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古诗的背景

关于青莲古诗的背景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青莲古诗的背景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青莲古诗的背景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青莲古诗的背景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71) 语录(12) 说说(31) 名言(1) 诗词(1k+) 祝福(1) 心语(64)

  • 古诗《春思》的写作背景

  • 写作
  • 古诗《春思》的写作背景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诗《春思》的写作背景,希望有所帮助!

      《春思》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新题乐府诗。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原文】:

      春思①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②,秦桑低绿枝③。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④?

      【注释】:

      这是描写一位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的评理歌。

      ⑴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⑵秦桑:秦地的桑树。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⑶君:指征夫。怀归:想家。

      ⑷妾:古代妇女自称。此处为思妇自指。

      ⑸罗帏:丝织的帘帐。

      【翻译】:

      燕草刚如碧丝之时,秦地的桑树已绿树成阴了。当君才开始想家的时候,妾已相思得肝肠欲断了。春风啊春风,我与你并不相识,你为何闯入了我的罗帏?

      【赏析】: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对此诗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阅读训练】:

      1.试分析“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表达情感的特点。(2分)

      2.作者采用民歌的特殊手法,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试结合全诗分析“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运用了哪两种民歌手法。(4分)

      3.哪个诗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

      4.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借拟人手法写思妇的内心独白,春风不解人意,吹入罗帏,主人因风怀人,倍增思妇怀念征夫的情怀。

      2.①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借助“丝”与“思”、“枝”与“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让他们互诉思念的情怀。②采用起兴的手法,借燕草、秦桑起兴,写远隔燕秦的男女之间的思慕爱恋,抒写思妇的怀归之愿,离散之恨。

      3.“燕草如碧丝”句。

      4.拟人。

    [阅读全文]...

2022-04-12 23:18:42
  • 长征古诗背景图片

  • 文学
  • 长征古诗背景图片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征古诗背景图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七律·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清*乐·会昌》

      *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3、《十六字令三首》

      *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4、《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念奴娇·昆仑》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6、《清*乐·六盘山》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7、《过草地》

      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8、《长征》

    [阅读全文]...

2022-01-18 09:30:02
  • 古诗《秋思》的写作背景

  • 写作,秋思,学*
  • 古诗《秋思》的写作背景

      导语:《秋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乡愁诗,秋思写作背景是什么?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诗《秋思》的写作背景,希望有所帮助!

      写作背景

      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古诗原文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文学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欲”字紧承“见秋风”。这“欲”字颇可玩味。原来诗人的心情是*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长于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五言诗和*体诗,有些亦不乏深意。著名诗篇有《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阅读全文]...

2022-07-15 15:37:55
  • 描写青莲的诗句分享

  • 分享
  • 描写青莲的诗句分享

      古今多少轮回,

      最是缘来缘去,

      仿佛我听见了,

      那支伫立的青莲,

      在呢喃细语,

      不是花无情,

      不是人无爱,

      是自然的轮回,

      抒写了情感,

      抹去了爱恨,

      铭刻了忠贞。

      仿佛还说,

      难说我无情,

      难怪你伤心。

      伤心总是难免的,

      是善良,

      回报了真情,

      是真诚,

      收获了圆满,

      是自信,

      彪炳了春秋,

      是自爱,

      抒写了芳华,

      是自强,

      在消沉中崛起。

      让伤心抽成藕丝,

      让过去成为过去,

      让故事讲述着故事。

      有情,

      不可能挽回,

      曾经的亲情,

      爱情,人情,

      友情;无情,

      不可能遗忘,

      曾经的痛苦,

      快乐,

      无忧,

      眷恋。

      情到深处人孤独,

      否则,

      不可能只有,

      一支青莲,

      不可能只有,

      一池荷塘。

      任凭风吹雨打,

      花开花落无怨,

      独自绽放,

      把那份圣洁,

      呕心沥血,

      写成不变的诺言,

    [阅读全文]...

