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逢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逢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逢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逢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逢入京使》古诗赏析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逢入京使》古诗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翻译/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安无恙。
注释
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⑶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赏析/鉴赏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安又苦于没有纸笔旳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旳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旳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旳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旳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旳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旳雄心旳,此时,心情是复杂旳。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旳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旳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旳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旳意义。在*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旳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创作背景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赏析一
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
赏析二
《逢入京使》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逢入京使》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情感。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遥想公元757年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这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能让我们想起上学期所学哪首诗歌的两句诗呢?这让我们回想起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里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在这首诗里,“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的渴望。今天,我们来学*他的另一篇名作《逢入京使》,一同再次轻叩诗人岑参独特的心扉。
二、诵读,读出节奏感。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诗歌,并准备在全班朗诵。(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一生读)
师:字正腔圆,但我觉得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还要有节奏感点。提示:七言律诗或绝句可以按二二三节奏来读,请同学们划下这首诗的节奏,并且试着再读一读。(生朗诵)
师:现在听老师读一遍。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三、借助注释,读懂诗意。(屏显)学*要求: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的大意。遇到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
2、学*小组内交流自自不懂的地方,如还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小组提出来全班交流。
(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自学中有哪些疑问?生问
师:其他小组的同学知道吗?生2回答,师评价并明确。
师:如果没有其他问题了,现在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生: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安。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李司空师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明贤集·七言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增广贤文·上集》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上集》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四首》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杜荀鹤《赠质上人》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调·其一》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岑参《逢入京使》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采莲曲》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增广贤文·上集》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醒世恒言·卷十八》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李白《相逢行二首》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生不解*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赠项斯》
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晏几道《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增广贤文·上集》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四节》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水浒传·第十四回》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品读唐诗《逢侠者》张继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句意为:燕赵自古多感慨悲歌之士,我与这位侠士相逢在剧孟的家乡。"悲歌",即悲壮的歌唱,或指悲壮的歌。《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刺秦王,临行时,燕太子丹送行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歌声悲慨,闻者"发尽上指冠",*称之为"悲致击筑"或曰"悲歌易水"。"剧孟"西汉洛阳人,史称其好拯人危难。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句意为:与侠士相逢,恨不得将心中所有的不*事向他诉说,可是夕阳西斜,天色将晚,又将告别。诗人心中有不*事,相遇侠义之人,自是执手相告,但不*事太多,难以一一道来,于是着以虚笔。"言不尽"三个字。"日将斜"既写实之景,又是言与侠士倾心相谈时间之长,夕阳西下,即浑然不觉,呼应前面"言不尽"。同时,"日将斜"还表示天色已晚,侠士又要上路,照应"前路"。短短几字,却蕴藏玄机无数,可见诗人之笔力。
杜甫古诗《江南逢李龟年》赏析
在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古诗《江南逢李龟年》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注释
1、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3、寻常:经常。
4、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5、江南:这里指的是今湖南省一带。
6、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的是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7、君:指的是李龟年。
赏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作者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作者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作者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作者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作者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时代,原是作者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作者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作者的衰病漂泊,但作者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作者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作者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作者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作者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作者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大历四年(769年)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邸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云溪友议》载:“明皇帝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伶官:张野狐觱栗、雷海青琵琶、李龟年唱歌、公孙大娘舞剑……唯李龟年奔泊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不要小看这28个字,这就是一部缩微版的唐玄宗盛衰史,也是一首绝句版的《长恨歌》。
