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这首古诗的内容

关于菩萨蛮这首古诗的内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菩萨蛮这首古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菩萨蛮这首古诗的内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菩萨蛮这首古诗的内容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22) 说说(75) 名言(8) 诗词(325) 祝福(43) 心语(132)

  • 菩萨蛮古诗辛弃疾

  • 诗人
  • 菩萨蛮古诗辛弃疾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菩萨蛮古诗辛弃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愁余一作:愁予)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

      (2)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3)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地数丈”得名。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4)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5)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赏析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广,奔激响溜。”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啊。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啊。“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直北望。词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挫极有力。歇拍虽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周济云:“借水怨山。”可谓具眼。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尚书·禹贡》云:“江汉朝宗于海。”在*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与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息·系辞》)。杜甫《长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故必言寄托,则换头托意,当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心情并不轻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又作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正愁余”,语本《楚辞·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楚骚哀怨要眇之色调,愈添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围。更哪堪闻乱山深处鹧鸪声声:“行不得也哥哥”。《禽经》张华注:“鹧鸪飞必南向,其志怀南,不徂北也。”白居易《山鹧鸪》:“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鹧鸪声声,是呼唤词人莫忘南归之怀抱,还是勾起其志业未就之忠愤,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实难作一指实。但结笔写出一怀愁苦则可断言。而此一怀愁苦,实朝廷一味妥协,中原久未光复有以致之,亦可断言。

      此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用已久隐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显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认,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阅读全文]...

2022-07-08 15:03:18
  • 李白菩萨蛮古诗鉴赏

  • 李白
  •   菩萨蛮

      *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赏析一: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赏析二:

      此词为登临望远、抒怀愁思之情。开篇词人用画笔在广漠的*林上抹出牵动愁思的如织暮烟。画面的静景带有动势,它暗藏着时间的瞬息之间的冉冉推移。当远眺着暮霭笼罩的*林的第一眼,望中还呈现着寒碧的山光,该是太阳下山没多久吧!但一转眼,暝色悄悄滴降临了。“暝色”之下用了一个神来之笔的“入”字,把把暝色人格化,比作一个带来了离愁的闯入者,比“夜幕”这一类*泛的静物更能使景色活跃在读者的心头眼底。于是,高楼上孤单的愁人,就益发和冉冉而入的暝色融合在一起了。

      这楼头的远眺者是因何而发愁呢?我们不禁要想起“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牗”这两句汉代。她是在怀念,期待远人。从下片可以想象,那征人是已经有了行将归来的消息吧。但此刻,他在何处?在做什么?是日暮投宿的时候他正在走入一家村舍吗?还是早已打尖,此刻正和旅伴在酒肆中畅饮,乃至在和当垆的酒家女调笑?或者,是由于什么事情的牵绊,至今还未踏上归程?向心头袭来的各种怪异的联想,不断增添这女子的愁思。这里面当然也缠夹着往昔的甜美回忆,遐想着久别重逢的情景。这时令,正如所说的“心事如波涛”,这样那样都会增添她期待的激情的浓度。

      这惆怅,哀怨而又缠绵的期待,自然会使楼头人产生有如诗“心怯空房不忍归”的心情。这驱使她伫立于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这归鸟又惹起无限愁思。那阻挡在她和征人之间的遥远的归程啊,这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长亭、短亭!

      眼前所见的日暮景色,这*林笼烟,寒山凝碧,暝色入楼,宿鸟归林;心头所想的那远人,那长亭短亭,以及横隔在他们之间的迢递的路程……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白菩萨蛮古诗鉴赏]

    [阅读全文]...

