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与芭蕉有关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与芭蕉有关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与芭蕉有关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与芭蕉有关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未展芭蕉诗词鉴赏
*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未展芭蕉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作品介绍】
《未展芭蕉》是唐代诗人钱珝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一十二。此诗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芭蕉画面,并联想到了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创造了一个别具新意的艺术形象。全诗含蓄凝练,想象丰富,色彩鲜润宜人,情思沁人心脾,韵味悠长,颇具艺术美感。
【原文】
未展芭蕉
冷烛无烟绿蜡干⑴,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⑵,会被东风暗拆看。
【注释】
⑴冷烛无烟绿蜡干:绿蜡形容芭蕉的心,叶子卷卷的未曾展开,像绿色的蜡烛一样,但是不能点,不生烟。
⑵缄(jiān):量词。用于信件等装封套之物。书札:即书信。
【白话译文】
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未开放。芳心犹卷的芭蕉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风儿会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满腹的心思。
【赏析】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钱珝这首《未展芭蕉》就是运用联想的杰作。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常是红亮、温暖的形象,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显示出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常象征着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犹”字不只明写当时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细意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笔端。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不相连属,但又浑然一片。这奥妙就在“藏”字上。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写信者的想法就深藏在里面,好像不愿意让人知道。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情的少女书札,本来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三、四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会被东风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像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就不必深藏内心的奥秘,应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但不难推想领会。句中的“会”字,下得毫不着力,却写出了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暗”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两个词语,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蒂还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体察和深切体验。如果钱珝对生活中受到环境束缚、心灵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与同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上面那一系列诗意的联想的,也绝不会从单调的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
【作者介绍】
钱珝,唐代诗人。字瑞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钱起曾孙。公元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举进士,累迁尚书郎。乾宁(唐昭宗年号,公元894—898年)初官至中书舍人。后出为抚州(今属江西)司马。《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零八首,编为一卷。
未展芭蕉诗词鉴赏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未展芭蕉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作品介绍】
《未展芭蕉》是唐代诗人钱珝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一十二。此诗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芭蕉画面,并联想到了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创造了一个别具新意的艺术形象。全诗含蓄凝练,想象丰富,色彩鲜润宜人,情思沁人心脾,韵味悠长,颇具艺术美感。
【原文】
未展芭蕉
冷烛无烟绿蜡干⑴,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⑵,会被东风暗拆看。
【注释】
⑴冷烛无烟绿蜡干:绿蜡形容芭蕉的心,叶子卷卷的未曾展开,像绿色的蜡烛一样,但是不能点,不生烟。
⑵缄(jiān):量词。用于信件等装封套之物。书札:即书信。
【白话译文】
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未开放。芳心犹卷的芭蕉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风儿会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满腹的心思。
