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俗谚语以及古诗词

关于冬至的*俗谚语以及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冬至的*俗谚语以及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冬至的*俗谚语以及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冬至的*俗谚语以及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k+) 语录(300) 说说(581) 名言(40) 诗词(9k+) 祝福(468) 心语(10)

  • 冬至*俗谚语俗语大全

  • 谚语,冬至,语文
  • 冬至*俗谚语俗语大全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 冬至大如年 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冬至的*俗谚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冬至的谚语大全:

      1、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2、晴冬至,年必雨。

      3、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

      4、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5、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6、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7、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

      8、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9、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10、冬至南风百日阴

      11、阴过冬至晴过年

      12、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13、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14、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15、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冬至的九九歌大全:

      为什么会有”九九歌“呢?原来是因为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1、九九歌(北京)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九九歌(湖南)

      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

      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

      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

      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

      五九四事务,开门寻暖处。

      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

      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

      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

      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3、九九歌(长沙)

      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

      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冰柱);

      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过春节);

      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赞春、送财神);

      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

      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

      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

      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

      4、九九歌(河北)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凌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枣强县)

      五九半,凌消散。

      春打六九头,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

      八九不犁地,不过三五日,九尽杨花开。(新河县)

    [阅读全文]...

2022-06-02 06:25:11
  • 立春*俗谚语大全

  • 谚语,立春,语文
  • 立春*俗谚语大全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那么立春作为传统节气之一,都有哪些*俗呢?哪些谚语呢?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立春*俗谚语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立春节气相关谚语:

      1、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2、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3、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4、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5、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6、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7、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8、立春晴,雨水多。

      9、立春晴,雨水匀。

      10、立春寒,一春暖。

      11、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

      12、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13、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14、立春不晴,还要冷一月零。

      15、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16、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

      17、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18、初一高粱初二黍,七谷八麦,九果十菜。

      19、走亲访友拜年,莫忘讨论种田。

      20、科学种田,越种越甜。

      21、土地不认爹和娘,收拾好了多打粮。

      22、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23、不懂二十四节气,不会管园种田地。

      24、看地种田,出海观天。

      25、人随节气变,保证吃上饭。

      26、天变人不变,种田难增产。

      27、种地不看天,瞎了莫埋怨。

      28、种地不得时,必定讨苦吃。

      29、种地不及时,囤里缺粮食。

      30、看天看地种庄稼。

      立春节气相关*俗:

      1、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

      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

      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2、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 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 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3、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清人让廉撰写的《京都风俗 志》中说:“立春之仪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芦棚二,东西各南向,东设芒神,西设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准令男女纵观,至立春时……众役打 焚,故谓之打春。”然后,人们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为吉祥。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 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 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安。

      4、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 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 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 龟子报春活动。现如今,在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立春时节,民间艺人还要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后来人们根据历象推算当年立春的时间,在春牛图上表示出来,帮助农民了解立春的早晚。

      5、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俗 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俗。传统留下来的*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 睦睦、心*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躲春”其实就是“躲太岁”,多数是当年犯太岁之人需要躲春。比如2015年立春这一天上午11点59分,正式进入乙未羊年,以神话色彩来讲,就是 2014马年太岁星君章词大将军正式卸任,以及2015羊年太岁星君杨仙大将军正式上任的交替时间。民俗认为,比如羊年生肖属羊、牛、鼠、狗等犯太岁之 人,就是必需“躲春”之列,就是为了躲开与羊年太岁正面的冲突,缓和与太岁星君的关系,于是年运更有利。

    [阅读全文]...

