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析意象的古诗题目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分析意象的古诗题目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分析意象的古诗题目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分析意象的古诗题目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乡愁》意象分析
《乡愁》的四种直观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之间虽是独立的,但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乡愁》意象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意象的具体性
《乡愁》的意象十分简单——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但是,正是这些简单的具体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沉重、浑厚、哀伤、苦闷的乡愁情怀氛围。乡愁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一种内在情感。但是,诗人却通过“邮票”这个载体把思乡的内在情感外化为形象可感的意象。这样,“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就把母子间虽有着深厚感情而不能朝夕相处的原因直接地交待出来:“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由于对母亲的思念而不能直接相见,从而需要使用邮票来传递情感。这是一种因果关系,反映诗人小时候便远别母亲而长时间母子异地相隔的痛苦无奈的事实。
同样,在诗人长大后,“船票”这个载体承载着饱受“爱情”煎熬的意象,其原因是“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行文至此,我们虽然知道诗人“邮票”、“船票”的直接意象和引起他乡愁的原因,但却还没明白造成这种因果关系的本源或说深层原因。直到后来,“坟墓”意象的出现,陡地把“邮票”和“船票”的意象综合化而升华为全诗的核心,从而,把亲情和爱情的悲剧、个人命运的悲剧推向顶点,使全诗的感情进入高潮。面对着“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民族悲剧,终于,诗人在这人生最痛楚的时刻,毅然直接抛出了以往千言万语,欲语还休的“海峡”意象:“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这是引起诗人数十年人生和亿万中华儿女乡愁共鸣的根本原因。
《春天,遂想起》作于1962年4月,其主题表现的是对江南的浓浓乡愁。诗里的直接意象就是回忆少年时生活在江南的各种动人情景:采桑叶、捉蜻蜓,太湖滨与众表妹结伴偕游……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幸福岁月的怀念。接着写那许多表妹老了,就连自己亲爱的母亲也已谢世而去……通过这些意象,使诗人从心底里泛起一层厚似一层的乡愁情感。
当然,如同《乡愁》里的四种简单意象一样,这里的少年时代生活在江南的种种意象,是直接而具体的。但是,纵观余光中的乡愁系列诗作,它们的意象内涵还有更深层的隐性的抽象性,从而成为诗人“乡愁”的真正皈依所在。
同样,余光中怀念故土的《民歌》,风、沙、鱼、龙、醒、梦、哭、笑组成了一系列具体可感的情感意象,层层递进,抒发了诗人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休戚相关的爱国情怀。在《乡愁四韵》里,跃入人们眼帘的是“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个具体的意象,从而激发起对中华民族的的深深爱恋。
二、意象的抽象性
《乡愁》的四种直观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之间虽是独立的,但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就是它们意象的递进性和抽象性。递进性是指全诗使用排比式结构而使得它们的意象内涵一层层深化。抽象性是指它们意象间的隐性内涵:“邮票”意象涵蕴着的是诗人忧愁的情感,它暗示着造成最为亲密的母亲不能直接相见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大陆和台湾政治上的睽隔;“船票”暗示随着岁月的增长,乡愁的睽隔也日益沉重;“坟墓”暗示乡愁因长时间的.睽隔而化为永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海峡”则把隐性的政治显性化,深刻地暗示大陆和台湾的政治睽隔,不仅是个人、家庭的悲剧,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剧。从而,全诗抒发了诗人深沉、凝重、哀伤、苦闷的乡愁情怀,表达了热切渴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精神诉求。这种精神诉求流淌着炎黄子孙沸腾的热血因子,因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情怀,引起亿万中华儿女的无限共鸣。
《春天,遂想起》的意象抽象性主要体现在“唐诗里的江南”、“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杏花春雨的江南”、“喊我,在海峡这边/ 那边”。这些意象都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象征。诗人由怀念江南而引出乡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怀念,从而抒发了对祖国——中华民族的统一的强烈渴盼情怀 ——“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
在《乡愁四韵》里,诗人依次选取了“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个具有*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了他长期被沸腾的热血烧痛而难以忘怀的浓浓乡愁。“长江水”暗喻祖*亲哺育儿女的乳汁,抚慰、滋润着远方的游子;“海棠红”则是诗人把乡愁的烧痛,说成是海棠红一样沸腾的热血所烧伤——“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其抽象性就是完整的祖国领土的意思,隐喻着渴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乡愁愿望;“雪花白”隐喻游子对母亲的赤子之心和拳拳挚爱之情;“腊梅香”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因而,全诗以简洁的意象,从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国骨肉相连的永恒情怀。“乡愁”也成为游子(台湾)对母亲(大陆)的永恒思念情怀。
总之,余光中的乡愁始终是浓酽如酒般煎熬痛楚了数十年,酒如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在这人生数十年的乡愁等待中,黑发变白发,乡愁化为坟墓。虽然,母亲对游子的眷顾情怀永远没有改变,“喊我/在海峡这边/那边”,但却因为“一湾浅浅的海峡”而直至现在无法改变“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的痛楚事实。余光中乡愁系列诗作意象简洁明了,形象地寄寓了诗人的乡愁情感,但也意蕴丰富,含蓄深刻地揭示了政治睽隔是造成乡愁的根本原因,进而抒发了渴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诗词中的流水意象分析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通俗的讲,就是加入了人类感情的客观事物。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词中的流水意象分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流水作为主要意象进入古典诗词的原因分析
