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萼的古诗

关于红萼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红萼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红萼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红萼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 语录(2k+) 说说(6k+) 名言(491) 诗词(49) 祝福(1k+) 心语(56)

  • 关于红萼的诗句

  • 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菂重。——李绅《新楼诗二十首·重台莲》

    小树山榴*砌栽,半含红萼带花来。 ——白居易《戏问山石榴》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王维《辛夷坞》

    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徐凝《题开元寺牡丹》

    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韩愈《感春四首》

    晴光拆红萼,流水长青苔。——灵一《春日山斋》

    绿竹间红萼,紫藤垂千扃。——梅尧臣《寄谢师直》

    今至随红萼,昔还悲素扇。——李益《赋得早燕送别》

    劝君尝绿醅,教人拾红萼。——白居易《落花》

    [阅读全文]...

2022-05-24 02:10:34
  • 姜夔:一萼红

  •   《一萼红》

      姜夔

      丙午人日,

      余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

      堂下曲沼,

      沼西负古垣,

      有卢橘幽篁,

      一径深曲。

      穿径而南,

      官梅数十株,

      如椒如菽,

      或红破白露,

      枝影扶疏。

      着屐苍苔细石间,

      野兴横生,

      亟命驾登定王台,

      乱湘流入麓山;

      湘云低昂,

      湘波容与,

      兴尽悲来,

      醉吟成调。

      古城阴,

      有官梅几许,

      红萼未宜簪。

      池面冰胶,

      墙腰雪老,

      云意还又沉沉。

      翠藤共、闲穿径竹,

      渐笑语、惊起卧沙禽。

      野老林泉,故王台榭,

      呼唤登临。

      南去北来何事,

      荡湘云楚水,

      目极伤心。

      朱户粘鸡,

      金盘簇燕,

      空叹时序侵寻。

      记曾共西楼雅集,

      想垂柳还袅万丝金。

      待得归鞍到时,

      只怕春深。

      赏析:

      小序中叙述甚详,本词以“兴尽悲来”而作。“兴”为何?“悲”为何?姜夔一生流转江湖,貌似野云孤鹤般脱略放逸,至死未尝仕进,但作为一个文人,况且出于仕宦之门,父亲曾为知县,他必然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传统的“忧患”意识不可能不反映到他的作品中。本词就是这样一篇登临观览,羁旅伤怀之作。上片写早春游兴。下片感慨羁旅游荡。全词铺叙展衍,写景融情,写寒梅冷翠,造句奇丽,生新瘦硬,抒念远怀旧,深婉从容。

    [阅读全文]...

2022-05-12 17:08:54
  • 一萼红

  •   一萼红凤池焕绮  凤池焕绮,无穷碧,柳曳风生香气。  翠裹罗裙,亭亭青叠,红影凌波疏致。  楚女妒,纤腰粉面,韵淡雅,争奈梦萦美。  雪锦织彩,玉姬醉卧,天真开蕊。  芳旎。有无穷意。恰春娇态度,姚黄休比。  清秀千回,紫云一片,最怕秋声惊碎。  依古柳,金瓯香泛,听脆管繁弦醉乡里。  落红处,更惋惜,盘高翡翠。    一萼红红梅  俏红梅。任连空羽白,频坠向南枝。  千古幽幽,浮生衮衮,寒彻依旧瑶姿。  正妆点、银山万簇,巧卓约、疑似雀双飞。  冷雨江南,北疆风雪,娇萼芳菲。  凝望暗香疏影,自欢鸾梦里,蕊瘦孤伊。  秦馆珠宫,吴山楚水,知是遥缈无期。  探春慢、珠篇玉句,最无奈、空赏杜郎诗。  片片梅花泪落,乱了青丝。

      编辑点评:

      一组情意绵绵、扣人心扉的写景抒情古韵。一萼红,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八字。有*韵、仄韵两体:仄韵体有见《乐府雅词》中的北宋无名氏词。毛先舒《填词名解》云:“太真初妆,宫女进白牡丹,妃捻之,手脂未洗,适染其瓣,次年花开,俱绛其一瓣,明皇为制《一捻红》曲,词名沿之,曰《一萼红》。”描写柳婀娜生姿,“翠裹罗裙,亭亭青叠,”纤腰粉面,淡雅清秀,惹人怜爱。柳絮飘飞时,像雪织成的彩锦,又像玉姬醉卧其间。芬芳旖旎,意味深长。千娇百媚,依古柳,听柳笛一曲,“金瓯香泛,听脆管繁弦醉乡里。”俏红梅,开在寒冬里。“冷雨江南,北疆风雪,娇萼芳菲。”凝望暗香,无人来嗅,相思只是在梦里。山高水远,知是遥缈无期。一阵寒风吹来,“片片梅花泪落,乱了青丝。”语言优美,凤池焕绮,情思悠长,红梅一曲,缠绵悱恻,爱悠悠,恨悠悠,令人思断肠。精彩古韵,值得细品慢读,倾情推荐共赏!

    [阅读全文]...

2022-03-11 12:29:34
  • 红豆词古诗

  • 红豆词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豆词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

      瞧不尽镜里花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

      喔……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

      喔……

      赏析

      歌词取自曹雪芹的《红楼梦》,是贾宝玉所唱《红豆》曲的歌词。这是一首爱情的颂歌。“红豆”即相思豆,唐代王维《红豆》诗有“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句,诗歌中常用以代指相思,此处借指血泪。首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点出全曲的爱情主题。以下用一连串排比句表现热恋中的青年人为爱情而苦恼的情景。“开不完”、“睡不稳”二句以春秋景色的代换写痛苦的年复一年;“忘不了”等五句详写因爱而引起新仇旧恨,食不下咽,镜容消瘦。结句又用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比喻爱情之难以割舍。

      歌曲为多句体乐段结构。全曲以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为基本节奏贯穿、发展,这种数板式的节奏型加上环绕性的音调进行,似吟似诵地表达了含蓄的情感。歌曲最后两乐句与开始两乐句相同,前后的.呼应增强了全曲的统一性,也进一步艺术地体现了相思之情。

      整首歌曲可以说架构在抒情、婉转、规则、整齐、*和与伤感气氛上。因此,《红豆词》所言所诉,决非尽是诗情画意,而包含痛苦与伤感的呈诉,所以演唱表现,就得明瞭作者,方能体会其中的意念,然后才能表达出它的意境。

      拓展: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阅读全文]...

2022-05-18 01:12:09
  • 描写红叶的古诗

  • 古诗文
  • 描写红叶的古诗(精选22首)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红叶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2《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4《题西山红叶》

      *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四围有青绿,抗暴共一家。红叶遍山隅,中右色朦胧。左岸顶西风,欢呼彻底红。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红叶落尘埃,莫谓红绝矣。明春花再发,万红与千紫。题诗红叶上,为颂革命红。革命红满天,吓死可怜虫。

      5《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7 绮罗香 红叶

      [宋] 张炎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长安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8 红叶

      宋-释居简

      猎猎翩翩赤羽旗,霜裁风剪乱零吹。

      打窗便是敲篷响,梦断吴江欲冷时。

      9 题榠查红叶

      宋-杨万里

      榠查将叶学丹枫,戏与攀条撼晚风。

      一片飞来最奇绝,碧罗袖尾滴猩红。

      10 野路见棠梨红叶为斜日所照尤可爱

      宋-宋祁

      叶叶棠梨战野风,满枝哀意为秋红。

      无人解赏如丹意,抛在荒城斜照中。

      11 咏御沟红叶

      明-石宝

      宫树悴清霜,泉声落建章。

      更无红叶字,犹是碧波光。

      气肃秋将老,人寒影太长。

      东流和宿恨,黯惨度年芳。

      12 红叶

      明-王翰

      秋来万木着新黄,只有枫林醉晓霜。

    [阅读全文]...

2021-12-29 06:48:49
  • 描写红叶的优美古诗

  • 优美,文学
  • 描写红叶的优美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红叶的优美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2、《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4、《题西山红叶》

      *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四围有青绿,抗暴共一家。红叶遍山隅,中右色朦胧。左岸顶西风,欢呼彻底红。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红叶落尘埃,莫谓红绝矣。明春花再发,万红与千紫。题诗红叶上,为颂革命红。革命红满天,吓死可怜虫。

      5、《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7、绮罗香 红叶

      [宋] 张炎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长安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注释:

      本词大约作于1290 年冬。其时,张炎年四十三岁,为应元*写经之召而被迫北行。行之大都(今北京),感伤亡国之情顿上心头,遂借眼前之“红叶”抒发其亡国遗民的飘零身世和忠贞爱国的高尚情操。

      起首两句:“万里飞霜,千林落木”,以对仗句开头 ,写气候的寒冷和万木之凋零 。第三句:寒艳“,然而是此时春花早谢,已不可能为它们所妒。三句表面写景,实则句句抒情,以严寒比之元统治的残暴,以红叶象征宁之遗民,而以春卉指斥此篇之主旨也。”枫落 吴江,独客又吟愁句。“以”枫冷 吴江,既写出停船泊岸的过程,又描写了目睹红叶飞舞似花而令人魂系“归路”的心情,形神兼备 ,相得益彰。 “甚荒沟、一片凄凉 ,载情不去载悉去 ”,茺沟。“红叶载表”原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所记“聊聊一片叶,寄与有情人”之情诗。在此作者以反话,红叶本是载情而去,而此时自己心情凄苦愁闷,流写的红叶仅能载愁了。以片为止,主要写沿途及初入京城之景。

      下片写身在京都而感生的家国身世之感,以人与红叶相映,显得自然浑化。“长安认问倦旅”,“长安”在这实指元大都,”倦旅”指自身感伤无心做事。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用自己烘托红叶。前白化用前人“衰鬓霜供百,悉颜酒红”(郑谷)之句表现人生曲折 ,直现遗民身世 。后句更表现出人之飘零、憔悴身现如同落叶也。“谩依新妆,不入洛阳花谱”。“洛阳”“新妆”皆暗牡丹,倚新妆“一语出自李的诗句 ”借问汉宫谁相似 ?可怜飞燕作新妆。“ 本句表面上说 ”红叶“非花不能载入《洛阳牡丹记》、《群花谱》这类的花谱,实则勉励红叶们不要艳羡春花,隐含着作者的清高的志向和对新贵的讽刺。”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写红叶随风飞舞落于夕照晚霞之中的飘零遭遇。红霞虽为断霞,无力回天,但红叶这一光彩表明了遗民们的丹心碧血,坚贞的气节。“记阴阴 、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表达了红叶虽有过绿荫如新加坡之盛况,而如今也只能“夜窗听暗雨”,回忆昔时的美好时光了。今昔盛衰、故国兴亡之感,一语道破。

      全词围绕红叶,扣紧题目。似写红叶而实非写红叶,其妙处在不即不离。故此词为一咏物之佳作。陈廷焯评之“情词兼之”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红刻悴为工”也。

      描写红叶的优美句子

      1、秋天的枫叶好似燃烧着的火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2、枫叶你如冒险岛的枫叶一样里不开我、你那火红的颜色。令我回想起当年的我。

      3、枫叶象一只只美丽的红蝴蝶,从树上飘落下来,纷纷扬扬,似一幅美丽的画卷,生机勃勃。

      4、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5、一缕阳光,如水,清澈小径旁的枫。谁用军营早空的红霞,深秋晨曦的白云,织成这一片凝绯的轻绡。

      6、热烈的,枫的颜色,如团团燃烧的火焰,凝聚着激情,升腾着自信。期待着,从这份浪漫中追寻美好,憧憬着,在惊叹的目光中闪烁辉煌。

      7、枫叶,为秋时最美,。她,以饱经风霜的磨砺,装点了漫山秋景瑰丽;她,以片片枫叶片片情,承接着赞美的诗句,可知道它内心凄凉的,却又无几。

      8、纯洁的,枫的颜色,玲珑透明的心,倾听着,叶子与秋风酬唱,那一尘不染的明镜般赤子的心事,那行吟如歌的温婉的游子的思乡,诉说着,爱的赤诚。

      9、每当枫叶从枝杆滑落,便如雪花一般翩翩起舞。看他们的舞姿,浪漫的舞曲,自由的飘散。而与冬不同的是,一个漫冬雾雪白茫,一个则深秋玲珑金黄。

      10、红叶散生在常绿林中,高大挺拔,如旌旗飘扬;纤细娟秀,撕鲜花般柔情;灿若云霞,宛如淋不灭的火焰。总是这样,我却从未发现红叶竟然有淡泊的清香。

      11、清晨,我来到公园。发现公园里的树木没有往日那样苍翠茂盛了,树叶落了一地。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便迎风起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正翩翩起舞。

