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风的古诗韩愈

关于关于春风的古诗韩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春风的古诗韩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春风的古诗韩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春风的古诗韩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36) 语录(20) 说说(24) 名言(17) 诗词(1k+) 祝福(3) 心语(430)

  • 晚春韩愈古诗

  • 韩愈
  • 晚春韩愈古诗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不唯在散文创作上颇有建树,来看看他的晚春吧,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晚春韩愈古诗,欢迎参考借鉴。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才思:才华和能力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不仅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阅读全文]...

2022-03-14 16:54:55
  • 韩愈描写晚春的古诗

  • 韩愈,写作
  • 韩愈描写晚春的古诗

      《晚春》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愈描写晚春的古诗,欢迎阅读。

      【原文】: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翻译】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字词解释】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

      解(jiě):知道。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人已年*半百。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作者简介】

      韩愈主要功绩

      政治

      在政治上,韩愈反对藩镇割据。对于韩愈对待藩镇割据的态度,郭预衡指出:韩愈《*淮西碑》的主要倾向是“反对藩镇割据,而歌颂*叛的胜利;赞扬主战派,而批评主和派”,认为“韩愈反对藩镇割据的坚定立场,不应因为碑文少写了李愬之功便加以贬低”,而且他“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还不仅表现在*定淮西的一时一事,他在一系列的文章里都贯穿着这个思想。”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

      文学

      韩愈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庸诗风。 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他的古文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记叙文则爱憎分明,抒情性强,韩文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还应用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

      教育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史学

      唐时人称韩愈有史家的笔力,等到他撰写《顺宗实录》,由于繁简不当,叙事取舍也不恰当,深为时人指责。穆宗、文宗都曾命令史官增添修改,但那时韩愈的女婿李汉、蒋系官居显位,诸位史臣很觉为难。而韦处厚则另撰《顺宗实录》三卷。

    [阅读全文]...

2022-02-27 10:49:08
  • 晚春唐韩愈的古诗

  • 韩愈
  • 晚春唐韩愈的古诗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在读晚春这首诗的时候, 仿佛看到一幅喧闹繁盛的风景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晚春唐韩愈的古诗,欢迎阅读参考。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柳絮。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的,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芳菲:形容花的芳香。 杨花榆荚: 杨花就是柳絮, 榆荚, 榆树的荚又叫榆钱。

      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背景】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半百。

      【译文】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如何?

      【赏析】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 仿佛看到一幅喧闹繁盛的风景画, 草木原本是没有知觉的, 但是诗人却赋予它生命, 让它具有智慧, 晓得春天即将离去, 要及时把握。 草木尚能如此, 何况是我们呢? 如果一再的蹉跎, 就只有老大徒伤悲了。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作诗, 很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再加上用字浅白, 更能够轻易的表达出诗中的原意。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阅读全文]...

2022-02-08 21:53:42
  • 古诗晚春韩愈读音和解释

  • 韩愈,解释
  • 古诗晚春韩愈读音和解释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晚春韩愈读音和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注音:

      cǎo mù zhī chūn bú jiǔ guī

      bǎi bān hóng zǐ dòu fāng fēi

      yáng huā yú jiá wú cái sī

      wéi jiě màn tiān zuò xuě fēi

      晚春翻译: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晚春字词解释: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

      解(jiě):知道。

      创作背景: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半百。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作品介绍: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晚春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名家点评

      朱彝尊《批韩诗》:朱彝尊曰: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

      汪森《韩柳诗选》:意带比兴,出口自活,以下数首皆然。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王昌龄《青楼曲》)第二首起句云“驰道杨花满御沟”,此即“南山荟蔚”景象,写来恰极天然无迹。昌黎诗云:“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便嚼破无全味矣。

      朱宝莹《诗式》:春日晚春,则处处应切晚字。首句从“春”字盘转到“晚”字,可谓善取逆势。二句写晚春之景。三句又转出一景,盖于红紫芳菲之中,方现十分绚烂之色,而无如扬花、榆荚不解点染,惟见漫天似雪之飞耳。四句分二层写,而“晚春”二字,跃然纸上。正无俟描头画角,徒费琢斫,只落小家数也。此首合上《春雪》一首,纯从涵泳而出,故诗笔盘旋回绕,一如其文,古之大家,有如是者。(品)沉着。

    [阅读全文]...

