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翳阴的古诗

关于带有翳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有翳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有翳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有翳阴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0) 诗词(15) 祝福(1k+) 心语(52)

  •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词

  • 写作
  •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

      其一

      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其二

      郊野桑枝招展,柳丝繁花装点春的容颜,风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过墙垣。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疑疑惑惑,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

      诗意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都是题壁诗,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第一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第二首诗中,作者将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最后所写午梦残破颇有“梦里不知身是客”意蕴。

      赏析

      第一首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第二首的佳处,乃在作者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都被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此二诗前一首于着力处见功夫,后一首却于*淡处见火候。必两首连读,始能察作者谋篇之妙。只选一首,似不无遗珠之憾。

    [阅读全文]...

2021-12-04 20:44:26
  • 描写阴天的古诗

  • 阴天
  • 描写阴天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阴天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初到忠州登东楼(白居易)

      山束邑居窄,峡牵气候偏。

      林峦少*地,雾雨多阴天。

      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畬烟。

      赖此东楼夕,风月时翛然。

      凭轩望所思,目断心涓涓。

      背春有去雁,上水无来船。

      我怀巴东守,本是关西贤。

      *生已不浅,流落重相怜。

      水梗漂万里,笼禽囚五年。

      新恩同雨露,远郡邻山川。

      书信虽往复,封疆徒接连。

      其如美人面,欲见杳无缘。

      2.临川从事还别崔法曹(戴叔伦)

      谬官辞获免,滥狱会*。远与故人别,龙钟望所言。

      阴天寒不雨,古木夜多猿。老病北归去,馀年学灌园。

      3.流年(韩偓)

      三月伤心仍晦日,一春多病更阴天。

      雄豪亦有流年恨,况是离魂易黯然。

      4.明月棹孤舟/夜行船(黄公绍)

      雁带愁来寒事早。西风把鬓华吹老。猛省中秋,都来几日,先自木樨开了。淰淰轻阴天弄晓。*白地、被花相恼。一枕云闲,半窗秋晓,时有阵香吹到。

      5.雨中作(陆游)

      短鬓白如丝,梅花似旧时。

      掩屏愁入梦,隐几雨催诗。

      病为阴天剧,春缘闰岁迟。

      非关畏车马,衰甚实难支。

      6.六叹(集已载三首)(李涉)

      蓬莱岛边采珠客,西望人寰星汉隔。千重叠浪耸云高,

      万里*沙连月白。海中洞穴寻难极,水底鲛人半相识。

      玄蚌初开影暂明,骊龙欲*威难逼。辛苦风涛白首期,

      得珠却恨求珠时。隋侯殁世几千载,只今薄俗空嗤嗤。

      燕王爱贤筑金台,四方豪俊承风来。秦王烧书杀儒客,

      肘腋之中千里隔。去年八月幽并道,昭王陵边哭秋草。

      今年二月游函关,秦家城外悲河山。河上山边车马路,

      残日青烟五陵树。

      关东病儒客梁城,五岁十回逢乱兵。烧人之家食人肉,

      狼虎炽心都未足。城里愁云不开城,城头野草春还绿。

      五十余年忠烈臣,临难守节羞谋身。堂上英髦沉白刃,

      门前舆隶乘朱轮。千古伤心汴河水,阴天落日悲风起。

      7.道州观野火(吕温)

      南风吹烈火,焰焰烧楚泽。阳景当昼迟,阴天半夜赤。

      过处若彗扫,来时如电激。岂复辨萧兰,焉能分玉石。

      虫蛇尽烁烂,虎兕出奔迫。积秽皆荡除,和气始融液。

      尧时既敬授,禹稼斯肇迹。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家有京坻咏,人无沟壑戚。乃悟焚如功,来岁终受益。

      8.桥山怀古(舒元舆)

      轩辕厌代千万秋,渌波浩荡东南流。今来古往无不死,

      独有天地长悠悠。我乘驿骑到中部,古闻此地为渠搜。

      桥山突兀在其左,荒榛交锁寒风愁。神仙天下亦如此,

    [阅读全文]...