2022-07-04 12:38:14
  • 我是佛前一朵青莲

  •   十里碧波如倾

      几茎荷花亭亭玉立

      烟水萦绕里

      写满曼妙的情怀

      微风过处

      最是一抹低头的不胜娇羞

      清凉的月光下

      莹润如玉,温婉洁美

      她从微风细雨的江南走来

      带着水乡灵秀的清韵

      她曾是佛前听梵唱的灵物

      在无忧河上静静地绽放

      带着出尘的空灵

      在百媚千红的世界里

      她清雅慈和,自成风景

      翠郁的叶,是慈母的胸怀

      盈润的莲瓣,是慈母温热的手

      莹白的莲子,是慈母柔软的爱

      清澈的月光下

      摇曳着温软多情的梦

      如烟的微雨的里

      爬满诗的韵脚

      谁的故事在雨季里独自成殇

      谁的浪漫情怀又暗自生长

      她的绰约风姿,落在多少人的风景里

      她的清雅芬芳,装过多少人的诗酒年华

      她的洁净飘逸,在多少墨客的纸上留香

      人世风光万千

      有过多少满枝繁花

      就会有多少凋零寂寥

      秋雨缠绵的夜里

      独坐于小窗下

      听雨打残荷

      酿一帘幽幽的心事

      尝一怀凄清的诗意

      走过山重水复的人间

      看过风云缱绻的风景

      尝过苦辣酸甜的流年

      我亦如莲,无忧无惧

      浮生如烟,无论是华美还萧条

      总是会飘散在烟火里

      只是总有一段岁月

      我们曾从容走过

      总有一片风景

      我们曾装用心点过

      总有一个人

      也曾盼着我们入梦

    [阅读全文]...

2022-02-11 19:12:53
  • 望岳古诗意思(望岳创作背景介绍)

  • 创作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首先,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的作品。杜甫的祖父是当时的著名诗人杜审言,他对杜甫的要求很严,据说杜甫7岁就会写诗。年轻时,杜甫有过两次漫游生活。在漫游中,他看到了祖国雄伟秀丽的山川,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在洛阳,他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谈诗论文,结下深厚的友谊。

    《望岳》这首诗,应该就是漫游时期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泰山雄伟的景象,更重要的是,杜甫以登山为喻,抒发了他勇于奋斗与蓬勃向上的雄心壮志。

    其次,解释诗中的部分词语。

    1.岱宗:即泰山,在现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因为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这是对泰山的尊称。所谓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3.齐鲁:指齐国与鲁国。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

    4.青未了:青,指翠绿的山色;未了,指这翠绿的山色无边无际,延绵不断。

    5.造化钟神秀: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秀美。全句的意思是,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美都集中于泰山。

    6.阴阳割昏晓:这里的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而阴阳,则指泰山的南面与北面。割,即分;昏晓,指黄昏与早晨。全句的意思是说,高耸的泰山把山之南与山之北,分割为早晨与黄昏迥然不同的两部分,山南明亮,山北昏暗。

    7.荡胸生曾云:荡胸,使心胸摇荡;曾,意思就是层,曾云,就是重重叠叠的云雾。

    8.决眦(zì)入归鸟:眦,眼角;决,裂开;全句是说,极力睁大眼睛,远望着鸟儿进入山中,回到窝里。

    9.会当:定要。

    10.凌绝顶:凌,登上;绝顶,这里指泰山的最高峰。

    11.众山小:意思是,觉得群山都非常渺小了;这是意动用法。

    再次,试翻译这首诗。

    若问:怎么样啊,

    这五岳之首的泰山?

    啊,它连接着齐鲁大地,

    那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

    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美,

    都集中于泰山;

    它使山南阳光普照,

    却让山北一片昏暗。

    那重重叠叠的云气,

    令人心胸摇荡;

    睁大眼睛远望那鸟儿,

    飞回它们的家园。

    我定要登上泰山之顶峰,

    再俯瞰那显得极其渺小的群山!

    最后,赏析这首诗。

    我们先逐句分析。

    第一句:“岱宗夫如何?”这是一个设问句。所谓“设问”就是自问自答。其实是作者替读者提个问题,然后由他来回答。这种修辞手法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引起思考,二是加深印象。你看,“泰山到底是什么样子呀?”当这个问题摆在你的面前时,你是不是自己首先要想想它的样子呀?这岂不是引起你的思考吗?当看罢作者的答案后,不管是否与你所想一致,你获得的印象是不是就更加深刻呢?这就是“设问”的作用,这也就是杜甫用这种手法的匠心所在。从这里可以看出,杜甫是多么欣赏他所望到的泰山,又是多么盼望读者与他共享祖国的壮丽河山啊!