2022-02-27 02:28:13
  • 早春韩愈古诗赏析(早春原文及翻译)

  • 早春,韩愈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 | 夕阳无限好

    这首诗,开头有“天街”,结尾有“皇都”,正是一派帝都繁华气象。韩愈此时身居吏部侍郎,一生的政治沉浮已然尘埃落定,距离他离开人世也只剩下一年时间,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的时候。一个悠闲的老人,不再写金刚怒目、怪怪奇奇的长篇巨制,只写一些流连风景的唱和之作。在一种最*静、最不刻意的写作状态中,韩愈忘记了创新,忘记了风格,只是随着自己的天性和个性,去观察早春,这才诞生了这首名作。

    2 |小雨润如酥

    酥,就是奶酪。这不是我们现在吃的经过加工的西式奶酪,而是浮在热牛奶、热羊奶表面的那一层油,就是最纯正的奶油。奶油在古代社会是很精贵的。韩愈在此时,估计生活条件还不错,常能吃到奶酪,所以打了这个比方。几年前韩愈贬潮州的时候,日子很苦,又在南方,就不会想出这样的句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真理。韩愈说春雨如酥,一是强调它的润泽如油脂;二是强调它质地很薄,就像浮在土壤表面,没有积水;三是暗示它的颜色。因为早春时,冰雪刚刚消融,雨水又少,天气干燥,北方都市里的泥土,通常呈现出白色,现在刚洒了点小雨,土壤还没恢复,植被还没长出,所以落在地面的雨水也显得白花花的。可见,润如酥是个极恰当的比喻,道破了京城的早春雨水的三重属性。

    3 | 敏感与思考

    在白花花的大地上,下了一场小雨,这为下一句作了铺垫:“草色遥看*却无”。从远处看,好像朦朦胧胧有一些绿色,走*了一看,还是白花花的,还是润如酥的。这是春草初生时,最柔弱又最充满活力的一幕。它是春回大地的起点,是一个悠闲的老人突然捕捉到的自然界最幽微的变化。杜甫吟咏春雨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还显得有些抽象,而韩愈给出的是最直观、最质朴的图像。王维吟咏山色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江边水气造成的错觉,而韩愈写出的是踏踏实实的春景。质朴,踏实,这是最难描写的对象,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人类总是*惯于去修饰自然、扭曲自然,往往忘记了自然的本来面目。韩愈在这里,是真正脱尽铅华见真纯了。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韩愈就是在三和万物之间,在生命的规律与生命的现实之间,找到一个鲜活的连接点。儒家的学者也重视这种最细微的转折点,称之为“几”(应作“幾”)。《周易·系辞下》说:“幾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唐代有个大史学家叫刘知几(应作“幾”),这个名字也有深意:对历史的转折微妙之处有所洞悉,才能称作有“史识”。所以,韩愈的这句“草色遥看*却无”,不仅是观察敏感所致,而且是韩愈一生的哲学思考、思想追求、心性锤炼的结果,是一个学养深厚、阅历丰富的老人,不经意间提供的悟道之语。

    4 | 审美与心态

    如果说“草色遥看*却无”是整首诗的神韵所在,那么后面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则是对这句神韵进行了小心翼翼的保护——后两句,没有再画蛇添足地继续描写春草、春景,而是从虚处着笔,想象另一番为人熟知、广受赞美的春景:烟柳满皇都。这幅“浓春图”,与眼下这幅“早春图”放在一起比较,韩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用“最是”、“绝胜”两个激烈的肯定语,去赞美眼下这幅气质柔美、神韵悠长的早春图。那么,韩愈为什么如此喜欢早春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也都是描写春天的名句,它们所描写的春景,怎么能说不美呢?

