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个字的古诗隶书

关于45个字的古诗隶书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45个字的古诗隶书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45个字的古诗隶书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45个字的古诗隶书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2) 语录(1) 说说(6k+) 名言(18k+) 诗词(153) 祝福(7k+) 心语(792)

  • 师生离别的诗句隶书

  • 师生,离别
  • 师生离别的诗句隶书

      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会在你心底慢慢模糊。学会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的成全。下文是隶书写师生离别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10、愿尔尽得春风意,长风直挂成名家。

      1 、相聚时不知友谊的可贵;分别才知那是人生最需要的东西,犹如盐,少它还有什么滋味?。

      2 、白浪给你献花,阳光与你拥抱,海鸥与你话别,啊,生活的大海托着你青春的船只启航了。

      3 、命运让我们相识相知,生活又使我们相分相离,就像月亮和星星,遥远而又永在一起。

      4 、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5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需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日何夕,君无陌路。

      6 、爱情从希望开始,也由绝望结束。死心了,便是不再存在着任何我曾经对你有过的希望。

      7 、不须旦暮厮守,不须海誓山盟,只要记住那个月夜,只要记住那个时辰,还有那深情的吻。

      8 、离别时,留下一串艰难的足迹;相逢时,欢愉一对欣喜的身影没有离别的痛苦,也就没有相逢的欢愉。

      9 、挥手告别,扬帆远航,忘不了的,是你抛出的那根友谊的缆绳,无形中牢牢地系在我的心上。

      10 、相会再别离,别离再相聚;秋风吹旷野,一期只一会。我会珍惜你我的友情,更期待相会的时刻。

      11 、献上依依惜别的`祝愿,愿福乐时刻与你相伴。分离只熔得友情更浓,重聚首将在那更灿烂的明天!

      12 、分别时,我们没有流连的泪眼,相对,无语。看夕阳透过文峰塔尖,把它的余晖洒在西清河畔。

      13 、蓝天上缕缕白云,那是我心头丝丝离别的轻愁;然而我的胸怀和天空一样晴朗,因为我想到了不久的重逢。

      14 、我们匆匆地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语言,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15 、尽管是匆匆地相逢,匆匆地离别,但短促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拥有着永恒,相信今日的友情是明日最好的回忆。

      16 、当你踏上月台从此一个人走,你知道我好担心,心中纵有千言万语,却只能对你深深地凝瞬;我好难过却不肯说出口。

      17 、将心停泊在彩云升起的港湾,偷偷把幸福刻在你的心间,用一缕友谊的丝线,将你我紧紧绑在岁月变迁的终点!

      18 、锦上添花是哥们,雪中送炭是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兄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是知己,一生知己不多,你就是我的知己。

      19 、亲爱的人,让我最后一次这样地呼唤你,我要走了,虽然我有着诸多的不舍,然而我坚信是我该走的时候了。别了,亲爱的!保重!

      20 、我珍惜人生中每一次相识,天地间每一分温暖,朋友间每一个知心的默契,就是离别,也将它看成是为了重逢时加倍的欢乐。

    [阅读全文]...

2021-12-11 23:24:07
  • 《蝶恋花》隶书

  • 诗人
  • 《蝶恋花》隶书

      隶书,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蝶恋花》隶书,欢迎阅读与收藏。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蝶恋花,宋词词牌名。《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关于隶书的定义,*人吴伯陶先生一篇:《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的文章中说道:“可以用这个字的本义来作解释。〈说文解字〉中解释‘隶’的意义是‘附着’,〈后汉书·冯异传〉则训为‘属’,这一意义到今天还在使用,现代汉语中就有‘隶属’一词。〈晋书·卫恒传〉、〈说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认为隶书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

      其次究竟什么样子才叫隶,隶与篆又有什么样的严格区别,吴伯陶先生在上述的文章中又有所分析订定,这里再节录吴文中值得考虑的几小段。吴云∶“小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遗意,画其成物随体诘屈;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他有字形举例,可参阅原文)。

      他又说∶“小篆和隶书实际上是两个系统,标志着汉字发展的两大阶段。小篆是象形体古文字的结束,隶书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我们判断某种字体是否隶书,就要首先看它是否出现有破坏篆书结构失掉象形原意之处。”

