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古诗

关于含有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0) 语录(5) 说说(19) 名言(1) 诗词(171) 祝福(2k+) 心语(139)

2022-04-18 23:32:57
  • 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上一句是什么

  • 知识,学*,文学
  • 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上一句是什么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惯。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上一句是什么,欢迎阅读。

      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上一句是:

      草树知春不久归。

      原句是: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意思是: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这句话出自韩愈的《晚春二首·其一》,原文如下: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古诗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jie):知道。

      【古诗诗意】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古诗赏析】

      《晚春》是韩诗颇富奇趣的小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然而,对诗意的理解却是诸说不一。

      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乍看来,只是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谱”: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本与木本植物(“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笑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言“杨花榆荚”偏义于“杨花”)。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

      再进一步不难发现,此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化的手法大有关系。“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着想之奇是前此诗中罕见的。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有人认为那是劝人珍惜光阴,抓紧勤学,以免如“杨花榆荚”白首无成;有的从中看到谐趣,以为是故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还有人干脆存疑:“玩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刘永济《唐代绝句精华》)姑不论诸说各得诗意几分,仅就其解会之歧异,就可看出此诗确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虽未破的,却不乏见地。作者写诗的灵感是由晚春风光直接触发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不过,他不仅看到这“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方才做入“无才思”的奇语,当有所寄寓。

      “杨花榆荚”,固少色泽香味,比“百般红紫”大为逊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飞”,确带几分揶揄的意味。然而,若就此从这幅晚春图中抹去这星星点点的白色,你不觉得小有缺憾么?即使作为“红紫”的陪衬,那“雪”点也似是不可少的。再说,谢道韫咏雪以“柳絮因风”,自古称美;作者亦有句云:“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雪如杨花很美,杨花如雪又何尝不美?更何况这如雪的杨花,乃是晚春具有特征性景物之一,没有它,也就失却晚春之所以为晚春了。可见诗人拈出“杨花榆荚”未必只是揶揄,其中应有怜惜之意的。尤当看到,“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正是“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黛玉葬花词),这勇气岂不可爱?

      如果说诗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为人来说,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派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前文所引述的两种对此诗寄意的解会,虽各有见地,于此点却均有忽略。殊不知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阅读全文]...

2022-01-12 18:09:27
  • 关于芳菲的诗句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节候初临谷雨期,满天风日助芳菲。——蔡襄《十八日陪提刑郎中吉祥院看牡丹》

    金谷多欢宴,佳丽正芳菲。——陈子良《赋得妓》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今日清明宴,佳境惜芳菲。——张说《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

    离别又经年,独对芳菲景。嫁得薄情夫,长抱相思病。——魏承班《生查子·离别又经年》

    曾识清明上巳时,嬾能游冶步芳菲。——仇远《次胡苇杭韵·曾识清明上巳时》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柳氏《答韩翃》

    清明池馆,芳菲渐晚,晴香满架笼永昼。——曹勋《倚阑人》

    黄云高阙芳菲少,紫塞长城氛祲多。——杨慎《交河令行赠袁子变》

    清明已*芳菲日,鼓角偏伤迟暮心。——居节《新晴寺阁》

    寒食无佳赏,芳菲半已空。——司马光《梦与之美为寒食之游》

    山园*寒食,春事总芳菲。——喻良能《遣兴·山园*寒食》

    稠红乱紫正芳菲,寒食青门客自归。——韩元吉《会稽道中有感》

    不道芳菲成一梦,满城寒食藉梨花。——胡寅《和吴元衡》

    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刘禹锡《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欧阳修《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

    坐看芳菲了闷中,曲教遮护屏展风。——唐寅《落花诗》

    芳菲又谢一年新,能赋今无八斗陈。——唐寅《落花诗》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李白《感遇其二》

    占芳菲。趁东风妩媚,重拂淡燕支。——王沂孙《一萼红·红梅》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贺知章《采莲曲》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骆宾王《帝京篇》

    故园梅柳尚馀春,来时勿使芳菲歇。——骆宾王《畴昔篇》

    风月芳菲节,物华纷可悦。——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新开兰蕙正芳菲,初到鲥鱼入馔肥。——宗元鼎《留邹吁士》

    郊行莫待芳菲月,花未开时好看花。——吴泳《用韵谢帅机惠春盘》

    芳菲移自越王台,最似蔷薇好并栽。——徐夤《司直巡官无诸移到玫瑰花》

    深入芳菲里。——苏轼《哨遍·春词》

    丘园隐君子,结佩纫芳菲。——方回《同张文焕过吴式贤二十六韵》

    变化固幽类,芳菲能几时。——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若还缺一不芳菲,执著波查应失路。——吕洞宾《敲爻歌》