    首先,从美学角度看,审美期待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张力和魅力,就好比吃不到的香饽饽,愈发诱人。所以无论诗歌、戏剧还是小说,都讲究在适当的时候留下悬念、留下空白,吊人胃口。韩愈这首早春诗,就是抓住了早春的无限可能性。他故意要说早春胜过浓春,其实是留下悬念:如此跃跃欲生的春草,等到两个月后,会爆发出怎样的一个春天呢?会比以往更热烈吗?相比之下,“烟柳满皇都”,就彻底“满”了,再无任何可能性。所以,这个“满”字,其实与“草色遥看*却无”的“无”字之间,形成了充满张力的对比:前者是凝固的过去,后者是充满变数的未来。即便未来大体可预料,因为它是未来,也会增多一层渴盼和想象。这就是审美期待的魅力所在。

    其次,从韩愈的现实心态来看,他故意要说早春胜过浓春,除了有一层老年人固有的清淡无争的心态之外,我想还应包含着一些桀骜不驯的自信意味,对自己的人生和人格进行盖棺定论。之所以这样揣测,是因为这首诗是写给张籍的。张籍,是韩愈一生的诤友,虽属学生、门人辈的,但有话就说,敢于批评,韩愈也很敬重他。韩愈很多重大的人生选择和艺术观点,都是在与张籍的交流中发挥出来的。比如《重答张籍书》,承认自己好胜,又强调自己好的是道,是“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这几乎把自己一生的行为特征和理想追求都道出了,后来写《师说》、《原道》,也是在不断强调这一点。再比如《调张籍》一诗,第一次提出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观点,表达极度的倾慕之心和对时人的讽刺。可见,由于张籍的特殊性格和卓越见解,韩愈很喜欢在他面前分析自己、褒贬时人。更值得注意的是,时任吏部侍郎的韩愈,虽然多写流连风景之作,但实际上,仍在坚持着一贯的政治骨气。在长庆二年(822),他还曾改革吏部管理制度。在长庆三年(823)的秋天,还为官仪问题和李绅大吵了一架。这场纷争,实际是被人利用了。但韩愈和李绅都耿直不挠的性格也尽显其中,所以才被钻了空子。因此,《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我们不妨看做晚年韩愈对自己一贯行为方式和人生气节的诗意总结:他并不稀罕熙熙攘攘的浓春景致,就像他不愿趋炎附势;他独喜欢一个人欣赏早春,就像他一贯特立独行;他愿意把这感受分享给诤友张籍,就像他之前与张籍的诗文往返一样。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首诗其实在清淡之趣之中,包藏着兀傲之气。它虽然不属于韩愈诗歌的主体风格,但它同样能够体现韩愈的主体人格。

    5 | 写景 · 悟道 · 言志

    总的来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写景之诗,也是悟道之诗,也是言志之诗。苏轼有一首《赠刘景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他也用一年中独特的“好景”,去赞颂刘景文精忠报国、文武双全的精神品格。这种人格与景物的相得益彰、圆融统一,也许有时明显,有时隐晦,但向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构思方式之一。我们读一切山水诗、咏物诗,都应试图从景物背后找到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境界。这是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

    [阅读全文]...

2022-05-18 08:47:00
  • 韩愈的晚春原文及译文(晚春唐韩愈古诗分享)

  • 韩愈,分享
  •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是说,草木无情,不是这样的,它们有知有觉。百花对季节的敏感比草木强。意思是,草树都知道春天快结束了,百花就更不用说了,它们争着在春天最后时光开奇斗妍。言外之意万物也惜春,争惜光阴。后两句说,杨花榆荚这种无姿无色的东西不能当做诗材取用,唯一有用的也就是它们的飞絮当作飘雪作为诗材使用。言外之意,任何事物百废必有一用。全诗哲理,谁说草木无情?花草树木都知道,惜时珍惜光阴去奋斗圆梦,不要说人了。谁说书生百无一用?就连这杨花榆荚的飘絮都可以化雪作诗使用。更何况书生呢?一言以蔽之,世界万物有知有觉,任何一物生于世长于世,肯定有一用。

    译文:晚春,草树都知道春天就要完了,百花争着开奇斗妍。杨花榆荚这种无用的东西,只有把它满天飞舞的飘絮当作雪花。

    本人奉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全文]...