2022-02-06 01:17:30
  • 《醉花阴》古诗赏析

  • 《醉花阴》古诗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醉花阴》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原文  

      醉花荫(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赏析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

      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阅读全文]...

2022-04-26 03:01:56
  • 归心似箭的诗句_绝句古诗古木阴山似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归心似箭的诗句》,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归心似箭的诗句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登池州翠微亭诗》

    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5、《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6、《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7、《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8、《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9、《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10、《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小编推荐

    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

    《咏柳》

    作者:贺知章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注释:

    1、咏柳:一作《柳枝词》。

    诗意:

    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范成大 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_谷雨如丝复似尘

    范成大 春日田园杂兴十二首_社下烧钱鼓似雷

    一、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三、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四、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五、明月不谙离恨苦。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阅读全文]...

2022-05-25 22:09:52
  •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

  • 学生
  •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拼音:

      其一

      máo yán zhǎng sǎo jìng wú tái ,huā mù chéng qí shǒu zì zāi 。

      yī shuǐ hù tián jiāng lǜ rào ,liǎng shān pái tà sòng qīng lái 。

      其二

      sāng tiáo suǒ mò liàn huā fán ,fēng liǎn yú xiāng àn dù yuán 。

      huáng niǎo shù shēng cán wǔ mèng ,shàng yí shēn shǔ bàn shān yuán 。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翻译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 ,惊醒了我的午觉。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字词解释:

      ⑴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⑵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⑶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⑷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⑸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6)楝(liàn)花:“二十四番花信”里的楝花,指的就是北方常见的苦楝花。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赏析

      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字,“绕”字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境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个人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章事。1074年(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1076年(熙宁九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阅读全文]...

2022-05-17 14:46:17
  • 诗名含有阴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阴字的诗词

