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庄即事注音版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村庄即事注音版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村庄即事注音版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村庄即事注音版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元日古诗注音版
元日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古诗,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元日古诗注音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元日古诗注音版
yuán rì
元 日
sòng wáng ān shí
(宋) 王 安 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ìu fú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春,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5、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春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春。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春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端午古诗注音版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古诗注音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和端午》注音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jìng dù shēn bēi qiān zǎi yuān ,
忠魂一去讵能还。zhōng hún yī qù jù néng huán 。
国亡身殒今何有,guó wáng shēn yǔn jīn hé yǒu
只留离骚在世间。zhǐ liú lí sāo zài shì jiān 。
《和端午》注释
⑴竞渡:赛龙舟。
⑵讵(jù):岂,表示反问。
⑶殒(yǔn):死亡。
⑷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端午》简析
北宋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拓展阅读
端午节的各种别称
国画《端阳佳节》。端阳节是端午节的别名之一。也许您还不知道,端午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的一个。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了人们对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一种独特理解。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俗。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jìng dù shēn bēi qiān zǎi yuān ,
忠魂一去讵能还。zhōng hún yī qù jù néng huán 。
国亡身殒今何有,guó wáng shēn yǔn jīn hé yǒu
只留在世间。zhǐ liú lí sāo zài shì jiān 。
《和端午》注释
⑴竞渡:赛龙舟。
⑵讵(jù):岂,表示反问。
⑶殒(yǔn ):死亡。
⑷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端午》简析
北宋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拓展阅读
端午节的各种别称
国画《端阳佳节》。端阳节是端午节的别名之一。也许您还不知道,端午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的一个。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了人们对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一种独特理解。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春分日古诗注音版
春分日是宋代徐铉的经典作品,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春分日古诗注音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春分日古诗注音版
zhòng chūn chū sì rì ,chūn sè zhèng zhōng fèn 。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lǜ yě pái huái yuè ,qíng tiān duàn xù yún 。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yàn fēi yóu gè gè ,huā luò yǐ fēn fēn 。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sī fù gāo lóu wǎn ,gē shēng bú kě wén 。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作者简介
徐铉(916年—991年)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 ,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徐铉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并精小学,世称“江东二徐”。雍熙(984~987)间,曾受诏与句中正、葛湍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新补19字于正文中,又以经典相承及时俗通用而为原书所不载者402字附于正文之后,世称“大徐本”。又参与编纂《文苑英华》,所著尚有文集30卷,《质疑论》若干卷。 徐铉在文字学上卓有成就,在诗歌、散文创作方面成就也十分突出,《全唐文》《全唐诗》《全宋文》均收录有其作品。
主要成就
古文
徐铉的文章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他为李煜所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曾录此铭。著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三十卷,由女婿吴淑编集。前20卷是在南唐作官时写的,后10卷为入宋后所作。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另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等。徐铉好谈神怪,有门客蒯亮乃江东布衣,九十余岁,好大言夸诞,所言皆载入《稽神录》。
徐铉在南唐时,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于正文后。经他们校订增补的世称“大徐本”。
书法
徐铉长于书法,喜好李斯小篆,隶书也较出色。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泰峄山刻石》载:“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清代冯武《书法正传》称其:“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曲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乃笔峰直下不侧,故锋常在画中。”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有他的《篆书千字文残卷》(宋摹本)。徐铉的行书也颇为人称道,代表作《私诚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全篇结构*稳,但又不掉趣味,书风含蓄天然,开宋人尚意书风的先河。
诗作
徐铉的诗*易浅切,真率自然,不押险韵,不用奇字,颇*白居易诗风。其《贬官秦州出城作》、《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寄高邮陈郎中》等诗,均能出自肺腑,情到语流,无生涩雕琢之病。相传徐铉文思敏捷,凡有撰作,常不喜预作,有想请他写文章的`人,临事来请,他执笔立就。徐铉曾说,“文速则意思敏壮,缓则体势疏慢”(《郡斋读书志》),所以他的诗流畅有余而深警不足。但也时出隽句,如:“井泉生地脉,砧杵共秋声”(《喜李少保卜邻诗》),足见其思致闲远,意味深长。
