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一年白干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一年白干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一年白干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一年白干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一年级古诗白居易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下面是关于一年级古诗白居易作品的内容,欢迎阅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课本上叫“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注释
1. 离离:译为繁盛的样子。
2. 原:原野的意思。
3. 荣:指繁盛。
4. 远芳侵古道:译为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即牵连一片的草。
5.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了《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是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即草盛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应考*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拓展阅读:一年级的古诗大全
登鹳雀楼
唐.李白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悯农两首
(其二)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江雪
唐 柳宗元
一年级白居易的古诗
盛世大唐是最赋酒香诗意的时代,唐诗就像那时候的流行歌曲,一位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则是彼时的超级大明星,其中最著名之一的就是白居易。本文为一年级白居易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赋得古原草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诗人故事
在大诗人李白众多的粉丝中,最有名的当数魏万,他为一睹诗仙的风采,《愚公移山》中提到的王屋山出发,锲而不舍地追踪偶像的踪迹,历经半年,跋涉三千里,终于在广陵(今江苏扬州)赶上了大诗人。经人引荐,魏万得以和李白相见。他风尘仆仆,泪流满面,扑倒在地,双手捧上自己花了一年时间写成的四十八韵 《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请李白指正。李白为此深受感动,投桃报李,一气呵成了一百二十韵的《送王屋人魏万还王屋并序》,回赠魏万,鼓励这位年轻人。
杜甫也有追星族,其中包括重量级诗人张籍。张籍相当单纯地相信“吃什么补什么”。他将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加入膏蜜,像喝补药一样,每顿必饮,并且大发感慨:“喝下他的诗啊,让我肝肠从此改换!”
贾岛是位苦命的诗人,生前穷苦潦倒、郁郁寡欢,但死后诗名却很响亮。他身后不乏众多追慕者,其中一位是晚唐诗人李洞。李洞“酷慕贾岛”,他的头巾上有一串刻有贾岛头像的铜片,他的手中持有一串为贾岛祈福的念珠。每听说有人喜欢贾岛,他必亲手抄录贾岛的诗相赠,还叮咛再三:“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
可是,以上之人都比不上白居易的追星族疯狂。荆州,有一名叫葛清的街卒,他有些文化,自称“好白诗”,“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的诗句,凡三十余处”,连后背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诗句,且配了图画,图文并茂。他常袒胸露臂于街头,且行且歌。如此体无完肤的疯狂怪诞之举,就是在当今社会恐怕也不多见。
到了宋朝,粉丝最多的诗人当属苏东坡。他的粉丝阶层广泛,甚至连他的生活情趣都被人加以模仿,例如,与他相关的几道美食,“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一直流传至今,他曾在具有制壶传统的.江苏宜兴小住,随即便出现了流行全国的“东坡壶”。甚至他所戴的那种高筒短檐帽都被士大夫争相效仿,称为“子瞻帽”。
据说,晚年的苏东坡从谪贬地海南岛返回汴京,消息不胫而走。运河*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慕名者,争睹这位偶像的风采。
池上二绝
原文
其一
山僧对棋坐⑴,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⑵。
其二
小娃撑小艇⑶,偷采白莲回⑷。
不解藏踪迹⑸,浮萍一道开⑹。
注释
⑴山僧:指住在山寺的僧人。对棋:相对下棋。
⑵下子:是指放下棋子。
⑶小娃:指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⑷白莲:是指白色的莲花。
⑸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⑹浮萍:指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译文
其一
广告是营销的工具和手段,营销功能应被视为广告与生俱来的本质功能。营销离不开传播,传播功能是广告的最基本功能,广告通过信息的传播起到促进、劝服、增强、提示的作用。总的来说,广告语是为了加强诉求对象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印象而在广告中长期、反复使用的简短口号性语句,它要基于长远的销售利益,向消费者传达一种长期不变的观念,由此我们来分析一下广告语的文体特点。
1、《行思篇》行多久,方为执着;思多久,方为远见。时间,给了男人味道。
2、《味道篇》知己的味道,父亲的味道,好酒满含男人的味道,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
3、打鬼子喝的也是衡水老白干()
4、汉时衡水产佳酿,唐代天下美名扬,明朝国宴称佳品,今日开坛十里香
一年级下必背古诗(精选60首)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下必背古诗(精选60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归故乡。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紫骝马歌辞
北朝乐府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乡。
赐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送朱大人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武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生一片心。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越女词
唐李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关于冬至节的诗句(精选90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冬至节的诗句(精选90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2、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3、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杜甫《冬至》
4、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陆游《辛酉冬至》
5、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苏轼《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6、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范成大《满江红·冬至》
7、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朱淑真《冬至(朱淑真)》
8、去年至日犹从俗,今年至日曾无肉。——王洋《*冬至祭肉未给因叙其事》
9、冬至阳生春又来,口虽吟咏心中哀。——文天祥《十一拍》
10、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杜甫《至后》
11、冬至日光白,始知阴气凝。——孟郊《寒江吟》
12、冬至招摇转,天寒螮蝀收。——高适《奉酬睢阳李太守》
13、行过冬至后,冻闭万物零。——元稹《书异》
14、异乡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梦遥。——殷尧藩《冬至酬刘使君》
15、浊酒醒来闻吉语,晴过冬至兆丰穰。——仇远《重阳见菊占冬晴上熟》
16、仲冬冬至后,春从九地回。——张嵲《仲冬冬至后》