2022-07-24 02:32:40
  •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俗谚语

  • 谚语,吃饺子,冬至
  •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俗谚语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过谚语吧,谚语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话。还记得以前背过的谚语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冬至吃饺子的*俗谚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谚语:

      冬至到,吃水饺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以上*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吃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寓意日子越过越好

      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相传战国初年,秦城神医扁鹊妙手回春,百治百愈。有一年冬天,正逢百年未遇严寒,许多人发生。

      山西:饺子就酒、越过越有。

      山西: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

      山西:送行的饺子迎行的'面。

      山西:冬至饺子夏至面。

      山西:哑巴吃饺子——肚里有数。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息战乱,能过上太*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吃饺子的好处:

      1、从烹饪科学的角度看,蒸煮饺子以水(汽)为介质的烹饪方式,温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杀菌,避免了烧烤炸条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保证了食品安全。而且,食物的营养成分在蒸煮过程中也不至于因过氧化或水解而损失。

      2、从膳食结构角度看,饺子的馅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类与菜果、肉类的适宜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并酸碱*衡,膳食宝塔形结构。

      3、从营养角度看,饺子以水(汽)为传热介质经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类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体吸收。

      4、合于*人的肠胃于饮食*惯。符合“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和于术数”的养生之道。

    [阅读全文]...

2022-06-20 08:10:07
  • 关于龙抬头的*俗谚语

  • 谚语,龙抬头,语文
  • 关于龙抬头的*俗谚语

      导语:农历二月初二,古称“春龙节”、“龙头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古代民间极为盛行的节日,其中的许多*俗一直延续到现代。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

      1、龙斗鱼损。

      2、龙行熟路。

      3、一渊不两蛟。

      4、蚯蚓成不了龙。

      5、二月二,龙抬头。

      6、龙肝凤胆拢歹医。

      7、龙多旱,人多乱。

      8、云从龙,风从虎。

      9、独龙难斗两头蛇。

      10、一龙阻住于江水。

      11、龙与蛇师为亲家。

      12、龙血入地为琥珀。

      13、龙游苍海虎归山。

      14、龙虎交战,龟鳖受灾。

      15、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16、龙斗虎争,苦了小獐。

      17、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18、龙怕揭鳞,虎怕抽筋。

      19、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20、龙下三泷,舟楫莫当。

      21、虎啸风生,龙腾云起。

      22、龙行一步,草木皆舂。

      23、龙行一步,鳖爬十年。

      24、龙虎相斗,鱼龟遭殃。

      25、龙虎相斗,必有一伤。

      26、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27、宁为蛇头,不为龙尾。

      28、在家似龙,出外似鼠。

      29、积水成渊,蛟龙兴焉。

      30、龙游凤舞,岁乐民喜。

      31、批龙鳞易,捋虎须难。

      32、龙下三泷,舟楫莫当。

      33、跳蚤变龙钟,冒牌货。

      34、叶公好龙,怕是真的。

      35、龙一条胜过蚯蚓一畚箕。

      36、鲤鱼跳龙门,身价百倍。

      37、龙下频主旱,多龙多旱。

      38、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

      39、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40、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

      二月二龙抬头的介绍:

      二月二,龙抬头气象谚语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广大农村重要的传统节日。此时,春节刚过,田间农事活动即将展开,故“二月二”又称“春农节”、“农头节”。农谚曰:“二月二,农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依据气候规律,“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据说,龙头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的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这一*俗还被发扬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以后,“二月二”便定名为“农头节”。

      “龙抬头”一说,最早见于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熏床炕......”至于抬头的为何是龙,又为何只与“二月二”有关,说法和故事就多了。民间认为,龙系吉祥物,主管云雨,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此时,正值惊蛰节气,我国许多地方已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却认为是“龙”的功劳,加之不少地方又将“二月二”视为土地神的生日,所以祭祀活动便名目繁多。明朝《宛署杂记》曰:“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清人让廉的《春明岁时琐记》载:“二日为土地真君生辰,城内外土地神庙,香火不绝,游人亦众。”

      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传说故事很多,这里不妨说一例。相传,武则天费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遂命令龙王三年不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逐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激龙王降雨之恩,天天对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帝,于二月二将龙王释放,于是龙王又抬起头来耕云播雨,滋润禾苗,造福农人。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正如农谚所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龙抬头的*俗:

      农历二月初二,古称“春龙节”、“龙头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古代民间极为盛行的节日,其中的许多*俗一直延续到现代。

    [阅读全文]...