拓展:春分日是什么意思
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分。
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在天文学上,有特别的意义,春分当日,太阳运行至黄经0度,也就是春分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这一天,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的昼夜都几乎相等。自此后,阳光直射点位置北移,北半球白天时间开始变长,夜间时间变短,而南半球恰恰相反,逐步昼短夜长。在气候上,春分也有“季节*分”之意。从立春到立夏正好是九十天,春分将其一分为二,前后都是四十五天,因此得名。古时春分也被称为‘旧中”、‘旧夜分”。
春分时节,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人了莺飞草长的春季。“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无论是耕种庄稼还是植树造林,这都是一年当中的最好时机。
春分日 - 概述
春分日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分。在时间周期上是指太阳位于黄经 0°和15°度之间的位置,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但在实务上通常特指太阳真正位于黄经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
春分日 - 特点
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
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昼夜等长(参见 晨昏蒙影)。春分之后, 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
春分时,全球无 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 北极附*开始极昼,范围渐大; 南极附*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春分日 - 物候
玄鸟至:玄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
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
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又曰:“电者, 雷光。”是也,徐氏曰:“ 雷阳,电阴。”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春分日 - 前后节气
惊蛰→春分→ 清明
春分谚语
春分秋分,昼夜*分。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麦过春分昼夜忙。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无雨莫耕田。
春分有雨是丰年。
春分日,植树木。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春分在前,斗米斗钱。
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望庐山瀑布古诗注音版
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就有匡有奇秀甲天下的赞誉。庐山的飞泉源布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开先瀑、玉帘泉、黄龙潭、鸟龙潭等,下面是关于望庐山瀑布古诗注音版的内容,欢迎阅读!
望庐山瀑布
rì zhào xiāng lú shēng zǐ yān , 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指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即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之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诗中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与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与抒情的范例。
木兰诗的注音版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背诵《木兰诗》,下面提供木兰诗的注音版,一起去看看吧!
木兰诗的注音版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è),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 jiān),南市买辔头(pèi tóu),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jīn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课后题答案
《木兰诗》第一题答案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背诵全诗。
复述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同时还要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要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要在复述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木兰诗》第二题答案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到东边集市买骏马,到西边集市买马鞍和坐垫,到南边集市买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集市买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士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将士转战数载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照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雨霖铃柳永注音版
你是不是要找雨霖铃柳永注音版呢,大家找到了吗?下面一起去欣赏小编为你整理的雨霖铃柳永注音版吧!!
雨霖铃yǔ lín líng 柳永liǔ yǒng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hán chán qī qiè,duì cháng tíng wǎn ,zhòu yǔ chū xiē。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dōu mén zhàng yǐn wú xù ,liú liàn chù ,lán zhōu cuī f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zhí shǒu xiāng kàn lèi yǎn ,jìng wú yǔ níng y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niàn qù qù qiān lǐ yān bō ,mù ǎi chén chén chǔ tiān kuò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duō qíng zì gǔ shāng lí bié ,gèng nǎ kān lěng luò qīng qiū jiē。今宵/酒醒/何处(重复读),杨柳岸、晓风/残/月jīn xiāo jiǔ xǐng hé chù ,yáng liǔ àn 、xiǎo fēng cán yuè。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cǐ qù jīng nián ,yīng shì liáng chén hǎo jǐng xū shè。便纵有千种风情(重复读),更与/何人说biàn zòng yǒu qiān zhǒng fēng qíng ,gèng yǔ hé rén shuō 。
注释
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⑤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好呢?
