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声韵的古诗

关于阴声韵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阴声韵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阴声韵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阴声韵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3) 语录(1) 说说(2) 名言(484) 诗词(63) 祝福(1k+) 心语(69)

  • 汉语拼音声韵母拼读表

  • 语文
  • 汉语拼音声韵母拼读表

      看书识字需要汉语拼音,我们也可以通过汉语拼音帮助学*普通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汉语拼音声韵母拼读表,欢迎阅读。

      一、声母表(23个)

      声母记忆口诀:

      像个6字b b b,脸盆泼水p p p,两个门洞m m m,

      一根拐棍f f f,左下半圆d d d,雨伞把子t t t,

      一个门洞n n n,一根小棍l l l,9字加钩 ɡ ɡ ɡ,

      机枪向上k k k,一把椅子h h h,i下加钩 j j j,

      像个9字 q q q,一个叉字x x x,像个2字 z z z,

      半个圆圈c c c,半个8字 s s s,z加椅子zh zh zh,

      c加椅子ch ch ch,s加椅子sh sh sh,

      禾苗向日r r r,挂件衣服y y y, 乌龟小屋w w w。

      二、韵母表(24个)

      单韵母(6个)记忆口诀:

      嘴巴张大ɑ ɑ ɑ,嘴巴圆圆o o o ,嘴巴扁扁e e e ,

      牙齿对齐 i i i ,嘴巴突出u uu ,嘴吹口哨 üü ü。

      复韵母(9个)记忆口诀:

      ɑi ɑi ɑi阿姨和我比高矮。

      ei ei ei白鹅穿衣天上飞。

      ui uiui 我穿大衣要喝水。

      ɑo ɑo ɑo阿姨爱穿花棉袄。

      ou ou ou大海上空飞海鸥。

      iu iu iu邮筒前面把信邮。

      ie ie ie野鹅早餐吃树叶。

      üe üe üe小鱼骑鹅去访月。

      er erer 野鹅有个小小耳。

      鼻韵母(9个)记忆口诀:

      (5个前鼻韵母)

      ɑn ɑn ɑn阿姨登上*。

      en en en白鹅门前把铃摁。

      in in in穿衣出门笑吟吟。

      un un un乌鸦门前修车轮。

      ün ün ün小鱼撞门头发晕。

      (4个前鼻韵母)

      ɑnɡ ɑnɡ ɑnɡ阿姨走路头高昂。

      enɡ enɡ enɡ白鹅唱歌哼哼哼。

      inɡ inɡ inɡ一件花衣送老鹰。

      onɡ onɡ onɡ公鸡喔喔要捉虫。

      汉语拼音声韵母拼读技巧

      声母b与单韵母相拼,bɑ bo bi bu 的.1-4声拼读,组音节词。

      注意问题:bo是圆唇音,不能读扁了。

      b和e、b和ü不能相拼。

      声母p与单韵母相拼pɑ po pi pu的1-4声拼读,组音节词。

      注意问题:po是圆唇音,不能读扁了。

      p和e、p和ü不能相拼。

      声母m与单韵母相拼mɑ mo me mi mu的1-4声拼读,组音节词。

      注意问题:mo是圆唇音,不能读扁了,读成me就错了。

      m和ü不能相拼。

      声母f与单韵母相拼fɑ fo fu的1-4声拼读,组音节词。

      注意问题:fo是圆唇音,不能读扁了。

      f和e、f和i、 f和ü不能相拼。

    [阅读全文]...

