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陵的诗古诗词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金陵的诗古诗词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金陵的诗古诗词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金陵的诗古诗词网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题金陵渡诗词
《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入选《唐诗三百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题金陵渡诗词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
《题金陵渡》
作者: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注解】:
1、金陵:南京。
2、津渡:渡口。
3、瓜州:今江苏邗江县南边。
【韵译】:
在镇江附*金陵渡口的小山楼,
我一夜不能入眠心中自有忧愁。
月光西斜的时候江潮刚刚退落,
隔岸几点星火闪烁可能是瓜州?
【评析】:
诗写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三、四句写因怀愁而难眠,推窗远望,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闪烁。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有人以为是写乡愁情思的。寄愁是真,但什么愁?愁什么?也确实难断。我们暂且欣赏这清美宁静的夜景吧。
《题金陵渡》
唐代: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译文】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注释】
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
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小楼,作者住宿之处。
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鉴赏】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开门见山。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
这两句是引子,起笔*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连。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无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
题金陵渡
张枯
全隆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赏析】
凡是游过金陵,又从瓜州渡口渡过长江,目睹大江浩荡,云水苍茫之色的人,对这首《题金陵渡》的诗就会有深刻的感受。
金陵渡就是南京的京口,唐代称京口为金胶,瓜州在江苏江都县南四十里,今辟为瓜州镇,地当运河之冲,与镇江隔江对峙。这里从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渡口。
张估到了瓜州,在渡口小山上的小楼寄宿一宵,准备渡江而南。当他登楼眺望大江的时候,一缕闲愁袭上心头,令他顿生怀古与漂泊之感。楼外是“大江茫茫去不还”,夜幕降落了,长江的潮汐也反映了黄昏迷濛的景色,而夜空中有一弯料月,洒下了薄薄的银光,这时候,瓜州渡口的特色显现出来了,渡口泊船的两三渔火,闪烁地点级在江边,与江月遥遥相映。着了这样的情景,联想到金粉六朝的历史,诗人的感情不禁激荡起来:“这两三星火,标志着千古难磨的古渡风光。而世事的变动不居,在历史长河中,与潮起潮落的长江比较起来,显得多么短暂啊!”
“两三星火是瓜州”这种写景之笔,绝不是单纯写景,而是与愁连系起来,这种愁也许具有“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的旅愁,也许具有“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世事感慨,因此这句诗从唐代以来就脍炙人口,所谓“星火瓜州”,由此而来,大可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媲美对瓜州古渡的吟咏,唐宋诗家之作不少,如晚唐的韩握:“风雨萧萧,石头城下木兰挠。烟月迢迢,金睦渡口去来潮·一。”如北宋的王安石:“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几乎都可从“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找到联想的痕迹。
诗友梁耀明、何竹*去年春天曾游金陵,也到了瓜州,他们在沉醉的春风中渡江,诗情澎湃,分别写了过瓜州的诗作。梁耀明写道:“扬州二月未春酣,稚绿教人眼更贪。十里瓜州啼鸟里,分花扶醉过江南。”何竹*写道:“历历寒烟古渡头一村田桥水认瓜州。江南江北梅初放,威得诗囊一路收。”从分花扶醉,一路吟诗,可以想见旅游的情趣。瓜州是富于古趣与诗意的。
作者简介
张祜(约785—849),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卒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年间。因诗扬名,以酒会友,酬酢往业,*生结识了不少名流显官。然而由于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辟于节度使,沦为下僚。在其诗风沉静浑厚,有隐逸之气,但略显不够清新生动。有《张处士诗集》,《全唐诗》收其诗二卷。