【评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周济《宋四家词选》:*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幽艳,是不可及。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俞文豹《吹剑录》: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阙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3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
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阙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完全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然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柳永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更名为柳永。创见出身于官宦世家,年少时学*诗词,立志要考取功名,入朝为官。
十八岁,柳永离家上京参加礼部的考试,路经杭州之时,为杭州的湖光山色、繁华迤逦所吸引,遂留滞杭州,终日沉迷于莺声笑语之间。十九岁,孙何出任杭州知府,柳永作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此词一反柳永婉约轻软的风格,以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杭州的繁华美丽。柳永也因这首词而声名大噪。二十四岁,柳永进入汴京。当时的北宋都城十分繁华,商业发达,天子与民同乐,整个京都呈现的是一片安定祥和的景象,柳永为此深深地赞叹,做出了一篇又一篇的凌云辞赋,将汴京长久的太*景象用词曲描绘地淋漓尽致。二十五岁,柳永参加当时的春闱,本是自信满满,认为自己必登榜首,奈何宋真宗因为他诗词太过浮糜为由而使他名落孙山。此时的柳永仍有入朝之心,六年后再次参加闱试,仍失败了。又三年,他第三次落榜。
仕途的坎坷深深地打击了他,少年他一腔热血,志气高昂地进入京都想要有一番作为,然而将至中年,四次落第令他黯然退出京都是,流浪于西北。半百之时,仁宗特开恩科,他才终于进士及第。任职余杭县令之时,他劳心尽力,深得百姓爱戴,被百姓称为“名宦”。
诗经葛覃注音版
这首诗写一个贵族女子准备归宁的事。由归宁引出“澣衣”,由“衣”而及“絺绤”,由“絺绤”而及“葛覃”。诗辞却以葛覃开头,直到最后才点明本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诗经葛覃注音版,欢迎借鉴!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ɡě zhī tán xī,shī yú zhōnɡ ɡǔ,wéi yè qī qī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huánɡ niǎo yú fēi,jí yú ɡuàn mù,qí mínɡ jiē jiē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ɡě zhī tán xī,shī yú zhōnɡ ɡǔ,wéi yè mò mò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shì yì shì huò,wéi zhǐ wéi xì,fú zhī wú yì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yán ɡào shī shì,yán ɡào yán ɡuī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báo wū wǒ sī,bó huàn wǒ yī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hài huàn hài fǒu,ɡuī nínɡ fù mǔ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译文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
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声婉转清丽。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
