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写蜀道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白写蜀道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白写蜀道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白写蜀道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李白《蜀道难》古诗赏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蜀道难》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人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俱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解
1、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2、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3、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4、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5、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6、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7、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8、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凄。
9、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10、咨嗟:叹息。
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
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
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
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
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蜀道难》
作者:李白
噫吁,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释:
1、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2、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3、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4、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5、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6、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7、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8、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凄。
9、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10、咨嗟:叹息。
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
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
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
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
李白的《蜀道难》袭用乐府旧题,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呢?
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历来颇有争议:
(1)写于安史之乱时,是为奉劝唐玄宗滞留蜀地而写的。
(2)是为房琯、杜甫担忧。因此时房、杜均在剑南节度使严武手下办事,严武为人粗暴,是为劝说他们小心从事的。以上两种说法,都是安史之乱后的事,而《蜀道难》作于天宝初年,故二说不能成立。
(3)有人认为李白在长安期间,曾写过《剑阁赋》,在题自下自注说“送友人王炎入蜀”,内容与《蜀道难》相似。故可推断《蜀道难》是为王炎入蜀而作。这几种说法比较下来,第三种说法比较合理。不管哪种,有一点可以肯定,《蜀道难》是以蜀道难行,危途难行为主题的。它是用乐府旧题,即事成篇,为送友人入蜀而作;它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又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形势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也抒发了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的感慨。
《蜀道难》属乐府古题,即(相和歌辞·瑟调曲)。在乐府古题乐解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铜梁、玉垒都是蜀中山名。李白袭用了这个古题,仍然写蜀道之艰险。但无论在内容、形式上都有新意。由此可见李白不仅善于吸收,更善于创新,他是在继承中有革新、有创造的。
蜀道难 李白
噫(yī)吁(xū)嚱(xī)⑴!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⑵,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⑶,
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⑷,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⑸,
然后 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⑹,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⑺。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⑻。
青泥何盘盘⑼!
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⑽,
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⑾。
问君西游何(几)时还,
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⑿,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⒀,
砯(pīng)崖转(zhuàn)石万壑(hè)雷。
其险也若此,
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èi)乎来哉⒁?
剑阁⒂峥(zhēng)嵘(róng)而崔嵬(wéi),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⒃。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shǔn)血(xuè),**如麻。
锦城虽云乐⒄,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⒅。
李白的《蜀道难》,不但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也是整个唐代诗歌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李白的前辈诗人贺知章,对它一见倾心,赞不绝口,因此称李白为“谪仙”——相当于文曲星下凡。唐代著名诗歌选集《河岳英灵集》编辑者殷璠称赞它“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历代著名唐诗选本,无不入选《蜀道难》;唐代以降,对《蜀道难》的赞美之声不绝于耳。可以说,这是一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作品。
但是,这也是一首有歧义、不容易理解的作品。想要真正读懂它,下边这些问题,不能不有所了解。
来 历
殷璠说李白的《蜀道难》“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很多读者会觉得,这首诗非常特别,跟自己读过的所有古代诗歌都不一样。没错,李白的这首诗,与众不同。说它新人耳目,说它震撼人心,丝毫都不为过。
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它并非天外飞来,并非泡沫孕诞。至少,它的形式是渊源有自的。
李白《蜀道难》原文及鉴赏
在*时的学*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蜀道难》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蜀道难》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全诗二百九十四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气象宏伟,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评此诗:“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蜀道难》
作者:(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哎呀呀,真是太高了。攀越蜀道真比登天还难!
