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赵晨飞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赵晨飞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赵晨飞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赵晨飞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春晚寄杨十二,兼呈赵八(时杨生馆于赵氏)
元稹〔唐代〕
蒙蒙竹树深,帘牖多清阴。避日坐林影,馀花委芳襟。
倾尊就残酌,舒卷续微吟。空际飏高蝶,风中聆素琴。
广庭备幽趣,复对商山岑。独此爱时景,旷怀云外心。
迁莺恋嘉木,求友多好音。自无琅玕实,安得莲花簪。
寄之二君子,希见双南金。
卜算子 用韵答赵晋臣敷文,赵有真得归.....
辛弃疾〔宋代〕
百郡怯登车,千里输流马。乞得胶胶扰扰身,却笑区区者。野水玉鸣渠,急雨珠跳瓦。一榻清风方是闲,真得归来也。
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赵*尝示诗
陆游〔宋代〕
忆在茶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常忧老死无人付,不料穷荒见此奇。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夷。人间可恨知多少,不及同君叩老师。
别赵子(赵子名德,潮州人)
韩愈〔唐代〕
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馀。
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心*而行高,两通诗与书。
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
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
海中诸山中,幽子颇不无。相期风涛观,已久不可渝。
又尝疑龙虾,果谁雄牙须。蚌蠃鱼鳖虫,瞿瞿以狙狙。
识一已忘十,大同细自殊。欲一穷究之,时岁屡谢除。
今子南且北,岂非亦有图。人心未尝同,不可一理区。
宜各从所务,未用相贤愚。
送赵大夫护边(一作送赵都护赴安西)
孙逖〔唐代〕
外域分都护,中台命职方。欲传清庙略,先取剧曹郎。
已佩登坛印,犹怀伏奏香。百壶开祖饯,驷牡戒戎装。
青海连西掖,黄河带北凉。关山瞻汉月,戈剑宿胡霜。
体国才先著,论兵策复长。果持文武术,还继杜当阳。
寄妾赵氏(一作赵氏诗)
房千里〔唐代〕
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只应霜月明君意,
缓抚瑶琴送我愁。山远莫教双泪尽,雁来空寄八行幽。
相如若返临邛市,画舸朱轩万里游。
赵守祷雨有感枕上得句足成五十六字呈赵守
陈文蔚〔宋代〕
雨意随人自及时,使君一念实通微。不知沛泽人间遍,但觉炎蒸梦里非。苗稼顿回枯欲死,桑林又喜绿添肥。从今饱吃鄱阳馀,细纪贤侯德政归。
题赵楶所收赵令穰大年烟林二绝 其一
张耒〔宋代〕
江上孤烟蔽远林,秋原人静下鸣禽。水乡此景常经眼,谁信侯家画万金。
题赵希远画蟠松玉兔图子昂赵公鉴记
守仁〔明代〕
天水王孙重毫素,爱写蟠根万年树。上有徂徕五色云,下有中山双白兔。
清阴散作秋满林,咫尺高堂起烟雾。丹桂吹香野菊黄,玉叶金枝乱无数。
迢迢锦水泛苍凫,漠漠青天飞雪鹭。人间画手非不多,自是王孙得真趣。
浮玉山人列仙侣,雅与王孙同出处。妙画题来字字真,兵后收藏乃奇遇。
宣和遗谱世莫传,艮岳荒凉风景暮。眼中人事已非前,画里山川尚如故。
老我披图一怆然,落日长歌吊南渡。
赵司教报满赵柳州人其门下杨生索诗为赠
卢龙云〔明代〕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三十六计·围魏救赵》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一·晋毕阳之孙豫让》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列传·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赵世家》
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史记·赵世家》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战国策·秦三·蔡泽见逐于赵》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李白《侠客行》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一·张孟谈既固赵宗》
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於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史记·赵世家》
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后汉书·列传·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
一日不作,百日不食。——《史记·三十世家·赵世家》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燕三·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
其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变矣。——《战国策·赵三·秦攻赵于长*》
事有所出,功有所止。——《战国策·赵二·武灵王*昼闲居》
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列传·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战国策·赵四·秦攻魏取宁邑》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赵昌寒菊》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佚名《东城高且长》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李白《长相思·其二》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义者国必危。——《战国策·赵二·赵燕后胡服》
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后汉书·列传·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陈子龙《渡易水》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辛弃疾《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臣无隐忠,君无蔽言,国之禄也。——《战国策·赵二·武灵王*昼闲居》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刘向《触龙说赵太后》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佚名《赵威后问齐使》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钱起《与赵莒茶宴》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刘基《乞猫》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四·赵太后新用事》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钱起《与赵莒茶宴》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钱起《逢侠者》
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辛弃疾《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苏轼《赵昌寒菊》
