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山行中的霜叶的品格

关于古诗山行中的霜叶的品格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山行中的霜叶的品格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山行中的霜叶的品格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山行中的霜叶的品格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50) 语录(23) 说说(15) 名言(3) 诗词(1k+) 祝福(4) 心语(196)

  • 霜叶红于二月花全诗_古朗月行全诗

  • 二月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霜叶红于二月花全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霜叶红于二月花全诗

    《山行》

    作者:杜牧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诗意: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古朗月行全诗,请您欣赏。

    [阅读全文]...

2021-12-31 20:41:59
  • 关于霜叶的诗句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枫林霜叶舞,荞麦雪花飘,又一年秋事了。——周德清《红绣鞋·郊行》

    自顾不及遭霜叶,旦夕保得同飘零。——卢仝《冬行三首》

    野客沾恩归未得,萧萧霜叶满柴关。——贯休《秋末寄上桐江冯使君》

    低翠黛,卷征衣,马嘶霜叶飞¤招手别,寸肠结,还是去年时节。——牛峤《更漏子·星渐稀》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白居易《秋雨夜眠》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叶绍翁《秋日游龙井》

    华林霜叶红霞晚,伊水晴光碧玉秋。——刘禹锡《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

    清洛晓光铺碧簟,上阳霜叶剪红绡。——刘禹锡《洛中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

    何堪穆陵路,霜叶更潇潇。——王贞白《随计》

    霜叶日舒卷,风枝远埃尘。——孟郊《南阳公请东樱桃亭子春宴》

    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萤穿。——贾岛《旅游》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白居易《和杜录事题红叶》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白居易《醉中对红叶》

    霜叶未衰吹未落。——苏轼《谒金门·秋兴》

    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叶尽红。——温庭筠《盘石寺留别成公》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卢纶《送万巨》

    岂如凌霜叶,岁暮蔼颜色。——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刘长卿《馀干旅舍》

    马前霜叶催归去,枕上边鸿唤觉来。——杜荀鹤《投江上崔尚书》

    寒花似菊不知名,霜叶如枫是何树。——皎然《与李司直令从荻塘联句》

    病中霜叶赤,愁里鬓毛斑。——罗隐《秋日寄狄补阙》

    别岸客帆和雁落,晚程霜叶向人飞。——罗隐《东归途中作》

    离情似霜叶,江上正纷纷。——徐铉《送勋道人之建安》

    鹢舟草际浮霜叶,渔火沙边驻小萤。——方干《于秀才小池》

    水清迎过客,霜叶落行舟。——郎士元《送奚贾归吴》

    寒山梦觉一声磬,霜叶满林秋正深。——孟宾于《湘江亭》

    我来属秋晚,霜叶初斓斑。——钱时《十六渡》

    小艇悠扬只信风,岸边霜叶似花红。——释文珦《舟行·小艇悠扬只信风》

    故人笃古谊,未随霜叶雕。——方回《九日用渊明韵二首·渊明谢督邮》

    霜叶看青绶,秋蓬类白须。——苏泂《送三兄出宰常山》

    鼓鼙夜战北窗风,霜叶铺阶叠乱红。——秦观《秋兴九首其八拟杜牧之》

    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秋兴九首其九拟白乐天》

    明年台前霜叶红,归陪骢马观吴风。——殷奎《赋季子祠》

    电飞泡灭霜叶零,谁为拥肿木,谁为浮游萍。——王履《披图喜甚复戏赋此》

    冰霜叶堕尽,鸟兽纷无托。——苏辙《奉使契丹二十八首·木叶山》

    南方异气候,霜叶未全红。——张耒《宣城至日谒天庆观行香呈郡僚》

    朝衣无色如霜叶,将奈云安别驾何!——陆游《自咏·朝衣无色如霜叶》

    江天八月霜叶鸣,罟师得虾供水征。——沈与求《钱塘赋水母》

    未腊梅先发,经霜叶不凋。——欧阳修《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

    腊梅初吐白,霜叶巳成丹。——郑同玄《冬夜燕与庄弟专旭馆》

    [阅读全文]...

2022-01-11 14:36:01
  • 霜叶红于二月花全诗_古朗月行全诗

  • 二月,经典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霜叶红于二月花全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霜叶红于二月花全诗

    《山行》

    作者:杜牧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诗意: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古朗月行全诗,请您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6-27 06:20:45
  • 赞美兰花精神品格的古诗词

  • 兰花,精神,赞美
  • 赞美兰花精神品格的古诗词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赞美兰花精神品格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咏兰诗》

      现代·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兰花》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咏兰》

      现代·*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兰》

      现代·*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着色兰》

      明·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写兰》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折枝兰》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兰花诗》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着色兰》

      明·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兰花》

      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1、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2、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3、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4、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5、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6、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阅读全文]...

