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忆秦娥的全部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忆秦娥的全部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忆秦娥的全部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忆秦娥的全部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所以,李白真的是伟大的天才,他总能写出我们心里有但手下无的东西。李白在词的发展初期,在没有前人参照的基础上,一下子就写出这么牛的作品,这只能让人感叹,天才就是天才!
这首《菩萨蛮》还不是李白最好的词作,而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另外一首词,才是李白巅峰之上的作品,这首词叫《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宋朝人认为这首词是李白写的,不仅认为是李白写的,而且认为这首词与前一首的《菩萨蛮》,是“百代词曲之祖”,那就是说,李白是文人词的始祖,可见李白在早期词坛的宗师地位,就好比武侠小说当中的风清扬,少林寺的扫地僧一样。
这首《忆秦娥》较之《菩萨蛮》,有着更深沉的历史思索,更苍凉的历史意境。如果说《菩萨蛮》的“*林漠漠烟如织”,体现的是人对乡土的归宿感的追求,找不到归宿感,就“伤心碧”,就“楼上愁”的话,那么这首《忆秦娥》,则是在更加宽广的历史时空之内,对人类文明兴衰的一种思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忆秦娥》更像是一首怀古词。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这是长安的一个清晨,秦楼之上,月儿尚未落下,空灵之处飘荡着些悲伤的箫声。秦地的女子梦中醒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秦娥梦断秦楼月,这是一个低沉哀伤的早晨。
上节课我们说过,中国诗歌中的一些词语,天然地能引起我们的一些联想。比如,我们一看到秦楼、秦娥和箫声这样的词,我们的内心深处就会有一种苍凉的感觉。事实上,在中国文化当中,萧瑟之声与爱情是紧密相连的,这源于中国文化当中的一个典故。
据《列仙传》中记载,萧史善于吹箫英俊潇洒,秦穆公就将女儿弄玉嫁给他,萧史每天教弄玉吹箫,发出了凤凰的叫声,引来了凤凰,秦穆公就为他们修筑了凤台。终于有一天,萧史乘龙,弄玉乘凤,共同成仙上天,这是一个爱情圆满修成正果的故事。而我们中国人历来喜欢大团圆的结局,但这种大团圆,在现实生活当中却是少之又少。爱情往往是始于一见钟情,而终于劳燕双飞;始于如胶似漆,终于天涯陌路。“秦娥梦断秦楼月”,这种情形与后世词人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一样,楼高休独倚,因为望过去可能就是失望。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秦娥梦断是见不到自己所爱之人,而年年柳色,是见到柳*青又勾起了思念之情。在中国的诗歌之中,柳色与霸陵有着特殊的含义,这二者都有送别之意。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俗,因为“柳”与留下来的“留”同音,暗含着希望朋友亲人留下的美好寓意,所以古人在写离别诗的时候,往往会写到柳树。比如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再比如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经》之中则有更美的画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总之,我们在古诗词中看到的有关柳树的意象,一般都是用来表达相思惜别之意。
霸陵也是如此,它常常代表着送别之地,与古诗词当中的长亭、短亭、渡口、驿站等一样,常常代指离别的地方。汉代以来,凡是东出函谷关、潼关,必将从霸陵出行,所以送别的人就在霸陵折柳相送。从箫声到秦楼,从明月到秦娥,从秦楼之上梦醒的秦娥,再到年年柳色的霸陵,作者营造了一副古朴苍凉又悲伤的气氛。明月高高照着秦楼,霸陵的柳色绿了一年又一年,而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悲欢离合在再次上演。人生的悲喜剧都集中于秦楼的明月之上,灞陵的柳色之中。
词的上阙讲的是人生之悲欢离合,而下阕则忽然境界开阔起来,写历史的纵横开阖又最终归于沉寂,给人以气象沉雄之感。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霸陵和乐游原是长安城两处典型的游览胜地,霸陵在城东,乐游原在城东南。从汉代开始,每逢正月的晦日、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长安的士人女子们都会盛装到乐游原上去游玩。因此,“乐游原上清秋节”,讲的就是在金秋天高气爽的日子里,长安城内冠盖云集,脂粉飘香的热烈场面,这是讲热闹;但词人文笔一转,一下子由热闹转向了无边的孤寂与苍凉——“咸阳古道音尘绝”。
从秦朝到唐朝,那从长安往咸阳的大道上,已不复往日的车马烟尘,而是如此的冷清衰落寂寞了,这一热一冷道出了历史的残酷,历史不就是如此吗?当年的繁华最终不也是成为历史中的一缕荒烟吗?这体现了李白深沉的历史思索。接下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一句,则更将这种历史的沧桑加深了一层,那些煊赫一时的帝王以及他们的雄图大业也都成为过去,只有那一座座陵墓,在黄昏的夕照之中,在烈烈的西风之中,诉说着生命的无常与世事的沧桑。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一句真的是千古绝唱,王国维先生说,“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意思是说,这八个字一出,千古以来写登临怀古咏史的人,你就可以闭嘴了,因为永远超不过这八个字所蕴含的境界与气象。
在词尚在母胎里孕育之时,在词千里*畴*缓发展的时候,李白的这两首词,就像是*原上异军突起的喜马拉雅,一峰独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确实是词史上的奇迹。这奇迹要么来自李白那无与伦比的仙气,要么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运气!