介绍这首诗之前,我们要先介绍几个重要的人物,了解了这些人物和时代的背景,我们才能体会这首诗真正的含义。
人物一:李龟年
李龟年档案
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唱家,是唐玄宗首屈一指的梨园弟子,深得唐玄宗恩宠。
和唐玄宗的亲密指数:★★★
电影《猫妖传》的那场极乐之宴里面,正是乐师李龟年应唐玄宗要求,请来了宿醉未醒的李白,看着他写下了闻名天下的《清*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而当李龟年为杨贵妃演奏清*调时为李龟年伴奏的正是唐玄宗。可见唐玄宗和李龟年当时的关系非同一般,李龟年当年的地位之高,在杜甫的前两句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可以得见。
人物二:岐王
岐王档案
这个“岐王” 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本名李隆范,后为避李隆基的名讳改为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和唐玄宗的亲密指数:★★★★
岐王李范,不仅是唐玄宗的同父异母弟弟,还是唐玄宗的大功臣。当年唐玄宗发动*,铲除太*公主,岐王就领兵追随,所以唐玄宗亲政之后,对这个弟弟自然是高看一眼。但是也正因为这个弟弟太能干了,所以唐玄宗对他也是防范有加,只要有政治人物亲*他,玄宗就会立刻把这个人远贬边陲。那岐王当然明白其中利害,所以从此不弄风云、只管风月。
人物三:崔九
崔九档案
“崔九”原名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按照唐朝人的*惯就通称为崔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是和高力士一样是得唐玄宗喜爱的宠臣,而且崔家也是当时的望族大姓。
和唐玄宗的亲密指数:★★★★
崔九是出生于唐朝最高的高门,博陵崔氏一族。才华横溢,政治上还特别有先见之明,与少年李隆基关系特别要好。后李隆基被发配到山西潞州当别驾时,崔九一送送出200多里,可见感情是何等的亲厚啊。那此后历次政治变革,崔九也一直追随李隆基,所以玄宗亲政之后对他也特别好,每次宫里请客,他都跟王爷们并肩而坐,也就是说唐玄宗都把他当亲兄弟看待。
最后,杜甫默默的飘过……
介绍完人物,我们正是进入主题,对杜甫写的这首“最感人的绝句”做一个深度解剖:
先看标题《江南逢李龟年》,此江南非彼江南,和我们今天说的江南鱼米之乡的意义不大一样,唐代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湖南地区。也就是说杜甫在江南碰见了李龟年,然后写下了这首感人的篇章。为何是在江南?不是说李龟年是唐玄宗的宠爱的梨园弟子吗?那不应该老老实实的陪在唐玄宗身边,待在长安城里吗?这里埋下伏笔,稍后作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我曾经总在岐王的宅子里看见您,也曾经在崔九的厅堂前多次聆听您的歌声。多朴实的两句,就好像两个人偶遇时打招呼的话:哎,你好啊李先生,还记得我吗,我是小杜啊,咱们在去年**大会的现场见过啊!”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但蕴含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为什么这麽说呢?
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岐王李范和中书监崔涤就是最好的证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是诗人随口说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是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单是听到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而一个“寻常见”和一个“几度闻”足以说明李龟年再给唐玄宗歌唱之余,也常常是王家贵族的座上宾;同时也暗含了少年时期的杜甫,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岐王、崔涤等王公大臣的延接,这才使得杜甫能够在这些歌舞升*的宴会中常常见到李龟年。当年正值青春年少的杜甫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声名远播的歌唱家李龟年就是大唐开元鼎盛时代的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但后两句的画风突变。“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几十年后的一天,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想必二人当时都已惊呆,相互打量着对面眼前这位憔悴的老人,相识却又不相识,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唯有“泪千行”……这不得不从那场安史之乱,或者从那场“极乐之宴”说起,安禄山的叛乱,八年的战争,将大唐王朝从繁荣昌盛的顶峰拉了下来,即使最后安史之乱被*息,各地战乱纷起,盛世一去不复返。两位同样经历大唐辉煌盛世的才子如今都是饱尝艰辛、颠沛流离,又在落花时节不期而遇,握手相逢。这也正好解释了我们开头留下的那个疑问了。“落花时节”既是点明现在的时令,有借指的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时代。两位因战乱而流浪的人,久别重逢,抚今追昔,内心不知有多少盛衰变迁的沧桑要倾诉,又不知有多少人生巨变的凄凉感叹要书抒发,但杜甫写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一切千言万语、心酸热泪都尽在不言之中了。
也不知他们最终是聊了什么,但此时相见应该是永别了,杜甫在这一年冬天便死于从长沙到岳阳出发的湘江的船里,而李龟年在后来的一次宴会上唱起怀念过往繁华、思念故人玄宗的相思曲,“红豆生南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他唱完又一曲之后便伤心昏倒,四天后郁郁而终。而盛世的大唐随着一位诗圣、一位歌神的陨灭,也如同落花一般凋零远去了!
例行惯例,进入老师上课敲黑板时间:
【格式】七言绝句
【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基调】感伤世态炎凉
【年龄】杜甫59岁,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
江南逢李龟年
译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
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注释】
江南:唐代时期的江南指今湖南省一带(并非今天的江南地区)。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
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
卖艺为生。
赞美小满逢雨的古诗(精选11首)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赞美小满逢雨的古诗(精选11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小满》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2.《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赵蕃
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
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
3.《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4.《晨征》巩丰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5.《落第南还晚泊黄牛村》何吾驺
两山断尽夕阳边,荡漾溪沙泊小船。
石壑带云阴欲雨,茅檐笼树暝含烟。
新凉牛犊归桑薄,小满人家割麦田。
何日数椽山里住,倦游空自忆林泉。
6.吴藕汀《诗画》
白桐落尽破檐牙,
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
农闲莫问动三车。
7.五律·小满
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
送走三春雪,迎来五月天。
江南频落雨,塞北屡经寒。
节令轮流去,黎民望瑞年。
8.小满
夏熟凭小满,籽壮水周全。
未满充足水,要张酷热天。
三农收种管,四月雨来寒。
节令河腾浪,天然物阜年。
9.五律·小满
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
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
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
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
10.七律·小满
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
稻田追粪催分孽,绵羊剪绒防冷风。
油菜收割荚角子,蚜虫防治麦杆蝇。
联合机械查修备,待战农忙暂放松。
11.西江月·小满
入夏迎来小满,林中小鸟欣欢。
池莲青翠柳含烟。
垄间麦穗饱,院里石榴妍。
气温渐升雷雨降,水塘蛙叫声喧。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的古诗及赏析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的古诗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背景: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刘禹锡从永贞元年贬官朗州司马,至宝历二年冬罢和州刺史,经历约22个年头,估计回到洛阳当跨进第23个年头了。
中心:
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品析唐诗,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说明:这是七年级“唐诗精华”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沉浸文本,指导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
教学重点:
通过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进行诗歌的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
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品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趣)引出白居易的诗
二、释题
(讲清“酬”、“初逢”、“见赠”三个词语)
三、品析 朗读
1、让学生自由小声的朗读,初步感知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联系课文,阐明理由)
2、从刘禹锡的诗文中,你感觉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补充有关刘禹锡的诗文)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是什么?
