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邙山的古诗是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邙山的古诗是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邙山的古诗是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邙山的古诗是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但看北邙山,个是蓬莱岛。——寒山《诗三百三首》
卧白云北邙山下冢,信虚名得来无用。——张可久《落梅风·玉果山先上》
出门眼看北邙山,令人万事抛漭瀁。——屠隆《青溪道士吟留别京邑诸游好》
晚醉九岩回首望,北邙山下骨皑皑。——吕洞宾《七言》
又记得北邙山下行,古墓秋草生,纸钱雨未干。——白玉蟾《云游歌·尝记得洞庭一夜雨》
智者与愚者,尽归北邙山。——*甫《遣怀》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白居易《哭孔戡》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白居易《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韩愈《赠贾岛》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沈佺期《邙山》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王建《北邙行》
君不见古人烧水银,变作北邙山上尘。——顾况《行路难三首》
常将古今骨,裨作北邙山。——邵谒《白头吟》
终古北邙山,樵人卖松柏。——鲍溶《代楚老酬主人》
君看草遍北邙山,骼骴犹来丘垄积。——秦观《自警》
芒芒北邙山,高坟尽无主。——汪元量《北邙山》
何况北邙山,只*市朝路。——刘驾《效陶》
寂寞北邙山,苦对西风,排一派、唐陵汉墓。——陈维崧《过汜水县虎牢关作》
高原有梧隰有綍,待君北邙山石下。——刘基《远如期》
北邙山下重回首,片玉空怀万古尘。——曾丰《挽王抚干》
请看富贵赵中令,已作北邙山下尘。——王禹偁《三月廿七日偶作简仲咸》
北邙山下一孤坟,流落三千绮丽文。——王令《读白乐天集》
寥寥北邙山,而谁噫荒墟。——周文璞《濑上怀古》
君不见北邙山,石羊石虎排无楼,旧时多有帝王坟。——王冕《大醉歌》
堪叹浮生今古事,北邙山下草芊芊。——沈廷瑞《垄穴遗诗》
北邙山下累累土,总是人间不了民。——张继先《金丹诗四十八首·流俗纷纷不悟真》
北邙山草又青青,今日销魂事可明。——吴商浩《北邙山》
君看北邙山,贵贱一真宅。——刘攽《效白公诗·其二》
北邙山下千堆土,葬尽神仙不解悲。——王世贞《乡进士邹道甫以严君之命借听于余余实无得也不忍逆其意以二绝酬之·其二》
啼乌转凄切,泪尽北邙山。——谢榛《送吴驾部子有奔丧洛中·其二》
衰病欲寻西华枕,旧游半落北邙山。——陈献章《西良容君携孙来访》
洛阳城里千万人,终为北邙山下尘。——释法泉《北邙行》
北邙山简介
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广义的邙山起自洛阳市北,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西的巩县(现巩义市)神堤(地名),邙山头就在黄河南岸与洛河的交汇处西南侧,长度100多公里。狭义的邙山仅指洛阳市以北的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
邙山海拔300米左右,为黄土丘陵地,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在历代多有帝王名人身葬于此,于是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最高峰为翠云峰,在今洛阳市区正北,上有道教名观上清宫。
《北邙山》是唐代著名诗人沈佺期的作品,表现了人生短暂、荣华富贵不能长驻的传统主题。但诗人能就此翻出新意,“词显意深,语*精遥 ”,具有摄人心魂的艺术魅力,堪称初唐七言绝句之精华。
北邙山北邙山上列坟茔,
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
山上惟闻松柏声。
【赏析】
这首《北邙山》表现的是人生短暂、荣华富贵不能长驻的传统主题。但诗人能就此翻出新意,“词显意深,语*精遥 ”,具有摄人心魂的艺术魅力,堪称初唐七言绝句之精华。
一般登临怀古之作,不外是感怀古今,写景叹时、潇洒游适之类。这首小诗取材写境都很别致,于*常语中见功夫,令人回味无穷。
起句就题目“北邙山”叙述开来,坟墓鳞次栉比,寒气逼人。北邙山是以坟山著称的,自东汉以来,这里就是王侯公卿葬身之地。诗的第一句就突出了这个特点。这垒垒的坟墓似乎没有什么美丽可赞之处。按一般的写法,要赞颂一下王公的业绩,描绘一番牌坊碑宇的巍峨壮观等。可诗人仅仅用了“列坟茔”三字叙述。而下句呢,却陡转至京城洛阳,用映衬的手法给阴森死寂的邙山添加了一个繁华热闹的背景。经过这“万古千秋对洛城”的铺排点染 ,顿觉诗意盎然,发人深思:洛城、邙山千年万代遥遥相望,这是两个阴阳不通的世界,又是两个相通的世界!今天长眠邙山的人,不正是昨天洛城寻欢作乐的人?而今天洛城正在寻欢作乐的人,明天不也正是长眠邙山的人。这生生死死无穷已,年年代代递相续!这就是洛城与邙山的关系。诗人只用了两句对比的诗便概括完了。
第三句“城中日夕歌钟起 ”,是描写洛阳的繁华热闹。歌钟日夜响彻不停,从悠扬和鸣的钟声不难想象那急管繁弦、轻歌曼舞的盛况。诗人对洛城的上层社会生活是深为了解的。他是宫廷中的一员,曾“恩私宦洛阳 ”,“扈巡行太液,陪宴坐明光”。正因为诗人对这种醉生梦死的上层生活有较深刻的了解,所以面对那垒垒坟墓才发出了深沉的慨叹 :“山上唯闻松柏声 ”!三、四两句对比强烈,历来被诗评家认为是颇有“余思”的佳句。
这首七言绝句,结构严谨,章法精巧,虽只四句二十八个字,却写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诗人并未正面抒怀感慨,只以轻轻的笔触勾勒出几幅人们并不陌生的画面。那些入画的事物是人们熟视无睹、听而不闻的邙山、洛城、坟茔、钟声、松柏声。但这些有声有色的画面互相映衬对比,就产生了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作者介绍】