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告诉管家心里话,说我心想回娘家。快把内衣洗干净,
快把外衣洗干净,无论洗还是不洗,回娘家去看父母。
注释
女仆采葛制衣工作完毕,告假回家探望父母。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覃(tán)(音谈):延长。施(yì):蔓延。维:语助词。萋萋:茂盛貌。中谷:谷中,凡是诗言“中”字在上者,皆语词。
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于:曰;聿,作语;于飞,即正在飞。灌木:丛生的树木。喈喈(jiē)(音接):鸟鸣声。
莫莫:茂盛貌。
刈(yì)(音义):斩,割。濩(音获):煮。絺(chī):细的葛纤维织的布。綌(xì):粗的葛纤维织的布。斁(yì):厌。
言:一说第一人称,一说作语助。师氏:类似管家奴隶,一说专司教导之职的贵族女师。
薄:语助词。污(音务):揉搓着洗。私:内衣。衣:上曰衣,下曰裳。浣:洗。
害(音何):通曷,盍,何,疑问词。否:不。
注,《诗经》中言字有很多应读为焉。言与焉古通用。《小雅·大东》:“睠言顾之。”《荀子·宥坐》引言作焉。
【讲解】
人们常爱用“多义性”来解说诗意,这其实并不准确。“诗言志,歌永言”(《尚书·尧典》)。当诗人作诗以抒写情志之时,其表达意向应该是明确的,不可能存在迥然不同的多种含义。但是,诗人用以表达情志的词语,却往往是多义的。倘若在诗之上下文中,那多种含义均可贯通,说诗者就很难判断,究竟何义为作者所欲表达的“原意”了。为了不至过于武断,人们只好承认:那首诗本有着“多种含义”。
我们对于《葛覃》,遇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难题。这首诗的主旨,全在末章点示的“归宁父母”一句。然而“归”在古代,既可指称女子之出嫁,如《桃夭》的“之子于归”;又可指称出嫁女子的回返娘家,如《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记“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所以,《毛诗序》定此诗为赞美“后妃”出嫁前“志在女工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的美德,其出嫁可以“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而今人余冠英等则以为,这是抒写一贵族女子准备归宁(回娘家)之情的诗。二者对主旨的判断相去甚远,但在诗意上又均可圆通。我们究竟取“出嫁”说好呢,还是“回娘家”说好?也实在无法与作诗人对证,只能让读者自己去体味了。
不管抒情主人公是待嫁女还是新嫁娘,她此刻正处在喜悦而急切的企盼之中却毫无疑问。诗分三章,展出的是跳跃相接的三幅画境。首章似乎无人,眼间只见一派清碧如染的葛藤,蔓延在幽静的山沟;然而这幽静的清碧,又立即为一阵“喈喈”的鸣啭打破,抬眼一看,原来是美丽的黄雀,在灌木丛上啁哳。不过这“无人”的境界,毕竟只是种错觉,因为你忘记了,在那绿葛、黄雀背后,不分明有一位喜悦的'女主人公,在那里顾盼、聆听么?二章终于让女主人公走进了诗行,但那身影却是飘忽的:你刚看到她弯腰“刈”藤的情景,转眼间又见她在家中“濩”葛、织作了。于是那萋萋满谷的葛藤,又幻化成一匹匹飘拂的葛布;而我们的女主人公,则已在铜镜前披着这“絺綌”,正喜孜孜试身呢!那一句“服之无斁”,又透露着辛勤劳作后的多少快慰和自豪?三章的境界却又一变,诗行中多了位慈祥的“师氏”。她似乎在倾听,又似乎在指点,因为她的女主人,此刻正央求她告知急需澣洗的衣物。“害澣?害否?归宁父母”--那便是情急的女主人公,带着羞涩和抑制不住的喜悦,终于向师氏透露的内心的秘密。这秘密无疑也被读者偷听到了,于是你恍然大悟,不禁莞尔而笑:站立在你面前的女主人公,原来是这样一位急切待“归”(出嫁或者回娘家)的新人!那么前两章的似断似续,山谷中葛藤、黄雀的美好春景,和“刈濩”、织作的繁忙劳动,就不仅传达着女主人公期盼中的喜悦,而且表现着一种熟*工、勤劳能干的自夸自赞了。这样的女子,无论是嫁到夫家还是回返娘家,都是足以令夫家爱怜并带给父母莫大安慰的。
在*的传统中,对女子的要求从来是严苛的。所谓“妇德、妇言、妇功、妇容”,便是古代的男子世界所强加给女子必须*练的“妇教”。其要在于规定女子必须“贞顺”、“婉媚”和勤于丝麻织作之劳,老老实实作男子的附庸和婢妾,若非如此,便不配为人之妇。本诗所表现的,便正是一位“待归”女子勤于“妇功”的情景。她的勤勉和劳苦,固然已被“归宁父母”的自豪和喜悦所消解。但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是否还能从这份自豪和喜悦中,体味到一些连女主人公自己也未意识到的,那种曲从妇教、取悦父母夫婿的无奈和悲哀呢?
