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古诗

关于羌族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羌族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羌族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羌族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83) 诗词(9) 祝福(1k+) 心语(52)

  • 描写羌寨羌族的诗句

  • 描写羌寨羌族的诗句

      “羌,

      西戎牧羊人也,

      从人从羊,

      羊亦声。

      从一个起点,

      窥望,

      炎黄子孙的古老部落。

      ∥

      从生灵崇拜的角度,

      梯度轩,

      升成历史的舞者,

      羌笛悠扬——

      羌族的祖先后裔们,

      几多坎坷?

      几多辉煌?

      几多悲壮?

      几多离合?

      百余种羌支的延续,

      在阿坝的山水流川里,

      颂唱,

      古老的船歌。

      ∥

      经典的川江号子,

      摇橹了,

      羌族儿女的梦。

      梦乡。

      永远靛蓝。

      永远撤清。

      永远在,

      羊角首饰的风景里,

      走成一次次的`,

      诱惑的神韵,

      随年代起伏!

      ∥

      从天空望去,

      那些石碉房、

      碉楼和梯级电站,

      如,

      明珠万斛般,

      散落,

      在羌山的怀抱里。

      楼顶上供奉的白石,

      五神护佑,

      等待,

      静夜的来临。

      ∥

      川北群山之颠。

      云朵飞过头顶。

      脚步轻盈的女子,

      怀揣着心事,

    [阅读全文]...

2022-07-03 04:18:39
  • 解读羌族舞蹈特点

  • 舞蹈,修养
  • 解读羌族舞蹈特点

      羌族普遍信仰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他们在祭祀时以舞蹈娱神。在各种类型的祭祀舞蹈中又都以巫为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统归为巫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解读羌族舞蹈特点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羌族生活在*的四川省岷江流域,有古老的文化传统。羌族舞蹈在民风*俗和群众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种植、收割、放牧、狩猎、盖房、治病等活动,羌族人民都要跳舞。从流传至今的羌族舞蹈艺术中,还反映出羌族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汉族、藏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传统的渊源关系。羌族民间舞蹈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以巫表演为主的祭祀舞──巫舞和“锅庄”(羌语称锅庄为“洒朗”)。

      羌族巫舞是巫觋祭祀活动中的舞蹈。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对宇宙间物质运动的规律、自然现象等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冥冥中好像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世界,于是神鬼的概念产生了。巫觋则是被认为能与神鬼交往、代表它们说话、执行它们意志的人。巫舞约有以下几种形式:

      跳皮鼓或称羊皮鼓

      是羌族巫的主要舞蹈形式,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流传。羌族人每遇病、丧之事,都要请巫师跳皮鼓。巫师一般为2人,1人举短戈在前,1人左手持单面鼓,右手持弯把鼓锤敲击,并摇晃鼓内的小铁环哗哗作响,开始在一阵吆喝和鼓声震天的热烈、紧张气氛中边击鼓边跳,走步时脚不停的颤动,带有神秘感。主要步法有:甩鼓步,两脚八字分开,鼓先落在两胯之间,然后向上甩,同时击鼓。两边踮跳步,前脚向前跳,后脚以脚尖点地跟出,左右交换击鼓。还有开胯下蹲跳步、松膝绕步等。也有原地打“旋子”的技巧动作,其动作节奏明快,激烈而敏捷。一般在老年人死后,跳皮鼓要进行3天3夜,死者的亲朋故友都要参加跳皮鼓,人数不限,跟在巫师身后,从右到左,或由左到右地跳动。先成曲线队形,然后成圆圈。跳皮鼓以表演者手中所持羊皮鼓、串铃等为伴奏。节拍多以为常见,较少。鼓点种类繁多,相传过去跳皮鼓的鼓点曾有108种之多。

      猫舞

      是属于农节期间的祭祀舞蹈这种舞蹈由巫师在祭祀中跳,是源于羌族古老民间舞蹈的一种。舞时双手做猫爪状,有单腿踮跳、双腿蹲跳、开胯甩腰踏步等动作,多模拟猫的动态,以灵活、短线条动作为主,独具特色。

