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书本上的所有古诗

关于除了书本上的所有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除了书本上的所有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除了书本上的所有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除了书本上的所有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2) 语录(2) 说说(9) 名言(18k+) 诗词(382) 祝福(1) 心语(1k+)

  • 释放心情的个性说明-那时年少轻狂,书本上全是你的模样

  • 心情,释放,年少
  • ★1☆  终于明白的我重要,可我早已厌恶你乞求我的样子。

    ★2☆  有心心念念都是一厢情愿,所有事与愿违都是理所当然。

    ★3☆  我想和你有个家,下了班我和猫都会等你,可我没有猫更没有你。

    ★4☆  我可以喜欢你,也可以换掉你,我可以很爱你,也可以放弃你。你说你爱我,却没说过你只爱我,你爱我,你也会一样爱别人,你错过了我,你这辈子都不会再遇到第二个我,保护不了我,你终究是个废物。

    ★5☆  来不喜欢跟别人抢,唯独是你我不会让。

    ★6☆  别整天说自己有多厉害,真正厉害的人根本不会说自己有多厉害。

    ★7☆  迷路了,给三个男人发了短信。第一位说,注意安全。第二位说,需要我来接你回去吗?她顿时感觉温暖多了,可迟迟不见第三位回复,就在失望时,收到短信,是第三位的,只有短短两个字:回头。

    ★8☆  闹情绪的人都渴望存在感,故意说反话就是想听起你的注意。你要知道,那些别扭又违心的嫌弃,都是我说不出口的喜欢。

    ★9☆  后来我遇见的人都比你好,可你离开时带走了我奋不顾身的勇气。

    ★10☆  可能越长大,就越难遇上一个你说上半句他能接下半句,还能把你宠上天的人。

    ★11☆  想辜负别人对我的印象,好人坏人我都能做位。

    ★12☆  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请不要老得太快,却明白得太迟。

    ★13☆  恶毒的话我一句也不听,我不欠你们分毫。

    ★14☆  一生走南闯北,充其量顶多也只能遇见三个人,一个要你活,一个要你死,一个根本不在意你死活。

    ★15☆  再也不吃醋,再也不胡思乱想,我在也不等你了,我累了,你爱跟谁好就好去吧。

    ★16☆  个男生不需要太好,肯把游戏退掉听你说就好。

    ★17☆  那时年少轻狂,书本上全是你的模样。

    ★18☆  不后悔遇见谁,只是后悔怎么成了现在的模样。

    [阅读全文]...

2022-06-14 12:32:11
  • 学*书本知识的格言

  • 知识,学*,励志
  • 无论是学*书本知识,还是学*某种技能,我们都应该学而时*之,因为只有经常复*,你才可以把一个知识或者技能掌握透了

    请问用什么格言形容

    一个人的价值 , 应当看他贡献什么 , 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出自:《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绝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不是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吗

    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

    纸的意思是书本、从书本学来的理论知识。

    那么这些知识是否正确,究竟对这个知识掌握了多少,那么你去躬(亲自)行(行动、实践、去试着做一做)。

    翻译过来就是: 从书本上学来的总是感觉浅显,要想真正的掌握它,那还是要亲自去对比着做做看,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秘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从纸上得来的始终是表面的,要想知道事情的究竟,只有亲自做一做才知道.

    [阅读全文]...

2022-06-30 20:12:04
  • 书本流香

  •   书本流香

      

      四季会干么?我找到一片

      永恒的时间

      所有事物坐在一起,声音

      没有失落

      它们在寂静中繁华

      年龄,性别,出生,死亡

      旅游,唱歌,舞蹈,画画。

      

      我想死亡也会在失眠

      消失的事物还在生活

      故事的人走来

      在遗落的页岩大声地说话

      洁白的雪种着春天

      无性别故事底片感光闪影。

      

