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七字的古诗繁体书写

关于四句七字的古诗繁体书写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四句七字的古诗繁体书写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四句七字的古诗繁体书写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四句七字的古诗繁体书写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90) 语录(38) 说说(609) 名言(7) 诗词(942) 祝福(3) 心语(1)

  • 感悟人生的诗词繁体 繁体字的古诗词

  • 人生,感悟,语录
  • 经典唐诗宋词(繁体版)

    繁体字写法:

    读音: shī

    意思:

    1、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感。

    2、姓。

    引用:清代·赵翼《论诗五首·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翻译: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组词:

    诗歌、诗人、诗词、题诗、诗兴、唱诗、诗集、新诗、诗律、诗意、诗韵、律诗、组诗、诗句、诗风、诗篇、诗抄、诗史、情诗、诗章、史诗、诗格、邶诗、诗辑、诗斑、诗臞、诗序、毛诗、诗声、笙诗。

    1、诗歌[shī gē]

    泛指各种体裁的诗。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分行排列,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2、诗词[shī cí]

    诗和词的合称。

    3、题诗[tí shī]

    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4、诗兴[shī xìng]

    做诗的兴致:~大发。

    5、唱诗[chàng shī]

    基督教指唱赞美诗:~班(做礼拜时唱赞美诗的合唱队)。

    6、诗集[shī jí]

    编辑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诗而成的书。

    7、新诗[xīn shī]

    五四以来的新体诗歌。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已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正在批判地继承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形式和格律要求向顺口、易记、有韵、能唱的方向发展。与“旧诗”相对。

    8、诗意[shī yì]

    诗的意境;像诗歌所表达的给人以美感的意境:他的散文很有~。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阅读全文]...

2022-07-08 22:29:24
  • 七步诗古诗四句译文(七步诗四句版解释)

  • 解释
  • 曹植的《七步诗》情采并茂,语言精练,用语浅显。

    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七步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有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有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山东枣庄:桃花园里“赛诗会”

    再议: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收录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魏晋时期曹植所作的《七步诗》,跟许多成年人年少时所学的四句《七步诗》有所不同。

    “六句”版 源自标准原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版权人何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教育部要求在该诗歌的出版编译过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删节。依据现当代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四句的《七步诗》属于节选,不应采用。“我们策划出版发行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是配套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专家:应以六句诗为准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成复旺教授翻阅了有关文献,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首先,《七步诗》的流传本来就有两个版本,后来经过学者的校勘,认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两句,应以六句为可信。其次,对于是否需要加注说明,主要看编辑的思路。也许编辑认为给小学生看的书没有必要加注。再有,就是诗歌中个别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一种就是依据了不同版本,因为曹植的文集是根据保存下来的类书结集而成的,难免由于传抄、记忆等人为因素产生差异;另外通假字的使用,例如“萁在釜下燃”一句中的“然”,就是由通假字改变而来。

    成教授建议说:“读者在学古诗词时应找一个可信的底本,并依据前人的校注成果。”

    两个版本的其实是一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曹植写的,一年级的版本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考虑到一年级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一年级学的就是缩减版,而六年级时对古文已经有所了解,所以选用了原诗。

    竹林读书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的一首五言六句诗。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阅读全文]...

2022-02-22 16:45:58
  • 相思古诗词王维繁体87句

  • 相思,经典
  •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译文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赏析

      《相思》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古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在唐代的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其中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其中“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情遥,令人神远。

      《相思》这首诗的`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相思》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阅读全文]...

2022-01-04 01:05:18
  • 春节四句诗古诗

  • 春节
  • 春节四句诗古诗

      一、春节节日起源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岁节(年节)的起源与发展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斗柄回寅”为春正(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岁已开启。“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岁”即“摄提”(原始干支),又名为“岁星”、“太岁”。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岁)术语简化为一个字,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如: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干支(岁)纪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在传统文化中,干支与方位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岁由此开始。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令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春节是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岁以及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驱邪纳福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二、春节四句诗古诗(精选20首)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四句诗古诗(精选20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人日思归》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迎春》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3、《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除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5、《除夜雪》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6、《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7、《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8、《凤城新年词》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9、《癸巳除夕偶成其二》黄景仁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10、《癸巳除夕偶成其一》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人日思归》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钦州守岁》

      唐·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3、《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4、《元日有题》

      唐·崔道融

      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

    [阅读全文]...

2022-01-31 14:43:29
  • 四句春节古诗

  • 春节
  • 四句春节古诗

      一、除夕节日来源

      除夕,即岁除之夜,它与岁首(新年)首尾相连。旧岁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换新岁了,故俗以为除夕。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岁除之日是传统的祭祖节。古籍中有讲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俗。

      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另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据说这也是当时“除夕”节令的*俗之一。

      二、四句春节古诗(精选50首)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句春节古诗(精选50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春节看花市》

      *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2、《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守岁》

      宋·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4、《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6、《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阅读全文]...

