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的歇后语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牛的歇后语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牛的歇后语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牛的歇后语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和牛有关的歇后语
导语: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牛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骑牛追马——望尘莫及
2、牵牛花儿当喇叭吹——闹着玩
3、牵牛花讨好——顺杆爬
4、牵牛牵鼻子——抓住了关键
5、牵牛过独木桥——难过
6、牵牛上独木桥——难过
7、牵牛花上树——顺杆爬
8、牵牛上纸桥——难上加难;难上难
9、人造牛黄——冒牌货
10、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
11、三十亩地一头牛——安居乐业
12、三锥子扎不出一滴血——老牛筋;皮厚
13、杀鸡用牛刀——小题大做
14、晒干的牛粪——文制制
15、舌头绕到牛桩上——胡缠;胡搅蛮缠
16、屎壳郎爬到牛角尖里——绝路一条;此路不通
17、手帕包牛脑袋——露头角
18、瘦牛想吃高山草——力不能及;心有余而力不足
19、拴在桩上的牛犊子——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20、水牛踩浆——拖泥带水
21、水牛踩在稀泥凼(水坑)
22、走亲戚掂牛蹄——两半(瓣)子理(礼)
23、水牛吃荸荠(bi——qi)——食而不知其味
24、水牛吃活蟹——有力无处使
25、水牛打架——勾心斗角
26、水牛的一生——忍辱负重
27、水牛过河——露头角
28、水牛见了骆驼——矮了半截子
29、水牛抓跳蚤——有劲使不上
30、水牛走到象群里——矮了一头
31、说牛马下蛋——笑话连篇
32、死牛用刀杀——多此一举
33、孙猴子斗魔王——打你个牛角朝天
34、笋壳套牛角——正合适
35、唐三藏撞见牛魔王——舌头短截
36、天然牛黄——宝贝疙瘩
37、铁打的耕牛——动不得力(犁)(比喻不能用力。有时表示气力不足。有时表示无能为力或有力使不出。)
38、铁牛的屁股——推不动
39、铁铸黄牛——开不得犁
40、兔子当牛使——乱套了
41、兔子驾辕牛打套——乱了套;乱套了
42、腿上的牛皮癣——顽固不化
43、王麻子中牛痘——悔之莫及;后悔已晚
44、温火爆牛肉——慢工夫
45、蜗牛的房子——背在身上
46、蜗牛赴宴——不速之客
47、蜗牛壳里睡觉——难翻身
48、蜗牛爬上葡萄架——光想高味
49、蜗牛赛跑——慢慢爬
关于谐音古诗的歇后语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谐音古诗的歇后语,欢迎阅读与收藏。
玻璃菩萨 —— 明白人(神)
赵匡胤卖包子 —— 御驾亲征(蒸)
赵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红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庙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爷的马 —— 不见奇(骑)
城隍老爷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爷戴孝 —— 白跑(袍)
药店里的甘草 —— 少不了的一位(味)
药铺里开抽屉 —— 找玩(丸)
茶食店里失火 —— 果然(燃)
茶馆里招手 —— 胡(壶)来
草把作灯 —— 粗心(芯)
草泥塘里翻泡 —— 发笑(酵)
草帽子当锣 —— 想(响)不起来
草滩失火 —— 留情(青)
荞麦皮打浆糊 —— 两不沾(粘)
荆条棵上挂鞋底 —— 扯(刺)皮
带马桶坐大堂 —— 赃(脏)官
树小荫凉少 —— 照应(罩影)不到
树倒了 —— 没影(荫)
咸肉汤下面 —— 不用言(盐)
咸盐吃多了 —— 尽管闲(咸)事
咸菜烧豆腐 —— 有言(盐)在先
咸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盐)
咸菜蘸大酱 —— 太严(盐)重了
