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赤壁的视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赤壁的视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赤壁的视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赤壁的视频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文学中的赤壁诗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词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那什么样的诗词才是好的诗词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学中的赤壁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夏赠韦南陵冰》是李白一首以赤壁为题材的送别诗,借赤壁表达了沉痛激烈的政治情感。考察这首诗的背景可知李白在唐肃宗和永王李璘的夺权内哄中成为牺牲品,蒙受了冤屈,大赦之后突然遇到故人韦冰,惊喜异常与满腔悲愤的情感不禁同时迸发,便写成了这首诗。一句“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构思浪漫奇特,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真情实感,以在江夏意外遇见韦冰为契机,敏锐觉察这一意外相遇的中隐含着悲剧色彩,浪漫夸张地把它构思和表现为如梦觉醒,实际上也是对现实的讽刺。
赤壁诗词的代表作
纵观古今,赤壁佳作不胜枚举,如果非要从中选出代表之作,那么就不得不提杜牧的《赤壁》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它们分别代表了唐诗与宋词在赤壁题材诗词中的最高境界。
一般来说,从主旨上看,本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怀古之情。其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不以成败论英雄。
诗人认为,周瑜的成功是带有某种偶然因素的,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北方的曹操的确有统一*的实力,赤壁之战的失败或许只是历史的偶然,但终究挡不住历史前进的车轮,赤壁之战只是曹操辉煌人生中
的暗点,赤壁的`失败不能抹杀他一生的辉煌,而三国归晋也的确印证了这一点,体现了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当时的社会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第二,古时英雄成功带有某种际遇。
这一点在诗的后两句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难发现,诗人认为,赤壁之战中东风是周瑜的成功决定性因素。周瑜卓越的军事才能是得到历朝历代大多数文史学家充分肯定的,东风的确在这场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如果没有周瑜出色的指挥才能,羸弱的东吴又怎能抵挡住北方八十万浩荡的铁骑呢?所以说杜牧的这一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综上所述,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原南岸的赤壁,地势险要,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在经历了一场惊天大战之后,已逐步化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历代的文人骚客多钟情于此,或凭吊,或感悟,或追思,流下来不少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作品。历史留给赤壁的不仅仅是长江边上另人怀古幽思的“赤壁”二字,于后人更是一笔可贵的精神馈赠。
1.《赤壁赋》宋朝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窕(tiǎo)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
2.《念奴娇 赤壁怀古》宋朝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后赤壁赋》宋朝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
4.《赤壁》唐朝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赤壁歌送别》唐朝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6.《满江红·赤壁怀古》宋朝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
7.《霜天晓角·赤壁》宋朝
辛弃疾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8.《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赤壁归来入紫清》宋朝
黄庭坚
赤壁归来入紫清,堂堂心在鬓雕零。江沙踏破青鞋底,却结丝絇侍禁庭。
9.《鹦鹉曲·赤壁怀古》元朝
冯子振
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
10.《念奴娇·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用韵者凡》宋朝
蔡松年
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夷甫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璧。五亩苍烟,一邱寒碧,岁晚忧风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我…
11.《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宋朝
辛弃疾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 堪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
12.《次韵王待制游东坡留题十一绝·赤壁奴台视白楼》宋朝
喻良能
赤壁奴台视白楼,五言端的胜苏州。政缘不得文章力,故许江山作意游。
13.《赤壁矶》宋朝
张埴
秋清亦足发,弄不俯晴川。顾影非坡月,昂首是梵天。人才三国后,边信十年前。吹备归樊口,芦花落满船。 …
14.《赤壁行》元朝
曹时信
黄州赤壁天下奇,苏翁挟客清秋时。洞箫吹月泣蛟蜃,星躔乃在斗牛墟。五松却居斗之隅,峭石立水枯而癯。莓苔古秀棱角攲,耸削臃肿摩紫泥。盘盘飞鹘上无涯,青莎碧草深葳蕤。…
15.《赤壁歌》宋朝
郑起