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卢照邻《长安古意》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苏轼《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徐凝《汉宫曲》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刘向《触龙说赵太后》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杨炯《夜送赵纵》
买丝绣作*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李贺《浩歌》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王维《齐州送祖三 / 河上送赵仙舟 / 淇上别赵仙舟》
描写赵州桥的古诗句
1.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
3.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送吴七游蜀)骆宾王
4.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5.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6.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
7.雁齿小虹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8.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感怀)董思恭
9.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
10.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东都酺宴四首)张说
11.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12.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13.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14.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15.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灵隐寺)宋之问
16.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17.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18.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19.涧险泉声疑度雨,川*桥势若晴虹。(游石淙山)张昌宗
20.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21.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杜审言
2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3.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24.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25.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
26.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帝京篇)李世民
27.上有天堂,下有赵州桥。
28.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29.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30.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31.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
时光飞逝的古诗句
时光总是悄悄地伴随我们慢慢老去,偷走我们的青春,等到我们再也没有力气感慨的'时候,他才会停下来,似笑非笑的看着你悲痛的走向另一个世界,抑或是安然。每一分,每一秒,那汩汩流动着的,不仅仅是你身体里的血液,也是你存活的生命源泉——时间。听,一丝丝抽尽,缓慢却又急促,带着你,由青春步入衰老。下面是关于时光飞逝的古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鲍溶《襄阳怀古》
2、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顾太清《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
3、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4、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5、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曾几《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6、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谢枋得《武夷山中》
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8、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李白《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9、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三》
10、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罗隐《七夕》
11、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元好问《玉漏迟·咏杯》
12、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陆游《沈园二首》
13、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于谦《立春日感怀》
14、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15、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6、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
17、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18、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19、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20、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21、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
22、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2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24、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25、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6、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27、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8、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29、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31、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32、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康海《雁儿落带得胜令·饮中闲咏》
