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写蝴蝶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小学写蝴蝶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小学写蝴蝶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小学写蝴蝶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蝴蝶泉小学课文原文
蝴蝶泉,在云南苍山云弄峰神摩山麓。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蝴蝶泉小学课文原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蝴蝶泉
(山麓)有树大合抱②,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③漱④根窍而出,清洌可鉴⑤。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⑥,与生蝶⑦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⑧。游人俱⑨从此月群⑩而观之,过五月乃已⑾。
【注释】
①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作者是明代的徐霞客,题目为编者所加。 ②合抱:张开两臂合围。多形容树木等的粗大。 ③东向:向东。 ④漱:用水清洗。泉水自树的根部流出,就好像在替树根梳洗一样。 ⑤可鉴:可以当镜子照。 ⑥须翅栩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 ⑦生蝶:活的蝴蝶。 ⑧焕然:光彩夺目的样子。 ⑨俱:都。 ⑩群:成群结队。 ⑾已:停歇。
【译文】
(在云南苍山云弄峰神摩山麓)有一棵粗大的古树,靠着山崖高高地直立着,树下有一泓泉水,自树的根部向东流出,就好像在替树根梳洗一样,泉水清澈如镜。
泉上的大树,每到农历四月初就开花,花的开状好像蝴蝶一样,连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与活的蝴蝶没什么不一样的。同时又有成千上万的真蝴蝶须尾相衔,从树顶倒挂下来,直垂到水面,还不断有蝴蝶来来往往,显得五彩缤纷。游人从那时起,都成群结队来观看,过了农历五月才停歇。
《蝴蝶泉》教学反思
文言文距离我们,尤其是现在的儿童,似乎遥远而陌生。事实上,孔子的思想,唐宋的遗韵依然穿越了千年的时空深深地渗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当中,无法磨灭。随着小学年段的增加,古文的数量也在增加。怎样教文言文,怎样教好文言文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蝴蝶泉》这一课是徐霞客的一篇游记,文章层次分明,文采斐然,主要描述了蝴蝶泉的“三绝”——树、泉、蝶,三者相互交融、映衬,浑然天成,构成旷古奇观引来游人如织的情景。文中很多文字和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只有个别词语比较生僻,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反复朗读,突破字词关。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会运用工具书、寻求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古文的学*当中,字词是第一大障碍,如果这个难关攻克,后面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发现学生的读音问题,给一些字词正音,然后可以结合正音解释字词的含义。在朗读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注意词语的停顿和节奏,如:“东向漱根窍而出。”学生很容易读成:东向/漱根窍/而出。这是因为对“漱根窍”三字的意思不很清楚造成的。如果告诉学生“漱”是洗漱,“漱根”则是(好像是从根窟中流出的泉水在)洗刷树根,“窍”原指洞穴,窟窿,这里指根窟。再让学生读,学生就能准确地东向/ 漱根/窍而出。
二是课中释疑,突破理解关。
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是,如果所学的东西是超出学生认知水*的,那么读一万遍,也是无法理解的。这时,课堂中,我们要安排这样的环节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大家一起探讨。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其实是认识自己和调整自己的过程。这个环节,教师只要在旁边做好倾听和提点的工作,对于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理解有误的地方好好引导。如:“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学生认为是游人到五月就不来了,没有深究五月份游人渐渐稀少的原因,这时老师就要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五月份游人就不来了呢?学生这才恍然大悟,了解了蝴蝶泉边的树花期已过,蝶也翩然飞走,昔日美景不在,所以游人渐稀。
三是品读词句,突破意境关。
