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写山的古诗

关于寇准写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寇准写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寇准写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寇准写山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7) 语录(1) 说说(3) 名言(516) 诗词(561) 祝福(1k+) 心语(58)

  • 诗名含有寇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寇字的诗词

  • 奉酬寇十侍御锡见寄四韵,复寄寇

    杜甫〔唐代〕

    往别郇瑕地,于今四十年。来簪御府笔,故泊洞庭船。

    诗忆伤心处,春深把臂前。南瞻按百越,黄帽待君偏。

    与寇赵约丁塘看花寇以疾不赴有诗次其韵

    陈师道〔宋代〕

    早年学苦断过从,晚岁逢春意未穷。欲共元刘争著语,不堪姚魏已随风。坐无上客*虚左,赠有英词囊不空。障日长须钓竿手,归来无计驻青骢。

    寇准读书

    佚名〔宋代〕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呈寇公二首

    蒨桃〔宋代〕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刘十九同宿(时淮寇初破)

    白居易〔唐代〕

    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

    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

    满江红·贺王宣子产湖南寇

    辛弃疾〔宋代〕

    笳鼓归来,举鞭问、何如诸葛?人道是、匆匆五月,渡泸深入。白羽风生貔虎噪,青溪路断鼪鼯泣。早红尘、一骑落*冈,捷书急。

    三万卷,龙头客。浑未得,文章力。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却自兜鍪出。待刻公、勋业到云霄,浯溪石。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

    陈师道〔宋代〕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

    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问寇校书双谿

    王维〔唐代〕

    君家少室西,为复少室东,别来几日今春风。

    新买双谿定何似,馀生欲寄白云中。

    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二首

    王维〔唐代〕

    束带将朝日,鸣环映牖辰。能令谏明主,相劝识贤人。

    遗挂空留壁,回文日覆尘。金蚕将画柳,何处更知春。

    女史悲彤管,夫人罢锦轩。卜茔占二室,行哭度千门。

    秋日光能淡,寒川波自翻。一朝成万古,松柏暗*原。

    听琴秋夜赠寇尊师

    常建〔唐代〕

    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阅读全文]...

2022-03-01 10:22:25
  • 含有寇字的古诗词 带寇字的诗词名句

  • 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贫民不可威也。——《格言联璧·接物类》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商君书·战法》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杂篇·列御寇》

    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荀子·王制》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李斯《谏逐客书》

    不到黄河心不死——《荡寇志·第八十二回》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杜甫《前出塞九首》

    胜者王侯,败者寇盗。——《济公全传·第一百九十三回》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蒨桃《呈寇公二首》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佚名《寇准读书》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蒨桃《呈寇公二首》

    朝里无人莫做官——《荡寇志·第七十七回》

    式遏寇虐,憯不畏明。——佚名《民劳》

    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左丘明《子产论政宽猛》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司马迁《魏公子列传》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其家风,今多穷困。——司马光《训俭示康》

    爱将如宝,视卒如草。——《荡寇志·第九十三回》

    快刀不削自己的柄——《荡寇志·第一百二十二回》

    人急悬梁,狗急跳墙——《荡寇志·第一百五回》

    冬十二月,金寇陷洪州,遂尽委弃。——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司马迁《魏公子列传》

    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司马迁《魏公子列传》

    自从大寇犯中原,戎马不曾生四鄙。——韦庄《秦妇吟》

    一从狂寇陷*,天地晦冥风雨黑。——韦庄《秦妇吟》

    西人传言,有寇在垣。——苏洵《张益州画像记》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苏洵《张益州画像记》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苏洵《张益州画像记》

    今不猎猛敌而猎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玩细娱而不图大患,非所以为安也。——贾谊《治安策》

    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佚名《有子之言似夫子》

    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佚名《诸稽郢行成于吴》

    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左丘明《吴许越成》

    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左丘明《吴许越成》

    今岁西戎背世盟,直随秋风寇边城。——苏舜钦《庆州败》

    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李纲《喜迁莺·真宗幸澶渊》

    昔卫叔之御昆兮,昆为寇而丧予。——班固《幽通赋》

    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班固《封燕然山铭》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韩愈《南山诗》

    寇攘式内。——佚名《荡》

    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左丘明《子产坏晋馆垣》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左丘明《宫之奇谏假道》

    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方今寇聚于恒,师还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韩愈《送石处士序》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墨子及弟子《公输》

    [阅读全文]...

2022-04-15 11:18:25
  • 寇准:书河上亭壁

  •   《书河上亭壁》

      作者: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注释:

      1、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诗前有序,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

      2、河,黄河。

      3、凭,靠。危,高。

      4、萧萧,风声。

      5、危槛:高高的栏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阅读全文]...