      12、树上的红枫叶,都是由稚气的淡淡的绿色叶片,经历长时间的风吹雨打,才成为了今天这片红叶,这是它生命结束之前的灿烂。很多时候,自然界其实和人类极其的相似。

      13、秋风瑟瑟,落叶飘零。湛蓝的天空,深邃而悠远。枫树脚下,红色的叶子,黄色的叶子,紫色的叶子,绿色的叶子,都懒懒的躺在清脆的草丛里,这真是一副最美的油画。

      14、温存的,枫的颜色,闪烁着惹眼的喜色,辉映着丽日眩目的阳光,用温暖的轻吻,感动每一片树皮,呼唤所有生命与远方的镀金田野,满山的火红果园,照亮着金色的秋天。

      15、枫叶为秋时情意最重,一生的坎坷,半世的情感,风雨寒霜,相侵无怨,朴实无华,为人咏赞,成一片情、片片情的漫山流丹。相思回味谁更美,晚霞红叶激情酣。红枫倚晚霞,彩霞情相恋。

    [阅读全文]...

2022-07-20 09:26:38
  • 《红豆》古诗原文及赏析

  • 学生
  • 《红豆》古诗原文及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豆》古诗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出处】唐·王维《红豆》。

      【译注】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来了 又萌发出几枝?愿你多多采摘,这种东 西最能寄托相思。红豆:红豆树的果实 形如豌豆微扁,鲜红如珊瑚。相传古时 有人死于边地,其妻在树下痛哭而死, 化为红豆,故又叫相思子。南国:南方。 愿:一作“劝”。撷(xié):采摘。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红豆的美 丽可爱。[例]酱褐色的枝干上颗颗红 豆散散落落似坠似悬。这就是红豆啊!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 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这首“相思子” 涌上心头。咏红豆的诗早已溶解于心, 但看见红豆,还是初次。大如小豆,圆 似珍珠通身皆红,像是粘到枝条上去的 珊瑚,实在叫人观兴难已。(戴砚田《情 溢玄武湖》)

      二、用以说明人们喜爱红豆 或红豆树还在于它是富于情味的事物, 能引发或寄托情思。

      [例1]*人对于 红豆向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们的古 人给它起了一个异常美妙动人的名字: “相思子”。只是这一个名字就能勾起 人们无限的情思。谁读了王维的“红豆 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 最相思”那一首著名的小诗,脑海里会 不浮起一些美丽的联想呢? (季羡林 《科纳克里的红豆》)

      [例2]“红豆生南 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思”。忆往事和怀亲人的心绪虽然炽 烈,思故乡的心情更烈且切。在相思林 下的黄昏里,叫我如何忍得住满怀激 动? (丁春德《缕缕相思》)

      【全诗】

      《红豆》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

      ①红豆:又名相思子,木本,蔓生,冬春结实如扁豆,朱红色,如 珊瑚,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生南国:红豆多产于岭南,故称。

      ②发几枝:又生长了几枝。

      ③擷(xie):摘。

      ④ 最相思:最能表达相思之情。

      【翻译】

      相思树上结的相思子生长在南方,每逢春天就会长出新枝。希望你多多地采摘,这东西最能牵动情思。

      【全诗赏读】

      诗题中的'“相思”,应为名词,即“相思子”。属豆科植物,木质而藤本,生长于我国南部。种子为广卵形,上端朱红色,下端三分之一黑色。相思子亦称红豆。其实红豆是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等植物种子的统称。这三种植物的种子并不完全相同。红豆树产于我国中部,并见于广西。种子为鲜红色,较为光亮。海红豆又称“相思格”、“相思树”、“孔雀豆”,见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种子为凸镜形,鲜红色。王维当时所见的红豆是哪一种?今天我们当然无从确知。不过,无论指的是哪一种都是可以的。

      这是一首咏物诗,但诗人之意却在借物传情,在物中寄寓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它采用了新颖别致的书信体方式,全诗用第二人称“你”。第一、二句是巧妙地发问: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来了,它生长得繁茂么? 又生发了几多新枝?诗人这是在向谁发问? 当然是身居南国的友人,人称是“你”。第三、四句是诗人对南国友人殷切地叮咛嘱咐: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吧,因为它是相思之情的象征。