【赏析】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钱珝这首《未展芭蕉》就是运用联想的杰作。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常是红亮、温暖的形象,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显示出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常象征着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犹”字不只明写当时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细意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笔端。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不相连属,但又浑然一片。这奥妙就在“藏”字上。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写信者的想法就深藏在里面,好像不愿意让人知道。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情的少女书札,本来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三、四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会被东风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像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就不必深藏内心的奥秘,应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但不难推想领会。句中的“会”字,下得毫不着力,却写出了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暗”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两个词语,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蒂还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体察和深切体验。如果钱珝对生活中受到环境束缚、心灵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与同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上面那一系列诗意的联想的,也绝不会从单调的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
【作者介绍】
钱珝,唐代诗人。字瑞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钱起曾孙。公元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举进士,累迁尚书郎。乾宁(唐昭宗年号,公元894—898年)初官至中书舍人。后出为抚州(今属江西)司马。《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零八首,编为一卷。
1.《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宋朝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清朝
纳兰容若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 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3.《咏芭蕉》清朝
郑板桥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4.《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清朝
纳兰容若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5.《菩萨蛮·芭蕉》宋朝
张嵫
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烟和雨。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限凉。文笺舒卷处,似索题诗句。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 …
6.《未展芭蕉》唐朝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7.《芭蕉仕女图·兽额朱扇小院深》明朝
唐寅
兽额朱扇小院深,绿窗含雾静愔愔。有人独对芭蕉坐,因为春愁不放心。
8.《子羽夜至红桥所居·玉阶凉露滴芭蕉》明朝
张红桥
玉阶凉露滴芭蕉,独倚屏山望斗杓。为惜碧波明月色,凤头鞋子步红桥。
9.《题芭蕉赠僧》明朝
沈周
山僧心与迹俱閒,未限居山及出山。长对芭蕉閒不过,时留一偈叶中间。
10.《颂古十首·洗肠换骨老芭蕉》宋朝
释普岩
洗肠换骨老芭蕉,拄杖牛来价转高。卖与买人人不买,翻令*地起波涛。
11.《芭蕉》宋朝
洪皓
芭蕉非一种,南粤竞成业。结实陪房绿,舒花焰火红。象蹄形甚伟,筒葛衽尤工。羁旅牵愁思,秋窗夜雨中。 …
12.《芭蕉》明朝
刘泰
翠怯春寒叶未高,玲珑石畔托根牢。晓来记得题新句,露湿先生紫兔毫。
13.《斋前芭蕉》明朝
高启
静绕绿阴行,闲听雨声卧。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
14.《芭蕉雨》宋朝
谢翱
吴楚灯前侣,芭蕉海上身。凉宵知过雨,病叶与羁人。白屋愁看晓,沧洲宿语贫。西南多苦竹,应与越禽邻。
15.《咏史下·慕容恪·一听芭蕉叶上寒》宋朝
陈普
一听芭蕉叶上寒,鼻头倍益旧时酸。河清未遇三千岁,水手犹轻十八滩。
16.《寄大光·芭蕉急雨三更闹》宋朝
陈与义
芭蕉急雨三更闹,客子殊方五月寒。*得会稽消息否,稍传荆渚路歧宽。
17.《江湾僧舍水石芭蕉》宋朝
赵孟坚
老耳最怕风雨声,芭蕉叶上声偏鸣。新枝日展翦不替,况见蕺蕺成添丁。呼童具锸斲寒玉,蔓图贵早除其萌。丑疑乌喙侧着附,又讶蹲鸱…
芭蕉情结何时了诗歌鉴赏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芭蕉情结何时了诗歌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蒋坦,字*伯,号蔼卿,清代浙江钱塘人。秀才出身,擅长书法。道光七年与青梅竹马的表妹关瑛(也即关秋芙)订婚,道光二十三年成婚,长年居住于杭州西湖。一日蒋坦在芭蕉叶上题句: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他的妻子关秋芙续曰: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这芭蕉是哪里的芭蕉,我们恐怕要追溯到宋代,它可能是宋代诗人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芭蕉。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词。
一剪梅
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相传蒋捷写了《一剪梅舟过吴江》以后,他的夫人就在这首词的后面也写了个《一剪梅》:何故闲来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竟悔当初未种桃,叶也青葱,花也妖娆。如今对镜理云髫,诉也无言,看也心焦。这个传说和蒋坦的夫妻佳话竟不谋而合。这可能就是一种诗人的芭蕉情结。
芭蕉这一意象到底要表达何种情意呢?长相思,云一涡,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秋风冷雨相和,风扫庭院雨打芭蕉,凄清冷寂,而离人的心绪和秋风冷雨交织在一起,终于不自禁地长叹:夜长人奈何。李煜的这首《长相思》用词极美,意境淡雅凄冷,白描手法浑然天成,以此表达缠绵悱恻的情思,这正是李煜词的一贯特色。
今生,谁为秋雨舞芭蕉,雨打绿芭蕉。在这秋雨绵绵的夜里,听着那秋雨敲打着芭蕉的滴滴答答的声响,感叹着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的寂寥。韩愈的诗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似乎芭蕉除了一大,再难状其特点。但一想唐朝诗僧怀素练就天下第一的狂草,却要在寓所广植芭蕉,自号绿天,便悟出了七、八分:芭蕉婉约难掩疏狂,张扬不失丰韵,好比天生丽质的闺中奇杰。文人中也有那快乐的聆听雨打芭蕉之声的,杨万里的芭蕉得雨更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的喜悦不也溢于言表?