*的古典诗词中,带有水的意象的句子比比皆是,有江水、河水、湖水、溪流,有春水、秋水、雨水、瀑布,有水波不兴的水,有波浪滔天的水。有专门描写水的诗句“春来江水绿如蓝”。也有把水作为媒介来表达诗人情感的,如离别的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忧愁的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思念的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还有凶恶的水“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也有表时间流逝的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更有无情的水“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出城”……*的诗人和词人们对水有着不一样的偏爱,可以用水来表达任何一种情感,这是由其原因的。
首先,这与水的社会地位离不开。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它在诗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原始人类逐水草而居,而黄河更是孕育了整个中华文明。从原始人类的生于斯,长于斯,到现代人类的食于斯,饮于斯,水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同时也是与人类打交道最多的自然事物。人类对水熟悉,于是去描写它,去歌颂它,这是一种文化本能。于是在*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水的意象。孔子曰“逝者如斯夫”,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许多以水为意象的句子,《关雎》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而《诗经》中水的意象还有很多。同样的,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的《楚辞》中也有许多水的意象,《离骚》中有“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湘夫人》中有“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等。而在此后的古典诗词包括文学作品中,水的意象更被广泛运用。
其次,与水的形态有关。水是自然界中形态最多的物象,因而可以作为不同形态的意象出现在诗词中表达不同的情感。自然界中的水,有作为常态的即液态的水,也有固态的冰和雪,更有气态的雾。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水的意象只是液态的水而不是冰、雪或者是雾,但是这也不可否认水的多变性,因此它更能给引起文人的注意并为其提供素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水的这种多变性恰恰符合文人们情感的表达,它能满足文人内心丰富多变的情感。水可刚可柔,能屈能伸,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正好满足了文人们或高昂、或低沉、或悲伤、或激情、或积极、或消极的情感状态。而其它的意象却不如水丰富。
二、流水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内涵分析
古人在古典诗词中喜用流水意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流水意象具有十分丰富的情感内涵,能够从多方面、多层次的表达古人的情感诉求。那么流水意象有哪些内涵了:
(一)阻隔――流水较原始的意象内涵
流水是生命的起源,但同时,流水可以将此岸与彼岸进行阻隔,于是在较早的诗歌中流水意象有着阻隔的内涵。在最早的《诗经》中已经出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一诗中描写了这样一一水阻隔的场景,露浓霜重,芦苇沾满晶莹洁白的霜花,诗人在河边翘首伫立,透过袅袅薄雾和青绿苍茫的芦苇丛,凝视着河对岸,那就是心中“伊人”之所在。而在《古诗十九首》中同样有这样的描写,“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这同样是一水之隔,却永世难见。而在稍后的宋词中流水也有很多阻隔内涵的运用。李之仪的《卜算子》中有“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是整条河的阻隔。在古代,流水曾给人们的交通往来,造成很大的阻隔和困扰,它令*在眼前的事物,仿佛又远在天边,让人可望而不可即。因为这一水相隔而难以跨越,所以水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阻隔的象征,所以,在*古代诗词中水的意象就有着阻隔的内涵了。
(二)愁思――流水最广泛的意象内涵
因为流水的形态特性,具有多变、柔弱、连绵的特点,经常被古人拿来表达连绵不绝的愁思,流水因此变成了抽象的愁的具体意象表达。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何处能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自古以来一直久久地打动读者的心扉,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而李白的`“仍怜故乡水,千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请君问取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送别名篇都借水来写别思,河水、潭水、江水都是诗人来表达离愁别绪的一种意象。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更是将愁写的具体可感,这全赖流水之功。
(三)光阴――以流水的逝去表达光阴一去不返
流动性是流水的一大属性,具有奔流而去,一去不返的特点,这与光阴的逝去是一样的,光阴总是不能回转,于是诗人借最熟悉的流水来表达看不见摸不着的光阴,显得形象而真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这是较早的用流水来表达年华逝去的诗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李白用江水滚滚东流喻光阴易逝,抒发了诗人因时间流逝、既往的事物难再而生的强烈慨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的(《临江仙》)和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兴亡王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都用流水来书写千年的历史光阴,让人空留感叹。
流水意象还有许多内涵,如表达沟通,表达生命,表达美丑……这些对我们进行文学创作和情感的表达具有极高的显示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和学*。
拓展阅读:古诗词流水有那些意象
在*古代诗词中,“流水”是诗人经常借用的一种意象。因“流水”剪不断,永不停歇的特点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流水”常用来喻愁。
一、造境:营造了瑰丽深幽的意境
瑰丽深幽的意境是诗歌中较高的境界,它是意与境的有机结合,是景与情的自然交融,是含意幽深的象征隐喻,是意味无穷的诗情画意。江河滔滔,流水绵绵,这一富有深意而生动的自然特质,当然会成为诗人笔下的“宠儿”。
二、传情:流泻在潺潺流水中的幽情
有回归自然的情怀,也有怀才不遇的惆怅,还有对时光流转年华流逝的感慨吧!
有春节意象的主题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就要到了!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有春节意象的'主题古诗,欢迎大家浏览。
001。蟋蟀 《诗经·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002。元会 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维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衣裳鲜洁,黼黻元黄。珍膳杂还,充溢圆方。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003。介雅 南朝梁·萧子云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