2021-12-17 06:32:21
  • 古典诗词的声韵美

  • 古典诗词的声韵美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典诗词的声韵美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汉语有一个与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拼音文字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使用单音节字,字与字之间搭配组成词,由词再组成句,由句再组成文。因此,对*文学来说,最基本的成分就是字。要想文章流畅、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就要考究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声律,这在可以歌唱的诗词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诗词的语言要有乐感:诵唱时金声玉振,听读时抑扬悦耳、声调悠扬,这才是诗词的佳境。声律的重要性,首先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作为文章的外在形式,声音的高下更迭非常重要,他就像物体外表的色彩一样,没有它就会黯然失色。刘宋时期著名的文章家和史学家范晔在给外甥的信中也谈到声律的重要性,他认为论文作诗,首先要“性别宫商,识清浊”,而“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上来”(《狱中与诸甥书》)。到了齐永明年间,诗歌声律上的要求首先被周颙和沈约提了出来:周颙的《四声切韵》,沈约的《四声谱》从理论上皆系统地对此加以阐述,诸如“四声”、“八病”等。谢朓、王融等名诗人则在创作上加以呼应,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永明体”。“永明体”在题材、用事上虽也有自己的要求,但最大的特点就是音律协调、对仗工整。到了唐代,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又在此基础上“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使律诗不仅在音韵对仗、起承转合方面形式更加缜密整齐、新巧工致,而且符合粘附的规则,使律诗完全定型。从此以后,律诗作为音韵协调、对仗工整的新体诗逐渐取代古体,成为*古典诗词创作中主要的体裁。

      律诗定型后,唐以后的*古典诗人更加讲究声律之美,杜甫说自己“老来渐于声律细”,又说自己“新诗改罢自长吟”,所谓“长吟”看看能否朗朗上口应当是其主要方面。王昌龄在《诗格》中强调了对仗的重要,并把诗歌的对仗分为五类:“一曰势对。二曰疏对。三曰意对。四曰句对。五曰偏对”。宋代的江西派,明代的前后七子,清代沈德潜的格律派对诗歌的格律声韵从理论到创作实践则提出更多、更为具体的要求。

      至于诗歌格律方面的具体要求,各种谈诗歌作法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这里撮其要,讲两个方面:

      一、构成诗歌格律的三要素

      *古典诗歌以格律来区分,可以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每首没有一定的句数,不讲对仗,也不拘*仄。虽要求押韵,但并不严格。*体诗又称律诗,是初唐以后才定型的新诗体,它对每首诗的句数、字数、*仄、押韵、对仗皆有严格的要求。

      律诗根据句数和字数的不同,大致又可以分为三种:律诗、排律和绝句。律诗八句,如每句五字称五言律诗,每句七字称七言律诗。排律又叫长律,至少十句以上,有时达一、二百句。排律一般是五言,很少有七言。绝句又称截句,即截取律诗的一半,为四句。每句五字称五绝,每句七字称七绝。无论是律诗、排律或绝句,都必须讲究*仄、对仗和押韵,其中*仄最为重要。

      1、*仄

      这在律诗作法中最为重要。*仄是根据古代汉语的声调来确定的。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其中*声属于“*”,上声、去声和入声皆属于“仄”。*声*坦,仄声短促,有高低变化。所谓“*声*调莫低昂,上声高呼猛力强。去声低回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样,*仄交错,就可以使声音发生多样变化,听起来波澜起伏,铿锵悦耳。

      汉字一字一音,有几个字就有几个音节。但在律诗中一般都是两个字构成一个节奏或音组,所以又称之为双音节。由于律诗无论五言还是七言,每句的字数都是奇数,所以又总有一个单音节。这样:五言诗每句就有三个节奏,两个双音节、一个单音节;七言诗就有四个节奏,三个双音节,一个单音节。是“*”是“仄”即按音节的划分在一句中交错使用。另外律诗在结构上每两句相配,称为一联。第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一联的上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

      律诗的押韵一般只押*声韵,所以对句的最后一字必须是*声字,出句的最后一字则可*可仄。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仄相反的叫“对”,*仄相同的叫“粘”律诗对“粘”和“对”要求很严,该“对”不“对”,该“粘”不“粘”,就叫“失对”、“失粘”,是作律诗的大忌(如故意“失对”、“失粘”,叫“拗体”,是律诗另一种作法,在下面的“拗救之美”中专论)。

      *仄在律诗中使用的规律是:在一句之中交错使用,在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中相对,在上下联之间则相粘,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其中上句“好雨知时节”与下句“当春乃发生”;上句“随风潜入夜”与下句“润物细无声”;上句“野径云俱黑”与下句“江船火独明”;上句“晓看红湿处”与下句“花重锦官城”之间为“对”。“当春乃发生”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与“晓看红湿处”之间为“粘”。

      律诗的*仄格式是固定的,以第一句句末两字的*仄来划分,基本上有四种格式:**脚、仄*脚、*仄脚、仄仄脚。

      七绝的四种格式如下:(下面诗句中的黑体字为可*也可仄)

