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个邵氏的古诗

关于播放个邵氏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播放个邵氏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播放个邵氏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播放个邵氏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81) 诗词(7) 祝福(1k+) 心语(51)

  • 邵氏-姓邵的名人-邵姓起名字-邵姓的起源与家谱

  • 名人
  • 邵氏-姓邵的名人-邵姓起名字-邵姓的起源与家谱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据研究,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邵氏—姓邵的名人—邵姓起名字—邵姓的起源与家谱,欢迎大家阅读!

      邵氏

      分布地区

      博陵郡:东汉朝本初元年(丙戌,公元146年)置县,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县)。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洛阳郡:以今河南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动中心。

      南阳郡: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安阳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正阳西南。

      历史来源

      邵姓当今*排行第八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四。

      邵(shào)姓源出有: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的封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食邑于召(今陕西扶风),后又封于燕,建有燕国,直至太子丹时为秦国所灭,子孙遂以召为氏,后加邑为邵。后来,燕国被秦国所灭亡,召公奭的子孙以原封地“召”为姓,称召氏。召氏和邵氏其实同出一姓,只是写法不同而已。至于召氏改邵氏的原因,历史上没有留下史料记载,改姓的时间说法不一。据有关学者考证,改邵氏的时间大致是在秦王朝建立前后,直至汉朝时期乃有称召氏者,此后,召氏因多改为邵氏,故而召氏在汉族中也就不多见了。

      2.源于彝族,出自明朝晚期云南彝族道士,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3.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裔,属于以居邑地名为氏。据史籍《姓谱》记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有邵氏。

      4.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楚国邵陵,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5.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6.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得姓始祖

      召公,即召(shào)公奭(shì),又称“召伯”、“邵伯”,姓姬名奭。

      迁徙分布

      邵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四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1%左右。据有关史籍记载,燕国灭亡后,其王族子孙主要散居在中原地区,包括今河北南部、河南、安徽西部。

      当代邵姓人口293万,排在全国八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邵姓人口由29万激增到290余万,约10倍之多。明至今,全国人口增长了13倍。邵姓人口的增长速度,宋以降的1000多年中邵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型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甘肃、湖北四省,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48%;其次安徽、辽宁、浙江,这三个省又占了23%。江苏居住了邵姓总人口的15.2%,为邵姓第一大省,占江苏总人口的0.6%。全国形成了东部鲁苏皖、东北辽宁、西北甘肃三块邵姓聚居区。在明至今600余年间邵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中原和北方强劲回迁。

      邵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华东、东北、西北的河西走廊地区,每*方公里的邵姓人口达到0.35人以上,中心地区达到2.1人以上。邵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密度最高的(0.35人以上/*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29.9%,邵姓人口大约227.4万;不足0.35人/*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0.1%,邵姓人口大约65.6万。

      邵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邵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河西走廊、江苏南部、胶东东部、辽东半岛、内蒙古东北角、黑龙江西北角地区,邵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6%以上,其中中心地区的频率在1.2%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5.6%;在苏皖浙大部、赣东北、鄂东、豫东南、鲁东南、桂南、粤西南、海南、甘肃大部、宁夏、青海东部、东北大部、内蒙古东北地区,邵姓频率在0.2%—0.6%,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3.5%;其他地区的邵姓分布频率不足0.2%,其覆盖面积点了全国总面积的70.9%,其中分布频率在0.1以下的地区占了42%。

      堂号

      博陵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安阳堂:以望立堂。

      安乐堂:宋朝时期的邵雍,好《易》理,因此把他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顾颐称赞他“有内圣外王之学”

      字辈排行

      山东烟台、高青、河北范阳、河南洛阳邵氏字辈:“文景贞元会性理世泽长明珠光先兆采羽翼复成安定修鸿业宗功永克昌家奇为忠孝仁厚本诚良。”