赤壁山,赤壁水。江有蛟龙,野有蛇虺。天苍苍,云茫茫。周瑜于此走曹操,声名万古随风长。
16.《赤壁山》唐朝
陈菊南
往事何消问阿瞒,到头吞不去江山。自从羽舰随烟尽,惟有渔舟竟日閒。
17.《自黄州赤壁抛过三江口危甚》宋朝
项安世
直打矶头上,横抛江口开。水将天共去,风与浪俱来。人压船舷正,竿牵帆索回。长年夸好手,不道客心灰。
《赤壁》古诗词鉴赏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赤壁》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1】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2】销:销蚀。
【3】将:拿起。
【4】磨洗:磨光洗净。
【5】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6】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7】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8】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9】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作品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后来的诗论家对于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发表的议论,也有一番议论。宋人许?《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这一既浅薄而又粗暴的批评,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反对。如《四库提要》云:“(许?)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这话说得很对。正因为这两位女子,并不是*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按照许?那种意见,我们也可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另外,有的诗论家也注意到了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如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云:“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也说:“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这些看法,都是值得加以考虑的。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来罢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淡实为不*。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描写赤壁的诗词精选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赤壁的诗词精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短歌行》——曹操
青青子衿,幽幽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5)《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6)咏赤壁——王周(唐)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7)悠悠赤壁 ——杜 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8)过赤壁偶成佳句 明 ·王奉
(一)
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
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
(二)
孟德雄心瞰啖吴,皇天未肯遂共图。
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
(9)古战场赤壁感怀 明 ·方逢时
危矶绝峭倚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
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
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余落日黄。
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
(10)赤壁山 ——明 ·龙仁夫
踣吕摧袁虎视眈,阿瞒气势展江南。
矶头一霎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
(11)赤壁石刻元 ·朱桢
赤壁之山上摩空,
三江之波浩无穷。
峭壁穷峙江流东,
当年麈战乘东风。
百万北走无曹公,
鼎立已成烟焰中。
大书石上莓苔封,
千年不泯周郎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
江山如日还英雄。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一首诗。虽然这首诗是名诗,但也有一些错误之处和争议之处。
魔法士小乔(桥)图片
错误一:弄错了“二桥”的“桥”字
史书《三国志·周瑜传》中是这么写的:“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也就是说大桥和小桥的“桥”字是带有木字旁的,而杜牧看书不认真,写错了“桥”字。当然,犯这种低级错误的人不止杜牧一个人,比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小乔初嫁了”,也把“桥”字写错了,而且小桥嫁给周瑜时,周瑜24岁,赤壁之战时,周瑜34岁,那时小桥已经嫁给周瑜10年了,不是“初嫁”。可见,即便是古代名人,也有看书不认真,“桥”“乔”不分,以讹传讹的时候。时至今日,仍有大量的人搞错了“桥”字。
错误二:弄错了风向
史书《三国志·周瑜传》中对于赤壁之战的风的记载只是写“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没有点明风向。《江表传》中关于风向的记载是这么写的:“时东南风急”。给《三国志》写注解的裴松之则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没有史*载“东风”。而曹操的前线军队与周瑜的军队在赤壁交锋时,周瑜打败曹军,曹军“引次江北”,周瑜的军队“在南岸”。按照常理,把周瑜的战船放到长江中,若是东南风,则吹向西北方,利于进攻北岸曹军;若是南风,则吹向北方,也利于进攻北岸曹军;若是东风,则吹向西方,利于周瑜把战船驶向长江西侧,并不利于进攻北岸曹军。所以,杜牧把风向搞错了。
老三国小乔(桥)
争议一:若无东南风,周瑜是否必败无疑?