【原文】
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千官冢,
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赏析】
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一般咏怀金陵的诗,多指一景一事而言,许浑这首七律则“浑写大意”,“涵概一切”(俞陛云《诗境浅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诗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公元五*,隋军攻陷金陵,《玉树*花》曲犹未尽,金陵却已末日来临,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外,城防形同虚设,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这是金陵由盛转衰的开始,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捩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
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里,“拂”字、“吹”字写得传神,“亦”字、“还”字写得含蓄。“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晴亦雨”意味着“阴固雨”,“夜还风”显见得“日已风”。“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如尾联所说的英雄。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尾联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金陵和洛阳都有群山环绕,地形相似,所以李白《金陵三首》有“山似洛阳多”的诗句。“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例如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的变化,手法和景物却大不相同: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颈联借助比兴取得暗示的效果;松楸、禾黍都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则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这样,既写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至于炼字,以首联为例:“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王气终”则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相应,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读来令人不禁怅然。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古诗词
古诗原文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译文翻译
满耳是美妙的音乐满眼是美妙的花,满楼盛妆的少女胜过那美丽的吴娃。
这才晓得那无限美好的天上神仙窟,也不过像这无比豪华的人间富贵家。
绣幕里夜间闪烁着的红烛就像闹市,白天里施着的舞裙活像天空的彩霞。
担心是宴会罢了美女也随之而星散,管它扬子江那头一轮皓月是否西斜。
注释解释
金陵:指润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唐人喜称镇江为丹徒或金陵。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中堂:大厅。
笙(shēng)歌:乐声和歌声,泛指音乐。
珠翠:妇女的饰物,这里代指美女。吴娃:吴地的美女。
神仙窟:神仙居处。
绣户:指华丽的居室。攒(cuán):聚集
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扬子江:这里指润州附*的长江水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5),是诗人润州镇海军节度使同*章事周宝举行的盛大宴会时创作的一首诗。
诗文赏析
诗题中的金陵,指润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唐人喜称镇江为丹徒或金陵。如李德裕曾出任浙西观察使(治所润州),其《鼓吹赋·序》云:“余往岁剖符金陵。”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章事。中堂,大厅。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
起二句连用三个“满”字,笔酣意深。满耳的笙箫吹奏,满眼的花容月貌,满楼的红粉佳丽,佩戴着炫目的珠宝翡翠,真比吴娃还美,若非仙宫似的富贵人家,不可能如此。
颔联“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正以此意承接首联歌舞喧阗、花团锦簇的豪华场面。可诗人匠心独运,以倒说出之,便觉语新意奇。本来神话中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象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周宝府中惊人的豪奢。沈德潜评此诗时说:“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