解决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问题,学生的质疑释疑只停留在文章表层意思的'理解上,而文字中蕴涵的美却没有仔细体会,也没办法体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现代文对古文所描述的景物进行“添油加醋”式的再加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述说作者的所见所闻,要将当时的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可以适当加上一些关于颜色、形状、大小的描述,也可以一些比喻之类的修辞手法,但是不能与事实出入太大,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通过这样的说话练*,学生对文中的景物有了更深的了解,文中蕴藏的美、情感都被挖掘出来了。
四是回归整体,突破结构关。
前面三个环节是支离破碎的解读,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对于让学生如何学会有条理地表达没有很大益处,这时,可以安排一个复述或者背诵的环节。首先要学生想想,要复述或者背诵这篇文章有什么好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归纳本文的写作顺序,在了解了写作顺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复述或背诵,当然,也可以用当导游等方式实现这个目的。
原文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①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②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③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译文
向南两里,过了第二道峡谷的南面,有个村庄正对着大路右边,名叫波罗村,西山脚有蝴蝶泉的奇怪事,我听说很久了,等到今天有当地人指引说在西边,于是让我仆人挑行李先去三塔寺,去何巢阿歇息的僧舍,而我自己从村南去山脚下奔去。 走了半里,看见淙淙流动的清泉,沿着它往上朝西边走了半里,到达山脚下。有合抱的大树,靠山崖而立,下面有泉水,从东面冲刷着树干而流出来,清得可以用来照镜子。向东一点,下面又有一棵小树,也有一眼山泉,也冲刷着树干流出来。两眼山泉汇成了方圆一丈左右的沼泽,马上逆流而上。泉上的大树,一到四月初就开花像蝴蝶一样,触角和翅膀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样。同时又有成千上万的真蝴蝶,触角和脚相连,从树稍倒挂下来,一串的直到泉水的水面上,各种颜色很好看。流人都是从这个月(四月)结伴而来观赏这样的异景,一过了五月就不看了。 我在粤西的三里城,陆参戎对我说过这件怪事,到这里又因为时节还早,花未开放。问当地人,有人说蝴蝶是花变化来的,还有的说因为花和蝴蝶相似而引来蝴蝶,不知道谁是正确的。
注释
①山麓:山脚。 ②何巢阿:与下文陆参戎都是作者的朋友。 ③漱:梳洗。
忽见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欲将过河去了。——曹雪芹《红楼梦》
《红楼梦》里,这是曹雪芹唯一一次给薛宝钗展现少女心的镜头,可惜,这份唯美还是被其偷听和嫁祸这件事给破坏掉了,如果不是她的世故作祟,这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将是多么可爱的人设。
撇开宝钗的人设不提,曹公的这段描写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一双大如团扇的玉色蝴蝶,它总会让我想起小时候夏天扑蝴蝶的情景,那真是幸福的回味。
蝴蝶,给人的感觉就是岁月静好,就像古诗里描绘的那样,时光含笑,幸福绵长。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 朱景素《樵夫词》
赏析:因为樵夫经常在这座高耸入云的深山里捡拾青槐,所以这里的鸟儿都和他成了好朋友。
背柴下山的时候无意间带了几朵小花,竟然引得蝴蝶一路跟随着进了家门。
山高林密,白云缭绕,雾霭升腾,鸟儿嬉戏,野花芬芳,蝴蝶蹁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捡柴的樵夫如处世外桃源一般,令人向往。
你若美好,蝴蝶自来。樵夫的淡然*和引得蝴蝶一路相伴争相跟随,这是多么美妙的情景。
简单的生活就是幸福,日子虽然清苦,但是因为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所以累并快着,这份乐观旷达和心满意足,这份悠然自在和幽深旷远,是多少人的心之所愿。
诗人简介:朱景素,字菊如,又字淡如,清代女诗人,有《絮雪吟》等作品传世。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宋 饶节《偶成》
赏析:饶节原是读书士子,后出家为僧,在邓州香岩山倚松庵过着闲云野鹤一般的生活。
诗人的住处十分清幽,老松环绕着茅庵,紧闭的柴门锁着一院子青翠可人的绿苔。
这里游人少至,每日里来来去去的,只有那些成双成对的蝴蝶。
庵内的诗人只顾着潜心修行,已经很久没有出门了,直到偶然看到蜜蜂腿上满满的花粉,才猛然想起前山的花已经盛开了。
诗人的茅庵幽僻静寂,时光在这里好像静止了一般,但是,他的庵外,却是一个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世界。
在这里,清幽与烂漫,静寂和繁华,是多么的和谐统一,充满着清新自然和蓬勃的生机,令人心生向往。
诗人简介:饶节,宋代诗僧,字德操,自号倚松道人,江西诗派四才子之一,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宋 周密《野步》
赏析:春天的野外,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路行来,诗人的心情格外舒畅。
微风拂过,麦田里的麦苗如翠浪一般软软地向远方飘去,稻田里的蝌蚪已经长成了小青蛙,在水中尽情地欢唱。
最令人羡慕的还是那一双自由自在的蝴蝶,它们陶醉在醇美的东风里,流连于野草花香中。
只见它们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就像喝醉了酒似的,那神态是如此的悠然安逸。