    幽乐轩前春欲归,红葩绿萼斗芳菲。——沈辽《寄雅上人》

    待等间、留取遗芬,伴萝卜芳菲,蔷薇清泚。——赵崇嶓《金明池·桂海云蒸》

    花鸟惜芳菲,鸟鸣花乱飞。——刘希夷《代闺人春日》

    时节相会聚,燕笑芳菲菲。——陈著《送道士十二侄归金观》

    晓猿不惊鹤怨,幽花野草芳菲菲。——陈著《寄赋黄东发湖山精舍》

    食之神爽肉不肥,乘风振羽芳菲菲。——刘基《雪鹤篇赠詹同文》

    山茶花发争芳菲,翠翎蜡觜相光辉。——李东阳《四禽图·江南山深冬日暖》

    今朝纵目玩芳菲,夹缬笼裙绣地衣。——薛涛《春郊游眺寄孙处士二首》

    衣冠后土祠,璎珞神仙珮,倚阑人且赏芳菲,炀帝骄奢自丧了国,休对我花前叹息。——张可久《沉醉东风·琼花蝶粉霜》

    为妒尤郎得尤物,故将七字恼芳菲。——杨万里《尤延之检正直庐窗前红木犀一小株盛开,戏呈》

    莫惜羊车频列载,柳丝梅绽正芳菲。——鱼玄机《和人》

    可怜穷巷无芳菲,良辰不得开怀抱。——毛滂《出都寄二苏》

    春风无处不芳菲,狴犴深严昼掩扉。——黄淮《伤春》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屈原《离骚》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屈原《离骚》

    [阅读全文]...

2022-04-06 14:18:21
  • 人间四月芳菲尽全诗

  • 人间,四月
  •   人间四月芳菲尽全诗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

      3、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4、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5、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此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而就是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记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m.ju.51tietu.net)。“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诗人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阅读全文]...

2022-07-08 12:30:32
  • 芳菲醉我心

  •   沾一缕清香给自己  吸吮一缕清新空气给肺部    绽露醇浓的花香啊  芬芳迷人卿醉  掠一缕新鲜朝气浸人心脾    远方有一双温暖的手  缓缓地向你我延伸过来    清风撷一缕芳菲  醉了我心    绵绵细雨滋润着心田  花蕊在风雨中张开了艳红的笑脸    雨过天晴彩虹相映  放眼望去那一丛丛花朵姹紫嫣红    噢  我倾倒在铺满绿色的地毯上  花团锦簇的花海中  享受着大自然赐予我的一番湿润的美意    噢  阳光下的那一片片温馨的芳菲  那么的幽静地随着轻风飘荡醉漫神州    此时  随着轻风的吹拂  飘荡着一声声脆铃般的笑声  朵朵鲜花迎面绽放着粉红的花瓣  嫣然回眸的那一刻  留下了最美迷人的容姿  携带着芳菲飞翔在凌空  醉人的芬芳哟  无限深情地匍匐着行进在人间

      【编者按】:花香,一缕缕在空气中游荡,轻风一拂,你便露出迷人的笑容。

    [阅读全文]...

2022-01-11 14:58:22
  •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古诗词鉴赏

  • 文学
  •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古诗词鉴赏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写的一首怀旧词。上片实写相识、传情,下片虚写离散、思念。长调而运以小令之法,通过在上、下片末三句上用力,既能分收承转、绾合之效,又能前后贯通意脉,浑然一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古诗词鉴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早是萦心可惯。向尊前、频频顾眄。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译文翻译

      香喷喷的脸儿。胭脂敷得均匀,黛色的眉毛,勾画得精巧玲珑。这淡妆正是宫中的式样。她那种天然生成的风流气质,全在一双娇波欲流的妩媚眼睛里。我们很早就互相属意称心,在筵*上常常眉目传情。也曾有好几次见面,但仅仅是见面,哎,倒不如不见面更好些!

      红色的烛光摇晃着,更深夜残。筵*散了。美好的春宵,我们只觉得它太短。啊,当时谁知道会有唱《阳关曲》的一天?可是到头来竟是天涯远隔。离恨绵绵。有什么办法啊,一切都已经雨散云收了。当春天来时,我只能倚着栏杆,泪流满面,眼看着海棠花开尽,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还独自在黄昏的庭院里苦苦地思念着你。

      注释解释

      烛影摇红:词牌名,又名“玉珥坠金环”“忆故人”“秋色横空”等。以毛滂词《烛影摇红·送会宗》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双调九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的变体。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用以画眉。

      萦心:萦系于心。可惯:称心爱宠。

      顾眄(miǎn):回视;斜视。

      争如:怎似,何如。

      谁会:谁知道。阳关:即《渭城曲》。唐代王维作。

      创作背景

      该词为政和七年(1117)提举大晟府期间所作。

      诗文赏析

      周邦彦这首《烛影摇红》是奉旨“增损”修改他人词作而成的。对于改写者来说,这是一项颇有难度的工作。首先是奉旨修改,宋徽宗以原作不够“丰容宛转为恨”,下令修改。要迎合精通音律的皇上心意,做到“丰容宛转”,这的确是一件难事;修改他人的作品,尤其是一首较为成功的作品,既要保持原作意旨、风格,又要使之更完美,更上一层楼,这又是一难;对于*这样已经成名了的作家,修改他人之作,自亦需写出自己的风格特点,此为三难。而难能可贵的是,周邦彦把这三者都做到了,且做得天衣无缝。