蒋捷词中的芭蕉可能最为我们熟悉。这里的芭蕉是为传递诗人的春愁服务的。词的起句,就给全词奠定了基调。
一片春愁待酒浇,愁生处,无计可消弭,只要按诗家老例碰杯解愁。但是,身边无酒,只有待酒解愁了。等待之中,春愁会更深更浓。接下来,作者似乎不经意地把笔锋悄悄一转又一舒,一笔去回写愁由何处来江上舟摇,一笔去顺写酒到何处寻楼上帘招。一个江上舟摇,既写诗人的处境,又给待酒浇的待字找到了落脚点。正在孤舟愁旅、渴酒难耐的时分,沿岸酒楼上的旗子明晃晃地随风飘摆而诱惑。这里,一边是漂泊无定的客船,一边是安居稳当的酒楼,一方是流水,一方是堤岸,一动一静,一低一高,一冷一暖,在这种比照中,愁对酒的盼望,酒对人的'诱惑,也就显得愈加强烈。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但是,船并没能靠岸,而是满载着词人的愁思,从秋娘渡和泰娘桥摇过。这时,阵阵清风飘然掠面,春雨也萧萧疏疏地洒落到人的身上、船上、水上,好不凄凉。
词的下片起句何日归家洗客袍,既回答了春愁的内容,又承递上片尾句的雨又萧萧,勾起游子心头无限遐想。由落雨湿衣,想到什么时候能够回家浣洗这布满征尘雨渍的衣袍,由雨及袍,由洗袍及思家,又由思家勾起下句银字笙调,心字香烧的故园的生活。宦游中,诗人也曾在融融春日中欣赏过银字笙箫幽雅的吹奏、也曾注视过心字香烧在悠悠的烟缕,但那是用来消解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惆怅和孤独。梦醒之时,仍是流光轻易把人抛无情的现实。流光轻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只是写眼前事今朝景的变化,它还沉淀着诗人对故园桃红蕉绿的忆念,以及对此后年复一年樱桃自红、芭蕉自绿、漂泊者客袍自湿的将来的迷惘。一切景语皆情语。
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内涵:一是倦游思归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这些愁都凝结在这绿了的芭蕉上。
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户时期一位有名的俳谐诗人,他本名叫松尾藤七郎,松尾芭蕉是他写诗用的署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笔名,他还有很多别的署名,比如桃青、华桃园、钓月轩等。那么松尾芭蕉简介是到底是什么呢?
圣德太子画像
松尾芭蕉出生在伊贺上野,家里父亲早逝,家里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自从父亲死后,家里都靠哥哥一人维持,所以作为家里的另外一个男人,松尾芭蕉担起了一部分责任去了当地领主家当侍童。后来学*俳谐,领主也是一个爱好俳谐的人,两人就经常在一起喝酒,作诗。松尾芭蕉第一次被人知晓是在1662年,在这年里他写下了两句诗,并被收入了诗集中,进行出版。在这段时间中他又给自己取了个武士的名字,没过两年,老主人离世。松尾芭蕉不愿继续侍奉新的主人就离开了伊贺上野,开始四处旅行。
在江户的那几年里,松尾芭蕉经常到处旅行,找寻灵感进行创作,甚至还自创门户,有了一批跟随者。有段时间松尾芭蕉不是很满意自己的成就,创作也遇到一个瓶颈,于是他开始沉思。在那段时间,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修禅、读书和远行,并且特别喜欢看庄子、李白和杜甫的一些作品。
1694年,松尾芭蕉开始了他最后一次远行,离开京都去往大阪,不料在去大阪的途中突发腹疾死于大阪,死前还留下了一句俳句。
松尾芭蕉经典俳句
松尾芭蕉是松尾藤七郎的笔名,人们也都直接用芭蕉称呼他。他是江户时期有名的俳谐诗人,甚至有“俳圣”之称。那么松尾芭蕉经典俳句都有哪些呢?