本是舞姿翩跹,偏要把人家说成是烂醉,可见这醉的不是蝴蝶,而是郊外的踏青的诗人。
春风和煦,翠麦如浪,蛙声清脆,野花灿烂,蝶儿翩跹,这样的清新优雅,淡然闲适,任是谁也是醉了。
诗人简介:周密,字公瑾,号草窗,南宋词人、文学家,诗书画俱佳,好校书,著述颇丰,有《草窗词》等著作传世。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笔下的蝴蝶是农家的时光清幽岁月静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眼中的蝴蝶是孩子们的天真烂漫。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王和卿笔下的蝴蝶一点也不淑女,像豪情万丈的男子汉。美丽的蝴蝶蹁跹在古诗词中,是那么婀娜多姿,深情款款,它们让我们如沐春风,仿佛穿越回了清新自然的旧时光里……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蝴蝶
【唐】齐己
何处背繁红,迷芳到槛重。分飞还独出,成队偶相逢。
远害终防雀,争先不避蜂。桃蹊牵往复,兰径引相从。
翠裛丹心冷,香凝粉翅浓。可寻穿树影,难觅宿花踪。
日晚来仍急,春残舞未慵。西风旧池馆,犹得采芙蓉。
玉蝴蝶
【唐】温庭筠
秋风凄切离,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蝴蝶二首
【唐】徐夤
缥缈青虫脱壳微,不堪烟重雨霏霏。
一枝秾艳留教住,几处春风借与飞。
防患每忧鸡雀口,怜香偏绕绮罗衣。
无情岂解关魂梦,莫信庄周说是非。
拂绿穿红丽日长,一生心事住春光。
最嫌神女来行雨,爱伴西施去采香。
风定只应攒蕊粉,夜寒长是宿花房。
鸣蝉性分殊迂阔,空解三秋噪夕阳。
蝴蝶三首
【唐】徐夤
不并难飞茧里蛾,有花芳处定经过。
天风相送轻飘去,却笑蜘蛛谩织罗。
苒苒双双拂画栏,佳人偷眼再三看。
莫欺翼短飞长*,试就花间扑已难。
栩栩无因系得他,野园荒径一何多。
不闻丝竹谁教舞,应仗流莺为唱歌。
《满江红·点火樱桃》——辛充疾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 归难得。
《青陵台》——李商隐
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绮莫霞,
莫讶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
《咏蝴蝶》——谢逸
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
江天春晚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春夕旅怀》——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描写蝴蝶诗句
《满江红·点火樱桃》——辛充疾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 归难得。
《青陵台》——李商隐
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绮莫霞,
莫讶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
《咏蝴蝶》——谢逸
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
江天春晚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春夕旅怀》——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骄儿诗》——李商隐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杂诗之八》——张协
述职投边城,羁束戎旅间。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
借问此何时?蝴蝶飞南园。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
闽*越衣文,胡马愿度燕。土风安所归,由来有固然。
《和主薄季哲怨情》——谢眺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
《春感诗》——李白
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
《曲江二首》——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伴莫相违。
《水调歌头》——张孝祥
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 蝶梦水云乡。
《思佳客》——吴文英
迷蝶无踪晓梦沉,
寒香深闭小庭心。
《晚日后堂》——简文帝萧纲
岸柳垂长叶,窗桃落细跗。
花留蛱蝶粉,竹翳蜻蜓珠。
九库说说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关于蝴蝶的古风句子。
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小编相关推荐
关于蝴蝶的句子
1.“蝴蝶为花碎,花却随风飞。”这应该是关于疼痛最好的解释吧。
2.恨不得你是一只蝴蝶,来得快也去得快。 给我一双手,对你依赖。给我一双眼,看你离开。 就象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 因为彼此都无法再有任何责怪。 因为我们同样都飞不过沧海。
3.蝴蝶之所以美丽不仅因为它破茧成蝶时的华丽,更因为它在蜕变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与艰辛!
4.你是一只蝴蝶,如果把你关在笼子里,你会死去,你还是比较*惯自由自在,我走了后,你就不要再到这里来了。我伤心的飞了起来,围绕在他身边哭泣着,他听不见,但他看见了天空中有些晶莹透明的小水珠。那是什么?