2022-05-25 11:24:59
  • 寇准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寇准《书河上亭壁》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空江极目望不尽,枫叶半红人未归。——寇准《江上》

    秋梦不成秋雨细,西风一夜客亭寒。——寇准《南*驿》

    秋雨滴阶桐已老,白头重到倍依然。——寇准《判都省感怀》

    掖垣秋色生鸡树,忽忆青丘感旧情。——寇准《中书秋日有怀青社旧游因书一首》

    楚驿独闲望,山村秋暮天。——寇准《巴东驿秋日晚望》

    数峰横夕照,一笛起江船。——寇准《巴东驿秋日晚望》

    迟迟未回首,深谷暗寒烟。——寇准《巴东驿秋日晚望》

    闲步偶寻芳草色,空林独听野莺声。——寇准《春日闲望有感》

    烟霞未得从幽兴,吟赏潜悲减旧情。——寇准《春日闲望有感》

    燕麦杨花自摇荡,不知离客困南征。——寇准《春日闲望有感》

    戒井铜龙漏水*,玉轮初满物华清。——寇准《奉和御制中秋翫月歌》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长忆西园清夜景,酒阑无不独临池。——寇准《忆岐下小池》

    可怜陇月三更白,谁见红蕖露滴时。——寇准《忆岐下小池》

    登临秋向尽,千里见王畿。——寇准《帝城秋望》

    *原夕霭起,高树宿禽归。——寇准《帝城秋望》

    一望关河道,空令咏式微。——寇准《帝城秋望》

    慵趋大厦恋山薇,立志由来与世违。——寇准《寄漳川隐士·慵趋大厦恋山薇》

    自知天爵高人爵,不爱朝衣换布衣。——寇准《寄漳川隐士·慵趋大厦恋山薇》

    我逐浮名任飘泊,清泉难得共忘机。——寇准《寄漳川隐士·慵趋大厦恋山薇》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阅读全文]...

2022-02-08 16:36:43
  • 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

  • 杏花
  •   《柳·晓带轻烟间杏花》

      作者:寇准

      晓带轻烟间杏花,

      晚凝深翠拂*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

      密映钱塘苏小家。

      翻译:

      杏花在细细的如青烟的柳丝中若隐若现,

      夜晚的露珠轻柔的拂去深绿色柳叶的尘沙。

      柳枝也有他风流的一面呀,

      悄悄的倒映着钱塘美女在夜色中点灯梳妆。

      赏析:

      这首小诗写得清雅别致,题为“柳”,全篇不带一个“柳”字,却处处有着“柳”的影子。开头“晓带轻烟”四个字为整篇诗作定下了轻淡飘渺的色彩基调。“晚凝深翠”,颜色浓了一些,晨光过后,带了一些暮色。

      “长条别有风流处”,这句显得极有动感,同时又饱含着诗人的情感。柳条长飘的动作化在“风流”二字中。

      最后一句是柳丝的画面,“密映钱塘苏小家”,好一幅江南春*。

      身为政治家的寇准竟也能够写出如此清新别致的诗作,而且毫不做作,感情自然地流露。想来该是政治生涯的疲倦吧!

    [阅读全文]...

2022-07-18 00:48:16
  • 寇准《春昼》“午昼花阴静,春风数蝶飞”全诗

  • 春风
  • 春昼【宋】寇准午昼花阴静,春风数蝶飞。坐来生远思,深院燕初归。【注释】①坐来:少顷,一会儿。【译文】 午后静*在花阴下,看春风下几只蝴蝶在飞舞。一会儿产生了遐想,这时庭院里早燕飞来了。赏析:诗人对着静悄悄的春昼,正落入远思的时候,不料初归的燕子已飞进了院中。诗人即物写景,遂以四语而点出蝶飞燕舞的春天景色。

    [阅读全文]...

2021-12-07 15:08:35
  • 黄山的古诗句

  • 黄山
  • 黄山的古诗句

      1、渠江明净峡逶迤,船到明滩拽迟。元稹《南昌滩》

      2、别路青青柳发,前溪漠漠花生。*《送李亿东归》

      3、年灰律象动,阳气开迎入。苏颋《人日兼立春小园宴》

      4、太山将比甑,东海只容杯。皇甫大夫《判道士黄山隐》

      5、道士黄山隐,轻人复重财。皇甫大夫《判道士黄山隐》

      6、雨歇连峰翠,烟开竟野通。虞世南《奉和幽山雨后应令》

      7、奇树留寒翠,神池结夕波。张仲素《杂曲歌辞宫中乐》

      8、朝参五城柳,夕宴柏梁杯。卢照邻《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

      9、中枢移北斗,左辖去南台。卢照邻《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

      10、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释岛云《望黄山诸峰》

      11、欲望黄山道,无由见所思。李颀《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12、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13、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14、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张子容《长安早春(一作孟浩然诗)》

      15、瑶台半入黄山路,玉槛傍临玄霸津。卢藏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阅读全文]...

