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的古诗

关于南陵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南陵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南陵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南陵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8) 语录(1) 说说(5k+) 名言(505) 诗词(242) 祝福(1k+) 心语(52)

  • 《南陵别儿童入京》唐诗赏析

  • 唐诗,儿童,文学
  • 《南陵别儿童入京》唐诗赏析

      《南陵别儿童入京》全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实现抱负的极其喜悦的心情和豪迈自得的心境,通篇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唐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赏析】: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天宝元年(742),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这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奉诏之意。显然,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象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阅读全文]...

2022-02-03 22:04:27
  •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 李白,儿童
  •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天宝元年(742),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这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奉诏之意。显然,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苦不早”和“着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象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阅读全文]...

2022-02-20 08:56:20
  • 《江夏赠韦南陵冰》古诗词鉴赏

  • 《江夏赠韦南陵冰》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夏赠韦南陵冰》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内容】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在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放还,在江夏(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逗留的日子里,遇见了长安故人、当时任南陵(今属安徽)县令的韦冰。在唐肃宗和永王李璘的夺权内哄中,李白成了牺牲品,蒙受奇冤大屈。现在刚遇大赦,又骤逢故人,使他惊喜异常,满腔悲愤,不禁迸发,便写成了这首沉痛激烈的政治抒情诗。

      诗一开始,便是一段倒叙。这是骤遇后对已往的追忆。安史乱起,你远赴张掖,我避地三巴,地北天南,无缘相见。而当叛乱初*,肃宗返京,我却琅当入狱,披霜带露,长流夜郎,自觉将凄凉了却残生。想起长安旧交,此时必当随驾返朝,东风得意,而自己大约只能在梦中会见他们了。谁料想,我有幸遇赦,竟然又遇见无望相会的长安故人。这实在令人喜出望外,惊讶不已,简直不可思议,茫然如堕烟雾。李白是遇赦的罪人,韦冰显系被贬的官员,在那相逢的宴会上,人众嘈杂,彼此的遭遇怎能说得了、道得清啊!从开头到“苦心”句为一段,在概括追叙骤遇的惊喜之中,诗人寄托着自己和韦冰两人的不幸遭遇和不*情绪;在抒写迷惑不解的思绪之中,蕴含着对肃宗和朝廷的.皮里阳秋的讥刺。这恍如梦魂相见的惊喜描述,其实是大梦初醒的痛心自白。爱国的壮志,济世的雄图,竟成为天真的迷梦,真实的悲剧。

      诗人由衷感激故人的解慰。昨天的宴会上,衣绣的贵达为自己斟酒,礼遇殊重。但是,他们只是爱慕我的才名,并不真正理解我,而我“病如桃李”,更有什么可讲的呢?当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世人终会理解我的,对于我的今昔荣辱,就得到故人的了解。前些时听到了南*太守李之遥一番坦率的真心话,使人豁开胸襟;今日在这里又得闻你的清正的言论,真好象深山拨开云雾,使人看到晴朗的天空,驱散了心头的苦闷。从“昨日”句到“四望”句这一段,诗人口气虽然比较*缓,然而却使人强烈感受到他内心无从排遣的郁结,有似大雷雨来临之前的沉闷。

