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梅花的古诗陆游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梅花的古诗陆游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梅花的古诗陆游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写梅花的古诗陆游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陆游梅花的诗句
引导语:陆游写梅花的'诗,大家知道哪些?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他的描写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陆游《梅花绝句》
闻道梅花坼chè
晓凤,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陆游《梅花绝句》三首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梅花绝句六首》
闻道梅花坼晓凤,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五首》
*明南出笮桥门,走马归来趁未昏。
渐老更知闲有味,一冬强半在梅村。
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五首》其五
江郊车马满斜晖,争趁南城来阖靡。
要识梅花无尽藏,人人襟袖带香归。
关于梅花的诗句
1.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 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2.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3.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 朱淑真《清*乐·风光紧急》
4.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 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5.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 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6.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7.娥寒初破东风影。 —— 朱淑真《菩萨蛮·咏梅》
8.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9.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 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10.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 高適《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11.湿红恨墨浅封题。 —— 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
12.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 律然《落梅》
13.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 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4.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 —— 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15.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 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16.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 —— 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17.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 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18.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 —— 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19.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琼瑶碎。 —— 邓廷桢《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20.冷冷水向桥东去。 —— 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陆游赞美梅花的诗句
引导语:梅花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赞美梅花的诗句,是陆游的,欢迎大家阅读!
陆游 《梅花绝句》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陆游 《梅花绝句》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五首》
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
不如折向金壶贮,画烛银灯看到明。
陆游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落梅二首》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陆游《落梅二首》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陆游《梅花绝句六首》
闻道梅花坼晓凤,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五首》
*明南出笮桥门,走马归来趁未昏。
渐老更知闲有味,一冬强半在梅村。
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五首》其五
江郊车马满斜晖,争趁南城来阖靡。
要识梅花无尽藏,人人襟袖带香归。
古人赞美梅花的诗句
1: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盼,素英如坠。
2:墙角一只梅,凌寒独自开。
3:梅花万里(宋·刘过·《沁园春》)
4:冉冉梅花暖(宋·毛滂·《清*乐》)
5:梅花繁枝千万片(唐·冯延巳·《鹊踏枝》)
6: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
7:为寄一声长笛、怨梅花(宋·叶梦得·《虞美人》)
8: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的.《白梅》
9:闻道梅花坼晓风(宋·陆游·《梅花》)
1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1: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张嵲的《墨梅》
12: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厉出。
13: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14: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15: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曹雪芹的《咏红梅花得“梅”字》
引导语:梅花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赞美梅花的诗句,是陆游的,欢迎大家阅读!
陆游 《梅花绝句》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陆游 《梅花绝句》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五首》
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
不如折向金壶贮,画烛银灯看到明。
陆游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落梅二首》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陆游《落梅二首》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陆游《梅花绝句六首》
闻道梅花坼晓凤,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五首》
*明南出笮桥门,走马归来趁未昏。
渐老更知闲有味,一冬强半在梅村。
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五首》其五
江郊车马满斜晖,争趁南城来阖靡。
要识梅花无尽藏,人人襟袖带香归。
古人赞美梅花的诗句
1: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盼,素英如坠。
2:墙角一只梅,凌寒独自开。
3:梅花万里(宋·刘过·《沁园春》)
4:冉冉梅花暖(宋·毛滂·《清*乐》)
5:梅花繁枝千万片(唐·冯延巳·《鹊踏枝》)
6: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
7:为寄一声长笛、怨梅花(宋·叶梦得·《虞美人》)
8: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的《白梅》
9:闻道梅花坼晓风(宋·陆游·《梅花》)
1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1: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张嵲的《墨梅》
12: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厉出。
13: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14: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15: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曹雪芹的《咏红梅花得“梅”字》
梅花绝句·之—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释
⑴闻道:听说。坼(chè):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⑵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
⑶何方:有什么办法。千亿: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陆游号放翁,字务观)。
⑷梅花:一作梅前。
(5)坼晓风:(梅花)在晨风中开放。
解读
陆游写过不少咏梅诗,这是其中别开生面的一首。头两句写梅花绽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写此诗时作者已78岁高龄,闲居在故乡山阴,借咏梅来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化身千亿”长在梅前,与梅相连,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现了作者高标绝俗的人格。
翻译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开,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树树梅花似雪洁白。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赏析
嘉泰二年(1202)春作于山阴,陆游时年七十八岁。此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陆游爱梅花,也写过不少梅花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笑傲寒风的梅花的爱慕之情。
陆游示儿古诗及翻译
引导语:《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下文就是这首诗的古诗原文以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学*。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翻译]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简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 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 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 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 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 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名家评析
宋·梅尧臣《六一诗话》:“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明·徐伯龄《蟑精焦》:“较之宗泽三呼渡河之心。何以异哉!”