2022-07-18 14:35:41
  • 冬至的诗词和谚语

  • 冬至,谚语
  • 冬至的诗词和谚语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至的诗词和谚语,欢迎大家分享。

      1、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李白《冬日归旧山》

      2、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唐·刘驾《苦寒吟》

      3、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4、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汉·《古诗孟冬寒气至》

      5、北风其喈,雨雪其霏。——《诗经·邶风·北风》

      6、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黄庚《雪》

      7、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孟郊《苦寒吟》

      8、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9、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0、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1、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12、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诗经·小雅·角弓》

      13、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14、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15、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16、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7、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18、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刘驾《苦寒吟》

      1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20、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李颀《听董大弹胡》

      2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

      22、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23、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李白《战城南》

      24、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25、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26、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乐》

      27、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祖咏《望蓟门》

      28、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

      29、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30、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1、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李白《观放白鹰·其一》

      32、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3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34、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35、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卢肇《竞渡诗》

      36、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37、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38、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

      39、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陆叡《瑞鹤仙·梅》

      40、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 千里关山。——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41、白日惊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42、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43、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44、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45、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

      46、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47、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李邴《汉宫春·梅》

      48、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阅读全文]...

2022-06-13 04:02:25
  • 冬至古诗词

  • 冬至
  • 冬至古诗词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至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作者简介】

      宋·范成大,号紫岩,婺源(今属江西)人。嘉熙三年(1239)生。咸淳二年(1266),中亚选,入元不仕。至顺元年(1330)卒,年九十二。有《紫岩集》,已佚。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七《紫岩先生汪公宗臣行状》。今存诗十三首,《全宋词》录其词4首。

      《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

      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

    [阅读全文]...

2022-07-21 20:14:06
  • 关于冬至的古诗词

  • 冬至
  • 关于冬至的古诗词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冬至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2《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3、《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4、《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5、《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6、《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7、《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8、《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阅读全文]...

2022-04-02 22:49:23
  • 有关古代的冬至*俗

  • 冬至,古代,节日
  • 有关古代的冬至*俗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民间的传统节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有关古代的冬至*俗,希望有所帮助!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从冬至起,白昼逐日加长,黑夜一天天缩短。昼阳夜阴,天阳地阴。*古代礼天崇阳,因此,冬至日祭天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活动,是一项国家大典。到了这一天,“太庙行荐黍之典,朝廷命宰执祀于圜丘。”(《梦梁录》)祭天前皇帝要先行斋戒。冬至时,到皇城南郊圜丘祭天,祭天的仪式很隆重,也很烦琐。皇帝只是按照礼仪官的引导完成早已熟悉的规定动作。

      冬至日的朝会也很热闹。百官和外藩使者都要参加这隆重的朝会。届时,文武官员要整齐地排列在殿中,宋时俗称“排冬仪”。皇帝驾临前殿,接受朝贺,其仪式和元旦时一样。《汉书》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一个吉日,所以值得庆贺。《后汉书》、《晋书》等史籍都有冬至日贺冬的记载。到唐宋时,这一*俗尤为盛行。“最是冬至岁节,士庶所重,如馈送节仪,及举杯相庆,祭享宗禋,加于常节。”(《梦梁录》)到了这一天,车马喧嚷,街巷拥挤,行人往来不绝。“岳祀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垂帘饮博,谓之‘做节’。”明清之际虽曾一度废止,但清代以后直到*世,民间仍有冬至节之俗。

      冬至节贺冬,最具特色的是“履长”与“隆师”。所谓履长,是指晚辈礼拜尊长,尤指儿媳献履献袜。冬至日的礼拜尊长不同于居常的昏定辰省,一定要铺排家宴,向父母尊长行礼。此外就是媳妇给公公婆婆献履献袜,这正是“履长”的本义。这种仪俗至晚在魏晋时便已形成了。比如,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中便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

      在古代,冬至这一天还要举行“隆师”活动。隆有“尊崇”的.意思,“隆师”就是敬师、拜师。到了冬至这一天,塾师先要率领学生给孔圣人拜寿,然后弟子拜先生,窗友交拜。这一风俗流行面极广。民国前,各书院、学院和私塾都非常重视这一*俗;民国后,一些私塾还在奉行“隆师”。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阅读全文]...