2021-12-10 02:27:45
  • 霜叶红于二月花全诗

  • 二月,写作
  • 霜叶红于二月花全诗

      诗名叫《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拼音版

      shān xíng

      yuǎn shàng hán shān shí jìng xiá

      bái yún shēng chù yǒu rén jiā

      tīng chē zuò ài fēng lín wǎn

      shuāng yè hóng yū èr yuè huā

      字词解释

      1、山行:在深山中行走。

      2、上:登上。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 ,押韵,为倾斜的意思。

      6、生: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7、车:马车。

      8、坐:因为。

      9、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2-15 11:12:21
  • 吴文英:霜叶飞·重九

  •   《霜叶飞·重九》

      吴文英

      断烟离绪,

      关心事,

      斜阳红隐霜树。

      半壶秋水荐黄花,

      香噀西风雨。

      纵玉勒、轻飞迅羽,

      凄凉谁吊荒台古。

      记醉踏南屏,

      彩扇咽寒蝉,

      倦梦不知蛮素。

      聊对旧节传杯,

      尘笺蠹管,

      断阕经岁慵赋。

      小蟾斜影转东篱,

      夜冷残蛩语。

      早白发缘愁万缕,

      惊飙从卷乌纱去,

      漫细将茱萸看,

      但约明年,

      翠微高处。

      赏析:

      此词为重九登高,忆人伤逝之作。上片写重阳凄凉离绪。“断烟”三句以断烟、斜阳、霜树意象组合成重阳节黄昏景象。“半壶”二句写摘菊赏菊,嗅其芳香清冽,似喷发着西风冷雨,显现菊花之冰洁似水,映衬词人之品性。“记醉”三句笔势宕远,始点明词人凄凉之缘故。“醉踏”、“彩扇”,便追忆了与二姬登览南屏山踏歌醉舞的欢乐情状,而以“咽寒蝉”点明秋寒时节,亦添染了一种凄凉气氛。“倦梦不知”,既有醉梦忘记身边二姬之意,亦暗寓了与二姬的离合恍若一梦的悲怅。下片写重九所见所感。“聊对”五句补叙“斜阳”以外重阳节情况,词人无聊无绪地传杯饮酒,尘埃封闭了信笺,蠹虫蛀蚀了笛管,一首残断的词章,经过一年也懒得将它续完,暗示二姬亡逝,无信可寄,无心吹乐赋诗。“早白发”二句传达出一种人亡身老,无欢无味的落寞与苦楚。末句表旷达宽解之怀,寄兴于明年重九登高,以补今年重九之凄凉,然一“漫”字又流露出难以预期,随意说说之意,“但约”二句仅为无望之望而已,明年景况如何,谁又能料想呢?

    [阅读全文]...

2022-05-08 06:13:51
  • 菊花品格的诗句

  • 菊花
  • 菊花品格的诗句

      菊花适应力强,不畏寒冬。她秀丽多姿,赏心悦目,自古被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她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下面是赞美菊花品格的诗句,我们一起阅读学*吧。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裛(yì):沾湿。裛露:沾带露水。掇:收取。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唐·杜甫《宿赞公房》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镇《菊花》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紫艳:菊色,这里指艳丽的菊花。红衣:莲花瓣。唐·赵嘏《长安晚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花:指菊花。杀:凋谢。黄金甲:黄色菊花似金黄盔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青帝:春神。报:告诉。一处:同时。唐·黄巢《题菊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擎雨盖:荷叶大如伞盖。宋·苏轼《赠刘景文》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陶渊明《饮酒》诗有“采菊东篱下”句。暗香:幽香。此指菊花香。宋·李清照《醉花阴》

      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

      黄花:菊花。宋·吕渭老《一落索》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寒菊》

      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黄花:菊花。红叶:枫叶

      元·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雨杂剧》

      素心常耐冷,晚节本无暇

      素:纯净。清·许廷鑅【钅荣】《白菊》

      1、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2、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3、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4、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5、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

      6、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

      7、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白居易《咏菊》

      8、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9、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嘏《长安晚秋》

      10、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宋·吕渭老《一落索》

      11、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2、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13、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

      14、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宋·杨万里《咏菊》

      1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16、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

      17、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郑思肖《寒菊》

      1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0、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21、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阅读全文]...