赏析
正如动物的雌雄有分工一样(比如蜜蜂、蚂蚁等等),男人和女人在生活中的角色也有分工。男子汉种田耕地打猎经商骑马打枪,吃苦耐劳粗犷骠悍是男子汉的本色。女子采桑织布浆洗做饭哺育子女,灵巧细心温柔贤慧周到体贴是女人的本色。这是自然法则。
过去数千年中,我们的祖先遵循自然法则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种生活,陶冶出的是自然*和恬淡悠然的心态,是知足常乐、乐天知命的满足和幸福感。
纺纱织布,缝衣浆洗既是女子的职责,无可非议,也就怀着快乐的心情歌唱它。父母是亲人中最可尊敬和想念的,因此思念父母、盼望回家的急切心情更在情理之中,同样也值得歌唱。朴实恬淡的生活,辛勤繁忙的劳作,深深眷念的亲情,全都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如同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
倘若在现在,这样的恐怕绝不会被看作艺术品,唱这歌的人恐怕绝不会被称为诗人,朴实自然的生活恐怕会让*惯了电灯电视洗衣机自来水出租车的都市人鄙弃。毕竟时代不同了嘛。
然而,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由自然法则所决定的男、女角色的差别和分工,却不应当由此被抹杀。但如果抹杀了男女的差别,肯定是违背自然法则的。古人说,天不变道亦不变。现代的女子不一定非要纺纱织布、缝衣浆洗,也不一定非要相夫教子、做饭持家,但如果非得抛弃灵巧细心温柔贤惠周到体贴,变得象男子汉一样粗犷骠悍,那这世界也将变得十分可怕。
对文意的感触
可能接触到这篇诗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女子来到河边,端着盆来洗衣裳,而且是唱着歌的,歌的内容就是葛覃,周围有葛、有黄鹂、有山谷,因此她首先要唱,因为从事的是葛织布,所以熟练地唱出“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最终的心意是什么呢,言告师氏,言告言归,洗净衣服,收拾行装好回娘家看望父母。另外做为诗经来讲,不仅是诗,还涉及到“经”,就是出嫁的女子,她的内心深处是装着她的父母的,特别是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也是出嫁的人,母亲经历的事儿对女儿是有借鉴的,这是出嫁女子最能感悟的事,而且母亲的为人处事,母亲的教诲,是一位出嫁女人最记挂在怀的,而且告诉后人,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只要说出我要回娘家看望母亲,一般是不会受阻拦的,这是人的天性;一位女子到一定时期要回娘家看望自己的“妈”,这也是自然法则。整首诗充满了女子要回娘家看望父母的那种喜悦心情,读起来给人以细腻、轻巧、淑美的感觉。
蜀相杜甫注音版
《蜀相》这首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杜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一起来学*一下古诗蜀相杜甫带拼音版,古诗蜀相杜甫阅读答案,以及古诗蜀相杜甫的意思吧!
1、古诗蜀相杜甫带拼音版
shǔ xiāng
蜀相
dù fǔ
杜甫
chéng xiāng cí táng hé chǔ xún , jǐn guān chéng wài bǎi sēn sēn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yìng jiē bì cǎo zì chūn sè , gé yè huáng lí kōng hǎo yīn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sān gù pín fán tiān xià jì , liǎng zhāo kāi jì lǎo chén xīn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chū shī wèi jié shēn xiān sǐ , cháng shǐ yīng xióng lèi mǎn jīn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古诗蜀相杜甫阅读答案
1、哪两句写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简要赏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的好处。
参考答案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流露了作者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
3、这两句运用议论,既写出了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业绩,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
《蜀相》这首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杜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一起来学*一下古诗蜀相杜甫带拼音版,古诗蜀相杜甫阅读答案,以及古诗蜀相杜甫的意思吧!