    后面的五句诗,都是诗人的答案。现在分析第二句。

    第二句是“齐鲁青未了”。我们知道,“齐鲁”是指古代的齐国与鲁国,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而“青未了”是什么意思呢?青,这里是绿色;“青未了”是说,整个泰山都是绿绿的,而这种绿色连绵不断,覆盖了齐国与鲁国。请读者注意:诗人不是在泰山顶上介绍泰山的,而是在能看到泰山全貌的某个地方瞭望泰山的。不仅写出了泰山的地理特点,而且写出了它的高度与广度。

    第三句是“造化钟神秀”。这句妙在承上启下。说它承上,是因为诗人要告诉读者“青未了”的根据;说它启下,是因为诗人下面要写大自然究竟把怎样的“神秀”集中到泰山身上。

    第四句是“阴阳割昏晓”。这句写大自然集中到泰山身上的第一种神奇与秀美。那就是让泰山展现出的面容是独特的:当山的南面正是阳光普照时,山的北面却暗暗然如同黄昏一般了。而且,一个“割”字,就把大自然写活了,给读者的感觉似乎是,大自然手里握着神刀,把那么庞大的泰山一下子裁成两半。这显然又用了拟人的手法,于是,诗人有意无意地让大自然有了情感,好像它真的对泰山情有独钟。这种奇特的想象与潇洒的语言,唐诗中不能说没有,但绝对是罕见的。

    第五句是“荡胸生曾云”。这是大自然赐予泰山的第二种神奇与秀美。这句诗是倒句(即倒装句),顺句应是“曾云生荡胸”,意思是层层叠叠的云雾从山中生出,忽东忽西、飘来飘去,令人心胸也随着起伏荡漾。这层层叠叠的云雾岂不是同望山人融为一体了吗?请看,在我们看来,很难学会的情景交融的写法,在杜甫的笔下便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第六句是“决眦入归鸟”。这句诗我看到好多解释。有的解释说:“目光追随归鸟;入,受到眼里,即看到。”有的说:“人目眦决裂,入鸟之归处,言所望之远也。”上述解释恐怕不妥。我觉得“决眦入归鸟”也是倒句,顺句应是“决眦鸟归入”或是“决眦鸟入归”。意思是用力睁大眼睛凝望那群鸟飞进(回)山林,回(进入)到窝中。“决眦”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这从未感受过的山鸟归林的景观面前陶醉的样子;“入归鸟”三个字,更写出了诗人不仅要极目群鸟飞翔着、鸣叫着进入山林,而且要真真切切欣赏飞入山林的鸟儿们怎样一个一个回到各自的安乐窝中。这便是描写大自然赐予泰山的第三种神奇与秀美。而诗人在描写泰山神奇与秀美的同时,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就蕴含于其中了。

    第七、八两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对这两句,历代评论家并无本质的分歧,都认为这两句诗表现了杜甫志存高远的胸怀,是他居高临下、雄视一切那种气势的绝响。“会当”就是一定要,只两个字,就写出诗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意志;而“凌绝顶”也只三个字,就表现出诗人所追求的是人生的最高峰。这会使今天的读者想到林则徐少年时的豪言壮语:“山登绝顶我为峰。”

    至于这首诗的结句“一览众山小”,那更是诗人望岳时心中腾起的海阔天空的美好想象。

    逐句分析之后,还想简要说说这首诗在写作艺术上的特点。

    1.这首诗从结构上来说,可分三个部分:第一句用设问的手法统领下文;第二句到第六句,用景物描写的手法回答第一句的问题;最后两句则是直抒胸臆,倾吐诗人远望泰山后激荡不已的心声。全诗上下贯通,环环紧扣,一气呵成。

    2.用典而了无痕迹。这首诗用了好几个典故,知道的读者会觉得奇妙无穷;不知道的读者,也会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来。因为所用语句不仅通俗易懂,而且都是诗中的有机组成成分。比如,“齐鲁青未了”就源于《史记·货殖传》:“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再如,“一览众山小”则源于《扬子法言》:“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峛崺(读lǐ yǐ,连绵)也。”

    3.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人与事物的特点。比如,“齐鲁青未了”,用了摹绘兼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绿色的连绵不断与无边无际;“阴阳割昏晓”,则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力量;而“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又是用倒装兼对偶的手法,写出了泰山使人身心愉悦而畅快的魅力。

    4.善于炼字。如,一个“钟”字,把大自然写成了恋人,使之有了恋人那样的专注与真情;一个“割”字,把大自然写成了匠人,使之有了匠人一般的智慧与巧手。

    总之,这首诗的确写出了惊人之语,体现了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

    纵观杜甫的一生,由于种种原因,在为官方面未见其有大的作为,但在忧国忧民方面,在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同期的诗人是无法与他相比的。至于说到诗的造诣,毫不夸张地说:杜甫真的是登峰造极了,他所写的“一览众山小”的理想,也真的变成了现实!