2021-12-15 06:51:26
  • 写梅花品格的诗句

  • 梅花
  •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在所有鲜花凋谢的'时候,梅花却坚强、不畏寒冬的开放在树杆上,梅花是永存的。

      一

      1. 梅子留酸溅齿牙,芭蕉分绿映窗纱。

      2. 梅园想见绿增深,竹迳遥知笋出林。

      3. 梅仙炼丹处,山杏栽无数。

      4.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5. 欧靓腰支柳一涡,小梅催拍大梅歌。

      6.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章。

      7. 晴云唳鹤几千里,隔水野梅三四株。

      8. 梅残杏将坼,杨柳都未堪。

      9. 浅红欺醉粉,肯信有江梅。

      10. 家住寒溪曲,梅先杂暖春。

      11. 驿使前时走马回,北人初识越人梅。

      12. 熟时梅杏小,独饮效渊明。

      13. 梅中最晚是缃梅,一日来看欲百回。

      14. 梅梅柳柳斗纤秾。乱山中。为谁容。

      15. 欧倩腰支柳一涡,小梅催拍大梅歌。

      16.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林村路傍溪桥。

      17.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18.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19.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20.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二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着花未。

      杨柳枝词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十一月*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梅花绝句 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梅花绝句之一 陆游

    [阅读全文]...

2022-03-21 07:28:17
  • 赞美梅花品格的诗有哪些(赞美梅花的6首古诗)

  • 赞美,梅花
  • 《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有言:“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们最爱吟咏的对象。而其中,“傲”的代表梅花盛放于严冬,可以说是最有骨气的花儿了。

    天气越来越冷,寒冬将至,赏梅的好时候也马上就要到了。那么,在踏雪寻梅之前,先让我们在诗词中先“赏一赏”梅花的傲雪风骨。

    山园小梅

    宋代: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在万物肃杀、众芳凋零之时,唯有梅花独自迎风昂然盛放,她那明媚艳丽的身姿把山园的风光全都占尽了。稀稀疏疏树枝的影子横着斜着地倒映在清浅的水面上,清幽的香气在黄昏的月光之下暗暗浮动着。

    寒雀想要找个树枝落脚的时候,会先偷看梅花一眼;如果春天的粉蝶能得知冬天开放的梅花是如此妍丽,一定会怅然若失。庆幸自己不似蝴蝶,能手拿着酒樽,吟咏着诗词来欣赏梅花的美。

    白梅

    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生长在冰天雪地的“林子”当中,白梅挺直了腰板儿,不与桃花李花混合在一起。她就是这样默默地,忽然就在某个夜里绽放,清香散发出来,仿佛这天地万里,已经进入了春天一般。

    西江月·梅花

    宋代: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生长在瘴疠之乡,梅花却从不怕被瘴气侵袭,这是因为她又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姿。她的花瓣儿不是那么华丽,也不屑于用铅粉来粉饰自己的面容。但即使梅花凋谢了,梅叶上仍有红色,足可见她的一身傲然和坚贞的品格。

    山中雪后

    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

    一种清孤不等闲。

    清晨起床打开门看到的就是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

    雪后初晴,天高云淡,阳光照射也感到寒冷,房檐的水滴结冰,院落中的梅花枝条被冰雪凝冻。就算是这样,梅花也依然热烈地盛放着,散发着她浓郁的香气,这样清高坚韧的品格,是多么不寻常啊!

    念奴娇·梅

    宋代: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

    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

    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枝条稀稀疏疏,花色浅浅淡淡,但梅花那天真、自然的颜色又有哪一种花能与之媲美?生长在冰雪之中,温温柔柔,不借春风之力就能肆意绽放,她冰清玉洁、骨格奇绝,多么迥然不同。东风统领之下的百花纵然娇艳美丽、姿态万千,但没有一种有梅花的神韵。

    梅花落

    南北朝:鲍照

    [阅读全文]...

2022-05-07 17:42:09
  • 古诗山行

  •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6、斜:此字读xiá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7-16 09:55:53
古诗山行中的霜叶的品格 - 句子
古诗山行中的霜叶的品格 - 语录
古诗山行中的霜叶的品格 - 说说
古诗山行中的霜叶的品格 - 名言
古诗山行中的霜叶的品格 - 诗词
古诗山行中的霜叶的品格 - 祝福
古诗山行中的霜叶的品格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