      作为咏物诗,王维并没有把过多的笔墨倾注在红豆的具体描绘上。他从关心红豆的生长情况写起,到劝对方多多采集,最后归到主旨所在,点出红豆的寓意。因为红豆本与“相思”相联,所以这首诗写得毫不勉强,十分自然。借红豆来寄托相思之情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至于诗中的“君”即“你”,倒底是谁?我们却不必细考究。指“女友”或“爱人”当然可以,指“男友”也未尝不可。爱人之间固然有相思之情,朋友之间不也会有思念及相思之意么? 把这首诗解**情诗,当然是情意缠绵;把它解作友情诗,也是情深谊长的。王维的这首诗颇为有名,它纯朴自然,*白如话。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有朴素之美。而诗人的感情却借物传出,委婉曲折,又大有蕴藉含蓄之美。从审美学的角度而言,它是一首值得称道的佳作。

      拓展:

      古诗文中“红豆”意象的详解

      红豆 ,产于两广一带,又名相思子,形如豌豆,朱红色。古人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相思红豆是我国的独特的文化产品。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红豆悠久丰厚的文化内涵,不仅来自这美丽动人的传说,更由于王维的《相思》诗而传遍古今,名扬四海。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根据当时社会的民族风情写就的脍炙人口的《相思》诗,它反映出那个历史时空的青年男女在确定终身大事时,以红豆饰品作为情物相赠情人的动人情景。从此,红豆成了纯洁爱情的象征。爱情无价,红豆无价。相思红豆的寓意,不仅包括男女之情,还包括亲情,友情,师生情,患难与共分离后的情,民族国家之情,人类相依相爱之情。此情博大,相思无限……

      《相思》诗的意境是这样的:“红豆生南国”,这句是以红豆起兴,暗中关合后面的“相思”二字。南方是红豆的产地,也是朋友的所在地,说红豆生在南国,也就是说“朋友啊,你在遥远的南方”。“春来发几枝?”这一问意味深长,是问红豆,也是在问朋友——红豆啊,你发出几枝新条?仿佛在说:朋友啊,你可曾惦记我?后两句是希望朋友多多地采撷红豆,为什么呢?因为,红豆是最能代表相思之情的。“愿君我采撷”仿佛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此物最相思”是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

      周密《清*乐》:“一树香桃飞茜雪,红豆相思渐结。”

      《红楼梦?红豆曲》:“滴不尽思相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红豆的文化意蕴简单而美丽,纯情而深邃。

    [阅读全文]...

2022-04-26 20:21:17
  • 红豆词古诗赏析

  •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注释

      (1)广陵:古郡、县名。广陵郡,隋代先称扬州,又改为江都郡,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巿。605年(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杨广)调动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通济渠,自长安直通江都。河渠*堤上种植杨柳,称之为隋堤。又沿渠造离宫四十余所,江都宫尤为华丽。同年仲秋,杨广率萧皇后以下嫔妃、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侍从等一、二十万人大举出游江都,水上龙舟楼船相衔二百余里,挽船壮丁八万余人,*骑兵护送,旌旗如林,穷极侈靡,耗尽国力,所过之处百姓遭殃。

      (2)蝉噪鸦栖:柳树上多蝉和鸦,借以说隋堤景物。

      (3)“隋堤”句:其实诗中就是问当年的繁华欢乐如今是否还在。

      (4)“只缘”二句:这是说,只因为隋炀帝喜欢游玩逸乐,得了个“风流”皇帝的称号,所以才招来了后世纷纷讥贬。确实,荒淫奢侈是隋炀帝的罪过,但开凿运河在历史上却是有功绩的。唐代参加过黄巢之乱的诗人皮日休曾写诗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怀古》)对杨广的鉴赏,颇有相似之处。“占得”,《红楼梦》程高本作“占尽”,与宾语“风流号”不相称。

      赏析

      《怀古绝句》是《红楼梦》中薛宝琴所作,共有十首,《怀古绝句·广陵怀古》就是其中之一。薛宝琴常夸自己从小跟随父亲行商,足迹广,见闻多,这是可信的,但十首诗中所写的地方却并不都是她所亲历过的。薛宝琴对自己幼年经历的夸耀和这些怀古诗的总的情调比较低沉是一致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经每况愈下了,否则她不会前来投靠贾府。不过,她写诗时所过的总还是贵族小姐的奢华生活,她真正悲哀的日子将随着四大家族的没落而到来,那时候她还会再一次走得远远的,而且将以十分感伤的心情来回忆大观园的生活。