歪头和尚拜忏 —— 不对劲(颈)
面条点灯 —— 犯(饭)不着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小苏他爹——老输(苏)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
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和牛有关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牛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骑牛追马——望尘莫及
2、牵牛花儿当喇叭吹——闹着玩
3、牵牛花讨好——顺杆爬
4、牵牛牵鼻子——抓住了关键
5、牵牛过独木桥——难过
6、牵牛上独木桥——难过
7、牵牛花上树——顺杆爬
8、牵牛上纸桥——难上加难;难上难
9、人造牛黄——冒牌货
10、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
11、三十亩地一头牛——安居乐业
12、三锥子扎不出一滴血——老牛筋;皮厚
13、杀鸡用牛刀——小题大做
14、晒干的'牛粪——文制制
15、舌头绕到牛桩上——胡缠;胡搅蛮缠
16、屎壳郎爬到牛角尖里——绝路一条;此路不通
17、手帕包牛脑袋——露头角
18、瘦牛想吃高山草——力不能及;心有余而力不足
19、拴在桩上的牛犊子——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20、水牛踩浆——拖泥带水
21、水牛踩在稀泥凼(d——ng水坑)
22、走亲戚掂牛蹄——两半(瓣)子理(礼)
23、水牛吃荸荠(bi——qi)——食而不知其味
24、水牛吃活蟹——有力无处使
25、水牛打架——勾心斗角
26、水牛的一生——忍辱负重
27、水牛过河——露头角
28、水牛见了骆驼——矮了半截子
29、水牛抓跳蚤——有劲使不上
30、水牛走到象群里——矮了一头
31、说牛马下蛋——笑话连篇
32、死牛用刀杀——多此一举
33、孙猴子斗魔王——打你个牛角朝天
34、笋壳套牛角——正合适
35、唐三藏撞见牛魔王——舌头短截
36、天然牛黄——宝贝疙瘩
37、铁打的耕牛——动不得力(犁)
38、铁牛的屁股——推不动
39、铁铸黄牛——开不得犁
40、兔子当牛使——乱套了
41、兔子驾辕牛打套——乱了套;乱套了
42、腿上的牛皮癣——顽固不化
43、王麻子中牛痘——悔之莫及;后悔已晚
44、温火爆牛肉——慢工夫
45、蜗牛的房子——背在身上
46、蜗牛赴宴——不速之客
47、蜗牛壳里睡觉——难翻身
48、蜗牛爬上葡萄架——光想高味
49、蜗牛赛跑——慢慢爬
谐音的古诗笑话歇后语
玻璃菩萨 —— 明白人(神)
赵匡胤卖包子 —— 御驾亲征(蒸)
赵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红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庙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爷的马 —— 不见奇(骑)
城隍老爷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爷戴孝 —— 白跑(袍)
药店里的甘草 —— 少不了的一位(味)
药铺里开抽屉 —— 找玩(丸)
茶食店里失火 —— 果然(燃)
茶馆里招手 —— 胡(壶)来
草把作灯 —— 粗心(芯)
草泥塘里翻泡 —— 发笑(酵)
草帽子当锣 —— 想(响)不起来
草滩失火 —— 留情(青)
荞麦皮打浆糊 —— 两不沾(粘)
荆条棵上挂鞋底 —— 扯(刺)皮
带马桶坐大堂 —— 赃(脏)官
树小荫凉少 —— 照应(罩影)不到
树倒了 —— 没影(荫)
咸肉汤下面 —— 不用言(盐)
咸盐吃多了 —— 尽管闲(咸)事
咸菜烧豆腐 —— 有言(盐)在先
咸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盐)
咸菜蘸大酱 —— 太严(盐)重了
歪头和尚拜忏 —— 不对劲(颈)
面条点灯 —— 犯(饭)不着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小苏他爹——老输(苏)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