明·胡应麟《诗薮》:“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每读此未尝不为滴泪也。”
清·贺贻孙《诗笺》:“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陈友冰、杨福生《宋代绝句赏析》:“诗的'三、四两句来了个大幅度的时空跳跃,由生前突然转为死后,由悲愤转为希望。”
姚奠中《唐宋绝句选注析》:“二句‘但’字一转,引出‘不见九州同’,突出一个‘悲’字。”
示儿对后世的影响
《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其他评述陆诗,特别提到《示儿》诗,就我所见,不下三十余家(请参看《陆游研究资料汇编》),或者说它具有宗泽“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足见此诗情真语挚,感人之深!
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写:“放翁十余岁时,早已*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
历代爱国诗中,朱自清先生特别推崇《示儿》诗,并对它做了具体的分析:“这是陆游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创作背景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父亲,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梅花》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3、《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5、《假山拟宛陵先生体》
叠石作小山,埋瓮作小潭。
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
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
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8、《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9、《新春》
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
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
忧国孤臣泪,*胡壮士心。
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
10、《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1、《午饭》
民穷丰岁或无食,此事昔闻今见之。
吾侪饭饱更念肉,不待人嘲应自知。
12、《梅花绝句》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13、《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14、《沈园(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鹊桥仙》这首词为词人晚年罢归山阴后所写。少年时便负有凌云之志,为抗击金兵驰骋奔走。
宋代: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译文
当年在华丽的灯光下纵情地博弈,骑着骏马猎射驰骋,谁还记得我当年豪壮的军旅生活?那些无聊酒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隐居江边做渔翁。
江边有八尺轻舟。撑着低低的三扇篷,独自享受长满蘋草的水边景色,镜湖本来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适之人。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赐与不可呢?
注释
1、华灯:装饰华丽的灯台。
2、纵博:纵情赌博。此处视为豪爽任侠的一种行为表现。《剑南诗稿》卷二十五《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
3、酒徒:犹言市井*民,普通人。《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郦生嗔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4、渔父:渔翁,打鱼的老人。
5、占断:完全占有。
6、蘋洲:丛生苹草的小河。
7、镜湖:在浙江会稽、山阴两县交界处,周遭三百余里,以水*如镜而出名。
8、闲人:作者自称,乃愤激之辞。
9、官家赐与:唐开元间,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到会稽,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曲。陆游反用其典,表达自己的不满之情。官家,指皇帝,此处明指唐玄宗,实指当时的南宋皇帝。
赏析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萧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此时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谓为“悲壮”*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
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鹊桥仙 陆游]
陆游梅花的古诗
写梅花的古诗陆游
陆游写梅花的诗句
陆游描写梅花的诗
陆游梅花的古诗词
陆游写的关于梅花的古诗
陆游梅花的古诗三首
放古诗梅花颂送陆游的
陆游写的咏颂梅花的古诗
陆游写的有关梅花的古诗
陆游咏梅花的的诗句
陆游写梅花的古诗拼音
古诗梅花陆游里的名句
宋陆游的古诗梅花绝句
腊梅花的古诗词陆游
陆游的卜算子夸奖梅花古诗
梅香古诗陆游的诗
陆游写的梅子古诗
古诗配画陆游的《落梅》
陆游的咏梅诗句
宋代的陆游落梅古诗
梨花的古诗陆游
陆游的古诗茶花
陆游海棠花的古诗
关于陆游梨花的古诗
陆游的古诗有
陆游写的关于梨花的古诗
陆游有关于窗花的古诗
陆游的古诗梦
写陆游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