      首先周邦彦拓展了词作的容量,上片全为其所增写,并为下片的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原作主要是写离情别恨,周邦彦便在上片把时间往前推移,着力刻绘这位女子的美貌,以及两人的`心心相印。这便为下片叙写思2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刻画这位女子的美貌,改写者抓住她的“娇波眼”米做文章。其“芳脸”、“黛眉”虽然也精致,但“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这便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女子的风韵。这位女子不仅天生丽质,而且还顺心于他,致使他“几回枢见,见了还休”,以致有“争如不见”之叹。这样,上片由”风流天付”写到相见倾心,便为下片的描写旧思,作了准备。

      周邦彦“增损”的笫二步,便是在下片,即原作上作了几处改动。改动的原则是更能使原作的意旨和主题得到表现。原作第二、三、四句为“向夜阑,乍洒醒,心情懒”,周词改为“夜阑饮散春宵短”,不仅较原作精炼,而臣还写出了男主人公夜阑饮散之后的孤独,这样就为下一句叙写回忆思绪作了铺垫。第二个改动之处是“当时谁为唱阳关?”原作为“尊前谁为唱阳关?”周词的改作最主要之处是将原作的简单叙述眼前之情形改为回忆往昔,这样不仅在写法上显得婉转,有波折,避免了直说、直叙之弊,更重要的是突出显示了主人公的挥之不去的思念之情。正因为有上片对人物形象刻画的铺垫,打肓此铭心的思念,从整首词作看,也显得浑然一体。第三个改动之处在“争夺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原词为“无奈云沉雨散,凭闹干,东风泪眼”这一层改动的关键句在“无奈”改成“争奈”,粗看两词并无什幺很大区别,ffi细辨起来,“争奈”除了有“无奈”的意思外,还有承受不了的意思,表露了男主人公为相思之情所重压。还有“云收雨散”,“东风泪满”都较原闻有少许改动,改动的结果,就是内含更显深广,更加突出了主题。

      第三,这首词经过一番“增损”,不仅使原作的意旨更加突出,而且还商’深打上周词的风格烙印。如经过改写后,全词在篇章结构上显得严密而有最次,且多变。周邦彦抓住离恨这一主题,在现实与同忆上做文章,于腾挪顿挫开合之中,多层次地表现离恨别绪,避免了过多直说、直叙而造成的弊病,厨词之讲究用字,用典是相当著名的,该词囿干原作,没有用什么典故,但叉闲其是改写,庄讲究用字上是很突出的,这在上面已经阐述了。

      【拓展内容】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阅读全文]...

2022-07-20 19:29:57
  • 《满庭芳》古诗赏析

  • 《满庭芳》古诗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满庭芳》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满庭芳》

      作者:陈瓘

      朝代:宋

      体裁:词

      槁木形骸,浮云身世,一年两到京华。又还乘兴,闲看洛阳花。闻道鞓红最好,春归後、终委泥沙。忘言处,花开花谢,不似我生涯。年华。留不住,饥飡困寝,触处为家。这一轮明月,本自无瑕。随分冬裘夏葛,都不会、赤水黄芽。谁知我,春风一拐,谈笑有丹砂。

      译文注释

      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

      悲伤之际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开腰间的系带,取下香囊。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

      赏析

      这首《满庭芳》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抹”字本意,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传说,唐德宗贞元时阅考卷,遇有词理不通的,他便“浓笔抹之至尾”。至于古代女流,则时时要“涂脂抹粉”亦即用脂红别色以掩素面本容之义。

      按此说法,“山抹微云”,原即山掩微云。若直书“山掩微云”四个大字,那就风流顿减,而意致全无了。词人另有“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的名句。这两个“抹”字,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

      这首词写诗人与他所眷恋的一个女子的离别情景,充满了低沉婉转的感伤情调。上片描写别时的景色及对往事的回忆。下片抒写离别时的留恋、惆怅之情。全词把凄凉秋色、伤别之情,融为一体。通过对凄凉景色的描写,用宛转语调表达伤感的情绪,是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阅读全文]...

2022-06-27 15:09:32
  • 表达自己无奈心累的诗句 感受诗人的百般无奈与辛酸!

  • 感受,心累,无奈
  •   从古至今,表示无奈心累的名诗有很多,诗人常常借作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奈,如果你也有这般的无奈和心累,不妨看看这些表达自己无奈心累的诗句,感受诗人的百般无奈与辛酸!

      1.《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然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也是我们常常运用到的诗句,快来细品以上的诗句吧!

    [阅读全文]...

2022-06-17 17:34:44
相关推荐
含有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古诗 - 句子
含有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古诗 - 语录
含有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古诗 - 说说
含有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古诗 - 名言
含有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古诗 - 诗词
含有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古诗 - 祝福
含有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