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教案

关于认识时间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认识时间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认识时间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认识时间教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认识时间》教案

  • 教案,时间,教学资料
  • 《认识时间》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时间》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整时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面、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

      课件出示:先发出钟表走的声音,然后出现分针、时针,接着依次出现1~12的数字,最后形成钟面。

      师:这是什么声音?

      板书:钟表。

      2、说一说。

      (1)钟表有什么作用?

      (2)你了解钟表的哪些知识?

      设计目的:利用课件初步熟知钟面的组成部分,为后面制作钟面做好铺垫,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加强钟面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钟表知识的程度,并以此作为调整课堂教学思路的主要依据。

      二、自主探索

      1、制作钟面。

      师:想认识钟表得先了解钟面,你们想做一个吗?

      (1)(指着大屏幕)请同学们先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再在小组中讨论做钟面需要哪些材料。

      (2)各小组同学打开时钟爷爷的礼物(一个画有格子,但没有写数字的钟面,一枝彩笔,一个按钮,没有给学生时针和分针。)

      (3)小组合作制作钟面。

      学生产生质疑:时钟爷爷给的材料不能制作钟面。

      师:还差什么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到老师这里来取时针、分针。

      (学生活动)

      2、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把你们组做的钟面介绍给大家。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

      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组成一个漂亮的钟面。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分别闪烁)

      设计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观察、合作的能力,我把观察已有的钟面模型改为小组合作制作钟面。在制作时我又有意不给学生时针、分针,设置障碍,让学生体会时针、分针在钟面中的重要性,也潜伏这节课的重难点,认识整点时刻和时针、分针有密切关系。

      3、认识整点时刻。

      (1)学生尝试拨钟。

      师:现在请你们在小钟面上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

      选3个拨整点时刻的学生上讲台。

      a、请他们把拨好的钟面放在实物投影上。

      b、再请这些学生分别给同学们说一说拨的是几时,是怎样拨的。

      师:刚才这些同学说得真好,他们说×点、×点、×点是生活用语,在数学中我们说×时、×时、×时。

      板书:×时、×时、×时。

      师:这些时刻都属于整点时刻。

      (2)观察比较。

      讨论:小组同学一起观察、讨论这三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指着什么数。

    [阅读全文]...

2022-11-04 18:20:36
  • 《认识时间》教案

  • 教案,时间
  • 《认识时间》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时间》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新知。

      学*指导: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

      详细介绍:

      课题:认识“时刻”与“经过时间”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天内的时间的计量,会区分“时刻”与“经过时间”这两个概念.

      2.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题目.

      3.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上课铃一响,教师进教室,师生问好后,教师拿出小闹钟.上课铃声过后,即让学生观察钟面,这时闹钟的时针、分针正指示出八点三十分.

      师:八点三十分就是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板书:上课:8:30)

      2.教师用钟面教具(或演示动画“设定时间”)拨出下列时间,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4:25,10:00,7:30,8:45,11:55.

      3.教师口头报出时间,学生在自制钟面模型上拨时针和分针,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8:00,2:40,6:30,9:15,3:45.

      4.提问:1小时是几分钟?60分钟是几小时?

      二、新授

      (一)通过直观,引出“时刻”概念.

      上课五分钟后,闹钟突然响了(老师事前拨好的),再让学生观察.这时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指出的位置是八点三十五分.(板书:闹钟响:8:35)

      师:(指板书)8:30和8:35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从闹钟钟面上看来的)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时间告诉我们一天当中某一特定的“时刻”(板书).如上课时,时针分针指到8:30,8:30是上课的时刻;闹钟响时,时针分针指到8:35,8:35是响铃的时刻.我们*常说的六点起床,十一点三十分放学,晚上七点看电视“新闻联播”,六点、十一点三十分、七点指的都是时刻,它表示的是时针、分针所指的某一个位置的时候.

      让学生说出几个学*、生活中常用到的“时刻”.

      (二)教学“经过时间”.

      1.引进“经过时间”.

      师:从上课开始到闹钟响铃,即从8:30到8:35,中间经过了几分钟?你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钟面教具再演示一次,先把时针、分针拨到8:30,然后把分针慢慢拨到8:35上,使学生看出两个时刻之间间隔是5分钟.

      师:我们*常说的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都是时针、分针运行时经过的时间.

    [阅读全文]...