      最后一段,笔势奔放恣肆,强烈的悲愤,直泻而出,仿佛心头压抑的山洪,暴发了出来,猛烈冲击这现实的一切。人闷,心闷,苦痛,辛酸,接连不断,永远如此。我只有借酒浇愁,痛饮它二千石。汉代韩安国身陷囹圄,自信死灰可以复燃,我为什么不能呢?晋朝山简镇守襄阳时,常喝得酩酊大醉,“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世说新语。任诞》),别是一番贤主人的风流倜傥之举。而李白喝的是苦闷之酒,孤独一人,自然没有那份闲适之情了,所以酒醉也不能遣闷。还是去遨游山水吧,但又觉得山山水水都象江夏附*著名古刹头陀寺一样,充斥那苦行的僧人气,毫无乐趣,不称人意。那么,哪里是出路,何处可解闷呢?倒不如乘船飘游,招唤乐妓,鸣笳按鼓,歌舞取乐;把那曾经向往、追求的一切都铲除掉,不留痕迹;把那纷争逞雄的政治现实看作一场梦幻,不足介怀;就让歌舞来宽解离愁吧!诗人排斥了自己以往自适的爱好,并非自暴自弃,而是极度苦闷的暴发,激烈悲愤的反抗。这最后十四句,情调愈转越激烈。矛头针对黑暗的政治,冷酷的现实。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是本篇感情最激烈的诗句,也是历来传诵的名句。“黄鹤楼”因神仙骑鹤上天而闻名,“鹦鹉洲”因东汉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而得名。一个令人向往神仙,一个触发不遇的感慨,虽然是传说和历史,却寄托了韦冰和李白的情怀遭际。游仙不是志士的理想,而是失志的归宿;不遇本非明时的现象,却是自古而然的常情。李白以知己的情怀,对彼此的遭际表示极大的激愤,因而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不再怀有梦想,不再自寻苦闷。然而黄鹤楼捶不碎,鹦鹉洲倒不了,诗人极大的愤怒中包含着无可奈何的悲伤。

      这诗抒写的是真情实感,然而构思浪漫奇特。诗人抓住在江夏意外遇见韦冰的机缘,敏锐觉察这一意外相遇的喜剧中隐含着悲剧内容,浪漫地夸张地把它构思和表现为如梦觉醒。它从遇赦骤逢的惊喜如梦,写到在冷酷境遇中觉醒,而以觉醒后的悲愤作结。从而使诗人及韦冰的遭遇具有典型意义,真实地反映出造成悲剧的时代特点。诗人是怨屈悲愤的,又是痛心绝望的,他不堪回首而又悲慨激昂,因而感情起伏转换,热烈充沛,使人清楚地看到他那至老未衰的“不干人、不屈己”的性格,“大济苍生”、“四海清一”的抱负。这是诗人暮年作品,较之前期作品,思想更成熟,艺术更老练,而风格依旧,傲岸不羁,风流倜傥,个性突出,笔调豪放,有着强烈的感*彩。

    [阅读全文]...

2022-04-02 08:08:05
  •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全诗翻译赏析

  • 李白
  •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全诗翻译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全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酒泉, 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 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 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豁方寸, 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 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 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 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 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 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 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 且须歌舞宽离忧。

      注释:

      ⑴江夏:唐天宝元年改鄂州为江夏郡,即今武汉市武昌。南陵:今安徽南陵县。韦南陵冰,即南陵县令韦冰,李白在长安结识的友人。郁贤皓《李白丛考·李白暮年若干交游考索》:“此诗乾元二年(759)流放夜郎遇赦归至江夏时作。”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系此诗于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春。

      ⑵胡骄:《汉书·匈奴传》匈奴单于自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此指安史叛军。胡雏:年幼的胡人。《晋书·石勒载记》:“石勒……上党武乡羯人也。……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王衍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这里亦指安史之兵。天津桥:在河南洛阳西南洛水上。

      ⑶张掖、酒泉:皆唐郡,在今甘肃张掖市、酒泉市一带。瞿蜕园等《李白集校注》:“韦冰盖先曾官于张掖,旋至长安,今赴官南陵也。”三巴:东汉末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永宁、固陵、巴三郡,后改为巴、巴东、巴西三郡,合称三巴。

      ⑷天地再新:指两京收复后形势重新好转。法令宽:指乾元二年的大赦。迁客:指自己。带霜寒:比喻心有余悸。

      ⑸故人:指韦冰。

      ⑹宁期:哪里料到,没想到。

      ⑺一句:一作“长句”。唐代以七言古诗为长句。

      ⑻绣衣:指御史台的官员。因其常出使幕府,故有时亦以绣衣称幕僚。病如桃李:病得象不讲话的桃李。此借《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的典故。这两句大约是说:昨天曾与节度使的幕僚们在一起钦宴,但心里抑郁,象无言的桃李,没处诉说。