      跳叶隆

      是由巫师绕着火塘跳的丧事舞蹈。巫师弓身弯腰拍手跳碎步,用脚尖踮地前行,两手前伸,颤抖不停,动作有神秘和恐惧色彩。它的某些舞姿类似猫舞。

      跳麻龙

      巫师在祈雨时所跳的`舞蹈。舞者手持带把的龙头,龙身是用6.7米余长的粗麻绳做成。舞动龙头时,长麻绳盘旋飞舞,啪啪作响。其动作技巧难度大,舞步多采用以蹲跳为主的跳皮鼓的动作。巫师边跳边念祈雨的咒语。

      跳盔甲

      是一种古老的祭祀舞,过去多用于有战功的民族战士,或有功德的老人的葬礼,故亦称大葬舞。表演时人数不定。舞者身穿生牛皮制的铠甲,头戴野鸡翎和麦杆皮盔,手中各持弩、矛,领舞的巫师要挂上肩铃。舞队形成对垒的两排,跳前高唱象征胜利的战歌,动作以踮跳步、模仿冲杀,弩矛飞舞,伴随着震天吼声,叮铃声,表现羌族人民的威武气概。

      羌族祭祀舞

      羌族祭祀舞是祭祀山神、祈求丰收的舞蹈,来源于古西羌风俗。舞者戴凤、狮、虎、豹、牛、羊、猪等面具,以凤领头碎步入场。舞蹈中有传统的套路动作,分“充柱”、“甘柱”、“央柱”3套,以鸟为祭。此种遗风在茂汶县羌族中仍有流传,每年十月初一,青壮年手执羽毛,到山上唱歌跳舞以娱神。

      喜事锅庄

      是在节日、婚嫁和劳动之余时所跳。男女相对,各成一排,拉手而舞。常由能歌善舞的老者带头,男女一唱一答,边唱边舞。当舞蹈进入快板时,男女两排相互交换位置,或众人拉手相继从别人腋下钻过,穿梭不停。动作以脚步多变、膝部颤动、腰胯扭动为基本特征。舞时动作随歌声节奏加快,最后达到高潮。舞者人数可达数十人之多。常通宵达旦,气氛热烈。

      忧事锅庄

      是为老人举行丧事所跳的舞蹈。在丧事之后,死者的亲朋都参加舞蹈,一般在室外旷地表演。伴唱的内容主要是歌颂死者生前的高贵品德和表示怀念之情。舞蹈气氛低沉。舞时男在前,女在后,拉手成弧形或圆圈,动作沉稳、缓慢。各地忧事锅庄风格特点不尽相同,有的步伐单一,反复跳动,有的舞步活跃。

    [阅读全文]...

2022-01-30 01:20:35
  • 赞美羌寨羌族的诗句推荐

  • 赞美
  • 赞美羌寨羌族的诗句推荐

      在那离天很*的地方,

      在逶迤连绵的雪山之间,

      有一个古老的民族----羌族。

      在那里,生命赋予他们生命色彩,

      雪山圣水注入他们殷红的血脉。

      …

      羌寨,这里曾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掩映在崇山峻岭的怀抱中。

      神秘的白石崇拜,远古的图腾符号,

      淳朴的羌人,都在述说着,

      一个古老民族的沧桑历史。

      羌人三岁开始就由家人送到寨子,

      中最受尊敬的释比老人的家中接受最传统的教育。

      …

      羌人主张诚信、不偷盗、

      与人为善不发生争执。

      寨子中羌人的院门是敞开着的,

      随时迎接着四方的客人。

      …

      带着梦幻,从天府之国西行,

      我们去追寻梦中的香格里拉-----

      遥远的古羌族寨落。

      沿途,挡不住的青山隐隐,

      遮不住的流水幽幽。

      …

      傍晚,当高高的五龙寨门映入眼帘的时候,

      江南水乡清丽的浆橹声便渐渐远去,

      远古的悠悠羌笛音刹时吹动了心灵的湖泊:

      如此的天籁之音,

      是经过雪山圣水洗涤过的.吗?

