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咏诵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咏诵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咏诵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咏诵花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咏大别山的诗歌
第一首《映山红》
这是大山啼血的忠诚。
满坡云锦,满岗落霞,
缤纷着摇曳多姿的温馨;
满山颜采,满川胭脂,
浸染着斑斓柔曼的虹霓。
∕
是谁用如椽巨笔,
挥洒出这漫山遍野的锦绣,
是谁用灵感的火花,点燃了这生生不息的火海:
红的喷艳,黄的热烈,紫的素雅,白的圣洁。
惊天动地的姹紫嫣红滚沸着大别山的梦幻。
∕
有人说是子规啼醒了大山的冷寂,
有人说是先烈的魂灵在破萼怒放。
我的心却开成千瓣映山红,
竖起一面面礼赞生命与阳光的大纛……
第二首《云雾茶》
当第一声鸟语啄破了四月,
山谷中淅淅沥沥的雨中,
身着绿色衣裙的采茶女便从云雾里款款走来,
让一袭馨香芬芳了整个大别山。
∕
大别山茶是云雾的精华酿制的。
从茶树枝桠上第一粒凸起的蓓蕾开始,
从树干上第一颗稚嫩的笋尖开始,
雾霭便呵护着这些精灵的呼吸和体温。
∕
日子被熏染着,洗濯着,
直到满山茶园蓬勃地举起旗枪,
期盼着采茶女的纤纤玉手……
云雾氤氲着四月,
绿意绽放着四月,
茶歌悠扬着四月,
陆羽手中的《茶经》
也漫出了大别山的芳香。
第三首《大别山之歌》
在神秘的皖西这一片深厚无极的土地
让深邃的目光比阳光还要炙热
让苍凉的歌谣比山风还要粗犷
让深色的皮肤比黄土还要淳朴
∕
崎岖的山路延伸祖祖辈辈的性格
厚重的'心事挺举世世代代的脊梁
片片水田喂养晶莹、深厚的庄稼
喂养小米加步枪的日子和往事
谁把粗糙的酒碗庄严地举过头颅
无怨地丢下妻儿冲入泱泱大国地洪流
那些深情的男子策马弛过无夜的母腹
萧风处处大地无息的滚动铁骑的喘息
《咏鹅》这首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这首诗歌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学*这首诗歌,可以依循鹅的形象→声音→色彩→动态的思路来理解:
形象生动
诗歌一开始就以“鹅,鹅,鹅”的连续反复,突出了描写对象。鹅在禽类当中,体大身健,尤其是长长的颈项更是别具特色,所以诗人抓住特征,突出了鹅的“曲项”--鹅的颈项长长的,本来并不弯曲,因为它要唱歌,这才弯曲着颈项,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可爱了。
声音嘹亮
如上所述,鹅儿弯曲起长长的颈项,大概憋足了内劲吧,突然爆发出来--“向天歌”,向着高高的天空鸣叫,唱的什么“歌”只有鹅儿自己知道,但这鸣声激越嘹亮,发散四方,使我们如同直接听到,而且仿佛回荡在耳际,经久不歇……
色彩分明
色彩分明,美丽和谐,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白毛”和“绿水”映衬分明,“红掌”和“清波”相映尽致,鹅儿的白毛使绿水更绿,而一潭绿水又使白毛更白;同样,鹅儿的红掌与绿水的清波互相映现,多么美妙。如果诵读诗篇,体味色彩,你就会感到“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不仅色彩分明,而且和谐统一,让人觉得很美很美呢。
动态逼真
这首诗歌固然把鹅儿的形态描绘得非常生动,而形态与动态又紧密关联,“曲项”是在绘形,何尝不是写动?鹅儿长长的颈项弯曲起来了,为的是爆发出嘹亮的鸣声。尤其是下面的“浮”和“拨”两个动词,更是写足了鹅儿的动态了--绿水悠悠,鹅儿浮游其中,多么自由自在啊!鹅儿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悠悠绿水,激荡起一圈圈清澈的水波,雪白的躯体不断前行,又多么快乐!“浮”含游,“拨”含行,二者连成一体,再加上“向天歌”,简直逼真如画了。
诵读这首诗歌,我们不难从中体味到童趣。在儿童眼里,鹅鸭嬉戏,猫狗相斗,乃至蚂蚁搭桥等等,无不充满情趣,妙在诗人仔细观察,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以诗的语言画出“鹅儿戏水图”,因而更加富有感染力了。
入夏荷花别样红,又到了观荷、赏荷、拍荷的季节!伴随着蝉鸣与鸟叫,荷花如期而至!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娇艳欲滴。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炎炎夏日中,给人们带来清凉的感觉,其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入夏荷花生,赏荷正当时,12首荷花的古诗词,共赏荷花的美丽与诗意!