2022-02-16 23:34:41
  • 冬至*俗图片

  • 冬至
  • 冬至*俗图片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区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冬至*俗图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至*俗图片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经通过用土圭观测太阳从而测定出了冬至的时间点,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约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同时冬至最这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

      俗话说,“冬至如年”。据考据,远在周代便以十一月(农历)为正;秦沿其制,以冬至日为岁首,称为“过小年”;到宋代以后,冬至已成为祭祖的节日。千百年来,冬至祭祖等民间风俗,至今仍有流传。而在《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足以见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还有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运势

      自从12月7号进入壬子月,天干壬水,地支子水,全局水旺开始,八字忌神为水的朋友容易在运势以及健康上感到困难重重,同时易被影响的还有八字忌神为木的人。

      而八字五行喜水木的,运气较好,容易遇到贵人帮助请把握机会。

      进入冬至后,天干壬以子水为根,子水为壬水的禄旺,水势极旺的羊刃月,会使得本来焦躁的情绪以及情感观缓和。但因受到坐下羊刃的影响,做事情依然需要谨慎,多次考虑,再做定夺。

      根据生肖来说,这月节气内,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依然是肖兔、肖马、肖羊,表现为各方面的压力较大,家人对生活的干涉、财政方面出现透支、交流以及睡眠问题,对于肖牛来说,因为机遇较多,所以尤其需要注意关于人际方面的问题;而对肖鼠而言,身边需要自己亲力亲为的事件较多,需要注意身体健康。肖龙、肖猴以及肖猪,较能体现个人能力的一段时期,如可以请多表现自己。其余较*和。

      紫微运势

      从紫微上看本节气月容易造成的影响与决定,以及权威性有关。在此节气月中容易与上司,或者有权势的'人物发生摩擦,并且在个人问题上宜守不宜攻。

      特别需要注意的人有,紫微主星在武曲、廉贞、贪狼,易因为误解而与人产生纠纷。而紫微命宫主星在天府、天相、七杀的人,与权威人士发生摩擦的可能性更高,做事情淡定些,尽量避免与人争执。

      在情感方面的问题,本节气月适宜订婚、结婚或将两人关系更*一步。特别对于天相与紫微的人士来说。而需要关注感情问题的有天相及廉贞贪狼。

      而紫微主星在太阳的人士适时注意身体健康。紫微主星在太阴的人士需要多关注父母的身体问题。

      *俗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在古代,国人就有“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的说法,而在中华大地上,更是流传下来丰富多彩的冬至饮食*俗。而各种冬至饮食风俗至今依然广为流传,足以见这一天对于百姓农耕劳作以及生活作息带来的重要影响。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北方地区的“冬至饺子(馄饨)夏至面”;苏州人有吃馄饨(据传馄饨是西施为吴王夫差所创)纪念西施的*俗;而旧时上海,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这一天*惯吃汤圆,来庆祝冬至的到来。

      杭州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年糕来庆祝,冬至吃年糕图吉利,寓意年年长高。

      在江南水乡,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不过,这个疫鬼最怕红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糯米饭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宁夏冬至要吃“头脑”也就是羊肉粉汤以及羊肉粉汤饺子;潮汕地区称冬至为小过年,并以此节来祭祀祖先,并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

      养生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至,在此之后又有小寒、大寒和数九接踵而至,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到来。从冬至开始后的冬季更需要加强保暖,同时在饮食上也要多食温热食物,增强御寒能力。

      冬至前后,人们纷纷进补,蓄积营养,强身健体。冬至之后是养生好时机,主要因为“气始于冬至”“冬至一阳生”。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阶段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在冬至后往往会病情加重,民俗语曾称一些老人过得去冬过不去冬的典故就在于此。同时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阅读全文]...

