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孤雁的古诗词

关于描写孤雁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孤雁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孤雁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孤雁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1) 说说(116) 名言(528)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孤雁杜甫翻译及赏析(唐诗孤雁杜甫古诗阅读)

  • 杜甫,唐诗,阅读
  • 【原文】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注释】

    不饮啄:不喝水,不啄食。

    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望尽”二句: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哀唤声声,似乎同伴的叫鸣在耳边响。

    意绪:心情。

    【译文】

    一只孤雁不饮不食,边飞边叫寻找自己的同伴。有谁可怜这一片孤影消失在茫茫云海之间?望穿云海,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太过悲伤,好像听见了群雁的鸣叫声。孤雁的念群之情,野鸦们全然不解,它们纷纷鸣噪,自得其乐。

    [阅读全文]...

2022-07-27 12:45:14
  • 孤雁杜甫翻译及赏析(唐诗孤雁杜甫古诗阅读)

  • 杜甫,唐诗,阅读
  •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李白俗称“诗仙”与杜甫合称“大李杜”

    诗意: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 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 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 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 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 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主旨:杜甫的咏物诗《孤雁》写于杜甫居住在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绝妙

    名句赏析:二联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它不知道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将诗人胸中的情感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评注这首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而且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阅读全文]...

2022-03-17 17:30:21
  • 孤雁古诗赏析(孤雁原文翻译及注释)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次联境界倏忽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间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诗人所思念者恐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与这般“不知我者”有什么可谈呢?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安虽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仿佛电影镜头似的表现那云间雁影,真神来之笔。

    [阅读全文]...

2022-06-13 18:56:28
  • 含有雁字的古诗词 带雁字的诗词名句

  •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乐·红笺小字》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 江上思归》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忆秦娥·娄山关》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增广贤文·下集》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张炎《解连环·孤雁》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周紫芝《卜算子·*上送王彦猷》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 后飞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杜牧《早雁》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张养浩《雁儿落兼得胜令》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朱厚熜《送毛伯温》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吴西逸《清江引·秋居》

    [阅读全文]...

2022-02-17 09:32:50
  • 《孤雁》赏析

  •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杜甫诗鉴赏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同时又融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而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思念它的同伴!不仅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论说:“‘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

      次联境界骤然开阔。高远浩渺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引起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愁:“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诗人所思念者不仅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而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思绪。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

      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那失去的雁群仿佛总在它眼前晃;似乎那雁群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1987·《唐诗鉴赏大典》

      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池矣!”(《读杜心解》)

      结尾以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痛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理解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面对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情。“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与这般“不知我者”有什么可谈呢?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更兼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可谓神来之笔。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2022-03-09 07:02:42
  • 崔涂:孤雁

  •   《孤雁》

      作者: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释:

      1、之:往。

      2、失:失群。

      3、渚:水中的小洲。

      译文:

      几阵齐飞的旅伴,

      全部回到了塞上,

      只有你这孤雁,

      不知独自飞向何方。

      暮雨中,

      你悲凄地呼唤丢失的伙伴,

      你想栖息,

      却又迟疑畏惧不下寒塘。

      渚上低暗,

      你孤独地穿越过了云层;

      只有关山的冷月,

      伴随你孤苦凄凉。

      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

      把生命葬丧,

      只是失群孤飞,

      毕竟叫人疑惧恐慌。

      赏析: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一联写同伴归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之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阅读全文]...

2022-06-13 02:04:20
  • 诗中含有大雁的诗句(赞美大雁的古诗词)

  • 赞美
  • ☀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欢迎各位关注,同时也欢迎各位投稿!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秋虫潜鸣,是对寒冷的畏惧和哀叹;鸿雁南翔,则是对寒冷的抗争,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和向往。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境开阔,精神振奋。故秋虫的审美基调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一、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二、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

    “鸿雁传书”的“来龙”即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三、以鸿雁喻人生际遇、人生精神境界。

    1、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如《诗经·小雅·鸿雁》中有:“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该诗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常常以“哀鸿”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呼号的饥民,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2、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写的,苏轼用比兴的手法,以缥缈的“孤鸿”喻“幽人”,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

    3、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飞往南方越冬。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他已化身飞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游的境界。

    赠秀才入军·息徒兰圃

    魏晋–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宋–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闺怨

    唐-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长安秋望

    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使至塞上

    唐–王维

    [阅读全文]...