竹外荷花
宋-韩淲
雨竹翻山翠,风荷漾水香。
我行三步远,人饮一杯长。
不以扶头去,其如扫迹藏。
柳花才露白,梅子又传黄。
白荷花
宋-释居简
数亩澄漪不用耕,移根玉井不曾耘。
羽衣何处霓裳遍,翠盖参差踏水云。
观荷有感
宋-吴芾
自有东湖知几年,荷花今日尚依然。
堪嗟世事时时改,只有荷花岁岁妍。
荷花
宋-郑清之
一样娉婷绝代无,水宫鱼贯出琼铺。
缘何买得凌波女,为有荷盘万斛珠。
咏荷花
宋-孔*仲
一花一叶自相连,待得花开叶已圆。
应为施朱嫌太赤,故将嫩绿间婵娟。
荷花
宋-徐元杰
鼓角声中璧月光,竹舆十里绕横塘。
碧摇仙子凌波袜,红散天丝织锦裳。
仿佛若耶溪上路,栖迷太华井边凉。
入城不觉东方白,吹散一身风露香。
题荷花
明-王汝玉
鉴湖烟月不胜春,十里霓裳照水新。
汀鹭沙鸥俱未识,折芳应误浣溪人。
看荷花
清-彭孙贻
风吹荷芰香,任把芙蕖嗅。
香是风所为,花是香生就。
荷花辞
清-钱谦益
露集枝条玉不分,如规碧叶动成纹。
藕身到底终须折,一片冰心付与君。
如梦令-荷花
清-许德蘋
落日亭亭烟暮。一棹出花迷路。
听唱采莲歌,声在鸥波深处。
沙渡。沙渡。香梦好圆鸳鹭。
倦寻芳-荷花
清-朱彝尊
堂依万柳,丽草田田,别有金谷。
卷就新筒,只少手擎纤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知道关于梅花的古诗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梅花的古诗词_梅花古诗朗诵作品,以供大家参考!
梅花古诗朗诵作品(一)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知:知道
【翻译】
一: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二: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墙角”二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较之前两句,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试想,假如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红的或是其他颜色,诗人会由此而联想到雪吗?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错”而无误,“错”中见奇之感。
“遥知不是雪”这句诗,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句“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
诗人写梅香,没有借助任何形容词,亦未泼墨如云,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寻常最奇崛”(王安石语)的“遥知”这两句诗巧妙自然地出之。这两句诗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与张谓的《早梅》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遥知”两句诗也未必是实写诗人于远处闻到梅花的香色,从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结论,而只是虚写,极言梅花的香气之浓。
如果说,这首《梅花》诗所吟咏的梅花,不仅让人领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韵,而且给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别具一格的鲜明印象,那么,这首诗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咏的梅花,令人赏心悦目,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咏物的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物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
3.亭亭玉立晚风前,一片清芬透碧天。尽有污泥不能染,昂头浑欲学飞仙。
4.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5.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6.若飞天上去,定做月边星。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
7.一朵芙蓉顶上栽,彩衣不用剪刀裁。*生不敢轻言语,一唱千门万户开。
8.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层浪,入竹万竿斜。
9.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0.奴家好比一支花,荣华富贵不爱他。称心如意人儿来,奴家立即许给他。
11.害了相思病,身体瘦如柴。巴得团圆日,不觉泪满腮。
12.路迢迢而非远,石叠叠而无山,雷轰轰而未雨,雪飘飘而不寒。
13.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心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咏竹》
唐·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5、《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蜂》
唐·罗隐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7、《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8、《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马诗·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把荷花比作孤独的美人
踏莎行
宋·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二、把荷花比作高洁的隐士
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三、用荷花象征友谊,代表蓬勃的生命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把荷花比作采莲人,象征美丽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五、用并蒂莲花喻托至死不渝的爱情
摸鱼儿
金·元好问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六、用荷花象征情人
念奴娇
宋·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七、用荷花映衬圣洁的女神
再过露筋祠
清·王士禛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如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八、以荷花喻托追寻的理想形象
红情
宋·张炎
无边香色。记涉江自采,锦机云密。剪剪红衣,学舞波心旧曾识。一见依然似语,流水远、几回空忆。看亭亭、倒影窥妆,玉润露痕湿。
闲立,翠屏侧。爱向人弄芳,背酣斜日。料应太液,三十六宫土花碧。清兴凌风更爽,无数满汀洲如昔。泛片叶、烟浪里,卧横紫笛。
九、以荷花象征对男子的思念
西洲曲(节选)
南北朝民歌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十、以荷叶、莲花喻托绵绵不尽的怅恨
暮秋独游曲江
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咏诵花的古诗
咏花的古诗朗诵
咏诵桂花品质的古诗
最美诵读里的咏兰花古诗
咏风的古诗诵读
咏诵徐州的古诗
古诗咏月朗诵版的
咏蝉的古诗朗诵
咏鹅和咏柳的古诗朗诵
咏春咏花的古诗
咏诵大自然的古诗
咏水仙古诗的朗诵
咏诵古诗的例子图片
古诗咏柳.风的朗诵
诵咏春天的古诗
咏诵布谷鸟的古诗
咏草花的古诗
咏颂花的古诗
朗诵古诗咏柳的图片
朗诵古诗吴世南的咏风
咏月的古诗原文朗诵
《咏兰花》的古诗
咏桅子花的古诗
咏花蜜的古诗
咏嗽叭花的古诗
五岁的咏花古诗
咏繁花的古诗
朗诵古诗咏柳的诗意
咏花草的古诗
吟咏花的古诗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古诗
等不及你到来的古诗
儿童学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以关雎的形式写一篇古诗
励志的56字古诗
用雪表达壮志的古诗
古诗中有山有云的诗
请播放友关于蜜蜂的古诗
古诗是关于葡萄的
含有han的古诗
描写春天清新的古诗
古诗三行的画
关于母爱的古诗古诗
关于植树节的古诗50首
请播放静夜思的诗古诗
让你笑到头疼的古诗
妈妈必背的10首古诗
和节日有关的古诗配画自创
日本关于春节的古诗
过年四世同堂聚会的古诗
内含节日*俗的古诗
描写绿色生态发展的古诗
描述死刑的古诗
清*乐其他的古诗
女生问你最喜欢的古诗
词牌名的古诗十首
儿童树下玩耍的古诗用拟人手法
幼儿园咏柳古诗的教案反思
秋字出自谁的古诗
可以用作qq自动回复的古诗
琵琶行这个古诗在初三的第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