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感情的古诗

关于表感情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表感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表感情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表感情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8) 语录(2) 说说(17) 名言(1) 诗词(368) 祝福(58k+) 心语(1k+)

  • 清明古诗表达的感情

  • 感情,清明,文学
  • 清明古诗表达的感情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清明古诗表达的感情,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寒食野望吟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

      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拓展】清明节由来

      *俗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俗在*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扫墓祭祖

      清明节 *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清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节*俗踏青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其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清明节*俗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清明节气的意义

      清明节*俗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清明节*俗牵钩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凡。

      清明节*俗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清明节*俗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清明节*俗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清明节*俗蹴鞠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阅读全文]...

2022-04-09 12:48:32
  • 七夕古诗表达的感情

  • 七夕,感情
  • 七夕古诗表达的感情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李商隐《壬申七夕》

    3、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4、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5、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6、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7、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8、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9、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10、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柳恽《七夕穿针》

    11、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12、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13、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14、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5、此去杜曲,已*紫霄尺五。——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16、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埜《夺锦标·七夕》

    17、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孟浩然《他乡七夕》

    18、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9、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20、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王建《七夕曲》

    21、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22、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2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24、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5、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26、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7、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28、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9、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张埜《夺锦标·七夕》

    30、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31、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刘镇《柳梢青·七夕》

    32、影照河阳妓,色丽*津闱。——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3、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34、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35、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36、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37、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柳恽《七夕穿针》

    38、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39、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40、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41、人事回廊缥缈,谁见金钗擘。——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43、玉纤暗数佳期*,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44、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45、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6、轻帐*,银烛罗屏怨。——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47、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8、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张埜《夺锦标·七夕》

    49、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王建《七夕曲》

    50、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阅读全文]...

2022-02-14 23:19:34
  • 表达爱国感情的古诗句

  • 爱国,感情
  • 表达爱国感情的古诗句

      1、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2、*生铁面心,忘家思报国。——陆游

      3、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

      4、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岳飞

      5、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济翁

      6、利于国者爱之,害与国者恶之。——晏婴

      7、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9、国之步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11、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1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13、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5、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16、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18、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9、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

      20、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21、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2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林安邸》

      23、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2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5、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6、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7、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28、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29、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30、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

      31、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32、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3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之蓝关》

      34、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35、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37、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38、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39、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40、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41、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42、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43、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张为《渔阳将军》

      4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战国.楚.屈原

      45、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46、古之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旧唐书?陈子昂传》

      47、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4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9、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5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阅读全文]...

2022-04-26 02:02:53
  • 游子吟古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 感情,阅读
  • 游子吟古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游子吟古诗表达了什么感情的内容,欢迎阅读!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翻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游子吟古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作者介绍】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 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 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 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 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 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阅读全文]...

2022-05-23 11:19:42
  • 七夕古诗表达的感情

  • 感情,七夕,节日
  • 1、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崔国辅《七夕》

    3、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杜审言《七夕》

    4、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刘威《七夕》

    5、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6、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7、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8、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宋之问《七夕》

    9、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崔涂《七夕》

    10、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11、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晏几道《七夕》

    1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3、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14、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祖咏《七夕》

    1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6、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王建《七夕曲》

    17、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罗隐《七夕》

    18、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19、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卢纶《七夕诗》

    20、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卢殷《七夕》

    21、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罗隐《七夕》

    22、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刘禹锡《七夕二首》

    23、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4、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25、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权德舆《七夕》

    26、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7、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李中《七夕》

    28、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29、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30、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31、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卢纶《七夕诗》

    32、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33、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孟郊《古意》

    34、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杨璞《七夕》

    35、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36、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迢迢牵牛星》

    37、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刘言史《七夕歌》

    38、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李商隐《七夕》

    39、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刘威《七夕》

    40、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卢殷《七夕》

    41、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

    42、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王建《七夕曲》

    43、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刘禹锡《七夕二首》

    [阅读全文]...

2022-05-01 17:36:10
  • 描述感情暧昧的古诗句

  • 感情,暧昧
  • 描述感情暧昧的古诗句

      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3、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4、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5、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6、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7、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8、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9、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0、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1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2、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13、情人眼里出西施。色不迷人人自迷。

      1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5、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16、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17、缘来缘去缘如水,情散情聚情何归。

      18、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9、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2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2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3、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4、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25、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26、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27、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8、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29、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阅读全文]...

2022-04-01 02:05:06
  • 春日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

  • 感情,春日,文学
  • 春日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日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品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河边观花赏草,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到处都是春天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致.

      名句赏析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4. 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作者简介

      朱熹(xī )(1130-1200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汉族。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岁[绍兴十八年(1148)]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扩展阅读:朱熹的文学著作

      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拘无束,自由自 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朱熹也善书法,名重一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阅读全文]...

2022-05-31 03:44:16
  • 写感情的古诗句

  • 感情,面对,难过
  •   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你可能因为某个理由而伤心难过,但你却能找个理由让自己快乐。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不爱了,就别向他炫耀,向他炫耀只是代表,你还是在意他的想法,你还是对他念念不忘,他看到这种窘态,只会深信你从来没有忘记过他。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

    [阅读全文]...

2022-01-30 16:31:30
  • 有感情意境的古诗词

  • 感情,意境
  • 有感情意境的古诗词

      意境也叫意象,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小编收集了有感情意境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有所思 汉乐府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

      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东方须臾高知之。

      上邪 汉乐府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阅读全文]...

2022-02-13 15:55:43
表感情的古诗 - 句子
表感情的古诗 - 语录
表感情的古诗 - 说说
表感情的古诗 - 名言
表感情的古诗 - 诗词
表感情的古诗 - 祝福
表感情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