5.秋风凄切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6.如果彼岸没有真心的守侯,蝴蝶永远飞不过沧海。如果彼岸有我刻骨铭心的眷念,有你执着的等候,哪怕是精疲力竭,哪怕是香消玉殒,我也要试图飞越沧海……” 绝唱!为地球有此蝴蝶而感动与欢呼
7.阳春三月,蝶儿如落英,如流云,时而嬉戏追逐,翻飞于万绿丛中百花间;时而婆娑起舞,轻盈柔美。 那只老蝴蝶的触角像两根细丝似的向外弯曲着,六只红色的小脚长在毛茸茸的身体两侧,一字排开,一伸一缩,像刚出生的婴儿在啼哭时手脚乱蹬。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古诗词
古诗原文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译文翻译
凄凄切切的秋风已吹起,天气转凉了,远游的人儿还没有归来,不禁叫人牵肠挂肚,增添离别的感伤。现在塞外应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吧,而飞往江南的北雁还迟迟未到。
嫩脸已经变衰如芙蓉般凋谢,新眉也像杨柳的叶子失去了往日的颜色。她见到秋天里众芳摇落的情景,睹物思人,心中充满了悲伤,可是那柔肠寸断的离愁别情,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解释
玉胡蝶:原为唐曲,后用为词牌名。有小令和长调两格。小令最早见于《花间集》,即此词。《金奁集》入“仙吕调”,四十一字,前阕四句四*韵,后阕四句三*韵。
行客:指出行、客居的人。古人常因求学、经商或赴职所而别离故土,客居他乡。
塞外:边塞之外,泛指中国北边地区。唐时的北方边界,大致在今外长城一带,地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地区。因地势与纬度均高于中原,故无霜期很短,冬季漫长,中原地区尚在粮丰果熟的中秋,塞外已是漫天飘雪的严冬了。此句意谓因塞外秋季早至,故草木先于中原地区枯败。
雁:此处暗喻行客书信,一语双关。
芙蓉,荷花的别称。凋,一作“雕”。脸,一作“叶”。
杨柳,指柳叶。
摇落:凋残,零落。
肠断: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战乱不断,思妇征夫的相思成为重要的文学题材。此词即为作者代闺中思妇抒写其对塞外征夫的相思之情。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诗文赏析
此词上阕以秋景来衬托离别的悲伤。开头二句,一写往日离别,一写今日望归,双起单承。“秋风凄切伤离”,起句便切入题旨:点出“伤离”二字,总起全篇;以“秋风凄切”突出秋景的萧索和凄清,烘托出女主人公无限凄凉的心境。“行客未归时”具体说明伤离的缘由。天凉了,行人还未归来,叫人惦念,牵肠挂肚。由“伤离”到“未归”,可知女主人公其间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出语看似*淡,而词情酸楚,韵调悲凄。接着二句全由“未归时”展开,写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此二句托物寓情。思妇任由自己的想象,去捕捉“行客”的踪迹:他可能到了遥远的塞外而塞外早寒,现在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草先衰”“雁到迟”,足见地远天遥。在时间与空间上回环跳跃,把殷切怀人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塞外草先衰”,设想远人所在的地域状貌。此句实则仍从“秋风凄切”而来,因秋风的肃杀,故“草拂之而变色,木遭之而叶脱”“其色惨淡”“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在想象的悲凉秋景烘托下,女主人公伤别离的悲伤情怀,更见哀婉。“江南雁到迟”写思妇急切盼望远人归来的心情。