      啊!我找到一片四季干叶

      不,是埋葬的时间

      鲜活着

      呼吸着

      琥珀正流着伤口眼泪,闪光

      咚咚,铿铿

      活着的锤子敲醒失眠的死亡

      陶器,骨头,石片,彩画

      风雨,寒冰,脚印,直立

      一个东方民族没有忘记的记忆。

      

      于是,我有了珠宝富裕的声音

      在白纸上

      聆听做过的梦,呆想没有的梦

      可我又如此地忧伤

      ----双手指尖上的梦诗

      很痛,很累

      渴望把时间的声音剪开做成星状

      让它们飞向夜晚星空

      与萤火一样冲破黑道戕杀的坟穴

      梦想与做梦,去吧。

      

      我多渴望!

      书本,找到一片永恒的时间

      失眠的死亡

      消失的活者

      做梦的幻想

      考古,挖掘,所有事物的形状。

    [阅读全文]...

2022-01-18 19:21:05
  • 书本的参考文献格式

  • 书本的参考文献格式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书本的参考文献格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我国发布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按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1、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提供了客观依据。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 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 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5) 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所以这里作重点介绍。

      4、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指作者在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数字加方括号连续编码,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进行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文献序号顺序依次排列。

      4.1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1) 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请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等。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责任者超过3人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字(英文用 et al )。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合编”等责任说明文字。外文主要责任者用原著,姓名前后应遵重各国的*惯。作者不明时,此顶可省略。

      2) 文献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名包括书名、论文题名、专利题名、析出题名等。文献名不加书名号“《》”。

      3)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根据GB 3469—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它未说明的文章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下列字母作为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以下标识:磁带(magnetic)[MT], 磁盘(disk)[DK], 光盘[CD], 联机网络(online)[OL]。

      电子文献类型与载体类型标识基本格式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DB/OL〕——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 ROM);

      〔CP/DK〕——磁盘软件(com*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 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号等)。出版地指出版者的城市名,对于同名异地或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城市,可在其名前附加省名、州名、国名等。对于出版者中包含了地名,出版地不能省略,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不能写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者为出版社名,可按来源的形式著录,也可以按公认为的简化形式缩写形式著录。如IRRI(原标识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出版年采用公元纪年,并用*数字著录。如遇其他纪年形式时,可将原有的纪年置于“( )”内,如1705(康熙四十四年)。对于报纸和专利文献,要著录出版日期,其形式为YYYY-MM-DD.对于期刊的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著录有以下3种形式:1980,92(2):年,卷(期); 1985(4):年(期); 1987,5:年,卷

      5)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可获得地址。

      6) 参考文献起止页码。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应著录引文所在的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如为起止页,则在2个数字之间用“-”号(原来用“~”号)连接。如:10-12。若论文中多次引用同一文献上的多处内容,则应依次著录相应的引文所在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各次之间用“,”相隔。例如:1987:25-30,40,101-120)

      4.2 文后参考文献表排写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居中排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期刊

      〔序号〕作者 . 题名 [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

      例如: 厉兵.说说起止号和连接号的分合[J].编辑学报,1996,6(1):45-47.

      b.专著

      〔序号〕著者 . 书名 [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起止页码 .

      例如:刘国钧.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c.论文集中析出文献

      〔序号〕作者 . 题名[C].//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郭爱民 . 浅谈提高图书的综合质量 [C].// 王君仁主编 . 编辑出版文集 .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70 ~ 82

    [阅读全文]...

2022-06-14 01:19:27
  • 书本里经典句子大全

  • 经典
  • 从小学初中乃至大学,课本里有许多的内容让我们记忆深刻,那么大家还记得以前书本里的名人名言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本里经典句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

    书本里经典说说

    1、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余华《活着》

    2、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罗曼·罗兰《罗曼·罗兰回忆录》

    3、愿无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余生。——马可菠萝蜜《一朵婚花出墙来》

    4、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余华《活着》

    5、谁要是把一分钟分作了一千分,而在恋爱上误了一千分之一分钟的几分之一的约会,这种人人家也许会说丘匹德曾经拍过他的肩膀,可是我敢说他的心是不曾中过爱神之箭的。——莎士比亚《皆大欢喜》