  • 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

    杨果〔元代〕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

    风光好·柳阴阴

    佚名〔宋代〕

    柳阴阴。水深深。风约双凫不自禁。碧波心。孤村桥断人迷路。舟横渡。旋买村醪浅浅斟。更微吟。

    点绛唇·绿叶阴阴

    方千里〔宋代〕

    绿叶阴阴,满城风雨催梅润。画楼人*。朝雾来芳信。从解雕鞍,休数花吹阵。无多闷。燕催莺趁。付与春归恨。

    鹧鸪天·岸柳阴阴跃锦鳞

    李壁〔宋代〕

    岸柳阴阴跃锦鳞。并湖莲子恰尝新。谁教故岁应官去,会老堂中少个人。归未久,意弥新。吹香不断酒倾银。行藏判已天公付,且斗而今见在身。

    菊庄八咏为海虞陈公赋题 其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韩雍〔明代〕

    万顷白云迷属玉,千章绿树唤仓庚。捲帘独自草堂坐,望入海天无限情。

    过邯郸吕公祠柬杨次泉阴月溪二公时阴赴关右督学予与杨并之官河南云二首 其一

    林大春〔明代〕

    仙迹千年草树空,行人犹自拜仙宫。可怜人世惊心事,都在黄粱一梦中。

    春阴泥人孤怀难遣效何大复明月篇体为春阴曲以寄情得二百八十字

    陈克劬〔清代〕

    春寒著人如泼水,拥被不知残睡美。起来搴幔盼朝暾,堕地湿云飞不起。

    海棠一树娇春寒,几日春晴惜粉乾。阴多又压玉肌损,零落一庭红雨残。

    鹁姑多事声相唤,唤起春愁如雨乱。不语斜窗对落花,燕子微闻替花叹。

    此时何处不伤春,何处伤春不损神。绿杨津外扁舟子,红杏楼头殢酒人。

    君行江上蒙春雾,妾上江楼望江树。树长江远望难通,惟有分明梦来去。

    梦魂一夜到江南,妾意君心两不堪。有恨绿波添晓涨,无情烟树隐春帆。

    沈沈江上春帆重,帆迟苦被风吹送。行人望断最高楼,远水遥山寂如梦。

    却忆高楼红粉妆,鸭炉坐烬水沈香。搅愁百丈游丝重,惹恨千丝烟柳长。

    千丝百丈纷难理,侬亦闲情坐相似。白云迢递望何穷,红豆相思渺难已。

    闲斋寂寞下帘栊,故故欺人晓院风。散帙连编走红蠹,启窗方网罥青虫。

    一般有恨和谁诉,永昼迢迢等闲度。竟日伤春春不知,流莺啼过桃花去。

    忆旧游 花朝前一日饮城南酒家,明日阴寒微雪,故有卒章阴晴之语

    姚华〔清代〕

    正春分过了,约住残寒,胜侣齐招。等是玄都俊,自刘郎去后,千树栽桃。

    看花紫陌,红拂犹涴酒边袍。更屈指韶光,眉蚕市*,转眴花朝。

    芳醪煖人意,待语艳澜翻,词巂山高。曲坊城南陌,趁孤云车笠,盟事相要。

    旧痕唤起残梦,垆在尚帘挑。便预醉芳时,阴晴众壑珠未调。

    过邯郸吕公祠柬杨次泉阴月溪二公时阴赴关右督学予与杨并之官河南云二首 其二

    林大春〔明代〕

    拜将封侯事几回,朱轮鼎食总堪哀。东都建节西都骑,不信曾从梦里来。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宋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阅读全文]...

2022-07-16 13:55:30
  •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解读

  • 文学
  •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解读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解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赏析

      【原文】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书:书写,题诗。

      茅檐长扫静无苔:庭院经常打扫,干净得连青苔都没有。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长扫,即常扫。静,同“净”,干净的意思。苔,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

      手自栽:亲手栽培。

      一水护田:一条弯弯的河水环绕着田地。水,河流。护,这里指保护、环绕。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送靑来:为庭院送上自己的一片青绿。

      【翻译】

      庭院由于经常打扫,一尘不染,连一丝青苔都没有,屋前一畦一畦的花木,都是主人自己亲手栽种的。一条曲折的小溪紧紧围绕着绿油油的田地,两座青山仿佛推门而入,为小院送来了青翠的山色。

      【赏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谥号“文”。神宗熙宁三年(1070)和八年(1075)两任宰相,曾积极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但由于受保护势力的反对,终于失败并被罢相。晚年退居在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悲愤死去。他工于绝句,且内容充实,语言精练,风格雄健。晚年作品艺术造诣极高。作品有《临川文集》。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在金陵(今南京市)时的.邻居,也是他晚年闲居江宁钟山时的好友。本题下共写诗两首,本篇是题写在杨德逢屋壁上的,是第一首。作品描写了湖-阴-先生的庭院和环境之美,赞扬了湖-阴-先生的勤劳洁净、崇尚创造美好生活环境与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这前两句诗是通过庭院的干净和美观来写人的。首句是以“净”写人,第二句则是以“美”写人。院子里干净得连一丝青苔都没有,这在多雨潮一湿青苔遍地滋生的江南实在太不容易了,而糊-阴-先生的院子就这样,足见其勤劳有加。再看“花木成畦手自栽”一句,糊-阴-先生的院子不仅干净,而且还栽种了“成畦”的花草树木,并且是他亲手栽种的,这不仅看出了他的勤劳,也反映了他的爱美之心和乐于创造美的崇高情趣。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是以庭院之外的山水环境写人。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却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的呵护之举,“山”对“人”的友爱之情,这就赋予了原本没有生命和意识的山水以人的情感,这为何故?岂不是因了糊-阴-先生人格才至于如此的?特别是“排闼”一词,生动地写出了“两山”“送青”的急切情态。这两句诗在修辞技巧上,也堪称典范,诗人将对偶、拟人、借代多种修辞手法融汇在一起,把山水描写得有情有义,鲜活灵动,妙趣横生。因此使这两句诗成了千古传送的名句。

      这首诗能成为千古名篇还在于它运用了映衬和拟人手法。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的创造,那么环境的美则是自然的神来之笔。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为的美与天然的美完美结合的境界。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山与水拟人化,绿水为主人“户田”,青山为主人“送靑”,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与自然景物对主人的情有机融和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

    [阅读全文]...