其实,按照魏国这边曾经参与过曹操“*荆州”之战的王粲的《英雄记》的记载来看,早在“浦口”,周瑜就已经打败过曹军了。王粲比陈寿活得早,属于当时人写当时事。“周瑜镇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无船,乘簰从汉水下,住浦口,未即渡。瑜夜密使轻船走舸百数艘,艘有五十人移棹,人持炬火。持火者数千人,立于船上,以萃于簰,至乃放火。火然,则回船走去,去复还烧者,须臾烧数千簰。火大起,光上照天,操乃夜走。”也就是说,在没有东南风及黄盖诈降的时候,周瑜依旧能够愉快地纵火,曹军也只能在北岸气得干瞪眼,然后开溜。而曹军不熟悉水战,感染疫病的弊端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得到优质的解决。此外,还有一点容易被人忽视,按照《三国志·吴主传》的记载,当时曹军“士卒饥疫,死者大半”,根据“饥”字来看,当时的曹军除了感染疫病外,还要忍饥挨饿,吃不饱饭,这样一来,曹军战斗力更低下了。至于若无东南风时,最后的大战到底谁会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我个人觉得,即便没有东南风,曹操依旧赢不了周瑜。
新三国二乔(桥)
争议二:二桥被捉是否等同于周瑜完蛋,东吴灭亡?
*赏析这首诗时,常常把二桥被捉等同于东吴灭亡,从而称赞这首诗写得好。那么,果真如此吗?其实也不一定。刘备就是一个反例。刘备的“妻子”被吕布俘虏过,被高顺俘虏过,被曹操俘虏过等等,但刘备依旧百折不挠,闯出一片天地。至于到了关键时刻,周瑜是否会像刘备那样打了败仗却不投降意图东山再起而使大桥小桥被俘虏,自己先溜了,就说不准了。
大家觉得这首诗还有哪些错误之处及争议之处呢?
欢迎各位喜欢历史的朋友关注,留言。
1、念奴娇赤壁怀古——出处:苏轼(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赤壁——出处: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满江红赤壁怀古——出处:戴复古(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4、赤壁歌送别——出处: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5、咏赤壁——出处:王周(唐)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6、悠悠赤壁——出处:杜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结语:以上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描写赤壁的古诗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华好诗词视频全集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词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词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好诗词视频全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华好诗词》,于2013年10月19日在河北卫视首播,由河北电视台发展研究部自主研发的一档文化类大型季播节目。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形式打造出一档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优质原创文化节目。
第一季从2013年10月19日至2014年1月24日。第二季从2014年3月28日至2014年9月12日。第三季从2014年11月18日至2015年5月2日。特别节目诗词王中王从2015年5月23日至2015年8月22日。第四季从2015年11月7日至2016年3月5日。第四季除了在节目环节和内容品质升级外,还将植根于互联网的网络文学与传统诗词文学相融合,进一步在互联网领域拓展,着力开发新媒体市场,集电视播出*台与网络*台之力逐步构建“诗词生态”,在传播领域搭建传统文化场景*台。节目播出至今也产生了很多台湾的优秀诗词选手,在台湾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日渐扩大。河北卫视与中视以及中天电视合作,赴台录制了《中华好诗词》走进台湾特别节目,旨在促进*文化的交流,弘扬中华文化。
创作背景
选拔环节
节目将从全国遴选出100位诗词记忆达人作为选手,集合六位有文化素养的明星艺人作为守关者。通过抢答、对战、终极挑战等一系列紧张而又充满乐趣的环节,决出本场的优胜者。第一季于10月19日22:00开播,这一节目的开播,昭示着河北卫视将加入到周六晚间档已经白热化的卫视节目竞争战团。