2022-07-07 09:35:51
  • 韩愈写带春天的诗句

  • 韩愈,春天
  • 韩愈写带春天的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写带春天的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一唐·韩愈《春雪》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一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一一唐·韩愈《晚春二首·其一》

      4、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一一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5、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一一唐·韩愈《示儿》

      6、元和六年春,寒气不肯归一一唐·韩愈《辛卯年雪》

      7、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一一唐·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时宪宗元和十四年十月)》

      8、江盘峡束春湍豪,风雷战斗鱼龙逃一一唐·韩愈《贞女峡(在连州桂阳县,秦时有女子化石在东岸穴中)》

      9、落日已曾交辔语,春风还拟并鞍行一一唐·韩愈《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或作酬张秘书因骑马赠诗)》

      10、横飞玉盏家山晓,远蹀金珂塞草春一一唐·韩愈《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

      11、盘蔬冬春杂,尊酒清浊共一一唐·韩愈《人日城南登高》

      12、今岁春光动,驱驰别上京一一唐·韩愈《送李员外院长分司东都》

      13、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一一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

      14、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一一唐·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李逢吉也)》

      15、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一一唐·韩愈《别赵子(赵子名德,潮州人)》

      16、寒食时看度,春游事已违一一唐·韩愈《寒食直归遇雨》

      17、吏人休报事,公作送春诗一一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巷》

      18、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一一唐·韩愈《新竹》

      19、辞免期匪远,行行及山春一一唐·韩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

      20、汩汩几时休,从春复到秋一一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流水》

      21、无端又被春风误,吹落西家不得归一一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落花》

      22、春风红树惊眠处,似妒歌童作艳声一一唐·韩愈《和武相公早春闻莺》

      23、绛阙银河曙,东风右掖春一一唐·韩愈《和*八十二韵(元和十一年,夔与愈同掌制诰)》

      24、君诗多态度,蔼蔼春空云一一唐·韩愈《醉赠张秘书》

      25、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一一唐·韩愈《晚春二首·其二》

      26、久抱伤春意,新添惜别情一一唐·韩愈《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

      27、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一一唐·韩愈《芍药歌(一本作王司马红芍药歌)》

      28、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一一唐·韩愈《次邓州界》

      29、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一一唐·韩愈《秋字》

      30、翻翻走驿马,春尽是归期一一唐·韩愈《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

      31、河汉重泉夜,梧桐半树春一一唐·韩愈《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二首》

      32、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一一唐·韩愈《叉鱼招张功曹(署)》

      33、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一一唐·韩愈《题木居士二首》

      34、隆寒夺春序,颛顼固不廉一一唐·韩愈《苦寒》

      35、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一一唐·韩愈《南溪始泛三首(此诗乃长庆间以病在告日所作)》

      36、始见洛阳春,桃枝缀红糁一一唐·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贾岛初为浮屠,名无本)》

      37、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一一唐·韩愈《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

      38、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一一唐·韩愈《感春五首》

      39、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一一唐·韩愈《感春五首》

      40、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一一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风折花枝》

      41、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一一唐·韩愈《芍药歌(一本作王司马红芍药歌)》

      42、宿云寒不卷,春雪堕如簁,骋巧先投隙,潜光半入池一一唐·韩愈《喜雪献裴尚书(裴均也,时为荆南节度使)》

      43、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一一唐·韩愈《答孟郊》

      44、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浮一一唐·韩愈《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林亭…兼呈白冯二阁老》

      45、朝莺雪里新,雪树眼前春一一唐·韩愈《早春雪中闻莺》

      46、少年气真狂,有意与春竞一一唐·韩愈《东都遇春》

      47、幽怀不能写,行此春江浔一一唐·韩愈《幽怀》

      48、暂出城门蹋青草,远于林下见春山一一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出城》

      49、行子去未已,春鸠鸣不停一一唐·韩愈《过南阳》

    [阅读全文]...