2022-11-04 18:19:04
  • 《认识时间》教案

  • 教案,时间,教学资料
  • 《认识时间》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时间》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目标:

      复*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活动。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

      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

      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聪明,非常伶俐,于是他又快乐地喊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宝宝、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这不是和小朋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有想呀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的地说:“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来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名字很别扭,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了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地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总算取好了。”

      过了一会儿,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这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五件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里衬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受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教学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注意了幼儿的发展水*,本节课即有教师的讲解也的操作。更注重了幼儿的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学*兴趣,满足他们动手探究的欲望,也让他们从中获得了知识。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兴志很高,给了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允许他们出错,并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本节课基本上做到了幼儿为主导,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获得了成功感。在教学过程师幼儿的互动做得很好,幼儿的参与感获得了满足。

      由于本节课属于幼儿自己的时间较多,幼儿的自律性不是很高,有的孩子活泼得有点过头了,导致整堂课看起来纪律不是很好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做得更好。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想需要的是在课堂中尽可能多的找幼儿的兴奋点,提起他们的注意。

      利用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喜欢表扬,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小礼物比如小的粘贴或小红旗。分组比赛,在黑板上画一个台子,那个小组得到表扬就前进一格,看谁先到达顶点,这样即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又达到的教师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上多准备一些时间模型,让每个幼儿人手一个(利用幼儿美术用书上的《制作时钟》在课前让幼儿自己动手做一个时钟)这样就让他们更多的参与进这课节。让每一个幼儿有事可做,那么这节课的课堂组织纪律将不用教师操心了。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运转规律,学*看整点。

      2、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惯。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阅读全文]...

2022-09-07 13:03:21
  • 《认识时间》教案

  • 教案,时间,教学资料
  • 《认识时间》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时间》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整时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面、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

      课件出示:先发出钟表走的声音,然后出现分针、时针,接着依次出现1~12的数字,最后形成钟面。

      师:这是什么声音?

      板书:钟表。

      2、说一说。

      (1)钟表有什么作用?

      (2)你了解钟表的哪些知识?

      设计目的:利用课件初步熟知钟面的组成部分,为后面制作钟面做好铺垫,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加强钟面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钟表知识的程度,并以此作为调整课堂教学思路的主要依据。

      二、自主探索

      1、制作钟面。

      师:想认识钟表得先了解钟面,你们想做一个吗?

      (1)(指着大屏幕)请同学们先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再在小组中讨论做钟面需要哪些材料。

      (2)各小组同学打开时钟爷爷的礼物(一个画有格子,但没有写数字的钟面,一枝彩笔,一个按钮,没有给学生时针和分针。)

      (3)小组合作制作钟面。

      学生产生质疑:时钟爷爷给的材料不能制作钟面。

      师:还差什么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到老师这里来取时针、分针。

      (学生活动)

      2、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把你们组做的钟面介绍给大家。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

      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组成一个漂亮的钟面。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分别闪烁)

      设计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观察、合作的能力,我把观察已有的钟面模型改为小组合作制作钟面。在制作时我又有意不给学生时针、分针,设置障碍,让学生体会时针、分针在钟面中的重要性,也潜伏这节课的重难点,认识整点时刻和时针、分针有密切关系。

      3、认识整点时刻。

      (1)学生尝试拨钟。

      师:现在请你们在小钟面上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

      选3个拨整点时刻的学生上讲台。

      a、请他们把拨好的钟面放在实物投影上。

      b、再请这些学生分别给同学们说一说拨的是几时,是怎样拨的。

      师:刚才这些同学说得真好,他们说×点、×点、×点是生活用语,在数学中我们说×时、×时、×时。

      板书:×时、×时、×时。

      师:这些时刻都属于整点时刻。

      (2)观察比较。

      讨论:小组同学一起观察、讨论这三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指着什么数。

    [阅读全文]...

2022-11-04 18:20:36
  • 《认识时间》教案

  • 教案,时间
  • 《认识时间》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时间》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新知。

      学*指导: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

      详细介绍:

      课题:认识“时刻”与“经过时间”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天内的时间的计量,会区分“时刻”与“经过时间”这两个概念.

      2.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题目.

      3.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上课铃一响,教师进教室,师生问好后,教师拿出小闹钟.上课铃声过后,即让学生观察钟面,这时闹钟的时针、分针正指示出八点三十分.

      师:八点三十分就是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板书:上课:8:30)

      2.教师用钟面教具(或演示动画“设定时间”)拨出下列时间,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4:25,10:00,7:30,8:45,11:55.

      3.教师口头报出时间,学生在自制钟面模型上拨时针和分针,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8:00,2:40,6:30,9:15,3:45.

      4.提问:1小时是几分钟?60分钟是几小时?

      二、新授

      (一)通过直观,引出“时刻”概念.