颈联“攒”、“曳”二字丝丝入扣。雕饰精美的门庭,灯烛辉煌,像是红烛夜市一般。歌女们翩翩起舞,彩衣像牵曳着碧空云霞。轻歌曼舞,轻盈摇曳之姿毕现。“夜攒”益显其满堂灯火,“晴曳”更衬出锦绣华灿。“夜”和“晴”又把周宝夜以继日、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的场面写了出来。
诗吟至此,已把争妍斗艳、溢彩流光的相府夜宴写到绝顶了,收笔几乎难以为继。而诗人别具心裁,毫锋陡然转到了宴会场外的静夜遥天:“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一个“愁”字,点出了清醒的诗人并未被迷人的声色所眩惑,而是别抱深沉的情怀。酒阑人散,月已半斜,徘徊扬子江头,西望长安,北顾中原,兵戈满天地,山河残破,人何以堪。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了。
“月半斜”之“半”,既是实景,又寓微言。这时黄巢起义军纵横驰骋大半个中国,地方藩镇如李克用等也拥兵叛唐,僖宗迭次出奔,唐王朝摇摇欲坠。只有东南半壁暂得喘息,然而握有重兵的周宝却整日沉湎酒色。这样一个局面,正是残月将落,良宵几何。
全诗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笔浓墨极写阀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一“愁”三“满”,首尾相应,产生强烈的对比作用。三“满”正是为了衬托出深“愁”。“愁”,是这首诗通前彻后的中心轴线。
雪落金陵的诗词摘选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雪落金陵的诗词摘选,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雪金陵
二月雪来倒春寒,
春雪飘飞沃江南,
*青山雪中挺,
一场润雪金陵城,
城墙绵延卧白龙,
紫金玉峰雪风情,
腊梅争春画中雪,
秦淮河畔雪中行。
朝门中山雪榭台,
瑞雪覆裹雨花台,
漫天绒雪城中舞,
莫愁湖边吟春雪,
诗情画意雪中景,
阅江楼上观金城,
江桥飞堑变通途,
江南江北好风光,
一路走来雪中情。
江南春雪
江南春雪映古城,
大雪纷飞天苍穹。
千树梨花一夜倾,
银妆素裹纯洁情。
飞雪峰罩江南地,
醉卧祥榻听雪声。
油城春雪
冬雪困了
香甜地睡个懒觉
等醒来伸个懒腰
早春的风
早已送走寒冷的冬季
冬雪负情了
亏欠了很多债
辜负了很多爱
一个冬天
愧对裸露胸膛的土地
冬雪动情了
早春补酿场大雨雪
飘飘撒撒粘粘蜜蜜
雪泪飞花
是滋润的喜悦还是自责的哭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雪落金陵的诗词摘选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雪落金陵的诗词摘选,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雪金陵
二月雪来倒春寒,
春雪飘飞沃江南,
*青山雪中挺,
一场润雪金陵城,
城墙绵延卧白龙,
紫金玉峰雪风情,
腊梅争春画中雪,
秦淮河畔雪中行。
朝门中山雪榭台,
瑞雪覆裹雨花台,
漫天绒雪城中舞,
莫愁湖边吟春雪,
诗情画意雪中景,
阅江楼上观金城,
江桥飞堑变通途,
江南江北好风光,
一路走来雪中情。
江南春雪
江南春雪映古城,
大雪纷飞天苍穹。
千树梨花一夜倾,
银妆素裹纯洁情。
飞雪峰罩江南地,
醉卧祥榻听雪声。
油城春雪
冬雪困了
香甜地睡个懒觉
等醒来伸个懒腰
早春的风
早已送走寒冷的冬季
冬雪负情了
亏欠了很多债
辜负了很多爱
一个冬天
愧对*胸膛的土地
冬雪动情了
早春补酿场大雨雪
飘飘撒撒粘粘蜜蜜
雪泪飞花
是滋润的喜悦还是自责的哭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揽一夜浊风
2、闲了舟渡
3、右岸亦怜度年华
4、岂识山意春
5、人海孤鸿
6、青春、染指红颜
7、吟风芥尘
8、一季烟雨凉
9、定格我的天空
10、桥外渔灯点点青
11、藏清欢
12、白衣酒客
13、水中烟花漫
14、山色倚晴空
15、十里故清欢
16、荼靡花事了
17、伊人不归
18、敬你春风野马
19、谢却荼蘼
20、- 紅顔淚 -
21、将长风做刃
22、花,依旧开
23、青衫温文
24、半入江风半入云
25、无处话凄凉
26、罂栗花般少季
27、雨落心尘
28、醉看风拂袖
29、点触粼波、漾墨绿
30、念春风枝上
31、疏狂一醉
32、苍海若为水
33、日暮盼归人
34、风追烟花雨
35、执笔经年
36、闲庭花影移
37、人静马蹄轻
38、星空的泪痕
39、相逢才系柳边舟
40、江畔柳前堤
41、『屋檐下听雨
42、薰衣草の眼泪
43、半字浅眉-
44、流水无心恋落花
45、但闻山泉声
46、拱手江山讨你欢
47、笑弄清风
48、醉饮南巷清风酒
49、何如旧颜
50、三千青丝゛催人泪
51、迩忘了谁旳眸
描写金陵南京的古诗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金陵南京的古诗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陵古城》[原] (七绝)
吴城越邑古场州,十代京都战未休;百万雄师*宇内,金陵从此展红旒。
《游钟山》[原] (七律)
钟灵毓秀紫金山,福地原来别有天;*水楼台晴亦雨,矗崖宝塔夏犹寒;
先生陵墓呈祥气,灵谷禅堂结佛缘;游客熙熙人浪涌,醉人美景尽兴看。
《秦淮河》[原] (七律)
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笙歌浓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满乌衣;
肃穆庙中拜孔子,庄严院内偈贤耆;升*盛世游人醉,漫步棂星八绝奇。
《秦淮春趣》[原] (五绝)
曲径生幽溆,花开溢酒香;旗亭春弄笛,画舫晚鸣榔。
《阅江楼》[原] (七绝)
有记无楼六百载,*砥空对大江咽;喜逢盛世华楼起,笑迎波涛直矗天。
《登阅江楼怀古》[原] (长短句)
六朝古都,城谓石头。
临滔滔东去江水,登巍巍金碧高楼,心潮逐波流。
忆英武吴侯,霸江东,拒曹、刘,黄须碧眼阿瞒愁!
叹晋、宋偏安,清谈误国,霄小当道忠良囚;
央央华夏,忍看中原丧敌手,羞羞!
朱明洪武率貔貅,灭群雄,驱胡酋;
建都于斯,一统九洲。
赞龙蹯虎踞,看秦淮风月,悠悠!