宗旨特色
节目以大力弘扬*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运用闯关、益智、综艺等多种电视化包装手段,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形式,打造出一档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普及类节目。希望借由节目的.播出,能够掀起全民诵读传统诗词经典的热潮,让广大观众自然而然地受到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召,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实现*梦的历史重任。节目负责人称,《中华好诗词》是一档好玩、好看的文化类节目,十分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收看,在轻松娱乐的气氛里重温或背诵我国传统诗词文化。
第二季于2014年3月28日21:15登陆荧屏周五档。大学士依然是播音泰斗赵忠祥及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博士,同时第二季《中华好诗词》还邀请了王刚等特邀大学士坐镇。相比第一季,第二季的节目在比赛形式上做了一些调整,去掉了“百家争鸣”环节,同时将“金榜题名”环节改为龙争虎斗“。此外,节目在内容、舞美等方面也有着全方位的升级。
《中华好诗词》是一档由河北电视台自主研发的大型综艺季播栏目,堪称最有趣的诗词大竞技、最刺激的文化大比拼、最疯狂的中文大考场。
苏东坡的人生,是大江东去、是千古风流。他纵横于儒、释、道,诗词书画皆为另辟。他历尽坎坷,万劫不死。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才大遭嫉,挥之不去;虽为文雄,言祸偏来;真话虽贵,当权难容。在精神沙漠中特立独行的苏东坡,背负着政敌和亲朋好友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及悲欢离合,先后与王弗、王闰之、王朝云搀扶着走过了大宋的山山水水、十湖九州。晚年时他被贬海南孤岛,走向天涯,走向中国的历史长河,走向炎黄子孙的心目中。
跋涉过千山万水,在一个叫“黄州”的地方久久停留。只为向一位我极其崇拜的诗人顶礼,是他将一段绚烂的文学史凝固成赤色的坚岩。
黄州古城,赤鼻矶头,林木葳蕤,亭阁楼榭半隐在绿丛。一山陡峭,站立着昔时的汉川门。褐色石阶沿坚岩蜿蜒,石阶磨出了凹陷,记录着岁月。条石护栏下面,苏东坡热爱的翠竹挺拔直上,微风轻拂的竹叶簌然。
上八卦桥,经锁春台,绕楼花园,过蜂腰桥,问鹤亭下,荷花池回环曲折,莲叶间传出**仄仄的清韵。登高一览,远山似眉黛,原野一碧万顷。是谁问:君见否,苏子泛舟作赋、酹江邀月?
相隔了一千年的沧桑,浩瀚大江的岸际线已随波涛滚滚的历史远去。永远留下的是诗人的歌吟和歌吟中的诗人的灵魂,以及后世人们的无尽浩叹,一腔怅惘。
九百三十四年前那个晦暗的春天,被贬谪的诗人蹒跚走出落满乌鸦的御史台。整整四年又四月,团练副使躬耕于黄州荒芜的坡地,中国最伟大诗人的行列有了“东坡居士” 。
“神祇编织不幸,以便人类的后代歌唱。” (《荷马史诗》)一场乌台诗案,让总是不合时宜的诗人因言获罪,曾经锦衣玉食的荣华轰然坍塌。诗人瞬间由仕宦而成流人;由繁华京都到偏僻小城;由高第府宅到小寺寄居“与僧人蔬食”,到“自筑雪堂”,又“筑建南堂”,方“得其所居”。
但历史的悖论决定了:落寞者成圣。
乱石穿空,正直遭受*;惊涛拍岸,论证谁是风流人物。庙堂是滋生阴谋的牢笼,山野才有五谷丰登的沃土。真正的天才不会耿耿于冤屈、戚戚于困境。固然是朝廷放逐了诗人,又何尝不是诗人放逐了朝廷。遗世独立,凭虚御风,去追逐流水行云。江上明月,山间清风,诗人回归于清纯和空灵。
或竹笠草屐,与渔樵杂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衰弱却不失勤勉的手,抓牢了农具的木柄。一掬苦汗,使一泓清流落英缤纷;或一蓑烟雨,放浪山水,“终日无事,啸咏而已”,倚杖听江声,夜饮醒复醉。一杯酒在胸膛燃烧着另一杯酒,“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心则随风景而去,苍茫不可知;或焚香*于寺院,“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物我相忘,身心皆空,跟和尚聊天,尽兴处,打个喷嚏也是诗。说是“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却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他的内心。