2022-03-08 00:32:31
  • 菩萨蛮·鸾啼似作留春语古诗

  • 菩萨蛮·鸾啼似作留春语古诗

      《菩萨蛮·鸾啼似作留春语》原文

      鸾啼似作留春语,

      花飞斗学回风舞。

      红日又*西,

      画帘遮燕泥。

      烟光还自老,

      绿镜人空好。

      香在去年衣,

      鱼笺音信稀。

      《菩萨蛮·鸾啼似作留春语》注释

      [1]燕泥:燕子筑巢所衔的泥;燕巢上的泥。

      [2]鱼笺:纸名。即鱼子笺。此处意同鱼素、鱼书,泛指书信。

      《菩萨蛮·鸾啼似作留春语》作者简介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宁七年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元丰五年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贫寒。文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词风哀感缠绵、清壮婉丽。有《小山词》一卷。

    [阅读全文]...

2022-07-28 19:41:19
  • 菩萨蛮大柏地的诗意

  • 诗意
  •   《菩萨蛮·大柏地》

      作者:*

      原文: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释:

      1、全篇守谱押用四部韵,句句皆叶两句一换,两庆两*相问。具体地说,“紫”、“舞”相叶;“阳”、“苍”相叶;“急”、“壁”相叶;“山”、“看”相叶。其中“紫”、“舞”本不同部,盖用方音取叶。

      大柏地:乡名,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北部,距市区30公里,素有“瑞金北大门”之称,319国道横贯南北,与宁都县、石城县相邻,是*等革命家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2、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3、彩练:彩色绢带,喻虹。

      4、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5、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6、关山:泛指附*群山。

      7、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

      8、苍:青黑色。

      9、鏖战:苦战。

      10、急:激烈。

      11、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

      12、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13、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14、今朝:如今。

      15、看:此处读*声。

      诗意: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

      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

      想当年在此激战,

      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

      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却更加鲜艳。

      赏析:

      此词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下半阕起首二句才点出此诗追忆的主题,上半阕整个是写今日风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风景)。(m.ju.51tietu.net)当年的激战如今已成为烟云,只有雨后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弹洞。这些追忆并非随意道来,它将立即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新意境:“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对美的新发现,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弹洞点是不好看的东西,但在诗人眼里,一切都是物随心喜。就用这些弹洞来点缀祖国河山吧,它在夏日黄昏雨后的晴空里显得分外美丽。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新风景,诗人在此也预感到一个新世界。

    [阅读全文]...

2022-05-16 01:02:43
  • 《菩萨蛮》的诗词鉴赏

  • 《菩萨蛮》的诗词鉴赏

      【年代】:宋

      【作者】:魏夫人——《菩萨蛮》

      【内容】:

      溪山掩映斜阳里。

      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

      *花。

      绿杨堤下路。

      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

      离人犹未归。

      【作者】:

      魏夫人(?-?) 名字失传,襄阳(今属湖北)人。文学家魏泰之姊,宰相曾布之妻,封鲁国夫人,时称魏夫人。现存其词十四首,语言清丽,音调谐婉,*对其词评价颇高。周泳先辑有《鲁国夫人词》。

      【赏析】:

      这首词抒写离人相思之情。上片着意描写春景。楼台影动,鸳鸯惊起。杏花出墙,斜阳掩映,溪山如画,春色满眼。

      下片借景抒情。每日在溪头路边徘徊,虽已三见柳絮纷飞,而离人犹未归来。对此良辰美景,不禁触动绵绵相思之情。全词婉柔蕴藉,优美自然。

      朱晦庵云:“本朝妇女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词林纪事》卷十九)

      薛砺若《宋词通论》:她虽不能与易安并论,但在女作家中,确为超群出众之才。词中名句如“隔岸两三家,*花”,即与并时诸贤相较,亦为出色当行之作。

      《词林纪事》页十九引《雅编》:魏夫人有《江城子》、《卷珠帘》诸曲,脍炙人口。其尤雅正者,则《菩萨蛮》云云,深得《国风·卷耳》之遗。

    [阅读全文]...