      山东济宁、滨州邵氏字辈:“文景贞元会衍理世泽长明珠光显照宗功永克昌安定修宏业才羽翼书承家启为忠孝人厚本成良”。

      山东枣庄、聊城邵氏字辈:“宗德纯厚成明训”。

      江苏兴化邵氏字辈:“霞九林凤永德中凯春树明金宏建*元”。

      重庆邵氏一支字辈:“钱盐开基光明正大”。

      四川邵氏一支字辈:“永宗元玉世正清通达连”。

      邵氏一支字辈:“正文述世界维启楚国君兴宗支子德大烈光传家经训保邦忠良守成立业作善兆祥心安理顺天佑助长”。

      家族名人

      召伯虎:西周末期大臣,姬姓,召氏,名虎,召公奭后裔。死后谥号穆,故称召穆公。厉王派卫巫监谤,致使国人莫敢言。他劝曰:“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厉王被逐后,他藏太子静于家,并以己子替死。后与周公(周公旦次子后裔)共同执政。号曰“共和”(共和元年为公元前841年)。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与周公共立太子静,是为宣王。后“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史记·周本纪》)。

      召*:(生卒年待考),秦朝人,封东陵侯。

      召欧:汉初名将,封广县严侯。史载“广严侯召欧,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以骑将定燕、赵,得燕将军侯,二千二百户。

      邵信臣:(生卒年待考),字翁卿,九江寿春人。西汉著名大臣,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他与杜诗一前一后,在南阳都有惠政。时人称之为“邵父杜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

      邵谒:(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广东韶州翁源人。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

      邵大震:字令远,唐代安阳人。与王勃同时。存诗一首。

      邵焕:宋代淳安(今属浙江省)人,少年神童。宋真宗命赋《春雨》诗,立就,时年十岁。后又命作《睡宫娥》诗,为时人所传诵。

      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谥号康节,人称百源先生,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北宋著名哲学家。一生不仕,工诗,多为闲适之作。精研周易,创立象数之学。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是最杰出的邵姓学者。

      邵兴: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人,南宋抗金义军首领,人呼邵大伯,曾保卫商州(今陕西商县)十年,后被秦桧毒死。

      邵宝:(1460~1527年),字国贤,号泉斋,江苏省无锡人,明代大臣。成化进士,累官至南礼部尚书,学者称其为二泉先生,为李东阳门人,有《容青堂集》。

    [阅读全文]...

2021-11-24 01:40:46
  • 诗名含有氏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氏字的诗词

  • 维扬少年与孟氏赠答诗(少年答孟氏)

    少年〔唐代〕

    神女得张硕,文君遇长卿。逢时两相得,聊足慰多情。

    维扬少年与孟氏赠答诗(孟氏游家园作)

    孟氏〔唐代〕

    可惜春时节,依然独自游。无端两行泪,长只对花流。

    寄妾赵氏(一作赵氏诗)

    房千里〔唐代〕

    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只应霜月明君意,

    缓抚瑶琴送我愁。山远莫教双泪尽,雁来空寄八行幽。

    相如若返临邛市,画舸朱轩万里游。

    汪给事太夫人程氏挽辞太恭人谕氏挽辞

    陆游〔宋代〕

    爵邑恩荣盛乡闾誉望尊。儒科传累叶,上寿萃高门。阡茂新栽柏,堂余旧树萱。故民何以报,沾洒望秋原。耄齿人谁及,高门世共荣。始终膺备福,稚老遇升*。纶綍褒嘉事,乡闾恻怆情。吾诗傥传世,亦足见*生。

    李氏园(李茂贞园也,今为王氏所有。)