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004。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005。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006。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007。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008。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009。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孟浩然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010。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01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012。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013。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
在古诗中,月亮通常是一种怎样的意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以“残月”写忧愁
古人常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残”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残月这一意象则更加重了这份感伤与悲愁。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文天祥《酹江月》
这是作者被囚禁之后,想想过去,面对当时的处境而产生的`壮志未酬的伤感与悲愁。而这伤感与悲愁的宣泄,所借助的就是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借残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下面再举几例:
1、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曹组《青玉案》
2、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仲殊《南柯子·忆旧》
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4、惆怅小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荷叶杯》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二、以“明月”写忧愁
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借助明月写忧愁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举几例:
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菩萨蛮》
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苏轼《永遇乐》
4、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贺新郎》
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三、以“淡月”写忧愁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谢逸《千秋岁》
词人借助淡月这一意象,来写人们散去后莫名的惆怅,可谓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限!
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
1、春啼细雨,笼愁淡月。——卢祖皋《安清都·初春》
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陈亮《水龙吟·春恨》
四、借“新月”写忧愁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
作者借助新月这一意象,把那在风中伫立,由朝至暮的难以抛却的新愁,写得淋漓尽致。
五、借“缺月”写忧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词人借助缺月这一特有的意象,将晴空幽绝的境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种境界也正是作者被贬之后,寓居时愁闷难遣的生动体现。
带月的古诗句
1、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2、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3、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5、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王安石《春夜》
6、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7、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8、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10、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11、五月渔郎相忆否。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12、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13、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
14、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其一》
15、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16、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萧索单调的冬季里,总是在盼望春天。盼望她的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盼望她的千树琼花,碧波涟漪,盼望她的兰馨蕙草,润物如酥.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五代: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清*乐·别来春半
五代: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 一作:愁肠断)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春日偶成
宋代:程颢
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思
唐代: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晚春二首·其一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 一作:草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夜
宋代: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新雷
清代: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鸟鸣涧
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忆江南词三首
唐代:
有春节意象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那么有春节意象的古诗有哪些?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有春节意象的'古诗,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新年有感》〔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试笔》(选一)〔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癸巳除夕偶成》〔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题目及答案分析精选
Leader也是应该起着引导方向的作用,所以即使她没有一些很实质的意见出来,但是不断的提出问题引导大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对局面的控制,发挥领导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仅供参考!
