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忘忧的古诗

关于举杯忘忧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举杯忘忧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举杯忘忧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举杯忘忧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0) 语录(2) 说说(3) 名言(507) 诗词(56) 祝福(1) 心语(66)

  • 举杯邀明月全诗

  • 明月
  • 举杯邀明月全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举杯邀明月全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举杯邀明月是出自《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的名句。

      【全诗如下】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作者:李白(唐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哪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亮和身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完美的春光。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结为忘年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诗意】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注释】

      ⑴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间:一作“下”,一作“前”。

      ⑶无相亲:没有亲*的人。

      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

      ⑹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⑺将:和。

      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⑾交欢:一齐欢乐。

      ⑿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⒀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定。邈:远。云汉:银河,泛指天空。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但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似于天籁,所以一向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主角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但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但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阅读全文]...

2022-03-31 22:23:23
  • 举杯邀明月全诗

  • 明月
  •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独酌:一个人饮酒。

      2、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3、既:且。

      4、不解:不懂。

      5、徒:空。

      6、将:和。

      7、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8、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9、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0、交欢:一起欢乐。

      11、无情:忘却世情。

      12、相期:相约。

      13、邈:遥远。

      14、云汉:银河。

      诗意: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旁徨。从他的诗里,读者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也有对自由与*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着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m.ju.51tietu.net)。

      当读者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阅读全文]...

2022-07-13 18:39:00
  • 举杯赏秋经典诗句

  • 经典
  • 举杯赏秋经典诗句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风》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

      停车座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眺楼》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寒城一以眺,*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别诗》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长信秋词》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早寒江上有怀》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酬裴侍御对雨感》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阅读全文]...

2022-04-26 14:04:34
  • 关于忘忧草的诗句

  •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白朴《庆东原》

    永日向人妍,百合忘忧草。——晁补之《生查子·永日向人妍》

    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释文珦《母子吟》

    忘忧草良妩,蠲忿花更姝。——洪咨夔《疥疗》

    手把忘忧草,夔夔绕太清。——文天祥《将母赴赣道西昌》

    玉阶斗采忘忧草,水殿临观竞渡舟。——周必大《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槐夏风清麦已秋》