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牛嚼牡丹歇后语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以下是小编带来牛嚼牡丹歇后语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牛嚼牡丹歇后语
“牛嚼牡丹——唔识花共(还是)草(不 识货)”。
如果有人诚意地请你吃饭,并征询你对菜式味道 的意见,如果你漫不经心地说没什么特别的、一般吧! 主人很可能会因此大失所望,说你吃这顿饭有如“牛 嚼牡丹”了。
为什么主人会这样说呢?什么意思呢? 牡丹,一种名贵艳丽的花。俗语称黑皮肤的漂亮 姑娘为“黑牡丹”,可见牡丹在人们心目中之美丽,几 乎为众花之冠,而牡丹的名贵,我们可从下面的例子可知。
唐朝时,首都长安所售的罕见品种牡丹,价格昂 贵到等于10家中等人家一年的`总收入。
即使在今天,牡丹花售价也不菲。据说香港年宵 花市上,一个花蕾就售价500元港币。
牛吃的草,与供人欣赏的牡丹,其价值当然相去 甚远。这只是人的认识。但对于牛来说,草也吧,牡 丹也吧,都不过是填肚子的罢了!所以说:“牛嚼 牡丹——唔识花共草(不识货)。”这是以事释义。
在使用时,这句歇后语仅局限于对食物的品味上, ——多用于讽刺人不识货。但: 这句歇后语也可用于自谦见识不多、或者自嘲吃 相不够斯文。
【扩展阅读】
花的歇后语
小尼姑看花轿 ———— 今世难坐
小米粥掺花椒 ———— 麻烦;麻饭
小米里掺花椒 ———— 麻烦了;麻饭了
小炉匠绣花 ———— 学非所用
小捲花枝 ———— 无血无目屎
小花盆里栽树 ———— 难成材
小花猫捋胡子 ———— 未老先衰
小花脸做皇帝 ———— 好景勿长
小孩子放焰火 ———— 天花乱坠
小孩买个花棒槌 ———— 沾沾自喜
小孩买个花棒捶 ———— 沾沾自喜
小孩放焰火 ———— 天花乱坠
小孩吃花生 ———— 满把抓
小孩不识葵花穗 ———— 麻木
小孩不识葵花秸 ———— 麻木
小孩不识葵花秆 ———— 麻木
小寡妇看花轿 ———— 干着急
小姑娘的花鞋 ———— 借来的
向着太阳的葵花 ———— 爱晴;爱情
向着太阳的花 ———— 爱晴;爱情
向阳花木 ———— 早知春;易为春;早逢春
向阳的花木 ———— 早逢春
向日葵开花 ———— 到顶了
香油炸麻花 ———— 干干脆脆
香花插在牛粪上 ———— 糟蹋了;不配
乡下大妈头戴南瓜花 ———— 又老实又避邪气
乡花针戳乌龟壳 ———— 穿不进
鲜花栽在杂草里 ———— 煞风景
鲜花插在牛屎里 ———— 可惜
鲜花插在牛粪上 ———— 不般配;糟蹋了;不配;不相配;太可惜了;可惜;不惜材料;臭美
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 不相配
鲜花插到牛屎上 ———— 糟蹋了
仙人掌开花 ———— 黄了
下雨天挑棉花 ———— 越来越重
下过雨的花园 ———— 万紫千红
瞎子看烟火 ———— 心花怒放
瞎子看西洋镜 ———— 白费功夫;白费工夫;白花钱
瞎子看花脸 ———— 眼不见为净
瞎子画花 ———— 自己夸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爆笑歇后语!
2、男人比女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3、布袋里失火烧包!
4、*馆客满井井有条
5、爱克斯(X)光照人算看透你了
6、寡妇睡觉上头没人
7、老两口上床说了就了
8、炊事员行军替人背黑锅。
9、飞机上点灯高明
10、*的半身标准照片狮(失)身人面像
11、屎壳郎趴在鞭梢上光知道腾云驾雾,不知道死在眼前
12、裤裆里点灯英(阴)明
13、蝙蝠身上擦鸡毛你算什么鸟?
14、爱克斯(X)光照人看透你了!
15、盲人做拉面瞎扯
16、蚕宝宝的嘴出口成诗(丝)!
17、医生卖棺材死活都要钱!
18、神仙放屁不同凡响
19、三角坟地缺德
20、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
21、手雷弹炸厕所激起民愤(粪)
22、一群文盲玩劲舞团闻鸡起舞
23、拔了塞子不淌水死心眼!
24、一个耳朵大,一个耳朵小猪狗养的
25、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26、船舱里装太阳度(渡)日
27、冰块掉进醋缸里寒酸
28、老肥猪上屠挨刀的货
29、保护视力小心眼!
30、果男躺在电线杆上电(店)小二
31、放屁砸坑造窑(谣)
32、坟地改菜园子扯*
33、电线杆上挂暖壶水*(瓶)很高
34、蝉不叫蝉知了!
35、吃核桃非砸了不可!