自由,旷达,恬静,超然,洒脱,江山风月的主人跌宕出独一无二的高度和光芒。让志士敬,让小人妒,最高的威权也莫奈他何。
池岸断壁上,睡仙亭有石床石枕,醉卧过泛舟归来的诗人。多情的人早生华发,背倚绝壁,心头过尽千帆。听江涛高一声低一声,荆棘丛生的心,打开千古的怀抱,一如不系之舟。风生水起,宠辱皆忘,任音符的一江春水,沿着文字的阶梯,升华或沉沦。苦难是一种宿命,而永恒不需要证明。
那一夜,诗人面对大江长天,凝神伫立于船头。“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袭衣髯飘逸,在漫江透明的月色里时隐时现。目光越过壁立的山峰,宽大的衣襟里,藏着如椽之笔。举手若电,寒气凛冽的长剑,从诗歌的战场划过。豪气在刹那间逼*,照亮了语言。莫大的痛苦与盖世的才气,惊呆了历代狷狂之士的眼睛。
厚厚一部宋史,苏东坡的一词二赋,横空出世,震古烁今。雄壮而悲凉的铁板铜琶,成千古绝唱。
乌台诗案是政治迫害,却成就了文化奇观。因为歌吟,苏东坡跌入人生的“井底”;同样因为歌吟,苏东坡攀上时代的巅峰。绝世的才情,让一个蛮荒之地,从此万树繁花,千年烂漫。
一首词,两篇赋,让一座城池获得巨大的光荣:“唯楚有才,黄郡实当其半。”(《湖北通志·人物志序》)
贬谪是诗人的不幸,贬谪于黄州却是诗人的大幸。“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闾巷小民,知尊爱贤者……”不愧为苏东坡人生最重要的驿站。
漫步黄州,空气里弥漫着苏东坡的气息,到处是诗人的身影,到处是诗人的足迹,街道、地名、书院、广场乃至肉、饼、羹,皆冠其名。水面为杭州西湖之半的遗爱湖,十二景区的题名集苏东坡诗词赋的佳句,采湖形景物的灵气,贮满了黄州人对苏东坡的亲情。
“苏东坡”,早已植入黄州市井的生活。
东坡“以才学为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东坡词,一扫晚唐五代的绮丽柔靡之风,成为中国词史上豪放派的始祖。“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东坡散文,*易自然,流畅婉转,比唐代散文更宜于说理、叙事和抒情;东坡书画,成就卓著,行书与蔡襄、米芾、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家”,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山。
“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所败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苏东坡在《与范子丰书》中如此写道。
曹公败北的赤壁在黄州之西乃属“传云”,“或曰非也”,却并不妨碍天才诗人的豪迈想象,纵情挥洒。
赤壁之于黄州的意义,不在地理,而在人文;不在赤壁本身,而在苏东坡的赤壁词赋。
苏东坡是中国的骄傲。他与黄州的渊源,使黄州有幸把他当做自己的符号。
茂林积翠,薄雾飘渺,故垒云烟如诗如画。夕阳照在赤壁,赤壁峥嵘而辉煌。
赤壁是苏东坡“一樽还酹江月”时的酡颜。
赤壁是苏东坡“倾荡磊落”的肝胆。
长江依古城流过,水面浮着雾霭,含了浪漫的品质。月色将至,繁星现出微光。山岚、村庄、树木,对岸的灯火轻笼于空明。柔风在林中徘徊,相伴怀古的幽情。
争夺江山的豪杰随江山兴废,寄情天地的赤子与天地存亡。目光透过波浪褶皱的重重黑幕,决然仰望的头颅上是夜空不灭的星宿。大江东去淘不走巍然的中流砥柱,无泪固守的尊严令未来的我们深情眷顾。
“世界的存在为了一本书。 ”([法]马拉美)
赤壁的存在为了苏东坡。
千年的大江,千年的明月,千年的东坡赤壁。千年的天空时晴时雨,千年的草木有枯有荣,唯千年的华章气贯长虹。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导航】
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为朝廷所不容,御史趁机从他的诗词中挑出一些句子上纲上线,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所幸宋神宗还没糊涂到昏聩的地步,加之开国皇帝赵匡胤有“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之遗训,苏东坡在监狱里关了数月后被放出来,贬为无职无权的黄州团练副使。
21岁就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甚至被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视为有“宰相之才”的苏东坡,历经生死考验,陡然从云端掉落下来,其间感慨自非常人可比。
游览黄冈赤壁,风云际会的历史人物源源不断地飘过脑际……