33、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34、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3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36、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37、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38、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39、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40、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征。——陆机《梁甫吟》
41、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42、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虞集的《挽文丞相》
43、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44、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45、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刘禹锡《杨柳枝/柳枝词》
46、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曾棨《维扬怀古》
4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48、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的《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
49、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是一代代为国戍边的热血男儿的共同誓言,无论边关的环境有多么恶劣,无论敌人有多么强大,他们都毫无畏惧,用一个个血肉之躯,为国家铸就钢铁长城。唐代诗人岑参在《赵将军歌》中,就歌颂了这些热血男儿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九月天山风似刀”,九月的天山脚下的寒风似刀一般凛冽。在这一句中,诗人点出边关的典型的苦寒环境,在九月,中原地区不过是秋季,可是在边关,早已寒风似刀,一派寒冬景象了,真可谓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了。诗人把没有形质的风比作有形质的刀,化无形为有形,更凸显出了边关苦寒的环境。
“城南猎马缩寒毛”,北庭州城南边的郊野上出猎的马儿的毛都瑟缩着。当时,诗人在北庭都护府封常清幕府中任职,所以,这句中的“城南”指的是北庭都护府的州城。虽然寒风凛冽,但丝毫没有影响到驻守在北庭的将士们,他们顶着寒风,骑马出猎,开展骑射比赛。在这一句中,诗人以“猎马缩寒毛”从侧面写出天气的严寒,同时烘托出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将军纵博场场胜”,赵将军在骑射比赛中场场获胜。在前两句中,诗人主要写边塞的苦寒环境,直到这一句,才照应题目,开始从正面写赵将军。冒着严寒,戍边的将士们坚持军事训练,展开骑射比赛。在众将士中,表现最出类拔萃的当数赵将军了。诗人用“场场胜”等略带夸张的词语,称赞赵将军的威武英勇。
“赌得单于貂鼠袍”,赢得了单于所穿的用貂鼠皮制作的袍子。为了提高将士们的积极性,骑射比赛把“单于貂鼠袍”设为奖品。“单于貂鼠袍”是北庭都护府将士们的战利品,谁能在比赛中赢得它,谁就是勇士中的勇士。没有任何意外地,赵将军赢得了象征着勇敢的战利品,一方面凸显了赵将军的武艺高强,另一方面赞美了赵将军的英勇善战。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雄浑的语言写出了苦寒的边塞环境,以及英勇无畏的赵将军。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在赞美赵将军。然而,从深层次探究的话,诗人笔下的赵将军其实是为国戍边的将士们的代表,赵将军身上的品质是千千万万为国戍边将士们所共有的品质。正是有千千万万个“赵将军”,我们的国才*安无虞,繁荣富强。
林屋公子
“赵氏孤儿”的传说大家都耳熟能详,这是古今中外文学家非常喜欢的一个题材。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就有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法国文豪伏尔泰也受其启发创作了诗剧《中国孤儿》;2010年还有陈凯歌导演,葛优、王学圻等主演的同名电影。在不同的作品里,“赵氏孤儿”的故事有略微区别,但梗概基本都是一致的,而这个故事大纲,则可以追根溯源到《史记·赵世家》中。
《赵氏孤儿》剧照
自相矛盾的太史公
根据《赵世家》的说法,晋国执政赵盾与国君晋灵公发生矛盾,晋灵公多次想杀赵盾未果,反而被赵盾族人赵穿所杀,也就是有名的“赵盾弑其君”公案。之后赵盾立晋灵公叔父晋成公为君,晋成公又传子晋景公。此时,赵盾去世。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赵盾之子赵朔率领晋国下军救援郑国,与楚庄王在黄河边上进行了战争(即邲之战);战后赵朔娶了晋成公姐姐为夫人。也就是同年,晋国司寇屠岸贾想诛灭赵氏。
当初赵盾还做过一个梦,梦见晋国赵氏始祖叔带抱着自己的腰痛哭,之后又大笑着拍手叫好。赵盾对此进行过占卜,结果是龟甲上的裂纹中断,但后来又恢复了。赵氏的史援认为这个梦是凶兆,赵盾的过错会应验到他儿子身上,到了他孙子那一代时,赵氏家族则更加衰落。果然,此时屠岸贾正是想清算当年谋杀灵公的人,他对各位将领提出:“赵盾虽然不知情,但却是叛党的首领,既然他弑君了,他的子孙怎么还能在朝为官?所以请诛杀他们!”
只有大夫韩厥表示反对,他认为:“灵公遇害时赵盾并不在场,先君不是认为他无罪吗?现在大家要诛杀他的*,那是违背先君的意愿作乱;而且还不请示国君,这不是目中无主吗?”屠岸贾不听,于是韩厥通知赵朔快跑。但赵朔却不愿意,他对韩厥说:“您一定不会让赵氏的香火断绝,那么我死了也没有遗憾了!”韩厥答应他的要求,谎称有病不出门。屠岸贾果然不经请示,就私自率领将领在下宫袭击赵氏,杀死了赵朔和他三位伯父赵同、赵括、赵婴齐。
赵盾的父亲赵衰在晋国时就生下了赵同、赵括、赵婴齐三兄弟,之后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到翟国,翟国攻打廧咎如得到一对姐妹,赵衰娶了姐姐生下赵盾,重耳则娶了妹妹。赵同三兄弟与赵氏族人均死于下宫之变,只有赵朔夫人赵庄姬身怀六甲,因为躲到侄子景公宫中才免祸。
此外,赵朔还一个朋友程婴和一个门客公孙杵臼,他们也没有死于这场动乱。后来有一天他们见面了。公孙杵臼问程婴:“您怎么不为赵氏而死?”程婴说:“赵朔妻子有身孕,如果是男孩我就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去死吧!”公孙杵臼没有说话,但他确信程婴是自己的同道,而不去做以卵击石的牺牲。不久之后,庄姬生下一个男孩,这事让屠岸贾知道了,于是就去宫中搜查。庄姬把婴儿藏在裤子里,婴儿未出声而躲过了搜查。程婴也听说此事,于是找来公孙杵臼商量。公孙杵臼提出牺牲自己,请程婴来接受更难的任务。
于是两人在外面找了个婴儿,给他穿上好看的衣服藏在深山。然后程婴就从山中出来找到将军们,说自己知道赵氏孤儿与公孙杵臼在一起,要求以千金报酬来告知他们的藏身地。于是大家一起找到公孙杵臼。公孙杵臼大骂程婴小人,当初与自己一起藏匿赵氏孤儿,现在即使不能抚养,又怎么忍心出卖呢?然后他抱着婴儿大哭:“苍天啊!孩子有什么罪呢?请你们放过他,杀了我就行吧!”将军们怎会答应?于是把公孙杵臼和婴儿都杀了。
又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占卜的结果是大业的子孙作祟。大业是嬴姓始祖,秦国与晋国赵氏都是其后代。景公问韩厥怎么回事,韩厥当年受赵朔之托,也知道赵氏孤儿的情况。于是他说:“大业的子孙在晋国断绝香火的不是赵氏吗?嬴姓当年辅佐商、周天子,到叔带时离开周王朝到晋国辅佐文侯,得以立赵氏,直到成公时都没有断绝香火。而君上您却灭亡了他们家族,晋国人都感到悲哀,所以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吧。希望您好好考虑!”