      …

      生活在高山里的羌寨人家,

      被白云缭绕,总给人一种散淡和漫不经心的感觉。

      由于山深,到羌寨人家,

      首先要感受的是一段长长的湾路。

      它隐藏在群山的起伏中,

      蛇一样盘旋着,随势而走,

      如千年的等待,或过梁,或钻沟,

      时而有山歌从风中飘来。

      …

      树是老树,鸟放啼声,

      渐渐地人已在白云之上,

      到站在一处开阔的山背时,

      石头上的羌寨,

      便错落在了有树有水有田地的山洼里。

      …

      来到羌寨这古老厚重的地方,

      释比老人神情凝重地为我们吹起了羌笛。

      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沧桑,

      还是苍凉、哀婉的曲调,

    [阅读全文]...

2022-04-22 02:51:48
  • 羌族的风俗*惯有哪些

  • 羌族的风俗*惯有哪些

      羌族是*西部的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现在*官方;今天的羌族人,大多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羌族人民的服饰朴素、美观而具特色。下面由小编为你整理的羌族的风俗*惯,希望大家希望!

      礼仪

      在西南羌族等少数民族中流行着一种饮咂酒的待客礼仪。家有贵宾至,主人往往请客人喝当地特有的泡坛酒(即“咂酒”),以表敬意。先将桌子和盛有糯米酒的酒坛放在堂屋中,桌子四周不设座,客人围桌而立。饮前,主人叫主妇出来启封开坛,并端上一只盛满热水的盆或碗。人们以通节细竹就水中一吸,然后注入酒坛中,使酒不欠不溢。接着,主客轮流以细竹吸酒而饮。酒液将完时,须加水,直到酒味清淡为止。

      服饰

      羌族的服饰较为朴素而华丽,男人喜着青色或白色头帕,穿自制的麻布长衫,外套一件无袖子的羊皮褂子,这种褂子可用来防寒、挡雨、垫坐。脚穿有鼻的“云云鞋”,鞋子绣有云彩图案及波纹,鞋尖微翘,还穿皮鞋、布鞋脚上裹牛、羊毛制的毡子绑腿,绑腿有保温和护腿的作用,年轻女子还在绑腿上缠红脚带子,男女皆束腰带。羌族妇女亦喜缠青色或白色的头帕,青年妇女常包绣有各色图案的头帕或用瓦状的青布叠顶在头上,用两根发辫盘绕作鬓;一般冬季包四方头巾,上绣各色图案,春秋季包绣花头帕,穿有花边的衣衫,衣领及袖口上镶排梅花形银饰,腰系绣花头帕,系有花边的绣花飘带;喜戴银牌、领花、耳环、圈子和和戒指等饰物,富有人家还在戒指上镶嵌玛瑙、玉石及珊瑚,有的胸前带椭圆形的“色吴”,上用银丝编织的珊瑚珠,用来祈求佑福增寿。

      建筑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 羌语称碉楼为“邛笼”。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 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 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 羌民居住的石屋大多筑于高半山腰台地,靠*泉水,少数居高山河谷地带,三五家、七八家聚住一起,石屋顺山排列,或高或低,错落有致。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 *顶庄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米余。房顶*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粪夯实,厚约 0.35米,有涧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房顶*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

      饮食

      羌族人民的主要食物有玉米、小麦、青稞、胡豆、黄豆、碗豆、荞麦等;还有从川西*原运来的大米、面粉等。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莲花白等,常吃自己泡制的酸菜,每日以三餐为*。制作饮食、烹调较简,常见方法是玉米粥内加蔬菜,叫“麦拉子”;还有玉米面或麦面做的馍馍或玉米蒸蒸,称作“面蒸蒸”;用大米煮到半生拌玉米面蒸熟,此饭如以玉米面为主叫“金裹银”,以大米为主叫“银裹金”;有把青稞或小麦做炒面用以放牧或外出时食用。羌民*时很少吃新鲜猪肉,一般在冬至后杀猪,猪肉切成长条挂在灶房房梁上,以烟熏干成“猪膘”,颜色熏黄为好,传统的观念是,这种“猪膘”存放得越久越好。杀猪后的新鲜瘦肉,洗净后灌进小肠作香肠,一般在年节食用。