看长江,浩渺宽阔,滚滚东去。或许,自*开天地以来,它就如此,昼夜不息。多少英雄人物生长于斯,多少神奇故事如水流逝。那陡峭的悬崖,凌空飞跃的礁石,与奔腾而至的江水碰撞,激射出高高的浪花,如白雪飞扬,如浓雾四散,如惊雷,如闪电……
想当年,东吴都督周公瑾英姿勃发,绝代佳人小乔红袖添香。面对敌军压境,周都督羽扇纶巾,气定神闲地在此指挥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赤壁大战,以少胜多,歼灭了号称百万的曹操大军,一举奠定了江东数十年的稳定,令人钦佩惊叹。
周郎34岁就立下盖世奇勋,我而今47岁了,却仍在此虚度光阴!
多情的你或许会笑话我蹉跎岁月、白发早生。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呢?那“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潇洒呢?
唉!你再想想,那横槊赋诗的曹孟德,那倜傥风流的周公瑾,而今他们在哪里呢?
江山依然如画,那些英雄人物与普通黎民,不是一样都消逝在滚滚红尘中了吗?功名、事业、理想、抱负,真的就那么值得向往吗?
人生如梦,还是让我将手中薄酒,洒向江中明月,让我与江月同欢喜,与天地共忧愁吧!
———整首词雄浑苍凉,笔力遒劲,一改绮靡柔婉的词风,如金声玉振,大大拓展了词的表现空间,成为豪放词的重要代表,被誉为“古今绝唱”。
苏东坡曾在给弟弟子由的一首诗里写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与此类似,这首词里看似有对生活的诸多无奈,其实,透过这种感慨,我们能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苦难的超脱,对无常命运的达观,并进一步感悟到作者灵魂摆脱桎梏的飞扬,精神获得自由的宁静。
念奴娇·赤壁怀古[1]
苏轼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3]。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5]。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6]。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7]。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8]。
【注释】
[1]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2]大江:指长江。淘:冲洗,冲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3]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4]雪:比喻浪花。
[5]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小乔:《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6]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华发:花白的头发。
[8]尊:通“樽”,酒杯。酹(lèi):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均取得突出的成就。他不仅是当时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也是宋代豪放词风的开创者。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赏析】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当时作者47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此词以赤壁怀古为主题,将奔腾浩荡的大江波涛、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和千古而来的风流人物,酣畅淋漓地泼墨挥写于大笔之下,抒发了作者宏伟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词中也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感慨和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但这种感慨和遗憾并非失望和颓废。它向人们揭示:千古风流人物身名俱灭,但江山长在,江月长留,当举酒相酹。