    繁红飞尽绿成阴,更有忘忧草色新。——王炎《偶行后圃成三绝·繁红飞尽绿成阴》

    唤作忘忧草,相看万事休。——陈师道《萱草》

    秋风摧谢忘忧草,古木悲啼反哺鸦。——黄公度《挽陈夫人卓氏二首·苹藻洁羞遗训在》

    坐对忘忧草,行歌解愠风。——丘葵《幽趣》

    落羽偏怜反哺乌,春晖倍忆忘忧草。——王恭《题闽士倪生渠阳军中春晖堂卷》

    更有忘忧草,能回隐士车。——李攀龙《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其二》

    堂下忘忧草,今春倍往春。——何景明《送施御史便道寿母次韵》

    凭谁共对忘忧草,坐见秋容次第新。——卢龙云《入京补谪奉老母暂居清源途中感述四首·其一》

    愁来欲采忘忧草,不佩时难佩亦难。——张乔《懊憹诗和彭孟阳三首·其二》

    小姨只斗忘忧草,那识怀中有断肠。——张乔《斗草辞和黎美周》

    台上忘忧草发,洲前含笑花开。——胡宏《书怀四首·其三》

    含笑花开洲上,忘忧草发台边。——胡宏《书怀四首·含笑花开洲上》

    白头人指忘忧草,红粉春开并蒂花。——王士元《送人还江右》

    庭前剩折忘忧草,不负君家玉胆瓶。——陈基《次韵叔方寄沈仲说》

    莫折忘忧草,偏怜蠲忿枝。——马如玉《斗草》

    堂前零落忘忧草,林外哀鸣返哺乌。——倪谦《黄楚祥院判母挽诗》

    家庭只种忘忧草,林木都栖反哺乌。——董纪《胡彦章孝行诗》

    岂无忘忧草,对之不开颜。——何乔新《挽段节妇》

    手种忘忧草,都缘耐老亲。——胡奎《种萱》

    上有返哺乌,下有忘忧草。——胡奎《题綵烟山人瑞槐堂》

    数茎阶下忘忧草,燕子天长也见花。——黄衷《春庭独思》

    亦有忘忧草,树之高堂阴。——王绅《题终养堂》

    雷电催开梦笔花,露华益茂忘忧草。——王彦泓《龙友尊慈七十寿歌》

    阶前漫有忘忧草,帐里空垂辟闷犀。——王彦泓《重题》

    爱日惟存慰母心,阶前多种忘忧草。——杨荣《寿萱堂为王都御史题》

    忘忧草简介

    忘忧草即黄花菜。

    黄花菜(学名:Hemerocallis citrinaBaroni)是百合科、萱草属植物。植株一般较高大;根*肉质,中下部常有纺锤状膨大。叶7-20枚,长50-130厘米,宽6-25毫米。花葶长短不一,一般稍长于叶;苞片披针形,花梗较短,通常长不到1厘米;花多朵,最多可达100朵以上;花被淡电影,有时在花蕾时顶端带黑紫色;花被管长3-5厘米。蒴果钝三棱状椭圆形,长3-5厘米。种子约20多个,黑色,有棱。花果期5-9月。

    [阅读全文]...

2022-02-23 07:57:07
  • 关于忘忧的诗句

  • 天上何曾许寄愁,酒中正自可忘忧。——陆游《对酒·天上何曾许寄愁》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李商隐《寄罗劭兴》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陶渊明《饮酒》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白朴《庆东原》

    见说玉华诗老,袖有忘忧萱草,牛背稳于船。——元好问《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

    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嵇康《幽愤诗》

    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忘忧常目击,素尚与心冥。——刘禹锡《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忘忧如有待,纵懒似无营。——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

    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乐以忘忧。——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惊风奋而遗乐兮,虽云起而忘忧,忽电消而神逌兮,历寥廓而遐游。——阮籍《大人先生传》