2022-05-08 12:13:28
  •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翻译(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诗意)

  • 诗意
  •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大改革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独具韵味,有很多流传千古的名篇,比如,我们在小学时便在课本上学过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短短四句,便用简单易懂且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梅花独特的神韵和傲寒不屈的精神,让人一读之下,印象深刻。

    下面这两首《书湖阴先生壁》,也是王安石很有名的作品,但是历来多重视第一首,称之为千古名作,从而忽视了第二首,其实亦有其绝妙之处,下面我们就将两首放在一起,一起来欣赏王安石的这组名诗。

    《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题在朋友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共两首。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朋友,两人经常往来,并以诗词唱和,或许是某天王安石到湖阴先生家中做客时,看到山园及周边的景色,有感而发,于是在朋友家的墙壁上写下了这组诗。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前四句是第一首,这是非常著名的佳作,王安石以巧妙的语言,融合实地的景色,为我们写下了这首韵味无穷的佳作。

    首二句写湖阴先生的庭院景象,“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朋友的庭院洁净且秀美。小园因为经常打扫,干净地甚至看不到一丝青苔,园中花木成行成列,都是湖阴先生亲手栽种而成的。虽然这个景象是人工造就的,但却秀美无比,饶有韵味,诗人赞美朋友的小园,正如赞美小园的主人一般,因为若不是主人的辛勤劳作和高级的审美情趣,不会有这样可人的景象。所以前两句虽然是写景,其实也有写人的味道,只是两者熔于一炉,细细品味之下才能感受到而已。

    接着两句更是千古流传的绝佳名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人工之美品味完毕之后,天然之美更是相映成趣,诗人看到庭院外有一条潺潺的河水环绕着农田,田地中禾苗青青,而远处两座青山仿佛是带着绿色的朋友,将春色尽数送来。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当真是羡煞神仙。

    王安石的这两句诗,之所以著名,在于两点,一是诗人采用了形象的拟人手法,写得格外亲切和美丽;二是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友人仙风道骨的高洁品格。

    “一水”、“两山”,本是没有感情的自然之景,但是诗人用一个“护”字,一个“送”字来描写,就立马充满了亲切感,更妙的是这样的拟人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让人读完便能在脑海中浮现相应的景象。田地离不开河水,庄稼因水而盛,恰好此处河水环绕着田地,正如一位母亲呵护着孩子,将农田滋润的绿油油的。而两山的青色“排闼”而来,更是妙笔,这突出了春色的苍翠欲滴,更将春天生机勃勃的感觉表现了出来,仿佛一位兴高采烈的老友,带着礼物送上门来,如何不令人欣喜呢?

    除了自然景象的生动之外,还有一层便是突出了友人湖阴先生高洁、富有生活韵味的美好形象,这也与前面两句遥相呼应,茅檐长扫、花木成畦,自然与人和谐一体,足见湖阴先生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得道高士。诗人来到朋友家中,自然便被这种秀美的景色和人文所感染,于是从心中流露出了这样绝美的句子。

    如果说这第一首已经让人沉醉了,那么第二首诗,更加深了这种感觉。在第二首中,诗人不仅描写了所见之景,而且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感觉,都写入了其中。

    因为是初春,所以桑叶尚未伸展出枝芽,“蚕眠桑叶稀”虽然有些冷落和萧索,但是“楝花”繁盛,却又增加了春的缤纷,况且“风敛余香暗度垣”,一阵风吹过,随风而送入诗人鼻中的是阵阵花香,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好环境,最适合午睡。

    而当诗人午睡醒来之际,一阵鸟啼声传入耳中,仿佛在梦中,又仿佛已经清醒,“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诗人半梦半醒中,竟然以为在自己的旧居里呢!其惬意舒适,可想而知。梦里不知身是客,但此处为客,却没有李煜的悲戚,只有身心放松的舒适和惬意,从而也突出了友人所处环境的佳妙。

    王安石的这两首诗,于*淡的景色和事物中见炉火纯青之诗意,可见诗人观察生活之细致入微,同时也显示出了王安石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可惜很多地方只选前一首,不选后一首,大有遗珠之憾。

    [阅读全文]...