松尾芭蕉俳句
松尾芭蕉年纪轻轻父亲就离世了,留下一大家子人要养活,为了减轻哥哥的负担,他便去了当地的领主家当侍童。主人是个喜爱俳句的人,教他写俳句,两人时常喝酒切磋,当时松尾芭蕉的俳句已经带有俳谐的色彩了。1662年,可以算是松尾芭蕉第一次出名,他的两句诗被选中,收在了《佐夜山中集》当中。此后松尾芭蕉便不时的进行创作,在某段时间还受到李白和杜甫等人的影响,创作出的诗都带有他们的色彩。
要说松尾芭蕉经典俳句,莫过于他的《古池》,原文是这样的“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说的是一个青蛙跳进了一口古池,激起了层层涟漪。青蛙还没跳时,四周都是静的,静止不动的蛙,*静无波的水面,当青蛙跃起时,青蛙的动和水面的静,动静结合,等青蛙跳进水池后一切又恢复*静。看似简单的话语,实则表现了松尾芭蕉内心的激动澎湃就好比那被打破的池水,而最终归于宁静则显示了大自然的循环定律,以及大自然的活泼生命。松尾芭蕉创作的《赏樱》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浓浓的生活气息,以及闲寂之境都在字里行间中表露无遗。
松尾芭蕉写作风格
松尾芭蕉以写俳句著称,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一共有十七个字音,要求严格,类似于中国古时候的七言无言绝句。俳句起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那么擅长俳句的松尾芭蕉写作风格是怎样的呢?
漫画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出生于伊贺上野,是家里的老三,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都说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会对他以后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所以出生在小地方的松尾芭蕉的写作风格多是寂静闲适的。他很喜欢远行,所以他的俳句也有很多描写大自然的幽静的。
他的经典作之一《古池》就很好的凸显了他的写作风格。原文说的是一只青蛙、一片池水,一只青蛙扑通一声跳进了池水中,打破了应有的宁静,而大自然的静又和青蛙的动相呼应,充分显示了寂静闲适的意境,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有段时间,松尾芭蕉觉得自己的成功一文不值,那段时间他选择了沉思,每日做的最多的事就是修禅、读书和远行,为自己创作找寻灵感。所以那段时间他创作出来的俳句都有一定的禅意。这首《水池》也不例外,蛙代表了生命,而池水是生命的本源,青蛙跳入池水的那一刻,就是生命回归永恒的瞬间,展示了个体生命与宇宙的哲理关系。
松尾芭蕉写作风格都是偏寂静、闲适的,看似简单的词句,实际包含着巨大的哲理。
松尾芭蕉成就
松尾芭蕉出生在日本一个小地方,生于1644年,死于1694年,享年51岁。松尾芭蕉是家里的第二个男人,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松尾芭蕉成就最大,也最能让人记住的是他在俳句上的成就,他是江户时代有名的俳谐师。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短诗,要求相当严格,有点类似于中国的绝句。中国的绝句受*仄的限制,而俳句则受“季语”的限制。俳句的起源是连歌和俳谐两种诗歌形式,而在松尾芭蕉生活的时代,他将俳句推向了顶峰。当时还不叫俳句,叫俳谐,俳句是后来俳谐成为独立的诗体后,其它俳谐师叫出来的。
松尾芭蕉的俳句尤其的朗朗上口且寓意丰富,最经典的要数《古池》。短短十七字,以“五—七—五”的比例排列,将冬眠初醒的青蛙、*静无波的池水描绘的生动形象,运动的青蛙和静止不动的池水相互碰撞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首俳句既有诗歌的意境,也有人生的哲理,著名诗人泰戈尔在看了这首俳句也是赞不绝口说出“这就足够,再多就显得多余了”的称赞。由此可以看出松尾芭蕉在俳句上的造诣之深。
松尾芭蕉成就主要是将俳句推上了顶峰,他的很多俳句都争相成为*效仿的模板,奠定了他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读松尾芭蕉的俳句总能让浮躁的心寻得片刻的宁静,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1 一个世界两个人 游离的人生,游离的梦 两条*行线 奔马游鱼,腾空遨游 支离破碎,尤是断垣 相交的直线 赫蓝翔紫,两相交映 貌合神离,无缘的缘 两个相切圆 郁语忧言,如烟如雾 亦真亦幻,如影随形 两个内切圆 剑影刀魅,似真实虚 追逐生世,梦断秦淮 2 笨拙的话语,述说不清那一种痛 拙劣的画技,描绘不出那一份疼 眼 透视着的盲点 肩 颤抖着的无助 心第三节 抽搐着的疲累 满眼无助 满脸迷茫 满心无奈 凌乱的步伐透露了所有的伤 仅遗留满目疮痍 3 冷月无声,行人匆匆 泪水无痕,停滞徘徊 刻骨铭心的痛 欺压着空白的黑暗 举步无比沉重的牵绊 或许 不够冷漠不够无情 终 伤了心 无声的笑 包裹了太多的疼 死亡的气息逐渐浓厚 没有恐惧 只有解脱的喜悦 4 喧闹中 她笑得最欢,跳得最烈 沉迷般闭着双眼 青春飞扬 暗夜里 她双臂环绕,低垂着头 机械般迈动双腿 满是落寞 眼睑滑落的泪嘴角自欺的笑 昏暗的光影下 斜影清清 5 风在呼唤,雨在浇 雷在鸣叫,电在闪烁 我在其中,自得其乐 绿草油油,马儿嘶鸣 仰望苍穹,云卷云舒 手捧香茗,静立窗前 听雨打芭蕉 奏响一曲情思 不尽相思,落泪无声 听雷追电,看电赶雷 幻想雷电合鸣