      隶书教程吴先生经过仔细排比研究,得出那样的科学论据来,作为学术上篆、隶的不同定名的分野,自然是很值得重视的。不过还有两个问题想要问,那就是∶一,篆书也不能够个个是象形字,一开始就有象形以外的许多字存在,因此,仅仅失掉“象形原意”似乎有些不够。我的意思是说隶的破坏古文(“象形字”是一种字体的笼统名称,事实并非个个“象形”,例子甚多,不待列举),不仅仅是破坏象形而已。二,今天看到的从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和湖南长沙马王堆墓中出土的简帛书中发现其中字的结构有变篆体,也有未变。用笔有圆有带长方的,那种字当时又称之为何名?这种“半篆半隶”的字形从秦昭襄王时代开始一直到西汉初(秦云梦简到汉马王堆帛书,吴文有详述可参阅)还存在,始皇帝以前,字还未有“体”的区别,可是到汉初,肯定那种字已经归入隶体,二者合起来考虑,那么对吴先生的区别篆体之名,是否有些矛盾了呢?事实上结构之变,光讲象形不象形,定然不够全面。我估计区别问题,在当时——在字体初变时一般人肯定还不太严格的,那种“蝙蝠式”的字形,大都随着新名称而名之——也称为隶,其中稍为保留些旧结构也是可以的。因此我认为如果设身处地来推测当时的命名,和今天用学术研究来区别的命名是可以有些距离的',是无足为怪的。明确地讲,篆与隶的不同除形象变为符号以外,还有笔法变化一方面的区别,例如∶生(篆)、上(变笔法未变结构)、之(笔法结构全变)。三字的名实异同,决非单论结构,其他相似的情况也很不少,可以类推。

      西汉中期以来,隶书的脱去篆体(包括结构、笔画的写法)而独立的形式,已经完全形成。所见有代表性的例如本世纪出现于西陲流沙中的西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成帝河*元年(前28年)、新莽始建国天凤元年(14年)的书简、乐浪汉墓出土的西汉*帝元始四年(4年)、东汉明帝永*十二年(69年)的漆盘上的铭文等等,不但结构全变,从字形来讲也全成方形或扁方形,笔势则长波更自然横出,和接*篆体的直垂形大大不同了。

      相像的字形还能在东汉的碑刻中见到很多。最著名的如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的《华山庙碑》、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的《史晨碑》、中*二年(185年)的(曹全碑)、又三年(186年)的(张迁碑)等等,其他不再一一例举了。

      同时在西汉的碑刻中也还有一些面积大都方正或个别字带长形,又仅有极短的波势的字体,其有代表性的所见如∶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前56年)的《鲁孝王刻石》、东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的《祀三公山碑》、顺帝永和二年(137年)的《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灵帝建宁三年(170年)的《郙阁颂》摩崖石刻、以至明帝永*九年(66年)字形不大规则的《开通褎斜道》摩崖石刻等等。以上那些基本上已消灭篆体而形式稍有小异的“正体字”,一直流行于两汉、三国间,而且几乎独占了石刻碑志中的位置。在江苏省南京市出土了东晋谢鲲的墓志,还能见到用的仍是这样的字体。这种字体应当说都是隶,因为其形式自秦到汉,虽有些变化,但并不太大。从字形的面积上讲∶先带长方,后变方扁,有些地方还交叉互用着。长波、短波,也同样是交叉互用不分前后的。因此决不能说它是一种字体彻底变为另一种字体的新旧二体,而是一种字体在前前后后中间的个别量变罢了。

    [阅读全文]...

2022-04-23 05:53:39
  • 隶书春节对联

  • 对联,春节,文学
  • 隶书春节对联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对联吧,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对联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对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隶书春节对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国泰民安

      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和顺门第增百福 合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

      冬去山川齐秀丽 喜来桃里共芬芳 横批:新年大吉

      岁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创大业千秋鼎盛 展宏图再就光辉 横批:大展宏图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 横批:国泰民安

      奋发图强兴大业 勤奋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创大业千秋昌盛 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内外*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安 横批:吉祥如意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万事如意展宏图 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天地温柔家添财 安全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安然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一路*安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精耕细作丰产岁 节约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发愤图强兴大业 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天地和顺家添财 *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安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阅读全文]...