沈佺期(656?—714 )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高宗上元进士,为协律郎,后历任通事舍人、给事中、考功郎。流放归,为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后升任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是继“初唐四杰”之后的著名诗人,高宗和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以写应制诗而闻名。但这些应制诗多为歌颂皇帝点缀升*之作。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被誉为律诗的奠基人之一。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1.《山坡羊·北邙山怀古》元朝
张养浩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2.《登北邙山二首·其一》元朝
杨果
干戈丛里过壬辰,原上累累冢墓新。寒食清明几家哭,问来都是陈亡人。
3.《邙山》唐朝
沈佺期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
4.《北邙山》唐朝
吴商浩
北邙山草又青青,今日销魂事可明。绿酒醉来春未歇,白杨风起柳初晴。冈原旋葬松新长,年代无人阙半*。堪取金炉九还药,不能随梦…
5.《过北邙山》唐朝
刘沧
散漫黄埃满北原,折碑横路碾苔痕。空山夜月来松影, 荒冢春风变木根。漠漠兔丝罗古庙,翩翩丹旐过孤村。 白杨落日悲风起,萧索寒巢鸟独奔。
6.《临江仙·闲向北邙山下过》元朝
山主
闲向北邙山下过,侵天桧柏寒松。愁云惨淡罩群峰。昭阳冈上,坟列千层。也有周秦并汉魏,齐梁晋宋唐宗。哀声歌举送英雄。 …
7.《登北邙山二首·其二》元朝
杨果
魏家池馆姚家宅,佳卉而今采作薪。水北水南三二月,旧时多少看花人。
8.《北邙山》唐朝
罗隐
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魏明未死虚留意, 庄叟虽生酌满巾。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 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
9.《破虏凯歌二十四首·昨从北邙山下过》宋朝
周麟之
昨从北邙山下过,旋移狼纛驻鸡笼。此身已是邻尸冢,又欲飞投鼎鑊中。
10.《北邙山歌》元朝
乃贤
北邙山高云嵯峨,山前日日闻挽歌。千金买穴望卿相,不道洛阳人葬多。长安归来锦衣客,昨日城南起新宅。雕阑华础满前楹,尽是当年墓边石。墓边野老鬓如丝,自言曾见筑坟时…
11.《邙山古意》唐朝
薛曜
昔掩佳城路,曾惊壑易迁。今接宜都里,翻疑海作田。镂鼎名应大,生金字不传。风飙吹白日,罗绮拭黄泉。象凤笙留国,成龙剑上天。…
12.《北邙山》宋朝
汪元量
芒芒北邙山,高坟尽无主。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13.《月上海棠·昨夜因打北邙山过》宋朝
宋无名氏
昨夜因打北邙山过。见个骷髅儿道边卧。雨洒风吹,骷髅被牧童打破。知他是,李四张三王大。低头无语思量我。大限来时怎躲*。家有千金,难免这场灾祸。休争我,到底一家一个…
带山的古诗(精选105首)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下面是带山的古诗大全,请参考!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游钟山》
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4、《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6、《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7、《江上望皖公山》
唐·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8、《咏江郎山》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9、《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关于赞颂北邙山的诗句
八百里秦岭的余脉
在黄河之南浩荡蔓延
突兀成纵横的沟壑
耸峙着绵亘的山峦
她若一道天然的屏障
守护着千年帝都的安澜
她如一曲跳动的音符
歌颂着洛神的日月经天
她似一位千年的老者
见证着十三朝的沦海桑田
她像一幅阅不尽的锦绣画卷
于无声处散发着墨香的惊艳
她是低调的北邙
萦绕着厚重的历史云烟
在这块枕山蹬河的风水宝地
多少帝王将相
多少文人骚客
执意把百年后的身心
放在这里安眠
在白马寺轮回的晨钟暮鼓中
享受超度的恬静和安然
这里有古老的神话
袅袅青云飘逸得悠闲烂漫
王母娘娘派仙女下凡人间
在这里种下瑶花异草
出落成国色天香的牡丹
吕洞宾在这搭建了茅庵
用牡丹根煎药送给苍生服用
把肆虐的瘟疫打入了冷棺
老子在这九九归一炼出了神丹
食之骑青牛驾云到函谷关
写下了《道德经》这传世经典
这里有英雄的故事
纷飞的烽火燃烧出冲天的呐喊
您可曾记得南朝柳敬言
一位可亲可敬的皇后
一袭新婚燕尔的嫣然
面对梁江陵被西魏攻陷的悲惨
用折柳的`纤手挥别出征的丈夫
并赠送"守君拓土战四疆”
这气吞河山的壮语豪言
激励着将士不破楼栏终不还
您可曾记得光武皇帝刘秀
一脉汉朝皇家的血通
一位志在云端的青年
面对新朝末年的天下大乱
他率兵揭竿而起英勇骁战
所向披靡、威震河山
他挥舞起擎天的宝剑
把王莽篡改的美梦腰斩
关于山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山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游钟山》
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4、《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6、《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7、《江上望皖公山》
唐·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8、《咏江郎山》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9、《望岳其二》
唐·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10、泰山吟
魏晋·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关于山水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山水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泉水》