      上课五分钟后,闹钟突然响了(老师事前拨好的),再让学生观察.这时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指出的位置是八点三十五分.(板书:闹钟响:8:35)

      师:(指板书)8:30和8:35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从闹钟钟面上看来的)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时间告诉我们一天当中某一特定的“时刻”(板书).如上课时,时针分针指到8:30,8:30是上课的时刻;闹钟响时,时针分针指到8:35,8:35是响铃的时刻.我们*常说的六点起床,十一点三十分放学,晚上七点看电视“新闻联播”,六点、十一点三十分、七点指的都是时刻,它表示的是时针、分针所指的某一个位置的时候.

      让学生说出几个学*、生活中常用到的“时刻”.

      (二)教学“经过时间”.

      1.引进“经过时间”.

      师:从上课开始到闹钟响铃,即从8:30到8:35,中间经过了几分钟?你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钟面教具再演示一次,先把时针、分针拨到8:30,然后把分针慢慢拨到8:35上,使学生看出两个时刻之间间隔是5分钟.

      师:我们*常说的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都是时针、分针运行时经过的时间.

    [阅读全文]...

2022-11-04 18:19:04
  • 认识时间教案范文集锦8篇

  • 教案,时间,教学资料
  • 认识时间教案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时间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设计】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面临上小学,通过与部分幼儿家长和小学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认识钟表这一环节,由于不认识钟表不能很好的安排好自己的学*和生活而耽误了上课时间等。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结合幼儿生活,让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知道时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等的,从而可以激发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学*、生活等良好的作息*惯,特意设计了本次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半点。

      2、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感知不同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培养幼儿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惯。

      【活动准备】

      课件《整点和半点》、时钟人手一份、电脑游戏(时钟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进入钟表家族,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钟了解钟的种类及作用。

      1、师:小朋友,今天刘老师带你们进入一个钟表家庭,我们看一看这里都有哪些钟表?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看过这么多漂亮的钟表,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使用钟吗?钟与我们的生活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钟表和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人上班,小朋友上幼儿园,以及乘火车、飞机、轮船和吃饭、睡觉,看电影电视都需要靠钟表来告诉人们时间。小朋友学会看钟表,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二、引导幼儿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师: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钟表,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上有什么?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钟表上有什么?(有数字、针。)

      师:有哪些数字?(1、2、3、4、5、6、7、8、9、10、11、12)

      师:有几根针?它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

      教师小结:钟面上有小朋友说的12个数字,有两根针,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短胖胖的叫时针,长长细细的叫分针。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三、通过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发现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它们都站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课件)

      师:谁跑的快?(分针)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

      教师反复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分针绕一圈,时针走一格。

      教师小结:分针长,时针短;分针绕一圈,时针走一格。

      2、认识整点、半点。

      师:小朋友分针指向12上,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

      师:当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之间,它经过了数字几就是几点半。(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半。)

      四、师:今天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张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图片我们来看一看吧!

      1、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呢?是几点吃早点呢?小朋友拿出你们椅子下的钟面拨一拨吧!

      2、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上课呢?小朋友拨一拨吧!

      3、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睡觉呢?幼儿操作。

      4、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起床呢?幼儿操作。

      5、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下午是几点户外活动呢?幼儿操作。

      6、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离园呢?幼儿操作。

      五、游戏操作:

      1、教师演示电脑小游戏请个别幼儿来操作。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时钟游戏,你们看!当小丑报出时间,小朋友可以按动时钟耳朵上的箭头,转到你认为正确的位置,然后单击下方确定,小丑会做出对错判断,

      2、幼儿合唱歌曲,上机操作。

      小朋友你们想玩玩这个游戏吗?那我们一起去电脑房上机之前,我们一起唱首关于歌好吗?

      目标:

      1、复*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活动。

      准备:

      1、教具学具方面:蛋宝宝数字1-7、大写数字一-七,星期、日卡片,多媒体星期圆盘一份,星期娃娃每人一份;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阅读全文]...

2022-10-31 18:20:15
  • 《认识时间》数学教案10篇

  • 数学教案,时间
  •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早晨、白天、晚上、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

      2、让幼儿初步感知昼夜更替的概念,培养幼儿初步的时间观念。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早上、白天、晚上、夜晚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看图并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

      1、认识早晨。出示早晨图:图上有什么?这是什么时候?(早晨)为什么?(因为太阳升起来了,小朋友在洗漱)带幼儿念读词语:早晨。早晨起床后小朋友该干什么呢?教育小朋友早早起床来园参加晨间锻炼。

      2、认识白天。出示白天图,让幼儿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白天)为什么?(天上挂着太阳,小朋友在做游戏。)带幼儿念读词汇:白天。现在是白天吗?(是)为什么?(不开灯,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东西)白天,我们小朋友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

      3、认识晚上。出示晚上图片: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时候?(晚上)你怎么知道是晚上呢?(月亮和星星出来了,家里亮着灯,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看电视)带领幼儿念读词汇:晚上。晚上,街上的路灯会亮吗?如果没有路灯,我们能看得清吗?(不能)让幼儿说说晚上在家干什么?