    [阅读全文]...

2022-02-08 00:48:55
  • 关于青春的唯美背景图片

  • 唯美,青春,励志
  • 关于青春的唯美背景图片

      青春激荡时,总以为自己懂得了人生,看透了世间,或许那都只是我们幼稚的心灵幻想的。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青春的唯美背景图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青春的唯美背景图片1

      

      

      关于青春的唯美背景图片2

      

      

      关于青春的唯美背景图片3

      

      

      关于青春的唯美背景图片4

      

      

      关于青春的唯美背景图片5

      

      

      青春励志句子

      1、谨记青春的人啊!享受着春天的暖阳,冬天的热茶,学*着竹子的成长;享受着跟青春一样波折的人生、犹然自得。丢弃了青春的人啊!放弃了该经历的一切;是否生活的现实“题海”可以帮助你解决?是否经历过波折之后还如同太阳花般绽放光彩,还是消逝于时间中?

      2、因为青春,所以我们快乐。这时的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充满稚气的孩子。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友谊,什么是快乐。有了朋友我们才有了真正的友谊和快乐。在欢声笑语中我们体验快乐,在学*之路中我们体会快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陪伴我们走过青春的朋友。

      3、曾经的肆无忌惮,放声的哭闹,想笑就笑,想使小性子就使,不必怕别人说些什么,因为我们会自豪的说——我们还青春……

      4、在实验台上,我们探索真理,绞尽脑汁,我们的智慧丰富了起来,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成功了,高兴欢呼,失败了,从头再来。我们不怕失败,因为我们相信一切可以从头再来。因为我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永远乐观,永远微笑,努力做到最好,因为我们充满活力,我们青春飞扬!

      5、在成长的道路上,美丽就如路边的花儿一样,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摇拽,在轰隆隆的夏雷中绽放,在哗啦啦的秋叶中顽强盛开,在寒冷的`冬天中傲立枝头!用心体味成长,那么你就会发现,美丽就在成长的道路上,美丽就在你身边!

      6、假如你从来未曾害怕、受窘、受伤害,好就是你从来没有冒过险。

      7、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8、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9、年轻的我们,在接受着生活的五味,品味着独特的味道,我们点燃青春之火,在我们的信念里,什么都算不了,我们怀揣梦想,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间任意飞翔、驰骋,我们相信青春梦想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需要我们去创造!

      10、青春的迷雾在旅途中盘旋,我穿梭于其中应经走过好几个时段,明确了心目中的责任,我鼓起了追求的信念,拨开迷雾,竭尽自己的全力去创造不一样的明天,因为我坚信,只要青春还在,自信在心中,那么,明天的明天是希望。追求是一种执着,放弃是一种懦夫的行为,青春之路,迷雾总有一天会宽敞,风雨过后会有彩虹的出现,青春,需要不断的追求。

      11、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12、保持一生健壮的真正方法是延长青春的心。

      13、青春就像波板糖,外表甜美。而它的表层也确确实实很甜美,令人很向往,很憧憬,可内层并不是也那么的甜蜜,它也有属于它的酸,属于它的苦涩。

      14、青春是最最美好的,它一直焕发着炫丽的光彩。青春期间的友谊是最纯洁的,它可能是一根棒棒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但它却会让你感动得热泪盈眶,让你感受到甜蜜的味道!

      15、即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兢兢业业地迈一步。

      16、有人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面的人想进去,城里面的人想出来。此比喻经典之际。

      17、宁愿胖得精致,也不愿瘦得雷同。

      18、青春是壮美的。张海迪的一生是在与病魔斗争中度过的。高位截肢瘫痪曾使她失去了自信,长期的病痛使她人生蒙上了一层灰色,但她不消沉,经过刻苦顽强的奋斗,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茫茫学海中迎风破浪,勇往直前,她的青春是何等壮美。青春是绚丽的。刘胡兰为*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她富贵的生命,面对敌人的威胁、诱惑;面对广大人民的利益,她选择了牺牲。她的青春是短暂的,但她的青春是世界上最有价值、最具风采的。

      19、小时候,对青春很期待。在我满13岁的那一天,青春悄悄地来到我的身边,俯下身来轻轻地在我耳边说,你就要长大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妈妈说:人最美丽的时候就是在青春的怀抱下成长。《文苑英华》中“红颜恃容色,青春矜盛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可见青春是多么美好。

      20、现在的我、要好好照顾自己了,不再让自己受伤害。

    [阅读全文]...