编辑点评:
人生最苦是情殇!听雨打芭蕉,无限情思掀心潮。第一节感叹缘分淡薄,犹如两个相切圆,终是梦断秦淮;第二节凸显情殇之烈之痛;第三节表现哀莫大过心死;第四节表现一个女孩青春飞扬,单纯可爱,但眼睑滑落的泪暴露她心思沉重;第五节表现从爱的泥沼脱身的诗人豁达开朗,优雅沉稳,听雨打芭蕉,奏响一曲情思。全诗一脉相承,情感真挚,曲折生动,耐人品味!推荐欣赏!
雪的古诗词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雪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山。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看长城内外,分外妖娆。
《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
(唐李隆基)
弧矢威天下,旌旗游*县。一面施鸟罗,三驱教人战。
暮云成积雪,晓色开行殿。皓然原隰同,不觉林野变。
北风勇士马,东日华组练。触地银獐出,连山缟鹿见。
月兔落高矰,星狼下急箭。既欣盈尺兆,复忆磻溪便。
岁丰将遇贤,俱荷皇天眷。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同太弟景遂汪王景逖齐王》
(唐李璟)
珠帘高卷莫轻遮,往往相逢隔岁华。
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
素姿好把芳姿掩,落热还同舞势斜。
坐有宾朋尊有酒,可怜清味属侬家。
《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
(唐孟彦深)
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
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
皓气凝书帐,清著钓鱼竿。怀君欲进谒,谿滑渡舟难。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宋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安。几时鸾辂还。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
(宋苏轼)
经旬卧斋阁,终日亲剂和。不知雪已深,但觉寒无奈。飘萧窗纸鸣,堆压檐板堕。(关中皆以板为檐。风飙助凝冽,帏幔困轩簸。惟思*醇醲,未敢窥璨瑳。何时反炎赫,却欲躬臼磨。谁云坐无毡,尚有裘充货。西邻歌吹发,促*寒威挫。崩腾踏成径,缭绕飞入座。人欢瓦先融,饮俊瓶屡卧。嗟余独愁寂,空室自困坷。
《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
(宋苏轼)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葱昽晓光开,旋转余花弄。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翻译赏析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翻译赏析
原文
宋朝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前言】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描绘芭蕉的形象,不仅准确地勾勒出芭蕉的本质特性,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上阕从视觉入手,生动地写出芭蕉的树阴遮满中庭,叶片舒展,蕉心卷缩的景象;下阕从听觉入手,写夜雨打在芭蕉上,声声入耳,使本来就辗转不眠的词人更加愁伤。全词篇幅短小,含蓄蕴藉,用语直白,运笔轻灵,情思沉切,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特点。
【注释】
⑴添字丑奴儿:词牌名。又名”添字采桑子“。”丑奴儿“”采桑子“同调而异名。添字:在此词中具体表现为:在”丑奴儿“原调上下片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由原来的七字句,改组为四字、五字两句。增字后,音节和乐句亦相应发生了变化。
⑵中庭:庭院里。