《金山寺》[原] (五律)
山上金山寺,金山寺里山;江天呈一色,泠水称元泉。
法海袈裟舞,蛇仙碧浪掀;前生情缘定,何必论妖仙?
《游焦山》[原] (七律)
碧玉浮江文化山,中流砥柱峙湍川;江天佛国香林刹,峭壁书廊宝墨轩。
千树裹山山裹寺,万竿遮寺寺遮庵;风*浪静神仙岛,海不扬波小竺天。
《燕子矶》[原] (五绝)
燕矶突兀砻,展翅欲凌空;石垒江边峙,惊涛脚下汹。
《船过江阴》[原] (七律)
江尾海头古暨郡,天然良港富铙乡;南连震泽千顷浪,北控长江万里航。
鹅鼻嘴边舟行急,惠山峰顶雁飞忙;索桥飞架舞银练,寥阔江天染夕阳。
六朝古都,城谓石头。临滔滔东去江水,登巍巍金碧高楼,心潮逐波流。 忆英武吴侯,霸江东,拒曹、刘,黄须碧眼阿瞒愁!叹晋、宋偏安,清谈误国,霄小当道忠良囚;央央华夏,忍看中原丧敌手,羞羞! 朱明洪武率貔貅,灭群雄,驱胡酋;建都于斯,一统九洲。赞龙蹯虎踞,看秦淮风月,悠悠!
描写南京的诗句
1、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南京
2、三年中领略到你的快人快语,你那飘逸的舞姿,今后到南京展现风姿的时候不要忘却仍呆守老家,仍在神吹的老马
3、当白雪覆盖大地时,小动物们都不想出来玩了,就连爱唱歌的小鸟也躲在家里。我站在家里的阳台上看着洁白的大地、洁白的`天空,地上的脚印转眼就给积雪掩埋了,阳台的窗沿上也落了不少雪花,南京的冬天可比南昌冷多了!
4、南京能够举行举世瞩目的青奥会,是我们*人的骄傲,这证实了我们国家的强大。
5、南京长江大桥建造于1968年,离现在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大桥全长4589米,桥面有15米宽,有9个桥墩。大桥顶层通车,中间层通火车,大轮船还可以从桥下开过。桥面两头有工农兵塑像,桥两边人行道上有数不尽的路灯,每当夜幕降临远远望去,辉煌的灯光犹如一条彩虹横跨江面上空。川流不息的车辆日夜不停地来往行驶。桥上*叔叔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日夜坚守岗位。
6、太阳用南京这只火炉毒辣的煎烤着大地这块可口的大面包,热风用一把小扇子扇着“大面包”,大地顿时掀起一阵阵滚滚的热浪、热浪夹杂着被烤干的“香料”。柳树青秀的长发被烤干了,显得疲惫不堪。而生性顽强不屈的小草,在烈日的煎熬下,屈服着垂下了头,叶子卷成了一条细细的吸管,无精打采。一眼望去,一团团蒸气使得远处蒙蒙胧胧……
7、 1937年12月,这是个灰色与血红色交杂的月份,因为在这个月中,在南京日军的刀枪下,原本繁华的南京只剩下漫山遍野的血红,灰蒙蒙的天空还有候鸟在空中绝望的低吟。他们视*人为玩物,肆意宰杀、取乐。居然还有日本军官在这里展开“**”比赛,谁先杀死100个*人就算获胜。南京城顷刻间横尸遍地。
8、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9、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人民*占领南京
10、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公路桥长4588米,行车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正桥长1577米,是我国桥梁之最。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70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雕塑。南京长江大桥江中正桥共有9墩10孔,每墩高80米,底部面积400多*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正桥10孔钢筋梁中9孔为160米跨度,十分壮观。
11、恭喜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科学技术大学、*农业大学进入开学第一梯队!