2021-12-24 21:09:50
  • 四字繁体网名

  • 1、北飲清茶

    2、孤楓拙影

    3、誰為誰傷

    4、繁若似落

    5、何必這樣

    6、江河日暮

    7、相思入骨

    8、十裏長街

    9、煙花易冷

    10、幾時共舞

    11、予之歡顏

    12、豈止鐘情

    13、半熟戀人

    14、誰與長安

    15、孤獨先生。

    16、柳聲劍影

    17、再看壹眼

    18、余笙浮辰

    19、卷簾低眉

    20、寸心盡焚

    21、斷筆畫墨

    22、倒帶人生

    23、歸入庸俗

    24、傷愛壹生

    25、雲雨飄零

    26、玉顏粉骨

    27、差點心動

    28、顧我余生

    29、眉間皺痕

    30、祭奠眼淚

    31、劍斷青絲

    32、初春旖旎

    33、淚過成愛

    34、北沐城歌

    35、北城少年

    36、無氧愛情

    37、木雨流雲

    38、三生壹夢

    39、為妳垨候

    40、墨雨無痕

    41、愛是猜忌

    42、新月如鉤

    43、涼城昔憶

    44、以寧為意

    45、等妳三年

    46、像風壹樣

    47、萬念因妳

    48、終年不棄

    49、沒有以後

    50、撲妳懷裏

    51、說妳愛我@

    [阅读全文]...

2022-02-11 14:52:40
  • 月亮的古诗四句

  • 月亮,文学
  • 月亮的古诗四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亮的古诗四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亮的四句古诗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拓展阅读:更多描写月亮的古诗

      《采桑子》

      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

      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阅读全文]...

2022-02-17 23:07:35
  • 描写雪的四句古诗

  • 古诗文
  • 描写雪的四句古诗

      古人写过很多与雪有关的诗词,那么你有没有认真研读过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雪的四句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1、《雪梅·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鉴赏

      古今不少作者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作者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作者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2、《别诗二首·其一》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鉴赏

      用分别时雪花飞舞的凄凉和重逢时百花盛开的温暖做对照,抒发重逢的快乐。

      3、《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鉴赏

      这首诗是作者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作者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作者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离愁乡思,发泄无余。其中“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一句,从王维《宿郑州》“他乡绝俦侣,孤案亲僮仆”化出。本诗作为“万里身”、“异乡人”的深绘,更加悲恻感人。

      崔《除夜有感》:“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此所谓真诗,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按崔此诗尚胜戴叔伦作。戴之“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已自惨然,此尤觉刻肌砭骨。崔长短律皆以一气斡旋,有若口谈,真得张水部之深者。如“并闻寒雨多因夜,不得乡书又到秋”、“正逢摇落仍须别,不待登临已合悲”,皆本色语佳者。至《春夕》一篇,又不待言。

      4、《雪望》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鉴赏

      这首冬雪诗,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继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冻”,紧扣一个“雪”字。后四句具体描绘雪景,以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汀”与“洲”不能区分来映衬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点。“野桥”两句写几株梅树枝头上都是白梅与积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与唐代作者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形象生动,清新别致,可谓咏雪诗中纯属描写雪景之代表作。

      5、《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鉴赏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6、《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鉴赏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作者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作者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作者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作者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作者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7、《寿阳曲·江天暮雪》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鉴赏

      “半梅花半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这首词是马致远《寿阳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另两部为《寿阳曲·远浦归帆》《寿阳曲·潇湘雨夜》

    [阅读全文]...

2021-12-14 12:46:30
  • 古诗《中秋》四句古诗

  • 中秋
  •   中秋是中国一年一度的团圆日,在这天里月亮会变成一年中最亮最圆的样子,然后家人们齐坐一堂,谈天说地,吃着甜甜的月饼,喝着清新的茶,赏着玉盘似的月。古诗《中秋》四句古诗,欢迎大家阅读收藏。

      1、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月》(唐李商隐)

        过水穿楼触处明,*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4、《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中秋月》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6、《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7、《月夜》(唐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8、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9、《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0、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11、《中秋夜不见月》(唐罗隐)

        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

      12、《中秋》唐·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13、《中秋玩月》明·佚名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阅读全文]...

2022-05-11 15:58:49
四句七字的古诗繁体书写 - 句子
四句七字的古诗繁体书写 - 语录
四句七字的古诗繁体书写 - 说说
四句七字的古诗繁体书写 - 名言
四句七字的古诗繁体书写 - 诗词
四句七字的古诗繁体书写 - 祝福
四句七字的古诗繁体书写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