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题目及答案分析
单位经费紧张,现只有20万元,要办的事情有下列几项:
(1)解决办公打电话难的问题。
(2)装修会议室大厅等以迎接上级单位委托承办的大型会议。
(3)支付职工的高额医疗费用。
(4)五一节为单位职工发些福利。
很明显20万元无法将这四件事情都办圆满,如果你是这个单位的分管领导,将如何使用这笔钱。说明:这是一间外企
流程:
1)5分钟的审题、思考时间
2)1分钟的观点陈述时间
3)15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
4)5分钟总结
上个星期是琼妞出题(题目如上),这是一道资源分配类题目,像其他开放性题目,这道题目也没有绝对的答案,只要能自圆其说,便是好答案。
这次参加讨论的有建銮,林纯,阿德,盼盼,还有两位新成员,春叶和唐畅。新成员的加入,真的会产生火花的碰撞,我惊喜的发现,这次的讨论是有史以来最像实战中企业小组讨论的。
下面我按照各个环节逐一谈谈我作为旁观者的一些发现吧
1分钟自我陈述(这个环节中侧重考察的是参加者个人的思维,所以我对大家观点的陈述篇幅较多)
阿德第一个发言,大家很明显感觉到他进步很大:条理很清晰,逻辑性很强。他首先提出了重要性与紧急性两个标准,根据这两个标准,又扣紧外企这个前提,他认为应该先解决(1)和(3)
盼盼则表示她的标准与阿德基本一致,只是她认为应该先解决的是(2)和(3)。她解释说(1)中办公室可以采取让员工用手机通讯,公司补贴通讯费。20万主要用在(2)和(3)上。
林纯的观点和前两位又略不同,她选的是(1)(2)。她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认为可以通过办好会议,增加向上级申请更多的经费的可能,从而达到解决以上问题的目的。
标准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建銮对每一项进行了分析,认为装修会议大厅需要评估出一个合适的方案出来再动工,且可以从总部申请经费,而(4)中的福利,其实并不一定要花太多的钱,可以侧重从精神方面激励员工。所以她也是倾向于(1)(3)
似乎大家都陷入了一个思维陷阱:这题仅仅只能或者仅仅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应该说,唐畅是第一个跳出这陷阱的人,他的排序是(1)、(4)、(3)、(2)。认为外企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对人权非常看重,(3)和(4)之中,福利对提高大家工作积极性非常重要,而(3)职工的高额医疗费用,公司可以通过鼓励员工捐款(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公司员工的凝聚力)
通常最后一个发言会比较吃力,因为大家都讲得差不多了,除非你有很新的观点,或者你的总结能力超强,可以作出一个比较有逻辑性的总结,不然很难引起HR的注意。
春叶算是聪明的,作为最后一个发言人,她提出了与大家完全不一样的评判标准。根据责任、福利、紧急程度这三个标准,结合外企企业文化,对选项进行打分,她的排序是(3)、(4)、(1)、(2)
且不说大家观点正确与否,这次让我觉得欣喜的是,和往常有点明显的“一言堂”相比,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且基本上都能自圆其说。在这里表扬一下大家。
不过,却也存在一些问题:
1、阿德还是会有转笔的小动作
2、林纯表述时有个小小的口误,刚开始她就说她选的是(1)和(3),而在展开解释时,她分明想选的是(1)、(2)。(这个错误可大可小,如果HR很在意这一点的话,你就有可能“阴沟里翻船”咯,所以应该引起注意)
3、基本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超时,之前我们这些“仿HR”都比较心软,没有叫停大家。而在SHR中的一位师兄则告诉我,自我陈述时,对时间的把握也非常重要,模拟练*时,也应该卡时间。所以,接下来的HR,请狠心一点,时间一到就喊停吧。
15分钟的小组讨论(侧重和大家讨论一下小组成员的performance)
总结以前小组讨论的经验,这一小组对时间的总体分配把握得比较适当。3分钟的标准确立,8分钟的内容讨论,剩下的时间统一答案,小组发言人整理发言思路
林纯向来被大家评论为“太过强势”,这一次改了很多。在自己发言后,会适时征求其他具体组员的意见,调动其他组员的参与度
阿德作为计时员,这次对时间的掌握也相当称职,讨论中几次把大家从泥潭中拉出来。
盼盼则是提出了以百分比分配资源的想法,解除了大家不知如何确定每项问题具体需要多少资金的烦恼。
当中,春叶提出了假定企业规模为中等企业,我个人觉得这个思路非常好。其实,在这种类型的题目中,HR想到看到的是你解决问题的思路,思想框架,而不是真正的想让你算出具体的数字,实行具体的操作。
这次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有这么三点:
1、组员之间眼神交流还不够。
小组讨论中,是成员思想碰撞的时刻,看着发言的组员,既是一种礼貌,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其发言内容。注意:这个时候,你要忘记HR的存在,不要老是把眼光放在HR身上。
2、部分用语不当。
像“应该……,你明白吗?”、“是……,你知道吗?”这类用语最好不要出现在小组讨论中。
3、1分钟的个人陈述中,大家的观点并不十分相同,可惜的是,在小组讨论中,原本应该有的精彩激辩却毫无踪影。
这里所说的,并不是指各自固执无理的坚持己见,而是说,要有一方用有理用据的方式让另一方同意自己的观点,另一方在认为确实对方观点略胜一筹的方式,婉转的表达自己同意对方的观点。
PS:个人建议在做这类题目时,可把各类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先列出来,并加以合理的假设。例如,此题中,其实需要考虑到的有: 1、打电话难是指毫无任何通讯设备,还是只是暂时的线路瘫痪焕。
2、职工高额的医疗费用是指突发的具体的一次情况,还是日常的情况。
3、这间外企规模如何
这些因素对于资金的分配其实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题干没有明确给出的情况下,我们大可以对其加以合理假设,并在此假设下,展开具体细节讨论。
自我介绍时要微笑自然不做作,自信得来又不强势;观点陈述时要言简意赅,清晰得来又不冗长;总结时要条理分明,全面得来又不罗嗦。