开篇“大江东去”四字,从眼前写起,诗人伫立于江畔,望着眼前浩浩荡荡东去的长江之水,心中禁不住涌起磅礴之气。“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由景物转*想:浪花年复一年地冲刷着江岸,冲刷着沙石,也正是在这年复一年中,世间又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故垒西边”四字是实境,而“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立刻由实入虚,借他人之口,使读者回到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在这个时代发生过什么呢?词人并不继续围绕这点铺叙,而是采取了借景抒情的法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词人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的石壁,词人听到的是岸旁的巨浪惊涛,此句从各个方向荡开空间,有声有色,是神来之笔。“千堆雪”以借喻的手法描写浪花,一方面写出了浪花雪白的颜色,另一方面也写出了飞沫四处飘洒的情景。面对此情此景,再联系到三国时的风起云涌,怎不令读者胸中生出千种滋味、万般感慨?故词人不禁发出了“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慨,此句对上片自然收束,带起下片。整个上片立足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
下片借上片之势,转入对赤壁之战中英武的周瑜进行描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当时周瑜正当盛年,担任东吴水军都督,在事业上如日中天;初娶小乔,揽美人于怀抱,在生活上亦春风得意。“雄姿英发”四字准确地比拟出当时周郎的英姿。“羽扇”和“纶巾”都是读书人的配饰,在常人看来,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在战争中本不堪大用,杨炯就曾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形象地突出了读书人和军人之间的差异和对立。但就是这么一个手摇羽扇,头戴纶巾的周郎,举手之间就令曹操的战船化为灰烬。词人通过此二者的极不协调,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力,使读者对当时火烧赤壁的壮观情景产生了联想,对运筹帷幄的周瑜产生了无限的钦佩之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想象回到现实,同样的地方,但已经历朝代更迭。对比周郎,词人想到了自己过去经历的坎坷,感慨万千:我虽钦慕古人的丰功伟业,怎奈年岁将老,却至今一事无成!两相对照,又怎不让人忧从中来,青丝成雪?“人生如梦”四字承载了作者最深沉的叹息,虽然苏轼有远大的抱负,有万丈的豪情,但往往不得不被残酷的现实所左右,如在梦中一般。换一个角度,“如梦”二字也是旷达语,纵然如周郎般辉煌,不也被“浪淘尽”了么,所以不管人生如何,都只是一梦,梦醒时分,什么都不会留下。全词至此所抒之情已淋漓尽致,作者以“一樽还酹江月”作结,一方面是想抛洒掉心头沉沉的感伤,另一方面是希望与江月为伴,达到无欲无求,天人合一之境。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被誉为“古今绝唱”。
古诗词赤壁的视频
赤壁古诗的朗读视频
赤壁这一首古诗的视频
赤壁古诗词的读音
杜牧的古诗词赤壁
赞美赤壁的古诗词
赤壁怀古的古诗词
古诗赤壁的词
关于赤壁的诗词
关于赤壁赋的古诗词
赤壁的豪放古诗词
形容赤壁的古诗词
赤壁的古诗词意思
描写赤壁的诗词
赞美古赤壁的古诗词
赤壁市三国的古诗词吗
古诗词赤壁怀古的作者是
写赤壁之战的古诗词
赤壁中带有千秋的古诗词
古诗词赤壁怀古的朗诵
苏轼写赤壁的诗词
赤壁唐杜牧的古诗音频
古诗赤壁的ppt
赤壁的怀古诗
胡曾的赤壁古诗
醉赤壁讲的古诗
夜月赤壁的古诗
苏轼写的关于赤壁的古诗词
苏东坡的赤壁诗词
《赤壁赋》的古诗
古诗鸟鸣涧唐王维的诗意
含有帊的古诗
好听的古诗手指游戏
古诗中适合孩子的座右铭
含有绹的古诗
关于秋天的古诗六排
收集些竹的古诗一首
关于品一品的古诗
描写春风春雨的古诗各三首
含老味道的古诗
那些很温柔的古诗
盼望已久的古诗词
硬笔书法古诗的格式88字
表达健康长寿意思的古诗词
李白最新的古诗词
关于培养*惯的古诗
俯身的古诗
请写出含有捍字的古诗
李白古诗的小篆
含夜的古诗词
春日长安城的古诗
关于战争古诗的配画
英文版的古诗词沁园春雪
秋下荆门古诗的拼音
带宋字的古诗情诗
语文中考宝典的古诗目录
写新年的古诗七绝
网友发明的古诗
关于纪念逝者的古诗
中国有名亭子的古诗
夜宿山寺古诗书写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