      第一种:**脚,如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仄仄仄**,仄仄**仄仄*。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仄仄***仄仄,**仄仄仄**。

      第二种:仄*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仄仄**仄仄*,**仄仄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仄仄**仄,仄仄**仄仄*。

      第三种:*仄脚,如白居易《忆杨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仄仄**仄,仄仄**仄仄*。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仄仄***仄仄,**仄仄仄**。

      第四种:仄仄脚,如杜牧《念昔游》: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仄仄***仄仄,**仄仄仄**。

      秋山春雨闲吟处,遍倚江南寺寺楼。

      **仄仄**仄,仄仄**仄仄*。

      四种格式中,第二种仄*脚最为常见,第三种*仄脚则少见。七绝的这四种格式是律诗中最基本格式,七律、五律、五绝的四种格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的。其中七律的第一种格式就是七绝的第一种加第三种,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仄仄仄**,仄仄**仄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仄仄***仄仄,**仄仄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仄仄**仄,仄仄**仄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仄仄***仄仄,**仄仄仄**。

      七律的第二种格式即是七绝的第二种加第四种,如温庭筠的《题李处士旧居》:

      水玉簪头白角巾,瑶草寂历拂轻尘。

    [阅读全文]...

2022-05-12 02:53:11
  • 中国古典诗词的声韵美

  • 中国古典诗词的声韵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声韵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八 汉语有一个与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拼音文字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使用单音节字,字与字之间搭配组成词,由词再组成句,由句再组成文。因此,对中国文学来说,最基本的成分就是字。要想文章流畅、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就要考究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声律,这在可以歌唱的诗词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诗词的语言要有乐感:诵唱时金声玉振,听读时抑扬悦耳、声调悠扬,这才是诗词的佳境。声律的重要性,首先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作为文章的外在形式,声音的高下更迭非常重要,他就像物体外表的色彩一样,没有它就会黯然失色。刘宋时期著名的文章家和史学家范晔在给外甥的信中也谈到声律的重要性,他认为论文作诗,首先要“性别宫商,识清浊”,而“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上来”(《狱中与诸甥书》)。到了齐永明年间,诗歌声律上的要求首先被周颙和沈约提了出来:周颙的《四声切韵》,沈约的《四声谱》从理论上皆系统地对此加以阐述,诸如“四声”、“八病”等。谢朓、王融等名诗人则在创作上加以呼应,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永明体”。“永明体”在题材、用事上虽也有自己的要求,但最大的特点就是音律协调、对仗工整。到了唐代,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又在此基础上“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使律诗不仅在音韵对仗、起承转合方面形式更加缜密整齐、新巧工致,而且符合粘附的规则,使律诗完全定型。从此以后,律诗作为音韵协调、对仗工整的新体诗逐渐取代古体,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主要的体裁。

      律诗定型后,唐以后的中国古典诗人更加讲究声律之美,杜甫说自己“老来渐于声律细”,又说自己“新诗改罢自长吟”,所谓“长吟”看看能否朗朗上口应当是其主要方面。王昌龄在《诗格》中强调了对仗的重要,并把诗歌的对仗分为五类:“一曰势对。二曰疏对。三曰意对。四曰句对。五曰偏对”。宋代的江西派,明代的前后七子,清代沈德潜的格律派对诗歌的格律声韵从理论到创作实践则提出更多、更为具体的要求。

      至于诗歌格律方面的具体要求,各种谈诗歌作法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这里撮其要,讲两个方面:

      一、构成诗歌格律的三要素

      中国古典诗歌以格律来区分,可以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每首没有一定的句数,不讲对仗,也不拘*仄。虽要求押韵,但并不严格。*体诗又称律诗,是初唐以后才定型的新诗体,它对每首诗的句数、字数、*仄、押韵、对仗皆有严格的要求。

      律诗根据句数和字数的不同,大致又可以分为三种:律诗、排律和绝句。律诗八句,如每句五字称五言律诗,每句七字称七言律诗。排律又叫长律,至少十句以上,有时达一、二百句。排律一般是五言,很少有七言。绝句又称截句,即截取律诗的一半,为四句。每句五字称五绝,每句七字称七绝。无论是律诗、排律或绝句,都必须讲究*仄、对仗和押韵,其中*仄最为重要。