假设你是某面包公司的业务员。现在公司派你去偏远地区销毁一卡车的过期面包(不会致命的,无损于身体健康)。在行进的途中,刚好遇到一群饥饿的难民堵住了去路,因为他们坚信你所坐的卡车里有能吃的东西。这时报道难民动向的记者也刚好赶来。对于难民来说,他们肯定要解决饥饿问题;对于记者来说,他是要报道事实的;对于你业务员来说,你是要销毁面包的。现在要求你既要解决难民的饥饿问题,让他们吃这些过期的面包(不会致命的,无损于身体健康),以便销毁这些面包,又要不让记者报道过期面包的这一事实。请问你将如何处理?
说明: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這是贺知章的一首咏物诗,以早春的楊柳为抒发对像,楊柳的形象美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柳。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片片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這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欣赏的。在古典诗中,借用這种形像来形容和比喻美女苗条的身材及婀娜的腰枝,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
這首诗作者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亮相登場,楊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這千条不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美女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着美人婷婷玉立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不见“楊柳”和“腰枝”字样,然而這個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让诗人写活了。《南史》中记载,刘俊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這些楊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愛”。在這里诗人把柳条写成“绿丝绦”,可能就是借用(暗用)這個关于楊柳的典故,但此处借用是看不出一点痕迹的。“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随后又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像化地描绘出来。這剪刀裁制出了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是自然活力的像征,是春天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使读者看出了诗*术构思的一系列的过程。诗中所表现出的一连串的形象,是环环相扣的,非常自然浑成一体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美女辈出,柳,为什么要用碧玉来比喻呢?這有两层涵意,一颜色相当,碧乃绿也,柳叶的颜色也是绿的,由此可见,“碧”与下句中的“绿”是互相互补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民众的头脑中永远是年轻时的印象。提到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典诗词中,几乎成了年轻美女的泛称。用碧玉来喻柳,人们就会联想到美女的年轻,还没有到容颜苍老的地步;這柳也不是早春的嫩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這里深深地抓住了垂柳的生成特征,在诗人眼中,它似美女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婷婷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裙摆上的丝带。在這,人柳浑然一体,人亦柳,柳亦人。而“碧玉”在此也有双关之意,即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稳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相呼应,這是早春的垂柳,还没有到春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似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古今咏物诗中的经典之作。此诗作者借柳树喻春风,把春风又写作成剪刀,说其是美的创造者,赞其为春天的剪裁者一点不为过。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作者巧妙的将比喻和比拟两种手法成功的融入到诗中,实乃诗中精妙所在。因此《唐诗笺注》中有“赋物入妙,语意温柔”這精辟的总结。[主要资料来源于唐诗三百首详解]
李白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月亮是李白的诗魂,而李白的月亮诗又将中国的月亮文化推向成熟的巅峰。月亮这一独特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使所要表达的各种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很多,它们都各有自己的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比如兰花代表高雅,梅花表现傲骨,杨柳寄寓离情或愁绪等等。“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纯客观的物体,但自从人类意识到它的存在,它便成为原始神话或传说的内容之一,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由此可见,月亮这一物象早已进入了人的审美视野,当诗人将月亮作为寄寓诗人主观感情的载体后,“月亮”这一意象便有了复杂的思想内蕴,起到了一般词语难以替代的传情达意的作用。