2022-05-21 22:20:37
  • 隶书书法欣赏的历史价值介绍

  • 历史,欣赏,书法
  • 隶书书法欣赏的历史价值介绍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隶书书法欣赏的历史价值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起来的。它主要产生于西汉时期,可以说,隶书的演变在*书法史中是一次比较大的书法文化事件,对于后世的影响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自西汉开始,隶书书法欣赏开始成为社会主流的书法字体,同时逐渐形成了自我风格特点。

      隶书书法欣赏的产生与演变,正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它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字形结构的变化,即是对正体篆书字形结构的改造,主要是简化了字体;二是书写方式的变化,既是改变原有正体篆书的.书写方式,这种改变的主要目的是简捷流便。字形结构的简化和书写方式的简捷流便构成了隶书书法欣赏演变过程的核心内容。

      在这里,隶书书法欣赏字形结构的简化和书写方式的简捷流便,不仅为了书写速度的提高,同时因其蕴涵着内在的书写运动态势更加符合人的生理运动轨迹,才使隶书在秦汉之交随着政治的更替最终彻底代替篆书而获得普遍应用的。

      隶书的产生改变了从前的书法字形结构及特点。它化圆为方,化弧为直,使得隶书书法欣赏逐渐具有自我的风格与特色。总结下来,隶书书法欣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字形向扁方方向发展

      隶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

      二、蚕头燕尾的风格特色

      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似蚕头的形状。“收笔雁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

      三、提按粗细变化明显

      写篆书时用笔的纵向提按要求不现痕迹,而隶书则有意强调提按动作,形成笔画轨迹显著的粗细、转承变化,起、行、收用笔的三过程都有了明确的体现。这与后来的楷书已很相*。

      此外,隶书书法欣赏还具有“化圆为方化弧为直”、“.变画为点变连为断”的艺术特点。即隶书的直笔具有明显的波动性,由衷柔滑的曲线美,更加富有生命力。此外,隶书书法中,点法的运用日臻成熟,还将篆字中许多一笔盘旋连绵写成的笔画断开来写,形成笔断意连的艺术效果,大开了书写的方便之门,后来楷书更是发挥了这种方式,书法字形变的愈发美观与典雅。

    [阅读全文]...

2021-11-24 10:33:44
  • 诗名含有隶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隶字的诗词

  • 金粟影 (白野达兼善隶颜)

    释良琦〔明代〕

    幽香栏槛绝低小,浑似毗耶丈室空。金粟花浮双树月,白莲香散一池风。

    金粟影 (白野达兼善隶颜)

    释良琦〔明代〕

    每闻天鹤乘云下,莫遣仙姝入座中。却愧袈裟留住久,钓船犹系柳桥东。

    钓月轩(京兆杜本隶颜)

    虞集〔宋代〕

    方池积雨收,新水三四尺。风定文已消,云行影无迹。渊鱼既深潜,水华晚还出。幽人无所为,持竿坐盘石。

    赠司隶傅咸诗

    张载〔魏晋〕

    皇灵阐曜,流英敷醇。苞光含素,以授哲人。于赫洪烈,实子厥真。

    虑该道机,思穷妙神。汪穆其度,焕蔚其文。实茂成秋,华繁荣春。

    清藻既振,乃郁乃彬。德风云畅,休声响震。

    侔踪古昔,越轨曩朝。外骇方域,内冠皇僚。峨峨峻极,谁其能超。

    出莅宰守,播化丞苗。入毗帝猷,翼赞均陶。道殊颜孔,勋拟伊皋。

    太上立本,至虚是崇。猗欤清规,允迪斯冲。韬纳无方,以光徽融。

    嗟我昏曚,怀贤仰风。

    思存豫属,厕于末徒。沐浴芳源,仪形训模。重仞幽秘,愿陟其涂。

    彼海汤汤,涓流所归。鳞宗龙翔,鸟慕凤飞。瞻顾高景,曷云能违。

    未见君子,载渴载饥。

    东林寺贯休上人篆隶题诗

    黄滔〔唐代〕

    师名自越彻秦中,秦越难寻师所从。

    墨迹两般诗一首,香炉峰下似相逢。

    隶轩真赞

    白玉蟾〔宋代〕

    骨气已神仙,玄圃挺生贤。面上四时春,心次一壶天。人皆就法门栋梁上踔他光景,我道隶轩高士志趣飘然。若也未知涯涘,为君指出言诠。丹成若未归蓬岛,且结溪山风月缘。

    不见胡仲隶题苏溪僧壁

    林季仲〔宋代〕

    念别三年久,相望一舍间。无人寄消息,风雨暗前山。

    和申屠忍斋隶籍秦邮韵呈苟治书生

    王奕〔元代〕

    笑认鸾江旧佑环,大槐梦觉已无关。看花要在雪霜里,品士莫于文字间。乌府清风如有约,鹤楼明月不教閒。直须存活苍生了,却把丹囊贮九还。

    鲍司隶歌

    佚名〔魏晋〕

    鲍氏骢。三人司隶再入公。马虽瘦。行步工。

    齐北郊乐歌六首 其六 隶幽乐

    佚名〔隋代〕

    后皇嘉庆,定祗玄畤。承帝休图,祗敷灵祉。篚幂周序,轩朱凝会。

    牲币芬坛,精明伫盖。调川瑞昌,警岳祥泰。

    [阅读全文]...