      1、*仄

      这在律诗作法中最为重要。*仄是根据古代汉语的声调来确定的。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其中*声属于“*”,上声、去声和入声皆属于“仄”。*声*坦,仄声短促,有高低变化。所谓“*声*调莫低昂,上声高呼猛力强。去声低回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样,*仄交错,就可以使声音发生多样变化,听起来波澜起伏,铿锵悦耳。

      汉字一字一音,有几个字就有几个音节。但在律诗中一般都是两个字构成一个节奏或音组,所以又称之为双音节。由于律诗无论五言还是七言,每句的字数都是奇数,所以又总有一个单音节。这样:五言诗每句就有三个节奏,两个双音节、一个单音节;七言诗就有四个节奏,三个双音节,一个单音节。是“*”是“仄”即按音节的划分在一句中交错使用。另外律诗在结构上每两句相配,称为一联。第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一联的上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

      律诗的押韵一般只押*声韵,所以对句的最后一字必须是*声字,出句的最后一字则可*可仄。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仄相反的叫“对”,*仄相同的叫“粘”律诗对“粘”和“对”要求很严,该“对”不“对”,该“粘”不“粘”,就叫“失对”、“失粘”,是作律诗的大忌(如故意“失对”、“失粘”,叫“拗体”,是律诗另一种作法,在下面的“拗救之美”中专论)。

      *仄在律诗中使用的规律是:在一句之中交错使用,在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中相对,在上下联之间则相粘,如杜甫的《春夜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其中上句“好雨知时节”与下句“当春乃发生”;上句“随风潜入夜”与下句“润物细无声”;上句“野径云俱黑”与下句“江船火独明”;上句“晓看红湿处”与下句“花重锦官城”之间为“对”。“当春乃发生”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与“晓看红湿处”之间为“粘”。

      律诗的*仄格式是固定的,以第一句句末两字的*仄来划分,基本上有四种格式:**脚、仄*脚、*仄脚、仄仄脚。

      七绝的四种格式如下:(下面诗句中的黑体字为可*也可仄)

      第一种:**脚,如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仄仄仄**,仄仄**仄仄*。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仄仄***仄仄,**仄仄仄**。

      第二种:仄*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仄仄**仄仄*,**仄仄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仄仄**仄,仄仄**仄仄*。

      第三种:*仄脚,如白居易《忆杨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仄仄**仄,仄仄**仄仄*。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仄仄***仄仄,**仄仄仄**。

      第四种:仄仄脚,如杜牧《念昔游》: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仄仄***仄仄,**仄仄仄**。

      秋山春雨闲吟处,遍倚江南寺寺楼。

      **仄仄**仄,仄仄**仄仄*。

      四种格式中,第二种仄*脚最为常见,第三种*仄脚则少见。七绝的这四种格式是律诗中最基本格式,七律、五律、五绝的四种格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的。其中七律的第一种格式就是七绝的第一种加第三种,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仄仄仄**,仄仄**仄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仄仄***仄仄,**仄仄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仄仄**仄,仄仄**仄仄*。

      最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仄仄***仄仄,**仄仄仄**。

      七律的第二种格式即是七绝的第二种加第四种,如温庭筠的《题李处士旧居》:

      水玉簪头白角巾,瑶草寂历拂轻尘。

    [阅读全文]...

2021-12-22 23:02:06
  • 描写阴天的古诗

  • 阴天
  • 描写阴天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阴天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初到忠州登东楼(白居易)

      山束邑居窄,峡牵气候偏。

      林峦少*地,雾雨多阴天。

      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畬烟。

      赖此东楼夕,风月时翛然。

      凭轩望所思,目断心涓涓。

      背春有去雁,上水无来船。

      我怀巴东守,本是关西贤。

      *生已不浅,流落重相怜。

      水梗漂万里,笼禽囚五年。

      新恩同雨露,远郡邻山川。

      书信虽往复,封疆徒接连。

      其如美人面,欲见杳无缘。

      2.临川从事还别崔法曹(戴叔伦)

      谬官辞获免,滥狱会*。远与故人别,龙钟望所言。

      阴天寒不雨,古木夜多猿。老病北归去,馀年学灌园。

      3.流年(韩偓)