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在他塑造的众多意象中,月亮是他最爱的意象,在他留下的一千零五十首诗歌中,我们发现其中从不同角度写月、吟月、歌月、颂月的诗就有*四百首,占其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是迄今为止写月最多的诗人。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三百三十六次,还不算“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等月亮的代称、别称,至于那些表现出时间的月则更不在统计之列了,不同氛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诗人对月都有不同的描写,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地。于丹说过:“李白这个人,心中的酝酿,明月光不只在床前,其实在他的心里,一个人只有在心里面有无限光芒的时候,才能留在外面。李白的一生,明月相伴,美酒相随,所以明月是他最浅显的一个意向”。因此,李白对“月”这个意象的完美运用,在他的一些诗作里是完全能够体现出来的。
以一首《古朗月行》为例,来浅析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的,从中可以悟出李白自小便与明月结下不解之缘。“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是童年时期的李白对月亮的幼稚认识,对于一个孩童来说,美丽而又多变的月的确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引发那颗小小的纯净的心灵以无数想象。两个比喻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移情于景,鲜明生动,意象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随即又把神话拿来,月亮初升,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凡此种种写出了月亮从初升到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如此写法,借助于内涵丰富的月的意象,自然增加了美感,引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怎能让人没有赏心悦目之感呢?之后笔锋一转,“蟾蜍蚀圆影,天明夜已残”,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当时已是玄宗晚年,皇帝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朝纲不振,这首诗即是李白针对当时黑暗的朝政而发的。“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引出后羿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表达对有这样的英雄令天下太*,百姓安居乐业的希望。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通过对月亮的圆缺以及对它的观赏赋予现实意义,这首诗既体现了封建社会专制统治对文学压迫的结果,又在艺术上使诗人的难抒之情、难发之慨,展现得深婉曲折。
分析和探讨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有重要作用。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言“诗歌的意象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最能体现出诗歌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李白看月与常人的审美不同,慧眼独具,别出心裁,成功塑造出彰显自己的艺术风格的月的意象群。月的意象,到了他的手中,不再仅是创作时被利用的工具,更是他终其一生的知己,因此也无怪乎月亮这一意象在他手中的作用总显得更大,对他更服帖。在李白的心里,月已不是月,更不是一个静止的无生命的物象,它与诗人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成为具有人格意义的喻象,这时诗人就跳离了一般的背景渲染和情感寄托,通达豁然,心与天齐,超越了时空、距离的物理隔断,进入心无旁骛唯有月在的境界,与月合为一体。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有关词中“燕子”意象拾零]
分析意象的古诗题目
分析意象的古诗
古诗分析意象的作用
古诗意象的题目
古诗中的雁的意象分析
古诗中的柳的意象分析
竹在古诗中的意象分析
古诗中的雨的意象分析
古诗中蝉的意象分析
古诗斜阳的意象分析
古诗鸿雁的意象分析
关于月的古诗并分析意象
月在古诗中的意象分析
课外古诗的意象分析
古诗中的草的意象分析
鸿雁为意象的古诗分析
古诗中雁的意象分析
古诗中秋的意象分析
带有菊的古诗意象分析
分析古诗意象的论文
芭蕉的古诗意象分析
古诗中含月的意象分析
古诗词月的意象分析
古诗中的意象诗句分析
有关月的古诗并分析其意象
古诗中婵娟的意象分析
月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
古诗中菊花的意象的分析
古诗中落花的意象分析
小学古诗中雁的意象分析
希望你安好的古诗
与孔子有关的古诗
和十五夜望月古诗一样的古诗
祝福订婚的祝福语古诗词
爱劳动的古诗一首
沈从文写的边城古诗拼音版
关于表达思乡感情的古诗
以明月寄相思的古诗
不在意功名的古诗
春夜喜雨这首古诗描绘的是
关于大自然美景的古诗词
以枫字的古诗词
诚信和谐的古诗词
从军词其四的古诗
鼓励爱自己的古诗
表达爱过情怀的古诗文
以描写节日的古诗
冬天的树古诗朗诵
士的古诗文
学古诗画的视频
张继旺的古诗
关于表达心情好的古诗
关于山鸡和凤凰的古诗
关于春分的古诗五言诗
形容大灾大难的古诗词
古诗的逻辑
搜索李白的古诗题目带九的
形容一个人儒雅的古诗词
关于水的5首古诗
心胸宽阔的古诗
描写晚霞的绝美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