⑶舒卷:一作“舒展”,在此可一词两用,舒,以状蕉叶;卷,以状蕉心。且卷,有通“婘”之训,谓好貌。馀清:此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和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此首断句亦从吴着。“馀清”,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因此词上片旨在咏物并非简单的拟人之法。馀清,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清凉舒适之感。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⑷霖霪:本为久雨,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⑸北人:指北方被金国占领的北宋故地的人。这里指词人自己。
【翻译】
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赏析】
这首词应是李清照在建炎三年(1129年)其夫赵明诚死后南渡时所作。作者因见雨打芭蕉,触景伤怀,使得作者想起失去的家园,死去的丈夫,想到动荡不安的时局和苟且无能的赵构小朝廷,想到不知何时才能“相将过淮水”,更加无法入睡。在这种场景下,词人写下了这首《添字丑奴儿·芭蕉》,以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
这首词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
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倩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浙江大学教授*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起首一问句表现了词人对种树者的怀念与对芭蕉长成的喜悦,因此她移情入景,说“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写芭蕉对人的深情,正是抒发词人自己的深情。上半阕写从室内看芭蕉成荫,下半阕则写枕上听雨打芭蕉。经过国难、家破、夫亡种种打击后,避难客居的人夜不成眠,夜雨不停地敲打着芭蕉,也敲打在词人愁损的心上。“起来听”这一外在的动作,曲折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万千愁绪。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父亲是著名学者李格非,丈夫赵明诚是有名的金石学家,夫妻婚姻美满。有《漱玉词》传世。
文学成就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乐》中“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主要作品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黄升《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都久已不传。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古诗词(精选100首)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鹊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11.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1.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22.望庐山瀑布李白
芭蕉的古诗词
与芭蕉有关的古诗词
带芭蕉的古诗词
芭蕉的诗词
芭蕉雨的诗词
描写芭蕉树的古诗词
芭蕉在古诗词的意境
秋天芭蕉的古诗词
赞美芭蕉的古诗词
芭蕉树相关的古诗词
沉默的芭蕉化用古诗词
芭蕉与雨的古诗
芭蕉梦的古诗
有芭蕉的古诗
芭蕉的诗句
描写芭蕉叶的古诗词
杨万里的咏芭蕉古诗词
含有芭蕉意象的古诗词
芭蕉叶的古诗
芭蕉诗句
关于芭蕉的古诗
芭蕉在诗词中的意象
古诗词中芭蕉蕴含的感情
有关芭蕉丁香的古诗词
樱桃芭蕉小鸡的古诗词
写芭蕉的古诗
古诗里的芭蕉叶
含芭蕉的诗句
以芭蕉为意象的古诗
雨打芭蕉时的古诗
婚礼祝福语创意英文词
婚礼不能到场祝福短信
小侄女满月祝福语
老妈六十岁生日祝福语
老师结婚祝福语创意
表示祝福母校的成语
朋友结婚包红包祝福语
人死祝福语
爷爷生日祝福语大全集
周六周日祝福语
与女朋友分手后祝福语
公司一周年庆祝福语
晚辈写给长辈的祝福语
祝福新人结婚的古诗
古代皇后生日祝福语
老人走后祝福语
混沌与秩序2大师的祝福
恭喜别人生二胎祝福语
简短的社团换届祝福语
40多岁男人生日祝福语
致大学毕业生的祝福语
圣诞节祝福语简短英文
青春20岁生日的祝福语
小宝宝过生日祝福语
朋友脚受伤了祝福语
祝福旅行愉快的成语
接手捧花祝福语
孩子金榜题名的祝福语
写给中考学生的祝福语
长辈结婚祝福语简短
退休职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