      三月伤心仍晦日,一春多病更阴天。

      雄豪亦有流年恨,况是离魂易黯然。

      4.明月棹孤舟/夜行船(黄公绍)

      雁带愁来寒事早。西风把鬓华吹老。猛省中秋,都来几日,先自木樨开了。淰淰轻阴天弄晓。*白地、被花相恼。一枕云闲,半窗秋晓,时有阵香吹到。

      5.雨中作(陆游)

      短鬓白如丝,梅花似旧时。

      掩屏愁入梦,隐几雨催诗。

      病为阴天剧,春缘闰岁迟。

      非关畏车马,衰甚实难支。

      6.六叹(集已载三首)(李涉)

      蓬莱岛边采珠客,西望人寰星汉隔。千重叠浪耸云高,

      万里*沙连月白。海中洞穴寻难极,水底鲛人半相识。

      玄蚌初开影暂明,骊龙欲*威难逼。辛苦风涛白首期,

      得珠却恨求珠时。隋侯殁世几千载,只今薄俗空嗤嗤。

      燕王爱贤筑金台,四方豪俊承风来。秦王烧书杀儒客,

      肘腋之中千里隔。去年八月幽并道,昭王陵边哭秋草。

      今年二月游函关,秦家城外悲河山。河上山边车马路,

      残日青烟五陵树。

      关东病儒客梁城,五岁十回逢乱兵。烧人之家食人肉,

      狼虎炽心都未足。城里愁云不开城,城头野草春还绿。

      五十余年忠烈臣,临难守节羞谋身。堂上英髦沉白刃,

      门前舆隶乘朱轮。千古伤心汴河水,阴天落日悲风起。

      7.道州观野火(吕温)

      南风吹烈火,焰焰烧楚泽。阳景当昼迟,阴天半夜赤。

      过处若彗扫,来时如电激。岂复辨萧兰,焉能分玉石。

      虫蛇尽烁烂,虎兕出奔迫。积秽皆荡除,和气始融液。

      尧时既敬授,禹稼斯肇迹。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家有京坻咏,人无沟壑戚。乃悟焚如功,来岁终受益。

      8.桥山怀古(舒元舆)

      轩辕厌代千万秋,渌波浩荡东南流。今来古往无不死,

      独有天地长悠悠。我乘驿骑到中部,古闻此地为渠搜。

      桥山突兀在其左,荒榛交锁寒风愁。神仙天下亦如此,

    [阅读全文]...

2022-02-06 01:17:30
  • 《醉花阴》古诗赏析

  • 《醉花阴》古诗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醉花阴》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原文  

      醉花荫(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赏析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

      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阅读全文]...

2022-04-26 03:01:56
  • 学好声韵辨四声绕口令普通话必练

  • 谚语,经典
  •   声韵一般是指句尾押韵,而句尾压韵有压*声韵和仄声韵。学好声韵辨四声绕口令,这个绕口令你们听说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好声韵辨四声绕口令,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好声韵辨四声绕口令

      学好声韵辨四声, 阴阳上去要分明。

      部位方法需找准, 开齐合撮数口形。

      双唇班报必百波, 舌尖当地斗点丁;

      舌根高狗工耕故, 舌尖积结教坚精;

      翘舌主争真知照, *舌资则早在增;

      擦音发翻飞分复, 送气查柴产彻称;

      合口呼午枯胡古, 开口河坡歌安争;

      撮口虚学寻徐剧, 齐齿衣优摇业英;

      前鼻恩因烟弯稳, 后鼻昂迎中拥生。

      咬紧字头归字尾, 不难达到纯合情。

      b-p:补破皮褥子不如不补破皮褥子(《补皮褥子》)

      b-p: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葡萄皮儿》)

      b-p: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八百标兵》)

      d: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就别炖我的炖冻豆腐。要是混充会炖我的炖冻豆腐,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那就吃不成我的炖冻豆腐(《炖冻豆腐》)。

      l:六十六岁刘老六,修了六十六座走马楼,楼上摆了六十六瓶苏合油,门前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柳上拴了六十六个大马猴。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座走马楼,打翻了六十六瓶苏合油,压倒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吓跑了六十六个大马猴,气死了六十六岁刘老六(《六十六岁刘老六》)。