蜀国有蚕丛和鱼凫两个君主,他们开国的时间距今十分遥远,从那时起大概有四万八千岁了吧,蜀国就不曾与秦地有什么来往。往西去有座太白山,其山高峻无路可司行,唯有飞鸟可以飞过此山,直到蜀国的峨眉之巅。秦惠王之时,才有蜀王派五丁开山,传说这五位壮士因开山导致地崩山摧而仕烈牺牲,才使得蜀道的天梯石栈连结了起来。
蜀中上有日神的六龙所驾之车所不能逾越的高山,下有回旋倒流的曲折而波涛汹涌的河流。善高飞的黄鹄想飞越而不敢过,善攀援的猿猴想攀登而发愁无处攀缘,其山之险就可想而知了。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行人攀至高山之顶,伸手可以摸得着天上的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只得坐下来抚着胸口长吁短叹。
老兄西游打算几时回来?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是不可登攀。山野之间,只能看到在古木中悲号的山鸟,雄飞雌从地在林间飞旋。月夜里,还可以听到子规凄凉的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攀越蜀道,真是比登天还难啊,此情此境,使听到的人都发愁得老了许多。
离天不满一尺的险峻高峰,枯松倒挂的悬崖峭壁,飞流瀑布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样危险的地方,你这位远道之人为什么还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更不消说那峥嵘而崔嵬的剑阁了,在这里一夫当关,万夫冥开。如果在这里把守关隘的人不是朝廷的亲臣忠士,他们就会据险作乱,化为豺狠一般的匪徒。他们磨牙吮血,**如麻。人们就得像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那样地躲避他们的侵害。锦城那个地方虽然是个使人快乐的城市,但是依我看来,你还是赶快回家的好。攀越蜀道之难,真是比登天还难啊,我侧身西望,只好发出长长的慨叹啰。
作品鉴赏:
《蜀道难》是李白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蜀道难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诗人李白的古诗词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人李白的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4、《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
26《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最难超越的古诗词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最难超越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3、《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4、《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5、《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6、《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7、《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8、《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9、《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0、《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李白《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蜀道难》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分享了《蜀道难》理解性默写试题,让同学更加理解课文。
蜀道难
作者: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1、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难》简析
本诗可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诗人从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篓,追溯了蜀秦隔绝、不相交通的漫长历史,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岖险峻的栈道。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
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主要写跋涉攀登之艰难。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前八句为一层,强调山势的高峻与道路之崎岖。先例举了六龙、黄鹤、猿猱这些善于飞腾攀登的鸟兽面对蜀道尚且无可奈何的情况,以映衬人要攀越蜀道谈何容易;又特地选择了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岭加以夸张描绘,显示蜀道之高耸入云,无法通行。“问君西游何时还”以下为第二层,描绘了悲鸟、古树、夜月、空山、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动静相衬,声形兼备,以渲染山中空旷可怖的环境和惨淡悲凉的气氛,慨叹友人何苦要冒此风险入蜀。
第三部分,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不如早还家”,由剑阁地理形势之险要联想到当时社会形势之险恶,规劝友人不可久留蜀地,及早回归长安。这部分亦可分为两层。前五句为一层,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突出剑阁关隘险要,后六句为一层,以毒蛇猛兽**如麻暗喻当地军阀如凭险叛乱则将危害百姓,规劝友人早日离开险地。
全诗主要由以上三部分组成,至于在诗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句诗,则是绾连各部分的线索。它使全诗首尾呼应,回旋往复,绵连一体,难解难分。
拓展: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明确: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它极度夸张地概括了蜀道之难:蜀道险峻难行,环境恐怖险恶,社会危机潜伏。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自《诗经》以来古代民歌中常用的反复这一形式,让这一句随感情[object Object]的起伏和自然景物的变化凡三见。第一次在诗篇的开头破空而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壮的基调,并从内容上统摄全篇。中间则出现在描写蜀道险峻难行和旅途恐怖凄清的感受之后,是此时诗人魄动心悸、不能自已的感情的体现。最后出现在诗尾,是对蜀中山川险恶和社会阽危的深沉浩叹。总之,主旨句每次都出现于它不得不出现之处,贯串始终,推动内容层层深入,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畅快淋漓之感。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明确:这几句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接着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抑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他们,想象何等奇特。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明确: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创作背景
《蜀道难》一诗写于天宝初年,是李白送朋友王炎入蜀而作。在天宝元年(742)李白受玉真公主等人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李白的愿望是在朝廷有一番作为,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由于朝政由李林甫等人把持,李白又得罪了高力士,遭受谗言。终于在天宝二载,被玄宗赐金放还。李白离开朝廷,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尤其像他这样的天才人物,怀才不遇之感尤其强烈,对人世险恶、仕途艰险的体会也更加深刻。
诗歌主题
对于《蜀道难》的主题之说,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幸蜀而作,有人认为是暗示唐王朝的政治危机而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诗仅是写蜀地山川险要,没有别的寓意,目前较为公认的是认为李白送友人入蜀而作,而篇中有隐喻仕途艰险之意。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一般写山川险要,而古辞中也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李白作《蜀道难》表面是描绘入蜀之艰险,劝告友人不要入蜀,实则抒发了自己功业难成的悲愤。古人有一个*惯,即是写赠友诗时尤其喜欢抒发自己的胸臆,金圣叹曾经说过:“题本赠人,而诗全写自己胸臆者,盖古者赠人之法。”(金圣叹《杜诗解》)李白也不例外,《蜀道难》诗中对愁苦、悲凉氛围的描写正是诗人内心的写照。
