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孤雁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孤雁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孤雁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孤雁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原文】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注释】
不饮啄:不喝水,不啄食。
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望尽”二句: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哀唤声声,似乎同伴的叫鸣在耳边响。
意绪:心情。
【译文】
一只孤雁不饮不食,边飞边叫寻找自己的同伴。有谁可怜这一片孤影消失在茫茫云海之间?望穿云海,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太过悲伤,好像听见了群雁的鸣叫声。孤雁的念群之情,野鸦们全然不解,它们纷纷鸣噪,自得其乐。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李白俗称“诗仙”与杜甫合称“大李杜”
诗意: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 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 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 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 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 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主旨:杜甫的咏物诗《孤雁》写于杜甫居住在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绝妙
名句赏析:二联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它不知道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将诗人胸中的情感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评注这首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而且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次联境界倏忽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间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诗人所思念者恐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与这般“不知我者”有什么可谈呢?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安虽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仿佛电影镜头似的表现那云间雁影,真神来之笔。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乐·红笺小字》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 江上思归》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忆秦娥·娄山关》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增广贤文·下集》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张炎《解连环·孤雁》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周紫芝《卜算子·*上送王彦猷》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 后飞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杜牧《早雁》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张养浩《雁儿落兼得胜令》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朱厚熜《送毛伯温》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吴西逸《清江引·秋居》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杜甫诗鉴赏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同时又融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而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思念它的同伴!不仅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论说:“‘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
次联境界骤然开阔。高远浩渺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引起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愁:“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诗人所思念者不仅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而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思绪。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
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那失去的雁群仿佛总在它眼前晃;似乎那雁群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1987·《唐诗鉴赏大典》
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池矣!”(《读杜心解》)
结尾以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痛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理解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面对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情。“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与这般“不知我者”有什么可谈呢?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更兼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可谓神来之笔。
整理:zhl201702
《孤雁》
作者: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释:
1、之:往。
2、失:失群。
3、渚:水中的小洲。
译文:
几阵齐飞的旅伴,
全部回到了塞上,
只有你这孤雁,
不知独自飞向何方。
暮雨中,
你悲凄地呼唤丢失的伙伴,
你想栖息,
却又迟疑畏惧不下寒塘。
渚上低暗,
你孤独地穿越过了云层;
只有关山的冷月,
伴随你孤苦凄凉。
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
把生命葬丧,
只是失群孤飞,
毕竟叫人疑惧恐慌。
赏析: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一联写同伴归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之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欢迎各位关注,同时也欢迎各位投稿!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秋虫潜鸣,是对寒冷的畏惧和哀叹;鸿雁南翔,则是对寒冷的抗争,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和向往。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境开阔,精神振奋。故秋虫的审美基调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一、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二、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
“鸿雁传书”的“来龙”即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三、以鸿雁喻人生际遇、人生精神境界。
1、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如《诗经·小雅·鸿雁》中有:“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该诗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常常以“哀鸿”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呼号的饥民,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2、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写的,苏轼用比兴的手法,以缥缈的“孤鸿”喻“幽人”,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
3、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飞往南方越冬。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他已化身飞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游的境界。
赠秀才入军·息徒兰圃
魏晋–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宋–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闺怨
唐-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长安秋望
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使至塞上
唐–王维
1.《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昨夜秋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却不知道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2.《摸鱼儿·雁丘词 》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曾经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伴侣已逝,真情的雁儿知道,此去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了一生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3.《浣溪沙》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是谁独自在西风中感慨悲凉,不忍见萧萧黄叶,而关上了轩窗,独自站在屋中,沉思往事任夕阳斜照。曾经赌书泼茶的那些美好记忆,当时只觉得最寻常不过,而如今却再也无法实现了。
4.《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5.《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不该独自一人登楼,凭栏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感慨。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过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6.《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着秋景,不禁感慨这一生万里漂泊,常年为客,如今年老疾病缠身,今日又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痛,如今两鬓斑白,衰颓满心,偏又因病断酒,这悲愁更是无法排解。