2022-01-25 14:33:37
  • 关于书的古诗

  •   1、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柳宗元《三赠刘员外》

      2、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戴叔伦《小雪》

      3、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高适《闲居》

      4、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王维《杂诗三首》

      5、万里羽书来未绝,五关烽火昼仍传。故人多病尽归去,唯有刘桢不得眠。——戴叔伦《行营送马侍御》

      6、深夜竹亭雪,孤灯案上书。不遇无为化,谁复得闲居。——韦应物《答崔都水》

      7、西候情何极,南冠怨有馀。梁王虽好事,不察狱中书。——崔国辅《送韩十四被鲁王推递往济南府》

      8、参差剪绿绮,潇洒覆琼柯。忆在沣东寺,偏书此叶多。——韦应物《题桐叶》

      9、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董思恭《咏弓(一作太宗诗)》

      10、此观十年游,此房千里宿。还来旧窗下,更取君书读。——顾况《题元阳观旧读书房赠李范》

      11、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闺怨二首》

      12、风筵调桂轸,月径引藤杯。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王勃《赠李十四四首》

      13、五十馀年别,伶俜道不行。却来书处在,惆怅似前生。——顾况《天宝题壁》

      14、灵空闻偈夜清净,雨里花枝朝暮开。故友九泉留语别,逐臣千里寄书来——卢纶《题念济寺》

      15、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李白《奔亡道中五首》

      16、白发千茎雪,寒窗懒着书。最怜吟苜蓿,不及向桑榆。——戴叔伦《口号》

      17、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韦应物《答李浣三首》

      18、今年十月温风起,湘水悠悠生白苹。欲寄远书还不敢,却愁惊动故乡人。——戴叔伦《代书寄京洛旧游》

      19、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20、夫子素多疾,别来未得书。北庭苦寒地,体内今何如。——岑参《寄韩樽》

      21、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m.ju.51tietu.net)——孟郊《归信吟》

      22、空山无鸟迹,何物如人意。委曲结绳文,离披草书字。——顾况《石上藤》

      23、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乡泪半书间。——戴叔伦《关山月二首》

      24、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岑参《题三会寺苍颉造字台》

      25、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年年洛阳陌,花鸟弄归人。——卢僎《途中口号(一作郭向诗)》

      26、引烛踏仙泥,时时乱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灵书卷。——顾况《山春洞》

      27、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年年洛阳陌,花鸟弄归人。——郭向《途中口号(一作卢僎诗)》

    [阅读全文]...

2022-03-04 19:07:51
  • 回乡偶书古诗

  •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译文: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阅读全文]...

2021-12-08 05:32:06
  • 读书的古诗

  • 读书
  •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2、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3、*生剩久观书债,四库留人未许休。——陆游《九月初作·碧海仙蓬感旧游》

    4、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陆游《寒夜读书》

    5、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王维《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6、夜雨深馆静,苦心黄卷前。云阴留墨沼,萤影傍华编。梦鸟富清藻,通经仍妙年。何愁丹穴凤,不饮玉池泉。——钱起《和刘七读书》

    7、报我楼成秋望月,把君诗读夜回灯。——白居易《酬微之开拆新楼初毕相报末联见戏之作》

    8、尝闻读书者,所贵免征伐。——邵谒《下第有感》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10、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吕洞宾《绝句》

    11、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赵恒《劝学诗》

    12、读书无与如,日夕友猿狙。——释文珦《喜故人来访共论易》

    13、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皮日休《读书》

    1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5、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杜甫《孟氏》

    16、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张籍《卧疾》

    17、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袁枚《寒夜》

    18、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高适《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

    19、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20、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1、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读书萤。——杜甫《题郑十八著作虔》

    2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

    23、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王建《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

    24、登高望远不可无,不可一日不读书。——苏泂《次陆放翁韵》

    25、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26、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韩愈《符读书城南》