    永日向人妍,百合忘忧草。——晁补之《生查子·永日向人妍》

    莫认夏枯为益母,须知萱草解忘忧。——胡俨《戏作次药名十首·其六》

    少而干禄利,老用忘忧患。——欧阳修《读书》

    凌恆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东方朔《七谏》

    赠别难饶柳,忘忧好树萱。——王安石《海棠》

    赠别难饶柳,忘忧肯让萱。——王禹偁《商山海棠》

    对此可忘忧,依依北堂下。——释文珦《墨萱》

    执热濯清风,忘忧饮醇酎。——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

    曾无忘忧用,安事酒歌为。——贺铸《和钱适德循寓怀二首》

    旷兹登览际,踯躅忘忧惔。——刘崧《蚕尖》

    艺萱无复忘忧日,种柏行看合抱年。——胡寅《挽某氏》

    钟鼓空思长乐宫,江山别筑忘忧馆。——汤显祖《署客曹浪喜》

    愿子笃实慎勿浮,发愤忘食乐忘忧。——苏轼《代书答梁先》

    庭中绝出忘忧右,差等水仙诚莫逆。——苏籀《赋丛兰一首》

    忆昔湖山共寻胜,相逢杯酒两忘忧。——苏轼《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

    娱宾北榭忘忧酒,侍燕西川没骨花。——苏籀《忆雍都一首》

    祇有南枝字合欢,谩说忘忧树北背。——韩上桂《紫陌行》

    能令听者易常性,忧人忘忧躁人静。——皎然《戛铜碗为龙吟歌》

    惟酒足忘忧,无之固不可。——方回《酒戒》

    但此忘忧物,过嗜足致病。——方回《秋晚杂书三十首·周诰恶沈湎》

    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释文珦《母子吟》

    著书如结氂,聊以忘忧耳。——秦观《送李端叔从辟中山》

    高怀厌朝市,远去忘忧栗。——苏辙《次韵子瞻自径山回宿湖上》

    潜心学易忘忧患,筑屋闲居度岁年。——谭景先《和陈正言谠题尊贤堂二首·孰识东坡第一仙》

    嗟尔昔人,何以忘忧。——曹丕《善哉行·有美一人》

    气全自可忘忧患,心动安能敌死生。——陆游《村舍·气全自可忘忧患》

    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陶渊明《饮酒 其七》

    定里啼乌返哺声,别时春草忘忧色。——王恭《送释大冶归省还西塔兰若》

    前头更有忘忧日,向上应无快活人。——白居易《对酒劝令公开春游宴》

    手把忘忧草,夔夔绕太清。——文天祥《将母赴赣道西昌》

    玉阶斗采忘忧草,水殿临观竞渡舟。——周必大《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槐夏风清麦已秋》

    繁红飞尽绿成阴,更有忘忧草色新。——王炎《偶行后圃成三绝·繁红飞尽绿成阴》

    唤作忘忧草,相看万事休。——陈师道《萱草》

    秋风摧谢忘忧草,古木悲啼反哺鸦。——黄公度《挽陈夫人卓氏二首·苹藻洁羞遗训在》

    坐对忘忧草,行歌解愠风。——丘葵《幽趣》

    落羽偏怜反哺乌,春晖倍忆忘忧草。——王恭《题闽士倪生渠阳军中春晖堂卷》

    [阅读全文]...

2021-12-30 04:09:02
  • 七夕,举杯盛情邀你来

  • 七夕
  •   1)

      今年七夕

      我再不过去,实在

      过意不去

      

      我知道,你喜欢浪漫

      早就订下

      一家最富有诗意的餐厅

      在鲜花盛开

      周围一片茂林的幽处

      

      那里有

      瓜果的甜味

      花草的香味

      还有酸辣可口的相思味

      

      你赶紧丢下

      你手中的顾虑

      踩着鹊桥,抱着玉兔

      过来吧

      

      我已经,用月光

      斟了满满一杯酒

      用红豆做了一碟小菜

      用真心盛了一碗热汤

      用痴爱插了满屋的芬芳

      

      就等你

      身穿七月的晚服

      脸带春天的微笑

      款款轻盈

      走进我的心里

      共饮一杯七夕的美酒

      饱餐一顿团圆的思念

      

      2)

      等你来了

      我们吃饱了

      喝足了

      就去坐在月亮的湾里

      看风景

      然后盖好神话的*

      一睡不醒

      让现实远离

      我们十万八千里

    [阅读全文]...

2021-12-19 04:42:33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句出处及解释

  • 解释,明月,文学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句出处及解释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句出处及解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处】唐·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译注】举杯相邀明月一同饮酒,明 月、我和我对着的影子恰好是三个人。表现了无限的孤独感。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月下独饮 的情状。[例]泡上一杯清茶,“举杯邀 明月,对影成三人。”淡淡的清香在夜空 中浮动,茶不醉人人自醉,怎禁得起再 呷上一口。掀开杯盖,一轮圆月荡悠在 茶芽间。(周美录《石梁夜意》)

      二、用以 形容孤身一人,形影相吊。[例]这时候 除了爱人的`偶尔回家,家中才有一团温 馨,更多的时候,我独自一人,静静地呆 在书桌旁,想起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 影成三人”的冷清与孤寂,不禁欲潸然 泪下。(李尚朝《孤独不可以享受》)

      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卷一: “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覆推勘,愈形其独。” 清马位 《秋窗随笔》: “渊明有 《形赠影》 诗……太白 《月下独酌》 诗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二公风流孤迈,一种旷世独立之致,异代同情。”