2022-01-08 11:04:30
  •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阅读及答案)

  • 阅读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看到这些熟悉的句子,最聪明的您,一定想到了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春》,不错的,这正是我们小学的课文,这篇课文可是要通篇背的哦。

    春之声

    “杏花雨”、“杨柳风”,这是传统描写春天的的意象用语,很多诗词大家都用过,如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中的名句“杏花烟雨江南”,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但真正让“杏花雨”、“杨柳风”成为熟句、成为经典的,还是要首推宋代诗僧志南和尚的《古木阴中系短篷》: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诗

    在一个微风**、雾雨沾面的初春,诗人把小舟系在古木阴中,拄着拐杖,兴致盎然过了小桥。此时杏花开得正艳,毛毛细雨洒在这些花上,这些花不但不能坠落,反而愈加娇艳欲滴,让人爱怜,诗人衣服上、脸上沾着如雾般的春雨,却丝毫没觉得有一点寒意,反而闻到杏花的清香,这是一次特别且惬意的春游。

    当然,诗人出门前应该是没有下雨的,不然也就不会出来了。出门赏杏花,却遇到了恼人下雨天,本来是令人扫兴的,但诗人却是写得意境很美很柔和,这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绝句

    环境会影响人的心境,但心态很重要,好的心态看什么都是舒服的,就算是严寒的冬天也会心生暖意来。况且诗人面对这满树的杏花呢。

    诗人就是诗人,心里是敏感的,他们往往能发觉出通常人不能觉察到的东西来,这也是诗人的价值,诗词的价值。

    古木阴中系短篷

    《古木阴中系短篷》这首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过程,诗人心态很好,把“杖藜”拟人化了,它扶着诗人过了小桥,这样一写,使整个场面顿时变得有趣起来。第一,说明诗人年纪很大了。其次,说明诗人真的心情很好。不然也不会这样去写。

    如雾般的细雨、小河、小舟、小桥、拄着拐杖的老和尚,前两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场景,为后面的“杏花雨”、“杨柳风”的出现做了细致的铺垫,这种铺垫既是场景方面的,也是情绪、心态方面的。

    杖藜扶我过桥东

    后面两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说明了雨下得很小,这些雨是如雾般“沾”在衣服上,而不是打上的;“吹面不寒”说明了当时的风不大,而且是柔和的。“杏花雨”和“杨柳风”用在这里乃点睛之笔,可以说是这首诗的诗眼,让我们觉得眼前一亮,一幅优美的图画顿时展现在眼前。

    沾衣欲湿杏花雨

    其实所有的美好,从根本上来说,是来自心态的。当时的场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看到,可以算是寻常的景致,但是我们却是从这首诗中读了美,并且觉得美不胜收、心生向往。这种美好更多的应该来自诗人的心理感受,而他给我们传递的,也正是这种美好的感受。

    一个人只要热爱生活,只要心态是积极向上的,无论生活中再多的不公,无论命运把你置于何地,你都会体味到活着的美好,把苦难过出诗意来,我亲爱的朋友,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吹面不寒杨柳风

    特别声明:部分图片取自网络,对版权持有人表示感谢。

    海舟原创,敬请关注。诚意十足,干货满满。欣喜相逢,相知相悦。把酒诗话,引吭高歌。

    [阅读全文]...