      4、认识黑夜。出示黑夜图: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时候?(黑夜)为什么?(有月亮和星星,电灯关了,小朋友在床上睡着了)带幼儿念词汇:黑夜。让幼儿说说黑夜里自己是不是和图片上的小朋友一样睡着了。教育幼儿早睡早起。

      二、了解时间的昼、夜更替。

      1、早晨我们小朋友起床后,上幼儿园。白天我们一起游戏,晚上我们回家,夜里就睡觉休息。第二天我们又开始活动,一天又一天地过去,小朋友就慢慢地长大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惯。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生活*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种水果钟面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入时间观念。

      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

      3.主题图导入。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一说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揭示课题。

      通过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多媒体展示的主题图,使学生对时间产生亲切感,明白时间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

      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桌的同学先讨论讨论,再打开课本第81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填好后,多媒体核对答案。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60个)

      2.认识时。

      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分。

      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的体现,进而能使学生体会、理解所学知识。

      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

      师:分针从12起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4.感受一分钟。

    [阅读全文]...

2022-01-19 06:12:03
  • 《认识时间》数学教案10篇

  • 数学教案,时间
  •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早晨、白天、晚上、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

      2、让幼儿初步感知昼夜更替的概念,培养幼儿初步的时间观念。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早上、白天、晚上、夜晚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看图并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

      1、认识早晨。出示早晨图:图上有什么?这是什么时候?(早晨)为什么?(因为太阳升起来了,小朋友在洗漱)带幼儿念读词语:早晨。早晨起床后小朋友该干什么呢?教育小朋友早早起床来园参加晨间锻炼。

      2、认识白天。出示白天图,让幼儿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白天)为什么?(天上挂着太阳,小朋友在做游戏。)带幼儿念读词汇:白天。现在是白天吗?(是)为什么?(不开灯,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东西)白天,我们小朋友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

      3、认识晚上。出示晚上图片: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时候?(晚上)你怎么知道是晚上呢?(月亮和星星出来了,家里亮着灯,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看电视)带领幼儿念读词汇:晚上。晚上,街上的路灯会亮吗?如果没有路灯,我们能看得清吗?(不能)让幼儿说说晚上在家干什么?

      4、认识黑夜。出示黑夜图: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时候?(黑夜)为什么?(有月亮和星星,电灯关了,小朋友在床上睡着了)带幼儿念词汇:黑夜。让幼儿说说黑夜里自己是不是和图片上的小朋友一样睡着了。教育幼儿早睡早起。

      二、了解时间的昼、夜更替。

      1、早晨我们小朋友起床后,上幼儿园。白天我们一起游戏,晚上我们回家,夜里就睡觉休息。第二天我们又开始活动,一天又一天地过去,小朋友就慢慢地长大了。

      课题生成:

      幼儿数学活动要求教师们在活动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儿真正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并掌握这一概念的的属性。“星期”这一时间概念的属性之一是其顺序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周期性(七天一循环,周而复始)。因此,此数学活动宗旨就是让幼儿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即“周”这一概念。其次、还要注意到紧密联系幼儿已有的序数、邻数的知识,联系幼儿生活中天天伴随“星期×”的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课题名称:认识时间“星期”(大班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复*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各一台,录有童话电《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磁带一盒。星期转盘游戏的课件,星其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小组数相同)。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了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巩固:1~7序数,2~6邻数(3分钟左右)。

      (1)复*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助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谁呀;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形式进行。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自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18,20分钟)

      (1)听文学作品《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第一遍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老师出面期妈妈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

      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边听录音,边思考。

      (2)听录音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放录音同时随故事情节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星期一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亏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其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町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3、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8~10分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和星期×。(意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概念。)

      4、活动评价(2分钟)。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淡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往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子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戈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都非常可爱,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排圆溜溜的脑袋:“梅花、桃花、兰花…~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同花的名字一样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觉得它们都非常聪明,伶俐,于是她叉快乐地喊了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她边说边伸出一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圆溜溜的脑袋:“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叉停住了,“哎呀,不行,这不是跟小腮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又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大脑袋自言自语地说:“啊哈!我真糊涂,七个孩子不正好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吗?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排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太别扭了,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算取好啦!”

      过了一会,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色的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大。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地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手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阅读全文]...

2022-07-17 02: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