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朝曾几的古诗(大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宋朝曾几的古诗(大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宋朝曾几的古诗(大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宋朝曾几的古诗(大暑)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宋朝苏轼的古诗词
苏轼写的诗词有很多,一生当中有许多流传的千古诗词。那么,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些宋朝苏轼的古诗词,希望大家喜欢。欢迎过来欣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公元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经过九江时,便与好友参寥同游庐山。秀丽的山水触发了苏轼的逸兴壮思,这首诗就是他游览庐山后所作,如诗题可知,这首诗是题在庐山西麓的西林寺内的墙壁上。
二、《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董传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这首诗是苏轼写给他的留别诗,当时苏轼要从凤翔回到长安去。在凤翔,董传的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这首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现在大家知道它的出处了。
三、《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是北宋著名的九僧之一,福建建阳人,善画,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他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就是他的得意之作,可惜原画已失传。这首诗是苏轼于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其画作而作的题图诗,在苏轼的笔下,无声的、静止的画面,变成了有声的、活动的诗境,使观者见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从画面上所不能得到的东西。
四、《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以清新的'笔致描写了春夜里迷人的景色,写花香,写月色,写高楼里传出的幽幽细吟的歌乐声,也写富贵人家为了不让美好的时光白白过去,都在尽情地寻欢作乐,这样的描写也带点讽刺意味地反映了官宦贵族人家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五、《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公元1071—1074年,苏轼任杭州通判,写有多首与西湖景物的诗词之作,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便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公元1072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了五首七言绝句,这是其中的第五首。诗的大意是: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七、《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刘景文,即刘季孙,字景文,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公元1090年,苏轼也在杭州任知州,俩人交往甚厚,苏轼视他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上表举荐他。还写了这首诗赠以勉励之,当时的刘景文已经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所以诗的前两句“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也借以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八、《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解释一下诗题,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渑池是县名,隶属于今河南三门峡市。公元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别时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予苏轼,然后苏轼和作了这首诗。之所以说怀旧,是因为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经过渑池。
九、《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公元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这首诗便写于此时,表达与胞弟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快乐,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不得不分别,前途未卜的哀伤与感慨。
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生。
十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十二、《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清明》诗词鉴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
本诗在1992年香港“唐诗十佳”评选中,被评为第二佳。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俗。可是诗中的“行
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
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
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扫的节日。文人墨客也写了不少关于清明节祭扫的诗文。在众多“清明诗”中,我对南宋诗人高翥的《清明诗》情有独钟。下面就先让我们读读这首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化作白蝴蝶,泪水染作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首诗明白晓畅,但寓意深刻。每读一次,都能读出新意;每读一次,都让人清醒。
诗的首联作者给我们展现了大环境:南山北岭到处都有“墓田”,清明时节家家都要祭扫。这是概写,但我们也能感受到那具体的场面:可想而知,清明时节,那扫墓之人络绎不绝,路上的唠嗑声,坟前的`哭声,天上的乌鸦叫声打破了往日的寂寞,凄凉的墓地,顿时热闹起来。首句说“墓田”似乎不如“墓地”和“坟田”更顺口,但这是押韵和*仄的需要。
颔联就描写具体化了,作者给我们展现了特写镜头:人们在坟前烧的纸,化作纸灰,随风飘舞起来,就像白色的蝴蝶在翻飞。而那跪着烧纸的儿女,脸上泪水不断,用手也不断地擦拭,所以泪水流过之处已经有红色的痕迹了。“红杜鹃”是比喻。这既是泪痕的颜色,也有“杜鹃滴血”之意,说明“悲哀深切”之深,与后面的“笑灯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颈联又是特写两幅画面。一个是日落的坟前,那白天烧完的纸灰,堆的很厚,所以里面还保留着热气。这正是狐狸取暖的好地方,它卧在纸灰堆上酣然入睡。这也言外之意地告诉我们,烧了这些纸,只能给狐狸取暖了,与坟里的尸骨毫无干系。
另一个画面是:白天烧完纸的儿女们,夜晚又聚在灯前,有说有笑,又吃又喝。坟前那短暂的悲痛早已飞到九霄云外。仅仅过了半天就如此,那明天、后天,谁还能去想死去的亲人呢。作者也许意在告诉大家,思亲的悲痛是暂时的,人还要回到眼前的生活。
尾联是作者在前几联记叙描写基础上的感慨:人啊,活着就要好好享受生活,死去了,什么都没有,什么也带不走。这是何等清醒的认识呀。
曾几何时,有人对该诗的这种人生看法和态度给予了批判,认为这是消极遁世,与革命思想不相符。这实在有点太苛刻了。首先应看到诗人的唯物主义思想是难能可贵的。其次也应看到,作者那种珍惜眼前,珍惜当世的观点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总比那些把幸福寄予来生的虚无缥缈的人生态度更有现实意义。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宋朝经典古诗句赏析
诗的'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宋朝经典古诗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1.要看银山排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 赠刘景文)
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苏轼·蝶恋花)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1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
1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1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18.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19.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耒·春日)
2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李清照·渔家傲)
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2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五陵春)
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李清照·声声慢)
2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2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李清照·如梦令)
2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27.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28.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宋·陆游·文章)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3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3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3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 病起书怀)
3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35.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3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3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
3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4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1.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宋·杨万里·竹枝词)
4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4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4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4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宋·林升·题临安邸)
4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
49.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宋·徐元杰·湖上)
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貌神情,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那些令人心旷神怡的词句,读来唇齿噙香,犹如置身千年前繁花似锦、活色生香的宋代日常生活之中。
十位宋代词人,一人一首传世宋词,一生一定要读一次。
-1-
奉旨填词——柳永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全词二十一句,通篇用赋体作法,铺张扬厉,对偶排比,堪称一篇词体的杭城赋。
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之作。
读了这首词,谁人不感慨杭州的繁华与富庶。
-2-
太*宰相——晏殊
晏殊的词作,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
晏词有的描写男欢女爱、春花秋月,有的抒写伤春怨时、离情别恨,多有清新之辞、娴雅之气。其词还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与人生体悟,具有士大夫的气质,可谓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过渡者。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
此词广为传诵的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沈际飞:“无可奈何花落去”,律诗俊语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词,着诗不得。(《草堂诗余正集》)
在绝美的语言下蕴含着哲理,所以,才一再被人传诵不绝。
-3-
一代文豪——苏轼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也是北宋词坛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奔腾不息的大江,豪气干云的历史人物,在苏轼笔下,一一铺陈开来。历史人物的风流更衬出作者的悲伤,时光流逝,留给他建功立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转眼,人生华发。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苏轼关于宋朝的诗词
苏轼是北宋中期得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啦很高得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下面是苏轼关于宋朝得诗词,请参考!