      羌族无论男女老少,均喜饮用青稞、大麦自家酿制的咂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饮用时启坛注入开水,插上细竹管,轮流吸吮,一般喝一半再添水,到味谈为止。 典型食品:羌族特别讲究药膳,较为典型的药膳菜有:羊肉附片汤;羊归汤;猪肉加杜仲1-2两清炖。以上三种都能补肾。黄芪炖鸡或黄芪(当归、党参也可)加上几两炖猪肉也能补血益气。虫草炖鸭,能滋阴补肺益肾。

      禁忌

      羌族的'禁忌有:妇女分娩时在门外上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宗教

      羌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羌族崇敬的神灵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三十余种,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图腾崇拜。除火神以锅庄(火塘)为代表外,其余均以一种白色石英石(羌语称阿握尔,意为白石神)为象征,被广泛加以供奉,供奉于屋顶正中最高处的白石神即为天神木比塔。 历史上,羌区无本民族宗教性组织和寺庙,宗教职业都为不脱离生产劳动的羌族巫师(汉语称端公,羌语称“许”、“释比”尊称“阿爸许”)。“许”仅限男性担任,可结婚生子。其主要经文为上中下三坛经共16部,无文字记载成书,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经文为韵文,四字一句,两句一节,讲求*仄起伏和音韵音律。“许”的主要法器有猴头帽、羊皮鼓、铜锣、神棍、师刀、令牌和兽骨封、羊角卦等。“许”的法术包括预卜占卦(分羊髀卜、鸡蛋卜、白狗卜等)、驱鬼除邪(送茅人),踩红锅、踩犁桦、开红山、划水碗等。“许”作法前要用净水洗前途,燃香柏熏身或杀白鸡祭祖。如遇大的祭祀活动,如祭山大典、行成年礼等,还需提前49天忌食葱蒜斋戒沐浴,以示对神的虔城和敬意。羌寨中凡祭山、羌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惯冠礼、还愿、安神驱鬼、治病、出人意料秽、招魂、消灾、看风水、乃至修房造屋、男女合婚、新生儿命名、超度亡灵等,均必在“许”前来主持,因而在羌民中的地位极高,既是人神中介者,又是文化传播者,更起着精神领袖的作用。

      节日礼祭

      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正如一首羌谚所云:“无酒难唱歌,有酒歌儿多,无酒不成*,无歌难待客”。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另一种被称为蒸蒸酒的饮料是将玉米面蒸熟拌酒曲酿制而成,饮用时既有酒香又能顶饭,类似汉族的醪糟。无论年节或待客,羌族都以“九”为吉,故宴*时都要摆九大碗,菜肴与川菜相同。炖全鸡,*惯于用竹签撑起鸡头,使之昂起。以鸡头飨上宾(如舅父等)。

      婚俗

      羌族的婚姻形式,基本是一夫一妻制。**前,男女青年无恋爱自由,视自由恋爱为有损家风,婚姻不能自由,封建买卖婚姻盛行,儿女婚事 均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订婚时经三道程序,首先“开口酒”,即许口酒。当男女还未成年时,男方请媒人到心目中的女方说亲,如同意则由家长提出一定时间,男方到女方家办酒*宴请, 名“开口酒”。酒*上女方提出聘金数目,双方议定,表示订婚初步成功。数月后,男家去女家备酒*招待*亲,称“小定酒”,此时要送上些彩礼,置于神台之 上,以示庄重。“大订酒”上,两家具体商定结婚日期,男方要大宴宾客,款待女方亲朋,此时男方根据议定交清聘礼,特别要备一分银子奉送岳母,在整个订婚过 程中,姑娘不得露面,藏于房内或亲友家中。