3、古诗蜀相杜甫的意思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映着石阶的碧草呈现一片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两朝的开创与辅佐竭尽老臣的忠心。可惜出师伐魏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注释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鉴赏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丞相祠堂”,今称*,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寰宇记》等*载,*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七律・长征
作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作者简介
*(1893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创作背景
《七律·长征》是*在1935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他们从中央革*据地江西、福建出发,经过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省区,一路上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堵截,行军二万五千里,历时一整年,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据地,取得了长征的决定性胜利。《七律•长征》一诗,不仅是*对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的回顾,也寄托着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领全篇,阐明了本诗的主旨。“远征难”是指长征路上遇到各种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艰难险阻。而面对着重重困难,“不怕”二字,则表现了在*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大无畏的气魄。“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对前一句的深化,“万水千山”是对行军路上艰难险阻的诗意表达,“等闲”是不大介意、不予重视的意思,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写有:“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与“不怕”呼应,进一步表现了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志气。
颔联和颈联由两组对仗构成,既工整谨严,又气势磅礴。颔联之中,“五岭”和“乌蒙”是红军长征路上崇山峻岭的缩影。在红军的眼中,由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组成的群山蜿蜒起伏,回望就像掀起的小波浪一般。乌蒙山虽威严高耸,却也仅仅像滚动的泥丸。这是以俯瞰的视角进行的书写。
与颔联写法相似,“金沙”和“大渡”是长征路上红军战士渡过的最为困难的河流。“金沙”,即金沙江,是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河道宽阔,水流湍急。“水拍云崖”就是指水急浪高,拍击着岸边高耸入云的山崖。但最后的“暖”则暗示了红军巧妙渡过金沙江后内心轻松喜悦的心情。“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大渡桥”即为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这座桥由13条碗口粗细的铁索组成,上铺木板。但是当红军到达的时候,木板已被敌人拆掉,在急流之上高高悬挂着的铁索难免令人感到寒意,但这没有难倒红军战士,先头部队的英雄们冒着枪林弹雨,在敌军密集炮火的封锁中,攀缘着桥的铁索冲了过去,消灭了敌人,打开了通道,使后续红军部队顺利通过,这是长征途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战役,它的成功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尾联的两句是对首联的呼应。以明快的笔法描述了红军战士走完最后历程时的喜悦心情。“岷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跨甘肃、四川两省,其北支有十余座山峰终年积雪、鸟兽不栖,人迹罕至,是红军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险恶环境。当越过“千里雪”的岷山之后,红军终于迎来了新的局面,他们到达了中央红军的落脚地——陕北苏区。于是“三军过后尽开颜”,即“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长途跋涉后都笑逐颜开。
这首诗是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结合的杰出典范,是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仅用了八句五十六个字就高度概括而艺术地反映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颔联和颈联采取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把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具体化。颔联语句雄壮,颈联则多了一种温和、淡然。谢榛《四溟诗话》中有云:“律诗虽宜颜色,两联贵乎一浓一淡”,这里显然就使用了这种“浓”“淡”对比的高超艺术技巧。
*以如椽巨笔写下的这首《七律·长征》,波澜壮阔,尺幅千里,既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涵括了广阔的历史空间,赋予了长征如史诗般的文学品格。
村庄即事注音版的古诗
溪村古诗注音版的
经的古诗注音版
苔的古诗注音版
乡村四月的古诗注音版
蝉的注音版古诗
屏古诗的注音版
泣墓的古诗注音版
晓日注音版的古诗
春涧的古诗注音版
古诗夏吟的注音版
古诗杜日注音版的
古诗贾生的注音版
闻虫古诗注音版的
山行古诗的注音版
赤璧古诗的注音版
古诗春望的注音版
秋词注音版的古诗
归雁的古诗注音版
古诗画鸡的注音版
采薇古诗的注音版
古诗雨晴的注音版
示儿古诗的注音版
夜雪注音版的古诗
屈原的古诗注音版
赤壁古诗的注音版
注音版的古诗菊花
拜年注音版的古诗
古诗边词带注音版的
注音版的古诗和成语故事
战城南的古诗
初中借物喻人的古诗
你是人间四月天借用的古诗
描写北方立春节气的古诗
关于寒的古诗
古诗词中有企字的
描写大海印蓝天的古诗
赞美珠峰的古诗
有关春分的古诗带诗意
五个字好听的古诗网名
形烟霞和云彩的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的整首古诗
关于诗歌的诵读的古诗
关于丽人的古诗词
有关海的古诗5绝自创
关于青烟的古诗
红楼梦前二回的古诗
忆江南古诗中的暗
三初三的古诗
1古诗词三首的多音字
云青的古诗
有没有六十字的古诗
描写常青的古诗
75首到85首的古诗
硬笔书法作品爱国的古诗A3
三首与三国演义有关的古诗词
小学元宵节的古诗上元竹枝
20看的古诗
描写稀饭无米的古诗
贺新年的古诗都
有地理知识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