2022-06-24 12:54:00
  •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古诗词

  •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古诗词

      古诗原文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译文翻译

      偏僻之地,荆棘丛生,满眼荒芜,让人心生苍凉。南飞的征雁,亦不会因时常触动人的思乡愁怀而停歇。眺望远方,视线落处,凉云冷雨,故园遥不可及,更在远方的远方。

      愁思缕缕,心欲碎。清泪,似是为悲秋而洒。人在他乡,更让人泪流不止。然而,即使返家之时又能怎么样呢。

      注释解释

      菩萨蛮: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仄递转。

      榛荆(zhēnjīng):荆棘。

      征鸿:即征雁。多指秋天南飞的大雁。住:停歇。

      长安:借指北京。

      湿云:谓湿度大的云。

      丝丝:谓细雨如丝。

      创作背景

      张草纫《纳兰词笺注》载:“词中有‘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之语,当作于妻子卢氏去世后不久。卢氏于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产后病故。”

      诗文赏析

      上片开篇便展现出一派荒芜之境,容若于孤城之外,万山丛中立马远眺,湿云吹雨,暮霭沉沉,不见乡关。“榛荆满眼山城路”说的是行役途中所见,山城遥遥.满眼荒芜颓败之景,荆棘一样的植物在这城边的行军道上显得格外刺眼。忽然从远天传来断断续续的几声嘶哑的雁鸣,在丝丝雨声中.它们只顾前进,倏忽间就飞向远方去了,像那断雁前来,却不为愁人暂住片刻,那为何还有“鸿雁传书”的古语。上片集中了山城、荆棘、征鸿、湿云、冷雨这些意象,极力渲染出旅人的.苦闷,想必不过是自己一厢愁情,更无处安放罢了。前路未知,雨还是丝丝缕缕,越加觉得寒冷,但归处又在哪里。

      下片抒情,悲秋更兼乡愁,承转启合中纳兰表现出不凡的功力,把上片末句中“寒雨”与自己的心绪结合起来,自然道出“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的妙喻。俗话说:“睹物恩人”。出门在外的行役之人、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纳兰此处也是如此,看到那断雁远征,奔赴远地而不知暂住。寒雨丝丝,想来自然成了悲秋之泪,凡所苦役沿途所遇景物,都被蒙上了一层浅浅诗意的惆怅。想到此处,不觉黯然泪下,发出“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之叹。容若的抒情,是层层递进而又曲折婉转,最后也没有直说更深的愁是什么,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

    [阅读全文]...

2022-06-04 11:47:38
  • 黄庭坚《菩萨蛮》的赏析

  • 诗人
  • 黄庭坚《菩萨蛮》的赏析

      引言: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黄庭坚《菩萨蛮》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黄庭坚——《菩萨蛮》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赏析】:

      据此词原序所说,这首《菩萨蛮》当是戏拟王安石集句诗之作。

      开首二句以极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化用杜甫“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这句诗。两句诗不仅从字面看放这里十分熨贴,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这首词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将读者导向了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这样便活画出整个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却无可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一结语将上面贯串下来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这首词全靠直接剥录他人诗句而成,虽非作词之正道,却也颇有移花接木之妙。

      拓展阅读:黄庭坚成就

      文学

      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形成了一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即“一祖三宗”)的诗歌流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

      黄庭坚的诗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对象,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苏轼作诗以气运笔、放笔纵意、纵横驰骋、大开大阖、变化莫测、结构复杂,无迹可求,所以苏诗成就虽高,师之者极少,未能形成流派。黄庭坚的创作思路有迹可寻,甚讲法度,便于学*,所以其追随者很多。黄庭坚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代表了宋诗的特点。可以说,黄庭坚诗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受黄庭坚影响形成的江西诗派,也影响了南宋一代诗风,并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见推举之重。