2021-11-23 18:43:14
  •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   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赏析

      题中的癸卯岁,是公元403年(晋安帝元兴二年),陶渊明三十九岁。先二年,公元401年(安帝隆安五年),渊明似曾出仕于江陵,旋丁母忧归家。这首即丁忧家居时之作。敬远是渊明的同祖弟,其母与渊明的母亲又为姐妹;先渊明卒,渊明有文祭他。文中可见两人饥寒相共、志趣相投的密切感情。渊明这首诗借赠敬远以自抒情怀。作诗当月,桓玄篡晋称楚,把晋安帝迁禁在渊明的故乡寻阳。这是一场政治上的大变局,诗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渊明不是对于世事无所动心的人,但处在当时东晋统治阶级自相争夺严重的险恶环境中,他只能强作忘情,自求解脱。解脱之道,是守儒家的固穷之节,融道家的居高观世之情,但又不取儒家的迂腐,道家的泯没是非。

      “寝迹”四句,写自己隐居家中,销声匿迹,与世隔绝,四顾没有知己,只好白天把“荆扉”(柴门)长闭。“寝迹衡门(指陋室)”,并不是渊明本怀消极,是被黑暗世局迫成的。“邈与世绝”,实际是“绝”不了的;“邈”更难说,安帝就被禁*在咫尺的寻阳。复杂的情怀,坚苦的节操,“莫谁知”倒是真的,就诗篇来说,只把敬远除外。这四句转折颇多,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为:“一意一转,曲折尽致”。起四句叙事,接下去四句写景。景有“凄凄”之风,“翳翳”之雪。“凄凄”来自“岁暮”,“翳翳”由于“经日”,轻淡中字字贴实。四句中由风引起雪,写雪是重点,故风只一句,雪有三句。“倾耳”二句,千古传诵,罗大经《鹤林玉露》说:“只十字,而雪之轻白虚洁尽在是矣。”查慎行《初白庵诗评》说:“真觉《雪赋》一篇,徒为辞费。”《采菽堂古诗选》说:“写风雪得神。”其妙处在轻淡之至,不但全无雕刻之迹,并且也无雕刻之意,落笔自然而兴象精微,声色俱到而痕迹全消,不见“工”之“工”,较*一意铺张和雕刻,能以少许胜多许。“劲气”四句,紧承风雪叙事:写寒气侵衣,饮食不足,屋宇空洞萧条,没有什么可娱悦的。一“劲”字备见凛冽之状;“谢屡设”三字,以婉曲诙谐之笔写穷困,尤饶达观情趣;“了无”撇扫之词,束上启下。“历览”八句,议论作结:屋内外一片严寒(暗包政治气候),事无“可悦”,唯一的排遣和安慰,只有借读“千载书”,学*古代高人志士的“遗烈”;“遗烈”两字,偶露激情。“高操”两句,又出以诙谐,掩抑激情。有人说这是讽刺当时受桓玄下诏褒扬的假“高士”皇甫希之之流,实际上还包含作者不愿为司马氏与桓氏的争夺而去殉“臣节”的意思;假高、愚忠,俱不屑为。“固穷”自守,本无以此鸣高之意,故自嘲此节为“谬得”。诙谐中表现了坚贞与超脱的结合,正是前面说的对于儒道精神很好的取舍与结合:是非不昧,节行不辱,而又不出于迂拘。仕进的“*津”(坦途)既不愿再走,那么困守“衡门”,就不自嫌其“拙”了;不说“高”,又说“拙”,正是高一等,超一等。“寄意”二句,才写到赠诗敬远的事,说“寄意”于“言外”,只有敬远能辨别此心“契合”之道,归结诗题,又露感慨。黄文焕《陶诗析义》说这八句,转折变化,如“层波迭浪”,庶几*之;但更应该说这“层波迭浪”表面上竟能呈现为一片宁静的涟漪。

      此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议论,俱以情渗透其中。尽管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议论很多;但终以情为主,而情偏没有直接表露。把悲愤沉痛和坚强,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把层波迭浪变为定流清水,陶诗的意境,自然达到了极顶的深厚和醇美。

    [阅读全文]...

2022-04-28 22:18:16
带有翳阴的古诗 - 句子
带有翳阴的古诗 - 语录
带有翳阴的古诗 - 说说
带有翳阴的古诗 - 名言
带有翳阴的古诗 - 诗词
带有翳阴的古诗 - 祝福
带有翳阴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