景公感叹道:“那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见到机会到了,赶紧将实情告诉景公。于是景公决定恢复赵氏孤儿的贵族身份,程婴就带着一直藏匿的赵氏孤儿赵武进宫了。当时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病情,景公叫赵武出来与他们见面。将军们非常尴尬,纷纷推脱说:“这都是屠岸贾假传君命!如果不是君上您有病,我们也会主动请立赵武的。现在您的命令不正是我们的心愿吗?”程婴、赵武就率领将军们攻灭了屠岸贾,景公也把赵氏封地还给了赵武。
又过了五年,赵武年满二十岁行冠礼。程婴见到赵武已经成年,于是说:“当初下宫之变时,大家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只是想将扶立赵氏;现在您已经继承祖业,我也该到地下向赵氏和公孙杵臼报告了吧!”赵武叩头痛哭,认为自己宁愿受苦也要报答程婴一直到死,请求程婴不要轻生。但程婴却铁了心,他说:“杵臼认为我能完成大事,这才先我而去;如果我不回去复命,他会认为我没完成任务!”于是自刎而死。之后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
《史记·韩世家》则与《赵世家》说法类似,只是内容相对简略;而《晋世家》却说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晋国杀死了赵同、赵括兄弟,并且灭亡他们的家族。韩厥说:“怎么能忘记赵衰、赵盾当年的功劳,使他们断绝香火呢?”于是晋君就让赵氏庶子赵武继承赵氏,并且封给他城池。《十二诸侯年表》也与《晋世家》一致。可见,《晋世家》相对于《赵世家》最大的不同就是下宫之变的发生时间,此说应当另有所本。
《元曲选》中《赵氏孤儿》插图
偷情、内讧、阴谋引发的灭门血案
《晋世家》《十二诸侯年表》说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晋国杀死赵同、赵括兄弟,这种说法应该可以上溯到《左传》,这也是对“下宫之变”最早的记载。那么,《左传》对赵氏孤儿记载如何呢?
春秋晋国实行军政合一的“三军六卿制”,国家军队被分为三个军,由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六人统领,他们同时又是国家卿士(相当于宰相),其中以中军将为首*执政。公元前601年,此时晋国的中军将是郤缺,他提拔了赵盾之子赵朔为下军佐。那么赵盾可能在此年去世或者退休,而晋成公要到明年才去世,然后晋景公即位。而在赵盾在去世前,已把公族大夫让给三弟赵括,即让赵括作为赵氏的宗主。
与《赵世家》不同的是,赵衰先娶廧咎如女子生赵盾,而在重耳回国即位为晋文公后,才娶晋文公女儿赵姬,生下赵同、赵括、赵婴齐三兄弟,所以这三人都是赵盾的异母弟。此时赵盾已经去世,而此三人都还健在。在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中,赵朔担任下军将,赵括、赵婴齐担任中军大夫,赵同担任下军大夫,作为卿士的辅佐。尽管从*职务来看三兄弟都不如赵朔,但此时赵氏宗主仍然是赵括。
但在八年以后的晋齐鞍之战中,则没有了赵朔的下落。下军将换成了当年的赵朔副手栾书,而下军佐却没有记录,那么赵朔在此之前已去世或因病退休,这里也与《赵世家》不同。一年后,晋景公为了表彰鞍之战的战功,将军队编制扩充到六军十二卿,其中提拔赵括为新中军佐、赵穿之子赵旃做新下军佐,此时下军佐仍然没有记录。考虑到赵朔离职后应由赵氏来顶替,这位没有记录的下军佐应该就是赵盾二弟赵同,此时赵氏以赵同最为年富力强。
因为赵朔的离职,儿子赵武年幼,所以不管是此时赵氏的宗主,还是赵氏在晋国军政界的第一人,都与赵盾这支没有了关系。但此时发生了一则桃色新闻,原来在公元前587年,赵朔的遗孀庄姬耐不住寂寞,居然与丈夫的小叔赵婴齐勾搭上了,此时赵朔当已病逝。次年,赵同、赵括得知此事,觉得弟弟败坏门风,下令将其放逐齐国。赵婴齐其人虽然作风不检点,但智谋却要强过两位兄长,他请求兄长原谅他,并提醒说如果他不在,栾书将会作乱。
栾书在鞍之战中尚且还是下军将,但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居然成为了一把手中军将,可见此人甚有手段。赵婴齐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赵氏家族在赵盾时就如日中天,早已遭到其他家族的忌恨。赵朔、赵婴齐尚能协调各方面关系,但赵同、赵括却是脑子一根筋的人,毫不掩盖自己的权力欲。之前六卿里还只有赵氏一*,现在扩张到十二卿,却一下被赵同、赵括、赵旃占据了三*,自然更加引起其他家族的仇恨。这些《赵世家》也没有记录。
公元前583年,失去了丈夫和情人的赵庄姬率先发难,向晋景公诬告赵同、赵括谋反,并找到栾书与另一家族郤氏作证。于是晋景公派兵讨伐赵氏,杀赵同、赵括。赵朔于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离职,极有可能是英年早逝。而下文公元前542年时,赵武年龄尚不到五十,所以赵武出生年份应该在公元前591年—公元前5*之间,在下宫之变时大约八岁,还跟随母亲住在晋景公宫中。赵姬也不太可能是晋景公姑母,更可能是晋景公的姐姐。
赵同、赵括被杀后,晋景公想把赵氏土田赐给祁奚,祁奚推辞了。同时韩厥出来为赵氏说话,他说:“赵衰的功勋,赵盾的忠诚,居然没有后代来继承,那么有功劳的人多害怕啊?三代都能保持几百年之久,难道没出过*的君王吗?这都是靠祖先的贤明啊!”晋景公觉得有道理,于是又立赵武为赵氏宗主,并归还了土田。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83年的下宫之变后,此时年幼的赵武已经成为赵氏宗主,这又与《赵世家》不同。