1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占领南京
13、报馆案是我到南京后两三个星期了结的,被一群兵们捣毁。子英在乡下,没有事;德清适值在城里,大腿上被刺了一尖刀。他大怒了。自然,这是很有些痛的,怪他不得。他大怒之后,脱下衣服,照了一张照片,以显示一寸来宽的刀伤,并且做一篇文章叙述情形,向各处分送,宣传军*的横暴。我想,这种照片现在是大约未必还有人收藏着了,尺寸太小,刀伤缩小到几乎等于无,如果不加说明,看见的人一定以为是带些疯气的风流人物的**照片,倘遇见孙传芳大帅,还怕要被禁止的。
14、继续向前走,到了展厅内,随着导游的引导,我们看到了两座气势恢宏的大桥模型。一座红旗飘扬,铭刻着时代的痕迹,这是长江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的双层是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南京长江大桥。此时我的心里真为自豪,看着模型,时时扬起笑容。另一座桥,高耸入云,气势雄浑,这是当今世界跨径最大的斜塔桥——苏通大桥。我想:人通过这两座桥的展览与对比,表达我们在经济建设上的巨大跨越与辉煌成就!
15、整个初二初三,星期天的时候,我会常常一个人去跑旧书店,到很远的地方旧书店去买数学书,几何书,很远的地方,南京西路,南京西路再往西的愚园路,一直到中山公园,横穿上海了。从我们家住的双阳路到海宁路这一段乘车的,其他都是走,走得屁股都痛。
《金陵怀古》全诗翻译赏析
诗,汉语一级字,读作shī,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金陵怀古》全诗翻译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这两句大意是:国家的盛衰兴亡取决于人事,山川地势的险要是不足凭恃的。
出自刘禹锡《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释:
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
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蔡洲:江中洲名。
幕府:山名
译文
春潮淹没了冶城旁的小洲,黄昏的太阳斜照着征虏亭。
蔡洲上长满了嫩绿的新草,幕府山上的烟云缭绕依旧。
国家的兴旺衰败事在人为,山川本身只是大地的形状。
与一曲《玉树后庭花》啊,哀怨凄恻,实在不堪欣赏。
赏析:
公元826年(宝历二年)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这两句是说,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之所为,山川险要并不能起决定的作用。诗人以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议论高深,识见卓越。“由人事”三字,蕴含极丰,寓意极为深远。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记取呢?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唐·张祜《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注释】
①金陵:南京。
②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
③津:渡口。
④小山楼:渡口附*小楼,作者住宿之处。
⑤一宿:一夜。
⑥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
⑦可:当。
⑧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
⑨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⑩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与镇江市隔江相对。
【翻译】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作品简介】
《题金陵渡》由张祜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诗写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三、四句写因怀愁而难眠,推窗远望, 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闪烁。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有人 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有人以为是写乡愁情思 的。寄愁是真,但什么愁?愁什么?也确实难断。
【创作背景】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 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 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作者简介】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 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 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谒金门古诗词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谒金门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译文翻译
人去楼空徒然相忆,没有办法再传消息。天上嫦娥人间不识,欲寄书信何处寻觅?
困倦小睡觉来无力,不忍再看伊人书迹。满院落花春光清寂,伤心断肠芳草色碧。
注释解释
书:信。
觉:醒。
伊:她。书迹:指过去的来信。
无计:没有办法。
寄书句:意思是本想请嫦娥代为传书,但因不相识,而无处寻找她。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背景是韦庄有一个资质艳丽、文化修养也很高的宠姬被蜀主王建强行夺去,韦庄追念此人,写了此词和小重山。此说法不一定可靠,很可能是为某一个分手以后消息不通的旧时情人而作。
