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静气清的古诗

关于山静气清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山静气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山静气清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山静气清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2) 语录(3) 说说(14) 名言(800) 诗词(1k+) 祝福(9k+) 心语(697)

  • 有关清明节气的古诗

  • 节气,清明,清明节
  • 有关清明节气的古诗(精选60句)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清明节气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2、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3、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4、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5、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6、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7、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8、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9、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0、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1、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1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15、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16、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17、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1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9、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20、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21、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22、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23、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24、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25、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26、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7、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28、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29、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30、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31、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32、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33、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34、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35、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6、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37、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8、庭轩寂寞*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39、清明又*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40、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1、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4、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5、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6、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7、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镃《寒食》

      8、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9、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阅读全文]...

2021-12-28 06:42:35
  • 关于山水的诗句古诗 描写山清水秀景色诗句

  • 山水,景色
  • 关于山水的诗句古诗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3、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4、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5、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6、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7、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8、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翃《宿石邑山中》

    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0、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1、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12、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二首》

    1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14、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15、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6、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17、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李白《行路难三首》

    18、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9、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朱栴《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

    20、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21、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22、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陈与义《登岳阳楼》

    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5、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宋琬《渡黄河》

    26、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刘彻《秋风辞》

    2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9、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30、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苏轼《后赤壁赋》

    31、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2、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3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佚名《伯牙绝弦》

    34、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35、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李华《吊古战场文》

    36、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张蠙《登单于台》

    37、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38、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40、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41、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4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43、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44、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

    45、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46、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47、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宋琬《江上阻风》

    48、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49、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50、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阅读全文]...

2022-01-15 04:24:41
  • 关于清明节气的古诗

  • 清明,节气
  • 关于清明节气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明节气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阅读全文]...

2022-03-24 18:58:22
  • 带山的古诗

  • 带山的古诗(精选105首)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下面是带山的古诗大全,请参考!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游钟山》

      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4、《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6、《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7、《江上望皖公山》

      唐·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8、《咏江郎山》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9、《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阅读全文]...

2021-12-25 15:31:45
  • 古诗山行的诗意_古诗山行的意思

  • 诗意
  •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3-08 08:24:30
  • 静夜思古诗

  • 静夜思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夜思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夜思》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大林寺桃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古诗词全文如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四月,正是*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一、复*旧课

       出示学*步骤: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品诗句、悟诗情。

      4、诵感情、赏诗文。

      二、学*课文

       师:(放录像李白呤诵《静夜思》)请大家看录像听老师读这首诗。

      (生认真听,一部分学生模仿)

      师: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

      生1:我认为疑是地上霜写得好。

      生2:我认为举头望明月这句写得好。

      生3:低头思故乡这句写得好。

      过渡:是的,这首诗写得很美,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学*。

      1、学*第一行诗。

      师:请大家齐读第一行诗。

      生:(大声朗读)

      师:你认为这句诗哪个词写得好?

      生:明月光写得好。晚上看到明亮的月光,很容易思念家乡。

      (字理识字:电脑课件出示 --明,两字进行对比让学生说出 表示日, 表示月,太阳与月亮同时出现表示非常亮。)

      (师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2、学*第二行诗。

      师:哪位同学喜欢第二行诗,请站起来读,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1:疑是怀疑的意思,所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生2:疑要重读。

      (生朗读第二行诗)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生1:李白为什么把月光当作白霜?

      生2:因为霜和月光都是白色的。

      生3:因为作者很晚不能入睡,产生错觉,所以把月光看成了白霜。

      (指导读第二行诗,重读霜,体会诗意,然后齐读1、2行诗)

      3、学*第三、四行诗。

      师:刚才我们采用什么学*方法学*第一、二行诗?

      生:抓字眼,明诗意;品诗句,悟诗情。

      师:请大家采用以上的学*方法自学三、四行诗。

      (学生自学,分组讨论学*。)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生1:这首诗为什么说望明月而不是看明月?

      生2:月亮离我们太远了,所以要望。

    [阅读全文]...

2022-04-02 08:36:01
  • 《静夜思》古诗原文

  • 夜思,古诗文
  • 《静夜思》古诗原文

      《静夜思》是唐代作者李白所作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作者于屋内抬头望月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静夜思》古诗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静夜思》古诗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白话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静夜思》注释:

      1、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2、床:此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今传五种说法。

      ①指井台。②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③“窗”的通假字。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④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静夜思》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静夜思》赏析:

      《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净。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阅读全文]...

2022-03-14 00:50:47
  • 古诗山行的诗意

  • 诗意,写作
  • 古诗山行的诗意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山行的诗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嬉戏。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居扬州,颇好宴游。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译文: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看见几户人家。我所以停车不走,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阅读全文]...

2022-05-09 20:02:23
  • 清明的古诗

  • 清明,写作
  • 清明的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2、《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5、《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6、《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7、《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9、《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10、《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1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阅读全文]...

2022-06-15 16:25:10
  • 清明的古诗

  • 清明
  •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4、《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5、《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6、《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7、《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8、《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9、《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0、《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阅读全文]...

2021-12-27 17:34:39
山静气清的古诗 - 句子
山静气清的古诗 - 语录
山静气清的古诗 - 说说
山静气清的古诗 - 名言
山静气清的古诗 - 诗词
山静气清的古诗 - 祝福
山静气清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