诗歌艺术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充满幻想,反映到他的诗歌上就使得他的`诗歌发想无端,上至九天下至碧落,雄奇壮丽,充满神奇色彩。在这首诗中,李白发挥了他丰富的想象力,用虚拟的笔法,将蜀地的奇险万状描绘的具体生动。李白尤其善于将夸张、想象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将蜀地之险渲染的石破天惊。
诗人引用“蚕从及鱼凫”、“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和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为蜀道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然后诗人又成功的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蜀道的高危险峻。“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些夸张的描写将蜀道的险状描绘的惊心动魄。我们知道李白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在他笔下的山川景物常有一中雄壮、巍峨之美,他虽然是写蜀地之险,但也描绘了蜀地地势的险峻奇崛,突出了壮丽之美。
诗人以其丰富的情感为基础,以极其夸张的诗歌语言,奇特的想象,描绘了不同凡响的山川风貌,抒发了诗人强烈、激动的情感,诗意奇情恣肆,笔力雄奇飞动,产生了动人心魄的效果,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魅力。因此杜甫称赞李白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这首诗为乐府诗,形似较为自由,篇中有长句有短句,诗人根据描写的需要和情感的抒发而选择不同的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李白的语言奔放而富于变化,活泼流畅具有一种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感与情感的抒发相配合。
全诗总共三次强调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第一次是开篇第一句,是诗人强烈情感的第一次爆发,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雄奇奔放。第二次是在诗篇中间再一次强调了主题,使得感情的抒发更为深化。到了第三次也就是诗篇的结尾,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至此全诗也结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次出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情感一层比一层深,一咏三叹,曲折回环之妙,把诗歌的主旋律演绎的无以复加,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李白《蜀道难》原文译文、赏析
《蜀道难》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蜀道难》原文译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噫吁嚱(yīxū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3)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4)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diān)。(5)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7)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8)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9)扪参(mén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10)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11)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12)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1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1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15)飞湍瀑(tuān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hè)雷。(16)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17)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8)所守或匪(fěi)亲,化为狼与豺。(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xuè),**如麻。(20)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huán)家。(2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zījiē)
【注释】
(1)《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2)噫吁嚱:三个都是惊叹词。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3)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难以考证。何茫然:何:多么。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不知道。据西汉扬雄《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4]
(4)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5)西当:在西边的。当:在。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横绝:横越。峨眉巅:峨眉顶峰。(注:苏教版语文课本为“峨眉颠”)
(6)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栈道。
(7)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意思就是传说中的羲和驾驶者六龙之车(即太阳)到此处便迫*虞渊(传说中的日落出)。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8)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9)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10)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11)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12)但见:只听见。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从:跟随。
(13)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14)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15)去:距离。盈:满。
(16)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5]。转,使滚动。壑:山谷。[4]
(17)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18)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一夫”两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一夫:一人。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
(19)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
(20)朝:早上。吮:吸。
(21)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22)咨嗟:叹息。
【白话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李白写蜀道的古诗词
李白蜀道难中的古诗词
李白蜀道难的古诗吗
李白蜀道难的古诗
李白的蜀道难古诗
蜀道难古诗李白写的
李白这首蜀道难的古诗
李白的古诗蜀道难朗读
李白的四句古诗蜀道难
关于李白蜀道难古诗的题型
仿写蜀道难的古诗词
蜀僧李白的古诗
蜀道的古诗句
赞美蜀道的古诗
有蜀道山下的古诗吗
写蜀道难的古诗
蜀道难的古诗是谁写的
蜀道难的古诗原文
关于蜀道难的古诗
杜甫写的蜀道古诗
古诗蜀道难的题目
蜀道难的对应古诗
古诗蜀道难的作者是
蜀道难诗句
蜀道难的名句
蜀道难名句
蜀道源的古诗意思
蜀道难古诗的诗意
蜀道难古诗的全文
蜀道难其二的古诗
励志语录摘抄
红星照耀中国好段摘抄加赏析
关于童年的好段摘抄
课外书好词好句摘抄大全
好词分类摘抄
名人传中的好段摘抄
摘抄大全和感悟
哲理段落摘抄300字
记叙文段落摘抄
红星照耀中国词语摘抄
小学生摘抄好句大全
水浒传好段摘抄20字
摘抄辛弃疾的另一首词
高中精美散文摘抄段落
励志优美文段摘抄大全
高一读书笔记大全摘抄
红星照耀中国400字摘抄
小学生摘抄笔记
林清玄作品摘抄
写景抒情的段落摘抄
好段摘抄80字
语文美文摘抄300字
小学生名句摘抄大全
语文摘抄高中300字
好的摘抄段落200字
季羡林美文60篇摘抄
哲理摘抄美文摘抄
青年文摘读书笔记摘抄
名段摘抄加赏析
活着内容摘抄
王小波散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