2022-02-28 16:12:38
  • 关于励志青春的唯美背景图片

  • 励志,唯美,青春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喜欢找一些关于励志青春的唯美图片来作为空间背景,那么关于励志青春的唯美背景图片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励志青春的唯美背景图片1(拖动图片查看大图)

    关于励志青春的唯美背景图片4(拖动图片查看大图)

      1. 青春能弥补一切。英国散文作家 赫兹里特

      2. 乐观的人永葆青春。 英国诗人 拜伦

      3. 青春时光转眼即逝。古罗马诗人 贺拉斯

      4.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诗人 朗费罗

      5. 滥用青春胜于虚度青春。法国作家 乔治·库特林

      6. 青春是不耐久藏的东西。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7.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

      8. 苍苍芳草色,含露对青春。唐代诗人 张友正 《春草凝露》

      9.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代诗人 孟郊 《劝学》

      10.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三国文学家 曹植 《侍太子坐》

      11. 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唐代诗人 杜牧 《送友人》

      12. 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唐朝诗人 李端

      13. 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

      14. 青春的幻想既狂热又可爱。英国剧作家 约·*豪斯 《约翰·英格尔桑特》

      15. 青春,就像受赞美的春天。 英国小说家 勃特勒

      16. 迟到的青春是持久的青春。德国哲学家 尼采

      17. 百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英国诗人 拜伦

      18. 青春是没有经验和任性的。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

      19.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唐朝诗人 林宽

      20. 所谓青春,就是心理的年轻。 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 松下幸之助

      21. 青春是惟一值得拥有的东西。英国作家 王尔德

      22. 青春是美好的!财富是美好的。海派清口创始人 周立波 《壹周立波秀》

      23. 只有自由的灵魂才能永葆青春。德国作家 让·保·里克特

      24. 青春时期的任何事情都是考验。 苏格兰作家 史蒂文森

      25.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离骚》

      26. 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德国哲学家 黑格尔

      27. 青春的爱情之吻是一个长长的吻。英国诗人 拜伦

      28. 酒神永远尽如意,永远青春不老。英国剧作家兼诗人 约·德莱顿

      29. 青春是块原料,迟早要制作成形。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30. 啊,青春!你永远是可亲可爱的。古希腊盲诗人 荷马

    [阅读全文]...

2021-12-16 07:16:55
  • 关于励志青春的ppt背景图片

  • 励志,青春,名言
  •   我们在做关于励志青春的ppt的时候,总会需要用到一些背景图片,那么关于励志青春的ppt背景图片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励志青春的ppt背景图片1(拖动图片查看大图)

    关于励志青春的ppt背景图片3(拖动图片查看大图)

    关于励志青春的ppt背景图片5(拖动图片查看大图)  青春励志语录名言

      1. 年轻的态度与年轻的精神可以抹去心灵和面容上的皱纹,使眼睛充满光亮,使你看到未来,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 —— 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2.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 雷锋

      3. 青春并不是指生命的某个时期,而是指一种精神状态。 —— 塞厄尔曼

      4.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况。 —— 塞涅卡

      5.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 塞涅卡

      6. 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已的好奇心若消失,人生就没有意义了。 —— 穆勒

      7. 青春的幻想既狂热又可爱。 —— 约*豪斯

      8. 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邪和无暇,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 —— *慕容

      9. 青春耐久藏珍宝。 —— 莎士亚

      10. 青春期完全是搜索的的大好时光。 —— 史帝文森

      11. 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划,而不适合固定的职业。 —— 弗培根

      12. 青年人充满活力,像春水一样丰富。 —— 拜伦

      13. 青年时代是培养*惯,希望和信念的一段时光。 —— 拉斯金

      14. 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 罗素

      15.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 易卜生

      16.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 —— *

      17. 青年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充满了纯净、幻想及和谐。 —— *德布郎

      18.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 —— *

      19. 青年是学*智慧的时期,老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 —— 卢梭

      20. 青年是一个美好而又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 —— 加里宁

      21. 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 —— 赫尔岑

      22. 一个年轻人,心情冷下来时,头脑会变得健全。 —— 巴尔扎克

      23. 一个人的青春时期一过,就会出现像秋天一样的优美的成熟时期,这时,生命的果实像熟稻子似的在美丽的*静的气氛中等待收获。 —— 泰戈尔

      24. 一个人只要他有纯洁的心灵,无愁无恨,他的青春时期定可因此而延长。 —— 司汤达

      25.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 马克思

      26. 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的青年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 奥斯特洛夫斯基