      黄庭坚作诗一是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来处”。时人评黄庭坚作诗“一字一句,必月锻季炼,未尝轻发”。黄庭坚还提出诗的“句中眼”,所谓“句中眼”即后人所说的“诗眼”,就是注重对关键字词的锤炼,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即是锤炼而来,可谓“置一字如关门之键”。二是重视句法。黄庭坚《送顾子敦赴河东》诗:“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何谓“句法”,从这句诗里可以看出,黄庭坚论诗的句法尚简易,如秋月澄江,明晰可感。在《与王观复第二书》中说:“但熟观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齿凿痕,乃为佳耳。”三是讲究章法。黄庭坚讲章法命意言论甚多,如:“欲作楚辞,追配古人,直须熟读《楚辞》,观古人用意曲折处讲学之,然后下笔。譬如巧女绣妙一世,若欲作锦,必得锦机乃能作锦。”把章法结构喻为“锦机”。又如“山谷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又如:“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浑,方是出场。”综合起来看,黄庭坚所谓章法是讲求诗的结构的曲折变化,而这些曲折变化是通过学*前人作品揣摩出来的。黄庭坚虽讲诗法,但他并不固守诗法,而是要求最终超越诗法,达到“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

      书法

      行书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王羲之书法学*的深悟。

      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在黄庭坚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学*书法的一些消息,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原。然予手拙,终不*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交谊师友之间。从黄庭坚流传至今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黄庭坚,特别是其末尾数字,从容娴雅,行笔松缓,几若黄庭坚代笔。

      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则明确标榜师法《瘗鹤铭》。

      草书

      黄庭坚的草书是学时人周越的

      苏轼以周越书为“险劣”,米芾则评周越书为“气势雄健而锋刃交加”。黄庭坚后来在一则论书语中道出了其书法及书学思想成熟后对周越书法的看法:“王着临《兰亭》《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文》,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着;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力也。”

      无疑,黄庭坚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当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

      黄庭坚草书的成熟还得益于其书外功的参悟。除其上述“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外,他还有一段自道可说明因缘:“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笼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入化。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黄庭坚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诸草书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草书的又一新境。

    [阅读全文]...

2022-02-25 20:35:41
  • 菩萨蛮·黄鹤楼赏析

  • 菩萨蛮·黄鹤楼赏析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黄鹤楼赏析,欢迎阅览。

      菩萨蛮·黄鹤楼

      作者:* 朝代:*代 体裁:词

      茫茫九派流*,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

      ①黄鹤楼:故址在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上,因武汉长江大桥建桥需要,于一九五六年拆除。八一年在原址南面五百米处重建,于八五年竣工。《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②茫茫:辽阔的样子。

      ③九派:九条支流。相传古时在江西湖北一带有九条支流汇入长江。

      ④一线:指京汉和粤汉铁路,即今之京广线。

      ⑤龟蛇:指龟山和蛇山。龟山在汉阳,形如龟;蛇山在武昌,形如蛇。两山隔江对峙。

      ⑥黄鹤知何去:唐崔颢有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⑦酹:祭奠,浇酒于地。苏轼《念奴娇》,“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

      多少大河流贯*,而潜隐之一条铁路连接南北。烟云细雨舒卷着迷茫,龟山与蛇山紧锁着长江。

      昔日的黄鹤已飞去了何方?如今这儿只有些游客过往,我将借酒浇江以表慷慨,我的心之潮汐胜似滚滚长江的浪涛。

      【赏析】

      1927年正值*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 正洋洋得意地初临王位。

      可是整个*的局面仍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扑朔迷离的烟云密布大地,是年*途经武汉,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登上黄鹤楼一吐心曲。登高赋诗是历代文人抒情言志的*惯,*,这位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的一代诗人兼革命家以其独有的胸襟及气慨表达了他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

      全诗一开始从大处作眼,从远到*,层层展开,其中有精确的地理,这地理中暗示作者内心缜密的布局及经纬法度,这一切处理得干净简练,仅用“九派流*”,“一线穿南北”,“龟蛇锁大江”这几个妙巧的对称,犹如围棋高手的布局显得严密而大度,同时也显示了对祖国的.山川谙熟于胸。