      ⑼大宛马:古代西域大宛国所产的名马。款段:行走缓慢的马。此指劣马。诸侯:此指地方长官。

      ⑽南*,指李白的族弟南*太守李之遥。豁方寸:开心。夫子:对韦冰的尊称。清论:清高脱俗的言论。

      ⑾二千石:我国古代计算酒的容量用升、斗、石等单位。二千石是夸张的说法。

      ⑿山公:指晋人山简,常喝酒喝得烂醉如泥。贤主人:指韦冰。此句以山简喻韦冰。

      ⒀头陀:僧寺名,故址约在今湖北武昌县东南。

      ⒁笳:古代一种乐器。按鼓:击鼓。戏沧流:到江中游玩。歌棹讴:以船桨打着拍子唱歌。

      名句: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①二千石:极言饮酒之多。 ②寒灰重暖:犹言死灰复燃。寒灰,亦称死灰。《史记·韩长孺列传》载:*韩安国在狱中**,以“死灰复燃”作比喻,自谓尚有绝处逢生、再次得势的可能。后常用“死灰”作为咏系狱、获罪的典故,也用以比喻绝望失意的处境。 ③阳春:温暖的春天。

      这两句是说,我作为李唐王朝争权内哄的牺牲品,心情苦闷,只有借酒浇愁,痛饮它二千石;汉代韩安国身陷囹圄,自信尚能死灰复燃,看到温暖的春天,我为什么不能呢?这是极度苦闷情绪的暴发,激烈悲愤的反抗,不堪回首的激昂,却又是无可奈何的绝望。

      译文:

      骄横的胡人纵马来犯,一路沙惊尘飞。

      年幼的胡人饮马于洛阳西南的天津桥下。

      那时,君在张掖做官,靠*酒泉;

      我被流放九千里,已行至险要蜀门。

      国运好转,法令渐宽;

      被流放夜郎的我呀,披霜冒寒,艰难辗转。

      忆及西边的故人,却遥不可见;

      即便是东风入我梦,梦里也只到长安。

      哪里料到我们会在此不期而遇?

      重逢时,我们又惊又喜,茫然突袭时又坠入雾嶂云烟。

    [阅读全文]...

2022-06-26 04:55:15
  • 含有陵字的古诗词 带陵字的诗词名句

  •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佚名《上邪》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佚名《青青陵上柏》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 客中作》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赠妓云英 / 嘲钟陵妓云英》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韦庄《金陵图》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李白《少年行二首》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后汉书·列传·光武十王列传》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高蟾《金陵晚望》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辛弃疾《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风鸣*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张祜《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张祜《题金陵渡》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尉缭子·十二陵》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韦庄《忆昔》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佚名《上邪》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阅读全文]...

2021-12-16 01:23:47
  • 题金陵渡翻译及赏析(题金陵渡古诗的翻译)

  • 《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题金陵渡

    唐代: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州。

    译文: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注释:

    (1)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⑵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小楼,作者住宿之处。⑶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⑷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⑸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张祜(约785—849),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卒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年间。因诗扬名,以酒会友,酬酢往业,*生结识了不少名流显官。然而由于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辟于节度使,沦为下僚。在其诗风沉静浑厚,有隐逸之气,但略显不够清新生动。有《张处士诗集》,《全唐诗》收其诗二卷。

    [阅读全文]...

2022-07-25 19:18:07
  • 古诗江南春

  •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山郭:山城。

      2、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着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着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阅读全文]...

2022-07-30 08:22:24
  • 古诗江南春

  •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江南春》/原文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韵译

      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

      《江南春》/散译

      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江南春》/注释

      ⑴莺啼:即莺啼燕语。

      ⑵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⑷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江南春》/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江南春》/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其中应指现存于江阴青阳镇的悟空寺。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同时杜牧还留下了一首《芙蓉湖》),赞誉江阴美景:

      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阅读全文]...

2021-11-26 08:37:13
当前热门
南陵的古诗 - 句子
南陵的古诗 - 语录
南陵的古诗 - 说说
南陵的古诗 - 名言
南陵的古诗 - 诗词
南陵的古诗 - 祝福
南陵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