17、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杨凝《雪晴》
18、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张耒《冬至后三日三首·水国过冬至》
19、冬至阳生才两日,欣逢伯氏绂麟辰。——宋无名氏《鹧鸪天·冬至阳生才两日》
20、腊前冬至后,报春意、动南坡。——宋无名氏《木兰花慢·腊前冬至后》
21、独怜节序逢冬至,不得安栖学闭关。——刘基《冬至日泊舟戈溪》
22、冬至之日无酒钱,醒笑先生高阁眠。——沈周《至日闲居自述》
23、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白玉蟾《赠潘高士二首·冬至炼朱砂》
24、海角沙场过冬至,未如今日最伤情。——晁说之《冬至日涂中》
25、小春才过,冬至相催。光阴驹过隙,须鬓雪成堆。——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小春才过》
26、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陈与义《冬至二首·少年多意气》
27、冬至四十六,三阳生此辰。——苏颂《皇太后合春帖子六首·冬至四十六》
28、小臣曾读三王纪,冬至由来始祭天。——边贡《迎銮曲·郊祀元君百礼先》
29、冬至冰霜俱怨别,春来花鸟若为情。——崔日用《钱唐永昌》
30、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张伯端《西江月·冬至一阳来服》
31、今日柴门又冬至,野梅花下独沉吟。——邵亨贞《至日有寄南金兄奉寄》
32、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朱淑真《冬至(朱淑真)》
33、冬至子时阳已生,道随阳长物将萌。——庞籍《记异》
34、冬至阳生,迎春拨雪黄芽好。——马钰《万年春·冬至阳生》
35、梅花满树,又是一年冬至。正相思,恰有江南使。——程钜夫《感皇恩·次韵姚牧庵题岁寒亭·此首下原附牧庵》
36、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张抡《西江月·冬至一阳初动》
37、虎宿方冬至,鸡人积夜筹。相逢一尊酒,共结两乡愁。——张登《冬至夜郡斋宴别前华阴卢主簿》
38、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白居易《冬至夜》
39、冬至袄冠争蝶舞,夜深弓锯共龙呤。——聂绀弩《伐木赠懂汉芩》
40、冬至思吾侄,樊川示阿宜——许月卿《甥馆五首·冬至思吾侄》
41、索居共谁语,煮药作冬至。——罗公升《冬至》
42、客中冬至夜偏长,寒炉坐拥待晨光。——杨慎《定风波·沾益冬至》
43、建昌冬至益王宫,剑佩趋朝礼半同。——李梦阳《旴江小至》
迎接新一年的古诗
诗话说元旦,流传至今,古代有不少名人诗词是关于元旦的。从元旦的古诗名句中可以看出古代元旦的*俗文化,下面是描写元旦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守岁》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2、《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3、《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7、《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着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8、《田家元旦》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9、《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0、《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又是一年清明时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时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请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竟境含蓄优美,写雨中行人的忧愁,但不令人消沉,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淡漠,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译文】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译文】
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尽管现在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会感到悲哀。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清明扫墓的时候,有几户人家的坟墓还会有后人来祭拜呢。(因为他们的后人在战乱中死去了)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译文】
自古清明是亲*自然游山玩水的'日子,如今清明节已至,看着窗外的春色满园,不禁顿生感慨。然而凭栏而望却不知哪出风景最佳。有朋友告诉我晴空万里下碧绿的原野尽头,便是一处绝妙的游玩胜地。穿过蓊蓊郁郁的杨柳丛,紧收马缰,马儿一声嘶鸣,抬头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连带啼叫的黄莺、漂亮的花朵,灿烂明媚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译文】
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译文】
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译文】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一年级必背古诗清明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必背古诗清明,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2. 借问:请问。
3. 遥指:远远地指着。
[简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魂”不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太没来由了。
再回到“纷纷”二字上来。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说出是向谁问路的。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是否答话了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比如《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读者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后人学*继承的地方。
【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清明节的诗句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秋风萧瑟,层林尽染,一片金黄,在一年级的学*中会遇到很多关于描述秋天的,其中对秋天更是真实。
《子夜秋歌》
【唐】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
【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唐】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山居秋暝》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春天,是求实者、勤奋者的季节。她青睐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只有这样的人才可真正体味到春泥的亲切,春风的和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二月春风吹杨柳,吹乱心中几多愁。
料知此愁年年有,依旧相约风雨后。
杏花村里杏花酒,风雨声中风雨楼。
不见鸿雁传书来,只见伊人泪长流。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形容一年白干的古诗
老白干酒的古诗好不好
一年胜一年的古诗
一年的古诗
一年又一年的古诗句
关于一年又一年的古诗
还有一年的古诗
一年胜似一年景的古诗
古诗新的一年
一年又一年的古诗词
一年又一年的感悟古诗
又是新的一年古诗
一年到四年的古诗
形容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古诗
一年一年又一年的说说
一年的古诗大全
一年古诗级下的
一年将逝的古诗
贾岛的古诗一年
写一年春的古诗
一年的所有古诗
一年至三年的古诗
一年上册的古诗
有关于一年的古诗
一年终了的古诗
要命的一年的古诗
人死了一年的古诗
一年又一年说说
相隔一年的古诗
一年夏天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