36、女人多次离婚前功(公)尽弃
37、玉皇大帝放屁神气
38、女人戴胸罩*
39、裁缝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40、断柄的锄头没把握
41、韩国人和日本人吵架打狗棒
42、春哥上猫扑遍地菊花开
43、曹丕的钱未必(魏币)
44、新婚之夜开封
45、*坐板凳有板有眼
46、指屁吹灯没有希望
47、*对旗杆充(冲)棍
48、两地分居鞭长莫及
49、被窝里放屁能文能武
50、水仙不开花装蒜
51、鼻孔喝水够呛!
1、牛魔王请客净是妖精;净是妖
更多关于牛的歇后语
1、骑牛撵火车差得远;差远了
2、蜗牛爬架慢腾腾;想高升;快不了
3、宰牛用锥扎不顶用;不顶事
4、水牛滚澡四脚朝天
5、小牛戴辔头板面孔
6、老牛掉在枯井里有力无处使
7、沿着牛车盘走路走来走去是老路
8、捧草喂老牛吃不吃随你
9、三十二头牦牛拉不回头倔脾
10、小牛吃黄豆胀死
11、生成的牛角直不了
12、屎爬牛搬家滚蛋;滚球子
13、三十晚上丢了牛明年再找
14、小牛犊驾大辕光蹦得欢,拉不上去
15、黄牛扒掉着角假马
16、雪地里找牛看脚印
17、黄牛吃草吞吞吐吐
18、屎壳郎长犄角硬顶牛
19、三朝的牛痘瘤起来了;溜起来了;牛起来了
20、水牛食荸荠不知其味
21、老牛走路不慌不忙
九牛一毛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牛一毛的歇后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歇后语
九牛一毛——无关紧要/微不足道/微乎其微/量多数少
释义
比喻小得不值得一提。
出处:
九牛一毛,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唐·王维《与魏居士书》:“然才不出众,德在人下,存亡去就,如九牛一毛耳。”宋·文天祥《移司即事》诗:“寄书痴儿了家事,九牛一毛亦云小。”
典故: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
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
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著作——《史记》。
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才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对牛弹琴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为大家带来对牛弹琴的歇后语,快来看看吧。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歇后语:对牛弹琴
答案:不入耳,难入耳;充耳不闻;白费劲;枉费工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寓意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对牛弹琴"这句成语,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另据一些养牛业人士的经验,牛在听了音乐后可获得一定的放松,对提高牛肉质量有利,看来对牛弹琴也是一种辅助饲养手段。
词语辨析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结构】动宾式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讥讽别人。
【*义词语】对牛鼓簧、白费口舌、错认颜标
【反义词语】谈笑风生、心有灵犀、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知音识曲
【相关灯谜】牧童拉二胡(打一成语)
【歇后语】抱着琵琶进磨坊——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牛不入耳
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对牛弹琴————白费劲
对牛弹琴————不通音律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
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说明没看清楚就仓促行事。
对牛弹琴———浪费感情
【辨形】牛,不能写作“生”。
【辨音】弹,不能读作“dàn”。
出处简介
《牟子理惑论》通称《牟子》,又叫《理惑论》。唐朝僧人神清在《北山录》中说,该书原名为《治惑》,后来唐代人为避唐高宗李治的讳,才改成《理惑》。可是书里还有其他地方用到「治」字却并未改动,可见由唐人避讳改名的说法并不可靠。