    27、西岩曾到读书堂,穿竹行莎十里强。——杜牧《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

    28、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29、老去无他嗜,书中有独欣。月窗鸡喔喔,霜野犬狺狺。虽叹吾何适,犹尊昔所闻。从今倘未死,一日亦当勤。——陆游《寒夜读书》

    30、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31、徐行过君就书读,颇幸借屋今连闾。——苏泂《次陆放翁韵》

    3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33、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五更三点待漏》

    34、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慎虚《阙题》

    35、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3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8、吾生如蠹鱼,亦复类熠燿。一生守断简,微火寒自照。区区心所乐,那顾世间笑。闭门谢俗子,与汝不同调。——陆游《灯下读书戏作》

    39、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苏轼《登庐山》

    40、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莫宣卿《答问读书居》

    41、万卷漫读书,千金空服药。——方回《偶书·一日无酒饮》

    42、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韩愈《符读书城南》

    43、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孟浩然《西山寻辛谔》

    44、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书斋即事》

    45、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46、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随园诗话补遗》

    47、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汪洙《勤学》

    48、读书当努力,写字莫糊涂。——王冕《元日示师文》

    49、曾脱素衣参幕客,却为精舍读书人。——刘禹锡《送李庚先辈赴选》

    50、为问山中有何好,山中剩有读书人。——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歙州民与睦州民》

    51、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白居易《悲哉行》

    [阅读全文]...

2022-03-22 15:22:14
  • 关于读书的古诗

  • 读书
  • 人的一生为什么要读书?我们总是把道理说了一遍又一遍,但是,能把读书说得如此饱含意蕴的也就只有古诗词了。小编整理了关于读书的古诗,希望你们喜欢!

    1、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3、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柏学士茅屋 【唐】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5、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6、绝句【宋】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7、读书 【宋】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8、寒夜读书 【宋】陆游

    老去无他嗜,书中有独欣。月窗鸡喔喔,霜野犬狺狺。虽叹吾何适,犹尊昔所闻。从今倘未死,一日亦当勤。

    9、灯下读书戏作【宋】陆游

    吾生如蠹鱼,亦复类熠燿。一生守断简,微火寒自照。区区心所乐,那顾世间笑。闭门谢俗子,与汝不同调。

    10、和刘七读书【唐】钱起

    夜雨深馆静,苦心黄卷前。云阴留墨沼,萤影傍华编。梦鸟富清藻,通经仍妙年。何愁丹穴凤,不饮玉池泉。

    11、寒夜读书【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

    12、答问读书居【唐】莫宣卿

    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

    13、劝学【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阅读全文]...

2022-07-22 06:30:59
  • 关于读书的古诗

  • 读书,励志
  • 1、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3、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5、吾生如蠹鱼,亦复类熠燿。一生守断简,微火寒自照。区区心所乐,那顾世间笑。闭门谢俗子,与汝不同调。——陆游《灯下读书戏作》

    6、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7、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8、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9、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翁森《四时读书乐·秋》

    10、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12、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汪莹《示儿》

    1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14、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5、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读山海经》

    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17、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8、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19、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20、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劝学诗》

    21、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2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23、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2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25、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2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7、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28、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9、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王贞白《白鹿洞诗》

    3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3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32、三年不读南朝史,琐艳浓香久懒熏。偶有遁逃聊学佛,伤於哀乐遂能文。忏除绮语从居易,悔作雕虫似子云。忧患百经未闻道,空阶细雨送斜曛。——康有为《澹如楼读书》

    33、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细商量。——陆九渊《读书》

    3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35、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36、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37、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陆九渊《读书》

    38、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39、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陆游《寒夜读书》

    40、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陶渊明《和郭主簿二首》

    41、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42、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翁森《四时读书乐·春》

    43、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44、老去无他嗜,书中有独欣。月窗鸡喔喔,霜野犬狺狺。虽叹吾何适,犹尊昔所闻。从今倘未死,一日亦当勤。——陆游《寒夜读书》

    45、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46、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苏轼《和董传留别》

    47、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48、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4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于谦《观书》

    50、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51、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阅读全文]...

2021-12-18 15:35:54
45个字的古诗隶书 - 句子
45个字的古诗隶书 - 语录
45个字的古诗隶书 - 说说
45个字的古诗隶书 - 名言
45个字的古诗隶书 - 诗词
45个字的古诗隶书 - 祝福
45个字的古诗隶书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