      【全诗】

      月下独酌其一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1、不解:不懂得。

      2、无情游:超乎尘世俗情的交游。邈:遥远。云汉:本指银河,此借谓天上仙境。

      【翻译】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酒,自斟自 饮没有亲友相陪。举起酒杯邀请天 上的明月做伴,加之对面自己的身 影,竟也成了三个人。可是月亮不 懂得饮酒,只有身影跟随我。姑且 让月亮和身影陪伴我吧,要乘着美 好的春光及时行乐。我唱起歌来, 月亮好像听入了迷徘徊不走,我跳 起舞身影也随之摇晃起来。清醒时 互相欢乐,大醉后都各自分散去了。我希望永远与无情的月亮和身 影结游,相约在那高远的天上再 见。

      【赏析】

      万物都是诗人的奴隶或朋友,无情者皆有情,天上地下任其驰骋,任其痛快抒情。

      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场面一下便热闹起来了。独饮喝闷酒一下就变成了朋友聚会,仿佛让我们听到了碰杯喧哗的笑声。诗人的想象真是海阔天空,信手拈来就是妙笔。月是诗人的朋友,将其人格化已是早期诗歌创作的一大特征,但是,将影子也当做朋友本篇却是首创。不过我们要看到诗人妙想的背后,在似乎快乐的心灵深处其实潜藏的是孤独无语的痛苦,是对现实的不满和苦闷。

      诗应该是作于长安失意之后(有人认为作于天宝三年春天),“宫中妒**”的深切感悟之后,诗人才真正感到了孤独。原来高层政局、官场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可以让自己尽情贡献自己的才能,也并非坦诚直率就能大济苍生,实现理想。杜甫是了解李白的,他在《梦李白之二》中说:“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诗人是孤独的,京城没有他的位置。然而我们看到的李白的确不是悲天悯人,只知道抱怨的人,而是即使心情苦闷也能自我排遣,并且找到适合自己性情的方式痛快排遣。这就是本篇不同寻常之处。

      即使他知道月和影都是空幻,不能成为知心朋友,但在难以找到知音的现实中,还不如虚幻的朋友来得真实,可以寄托。于是诗的结尾处再发妙想,要和影子、月亮永远自由地遨游在太空,化苦闷为无穷的快乐。

    [阅读全文]...

2022-04-01 10:52:38
  • 忘忧草的花语

  • 花语
  • 忘忧草的花语

      人们就特别的想要一醉解千愁,或者是将这些烦恼全部忘掉,因而忘忧草的存在往往就寄托了人们的这种心情。那忘忧草的花语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忘忧草的花语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忘忧草的花语

      1、遗忘的爱,代表“忘却一切不愉快的事”。

      2、放下他(她)放下忧愁。

      3、隐藏起来的心情 。

      4、爱的忘却。

      萱草同时又是我国的.母亲花。

      梭鱼草(海寿花)是多年生或一年生水生草本,梭鱼草可用于家庭盆栽、池栽,也可广泛用于园林美化,栽植于河道两侧、池塘四周、人工湿地,与千屈菜、花叶芦竹、水葱、再力花等相间种植。

      每到花开时节,叶片翠绿光亮,蓝色的花像飞舞的蓝色小鸟,花姿别具风韵。

      串串紫花在片片绿叶的映衬下,别有一番情趣。

      忘忧草简介

      萱草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花卉。

      它属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叶从基部生出,花生顶端,夏天的六、七月开花。

      黄花六七朵,花瓣略向外卷下垂,加有娇嫩纷披的绿叶陪衬,更有花中心的花蕊高高挺立其中,清秀俊美,十分可爱。

      萱草还有一特性,花期持续数十日,但每花仅开一日,所以有的国家称之为“日花百合”。

      历史资料有关忘忧草的记载

      萱草在《诗经》里称为谖草,《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救荒本草》中叫它“川草花”。