以上就是《左传》中的“赵氏孤儿”故事,相对于《赵世家》内容就*实得多。起因就是一位寡妇与小叔私通,小叔被两位兄长赶跑,寡妇寂寞难耐,遂诬告另两位叔叔谋反。栾、郤等家族早就看不惯此二人,趁此机会将他们一窝端,但并未波及到整个赵氏家族,不但幼年的赵武毫无惊险,甚至赵旃都没受到牵连。而赵旃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杀害晋灵公的赵穿。成公、景公父子即位本身就来源于赵盾、赵穿之功,自然不会清算二人后代。
至于屠岸贾其人,即使存在,也不会有太大作用。如前所述,晋国实行的是“三军六卿制”,国家权力牢牢掌握在六卿之手,虽然有掌管刑罚的司寇,但并非重要官职,《左传》甚至没有记载过何人任过此职。《国语·晋语》记录了晋文公父亲晋献公去世时,大臣里克派一个叫屠岸夷的大夫去翟国迎接重耳即位。屠岸氏在先秦文献就此一见,而屠岸贾的记录也只存在于《赵世家》《韩世家》中。下宫之变时真正掌权的是中军将栾书。
既然赵武继嗣在下宫之变后接踵而至,所以程婴与公孙杵臼更无活动空间了,此两人当系虚构人物。从春秋中期社会形态来看,公孙杵臼、程婴这种性质的门客、友人,在当时也不会存在。因为当时的社会主体还是宗族(文献称“氏”或“族”),如果公孙杵臼和程婴是春秋人,应该都有自己所在的宗族,而不会个人依附于赵氏。之后两人又躲在深山,这在生产力落后、需要家族共耕的春秋时期,个体家庭或个人都是难以独立生存的。
至于韩厥,他才是赵氏得以复兴的首要功臣。他是当时晋国韩氏的宗主,在鞍之战后,又出任十二卿之一的新中军将,但其起步很早。据《晋语》,韩厥步入政坛出任掌握军法的司马,正是来源于公元前615年时赵盾的举荐,所以在三十二年后,他仍然能够投桃报李,出面扶持赵武,为赵盾的后代保留了贵族爵禄。景公本身也没有必要废除赵氏封地,相反留下来制衡其他卿族也不错。后来韩、赵两氏互相扶持,直到三家分晋。
综上,从记录春秋历史最翔实的史书《左传》看,《赵世家》《韩世家》的讹误特别明显。实际上,前人就往往以《左传》纠正《史记》之误。如唐人孔颖达就说“马迁妄说,不可从也”,清人梁玉绳、赵翼、马骕及今人杨伯峻等都支持这个观点,这应该算是比较主流而科学的观点。当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如清人高士奇说“千古疑案,自当两存之”,明人王樵甚至认为屠岸贾杀赵朔与庄姬杀赵同、赵括并非同一事件,但这些都不太具有说服力。
程婴像
“赵氏孤儿”的N张面孔
当然,《左传》也未必完全可信。比如叙述晋灵公与赵盾的矛盾冲突中,赵盾屡次劝谏灵公改正错误,灵公竟派遣刺客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在上朝前很早就抵达赵盾家,见到赵盾已穿好衣冠坐着打盹了。鉏麑感慨自己刺杀贤臣不忠,放弃使命又不信,干脆自杀了。鉏麑死前的想法史官怎会知道呢?童书业先生就指出:“这件事《左传》的记载很偏袒赵氏,实在是很不可信的。”故《左传》就一定程度偏离了史实,而《赵世家》则显得更不合逻辑。
那么,太史公为什么会要记录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呢?其实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在《史记》中并不罕见,而太史公作《史记》的一个态度就是“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将不同的资料收录于不同的篇章中,以待读者自己判断。实际上,以太史公的才智并非不能觉察到赵氏孤儿故事的虚构性,但其却对故事中的许诺、报恩、忍辱、复仇等内容主题大为感动与赞赏,所以才将其录入《赵世家》,但作为晋国史主线,仍以《晋世家》为主。
其实单从《赵世家》的文本内部也可以发现其传奇性,即它先后用了先后四个梦境来贯穿全篇。第一个梦就是赵盾梦叔带的事,之后赵氏中衰并复兴;第二个梦是春秋后期赵鞅梦见自己到上帝那游玩,之后赵氏灭范、中行氏,奠定分晋基础;第三个梦是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梦见一位嬴姓少女鼓琴,之后赵国废嫡立幼,开始衰落;第四个梦是战国后期赵孝成王梦见金玉堆积如山,之后赵国丧师于长*之战,此后一蹶不振。
这四个明显带有预言色彩的梦,当然并非历史实录,而是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时赵地人有意识的民间创作。*人李景星《史记评议》中有过非常精彩的点评:“尤其妙者,在以四梦为点缀,使前后骨节通灵。……以天造地设之事,为埋针伏线之笔,而演出神出鬼没之文,那不令人拍案叫绝。”可见,记录整个赵氏孤儿的传说,不但不是太史公的败笔,反而是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由此可见名副其实。
既然《赵世家》这部分内容取材于赵地民间传说,那么故事当然会有意识地掩饰赵国先人的负面消息。春秋晋国人尚且把这次事件称作“孟姬之谗”,认为赵庄姬正是引起这件事的罪魁祸首,但在《赵世家》中,赵庄姬却成了一个可怜的寡母。为了缝合赵武于公元前583年被立嗣的历史记载,又把下宫之变时间提前到了公元前597年,也就是《左传》中赵朔最后一次登场的年份,而设计将赵朔、赵婴齐两人也死于了这场*。
其实,在《国语·周语》中倒是有个与赵氏孤儿类似的故事,国人暴动时周厉王出奔彘地,太子静躲在召公虎家。愤怒的国人要求召公交出太子,召公说:“过去我多次劝谏大王,大王不听以致罹受此难。现在假如太子被杀,大王会认为是我在泄愤。侍奉国君遇到危险不埋怨,有怨气不应该发怒,何况自己侍奉的是天子?”于是他拿出自己的儿子顶替,等太子静长大后召公虎扶立他即位,也就是周宣王。
还有一件是《公羊传》记录的故事,说的是春秋初年鲁孝公年幼时,邾国国君邾颜公的女儿是鲁国国君夫人,算起来是鲁孝公的母亲或祖母。邾颜公仗着女儿把持后宫,居然奸淫了鲁国九位公主,之后索性派坏人想杀掉孝公。孝公一位臧氏奶妈听说有坏人来,于是就把自己儿子留在寝宫替代,而抱着孝公找到鲁国大夫鲍广父和梁买子,并最终通过周宣王除去了邾颜公,鲁孝公得以复位。