    6、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7、世间的一切虚伪,正像过眼云烟,只有真理才是处世接物的根据。虚伪的黑暗,必为真理的光辉所消灭。——《一千零一夜》

    8、不肖子孙轩辕敬城,请老祖宗赴死!——烽火戏诸侯《雪中悍刀行》

    9、快乐的*惯使一个人不受——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外在条件的支配。——斯蒂文生《金银岛》

    10、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撒在花前。——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11、犹如一群海鸟,在这块借以栖息的小小岬角上生生不息。——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12、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刀一口,性喜割人头。日行千里不怕远,十步之内血漂楚。唔呀,来将通命。——血红《邪风曲》

    13、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舒婷《神女峰》

    14、老天为什么铸成这样的错误,竟把这种雄伟的心灵放在这个脆弱纤巧的肉体里呢!——大仲马《三个火*》

    15、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泰戈尔《飞鸟集》

    16、他的话像是一段纠缠在一起的链索,并没有欠缺,可是全弄乱了。——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

    17、爱情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恋人的眼中有它净化了的火星;恋人的眼泪是它激起的波涛。它又是最智慧的疯狂,哽喉的苦味,吃不到嘴的蜜糖。——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18、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雨果《悲惨世界》

    19、你和我就好像在天堂里学会了亲吻,然后我们被送入凡间,来试探我们是否还记得天堂里的那个吻。——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20、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张枣《镜中》

    21、我欢呼和拥抱真理,不管她在什么地方出现。而且,只要我能发现她,我就心甘情愿地向真理投降。——蒙田《人生随笔》

    22、要想使货币具有价值,它的供给必须受限制。——萨缨尔森《经济学》

    23、让我做个宁静的梦吧!不要离开我,那条很短很短的街,我们已经走了很长很长的岁月。——《会唱歌的鸢尾花》

    24、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才会知道安乐的价值。——萨迪《蔷薇园》

    25、我该怎样把持我的灵魂,让它不去触碰你的灵魂,我该怎样举它越过你,向别的事物?——里尔克《爱之歌》

    2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7、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一寒呵《南唐旧梦:山河永寂》

    28、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水浒传》

    29、个人崇高的天命是服务,而不是统治,也不是以别的任何方式把自己强加于别人。——爱因斯坦《目标》

    30、一个少年闻起来,像雨前的月光。——李海鹏《晚来寂静》

    书本里经典短句

    1、如果爱一个人,那就爱整个的他,实事求是地照他本来的面目去爱他,而不是脱离实际希望他这样那样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2、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价就愈小。——托尔斯泰《托尔泰泰文集》

    [阅读全文]...

2022-06-20 20:34:49
  • 古诗夜书所见的诗句

  • 古诗夜书所见的诗句

      《夜书所见》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下面一起来欣赏欣赏古诗夜书所见的诗句吧。

      yè shū suǒ jiàn

      《夜书所见》

      sòng yè shào wēng

      宋 叶绍翁

      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 ,

      萧萧梧叶送寒声,

      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

      江上秋风动客情。

      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 ,

      知有儿童挑促织,

      yè shēn lí luò yī dēng míng 。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诗人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的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著诗集《靖逸小集》。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创作背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①诗人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写作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子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③ 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⑥ 字斟句酌,“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方,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

      ⑦ 虚实结合,以实映虚。全诗四句写景写人,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犹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4-15 08:06:02
  • 夜书所见古诗原文

  • 夜书所见古诗原文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夜书所见古诗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

      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赏析: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夜书所见》,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夜书所见》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夜书所见》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作者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作者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夜书所见》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作者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作者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夜书所见》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作者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阅读全文]...