由远及*,由“塞外”而“雁”,由“雁”而连接远人的书信,线条明晰,思远情致描摹深透,一种细腻之情洋溢字里行间。句中“雁”字,语意双关:既是眼前江南雁未来的实景,又有雁书未到的埋怨。“到迟”二字,并非已到,而是还迟迟未到,人未归,书信也不来,更使人感到悲戚。其实,大雁何时北上何时南下,根据气候冷暖向有大致固定的时间,不能以人的愿望而改变,即便这一年,大雁归来的时间也未必真的就晚,完全是因为抒情主人公过于思念行客,才有这种纯属主观的感觉。词人这里写“雁到迟”正是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焦急等待,“写景而情在其中”(况周颐《蕙风词话》),将思妇盼”行客”早早归来的内在情感曲折而又强烈地表达出来。其实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远出的人因种种意外而误了归期,不能按约定时间返家,是很正常的事。思妇盼人未归,便盼雁书报信;可“雁书”也迟迟不到,她只得经受与“行客”长期分离的煎熬,其内心伤离的痛苦自然更深一层。
下阕集中笔墨刻画了思妇伤离而导致的身心之苦。过片二句写女主人公的`愁苦形象:“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女子原本白里透红的娇嫩如芙蓉的脸庞,已经像凋败的荷花显得黯淡憔悴;原本弯曲细长的秀眉,也如枯萎的柳叶,失去了其固有的光泽和形状。嫩脸憔悴,愁眉懒画,皆因行客未归。按说“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古代女子最美的标准,可这位女子的容貌如此不堪。这一方面证明了她的思念之苦,以致损伤精神;另一方面,说明女子因“行客未归”而无心妆奁,不施脂粉,懒画蛾眉,必然容颜憔悴。爱美是女子的天性,不管家境如何贫穷都拦不住女子对美的追求。古诗文中,多有女子借清水映面、采野花簪发的描写。然而这位女子化妆并非为美而美,而是为了取悦心中所爱之人,爱人不在,“谁适为容”(《诗经·卫风·伯兮》)。所以这两句就不仅写出了思妇伤离之情,而且写出了她对爱人的忠贞。结拍二句,总揽全章,纵笔写情:“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重又回到首句“秋风凄切伤离”的环境之中,情景交融,更显离情别绪的缠绵强烈。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哀思无限。“摇落”二字状凋残的秋景,如千古悲秋之祖宋玉的名句“悲哉秋之为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九辩》)摇落的秋景,渲染烘托着悲伤的情调,眼前的秋景越是肃杀飘零,思妇的感情越是悲伤,甚至到了肝肠欲断的地步。但是,此中的痛苦与寂寞有谁知道呢?最后三字“谁得知”,仍然是思妇希望她“未归”的“行客”,得知她苦苦期盼的心情,早早归来。但实际上,思妇即便悲苦肠断,也是无人知道,无人同情,无人理解的。这就是女主人公最大的悲哀了。
温庭筠词作最常用的手法,是以绮丽华美的环境,凸显孤独女子的心情。这首词却与温庭筠大多数词作不同,它是以萧索凄楚的秋景衬托离情,将凄切的秋风飘零的草木,都写入词中,情景交融,形成质朴清峻的风格,达到令人神伤的效果,在温词中别具一格。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唐代: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译文
凄凄切切的秋风已吹起,天气转凉了,远游的人儿还没有归来,不禁叫人牵肠挂肚,增添离别的感伤。现在塞外应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吧,而飞往江南的北雁还迟迟未到。
嫩脸已经变衰如芙蓉般凋谢,新眉也像杨柳的叶子失去了往日的颜色。她见到秋天里众芳摇落的情景,睹物思人,心中充满了悲伤,可是那柔肠寸断的离愁别情,又有谁知道呢?