值得注意的是,《国语》的召公虎和《公羊传》臧氏母交出的都是自己的儿子,而在《赵世家》中,程婴与公孙杵臼找来的却是别人的儿子。《公羊传》是儒家经典《春秋三传》之一,《国语》的儒家观念较重,也被称为《春秋外传》。这表明,程婴、公孙杵臼的报恩观念虽然不受正统儒家的认可,但却可能更符合战国秦汉的下层民众思想。那么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虽然并非是真实的春秋历史,却是反映战国秦汉社会思想史的重要文献。
比太史公稍晚的大儒刘向,编写了《新序》《说苑》两部历史文献,也记叙了赵氏孤儿的故事。《新序·节士》中赵氏孤儿的记录与《赵世家》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后面还加上了刘向的评论,刘向认为程婴和公孙杵臼都是笃守信义的忠诚之士,但程婴没必要为向死者报告而自杀。而《说苑·复恩》虽然故事脉络与《赵世家》也基本一致,但叙述的主角却变成了韩厥,其中为韩厥加入了不少言论,最后刘向评价韩厥可谓是不忘恩。
太史公记录赵氏孤儿故事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正是为后世提供优秀的文学素材。刘向已经对这个故事进行了初步演绎,但真正把这个故事传播到家喻户晓的,还要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在这个时间诞生并发扬并不是偶然,因为它的主题正适应蒙元统治下的*心理。它的内容相对于《赵世家》又有较大改变,甚至有些完全背离史实,但却又通过设计煽情场面、增强伦理冲突、塑造道德典范,变成了一幕善恶有报、赏罚分明的精彩故事。
参考文献
白国红:《春秋晋国赵氏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郭必恒:《〈史记〉民俗学探索与发现》[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
童书业著、童教英校订:《春秋史》(校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王利锁:《刘向对赵氏孤儿故事的两种叙述》[N],《中国艺术报》,2013年4月10日。
时光飞逝的古诗句
时光总是悄悄地伴随我们慢慢老去,偷走我们的青春,等到我们再也没有力气感慨的时候,他才会停下来,似笑非笑的看着你悲痛的走向另一个世界,抑或是安然。每一分,每一秒,那汩汩流动着的,不仅仅是你身体里的血液,也是你存活的生命源泉——时间。听,一丝丝抽尽,缓慢却又急促,带着你,由青春步入衰老。下面是关于时光飞逝的古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鲍溶《襄阳怀古》
2、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顾太清《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
3、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4、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5、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曾几《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6、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谢枋得《武夷山中》
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8、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李白《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9、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三》
10、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罗隐《七夕》
11、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元好问《玉漏迟·咏杯》
12、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陆游《沈园二首》
13、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于谦《立春日感怀》
14、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15、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6、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
17、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18、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19、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20、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21、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