    苏轼〔宋代〕

    朝游北城东,回首见修竹。下有朱门家,破墙围古屋。举鞭叩其户,幽响答空谷。入门所见夥,十步九移目。异花兼四方,野鸟喧百族。其西引溪水,活活转墙曲。东注入深林,林深窗户绿。水光兼竹净,时有独立鹄。林中百尺松,岁久苍鳞蹙。岂惟此地少,意恐关中独。小桥过南浦,夹道多乔木。隐如城百雉,挺若舟千斛。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尽东为方池,野雁杂家鹜。红梨惊合抱,映岛孤云馥。春光水溶漾,雪阵风翻扑。其北临长溪,波声卷*陆。北山卧可见,苍翠间硗秃。我时来周览,问此谁所筑。云昔李将军,负险乘衰叔。抽钱算间口,但未榷羹粥。当时夺民田,失业安敢哭。谁家美园圃,籍没不容赎。此亭破千家,郁郁城之麓。将军竟何事,虮虱生刀?蜀。何尝载美酒,来此驻车谷。空使后世人,闻名颈犹缩。(俗犹呼皇后园,盖茂贞谓其妻也。)我今官正闲,屡至因休沐。人生营居止,竟为何人卜。何当力一身,永与清景逐。

    苏州姚氏三瑞堂(姚氏世以孝称)

    苏轼〔宋代〕

    君不见董邵南,隐居行义孝且慈。天公亦恐无人知,故令鸡狗相哺儿,又令韩老为作诗。尔来三百年,名与淮水东南驰。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时有。枫桥三瑞皆目见,天意宛在虞鳏后。惟有此诗非昔人,君更往求无价手。

    卜算子(湖州砖墙吴氏女失身于土山张氏作妾)

    曾觌〔宋代〕

    数尽万般花,不比梅花韵。雪压风欺恁地寒,剗地清香喷。半醉折归来,插向乌云鬓。不是愁人闷带花,花带愁人闷。

    惜分飞(吴氏馆寄内童氏)

    陈著〔宋代〕

    筑垒愁城书一纸。雁雁儿将不起。好去西风里。到家分付眉颦底。落日阑干羞独倚。十里江山万里。容易成憔悴。惟归来是归来是。

    西州为鞠氏游氏语

    佚名〔魏晋〕

    鞠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三辅为张氏何氏语

    佚名〔魏晋〕

    何氏算,张氏钩。何氏肥,张氏瘦。

    [阅读全文]...

2021-12-23 20:47:27
  • 含有氏字的古诗词 带氏字的诗词名句

  •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篇》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篇》

    言之易,行之难——《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及弟子《季氏将伐颛臾》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红楼梦·第八回》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吕氏春秋·纪·季冬纪》

    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吕氏春秋·览·慎大览》

    败莫大于不自知。——《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颜氏家训·勉学篇》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韩翃《章台柳·寄柳氏》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辛弃疾《清*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纪·孟夏纪》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韩非子·解老》

    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论·慎行论》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览·慎大览》

    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颜氏家训·勉学篇》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夜觉晓非,今悔昨失——《颜氏家训·序致篇》

    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吕氏春秋·论·士容论》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辛弃疾《清*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清*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吕氏春秋·纪·孟春纪》

    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吕氏春秋·论·开春论》

    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吕氏春秋·览·恃君览》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颜氏家训·教子篇》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吕氏春秋·论·慎行论》

    婚姻勿贪势家。——《颜氏家训·止足篇》

    巧伪不如拙诚——《颜氏家训·名实篇》

    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学。——《吕氏春秋·纪·孟夏纪》

    [阅读全文]...