《忆秦娥》
作者:刘克庄
原文: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注释:
1、鸿:即鸿雁,是一种候鸟。秋风起时北雁南飞,春季则自南归北。在诗词中常被当作信使。
2、大梁遗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遗民。大梁,战国魏都,即北宋时都城汴京。
3、宣和宫殿:借指故国宫殿。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
北宋灭亡,中原沦丧,人民生活在异族的铁蹄之下。这对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和南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心灵造成了巨大震撼,并成为他们在诗词中反复吟咏的主题。刘克庄这首词就是这样,他通过鸿雁北归,问候北方人民,遥想中原的残破景象,表达出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江南梅花凋谢了,万物逐渐复苏。北方边塞地区也应该冰融冻解。南来过冬的鸿雁正及早地归去。刘克庄此词,别开生面,委托北去的鸿雁,带口讯向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遗民进行慰问。“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大梁,是指北宋首都汴京。遗老,年老的遗民。词人托鸿雁向他们问候,是表示对他们处境的关心,是对他们抗争的声援,同时也表达了南方爱国志士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然而,何时才能完成统一大业呢?这却是无言可说了。
词的下片,作者的想象翅膀随着鸿雁的北去而飞翔,展现出祖国大好山河残破冷落、人民流散、田园宫室荒芜的景象。“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浙河西面,指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之地。地处边防,却悄寂无声,反映南宋当局的苟且偷安,防务废弛,当然更谈不上恢复的准备。淮河以北,是金人占领的地区。炊烟少,指在战争破坏和被金人奴役掠夺之下,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这里真实地揭示了广大民众的苦难生活。最后两句,感情浓烈而深沉:“宣和宫殿,冷烟衰草。”宣和,北宋徽宗年号。北宋的汴京,到徽宗时期,城市的繁荣,宫廷的奢华到了极点。(m.ju.51tietu.net)北宋末年统治者“竭府库之积聚,萃天下之伎艺”,大兴宫殿,广植花木,穷奢极欲,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金人的入犯无力抵御,结局是身为俘虏,生灵涂炭,而逃到南方的赵宋统治集团,则又在西子湖畔营造起安乐窝,在那里醉生梦死,将祖宗故国抛在脑后。这一句表达的感情不禁让人想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只是后主抒发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刘克庄在这一句中抒发的只怕是物也非、人也非的更为深沉的慨叹。
这两句不用动词和虚字而把时间、地点、景象和人物感情自然地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雄浑苍凉的广阔图画,鲜明形象,而含意却十分深远,耐人玩味,与李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谓同曲同工。
【篇一:《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篇二:《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篇三:《清*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江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往苍龙?