      《古今注》中称之为“丹棘”。

      《松树植物名汇》中叫“绿葱茶”。

      人们还传说、妇女怀孕时在胸前插上一枝萱草就会生男孩,所以又叫它“宜男”。

      晋代嵇康在《养生论》中写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蠲通“捐”,是抛弃,舍弃之意)人们因此又认为萱草能忘忧消愁,《说文》中叫它“忘忧草”,《本草纲目》中叫它“疗愁”。

      忘忧草真的能解忧吗

      唐孟郊诗句云:“萱**儿花,不解壮士忧”。

      宋代诗人梅尧臣说:“人心与草不相同,安有树萱忧自释?!若宫忧及此能忘,乃是人心为物易。”刘敞诗中言之更持否定态度:“种萱不种兰,自谓忧可忘;绿叶何妻萋,春愁更茫茫。”

      所以有人告诫:“萋萋萱草,忘忧之言不实。”

      那么,萱草是不能使人疗愁解忧了?其实又不尽然。

      花卉本是生命之精华,是美的结晶。

      而萱草以其俊秀美丽的外观和独特的气质风姿,使观者赏心悦目而忘忧解愁了。

      鉴于此,你能说清秀宜人的萱草不能令人忘忧吗?

      而且在忘忧草含苞待放时将花蕾采下,蒸熟晒干保存,吃时在水中泡开即可。

      看来不会使人发生昏醉之事。

      更不是因昏然如醉,因而忘忧。

    [阅读全文]...

2022-03-09 22:15:47
  • 含有举字的古诗词 带举字的诗词名句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杜甫《饮中八仙歌》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查慎行《三闾祠》

    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寇准《咏华山》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红楼梦·第五回》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渔父》

    不*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小窗幽记·集醒篇》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02章 修身》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后汉书·列传·窦融列传》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篇》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礼记·文王世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侯蒙《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李白《焦山望寥山》

    不*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格言联璧·接物类》

    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论语·为政篇》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荀子·不苟》

    举大事必有所资——《南史·列传·卷五十三》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02章 修身》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陈与义《观雨》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增广贤文·上集》

    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02章 修身》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曹雪芹《终身误》

    曲重其豫,犹恐及其祸,是以百举而不陷也。——《荀子·仲尼》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尧不能独成,乌获之不能自举——《韩非子·观行》

    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而不过也。——《荀子·臣道》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在知兵,举动必先料敌。——《百战奇略·第十卷·变战》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管子·法法》

    人中骐骥驰千里,海内鲲鹏举九天。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荀子·王制》

    [阅读全文]...

2022-03-08 08:13:42
  • 举杯畅饮邀明月 一醉方休解千愁

  • 明月
  •   烟雨朦胧梅雨节

      独处一室寂静夜

      孤独寂寞两相伴

      抱枕入眠梦难寻

      窗外滴答风雨声

      雨花飘曳风前舞

      飘摇欲坠纷飞扬

      滴入沙河落尘埃

      雨后独守一座池

      空虚难耐情未了

      往事随风不可追

      凄冷夜色伴忧伤

      忆思心碎泪奔流

      无情莫问痴情苦

      情愁疑结诉衷肠

      一缕叠成千万缕

      溢满惆怅泪花流

      泛滥刺心断愁肠

      坠入红尘辛酸泪

      幕幕怀念伤蔓延

      金缕蜕化布衣裟

      金凤珠钗一盘沙

      碎梦碎情碎人生

      舍弃荣华又何妨

      泯笑破碎凄冷夜

      暗淡昏沉借酒浇

      休管来日何其多

      举杯畅饮邀明月

      千杯不倒碎心肠

      借酒消愁愁更愁

      一醉方休解千愁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

      破碎凄美寂静声

      雨后孤寂任你游

    [阅读全文]...

2022-02-13 21:14:59
举杯忘忧的古诗 - 句子
举杯忘忧的古诗 - 语录
举杯忘忧的古诗 - 说说
举杯忘忧的古诗 - 名言
举杯忘忧的古诗 - 诗词
举杯忘忧的古诗 - 祝福
举杯忘忧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