先秦·诗经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饮饯于祢,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2、《巴水》
唐·白居易
城下巴江水,春来似麴尘。
软沙如渭曲,斜岸忆天津。
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
临流搔首坐,惆怅为何人?
3、《大水》
唐·白居易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
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
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
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
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
独有佣舟子,鼓(木世)生意气。
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
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
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地。
4、《湖亭晚望残水》
唐·白居易
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
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
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
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
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
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
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
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
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
5、《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写山的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山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巫山高
作者: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2、六盘山诗
作者:梁联馨
绕径寒云拂步生,巑岏青嶂压孤城。
东连华岳三峰小,北拥萧关大漠*。
山外烟霞闲隐见,世间尘土自虚盈。
劳人至此深惆怅,樵唱悠悠何处声。
3、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作者: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4、咏孤石
作者:惠
标
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
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
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
5、题君山
作者: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6、咏贺兰山
作者:胡秉正
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
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
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
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朱元璋《庐山诗》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若看山下云深处,直是人间路不通。——杜荀鹤《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江为《瀑布》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白居易《宿东林寺》
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贾岛《寄白阁默公》
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描写山的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山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2、《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3、《江上望皖公山》
唐·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4、《咏江郎山》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5、《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初见嵩山
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10、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
邙山的古诗是
荥阳邙山的古诗
北邙山沈佺期的古诗
邙山的古诗意思
死后葬于邙山的古诗
带有北邙的古诗
含有邙的古诗
背邙面洛的古诗
山外之山的古诗
山的古诗有
还山的古诗
韩山山寺的古诗
山路山的古诗
有山靠山的古诗
掖山山寺的古诗
险山爬山的古诗
芒山砀山的古诗
山的诗古诗
斜山的古诗
醒山的古诗
带山的古诗
被山行的古诗
谅山的古诗
有山有花的古诗
楼山的古诗
接山的古诗
山店的古诗
山隐的古诗
川山的古诗
觅山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