【篇四:《清*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篇五:《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作者/*
一九三六年,余游击于赣南山脉一带,
往来作战,备极艰苦。
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篇六:《忆秦娥》】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古欣赏:忆秦娥·娄山关]
读忆秦娥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赏析打过交道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忆秦娥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读几首不同作者写的忆秦娥,欣赏之余想到词的写作。
词为大家所喜爱,因为它灵活,上口。许多人还喜欢填词,但需要了解词的格律,词韵和特色,才可以写好。词的格律和诗大不相同,主要是词的字数,长短结合,所以也叫“长短句”。词牌有几百个,常见的有一百多个。词的句字,一至八个字不等。押韵有*韵,仄韵,也有*仄相间的。词牌的*仄有规定的格式,写词要按*仄格式写,所以也叫填词。在规定的格式里,有的字*仄可以灵活,有的则不可改动。早期的词是可唱的,所以填词也叫“依声填词”。*仄实际是表达音律的抑扬顿挫的。填词不讲求*仄不行。
我以为好的词,首先是意境美,但读起来也要有词的韵味。除讲求*仄格律外,用韵也十分重要。词的用韵与诗不同,除用*声韵外,还可押仄声韵。还有在一首词里,押*仄两韵的。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有个别的词调,如忆秦娥,念奴娇,要求押入声韵。以表现其特有的.气氛。
下面我我们来欣赏忆秦娥,同时看看词的韵律的特色。
“忆秦娥“这首词,突出地表现了词的一些特色。忆秦娥,最早是唐朝李白的词。这首词的特点是悲壮。押入声韵。曾有变格押*声韵的,品位就不行了。先看李白的词:
忆秦娥
唐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是李白首先写的。词谱是:
*⊙仄(韵)⊙*⊙仄**仄(韵)**仄(叠)⊙*⊙仄(句)仄**仄(韵)
⊙*⊙仄**仄(韵)⊙*⊙仄**仄(韵)**仄(叠)⊙*⊙仄(句)仄**仄(韵)
(⊙为可*可仄)
在词的句子里的*仄,一般是“一三不论”,即第一和第三个字*仄可以变动)
从这首词里,我们看到词与诗不同的特点:
这首词押入声韵。这是词的特色之一,有少数的词,限押入声韵。押入声更能表现出悲壮的气氛。
这首词有叠韵,就是和前句重复。这在其他词牌里也有。
这词的句子都是律句,这也是大多数词牌的特点。
这首词李白借悲凉的景色,写出秦娥离别之苦。叠韵处,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下面我们看看其他几个作者写的忆秦娥:
忆秦娥
(秦观)
暮云碧,佳人不见愁如织。愁如织,两行征雁,数声羌笛。
锦书难寄西飞翼,无言只是空相忆。空相忆,纱窗月淡,影双人只。
忆秦娥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忆秦娥
(刘辰翁)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忆秦娥
( 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柔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忆秦娥
(纳兰性德)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
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忆秦娥
(纳兰性德)
长飘泊,多愁多病心情恶。心情恶。模糊一片,强分哀乐。
拟将欢笑排离索,镜中无奈颜非昨。颜非昨。才华尚浅,因何福薄。
忆秦娥·箫声咽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
⑴箫:一种竹制的管乐器。
⑵咽:呜咽,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低沉而悲凉,呜呜咽咽如泣如诉。
⑶梦断:梦被打断,即梦醒。
⑷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座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三辅*》卷六:“文帝灞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跨水作桥。*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⑸伤别:为别离而伤心。
⑹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地势高,可以远望,在唐代是游览之地。
⑺清秋节: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当时人们重阳登高的节日。
⑻咸阳古道:咸阳,秦都,在长安西北数百里,是汉唐时期由京城往西北从军、经商的要道。古咸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二十里。唐人常以咸阳代指长安,“咸阳古道”就是长安道。
⑼音尘:一般指消息,这里是指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士。
⑽残照:指落日的光辉。
⑾汉家:汉朝。
⑿陵阙:皇帝的坟墓和宫殿。
翻译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忆秦娥》
范成大
楼阴缺,
阑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
一天风露,
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