7.《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8.《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这些年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9.《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
10.《鹧鸪天》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物是人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什么不能与我同归呢?自己如同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又像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我流连于旧日同住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11.《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
12.《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孤雁/后飞雁》
作者:杜甫
原文: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释:
1、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2、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3、“望尽”二句: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哀唤声声,似乎同伴的叫鸣在耳边响。
4、意绪:心绪,念头。
5、自:一作“亦”。
翻译: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
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
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
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
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
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
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
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赏析:
《孤雁》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这首《孤雁》诗,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依常规方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的事物是不宜直接说破的。杜甫则不是这样,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这只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价说:“‘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第二联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它不知道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将诗人胸中的情感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评注这首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而且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第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不停地唤,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诗人与这些“不知我者”自然无话可谈。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m.ju.51tietu.net)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庆初杜甫晚年旅居虁(kuí)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家人离开成都。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
表达孤独的古诗词
1、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2、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纳兰性德《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3、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李白《独不见》
4、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王沂孙《扫花游·秋声》
5、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张炎《解连环·孤雁》
6、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马戴《落日怅望》
7、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曹雪芹《咏白海棠》
8、独舞纷如雪,孤飞暧似云。——陈子昂《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9、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10、年年孤负黄花约。——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11、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
12、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1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14、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15、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6、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17、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8、月照孤村三两家。——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19、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20、风鸣*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21、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22、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李白《独不见》
23、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
24、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白居易《阴雨》
25、斜阳独倚西楼。——晏殊《清*乐·红笺小字》
26、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于谦《立春日感怀》
27、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28、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29、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0、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31、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王沂孙《齐天乐·蝉》
32、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吴融《途中见杏花》
33、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简长《送僧南归》
34、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35、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归庄《锦堂春·半壁横江矗起》
36、独上小搂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韦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
37、但画双黄鹄,莫画孤飞燕。——鲍子卿《咏画扇诗》
38、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9、泪眼倚楼频独语。——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40、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41、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42、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杜甫《花鸭》
43、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44、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皇甫冉《春思》
45、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张炎《解连环·孤雁》
46、独倚阑干凝望远。——谢逸《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47、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崔涂《孤雁》
48、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李商隐《北青萝》
49、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高適《东*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50、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孤雁独飞的古诗词
描写孤雁的古诗词
孤雁古诗中孤雁的形象
孤雁呜的古诗
供孤雁形容人孤单的古诗词
如梦令伤秋孤雁的古诗词
夜钓孤雁的古诗
孤雁的古诗的古诗
孤雁的诗句古诗
有孤雁的诗句古诗
描写孤雁的古诗
杜甫的古诗孤雁
一只孤雁的古诗
长空孤雁的古诗
孤雁古诗的拼音
古诗孤雁的叫声
夕阳孤雁的古诗
孤雁悲鸣的古诗
孤雁入群格的古诗
古诗带拼音的孤雁
有五律孤雁格的古诗吗
孤雁的伤心说说
孤雁在古诗中的含义
描写孤雁的古诗句
古诗中的孤雁形容
孤雁古诗中的形象
孤雁悲伤的诗句
形容孤雁的诗句
孤雁古诗中的重点字
描写孤雁的古诗句子
惊艳了我整个青春的古诗
积累表现爱国情怀的古诗
关于追逐梦想的古诗及解析
那时雨的古诗词
关于江湖气质的古诗
关于山水雪的古诗
古诗风的书写样子
读苔古诗的感悟
形容挺帅的古诗词
赤壁古诗中的文化知识
描写谢朓北楼的古诗
古诗有绿字的
影视剧中的古诗词场面
姓周的男孩名古诗
一个古诗的名字叫红星闪闪
与北字有关的古诗
古诗词多我们的影响论文
关于朋友交往的古诗词
关于梅竹笋的古诗
描写四季歌的古诗
古诗词学*的技巧
幼儿园开心的一天的古诗词
青山雨水的古诗
描写秋天悲景的古诗
古诗十九首最早的作品
以萧字结尾的古诗词
好人才的古诗
关于七夕的古诗12首
说春天明媚的古诗
五首思乡的古诗最少的
乌江亭边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