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

关于古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14) 说说(154) 名言(23) 诗词(8k+) 祝福(75) 心语(1)

  •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 传统节日
  •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导读:说了一千句一万句壮志豪言,不行动你还是碌碌无为;如果你行动了,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你就有可能解决了温饱大计。下面是好句摘抄小编为你精选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1.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2.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3. 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4.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5.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6.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刘威《七夕》

      7.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8.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郑谷《菊》

      9.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0.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11. 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2.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3.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4.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佚名《月夜思乡》

      15.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16. 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17.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8.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9. 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0.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1.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22.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23.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

      24.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乐·孤花片叶》

      25.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6.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27. 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28. 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29.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30.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31.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月夜》

      32. 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王元鼎《醉太*·寒食》

      33. 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4.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35. 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36. 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37.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38.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39.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40. 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1.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42. *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43.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44.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45. 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46. 又是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47. 此去杜曲,已*紫霄尺五。——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48.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9. 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阅读全文]...

2022-06-15 07:29:09
  • 传统端午节的古诗词

  • 端午节,传统,文学
  • 传统端午节的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端午节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贺新郎

      [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六幺令·天中节

      佚名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阅读全文]...

2021-12-15 17:21:06
  • 端午传统古诗词

  • 传统,端午,文学
  • 端午传统古诗词(精选19首)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传统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1、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3、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4、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5、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3、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4、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阅读全文]...

2022-03-02 05:43:23
  • 传统节日春节的古诗词

  • 春节,传统节日,文学
  • 传统节日春节的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除夜》

      高适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除夜》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3、《已酉新正》

      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4、《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6、《凤城新年词》

      黄景仁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7、《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8、《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9、《春节看花市》

      *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10、《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阅读全文]...

2022-06-07 08:59:11
  •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 传统节日,文学
  •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古代有很多描写我国的传统节日的精彩诗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描写节日的古代诗句集锦,希望你们喜欢!

      1、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2、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郑谷《菊》

      3、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5、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6、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7、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赵鼎《寒食》

      8、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9、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10、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11、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2、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3、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4、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6、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7、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18、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19、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20、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1、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3、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24、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25、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6、直到城头总是花。——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7、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8、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9、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30、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31、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32、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3、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3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3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36、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37、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8、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40、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41、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张埜《夺锦标·七夕》

      42、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43、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44、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45、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46、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7、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48、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9、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阅读全文]...

2022-06-23 13:01:55
  • 传统节气夏至最美古诗词

  • 传统,节气,夏至
  • 《夏至日雨》

    宋代:袁说友

    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

    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

    《到义宁自夏至秋不得家书思亲谋归不遂》

    宋代:曾丰

    散客强名邑大夫,琴堂余暇北窗孤。

    灯前夜雨无宁竹,枕上秋风有战梧。

    悬望北音思射雁,满怀东道梦烹鲈。

    白云一望二千里,羞听林间反哺乌。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宋)陈与义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夏至后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阅读全文]...

2022-01-23 20:30:29
2022-03-14 06:36:00
  • 中国传统佳节元宵古诗词鉴赏集锦

  • 元宵,佳节,诗歌
  •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都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结晶。马上就要过的元宵节,也是我国十分热闹的节日。你知道古代人在元宵节会做些什么呢?可以通过古诗词来了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佳节元宵古诗词鉴赏集锦【推荐】,欢迎阅读。

    中国传统佳节元宵古诗词鉴赏集锦【推荐】(一)

    1.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2.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3.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4.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5.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6.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7.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8.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9.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10.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11. 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

    12.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13.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14.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15.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

    16.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17.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18.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

    19.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20.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21.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22.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23.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24.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25.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6. 明月一轮虚画屏,春寒催雨下空庭。江南过尽无人识,留得梅花试眼青。

    27.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28.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29.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30.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31.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32.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33.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34.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35.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36.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37.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8.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9.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40.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

    41.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42.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43.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44.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45.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46.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47.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48. 此意凭谁向说。纷*,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49.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阅读全文]...

2022-01-05 12:15:49
  • 古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分析

  • 古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分析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下面以中学课本中涉及到的诗诗词为例,试作说明。

      1、点染

      点染,是国画的术语。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这样的例子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如柳永《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传说、典故)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诗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让后学者产生了众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诗人抽象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

      3、疏密

      诗词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在诗词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但在一首诗词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密可以产生了一种紧促感,疏可以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能给欣赏者带来心理的`愉悦。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阔,一密显出清幽,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4、动静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富有生活情趣。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花落、月出、山鸟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景物动静的结合,反映了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理活动。李白的《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天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青山相对出”写静,又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又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

      5、浓淡

      浓淡在绘画中,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后来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

      就作者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则浓淡兼施。浓淡相互映衬,可以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秋景,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等,语言色彩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服务于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又让她何以堪?

      6、雅俗

      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雅”是典雅,“俗”是通俗。

      在诗词中适当运用雅语和俗语,就会雅俗共赏,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前七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用词典雅,造句精工;结尾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用语却极是通俗:这样以俗入雅,突出表达了词人关注百姓疾苦的情怀。又如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7、巧拙

      巧拙也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失去了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顿生,一股兴叹之情流动。又如周邦颜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前一句写太阳初升,露水渐干,比较朴实;后二句写青青池水,风吹水动,晃动的叶子仿佛在不断高举一样,用笔和造景都很巧。

      8、曲直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一般来说,诗人心情*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政治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说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耐人寻味。

      9、隐显

      “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曲就显得隐,而直就显。

      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如朱庆馀的《*试上张水部》,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期待成功,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又如苏轼《江城子》“……不思量,自难忘”,在明了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

      10、离合

      离合是一种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的辩证表现手法。直写题目,内容就会局促;荡开笔墨,内容又会偏离题目。而离合就是要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侧写、旁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服务于题目,从而使诗词意脉相连,似断实续,摇曳多姿。

      这种手法在咏物的诗词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因为古人主张咏物要力求“不即不离”、“不沾不滞”。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开篇摇曳入题,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与情,在不即不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阅读全文]...

2022-04-05 00:49:06
  •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古诗词(诗五首)

  • 传统节日,端午节
  •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端午日赐衣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阅读全文]...

2022-07-11 01:50:52
古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 - 句子
古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 - 语录
古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 - 说说
古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 - 名言
古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 - 诗词
古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 - 祝福
古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