诗文赏析
诗歌史上,真挚、沉痛的悼亡之作甚多,都具有永恒的魅力。生活中一些有某种纪念意义的小物品,就会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池溏一样,在感情的波澜里激起层层涟漪。这首词通过一纸昔日情人的旧书信,在词人的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从而勾起了无数的回忆。全词以书信为中介,上片写读信后勾起的无数回忆,由此产生了渴望与意中人再传消息、寄书信的痴情;下片写思极而睡,醒来不忍再读伊人旧情书的情绪,并用景色加以陪衬。全词融纪实、写景和抒情于一炉,疏中见密又富有生活气息,脉络分明,情意真挚,将深切的悼亡之情表达得低回婉转,余韵袅袅。
这首词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怀想。上片着重勾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直吐衷肠。由回忆而动情,由动情而遐想,再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把伊书迹”是此词词眼。
上片着重勾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首三句,上句设问,下句作答,句句相联,环环相扣。首句“空相忆”,*地奇峰突兀而起,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基础。这三个字既笼罩全篇,又包孕无遗。一个“空”字不仅表现了“相忆”数量的以简代繁,而且写出了这种“相忆”的深和苦,“空相忆”是情至深处的痴人语。“无计得传消息”是紧承首句而答,意思是无法传递消息。第三句“天上嫦娥人不识”,是写欲向那位“天上嫦娥”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嫦娥”形容伊*貌之美,“天上”;则暗示了伊人已仙去。至此,才看出相忆成空是由于生死相分,幽明相隔。第四句“寄书何处觅”与第二句“无计得传消息”意思大致相同,显示了要通款曲情意的执着和真切。向亡人通消息、寄书信,看似无理,实是深情的反应。这最后一句将自己虽欲寄书而无处寄书以至于最终不合瞄书的款款情意,以反问的形式加以表达,更是含蓄曲折,哀婉动人。
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从而传出了幽深的隐曲心绪。“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两句以形传神,将上下片衔接得异常紧密。“新睡”二字暗示出是困倦已极的不由自主的睡。“无力”紧应“新睡”,睡醒之后应觉得有力,此言无力,自是伤心人别有怀抱。沈际飞说: “‘把伊书迹’,四字颇秀。”(《草堂诗馀正集》)“伊”字,口吻非常亲切。“把伊书迹”可见伊人兼有才情。“不忍”二字更妙,正写出“伊书”的感人至深,宜于表现出伤心人看与不看的矛盾心理。“把伊书迹”不仅“颇秀”,而且是这首词通体皆活的词眼。这句词语意淡而情深,故沁人心脾。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两句别出心意,宕开一笔,以景作结。“满院落花春寂寂”是花落人亡的孤寂境。
谒金门·花过雨原文: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谒金门·花过雨注释
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
觅:寻找。
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
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
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
侯万户:万户侯。
谒金门·花过雨赏析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作者:薛昭蕴
谒金门·春满院
春满院,叠损罗衣金钱。睡觉水精帘未卷,檐前双语燕。
斜掩金铺一扇,满地落花千片。早是相思肠欲断,忍交频梦见!
赏析
句句写醒后相思,却又句句衬梦里相见。这不,她刚刚午睡醒来,又照例梦见久别的未婿,满怀怅恨与慵倦,水晶帘儿也无心卷起。可恼的是那对燕儿,在帘前翻飞着,亲昵着,呢喃着,把身影儿双双印上珠帘,仿佛在炫耀它们的成双成对,嘲笑她形单影只。从半掩的门儿望去。但这春色分明到了迟暮时分,换得落红无数。这个春天又白白过去了,那件绸纱春衫依然叠在箱底,没心思穿。他不在,穿给谁看呢!盼梦里相见,又怕梦里相见,倍增醒来相思……
鉴赏
《花间集》收薛词十九首,这是最后一首。在花间词人中,薛昭蕴词风雅*温(庭筠)、韦(庄),以婉丽软媚名世,这首词当然也不例外。全词写金闺相思之苦,然作者只在结句点明题旨,余则全写美人睡前睡后的情态。这情态又被融入双燕呢喃、落花千片的春色之中,活似一幅美人春睡图。
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选取美人春睡乍起一瞬间的所见所闻及其心理感受,容易将相思之苦写到十分,是背面傅粉。词的开头先点明时与地:春光明媚的深闺小院。然而它的主人却似乎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在蒙头睡觉。睡前的情态作者没有直接去写,却写她睡醒之后发现绮罗衣裳折叠得乱七八糟的,以致于将刺绣上的金线也摺损了,皱巴巴的一点也不挺,并由此可知她是和衣而睡的。
风乍起,
吹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金陵的诗古诗词网
有金陵雪的古诗词
金陵的诗词
关于金陵的古诗词
春聚金陵的古诗词
与金陵城有关的古诗词
有关金陵的诗词
古诗词中的金陵意象
描写金陵夜的古诗词
有关金陵下雪的古诗词
关于金陵踏青的古诗词
金陵还古的古诗
金陵梦的古诗
金陵台词
与金陵有关的古诗词及其解析
历代古人写金陵的古诗词
金陵的古诗句
金陵的诗句
关于金陵的古诗
金陵古诗的图片
金陵诗句
关于南京的古诗词歌赋金陵
金陵美景的古诗
包含金陵的古诗
写金陵的诗句
题金陵渡的读古诗
金陵名胜的古诗
带走金陵的古诗
吟游金陵的古诗
金陵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