖晨不炊。

      持杯从破律,遣兴自吟诗。

      何日依禅宿,钟鱼自有时。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庚子腊月五日》

      [唐]司空图

      复道朝延火,严城夜涨尘。

      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

      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

      何当回万乘,重睹玉京春。

      《桂州腊夜》

      [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大腊》——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

      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

      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

      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

      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腊八粥》——清·李福

    [阅读全文]...

2022-01-04 01:19:44
  • 腊八节古诗八篇

  • 腊八节
  • 腊八节古诗八篇

      引导语:腊八节是我国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腊八节古诗,欢迎阅读!

      《腊节》

      (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八粥》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还向街头击腊鼓。

      《腊八粥》

      (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

      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

      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

      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

      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

      怯者蒙面生,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

      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

      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

    [阅读全文]...

2022-03-10 09:14:03
古诗八阵图写的是哪里 - 句子
古诗八阵图写的是哪里 - 语录
古诗八阵图写的是哪里 - 说说
古诗八阵图写的是哪里 - 名言
古诗八阵图写的是哪里 - 诗词
古诗八阵图写的是哪里 - 祝福
古诗八阵图写的是哪里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