      结婚又有“女花夜”、“正宴”及“谢客”三道仪式。“女花夜”,由女方备咂酒两坛招待前来庆贺、送礼的客人,男女各一坛,大家跳舞、唱歌庆贺。“正宴”即 娶媳妇,男方备三匹马前来迎亲,一匹新娘乘骑,另二匹伴娘骑,伴娘系内亲闺女。新娘穿着特制的红嫁衣,脚穿由家嫂做的红绣花鞋,由其亲兄弟背出大门上马, 新娘手蒙脸而大哭,有的哭得悲悲切切,有的仅是走走过场。父母将*日为新郎做的鞋、袜等塞进背兜,让女儿带到男家。拾掇停当,乐队吹起唢呐相送,送亲者背 起箱子,抬起柜子,热热闹闹送新娘出嫁。 送亲途中,如经过亲戚家门口,便由亲戚摆设茶*、备糕点水果等招待送亲队伍,炮手放三声明火枪以示到达,男方亲戚手捧面条上前敬献,伴娘同送亲的即入茶 *。到男家村寨,全寨人齐集寨头,迎接新娘。到了男家,要给伴娘和牵马人少量下马钱,否则不下马。下马后新郎在门口撒把米于地下,厨师提只雄鸡,宰杀后洒 鸡血于大门上,以避邪煞之意,新娘新郎即刻进门抢坐上*。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设在露天坝子的盛大宴会便开始了。贵客们边吃边喝、边歌边舞,先唱“赞新娘”的酒歌,歌词内容是赞颂新娘的美貌,从头唱到脚下,后唱 “赞新郎”,称颂新郎人品端庄、精明能干。人们一直歌舞到深夜,甚至天明。第二天,主人再备两*“谢客”,整个仪式才结束。婚后第三天,新郎同弟兄背酒肉 送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俗。即在回门酒的宴*上娘家人要给新郎 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 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羌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惯 羌区还有抢婚的*俗。当男方求婚遭拒绝对,乘女子在外劳动或外出时将她抢回家,第二天由男子背猪膘及酒到女家再次求婚,由于生米已煮成熟饭,女方也就答 应。女子不愿者,可于次日偷跑回家,男方一般不追究。抢婚时可抢姑娘,也可抢寡妇。

      羌族的含义

      羌族是*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日麦”、“尔玛”,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西南的四川省,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武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都江堰市、雅安市少数分布在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宝鸡市凤县部分地区,甘肃南部、云南、现有人口约309,576人(2010年)。

      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部分传统文化的一支,与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具有部分黄帝部落的血统。羌族尊称周武王为灭商复羌的大英雄,而周武王是黄帝姬姓的直系后代,所以羌族是黄帝的后代无误。大禹也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可以说汉羌同源,羌族也是黄帝的后代。

      羌族的历史文化

      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说文·羊部》:“羌,大禹西羌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所有(甘肃、宁夏、新疆、青海、*、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羌族群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种族部落,语言、服饰、*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但羌这个名词被流传和引用。

      羌族这个民族也是非常的闻名,同时这个种族的话主要聚集在四川西部的茂汶,同时还分散在多地,像什么黑水啊,理县啊,这些都有,在历史上的话也是以养羊为著称,所以说,是与羊有关的一个民族,至今为止呢,还有着一些非常奇特的民族风俗,像什么供奉神羊啊,还有一些敬老方面,做的都是非常的不错。

      比当今社会上有一些种族则是做着更加的好,而且如果进入这个羌族部落里面,也是可以非常明显的发现,当地的年轻人对于长者还有老人都是非常的尊重的,而且,不管是怎样的重要聚会,都是以至于年长的人为主,像什么说吉利话呀,各种各样的,并且以长幼次序来进行饮酒,真的是规矩非常的分明。