(与白居易赠诗中的“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对应着讲。)
四、小结
回头总结诗人的心情脉络,注明朗读起伏节奏
(板书)
昂扬乐观
凄凉
伤感苦闷
五、作业超市
1、背诵并默写
2、围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写一段话。
3、课外寻找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体会诗人情感,有感情的朗读。
城南小陌又逢春古诗词原文翻译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城南小陌又逢春古诗词原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陆游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鏁壁间尘。
这首诗,写得更为痛切。诗人从梅花写到唐氏,想到当年在沈园相会时的情况,令人痛断心肠,表达了诗人对唐婉的坚贞爱情。首句写“城南小陌”,这是诗人上次去沈园,同唐婉相遇的道路。用“又逢春”三字,写出时间又过一年,并为下一句作了伏笔。二句“只见梅花不见人”,实写“人”,非写“梅花”。三四两句用“久成”、“犹鏁”,作进一步写,深切地写出诗人对唐氏的怀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了,“玉骨”也早已变成了“泉下土”,墙壁上的'《钗头凤》的墨痕,也渐渐被尘土遮盖,但对唐婉的情感,却越来越深沉,越来越坚贞。
扩展: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3-6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对有韵律、有节奏的语言感兴趣,记忆力又好,那么如何利用这段黄金期,让孩子不仅能背诵古诗词,还可以理解古诗词,做到即可以流畅地输入,也能自由地输出?
讲故事!讲故事!讲故事!用故事告诉孩子诗里诗外的知识,用孩子的视角,孩子容易理解的语言,孩子能读懂的画面,把诗的主题、意境、情感传递出来。
书籍配套高品质音频,采用童声与语言艺术大师声音结合,配合特效音效,超剧场感。
针对0~8岁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特点,深耕研发“儿童成长能力”体系,打造精品故事栏目,给孩子声临其境般的故事体验,激发孩子阅读和表达兴趣,全面提升孩子综合素养,由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多家青少年儿童出版社代言人雪莹匠心出品。
有人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有人喜欢“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初遇,也有人喜欢”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有的相遇是美好的开始,有的相遇却是怅惘的结果。
今天诗词君分享八首最美的相遇诗词,看看有没有你最爱的那一首。
逢的古诗
带逢的古诗
《逢》的古诗
薛逢的古诗
逢雪的古诗
有逢字的古诗
古诗中的逢
逢君的古诗
逢春时的古诗
逢字为韵的古诗
带逢春的古诗
逢迎的古诗
人逢春的古诗
相逢行的古诗
相逢是缘的古诗
逢入惊使的古诗
丘逢甲的古诗
又逢深秋的古诗
关于薛逢的古诗
古诗中的相逢
逢人京史的古诗
带逢字的古诗大全
逢侠者古诗的斜
写重逢的古诗
又恨又重逢的古诗
逢九精神的古诗
人逢知己的古诗
古诗逢雪开头的
自是有相逢的古诗
久旱逢雨的古诗
带雪的古诗全诗
屈原作者的古诗
顾城写的现代古诗
一枕千帘梦的古诗
月亮的乡愁古诗
关于梨花的有名古诗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古诗是哪首
与长歌行诗意相同的古诗
表达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古诗
中国古诗中的葵花是啥样的
关于汉字的两首古诗
祖父的园子古诗
描写五一劳动节的自编古诗
画鸡的古诗大意
独爱一人的霸气古诗
易穷则变的古诗
武汉的著名古诗有那些
修辞云的古诗
高考必背古诗文的歌
含杨这个字的古诗
带有婉娇的古诗
古诗三衢道中的大意
新年元旦祝福的古诗词
描述红梅的古诗
描写雪和船的古诗
带有雁闻的古诗
小池的古诗是春景还是夏景
汉乐府描写珍惜时间的古诗
描写除夜的古诗词
对古诗中兴的理解
古诗三首春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