2022-04-08 05:59:19
  •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_移家别湖上亭古诗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译文及注释】

    ju.51tietu.net编辑推荐

    李白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别)

    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二崔向金陵,安得不尽觞。

    水客弄归棹,云帆卷轻霜。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

    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思君无岁月,西笑阻河梁。

    《孤雁》

    作者: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注释:

    1、之:往。

    译文:

    几阵齐飞的旅伴,

    赏析: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一联写同伴归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之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

    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

    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踪。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

    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还期如可访,台岭荫长松。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移家别湖上亭古诗,请您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6-08 13:56:06
  • 描写邵通的诗句

  • 古诗文
  • 描写邵通的诗句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是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邵通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提故郡,重镇边陲。

      何以为名,昭明宣通。

      镇南滇而,控川蜀,

      望凉山,而接贵黔。

      两山并峙,乌蒙莲峰相对出;

      三江环抱,金沙关河带牛栏。

      水入长江,通四海,

      谷出岷水,向九州。

      峰峦起伏,青山绵绵藏金玉;

      江河纵横,白浪滔滔蕴水能。

      高原林草茂,川谷柳含烟。

      衣食之源,能源之乡。

      民之乐土,生息繁衍历久远;

      国之宝地,福泽垂荫越千年。

      厚得天地造化,先人开发维艰。

      各族世居,和谐处,

      披荆斩棘,建家园。

      兴水利办矿冶,辟交通倡教文。

      杜宇入蜀,传农事,

      僰人奇技,使棺悬。

      秦栈道汉孟碑、晋霍墓唐摩岩,

      历史悠久,文化传承。

      石门关下,马蹄声碎沧桑过;

      关河浪里,帆篷影移岁月迁。

      东凿龙山,千顷池畔佳禾稔;

      西蓄渔洞,*畴连云乐千村。

      铁龙穿山走,银鹰翔蓝天,

      剑塔云中笑,信息寰宇传。

      汉银清铜,两度辉煌成往事;

      水电褐煤,双株齐绽俏当前。

      大坝横空出,小站起山间,

      金沙玉带,镶宝钻,

      乌蒙锦衣,明珠连。

      太空添亮点,引得众仙观。

      牛郎织女,凝眸看,

      疑是星宿,落人间。

      山仁水智,风物育人。

      辛亥护国多志士,

      抗日反蒋柱擎天。

      红军过境,扎西会议挽危局;

      边界游击,革命星火曾燎原。

      凭热血洒遍,万里神州乾坤转;

      更艰辛历尽,城乡建设展新颜。

      工农,商交人才众,

      科教,文史聚英贤。

      喜见前程铺锦绣,

      实现小康任务艰。

      民性恒坚韧,开拓勇争先。

      众志已成城,扬帆向明天。

    [阅读全文]...

2022-04-24 19:47:19
  • 古诗十九首《汉·汉无名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 古诗文
  • 古诗十九首《汉·汉无名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十九首《汉·汉无名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汉]汉无名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注释:

      【1】青青:本意为蓝色,引申为深绿色,这里的“青青”,犹言长青青,是说草木茂盛的意思。

      【2】陵: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此处指大的土山或墓地。

      【3】柏:四季常青的树木,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

      【4】磊:众石也,即石头多。会意字,从三石。

      【5】生:生长,生活。

      【6】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此处指快的意思。

      【7】远行客:在此有比喻人生的短暂如寄于天地的过客的意思。客,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本义为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此句言人在世上,为时短暂,犹如远道作客,不久得回去。

      【8】斗酒:指少量的酒。

      【9】薄:指酒味淡而少。

      【10】驽马:本义为劣马,走不快的马。亦作形容词,比喻才能低劣。

      【11】宛: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西南部,与湖北、陕西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

      【12】洛:洛阳的简称。

      【13】郁郁:盛貌,形容洛中繁盛热闹的气象。

      【14】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冠带是官爵的.标志,用以区别于*民。

      【15】索:求访。

      【16】衢:四达之道,即大街。

      【17】夹巷:央在长衢两旁的小巷。

      【18】第:本写作“弟”。本义为次第、次序,此指大官的住宅。

      【19】两宫:指洛阳城内的南北两宫。

      【20】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亦为宫门的代称。

      【21】极宴:穷极宴会。

      【22】戚:忧思也。

      【23】迫:逼*。

      作品赏析:

      出自《古诗十九首》之三。

      这首诗与《古诗》中的另一首《驱车上东门》(见后)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开头四句,接连运用有形、有色、有声、有动作的事物作反衬、作比喻,把生命短促这样一个相当抽象的意思讲得很有实感,很带激情。主人公独立苍茫,俯仰兴怀:向上看,山上古柏青青,四季不凋;向下看,涧中众石磊磊,千秋不灭。头顶的天,脚底的地,当然更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呢,却像出远门的旅人那,匆匆忙忙,跑回家去《文选》李善注引《尸子》、《列子》释“远行客”:“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古诗》中如“人生寄一世”,“人生忽如寄”等,都是不久即“归”(死)的意思。

      第五句以下,写主人公因感于生命短促而及时行乐。“斗酒”虽“薄”(兼指量少、味淡),也可娱乐,就不必嫌薄,姑且认为厚吧!驽马虽劣,也可驾车出游,就不必嫌它不如骏马。借酒销忧,由来已久;“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邶风·泉水》),也是老办法。这位主人公,看来是两者兼用的。“宛”(今河南南阳)是东汉的“南都”,“洛”(今河南洛阳)是东汉的京城。这两地,都很繁华,何妨携“斗酒”,赶“驽马”,到那儿去玩玩。接下去,用“何郁郁”赞叹洛阳的繁华景象,然后将笔触移向人物与建筑。“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索”,求访。“冠带自相索”,达官显贵互相探访,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后面的“极宴娱心意”,就明白地点穿了。“长衢”(大街),“夹巷”排列大街两侧的胡同),“王侯第宅”,“两宫”,“双阙”,都不过是“冠带自相索”,“极言娱心意”的场所。主人公“游戏”京城,所见如此,会有什么感想呢?结尾两句,就是抒发感想的,可是歧解纷纭,各有会心,颇难作出大家都感到满意的阐释。有代表性的歧解是这样的:一云结尾两句,都指主人公。“极宴”句承“斗酒”四句而来,写主人公享乐。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冠带”者。“是说那些住在第宅、宫阙的人本可以极宴娱心,为什么反倒戚戚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呢?”“那些权贵豪门原来是戚戚如有所迫的,弦外之音是富贵而可忧,不如贫贱之可乐”(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一云结尾两句,分指双方。“豪门权贵的只知‘极宴娱心’而不知忧国爱民,正与诗中主人公戚戚忧迫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从全诗章法看,分指双方较合理,但又绝非忧乐对照。“极宴”句承写“洛中”各句而来,自然应指豪权贵。主人公本来是因生命短促而自寻“娱乐”、又因自寻“娱乐”而“游戏”洛中的,结句自然应与“娱乐”拍合。当然,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未尝不“戚戚”,但口上说的毕竟是“娱乐”,是“游戏”。从“斗酒”、“驽马”诸句看,特别是从写“洛中‘所见诸句看,这首诗的主人公,其行乐有很大的勉强性,与其说是行乐,不如说是借行乐以销忧。而忧的原因,也不仅是生命短促。

      生当乱世,他不能不厌乱忧时,然而到京城去看看,从“王侯第宅”直到“两宫”,都一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全无忧国忧民之意。自己无权无势,又能有什么作为,还是“斗酒娱乐”,“游戏”人间吧!“戚戚何所迫”,即何所迫而戚戚。用现代汉语说,便是:有什么迫使我戚戚不乐呢(改成肯定语气,即“没有什么使我戚戚不乐”)?全诗内涵,本来相当深广;用这样一个反诘句作结,更其馀味无穷。

      诗词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阅读全文]...

2021-12-19 16:20:25
播放个邵氏的古诗 - 句子
播放个邵氏的古诗 - 语录
播放个邵氏的古诗 - 说说
播放个邵氏的古诗 - 名言
播放个邵氏的古诗 - 诗词
播放个邵氏的古诗 - 祝福
播放个邵氏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