      还有就是白石崇拜的*俗,这一个*俗的话,在羌寨的庄房上面呢,都有着白石的存在,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在供奉着。还有就是跳盔甲舞,这么一个*俗的话,在重要的日子里都会体现出来,当地的男子呢,把威武雄壮,还有豪放的性格民族方面,可以说在这个跳盔甲舞当中表现的淋淋尽致,就算是外人在当场也会沉迷其中。还有就是直到如今呢,还有着羌笛的存在。可以说是历史非常的悠久了,这个羌笛的话是用竹子还有骨头来进行制作的,在音色方面呢,非常的哀怨婉转,很适合用来抒情,所以说,在当地的放牧人呢,经常用来自娱吹奏。不管是用来驱赶羊群,还是用来当做乐器,这个羌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俗。

      还有就是当地人也是有着一些禁忌的存在,比如说,如果家中有病人的时候,都会在门上挂上一些红纸条,这个时候外人就不能够到自己的家中拜访。还有不能够坐门槛还有楼梯。不能够倒扣酒杯,还有在吃饭的时候也不能够将筷子横在碗上,总之,这个羌族的话,直到如今还有着非常多有趣的民族*俗。

    [阅读全文]...

2021-12-21 03:55:34
  • 《羌村三首》古诗阅读及赏析

  • 阅读
  • 《羌村三首》古诗阅读及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羌村三首》古诗阅读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羌村三首

      杜甫

      其一

      峥嵘赤云西②,日脚下*地③。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④。

      妻孥怪我在⑤,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⑥。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⑦。

      夜阑更秉烛⑧,相对如梦寐。

      注释

      ①此三篇选自杜甫《杜工部集》。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闰八月,杜甫从凤翔回鄜州(今陕西富县)探亲,这三首诗写于回鄜州之后。羌村,在鄜州郊外,因羌族人多,故称羌村。杜甫家人寄居在这里。

      ②峥嵘,本形容山高峻,这里借状云层重叠突起的样子。

      ③日脚,云缝中透出的太阳光。

      ④归客,杜甫自称。

      ⑤妻孥(nu奴),妻与子,这里偏重指妻。怪我在,惊讶我还活着。

      ⑥遂,达到,如愿。

      ⑦歔欷(xu xi虚希),哽咽,抽泣。

      ⑧夜阑,夜深。更,再,又。秉烛,本指持烛,此处指点燃蜡烛。

      译文

      西天布满重峦叠嶂似的红云,阳光透过云脚斜射在地面上。

      经过千里跋涉到了家门,目睹萧瑟的柴门和鸟雀的聒噪,好生萧条啊!

      妻子和孩子们没想到我还活着,愣了好一会儿才喜极而泣。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能够活着回来,确实有些偶然。

      邻居闻讯而来,围观的人在矮墙后挤得满满的,无不感慨叹息。

      夜很深了,夫妻相对而坐,仿佛在梦中,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

      其二

      晚岁迫偷生①,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②。

      忆昔好追凉③,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④。

      赖知禾黍收⑤,已觉糟床注⑥。

      如今足斟酌⑦,且用慰迟暮⑧。

      注释

      ①晚岁,老年。偷生,苟且活着。

      ②这句是说怕我还要离开。却,还,仍。

      ③好(hao浩)追凉,喜欢乘凉。

      ④煎百虑,内心为各种忧虑所煎熬。

      ⑤赖知,幸亏知道。

      ⑥糟床,造酒用的器具,即榨床。注,指酒流注,表示酒已酿成。

      ⑦足,足够。斟酌,指饮酒。

      ⑧迟暮,指晚年。

      译文

      人到晚年了,还感觉是在苟且偷生,但又迫于无奈,终日郁郁寡欢。

      儿子整日缠在我膝旁,寸步不离,害怕我回家没几天又要离开。

      闲来绕数漫步,往昔追随皇帝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可事过境迁,只留下遗憾和叹息。

      一阵凉风吹来,更觉自己报国无门,百感交集,备受煎熬。

      幸好知道已经秋收了,新酿的家酒虽未出糟,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从糟床汩汩渗出。

      现在这些酒已足够喝的了,姑且用它来麻醉一下自己吧。

      其三

    [阅读全文]...