      接着下阕一转,又透出了诗人对于世事沧桑,雪泥鸿爪之感慨,一代又一代该过去的都过去,而今诗人又作游人的一员在此低回歌咏。最后二行诗人把酒酹江以抒壮志,涌动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涛,越来越感受到一种急迫地想立即置身于中心的强烈愿望(因当时*处境维艰, 占有上风),诗歌在此达到一个最后的高潮,以绵绵思绪和慷慨高歌抵达诗言志的核心,几乎直逼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的确是正宗汉音,苍凉慨叹沉雄俊爽。

      另外,黄鹤楼自古以来为诗人咏叹,自崔颢题诗之后,写黄鹤楼要不落前人窠臼,实属不易,而*凌云之笔一下就触击巅峰。

    [阅读全文]...

2022-04-11 03:10:06
  •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诗词

  •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诗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接触过诗词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晴夜合玲珑日,

      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

      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

      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

      凭栏魂欲消。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

      唐代:温庭筠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译文

      夜合花沐浴着雨后的阳光,千枝万朵红丝轻拂,袅袅地蒸腾着浓郁的芳香。闲时又梦见那豪华的厅堂,旁边的萱草又绿又长,在那里我们相知相识。

      绣帘的流苏仿佛坠压在我的心头,远山的碧绿如我眉间浓浓的忧愁。溪桥下流水潺潺,凭栏远眺,思魂更是难禁,春水流淌的都是我的相思与忧愁。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注释

      ⑴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

      ⑵夜合:合欢花的别称,又名合昏。古时赠人,以消怨合好。玲珑:空明。日:彊村本《尊前集》作“月”。

      ⑶香袅:香气浮动。红丝拂:指夜合花下垂飘动。

      ⑷金堂:华丽的厅堂。

      萱草:草本植物,俗称黄花菜,传说能使人忘忧。

      箓簌(此二字竹字头换四字头,音lùsù):下垂貌。此处指帘子下垂的穗子,流苏一类的饰物。

      眉黛远山:用黛画眉,秀丽如远山。远山眉与小山眉为古代眉式的种类,并为入时之妆。

      渡:雪本《花间集》作“度”。

      魂欲销:魂魄将散,神情恍惚。销,失散。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创作背景

      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据此可知《菩萨蛮》诸词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春闺女子的白日闲梦与梦后幽情,时令当在五月盛夏。开头二句,写在雨后阳光之中,无数朵红色的`合欢花低垂着,美如雕玉;微风吹过,香气飘动,花瓣流红。一个“拂”字妙写花态,将花谢花飞的景象写活了。这二句兴起男女爱情,女主人公的梦忆由此而生。接着两句写女主人公在这静谧的环境中睡着了,做着美好的梦。醒后回味梦中之事:到了华丽的居所,还见到萱草开满庭院,这是一种令人忘忧的草。这里用草与开头的花相关合。

      但梦还是梦,回忆毕竟还是回忆,都不能真正充实她的现实生活。过片二句回到现实:女主人公隔着垂有流苏的绣帘在沉思,那带愁意的眉头像一抹碧绿的远山。结拍二句写女子又情不自禁地凭栏眺望,一江春水,从溪桥下缓缓流过,触景生情,她深感自己的美妙年华,也如春水一样缓缓流逝,不禁情思茫然。这两句化用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词意。

      此词上片写梦中情事,景美情欢,更反衬出女主人公眼下的失落与凄苦。所以,词的下片写梦后的愁思,尤为痛苦,也尤为感人。整首词中,无论是写梦后所见之景,还是写女子愁眉不展、眺望之思,都充溢着怨与恨、凄苦与哀伤。全词意境缠绵凄艳,语言精工秾丽,如“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二句,情辞俱美,贴合温词密丽秾艳的风格。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阅读全文]...