      27. 有经验的老人做事叫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 弗培根

      28. 有许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的代价的。 —— 莫扎特

      29. 在人生的任何场合都要站在第一线战士的行列里。 —— 奥斯特洛夫斯基

      30. 真诚个性的基石,若不在青年时代稳固地奠定,以后那基石上必将永远有一个脆弱之点。 —— 戴维斯

    [阅读全文]...

2022-06-02 02:38:29
  • 书愤古诗的意思是什么(书愤原文主旨及创作背景)

  • 创作
  • 我国*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梁启超曾经这样评价陆游:“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可见,陆游在梁启超心中不仅仅是诗人,更重要的是的一位真正的爱国将士。

    陆游的诗很少有儿女情长或者你侬我侬之风格,他的诗作十有八九都是与家国情怀有关,他年轻时便渴望骑马上战场击退金兵,恢复中原。可以说陆游是一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全能型人才。

    在公元1186年,此时的陆游已经人到暮年,住在家乡山阴的村里,61岁的高龄在古代本应该是颐养天年,共享天伦之乐的年龄。然而,满头白发的陆游一想到国家的动荡不堪和屈辱的苟且偷生,他便感觉到了一种愤懑之情,于是疾笔写下《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生在北宋灭亡之际,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留下了屈辱的“靖康之变”,作为书生的陆游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不堪和民不聊生,他年轻的时候便立志北伐中原,驱逐金兵,一统江山。

    无奈的是,陆游生不逢时,他没有生在汉武帝那个辉煌的时期,而是在南宋这个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南宋,他渴望上战场建功立业,但是没想到这条恢复中原之路是如此的艰难。

    昔日,南宋*也曾经有过几次北伐的经历,爱国武将张浚曾经北伐,陆游是其积极的拥护者和支持者,但是朝中主和的势力太过强大,张浚竟然找个理由被罢免了,陆游也由此被免了职。

    在乾道八年,陆游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帐下效力,并成为一位真正的从军战士,虽然只有8个月的时光,却在陆游心中留下了难忘的时光。他身穿戎装,驰骋在西北国防前线,他亲自考察作战地形,策划了一系列的作战方案,但南宋依旧没有同意他们的北伐,恢复中原的志向在此泡汤,真是报国一死无战场。

    年轻有为的陆游经常一个人在山上北望中原大地,曾经是自己国家的土地,却被金贼掳走,好不甘心,沸腾的热血让陆游顿时怨气如山。

    陆游想起了在37岁那年,在瓜洲渡这个军事重地,时逢夜晚,天空还飘着雪花,将士们在高大的战船上痛击敌人的场景,何等壮哉。时间过去11年,陆游曾经和王炎策划恢复中原的计策,带领军队渡过渭水,直驱大散关前线与金人打仗。

    这句诗陆游没有用一个动词,仅仅是六个名词便将一副战斗的场景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更重要的是表达了陆游强烈的杀敌之情。

    曾几何时,陆游自喻为万里长城一样坚不可破,立下誓言一定要消除金兵,扫除边患。可如今,两鬓斑白,垂垂老矣,北伐似乎已经成为一纸空谈,变成遥不可及的话题。

    陆游非常羡慕和敬佩蜀国的诸葛亮,一首《出师表》奠定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他一生杀伐决断,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诸葛亮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致力于恢复汉室北定中原,率领三军六出祁山。可以说千百年来,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

    陆游在现实世界中实现不了理想,只好将其心中的苦闷发泄于诗中,愤怒到极点,留下的就只能是一声叹息了。

    [阅读全文]...

2022-02-02 05:00:29
青莲古诗的背景 - 句子
青莲古诗的背景 - 语录
青莲古诗的背景 - 说说
青莲古诗的背景 - 名言
青莲古诗的背景 - 诗词
青莲古诗的背景 - 祝福
青莲古诗的背景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