《牟子理惑论》是*最早的'佛教论书。全书正文三十七章,正文前有牟子的传记作为「序」,书末有「跋」。作者自设宾主,以问者和牟子各为一方,采用对话问答的形式展开论说。问者对佛教提出种种疑问和责难,牟子引经据典,逐一加以解释或辩驳。在一问一答之间阐述了佛教的义理。问者提出的问题代表了当时的人对佛教的困惑,牟子的答辩则代表了信徒对佛教的理解。因此,《理惑论》一书从两个侧面反映了那时候的*人对佛教的认识。
作为*人论述佛教的早期著作,《理惑论》是了解佛教初传*的情况,研究*佛教形成和发展的一部重要文献。《牟子理惑论》全书共39章,首章一般称为序传,最后一章称为跋。正文共37章。序传部分介绍牟子的经历和著书的缘由,所述史事多可与史实相印证,其中一些记述可以补史料之不足,其所言当时社会动乱状况、交州地区思想学术界之动态,以及作者为什么作此书,经学者考察,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全书均采用自设客主进行问答的形式展开,所假设的问者是个来自北方的儒者,他昔在京师,入东观,游太学,视俊士之所规,听儒林之所论,未闻修佛道以为贵,自损容以为上,对佛教提出种种疑问;而设置的答者是牟子,根据对方提的不同问题大量引用儒、道和诸子百家之书给以解释,对佛教教义学说加以发挥阐述,以图论证佛、道、儒观点一致。
实际上,《牟子理惑论》一书从两个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看法和理解程度。对牛弹琴一词其实也是对于统治阶级借机的一次讽刺。
【相关歇后语】
对着穿衣镜作揖——自我崇拜
对阵下棋——纸上谈兵
对天讲话——空话连篇;空谈
对门缝吹号——名(鸣)声在外
对着棺材撒谎——哄鬼;骗鬼;哄死人
对着靶子射箭——有的放矢
对哑巴说话——白费口舌
对牛吟诗——不入耳;难入耳
【篇一】关于牛的谚语
牛套马,累死俩:套:指套车。指一快一慢,互相牵掣。比喻做事难以合作。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胡拉乱扯,二者毫不相关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指不凭空说大话,要看真本事。
牛不吃水强按头:比喻强迫人做不愿作的事。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
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比喻对手再强也会有办法制伏。 牛不吃水强按头:比喻强迫人做不愿作的事。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
牛犊子追兔子,有劲使不上:指受某种条件限制,有力气也使不出来。
牛耕田,马吃谷:比喻待遇不公*,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
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比喻对手再强也会有办法制伏。
【篇二】关于牛的歇后语
风马牛——不相及
疯牛钻进死胡同——不好回头
好花插在牛屎上——真可惜
耗子钻牛角——越钻越紧
黑天捉牛——摸不着角
红头苍蝇叮牛屎——臭味相投
胡萝卜拴牛——跟着跑
花鞋踩在牛粪上——底子臭
黄牛打架——死顶
黄牛犁地——有劲慢慢使(比喻有计划地发挥作用)
老子偷猎几偷牛——一辈比一辈坏
老子偷猪儿偷牛——一个更比一个凶
老子偷猪儿偷牛——一辈强一辈
驴拉碾子牛耕田——各行其是(事)
驴子拉磨牛耕田——各走各的道
马嚼子套在牛嘴上——胡勒
蚂蚁抓上牛有尖——自以为上了高山
卖牛卖发娶回个哑巴——无话可说
没有笼头的野牛——到处伸嘴
免子当牛使——乱套了
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牛鼻子上的跳蚤——自高自大
牛吃赶车人——无法无天
牛打架——死顶
牛犊拉车——乱套
黄牛拿耗子——有劲使不上
叫牛坐板凳——办不到
九牛爬坡——个个出力(比喻人多心,劲往一处使)
九牛一毛——微不足道(比喻小得不什得一提)
老虎赶牛群——志在必得
老母猪跟牛打架——豁出老脸来了
老母猪和牛打架——豁出命来摔
老牛不怕狼咬——豁出去
老牛吃青草——两边扫
老牛筋——难啃
牛的歇后语古诗
歇后语
带歇后语的古诗
古诗的歇后语
古诗的歇后语有
关于牛的成语古诗歇后语
牛年的古诗词和歇后语
歇后语的古诗类
全歇后语的古诗
关于牛的歇后语成语和古诗
有关牛的成语歇后语和古诗
祝福的歇后语
带歇后语的句子
有关牛的歇后语5个古诗3个
有谐音歇后语的古诗
歇后语名言
有歇后语的句子
情话歇后语
歇后语的句子
饮的歇后语或古诗
扣的古诗或歇后语
用歇后语写句子
含歇后语的句子
的成语歇后语古诗
收集关于牛的谚语歇后语古诗
牛年的词语四字古诗歇后语
有谐音的歇后语古诗
歇后语类的古诗句
含琴字的古诗或歇后语
描写人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