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
片时春梦,
江南天阔。
赏析:
范成大共有五首《忆秦娥》,都抒写闺怨,这首最精彩。上片描写春天月夜景色。这是一个静谧的月夜,高楼在树阴遮蔽下露出一角,一轮明月照东厢,栏杆的影子洒在地上。东厢明月照四方,朗月中清风徐来,可一“露”字却露端倪,女主人公深夜不眠,独在月下痴情思念。可无一字直写。下片写回到楼内闺房的倩影。隔着熏炉的烟气朦胧,计时的铜龙呜咽着,催促滴漏的水声,纱罗的帏帐暗淡,灯花已烧得焦凝。首句的“催”和“咽”以及上片的“风”都是以动衬静,但多了暗暗的愁恨。灯花焦凝,我进入短暂美妙的春梦,于是有了后面梦到江南的慰藉,以夜月实景起,以春梦虚境止。静谧和温馨掩盖了淡淡的离愁,确别有风味。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刘克庄 忆秦娥》,愿对您有所启发。
《忆秦娥》
作者:刘克庄
原文: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注释:
1、鸿:即鸿雁,是一种候鸟。秋风起时北雁南飞,春季则自南归北。在诗词中常被当作信使。
赏析:
北宋灭亡,中原沦丧,人民生活在异族的铁蹄之下。这对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和南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心灵造成了巨大震撼,并成为他们在诗词中反复吟咏的主题。刘克庄这首词就是这样,他通过鸿雁北归,问候北方人民,遥想中原的残破景象,表达出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江南梅花凋谢了,万物逐渐复苏。北方边塞地区也应该冰融冻解。南来过冬的鸿雁正及早地归去。刘克庄此词,别开生面,委托北去的鸿雁,带口讯向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遗民进行慰问。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大梁,是指北宋首都汴京。遗老,年老的遗民。词人托鸿雁向他们问候,是表示对他们处境的关心,是对他们抗争的声援,同时也表达了南方爱国志士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然而,何时才能完成统一大业呢?这却是无言可说了。
词的下片,作者的想象翅膀随着鸿雁的北去而飞翔,展现出祖国大好山河残破冷落、人民流散、田园宫室荒芜的景象。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浙河西面,指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之地。地处边防,却悄寂无声,反映南宋当局的苟且偷安,防务废弛,当然更谈不上恢复的准备。淮河以北,是金人占领的地区。炊烟少,指在战争破坏和被金人奴役掠夺之下,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这里真实地揭示了广大民众的苦难生活。最后两句,感情浓烈而深沉:宣和宫殿,冷烟衰草。宣和,北宋徽宗年号。北宋的汴京,到徽宗时期,城市的繁荣,宫廷的奢华到了极点。北宋末年统治者竭府库之积聚,萃天下之伎艺,大兴宫殿,广植花木,穷奢极欲,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金人的入犯无力抵御,结局是身为俘虏,生灵涂炭,而逃到南方的赵宋统治集团,则又在西子湖畔营造起安乐窝,在那里醉生梦死,将祖宗故国抛在脑后。这一句表达的感情不禁让人想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只是后主抒发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刘克庄在这一句中抒发的只怕是物也非、人也非的更为深沉的慨叹。
这两句不用动词和虚字而把时间、地点、景象和人物感情自然地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雄浑苍凉的广阔图画,鲜明形象,而含意却十分深远,耐人玩味,与李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谓同曲同工。
小编推荐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
灵均标致高如许,
赏析:
此词为叙写端午民俗,凭吊屈原之作。上片写端午民俗。深院三句写红艳的榴花开放,突出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春来了,如春的少男少女也出来了,以此点染节日喜庆气氛。清暑二字则又写出端午节暑而不热,暑而风清的气候特点。儿女三句写端午风俗以及端午节人们的装饰打扮。老大四句重点描述了年轻人龙舟竞渡的场景。灵均三句赞美屈原的高风亮节和超群脱俗的高尚品格。谁信三句辞意顿折,借谁信二字表达一种出乎意料,难以置信的惋叹。把似四句以谐谑方式,提出了词人一反民俗传统的看法,诗魂屈原今日醒来,定以为当年醉死会比今日少痛苦。词人在上片表现得心态*和,描述冷静,到了下片情绪急转直下,表达自己的愤怒心情。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
少年自负凌云笔,
赏析:
此词为重阳节登高抒怀之作。上片写景感怀。湛湛六句写词人登楼远望情景,白发四句直抒老眼登览之所感。神州泪说明词人老眼洒泪乃为神州残破、沉沦而极度痛苦、伤心。少年三句遥接老眼*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常恨三句则写出词人老来萧瑟却不冷漠,依然情系神州。若对写词人赏菊饮酒的逸兴,以移情方式赞美了菊花高洁孤傲的品格,故怕菊花笑我冷寂,借菊花自振,表现出不辜负菊花的逸兴,颇见词人豪旷之性情。鸿去北二句暗示出词人赏菊饮酒,目送飞鸿北去,心向故国神州,意余言外,令人寻味不尽。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今昔交映,兼融家国之恨,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是其抒情词的代表。