      d-t:大兔子,大肚子,大肚子的大兔子,要咬大兔子的大肚子(《大兔子和大肚子》)。

      n-l:门口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就来拉哪两辆(《四辆四轮大马车》)。

      h:华华有两朵黄花,红红有两朵红花。华华要红花,红红要黄花。华华送给红红一朵黄花,红红送给华华一朵红花(《华华和红红》)。

      j、q、x:七巷一个漆匠,西巷一个锡匠,七巷漆匠偷了西巷锡匠的锡,西巷锡匠偷了七巷漆匠的漆。(《漆匠和锡匠》)。

      g-k:哥挎瓜筐过宽沟,快过宽沟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狗(《哥挎瓜筐过宽沟》)。

      h-f:一堆粪,一堆灰,灰混粪,粪混灰(《一堆粪》)。

      z-zh:隔着窗户撕字纸,一次撕下横字纸,一次撕下竖字纸,是字纸撕字纸,不是字纸,不要胡乱撕一地纸(《撕字纸》)。

      bs-sh:三山撑四水,四水绕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时春(《三山撑四水》)。

      z、c、s-j、x:司机买雌鸡,仔细看雌鸡,四只小雌鸡,叽叽好欢喜,司机笑嘻嘻(《司机买雌鸡》)。

      zh、ch、sh:大车拉小车,小车拉小石头,石头掉下来,砸了小脚指头(《大车拉小车》)。

      r:夏日无日日亦热,冬日有日日亦寒,春日日出天渐暖,晒衣晒被晒褥单,秋日天高复云淡,遥看红日迫西山(《说日》)。

      sh、四声:石室诗士施史,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是十石狮尸,试释是事实(《施氏食狮史》)。

      xué hǎo shēng yùn biàn sìshēng, yīn yáng shǎng qùyào fēn míng

      学好声韵辨四声, 阴阳上去要分明;

      bù wèi fāng fǎ xū zhǎo zhǔn, kāi qí hé cuō shǔ kǒu xíng。

      部位方法须找准, 开齐合撮属口形。

      shuāng chún bān bào bì bǎi bō, shé jiān dāng dì dòu diǎn dīng;

      双唇班报必百波, 舌尖当地斗点丁;

      shé gēn gāo gǒu kēng gēng gù, shé miàn jī jié jiào jiān jīng;

      舌根高狗坑耕故, 舌面积结教坚精;

      qiào shé zhǔ zhēng zhēn zhīzhào,píng shé zīzé zǎo zài zēng;

      翘舌主争真知照, *舌资则早在增;

      cā yīn fā xiáng fēi fēn xià, sòng qìzhā chái chǎn chè chēng;

      擦音发翔飞分夏, 送气查柴产彻称;

      hé kǒu hū wǔ kū hú gǔ, kāi kǒu hé pō gē ān zhēng;

      合口呼午枯胡古, 开口河坡歌安争;

      cuō kǒu xū xué xún xú jù, qí chǐ yī yōu yáo yèyīng;

      撮口虚学寻徐剧, 齐齿衣优摇业英;

      qián bí ēn yīn yān wān wěn, hòu bí áng yíng zhōng yōng wáng。

      前鼻恩因烟弯稳, 后鼻昂迎中拥王。

      yǎo jǐn zì tóu guī zì wěi, yīn yáng shǎng qù jìbiàn shēng;

      咬紧字头归字尾, 阴阳上去记变声;

      xún xù jiàn jìn jiān chí liàn, bù nán dá dào chún hé qīng。

      循序渐进坚持练, 不难达到纯和清。

    [阅读全文]...