2022-06-28 06:01:52
  • 古诗山行的诗意

  • 诗意,学*
  • 古诗山行的诗意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山行的诗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言】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述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明白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明白为在构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正因。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齐,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向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那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齐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必须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述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一样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正因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正因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透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述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此刻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透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阅读全文]...

2022-03-25 15:17:46
  • 陆浑山庄古诗

  • 陆浑山庄古诗

      古诗原文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诗文赏析

      宋之问这首《陆浑山庄》诗,是他前期的作品。

      他在《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写道:“揆己道德余,幼闻虚白旨。贵身贱外物,抗迹远尘轨。朝游伊水湄,夕卧箕山趾。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虽然他一生混迹于官场,在宦海中几经沉浮都没有痛下决心,绝尘归隐,但他爱好山水之心却是真挚的。他在长安附*有蓝田辋川别业(后为王维所居),在东都洛阳附*有陆浑山庄。他在《蓝田山庄》诗中自白说:“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有时这别业、山庄也是他宦海中的避风港。或许正因为他饱经仕途沧桑,饱尝世事无常,才更寄情于山水之间。他在这些地方短暂的“隐逸”生活期间,写下了一些优美的田园山水诗。《陆浑山庄》是其中最出名的一篇。

      首联叙事抒情,“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是说一回到陆浑山就仿佛到了世外桃源,因此诱发了退隐躬耕山林的念头。这叙事抒情中亦含有景致,侧面说明了陆浑山的清幽超尘,是隐逸的好去处。颔联主要描写自然景色,“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上句是说顺着溪流欣赏山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源头;下句是说采摘药草寻寻觅觅竟走进了云林深处。这两句诗连用了“看”“入”“采”“行”四个动词,在动态中写静景,意象活泼而有生气。既写出了烂漫山花、苍翠林色的诱人,也表现了人物悠闲的心情。颈联主要是表现山林的人物风情,“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上句写农夫对来客热情招呼,询问姓名。下句与上是工对,化用。苏东坡《海外》诗:“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据《古今注》的解释:“南方有鸟名鹧鸪,其名自呼,向日而飞。”鹧鸪鸟也咕咕咕咕地向来客自我介绍名字。深深山泉,幽幽山林,烂漫山花,奇草珍药,友好的农人,好客的山鸟,清幽美好的山景,不是宦海中所能寻觅得到的。尾联起句“去去”叠用,表现出急迫的情绪,去求寻独善吾身的快乐。结句没有正面写宦海风波之苦,而只是说自己无才德,愧对明时。实际上是以古之君子自居,委婉地透露出隐退山林之意。《载洒园诗话》评这联诗说:“虽违心之言,却辞理兼至。”

      这首《陆浑山庄》诗,历代诗评家的评价都很高,认为自然、高古,可与一些大家的名篇相提并论。如《葚原诗话》说:“诗以自然为上,工巧次之。工巧之至,始入自然;自然之妙,无须工巧。五言如孟浩然《过故人居》,王维《终南别业》,又《喜祖三至留宿》,李白《送友人》,又《牛渚怀古》,常建《题破山寺禅院》,宋之问《陆浑山庄》,此皆不事工巧极自然者也。”《小清华园诗谈》举例谈“何为高?曰《古诗十九首》尚矣,其次则陈思之《白马》七篇,彭泽之《饮酒》六首,左太冲之《咏史》,颜延年之《王君》,亦皆邈不可追者。*体则宋员外之‘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去去独吾乐,无能愧此生。’王右丞之‘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是也。”以上所说的“自然”,包括自然朴实的.语言、*易晓畅的表现形式所创造出的自然空灵的意境。“高”,指的是隐逸的思想情调。他取材、用词、造句、造境,都有独到之处,所取事物有典型性,所用词语富于表现力,既能融情与景,又能景中寓情。景与情会,杜甫曾借用过这首诗的第三联。“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的意境自然优美,极尽山色景物风情之妙趣,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阅读全文]...

2022-04-10 16:24:24
当前热门
寇准写山的古诗 - 句子
寇准写山的古诗 - 语录
寇准写山的古诗 - 说说
寇准写山的古诗 - 名言
寇准写山的古诗 - 诗词
寇准写山的古诗 - 祝福
寇准写山的古诗 - 心语