2022-03-29 22:08:40
  • 韩愈描写春草的诗句

  • 韩愈
  • 韩愈描写春草的诗句

      韩愈描写春草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是不是很熟悉呢?

      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韩愈《感春五首》

      2、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皇甫冉《春思》

      3、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赵嘏《喜张沨及第》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禹锡《春词》

      7、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9、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杜甫《春宿左省》

      10、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1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12、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高骈《边方春兴》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4、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15、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16、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

      1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9、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唐丘为《题农父庐舍》

      2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21、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欧阳修《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22、三月蓝青腊月黄,无边草色沐秋光。牧歌声里雄鹰叫,风拂葱茏现牛羊。——《七绝·过普洱牙草原兼自吟网名原野丁》

      2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4、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乐·村居》

      25、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26、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7、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28、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杜甫《曲江对雨》

      29、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0、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阅读全文]...

2022-02-19 06:15:54
  • 早春韩愈的诗句

  • 韩愈,早春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看却无。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韩愈《晚春》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春雪》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韩愈《晚春》6、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韩愈《春雪》7、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8、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韩愈在《早春部张十八员外》一诗描绘早春景色的诗句是 天雨润如酥,草色*却无.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有 ,*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

    是:天街小雨润如,草色遥看*却无早 韩 愈 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的全名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而不是早春〖译文〗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看却无。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点评〗 这首诗前两行为写景,一行写小雨,一行写草色。

    作者经过细致观察、比较,非常生动地写出了京城早春景色的特点。

    后两行抒情。

    作者认为早春景色大大超过晚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舒雅之情。

    所以:韩愈在《早春》中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阅读全文]...

2022-06-21 03:49:38
  • 春雪古诗翻译及赏析(春雪韩愈朗读节奏)

  • 春雪,韩愈
  • 韩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简注:

    芳华,春花开放。草芽,青草发芽。飞花,裴子野《咏雪诗》:落树似飞花。

    散绎:

    新年以来百花都无开放迹象,

    时交二月乍见草芽惊喜异常。

    白雪性急却嫌春天姗姗来迟,

    故穿庭树扮成春花漫天飞扬。

    品读:

    据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是韩愈小诗中的佼佼者。

    一,二两句。新年前后是立春,这时还没有鲜花开放,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心情。二月刚刚见到一点草芽,令人吃惊。这个“惊”字,最宜玩味,这应该是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惊喜:虽然春天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初惊”写出“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而“惊”字则写出摆脱寒冬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

    从章法上看,“未有芳华”,一抑;“初见草芽”,一扬。跌宕腾挪,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而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迟来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及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

    固然,百花盛开的春天还没到来,但是,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天的气息么?!诗人对春雪飞花感到的不是怅惘,遗憾,而是欣喜。“却嫌”,“故穿”,把春雪描绘得十分美好而又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这两句的妙处在于,它富有浓烈的浪漫色彩,堪称神来之笔。它表明,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的话,一个热切盼望春天的诗人,他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

    小诗的构思甚为奇特。初春飞雪,本是造成未见芳华只见草芽的原因,可诗人偏说是白雪嫌春色来晚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的,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又化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写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行山*上,真有应接不暇之感。

    这首小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佳作。

    附图八幅,长安古城,春雪飞花

    [阅读全文]...

2022-03-12 20:20:53
关于春风的古诗韩愈 - 句子
关于春风的古诗韩愈 - 语录
关于春风的古诗韩愈 - 说说
关于春风的古诗韩愈 - 名言
关于春风的古诗韩愈 - 诗词
关于春风的古诗韩愈 - 祝福
关于春风的古诗韩愈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