2022-03-26 10:53:37
  • 次石湖书扇韵古诗赏析

  • 次石湖书扇韵古诗赏析

      《次石湖书扇韵》是宋代文学家、音乐家姜夔的诗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次石湖书扇韵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次石湖书扇韵

      戴复古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次石湖书扇韵字词解释:

      ⑴次: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十里左右),自号石湖居士。

      ⑵一曲:水流弯曲处。

      ⑶阁:通“搁”。放置,搁置。

      ⑷藕花:莲花。

      ⑸别:另外,别有洞天。此句的意思为在那荷花深处,主人别有洞天的开了一个小门。

      次石湖书扇韵翻译:

      桥的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中*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原来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

      次石湖书扇韵阅读答案: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繁华热闹等。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一: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次石湖书扇韵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夏,范成大归隐石湖后的第一个生日,姜夔从湖州赶往石湖祝寿。他在看了范成大手中扇子上的题诗以后,作了这首《次石湖书扇韵》来抒发他的感受。范成大的原作题扇诗已佚。

      次石湖书扇韵赏析:

      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像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象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沈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个人资料:

      姜夔(kuí)(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等书传世。

    [阅读全文]...

2021-12-22 19:02:46
  • 描写雷声的古诗句

  • 文学
  • 描写雷声的古诗句

      诗句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雷声的古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1、投翣倚床,其音如雷。——《蚊对》

      2、昨宵殷其雷,风过齐万弩。——《雷》

      3、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雷》

      4、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沁园春》

      5、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闻雷》

      6、雕轮丹毂,杂沓展轻雷。——《满庭芳》

      7、水国春雷早,阗阗若众车。——《闻春雷》

      8、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塞下曲》

      9、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怨歌行》

      10、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春雨早雷》

      11、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登单于台》

      12、雷声却擘九地出,殷殷似挟春俱来。——《雷》

      13、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游泰山六首》

      14、轻雷淡雨,似晚风、欺得单衣。——《新荷叶》

      15、闲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松。——《雷公》

      16、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新雷》

      17、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春日》

      18、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

      19、泻雾倾烟撼撼雷,满山风雨助喧豗。——《瀑布》

      20、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忆江上吴处士》

      21、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杂言诗》

      22、一啸震天河汉惊,春雷滚过远山鸣。——《雷阵雨》

      23、鼓腕腾棍晴雷收,舞腰困褭垂杨柔。——《长歌行》

      24、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竞渡曲》

      25、夏租方减食,秋日更闻雷。——《大驾西幸秋日闻雷》

      26、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无题四首》

      27、楼外轻雷,不问昏和晓。——《蝶恋花·百尺朱楼临》

      28、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庐山瀑布》

      29、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己亥杂诗》

      30、君不见,冬月雷,深藏九地底,寂默如寒灰。——《雷》

      31、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九歌·山鬼》

      32、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午日观竞渡》

      33、触处笙歌鼎沸,香鞯趁,雕轮隐隐轻雷。——《声声慢》

      34、雷车驾雨龙尽起,电行半空如狂矢。——《中夜闻大雷雨》

      35、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36、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远别离》

      37、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五月十九日大雨》

      38、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沁园春·梦孚若》

      39、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满江红·汉水东流》

      40、雷车动地电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倾。——《七月十九日大风雨雷电》

      41、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42、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43、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

      44、电火雷车下九关,我行暮出郊原间。——《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

      45、惊雷奋兮震万里,威凌宇宙兮动四海,*不维兮谁能理?——《惊雷歌》

      46、初疑愤怒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47、雁入长天,羌管罢、陇云愁共解鞍临水,雷惊电散,雪溅霜浮。——《木兰花慢》

      48、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49、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阅读全文]...

2021-12-06 02:12:48
  • 诗名含有阴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阴字的诗词