22、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2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24、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25、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6、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27、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8、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29、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31、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32、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康海《雁儿落带得胜令·饮中闲咏》
33、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34、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3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36、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37、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38、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39、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40、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征。——陆机《梁甫吟》
41、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42、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虞集的《挽文丞相》
43、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44、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45、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刘禹锡《杨柳枝/柳枝词》
46、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曾棨《维扬怀古》
4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48、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的《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
49、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描写飞雪的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飞雪的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问刘十九
百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篇2: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百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篇3: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篇4: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篇5:夜雪
百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篇6: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百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篇7:雪梅·其一
卢梅坡
飞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百,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8: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篇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篇10:北风行
李百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屋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就着雨声、传来阵阵蛙鸣,约好的人,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已经夜深过半,到底是来还是不来?百无聊赖,手里拿着棋子敲打,把灯花都震落了下来。这是一种何等的寂寥,1000年前的这位诗人赵师秀,就这样静静地等着约好的客人。
这位宋太祖的八世孙,就在这样的一个雨夜,静候着他的客人,因为客人的爽约,心中略有不满,轻吟出这首《约客》。诗中既有对环境的描写,也有对客人的略微责备,徐徐道来,既感觉出诗人的无奈与孤寂,又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情怀。
昏黄油灯下,一个孤单的身影,听雨摆棋吟诗,其实客人来与不来已经无关紧要了,是诗人自己在享受这个雨夜,貌似烦躁,其实内心是安静的,否则哪来的雨声、蛙声,又哪有兴致独自摆棋吟诗,这就是被称为”永嘉四灵”的境界,也是这个”鬼才”的自我修养。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经典需要传承,历史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特邀请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山西、甘肃、广东、陕西等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共同书写这首轻灵精致的《约客》。
16位老师共书写了22幅书法作品,精选其中15幅展示如下:
1作者:郝乙,师承牛逍先生。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军旅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
2作者:董*立(河南)
3作者:昝财川(天津)
4作者:陈长水,河南广播电视台二级美术师,中国文艺家艺术研究院会员。
5作者:梦回唐朝(河北)
6作者:李文(广东),美国企业管理博士,新加坡兰亭书画协会会员,东莞市黄江镇书法家协会会员,师承新加坡著名书法、国画大家黄明宗先生,是吴昌硕的再传弟子。
7作者:刘岳生(湖南)
8作者:谭琦英,女,湖南岳阳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老年书法协会、新闻出版书法协会会员,岳阳市楹联学会、诗词协会、书法协会会员。联墨作品多次获奖。
9作者:邹忠诚(四川),华西医大药学院药物分析专业,制药工程师,喜欢书法,2017年5月开始学*书法,参加过市2018年、2019年迎春杯书法展,获优秀奖。
10作者:姚昱*(湖南)
11作者:陇上墨言,甘肃省白银市老年书画协会会员。
12作者:万海滨(湖南)
13作者:樊朝阳,河南省郑州市黄帝故里新郑人,八二年毕业于黑龙江工程学院。现就读于新郑市老干部大学书法研究班。师承家传,*欧楷。作品《转轮大藏经》收藏于中国嵩山少林寺。
14作者:刘阳明,湖南岳阳市诗词楹联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岳阳市委机关诗联学会副秘书长。岳阳市诗词协会、楹联学会、书法协会会员。
15作者:党晓山(湖南)
注:文中图片除书法作品外,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赵令畤 蝶恋花·其二》,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蝶恋花其二》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
赏析:
这首词描写闺中思妇伤春怀远的愁情怨绪。上片借杏花以写伤春悲情。欲减而实未减,显出节候的无常与心情的无奈。不卷者,讲珠帘垂挂而不卷,那人却躲在闺房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强调残余杏花能开几时的惜花情绪,花几许恰是暮春物象变化的典型特征,隐喻了深闺思妇如花青春犹如杏花之凋零!啼痕意象兼融人花,淋雨的花瓣儿如花啼泪痕,深闺思妇惜残红坠地而自伤落泪,人与花同命相怜,只恨清明时节凄凉细雨过于无情,寒气袭人,苦雨摧花,令思妇怕见落花而躲在闺中深深处。下片借飞燕以抒怀远愁绪。宿酒、尽日三句,写思妇闭锁深闺的重要原因,恼破春情绪,春情缭乱恼煞人,即眷恋夫君的情怀难以按捺,于是借酒浇愁忘忧,宿酒过量而醒迟。酒醒后,尽日唯一缕沉香相伴,其孤寂可知。飞燕句将恼怨发向飞燕,它将夫君归家的喜讯传错,让自己空欢喜一阵,实烦恼一番,实在难堪!真是怨奇而情深。最后以小屏风之景结思夫君之情:西江路,即广西苍梧一带之西江,恰是词人宁远军承宣使任所地域。词人以悬想、虚设深闺思妇神往西江路怀念自己的方式,抒写了词人对闺中爱侣的深切相思。语言婉约清丽,情致柔和缠绵,意境蕴藉含蓄,结尾余韵不尽,神味久远,深得好评。
是不是觉得赵令畤 蝶恋花·其二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蝶恋花唯美伤感句子,请您阅读。
关于赵晨飞的古诗
赵飞燕写的古诗
描写赵飞燕的诗
关于描写的古诗赵飞燕
赵飞燕台词
赵鸿飞台词功底
形容赵飞燕的诗词
描写赵飞燕的诗句
形容赵飞燕体轻的诗句
儿童会飞的叶子晨诵古诗配图
赵飞燕英雄杀台词
英雄杀赵飞燕台词
赵飞燕中秋节的古诗词句
三国杀赵飞燕台词
英雄杀中赵飞燕的台词
英雄杀赵飞燕台词出处
赵甸的古诗
有赵岳的古诗
赵义的古诗
带赵的古诗
赵字的古诗
赵藩的古诗
带姓赵的古诗
带赵字的古诗
含赵字的古诗
赵若兰的古诗
带赵姓的古诗
赵慧敏的古诗
赵宗成的古诗
赵丹的古诗
元宵节加生日的古诗词
高考运用夸张手法的古诗
含有文言文古诗的书
形容树叶大的一段古诗
蜀相的拼音版古诗
古诗词里最漂亮的女人
励德励志励行的古诗
有关路的歌古诗电影
民国时代一本古诗写作入门的书
生食蔬菜的古诗
初中的书法古诗
请写出含有望字的古诗
古诗池上表达的景色
形容一个人想象力丰富的古诗
色彩入诗的古诗100首
塞下曲的拼音版古诗卢纶
有关于母爱的古诗100首
古诗的哲理和主题一样吗
和临江仙字数一样的古诗
常考的古诗词高三
比喻清新的古诗
古诗瀑布的朗诵
生活总要继续的古诗
雪字的古诗词飞花令大全
过节的诗歌古诗
冷门又长的古诗词
自己写古诗的背景图
辞旧迎新快乐成长的古诗
描述无敌的古诗
夏季相遇的古诗词
娥娥的古诗唐代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