2022-01-28 04:22:15
  • 表达内心孤独的古诗词(十句最孤独的古诗词)

  • 孤独,内心
  • 1.《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昨夜秋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却不知道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2.《摸鱼儿·雁丘词 》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曾经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伴侣已逝,真情的雁儿知道,此去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了一生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3.《浣溪沙》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是谁独自在西风中感慨悲凉,不忍见萧萧黄叶,而关上了轩窗,独自站在屋中,沉思往事任夕阳斜照。曾经赌书泼茶的那些美好记忆,当时只觉得最寻常不过,而如今却再也无法实现了。

    4.《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5.《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不该独自一人登楼,凭栏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感慨。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过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6.《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着秋景,不禁感慨这一生万里漂泊,常年为客,如今年老疾病缠身,今日又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痛,如今两鬓斑白,衰颓满心,偏又因病断酒,这悲愁更是无法排解。

    7.《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8.《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这些年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9.《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

    10.《鹧鸪天》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物是人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什么不能与我同归呢?自己如同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又像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我流连于旧日同住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11.《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

    12.《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阅读全文]...

2022-07-13 08:26:50
  • 杜甫:孤雁/后飞雁

  • 杜甫
  •   《孤雁/后飞雁》

      作者:杜甫

      原文: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释:

      1、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2、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3、“望尽”二句: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哀唤声声,似乎同伴的叫鸣在耳边响。

      4、意绪:心绪,念头。

      5、自:一作“亦”。

      翻译: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

      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

      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

      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

      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

      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

      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

      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赏析:

      《孤雁》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这首《孤雁》诗,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依常规方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的事物是不宜直接说破的。杜甫则不是这样,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这只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价说:“‘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第二联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它不知道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将诗人胸中的情感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评注这首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而且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第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不停地唤,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诗人与这些“不知我者”自然无话可谈。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m.ju.51tietu.net)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庆初杜甫晚年旅居虁(kuí)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家人离开成都。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

    [阅读全文]...

2022-04-09 20:22:12
  • 表达孤独的古诗词

  • 孤独
  • 表达孤独的古诗词

    1、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2、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纳兰性德《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3、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李白《独不见》

    4、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王沂孙《扫花游·秋声》

    5、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张炎《解连环·孤雁》

    6、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马戴《落日怅望》

    7、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曹雪芹《咏白海棠》

    8、独舞纷如雪,孤飞暧似云。——陈子昂《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9、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10、年年孤负黄花约。——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11、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

    12、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1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14、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15、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6、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17、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8、月照孤村三两家。——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19、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20、风鸣*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21、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22、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李白《独不见》

    23、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

    24、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白居易《阴雨》

    25、斜阳独倚西楼。——晏殊《清*乐·红笺小字》

    26、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于谦《立春日感怀》

    27、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28、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29、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0、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31、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王沂孙《齐天乐·蝉》

    32、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吴融《途中见杏花》

    33、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简长《送僧南归》

    34、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35、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归庄《锦堂春·半壁横江矗起》

    36、独上小搂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韦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

    37、但画双黄鹄,莫画孤飞燕。——鲍子卿《咏画扇诗》

    38、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9、泪眼倚楼频独语。——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40、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41、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42、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杜甫《花鸭》

    43、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44、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皇甫冉《春思》

    45、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张炎《解连环·孤雁》

    46、独倚阑干凝望远。——谢逸《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47、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崔涂《孤雁》

    48、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李商隐《北青萝》

    49、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高適《东*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50、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阅读全文]...

2021-11-29 10:35:37
描写孤雁的古诗词 - 句子
描写孤雁的古诗词 - 语录
描写孤雁的古诗词 - 说说
描写孤雁的古诗词 - 名言
描写孤雁的古诗词 - 诗词
描写孤雁的古诗词 - 祝福
描写孤雁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