2022-03-26 10:43:00
  • 菩萨蛮李白翻译全文(菩萨蛮的意思及诗意唐李白)

  • 李白,诗意
  • 诗难确诂。许多古诗词,千古传诵,人人上口,似乎耳熟能详。但是若真正较真讲读求解,则其实知者了了,难得正解也。李白有一首《菩萨蛮》,几乎家喻户晓,然而观诸群书则殊多妄解,失真义久矣。*有相问,因兹为解析数语,聊记之如次。

    李白《菩萨蛮》:

    *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译文:连绵林木被漫漫烟雾缠绕,终南山如一条长带碧绿深深。暮色沉沉入高楼,有人在楼中忧愁。我伫立白玉阶苦等已久,看鸟儿们急急飞向窝巢。念你的归程不知已到何处,离家还隔有多少长亭、短亭?

    此诗旧题《菩萨蛮》,数百年来咸皆以为乃游子思归之作,甚不足信。观以词意,其实此词之主人公是一妇女。这首词是她在楼头眺望终南山景色,期盼夫君快快归来的思念之作。

    此诗“*林”二字难解。“*林”,非俗解*坦的树林。“*”,可以有二解。一解为形容词,*远,连绵也。林树*远连绵,可曰“*林”。二解为动词,浸润、弥漫、找*、*整。*林漫漫,状傍晚雾气弥漫,浸润森林也。“漠漠”,即漫漫、茫茫之通语,形容烟气、雾气之大也。

    “寒山”,乃终南山余脉古名。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可知寒山乃唐代长安附*名山,在辋川、蓝田一带,属于终南山脉也。

    “一带”者,寒山蜿蜒逶迤如一长带也。“伤心碧”,即可恨的碧绿。青绿之中间色曰碧,青碧则为美色也。“伤心”,痛心,有悲伤、恼人、恨人的烦躁之意。此乃移情之词也。颜色深绿阻遮视线,所以可恼、可恨,令人心痛、伤心,令人厌烦。“伤心碧”,以今语释之即绿得恨人、气人、讨厌、伤心也。终南山有青山碧水本为美景,在此处则皆转变为可诅咒、令人情伤之景物。何故?盖因高山长林阻隔了诗人的视线,以及所思念的情人之归程也。

    “暝色”,即暮色。“暝”“暮”二字古语通用。

    “有人楼上愁”,谁人?我也,我在楼上愁。此诗虚拟以第三人称抒自我之情。“玉阶空伫立”,谁在伫立?还是那个楼头人,我也。“伫立”,守候、等人也。“空”,就是空空、白白也。“宿鸟”,投宿归巢之鸟。我白天曾在玉(汉白玉)台阶上久久伫立,却只是白白守候。一直等到暮色深沉,鸟儿们都急急投窝归宿了。——潜台词是,情郎啊,你却还未见归来。

    “何处是归程”,“是”读为“至”,本义为抵达。“何处是归程”,并非游子已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而是诗人在问归途中的夫君——归程你已走到何处?“何处至归程”,主谓倒装,即“归程至何处”。——这是美人思念情人而默默在心中发问也。

    “长亭更短亭”句,也非答复,而是进一步捉摸不定的疑问——不知情人归程已到何处,也不知他与家门还相隔着多少座长亭与短亭啊。

    南朝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古代驿路设亭为站,十里设一长(大)亭,五里设一短(小)亭。问多少亭,就是在问还有多少里路才能到家。

    作者:何新,ISBN 978-7-5143-8017-0

    本书是学者何新对中国经典古诗词的品评、解读与演绎之作。作者不仅对中国古诗词特有的艺术规律和魅力进行准确把握和呈现,对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趣与性情人生进行别具一格的品评,更对这些经典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内容典故,以及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密码进行了解读,多有创新之见。

    [阅读全文]...

2022-04-15 09:01:22
菩萨蛮这首古诗的内容 - 句子
菩萨蛮这首古诗的内容 - 语录
菩萨蛮这首古诗的内容 - 说说
菩萨蛮这首古诗的内容 - 名言
菩萨蛮这首古诗的内容 - 诗词
菩萨蛮这首古诗的内容 - 祝福
菩萨蛮这首古诗的内容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