赏析
此词上阕以秋景来衬托离别的悲伤。开头二句,一写往日离别,一写今日望归,双起单承。“秋风凄切伤离”,起句便切入题旨:点出“伤离”二字,总起全篇;以“秋风凄切”突出秋景的萧索和凄清,烘托出女主人公无限凄凉的心境。“行客未归时”具体说明伤离的缘由。天凉了,行人还未归来,叫人惦念,牵肠挂肚。由“伤离”到“未归”,可知女主人公其间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出语看似*淡,而词情酸楚,韵调悲凄。接着二句全由“未归时”展开,写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此二句托物寓情。思妇任由自己的想象,去捕捉“行客”的踪迹:他可能到了遥远的塞外而塞外早寒,现在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草先衰”“雁到迟”,足见地远天遥。在时间与空间上回环跳跃,把殷切怀人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塞外草先衰”,设想远人所在的`地域状貌。此句实则仍从“秋风凄切”而来,因秋风的肃杀,故“草拂之而变色,木遭之而叶脱”“其色惨淡”“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在想象的悲凉秋景烘托下,女主人公伤别离的悲伤情怀,更见哀婉。“江南雁到迟”写思妇急切盼望远人归来的心情。由远及*,由“塞外”而“雁”,由“雁”而连接远人的书信,线条明晰,思远情致描摹深透,一种细腻之情洋溢字里行间。句中“雁”字,语意双关:既是眼前江南雁未来的实景,又有雁书未到的埋怨。“到迟”二字,并非已到,而是还迟迟未到,人未归,书信也不来,更使人感到悲戚。其实,大雁何时北上何时南下,根据气候冷暖向有大致固定的时间,不能以人的愿望而改变,即便这一年,大雁归来的时间也未必真的就晚,完全是因为抒情主人公过于思念行客,才有这种纯属主观的感觉。词人这里写“雁到迟”正是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焦急等待,“写景而情在其中”(况周颐《蕙风词话》),将思妇盼”行客”早早归来的内在情感曲折而又强烈地表达出来。其实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远出的人因种种意外而误了归期,不能按约定时间返家,是很正常的事。思妇盼人未归,便盼雁书报信;可“雁书”也迟迟不到,她只得经受与“行客”长期分离的煎熬,其内心伤离的痛苦自然更深一层。
下阕集中笔墨刻画了思妇伤离而导致的身心之苦。过片二句写女主人公的愁苦形象:“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女子原本白里透红的娇嫩如芙蓉的脸庞,已经像凋败的荷花显得黯淡憔悴;原本弯曲细长的秀眉,也如枯萎的柳叶,失去了其固有的光泽和形状。嫩脸憔悴,愁眉懒画,皆因行客未归。按说“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古代女子最美的标准,可这位女子的容貌如此不堪。这一方面证明了她的思念之苦,以致损伤精神;另一方面,说明女子因“行客未归”而无心妆奁,不施脂粉,懒画蛾眉,必然容颜憔悴。爱美是女子的天性,不管家境如何贫穷都拦不住女子对美的追求。古诗文中,多有女子借清水映面、采野花簪发的描写。然而这位女子化妆并非为美而美,而是为了取悦心中所爱之人,爱人不在,“谁适为容”(《诗经·卫风·伯兮》)。所以这两句就不仅写出了思妇伤离之情,而且写出了她对爱人的忠贞。结拍二句,总揽全章,纵笔写情:“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重又回到首句“秋风凄切伤离”的环境之中,情景交融,更显离情别绪的缠绵强烈。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哀思无限。“摇落”二字状凋残的秋景,如千古悲秋之祖宋玉的名句“悲哉秋之为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九辩》)摇落的秋景,渲染烘托着悲伤的情调,眼前的秋景越是肃杀飘零,思妇的感情越是悲伤,甚至到了肝肠欲断的地步。但是,此中的痛苦与寂寞有谁知道呢?最后三字“谁得知”,仍然是思妇希望她“未归”的“行客”,得知她苦苦期盼的心情,早早归来。但实际上,思妇即便悲苦肠断,也是无人知道,无人同情,无人理解的。这就是女主人公最大的悲哀了。
温庭筠词作最常用的手法,是以绮丽华美的环境,凸显孤独女子的心情。这首词却与温庭筠大多数词作不同,它是以萧索凄楚的秋景衬托离情,将凄切的秋风飘零的草木,都写入词中,情景交融,形成质朴清峻的风格,达到令人神伤的效果,在温词中别具一格。
小学写蝴蝶的古诗
小学关于蝴蝶的古诗
小学蝴蝶的诗句古诗
小学有关蝴蝶的古诗短句
小孩追蝴蝶的古诗
描写蝴蝶的古诗词小学生必背
小儿抓蝴蝶的古诗
小蝴蝶的秘密的古诗
小儿追蝴蝶的古诗
四只小蝴蝶的古诗
蝴蝶花和蝴蝶的古诗
蝴蝶跟蝴蝶有关的古诗
以蝴蝶为题的古诗
锦瑟蝴蝶的古诗
写蝴蝶的家的古诗
蝴蝶的诗句
蝴蝶洞的古诗
追蝴蝶的古诗
抓蝴蝶的诗古诗
蝴蝶和人的古诗
蝴蝶的古诗用词
有蝴蝶二字的古诗
有蝴蝶的古诗五言
含蝴蝶字的古诗
蝴蝶戏花的古诗
关于蝴蝶的古诗
与蝴蝶有关的古诗
蝴蝶的诗词
蝴蝶诗句
古诗玉蝴蝶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