2022-02-25 11:09:23
  • 关于冬至的古诗词

  • 冬至
  • 关于冬至的古诗词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冬至的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诗词(五):冬至感怀

      11月18日下午,浙江省副*郑继伟在省副秘书长马林云、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省卫生*副主任张*等陪同下,来我校调研指导。全体校领导和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工作汇报会。汇报会由校党委*钟振华主持。

      郑继伟副*在听取校长赵峰关于学校基本情况、取得的.办学成效、今后的发展思路以及*期主要工作等方面情况的汇报后,肯定了我校*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他说,学校能够顺利通过全国高评委专家的票决、即将升本成功,非常不容易。这是学校的一件大喜事,值得高兴和庆贺。郑副*指出,学校提出的为基层和健康服务业培养适用性人才的办学定位非常好,关键是要坚持下去,真正落到实处;要根据基层的需要,把握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为基层培养一批合格的医学人才。郑副*强调,从专科发展到本科是一个大的转变,要思考如何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如何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特别是在附属医院建设上,如何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需要学校和医院好好地努力探索。郑副*希望学校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一点一滴地积累内涵,走出适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调研期间,郑继伟副*还参观了我校校史展厅,实地考察了临床、护理、医学影像等实训基地。

      《西江月·丙午冬至》(宋)吴文英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鹧鸪天·冬至阳生才两日》(宋)无名氏

      冬至阳生才两日,欣逢伯氏绂麟辰。鶺鴒原上欢声沸,棣萼堂前喜气新。

      斟九酝,劝千巡。华途从此问云津。杨前未把耆年祝,且愿青云早致身。

      《今日交冬至》(宋)李之仪

      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已报一阳生,更佳雪、因时呈瑞。

      匀飞密舞,都是散天花,山不见,水如山,浑在冰壶里。

      *生选胜,到此非容易。

      弄月与燃犀,漫劳神、徒能惊世。

      争如此际,天意巧相符,须痛饮,庆难逢,莫诉厌厌醉。

      《冬至相催》(宋)释绍昙

      小春才过,冬至相催。光阴驹过隙,须鬓雪成堆。

      松根石上,槁木寒灰。冻膝拥深霜树叶,禅心清点野桥梅。

      唤起来打,更莫迟回。蛰龙须奋跃,保待禹门雷。

      《满江红·冬至》(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一剪梅·冬至》(宋)程垓

      斗转参横一夜霜。玉律声中,又报新阳。起来无绪赋行藏。只喜人间,一线添长。

      帘幕垂垂月半廊。节物心情,都付椒觞。年华渐晚鬓毛苍。身外功名,休苦思量。

      冬至古诗词大全(下)——词部(*二百首诗词,值得收藏)

      《水调歌头·冬至》(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渔家傲·冬至》(宋)冯时行

      云覆衡茅霜雪后。风吹江面青罗皱。镜里功名愁里瘦。闲袖手。去年长至今年又。

      梅逼玉肌春欲透。小槽新压冰澌溜。好把升沉分付酒。光阴骤。须臾又绿章台柳。

      《今日交冬至》(宋)李之仪

      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已报一阳生,更佳雪、因时呈瑞。

      匀飞密舞,都是散天花,山不见,水如山,浑在冰壶里。

    [阅读全文]...

2022-04-06 12:00:31
冬至的*俗谚语以及古诗词 - 句子
冬至的*俗谚语以及古诗词 - 语录
冬至的*俗谚语以及古诗词 - 说说
冬至的*俗谚语以及古诗词 - 名言
冬至的*俗谚语以及古诗词 - 诗词
冬至的*俗谚语以及古诗词 - 祝福
冬至的*俗谚语以及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