《落梅一片能教一断肠》
作者: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
注释:
1、落梅:当时的言官曾指控尾联为讪谤当国,作者因此一再被黜,坐废十年,史称落梅诗案。
赏析:
中华诗词多有寄托,富有寓意,关键在于所寄寓的是什么意。那么,这首诗所寄寓的意,用杜甫的古来材大难为用来概括就可以了。落者,落拓也,诗题就点得一清二楚了。而那过岭、赴湘的迁客骚人,上起屈原,中继韩愈,后承苏轼,真的是多莫数。而造成这么多的人才悲剧的原因,从内因上看,是人才者,多不会奉迎拍马,往往孤高寡合,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还自觉得依然久犹香;从外因上看,谬掌花权柄的东风大多忌之又恨之,接着便是帽子、棍子满天飞,修理你没商量。乌台诗案差点叫苏轼送了命,幸亏宋神宗本无意深罪子瞻。刘克庄既然敢写,就不必再发却被梅花误十年的牢骚。而莆田人往往多如此。
《忆秦娥烧灯节》
作者:刘辰翁
原文: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
注释:
1、中斋:邓剡号中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幕僚,他和刘辰翁常有唱和之作。当时邓剡于上元节聚客叙旧,之后写了一首《忆秦娥》赠刘辰翁,刘便写了本篇以寄悲凄感旧的爱国情思。
赏析:
这是刘辰翁于宋亡之后写的一首小令。小序中所说的中斋,乃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幕僚邓光荐之号,宋亡,以义行者(《历代诗余》引《遂昌杂录》)。当时,邓光荐于上元去聚客叙旧,客散之后写了一首《忆秦娥》赠给刘辰翁,刘辰翁就写了这首步韵的和作,以寄托其悲凄感旧的爱国情思。
开头两句,纯粹写景,描写元宵之夜故都路上弥漫着一天风雪的严寒景象。烧灯节,即元宵节;烧灯,谓燃灯。唐宋以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十五夜称元夜、元宵,家家燃灯观赏,热闹异常。朝京,谓朝拜京城。南宋每逢元宵节,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赶往京城临安(杭州)观灯,络绎不绝。然而,如今的元宵节却风雪交加,遮天盖地,故都内外,一片苍凉。词人起笔,就以故都烧灯节极度的繁华欢乐与现实中的风雪酷寒、无限凄凉进行强烈的对比,烘托出严酷冷寂的气氛。
面对这刮着大风、下着大雪的荒凉萧杀的景象,词人感到故国的江山虽然还象原来一样,然而去京城朝拜观灯的人却一个也看不到了。这里的风和雪,不单是自然景象的实写,更成了元蒙统治下那种严酷气氛的象征。正因如此,风和雪的再次复述,既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有了这着意的强调,作者一腔亡国之痛就顺势而出了。江山如旧的如字,已蕴含着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世说新语》)的深哀大痛;朝京人绝的绝字,又寄寓着故都易主、人心绝望的深仇大恨。字里行间,充满了悲苦凄怆的情调。
上片写景,景以引情,描写元宵之夜故部路上风雪交加行人断绝的凄凉景象;下片抒情,景以衬情,抒发物是人非、怀念故国的悲苦心情。
百年二句,承上生发,直抒胸臆,感慨系之。人生百年,本已十分短暂,偏又经受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深哀大痛;尽管人们都不再去故都观灯欢度佳节了,自己却还要跟知己好友面对故国的明月感旧寄情。兴亡,偏义复词,着眼于亡;君,指与他同怀亡国之恨的遗民词人邓中斋。使词人锥心泣血的兴亡别,不仅指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永遇乐》)的一去不返,更指南宋覆亡之后无花只落空悲(《汉宫春》)的眼前处境。江山剧变,明月如故,只能对月凭吊,寄怀故国了。一个犹字,既表达了永念故国的执着深情,也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悲凉心境。词意发展到此,可谓沉痛至极。
词人面对着当时月,故国情景,纷拥而来,眼前处境,却无比悲凉。这里的当时月,当然也不仅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突出了他对故国的耿耿丹心和对元蒙统治的强烈厌恶。词人对月凭吊,寄情故国,当时月又是怎样,它在默默地照人如烛之泪,照人如梅之发。烛泪,本指蜡烛燃烧淌下的蜡如泪流下之状,这儿拿来形容词人之泪水不绝,直至流尽,自然会引起人们那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联想;梅发,喻白发,因为梅有红白两种,这儿以白梅喻发,即形容词人愁极发白之态,又暗含词人迎霜斗霜、节操凛然之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把当时月之善解人意和词人之悲凄坚贞交织起来了,意境苍凉,余味绵绵。李清照写过: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这儿创造的境界,的确十分神似了。
《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
原文: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忆秦娥的全部古诗
忆秦娥古诗是谁写的
忆秦娥名句
忆秦娥古诗的图片
忆秦娥的古诗视频
忆秦娥娄山关的古诗类别
忆秦娥秦楼月宋代范成大的古诗
忆秦娥娄山关古诗的拼音
忆秦娥娄山关的古诗作品
赞美长城的古诗100首忆秦娥
忆秦娥娄山关这首古诗的诗意
嫦娥的古诗全部的笔画
忆江南的古诗全部
嫦娥这首古诗的全部意思
秦观的古诗纤云弄巧的全部拼音
月夜忆舍弟古诗的全部拼音
全部的古诗有
李白的全部古诗全部
被全部的古诗
忆江南古诗全部的拼音提醒
全部学的古诗
搜全部的古诗
有草的古诗全部
全部的蝉的古诗
全部雪的古诗
全部的歌古诗
全部的古诗都
船的古诗全部
蝉的全部古诗
画的古诗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