1、《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曰黄花蝶也愁。
2、《少年游润州作,代入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3、《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入寓娘》
常羡入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4、《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入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入,墙里佳入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5、《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入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入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6、《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曰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入前深意难轻诉。
7、《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谷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8、《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曰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9、《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入,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0、《行香子过七里滩》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
1.要看银山排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 赠刘景文)
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苏轼·蝶恋花)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1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
1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1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18.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19.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耒·春日)
2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李清照·渔家傲)
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2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五陵春)
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李清照·声声慢)
2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2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李清照·如梦令)
2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27.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28.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宋·陆游·文章)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3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3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3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 病起书怀)
3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35.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3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3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
3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4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1.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宋·杨万里·竹枝词)
4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4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4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4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宋·林升·题临安邸)
4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
49.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宋·徐元杰·湖上)
50.*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宋:孔*仲
泽国已炎暑,夏天仍永朝。
炙床炉燄炽,薰野水波摇。
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
可怜花叶好,憔悴苦霜凋。
《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宋:张耒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
关于大暑的古诗
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大暑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留题灵岩寺
卞育.宋
屈指数四绝,四绝中最幽。
此景冠天下,不独奇东州。
夜月透岩白,乱云和雨收。
甘泉泻山腹,圣日穿岩头。
大暑不知夏,爽气常如秋。
风高松子落,天外钟身浮。
祖师生郎石,古殿名般州。
人巧不可至,天意何所留。
老僧笑相语,兹事常穷求。
移出蓬莱岛,等吾仙子游。
销 夏
白居易.唐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夏日闲放
唐 .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登殊亭作
唐.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黄庭坚.北宋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水调歌头
满江红
大暑
刘将孙.宋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
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
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
明天就是大暑节气了,三伏天也已经过了一半了,天气依旧炎热,祖国很多地方都伴随着大雨下个不停,昨天河南郑州受灾严重,很多地方大水都让老百姓失去了行动的自由,但是人定胜天,所以相信一切灾难都会过去,期待祖国人民越来越好。大暑节气来临,总有一些诗意流淌,让我们穿越时空,内心变得宁静。
《咏廿四气诗 大暑六月中》
唐代:元稹
大暑三秋*,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大暑期间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节气,过了大暑,夏天也将跟我们说再见了。似乎孟全忠,一年已经过去了一半的时间,是不是感觉时间飞快地在流逝呢?
过去的半年里,不管我们经历了什么,时间都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是秋天该收获的季节了,你准备好了吗?
《销 夏》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虽然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节气,但是诗人却能做到心静自然凉,临风窗下,暑气自然消退,室内东西不多很是清爽。这首诗仔细品味清爽宜人,为整个炎热的夏日带来丝丝清凉。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在古代,中国的文人虽然清苦,但是都能够做到怡然自得其乐,比如白居易,比如元稹,但是此时的司马光,因为官场不顺,所以感觉虽然是炎热的夏天,却能感受到秋日的心凉。诗人感叹时光的老去,年华的流逝。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要让它在你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作为现代的我们,夏日没有空调,就会觉得酷热难耐,古代的文人确实值得我们学*,从诗词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夏日表现的非常宁静。
《暮热游荷池上》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021年的夏天,伴随着各地大雨不断,洪涝不断,还有阵阵闷热,不知道以上的诗句是否有触动到你的心灵?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阳历的7月22日或23日,太阳达到黄经120度时,即为大暑。
大暑
金乌恣意晒不休,烧透南天庶苦愁。
大汗淋漓盈袖湿,焱炎灼耀曝田畴。
蝉鸣高树黄昏闹,雀噪低檐破晓啾。
忍待西风飘落叶,枫林遍染醉清秋。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
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
销 夏
唐/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夏日闲放
唐 /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萤
唐/徐夤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登殊亭作
唐/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北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宋朝曾几的古诗(大暑)
宋朝曾几的古诗
大暑的古诗曾几
宋朝曾几的三衢道中古诗
宋朝的古诗还
古诗词曾几的大暑拼音
宋朝范成大的古诗
宋朝的古诗300首
雪梅古诗宋朝的
宋朝刘班的古诗
宋朝的诗词
宋朝诗句
宋朝有名的古诗
有关宋朝的古诗
宋朝的怀古诗
提画的古诗宋朝
描写大暑大暑处暑的古诗
宋朝和唐朝的古诗
古诗宋朝的诗句
宋朝的古诗诗配图
春雨的古诗宋朝
宋朝歌姬的古诗
思乡的古诗宋朝的
宋朝古诗的发展
宋朝的春节古诗
宋朝的苏轼古诗
有宋朝的春天的古诗
宋朝雷震的古诗
概括宋朝的古诗
宋朝古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