  • 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

    杨果〔元代〕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

    风光好·柳阴阴

    佚名〔宋代〕

    柳阴阴。水深深。风约双凫不自禁。碧波心。孤村桥断人迷路。舟横渡。旋买村醪浅浅斟。更微吟。

    点绛唇·绿叶阴阴

    方千里〔宋代〕

    绿叶阴阴,满城风雨催梅润。画楼人*。朝雾来芳信。从解雕鞍,休数花吹阵。无多闷。燕催莺趁。付与春归恨。

    鹧鸪天·岸柳阴阴跃锦鳞

    李壁〔宋代〕

    岸柳阴阴跃锦鳞。并湖莲子恰尝新。谁教故岁应官去,会老堂中少个人。归未久,意弥新。吹香不断酒倾银。行藏判已天公付,且斗而今见在身。

    菊庄八咏为海虞陈公赋题 其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韩雍〔明代〕

    万顷白云迷属玉,千章绿树唤仓庚。捲帘独自草堂坐,望入海天无限情。

    过邯郸吕公祠柬杨次泉阴月溪二公时阴赴关右督学予与杨并之官河南云二首 其一

    林大春〔明代〕

    仙迹千年草树空,行人犹自拜仙宫。可怜人世惊心事,都在黄粱一梦中。

    春阴泥人孤怀难遣效何大复明月篇体为春阴曲以寄情得二百八十字

    陈克劬〔清代〕

    春寒著人如泼水,拥被不知残睡美。起来搴幔盼朝暾,堕地湿云飞不起。

    海棠一树娇春寒,几日春晴惜粉乾。阴多又压玉肌损,零落一庭红雨残。

    鹁姑多事声相唤,唤起春愁如雨乱。不语斜窗对落花,燕子微闻替花叹。

    此时何处不伤春,何处伤春不损神。绿杨津外扁舟子,红杏楼头殢酒人。

    君行江上蒙春雾,妾上江楼望江树。树长江远望难通,惟有分明梦来去。

    梦魂一夜到江南,妾意君心两不堪。有恨绿波添晓涨,无情烟树隐春帆。

    沈沈江上春帆重,帆迟苦被风吹送。行人望断最高楼,远水遥山寂如梦。

    却忆高楼红粉妆,鸭炉坐烬水沈香。搅愁百丈游丝重,惹恨千丝烟柳长。

    千丝百丈纷难理,侬亦闲情坐相似。白云迢递望何穷,红豆相思渺难已。

    闲斋寂寞下帘栊,故故欺人晓院风。散帙连编走红蠹,启窗方网罥青虫。

    一般有恨和谁诉,永昼迢迢等闲度。竟日伤春春不知,流莺啼过桃花去。

    忆旧游 花朝前一日饮城南酒家,明日阴寒微雪,故有卒章阴晴之语

    姚华〔清代〕

    正春分过了,约住残寒,胜侣齐招。等是玄都俊,自刘郎去后,千树栽桃。

    看花紫陌,红拂犹涴酒边袍。更屈指韶光,眉蚕市*,转眴花朝。

    芳醪煖人意,待语艳澜翻,词巂山高。曲坊城南陌,趁孤云车笠,盟事相要。

    旧痕唤起残梦,垆在尚帘挑。便预醉芳时,阴晴众壑珠未调。

    过邯郸吕公祠柬杨次泉阴月溪二公时阴赴关右督学予与杨并之官河南云二首 其二

    林大春〔明代〕

    拜将封侯事几回,朱轮鼎食总堪哀。东都建节西都骑,不信曾从梦里来。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宋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阅读全文]...

2022-07-16 13:55:30
  • 珍惜时间的古诗大全(珍惜光阴的古诗)

  • 珍惜,时间
  • 人生不过三万日,等闲容易又一年。

    珍惜时间,就能让生命更加充实精彩。虽然每个人都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却可以决定自己的宽度。

    ▎今日事,今日毕。才不会辜负了现在,又糟蹋了未来。

    今日歌

    明·文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

    拖延,应是一种让人深恶痛绝的恶*。既浪费了现在的时光,还得浪费未来的时间为今日的过错补救,成为了让人遗憾的过去。还是抛弃这个恶*吧,珍惜时光,今日的事,今日便做毕。

    ▎人生不过百年,今日不知明日事。万事拖拉至明日,明日何其多?

    明日歌

    明·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

    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

    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总以为来日方长,眼下诸事一旦艰辛了些,无趣了些,统统都放诸明日。待到明日之时,遇事也是如此放浪,人生不过匆匆百年,哪有许多明日可供蹉跎。

    ▎好趁青春多努力,莫待老病空自叹。

    长歌行

    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知道秋风凋零万物,所以春风时节就要争力向上,茁壮成长。不然等闲容易又是一度春去秋来,回首看那虚度的时光,悔恨伤悲何其深!

    ▎生命短促不留人,人活一场,当争朝夕,立一番功业。

    短歌行

    [阅读全文]...

2021-12-25 01:44:56
阴声韵的古诗 - 句子
阴声韵的古诗 - 语录
阴声韵的古诗 - 说说
阴声韵的古诗 - 名言
阴声韵的古诗 - 诗词
阴声韵的古诗 - 祝福
阴声韵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