      这首《怀古绝句·广陵怀古》在小说中的寓意实际上是说晴雯的。诗的前两句是写欢乐宴游生活的短暂。*“粉垣环护,绿柳周垂”,通往柳叶渚还有一条柳堤,正好用“隋堤”作比。贾宝玉、晴雯“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所以说“转眼过”。晴雯的“册子”中说她是“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诗的后两句所说亦即此意。

      《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也不是纯粹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制的春灯谜。它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或小说人物的历史观。

    整理:zhl201608

    [阅读全文]...

2022-03-30 11:19:04
  • 占春芳·红杏了古诗词

  • 占春芳·红杏了古诗词

      古诗原文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译文翻译

      红杏花开过了,娇艳的桃花凋谢了,梨花独自暮春开放,兰草麝香怎能和梨花相比呢?梨花的香气自然飘来深深的像从骨子里沁出。

      饮酒赏花,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兼有荼蘼花般的香艳,梨花啊!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

      注释解释

      占春芳:词牌名。《万树词律》卷四注云:“此体他无作者,想因第三句为题名。”《词式》卷二:“苏轼咏杏花,制此调。”

      红杏了:红杏花开过了。

      夭桃尽:娇艳的桃花凋谢了。

      兰麝(shè):兰草与麝香,即大自然生成的兰草香和人工制成的麝香。

      透骨:从骨子里沁出,极言深刻。兼合明光:占尽酒和花般的酴醾的香艳。以颜色似之,故名。

      创作背景

      这首《占春芳》,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三月末到四月初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时。

      诗文赏析

      与咏梅花、咏海棠一样,苏轼以梨花自况,袒露他贬居黄州后心胸仍像洁白梨花那种旷达情怀。

      上片,以反衬手法,从视角上写梨花的品格。“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开头三句,以“红杏”开过了,“夭桃”谢“尽”了来衬托梨花盛开状态,交代梨花独放的暮春季节。“独”字一用,宛有万花皆离我独笑的孤姿;“占春芳”再无他花,只有此花独为大地占尽春芳,显示高洁。以红衬白,个性鲜明。“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从嗅觉上和心态上,以反衬之笔,写梨花的自然清香和沁人脾的魅力。兰草与麝香本是花中之王和香中之首,在此与梨花相比,自然逊色多了。但他并未贬低兰麝。然而,作者巧妙地指出:兰麝怎能和“自然透骨生香”的梨花相比,进一步突出了梨花的名贵地位和观赏价值。这为下片写人埋下了隐示性的一笔。

      下片,运用了正喻手法,写包括作者在内的游黄州、武昌的友人梨花般的品格。“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突出他们饮酒赏花,酒花香醉的谐谑情景。“对酒莫相忘”为领颔句,领取串连下文。喝上了酒,就会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还兼有或占尽那似酒似花的、“无花香自远”的“明光”酴醾的韵味。酒、佳人与酴醾的联系是从白色与麝香般的气味为媒体的。紧接着两句点题:“只忧长笛吹花落,除了宁王。”由上的写物而隐喻到写人,让人留恋的`红杏、夭桃最后凋谢了,但最担心的是梨花,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很显然,作者以此隐寓着贤明的神宗,能否像宁王那样,不要吹落他这“梨花”。

      全词笔法奇特,博喻成堆。先是以“红杏”、“夭桃”红色和凋谢反喻梨之白花和盛貌;继而以兰麝的兰黑色和沉香来正喻梨花般的白花和透骨的本质;再以上片的花物来喻隐下片的人事;下片又以酴醾般的酒、花与忆想中的“佳人”相喻,且三者融为一体,互得益彰。最后,借花抒发花与宁王息息相关的命运,来影射宋朝皇帝是否爱惜孤洁梨花般的贬臣东坡;何况苏东坡早是“酴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的齐安花了。

    [阅读全文]...

2022-06-09 17:55:10
红萼的古诗 - 句子
红萼的古诗 - 语录
红萼的古诗 - 说说
红萼的古诗 - 名言
红萼的古诗 - 诗词
红萼的古诗 - 祝福
红萼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