2022-04-24 05:46:25
  • 诗名含有族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族字的诗词

  • 元夕黄伯舆招同关少璋梁羲年族叔原兰族兄羽仲从弟子敬赏玉兰花*上赋玉兰歌

    欧必元〔明代〕

    柏叶椒花次第开,酒徒词客如云来。主人盘盛白玉馔,五色金丝斗胜裁。

    中有玉兰花似雪,迎风含态姿超绝。轻盈似带三湘云,微漾疑窥五夜月。

    *生不入里人筵,今日醉君酒十千。皓齿红颜不足羡,白衣苍狗殊堪怜。

    莫嗟世界易陷缺,莫笑*易旋转。人生何必论兴衰,天地能禁几寒暖。

    玉兰朝开绚綵霞,无奈东风三月斜。尊中有酒不能醉,呜呼,不见玉兰花。

    东黄四景为族叔祖方轩先生赋 其四 稼村聚族

    黄仲昭〔明代〕

    伊昔吾宗知稼翁,文章气节称人雄。卜筑稼村三百载,参天乔木青茏葱。

    巍巍先祠屹中峙,列屋儿孙自邻里。蘋蘩岁岁奉蒸尝,灯火家家究经史。

    方轩先生族之良,白头晦迹东海旁。殷勤作图纪先迹,云仍百世期勿忘。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李白〔唐代〕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臣。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

    屈*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李白〔唐代〕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

    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

    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

    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

    当暑阴广殿,太阳为徘徊。

    茗酌待幽客,珍盘荐雕梅。

    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

    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

    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

    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李白〔唐代〕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阅读全文]...

2021-12-25 15:14:13
  • 写羌塘草原诗句

  • 草原
  • 写羌塘草原诗句

      (一)

      羌塘,是*五大牧场之一,

      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

      它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

      羌塘草原*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是*面积最大的纯天然草原!

      这里有多样的地貌戈壁、草原、

      湖泊、山川和美丽迷人的景色。

      那曲是最能代表羌塘的地区,那曲的意思是“黑河”。

      黑河是怒江的上游,水色发黑,因而得名。

      就是这黑色的河流滋润了羌塘。

      旧时,这里称“那曲卡”,意为“黑河边上的土地”。

      这里有数不尽的神山圣湖和奔流四方的大江

      大河有浩瀚的草原和冰川、温泉、地热不胜枚举。

      (二)

      青藏铁路是人类伟大的壮举,

      太多的世界之最,

      成为*铁路史上的骄傲。

      它从大西北青海省的`西宁市启程,

      经过赫赫有名的昆仑山、

      可可西里山、风火山、

      唐古拉山、念青唐左拉山,

      跨过响亮的昆仑河,楚玛尔河、

      沱沱河、布曲河、通天河、

      怒江水系、雅鲁藏布江水系。

      这些山脉都是山之祖,

      这些河流都是水之源啊!

      一个个站名,我读了很多遍。

      南山口、甘隆、小南川、

      玉珠峰、不冻泉、楚玛尔河、

      纳赤台、五道梁、秀水河、

      沱沱河、通天河、雁石坪、

      布强格、唐古拉山、扎江藏布、

      安多、措那湖、那曲、当雄、

      羊八井、*,每一个都是那么神秘,

      在那神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个秘境,

      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每一个站我都想下来,

      走一走,看一看,

      来一个热情的拥抱。

      可是,列车停靠的站很少,

      只有透过车窗,远远地眺望了。

      天亮了吗?到哪了?

      探起头来,轻轻掀开窗帘的一角。

      只是看了一眼,我的心就一下子欢呼起来,

      也顾不了许多,脱口就喊:

      哇,雪山……哇,日出……

      哇,藏羚羊……藏羚羊!”

      这一喊,把车厢的人都喊醒了,

    [阅读全文]...

2022-05-18 00:29:42
羌族的古诗 - 句子
羌族的古诗 - 语录
羌族的古诗 - 说说
羌族的古诗 - 名言
羌族的古诗 - 诗词
羌族的古诗 - 祝福
羌族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