2022-04-19 11:37:59
  • 快餐文化与书本文化的区别

  • 文化
  • 快餐文化与书本文化的区别

      快餐文化就是只求速度不求内涵的一种现象,比如看名著只看精简版,想学东西只想报速成班。 快餐文化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产物,是人们对名利过多追逐的产物,是人们只求其名不求其实的表现。快餐文化只能填饱肚子,但没有太多的营养 ,吃多了反而会坏了身子,食之无味,弃之不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快餐文化与书本文化的区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远离快餐文化 回归本色书香

      大家都读过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源头便是读书。

      可是现在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在一个不到一秒钟的时间便能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全部内容从地球一端传到另一端的'时代,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离网络越来越*,离书籍却越来越远,有人曾就网络时代大学生读书状况展开调查。

      结果显示,网络环境正在一点点的侵蚀大学生本该*静的读书心态,在调查的1000人中有30%的人每天上网,而其中接*1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但*均读书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一位导师曾经说过一个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是人文素养,而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是文化素养的缺失,缺少阅读便会缺少文化的沉淀和底蕴。而一个缺少热爱阅读的人的民族势必是一个文化素养缺失的民族,当我们,时代的精英,不再走进图书馆,而只把目光投向网络,投向那热闹却毫无价值的快餐文化,当我们关心明星娶妻生子胜过鲁迅的诞辰,我们将会变得多么可悲!

      与网络稍稍保持一点距离吧,那是快餐,纵使有各种可口的味道,却终究没有营养。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没有了阳光,生活便失去了色彩,没有了翅膀鸟儿就无法飞翔,没有了书籍,我们又该去向何方?

      也许有人会说网络上不也有很多书吗?可是闪烁的屏幕衬出的只是缠绵刺激的小说,又怎能映出文化的真谛,又有谁会在屏幕前细品李白的潇洒,感受苏轼的豪迈,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体味冰心的意味深长?

      经历苦难的高尔基曾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想幸福吗?捧起那散发着淡淡书香的书本吧!盯了许久屏幕的眼睛酸涩了吧?读一本真正的好书吧!虽然已经远离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年代,但可敬的*那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仍犹在耳,一杯清茶,一本好书,在喧嚣之后让自己的心灵*静下来,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感受过去,畅想未来。

      书籍是全人类的智慧,我们是新时代的宠儿,关掉显示器,丢掉快餐文化,读一本震撼人心的作品吧,吸收那超越年代的智慧精华,细嗅那来自远古的清香,给自己插一双翅膀,在和煦的阳光下乘着时代的春风振翅飞翔!

    [阅读全文]...

2022-03-12 00:19:20
  • 夜书所见古诗拼音版

  • 夜书所见古诗拼音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夜书所见古诗拼音版,欢迎阅读与收藏。

      yè shū suǒ jiàn

      夜书所见

      sòng yè shào wēng

      宋·叶绍翁

      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

      萧萧梧叶送寒声,

      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江上秋风动客情。

      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 ,

      知有儿童挑促织,

      yè shēn lí luò yī dēng míng。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是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愿意睡眠。

      本诗交织诗人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虚实相益,以实映虚。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5、心驰神往,远*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6、冷暖两分,“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

      7、“动”“知”连气,一气呵成。诗歌以落叶“送”寒,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够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9、巧用修辞,情意绵长。“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

    [阅读全文]...

2022-06-13 18:27:00
  • 古诗《夜书所见》的译文

  • 古诗《夜书所见》的译文

      《夜书所见》是叶绍翁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的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古诗《夜书所见》的译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1、萧萧:风声。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挑弄、引动。

      4、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5、篱落:篱笆。

      译文一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译文二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赏析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这一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这首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接着第二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在三、四句中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作者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作者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作者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作者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这一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作者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阅读全文]...

2022-01-15 12:19:39
除了书本上的所有古诗 - 句子
除了书本上的所有古诗 - 语录
除了书本上的所有古诗 - 说说
除了书本上的所有古诗 - 名言
除了书本上的所有古诗 - 诗词
除了书本上的所有古诗 - 祝福
除了书本上的所有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